靈感範文站

國小年輕教師國旗下的講話稿

國小年輕教師國旗下的講話稿

大多數的老師,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崗位上,耗盡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熱,再悄悄地退下了,沒有驚人的事蹟,沒有輝煌的成就。然而,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或是將來,無論是在物質貧乏的時代還是物慾橫流的歲月,始終都有數不清的教師們在無怨無悔的堅守着這個崗位,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來捍衛着這個職業的神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國小年輕教師國旗下的講話稿,僅供參考。

國小年輕教師國旗下的講話稿(一):

在從事一定工作的人應當具備的品質中,責任感,是那樣樸素而又十分可貴。忍着病痛走訪貧苦百姓的焦裕祿,迎着洪水探訪災情的張鳴歧,以微薄收入供養藏族孤兒的孔繁森……縷述先進人物的思想和事蹟,無不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有着高度的責任感。“不患無策,只怕無心。”一個人的學識、能力、才華很重要,但缺乏責任感、責任意識和責任心,就不堪大用。即使小用,也令人擔心。

責任感反映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有責任感的人,突出的優點是他們絕不是個人中心主義者,他人的、集體的、國家的利益總是先於自己的利益。責任感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在“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的喧囂中,有責任感的人淡泊的是名利。他們的價值觀是在幫助別人獲得幸福中得到滿足,而他們自己卻少有索求,因而責任感總是和顧全大局、助人爲樂、謙遜禮讓等優良品德聯繫在一起。責任感是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國家的公民有無責任感或責任感強弱,可以從這個國家的精神面貌中清晰地表現出來。中華民族一向崇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正是我們國家經歷磨難而不斷奮鬥崛起的最可貴的精神財富。

學生以學習爲本,而學習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則是根本所在。作爲一個公民,要具備社會道德、公共道德;作爲一個學生,要遵守校規校紀,學有所長;作爲子女,要懂得孝敬父母……人的身份有很多種,無論以何種身份出現,都要盡好身份責任。

國小年輕教師國旗下的講話稿(二):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會奉獻。

“奉獻”意味着“付出”,她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之一。她像冰山雪蓮,潔白無瑕;她像滿山杜鵑,情暖人間。在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閃爍着奉獻的光輝,屈原、孫中山、雷鋒,這些古代的聖賢、近代的英雄和當今的模範,他們之所以耀眼、醒人,正是因爲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春蠶到死絲方盡,留贈他人御風寒。”這爲奉獻的高尚品格作了一個形象的詮釋。

同學們,當我們迎着朝陽,踏進校園,望着整潔的路面、美麗的校園和舒適的教室時,可曾想過,老師們用微笑着的堅韌,讓學生踩着自己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用非凡的才能,讓知識的綢緞從我們身上延伸;用執著的勤懇,讓科學的百花園更加五彩繽紛。爲了我們的成長,嘔心瀝血,默默奉獻。正是因爲有如紅燭一般照亮我們征途的老師,有默默無聞辛勤工作的工友,有爲我們生活幸福而日夜操勞的父母,一切纔會那麼的美好。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裏總是提着一盞明亮的燈籠。人們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爲什麼還要提着燈籠走路呢?”盲人說:“我提着燈籠,既爲別人照亮了路,同時別人也容易看到我,不會撞到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也保護了自己。”

同學們,聽了這則故事,有什麼感想呢?它告訴我們:遇事一定要爲別人着想,爲別人着想也就是爲自己着想。

在我們享受日新月異的變化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應該爲社會奉獻什麼?是的,學校的興旺離不開全體成員的關愛,當然那中間還有你付出的辛勞和熱情。當我們讚揚默默無聞工作的人們、春蠶、小路、雨傘和紅燭的奉獻精神之時,我們爲什麼不在讚揚之後,向它們好好的學習呢?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幸運的一代,在我們緊張學習的同時,別忘了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關心長輩、幫助他人、寬容他人,多替別人着想。有愛心的世界纔是美麗的。當我們學會奉獻,學會付出的時候,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我們的世界也會充滿光明和溫暖。爲了金中的光榮,爲了我們的自豪,爲了金中和我們的明天,讓我們學會奉獻。

國小年輕教師國旗下的講話稿(三):

“3〃15”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所以我演講的題目是“誠信〃維權,我的責任”。

前幾年中國大地上流行着這樣一首歌,歌中寫到:“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詞作者閻肅曾經披露說,那英唱的這首歌是送給“3〃15”的,希望消費者能夠藉助一雙慧眼,將這經濟生活中的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而今天正是所有消費者揚眉吐氣的日子!十幾年來,“3〃15”從一個國外漂泊來的普通紀念日,已經演變爲中國消費大衆維權的一個節日、一面旗臶。每年春天的這個時候,她都會再一次增強我們的信念和勇氣,讓誠信和理性的光芒照耀每一位經營者、消費者的心靈。

誠者無疆,信者無畏。《水滸傳》裏有個經常冒充黑旋風李逵打劫的李鬼,如今已經成了假冒僞劣的代名詞。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李鬼”確實不少:“板藍根”能成“娃娃參”,“白醋”能成“青黴素”……著名相聲演員王培元曾經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的一位朋友買了一套沙發,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沙發買回家沒多久,兩個扶手竟然長出了草,扒開一看才明白,扶手是用兩根大蘿蔔做的,長出的不是草而是蘿蔔纓子!李鬼們的粉墨登場一方面是經營者在利益的驅使下攪亂市場規則,不講誠信造成的,另一方面卻往往是我們消費者不懂法,不知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的一味縱容造成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出臺,我們明顯的感覺到作爲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高。但我們同樣不得不承認,這依然是一次艱難的長途跋涉。擡起頭,目標總是離我們越來越近,而腳下的路卻依然泥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