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學生演講稿

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 廣播稿

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

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 廣播稿

第八期廣播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播出“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系列專題第八期——燈塔指引。我是播音員王玥涵。

76年前,在日本無條件投降的那個夏天,整個延安城化作歡樂的海洋,人們載歌載舞,慶祝全民族抗戰勝利。延安,這個原本位於中國西北一隅的偏僻小城,成爲彼時中國人民心中的聖地!

一孔孔簡陋的窯洞、簡單樸素的陳設,當年如此艱苦的延安,緣何會吸引衆多仁人志士前赴後繼來到這裏?延安又因何被視作‘中國的希望’?”當年來此的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道:“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裏,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敵人的降落傘做的……”

然而,也正是在艱苦條件的背後,斯諾感受到了延安的蓬勃發展:“不論他們的生活是多麼原始簡單,但至少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有運動、新鮮的山間空氣、自由、尊嚴、希望,這一切都有充分發展的餘地。”

瓦窯堡革命舊址內,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記錄了1936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鋒隊渡過黃河東征時的場景。這場東征歷時75天,宣傳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讓外界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抗日的決心和行動,也爲紅軍贏得“抗日救星”的稱號。

“從長征途中喊出‘北上抗日’的口號,到瓦窯堡會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再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共同抵禦外侮作爲自己行動指針。”“七七事變”後,日寇開始全面侵華。翌日,中共中央即通電全國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纔是我們的出路!”在此後召開的洛川會議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成爲人民軍隊的軍事戰略方針。紅軍主力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東渡黃河星夜兼程奔赴抗日前線。

在延安鳳凰山麓的小油燈下,毛澤東寫就了著名的《論持久戰》。持久抗戰、人民戰爭、游擊戰爭……他以極具歷史性的戰略眼光,勾勒出抗日戰爭發展演變的3個階段,並指出“我必勝、敵必敗!”這篇發自西北一隅的宣言迅速傳遍全國,宛若一盞明燈,照亮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方向。

“1935年到1947年,無數仁人志士來延安,因爲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到救國的道路。他們如星星之火,播撒在全國各抗日根據地和前線,煥發出打贏抗日戰爭的燎原之勢,而彼時的延安,則成爲全體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燈塔。”

回首歷史,始知真理所向。在這片土地上,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與全民族休慼與共,挺起了中華民族全民抗戰不屈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