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共9篇)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由本站會員“ouyangyanyan858”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共9篇)

第1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給你一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附錄2- 引文範例(僅供參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這就是恐水病吧?你們貴族圈子怎麼流行起這種病來啦?真夠嗆的!費芬斯小姐,您喝點茶大概沒關係吧!”’(張南峯,1990:59-60)

附錄3- 參考文獻範例(僅供參考)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第2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猜你正在找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選題經過:

我國的商業銀行開展個人金融理財業務起步較晚,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還處於一個起步的階段,存在着很多問題,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之處。不過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完善,我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居民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使得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

近年來個人理財業務逐漸成爲了各大商業銀行業務競爭的焦點,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個人理財業務。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是未來銀行競爭的主要領域。加上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應的基本的投資理財知識和法律保護意識,面對大量閒置的錢,普通居民卻不知該如何來安排自己的財產,能夠使之得到有效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指導確定投資理財方向、渠道和品種,有策劃的調整投資結構,避免個人投資理財的盲目性和隨機性,從而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而商業銀行應該根據市場需求,讓普通市民瞭解什麼是個人理財業務。

而相對於銀行,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的業務範圍廣、經營收入穩定,是高利潤的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對實現銀行資產結構多元化、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壓力和降低存貸款結構性風險有重要作用,它已成爲發達國家很多商業銀行的主導產品和重要收益來源,在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再者,隨着我國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許多外資銀行不斷涌入的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僅靠傳統的存貸業務,已難以與外資銀行競爭,必須開展新的業務。在這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目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存在問題及其問題根源,並根據國內商業銀行實際情況提出可操作性的發展建議,對國內商業銀行加快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本文選題的意義所在。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國外研究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金融創新的衝擊下,西方發達國家的個人理財業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西方國家對個人理財的研究非常深入和廣泛,有很多相關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國外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研究對象主要是理財工具,側重於理財業務的應用,充分利用理財工具爲個人服務,達到其理財增值的目的。

(二) 國內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比較晚,初步發展的時間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而在21世紀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快速發展,國內關於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方面的研究文章和專著也越來越多。國內研究的文章和著作主要側重對個人理財基礎知識、存在的問題和提出的對策進行研究,但是對現狀的研究相對比較簡單,都只是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除此之外,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問題沒有提出關鍵的問題,研究重心存在偏差,再者沒有提出實際可以的解決方法,應用性不強,還需進一步借鑑國外的研究。

初步設想:

本課題將從國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入手,選取國內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商業銀行作爲研究對象和切入點,對國內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大綱如下:首先,對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概念、內容及理論基礎進行闡述。然後介紹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現狀、特點及趨勢,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和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最後針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根源提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有效對策。

創新點:

(1)本文試圖從金融創新理論的角度對個人理財業務進行分析。

(2)本文試圖對我國近幾年,特別是20xx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業務方面的發展歷程、特點和存在問題作一個系統的總結。從而在此基礎上提出更加有效、全面的對策。

理論和實踐的意義及可行性論述(包括文獻綜述)

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本課題擬在研究國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實際,提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對策。這有助於我國商業銀行進一步佔領高端市場,提高金融資金的利用率,完成向現代金融服務業的轉變,同時,有助於商業銀行在傳統業務外增強核心競爭力。

可行性:

本人將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學校圖書館資源和計算機網絡檢索、相關書籍和報告等渠道,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各種文獻和資料,並結合中國實際,利用本專業所學到的一些基本理論,加上採用文獻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對比分析等方法,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問題進行一次系統闡述。

文獻綜述:

本人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閱讀了二十篇左右的文獻,大部分都是期刊文章。

[1]張琳娜,趙劍鋒,張靜琳,吳 丹,黃 威.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J].商業文化報,20xx(08).(主要內容:主要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對如何進一步發展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2]金玉環.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報,20xx(06).(主要內容:主要介紹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狀況,針對我國商業個人理財產品的現狀,提出存在的各種問題,並提出我國商業銀行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3]谷 華.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及發展[J].時代金融報,20xx(03).(主要內容:通過闡述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分析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瞭解決策略。)

[4]劉 揚,張 宓.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探究[J].經濟導刊報,20xx(01). (主要內容:主要闡述了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存在那些問題,並提出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策略。)

[5]張龍清,孟 倩,潘江姍.金融危機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西南金融報,20xx(08).(主要內容:針對金融危機和經濟週期性調整對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作了深刻剖析,並提出了加強市場研究、建立理財師約束機制等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相關建議。)

[6]郝 軍.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J].20xx(02).(主要內容:主要提出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仔在的問題,在借鑑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7]蘇 璟.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策略研究[J].金融天地,20xx(01).(主要內容:首先論證了商業銀行提高個人理財業務競爭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然後對當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弊端進行總結與分析。最後在這基礎上研究了新的金融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策略,探討了其發展的戰略措施。)

[8]何樹紅,楊世穩,陳浩.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模式探索[J].經濟問題探索,20xx(05). (主要內容: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及模式,針對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理財模式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建議。)

[9]周愛民.推進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思考[J].金融會計,20xx(3).(主要內容:通過對國內外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歷程的闡述,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結合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與國外商業銀行同類業務的差距,指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風險,提出有針對性、規範性、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及建議。)

[10] 文瓊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探討[J].海南金融報,20xx(05).(主要內容: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歷程和現狀袁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原因分析最後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

[11]郭繼輝,黃自竹.小議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產品設計[J].中國集體經濟報,20xx(05).(主要內容:通過分析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總結國外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特點。概括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目前存在的同題,並簡單闡述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產品設計因素,歸納出我國商業銀行改善個人理財產品的產品設計的建議。)

[12]陳 朗.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研究[J].商場現代化報,20xx(05).(主要內容:介紹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狀況和實施營銷的必要性,總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發展策略。)

[13]李慧.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發展[J].中國外資報,20xx(07).(主要內容: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發展中的轉點及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爲我國商業銀行令人理財產品創新發展提出建議。)

[14]彭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問題及對策[J].生產研究報,20xx(02).(主要內容: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15]孫鳳霞.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供求分析[J].金融視線,20xx(14).(主要內容:通過分析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供求的因素,找出供求失衡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16]王 鵬.商業銀行貴賓客戶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行爲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啓示——以南京市城區商業銀行貴賓客戶爲例[J].市場週刊,20xx(07).(主要內容:主要通過對南京市城區商業銀行貴賓客戶的抽樣問卷調查,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旨在瞭解影響貴賓客戶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因素,爲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提出一些具體對策建議。)

論文撰寫過程中擬採取的方法和手段

(1) 文獻分析法:主要運用於作者對於相關理論的學習和總結以及國內外關於個人理財業務的文獻綜述上。對國內外的綜合文獻進行細緻地分析和研究。

(2) 對比分析法:主要運用於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個人理財業務與外資商業銀行的差別。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時的努力方向。

(3) PEST分析法:主要運用於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所面臨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經濟、社會以及技術四個方面的內容。

論文撰寫提綱

1.引 言.

1.1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1.2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的背景

1.3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

1.4我國商業銀行常見的個人理財產品介紹

2.境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情況比較

2.1境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狀況

2.2境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情況比較.

3.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缺乏正確市場定位,產品同質化嚴重

3.2理財服務“品牌”意識淡薄,無法取得品牌競爭優勢.

3.3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信息系統規劃和建設相對滯後

3.4缺乏理財專業人才,服務水平低下

4.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政策建議

4.1樹立以客戶爲中心的理財服務核心觀念

4.2創新經營機制,順應理財業務發展需要

4.3調整營銷手段,確立以市場爲導向的營銷策略

4.4加強產品創新力,走多元化、個性化道路

4.5加大技術投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技術系統

4.6加強理財人員的培養,形成有效的客戶經理制度

5.結 論

第3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這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原對你有參考作用。

一、論文題目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爲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從20xx年開始,在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幼兒園教育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出臺標誌着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目前的幼兒教育改革將教育價值取向推至更多的關注幼兒自身的經驗,強調幼兒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重視每個幼兒之間的差異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園教師角色的要求是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這對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與行爲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轉變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與作用,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 2020年)》、《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全國上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事業。在加快普及學前教育的新形勢下爲保障教師隊伍質量和幼兒健康成長,教育部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標準明確了教師在教育活動計劃與實施領域中應當具有觀察幼兒。的能力,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繫、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客觀地、全面地瞭解和評價幼兒。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問題己成爲幼兒教育實踐者、研究者和決策者普遍關注的問題。教師行爲是直接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事實上,教師對兒童行爲的發現、評估和引導既體現着教師行爲的改變,也反映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度。教師觀察行爲的改善成爲改進教師行爲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觀察是教師爲幼兒提供適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及瞭解幼兒的發展水平、行爲特點、興趣傾向和學習風格的基礎上,才能設計出符合幼兒發展特點與學習需要的教育活動,並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的表現及時調整,從而保證教育活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觀察能力是有效教師必備的專業素質之一,是區分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研究表明,新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是否具有觀察意識和觀察能力。專家型教師不會衝動地做出教學決策,而是客觀冷靜、全面深入地觀察和傾聽幼兒,然後依據觀察到的信息理性地做出判斷和行動。最後,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手段之一。觀察是教師用以蒐集幼兒資料、分析教育方法,從而有效促進幼兒學習和改進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通過觀察,教師可以獲得有關幼兒發展與教育的實踐知識,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促進自身的教學反思,從而推動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然而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由於教師專業的觀察意識和觀察能力的雙重缺失,導致教師觀察的專業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實反映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又不能爲教師做出適宜的教學決策提供依據。?幼兒園對教師的觀察記錄只有量的規定並無質的要求,也沒有發揮觀察記錄應有的反思與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師觀察記錄因沒有討論和反思而流於形式,以致於教師將觀察記錄視爲額外的負擔,而非對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觀察失去了 齡聽童聲、解讀童心的意義,使以兒童爲本的先進教育觀念在現實中遭遇困境。目前國內對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爲的討論相對不足。幼兒園教師的觀察行爲的現狀究竟如何,幼兒園教師的觀察行爲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基於此,本研究把視點投向幼兒園教師,試圖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幼兒觀察行爲的探討,呈現其觀察行爲的現狀及總結出教師觀察行爲的基本特徵及影響因素,爲改善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爲提供理論依據。

三、研究問題

確立研究問題是一項研究的開端,研究問題確立的恰當與否對研究過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③依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對個案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爲進行考察, 瞭解教師對觀察的認識,觀察的過程與結果,觀察應用的基本情況,探究影響教師觀察行爲的因素,研究者確立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爲的基本特徵及其影響因素,並以此作爲研究最終的結論依據。

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爲屬於學前教育領域一個微觀的研究問題,對此問題的研究必然依託於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實際,因此,真實的實踐情境將是進—步形成具體研究問題的依據。

問題一,教師對觀察的認識情況。

1、教師對觀察含義有何認識?

2、教師對觀察價值有何認識?

3、教師在觀察中的困難是什麼?

問題二,教師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1、教師是在什麼情境下進行觀察?

2、教師觀察時的行爲表現如何?

3、教師觀察後的反應是什麼?

問題三,教師觀察後的表現

1、教師觀察後如何思考與分析?

2、教師如何利用觀察信息跟家長交流?

3、教師如何利用觀察所得改進教學?

問題四,教師觀察行爲的影響因素

1、教師自身的因素

(1)教師是否具有一定的觀察意識?

(2)教師的信念對觀察行爲有何影響?

(3)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對其觀察行爲有何影響?

2、幼兒方面的因素

(1)幼兒的突發狀況對教師觀察有何影響?

(2)幼兒的問題行爲對教師觀察有何影響?

(3)幼兒的興趣需要是否影響教師觀察?

3、幼兒園方面的因素

(1)幼兒園是否爲教師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

(2)幼兒園爲教師觀察提供了哪些資源?

4、家長方面的因素

(1)家長與教師的關係是否影響教師對幼兒的觀察?

(2)家長對教師觀察結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義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根據D 。Medley0979)的觀點,教師教學有效性研究是從教的角度研究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歷史教師是有效教學研究的切入點。自20世紀60年代起,有效教學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師的特徵或品質轉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師的教學行爲。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可以影響學生的學,但並不能決定學生的學。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爲只有被學生感知、接受、配合、反應,並通過學生表現出有效的學習行爲時,其效果才能體現出來。在本研究中,教師觀察行爲是將幼兒作爲行爲主體的教師行爲,它關注的是教師對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行爲的理解及應對。在教師教學行爲研究基礎上展開對教師觀察幼兒的行爲研究,是對有效教學行爲研究的有益補充,通過透視幼兒的表現來增進教師對教學行爲有效性的認知及調節。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發展一直是教育領域探討的焦點問題。隨着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被賦予新的內涵。對於幼兒園教師應具有怎樣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論界已有相當豐富的論述,而對於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出現的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爲的探討稍顯薄弱,這種缺失有礙於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本研究將細緻考察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爲的基本特徵與影響因素,致力於探討如何改進教師觀察行爲,相信這能對豐富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體系盡一份綿薄之力。

有利於引起幼兒園教師對觀察幼兒的重視,激發幼兒園教師對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師對教育中發生的各種現象進行仔細地觀察,有助於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改變視而不見 見慣不驚的麻木狀態,保持教師的工作熱情。有利於教師從個案幼兒園的觀察現狀中吸取經驗,促進高效的教師觀察,提高教師觀察能力,使幼兒在教師觀察中獲得更多發展;同時也對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五、研究方法

對一項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選擇取決於研究問題的性質和研究的需要。一般來說,量的方法比較適合在宏觀層面對事物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和預測,而質的研究比較適合在微觀層面對個別事物進行細緻、動態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從研究者自己事先設定的假設出發,收集數據對其進行驗證,而質的研究強調從當事人的角度瞭解他們的看法,注意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意義建構。i本研究的問題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爲屬於微觀層面對教師觀察的認識、運用等現象的研究,研究關注的是教師對觀察幼兒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種因素在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爲,研究的目的在於對教師觀察行爲的理解及其意義建構的探究,符合質化研究的要求。因此,爲了探究幼兒園教師怎樣看待觀察行爲,教師如何觀察幼兒,教師如何應用對幼兒的觀察及什麼在影響着教師的觀察行爲等描述性、解釋性問題,本研究釆用質的研究取向。

抽樣指的是根據研究的需要對有關的人、時間、地點、事件、行爲、意義等進行選擇的行爲。丨本項研究的被研究現象是發生在當下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行爲,與之相對應,研究的對象應該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場景中發生觀察行爲的教師。受研究時間、地點和經費所限,爲了能夠在現有條件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爲研究問題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者選擇了一所公立幼兒園的教師爲樣本。由於本次研究關注的是對教師觀察行爲獲得比較深入細緻的解釋性理解,因此研究對象的數量比較小,研究主要釆用了分層目的型抽樣和滾雪球抽樣方式。

分層目的型抽樣,是指研究者首先將研究現象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層,然後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目的性抽樣。目的在於瞭解研究現象中不同層次的具體情況,進而對研究現象的整體異質性進行探究。②就本研究現象教師觀察行爲而言,任職年限不同會使得教師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學經歷和經驗,經驗的累積會造成教師行爲成熟度和自動化程度的差異。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對象的抽樣上分別選取了3年以下、3—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各個教齡層次的教師。其次,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教師在觀察的內容上會有所區別。

第4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本站提供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都是經過我們會員精心挑選整理的。

一、課題任務與目的

本論文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我國信用風險計量的現狀;2、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3、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實證分析;4、我國商業銀行計量信用風險的新思路。

二、調研資料情況

上世紀 90年代,隨着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風險管理技術的進步,現代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代信用度量模型與傳統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類,即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麥肯錫模型和 CSFP信用風險附加法 (Credit Risk)。 1. 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是世界上第一個信用風險的量化度量模型,是由 J. P. 摩根公司等於 1997年開發出的模型。該模型以資產組合理論爲依據,運用 VaR(Value at Risk)框架,對貸款和非交易資產進行估價和風險計算。CreditMetrics模型依賴於歷史數據,屬於盯市模型 (MTM)。

2.麥肯錫模型。麥肯錫模型是在 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礎上,對週期性因素進行了處理,將評級轉移矩陣與經濟增長率、失業率、利率、匯率、政府支出等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係模型化,並通過蒙地卡羅模擬技術 (a structured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模擬週期性因素的“衝擊 ”來測定評級轉移概率的變化。

麥肯錫模型克服了 CreditMetrics模型中不同時期的評級轉移矩陣固定不變的缺點,可以看作是對 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種補充。

3. KMV模型。KMV模型是估計借款企業違約概率的方法。該模型將貸款看作期權,首先利用 Black - 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根據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資產價值的波動性、到期時間、無風險借貸利率及負債的賬面價值估計出企業股權的市場價值及其波動性,再根據公司的負債計算出公司的違約實施點 (default exercise point),然後計算借款人的違約距離,最後根據企業的違約距離與預期違約率 (EDF)之間的對應關係,求出企業的預期違約率。KMV模型主要使用股票市場的相關數據,是一種動態模型。該模型同時具有盯市模型和違約模型 (DM)的特徵。

4. Credit Risk模型。Credit Risk模型是一種基於精算方法的信息風險計量模型, 由 CSFP (Credit Suisse FinancialProduct)於 1997年推出。該模型把信用評級的升降和與此相關的信用價差變化看作是市場風險,在任何時期只考慮違約和不違約這兩種事件狀態,計量預期到和未預期到的損失。Credit Risk是一種違約模型,它忽略了轉移風險。但是,該模型具有其獨特的優點:如模型只需要相對較少的數據,具有簡易性的'特點;能夠得到債券組合或貸款組合的損失概率的閉形解,具有計算上的優勢。

除上所述,國際上應用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還有許多,如神經網絡分析模型、死亡率模型等等。

就我國而言,已逐步建立起風險管理體系,但是與國際同業相比,在數據的採集、加工、度量方法的運用上都存在着相當的差距,因此我國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計量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發達國家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技術的學習和借鑑上,以此尋求一種適合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量化管理模型。

徐暢在《Credit Metrics 模型及其對我國銀行風險量化管理的啓示》[20xx,3]中認爲,Credit Metrics是世界上第一個評估信用風險的量化度量模型。該模型以資產組合理論、VaR(Value at Risk)理論等爲依據 ,以信用評級爲基礎 ,不僅可以識別貸款、債券等傳統投資工具的信用風險 ,而且可用於互換等現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識別。研究此模型對於我國銀行風險量化管理有很強的現實價值。

張紅舸和夏佳南在《KMV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在我國的適應性研究》[20xx,11]中提出, KMV模型作爲國際上應用最爲廣泛的信用風險量化技術,早已引起我國學者對它的關注。他們對我國應用 KMV模型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以期能找到一種在我國適用的新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度量方法。但我國目前對 KMV模型所涉及到的各參數的估計方法都沒有較好的研究結論,這勢必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者要尋求一些替代指標進行近似評估。而這種近似的替代最直接的後果就是 KMV模型的輸出結果不準確。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使用 KMV模型進行信用風險管理應採取的措施。

姚傳娟、李源和夏蘇林在《信用風險度量KMV模型與Credit Risk+模型比較研究》[20xx]中,結合中國商業銀行目前信用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比較分析KMV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參數選擇的共性及差異,對兩模型各自特點做出客觀評價,結果發現運用Credit Risk+模型有利於提高信用風險度量的精確性,爲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喬小京和周石鵬在《信用風險量化模型比較及其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啓示》[20xx,10]中,對信用組合觀點模型即CPV進行了描述,Credit Portfolio View(CPV)模型將週期性因素納入計量模型之中,將遷移概率與宏觀因素之間的關係模型化,並且通過模擬宏觀因素對於模型的衝擊來測定遷移概率的跨時演變,這樣可以得到未來每一年的不同的遷移矩陣,在此基礎上運用Credit Metrics的方法計算處於不同經濟週期的VaR。可以說這種方法是對Credit Metrics的補充,它克服了由於假定不同時期的遷移概率是靜態的而引起的一些偏差。 曹道勝和何明升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模型的比較級其借鑑》[20xx,10]中,從模型建立的理論基礎、模型類型、回收率、現金流折現因子四個維度對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模型KMV 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 +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對各模型在我國商業銀行適用性進行了分析,爲我國商業銀行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開發適合我國國慶的信用風險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同時,在相關研究過程中隨處都暴露出了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相比,我國信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因此,針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經驗,我國銀行業應當大力加強建立信用風險量化分析和管理體系所需數據庫的建設,建立和完善銀行內部的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促進我國專業評估機構的建立,建立強大的信息技術平臺,強化銀行業的信息披露,加強市場約束,借鑑發達國家先進的關於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模型。

三、實施方案

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產生與發展

1.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產生

1.1.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定義

1.1.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特點

1.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發展

1.2.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現狀

1.2.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發展

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研究

2.1 Credit 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術模型)

2.2 KMV模型

2.3 Credit Risk+模型(信用風險附加模型)

2.4 Credit Potfolio View模型(信用組合觀點模型)

3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現狀

3.1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

3.1.1企業對銀行信用的過度依賴

3.1.2企業還貸付息意識差,銀企關係惡化

3.1.3信貸結構單一,貸款風險集中

3.2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不足

4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新思路

4.1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防範

4.1.1 培育良好的銀行信用文化

4.1.2加強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全程動態監控

4.2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量化度量

4.2.1 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信息數據庫

4.2.2建立信用風險評估和定價模型,改進信用分析方法和技術

4.3 創造與現代模型相配套的外部條件

四、預期結果

本文以商業銀行運行過程中面臨的信用風險爲切入點,分析我國信用風險計量的現狀,對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進行研究,並結合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進行實證分析,爲我國商業銀行計量信用風險提出新的思路。

分析國際銀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發展狀況;研究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進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實證分析。

五、進度計劃

20xx.12 選題

20xx.1 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

20xx.2 文獻調研

20xx.3 論文開題報告與英文翻譯

20xx.3-5論文寫作

20xx.5 論文定稿,準備答辯

第5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題目:論會計的不確定性

課題類別:****

學生姓名:*****

學號:

班級:

專業(全稱):

指導教師:

一、本課題設計(研究)的目的:

不確定性會計是財務會計的組成部分,是指不確定性經濟業務會計。不確定性經濟業務是相對於確定性經濟業務而言的。對不確定性經濟業務沒有給予充分關注和恰當反映,致使財務會計的一些基本原則,如穩健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等沒有得到很好地運用,制約了會計信息作用的發揮,是現行財務會計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尋求其解決方案越來越重要。筆者認爲,研究會計不確定性目的如下:

(1)完善會計這門科學

會計到目前爲止尚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無法可靠地表述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會計通過對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披露、確認與計量,有助於消除財務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所以,研究不確定性會計問題,有助於會計學的完善。

(2)建立不確定性會計的理論框架

對經濟領域中“未來事項”存在的研究,有助於爲各國會計準則的制定者們建立一個共同的基礎性框架。這個框架會有助於促進各國會計準則發展的早期協調。不確定性會計的研究有助於建立一個不確定性會計問題的理論框架,以指導包括會計估計事項或有事項、未來事項等在內的會計準則的制定或修訂。

(3)導致良好的會計實務

目前不少不確定性經濟業務尚無成熟的會計規範。這必然會導致會計處理上的不確定性(如會計處理不一致)。不確定性會計問題的研究,有助於形成比較科學的不確定性會計概念框架,制定出較爲完善的不確定性會計準則,從而有效地減少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不確定性,最終爲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一、設計(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文獻綜述):

在經濟學界,研究不確定性問題的第一人當屬美國經濟學會會長賴特,他在1921年出版的名著《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對不確定性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不確定性的研究在學術界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正因爲如此,賴特的不確定性經濟理論不能在主流經濟學派佔有一席之地。隨着信息經濟學的“一聲炮響”,隨着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對不確定性經濟理論的經濟學家阿羅(1972)、施蒂格勒(1982)、納什(1994),不確定性的研究不僅融入傳統的經濟學中,而且迅猛發展,成爲當今經濟理論研究的熱點。

在會計學領域,不確定性問題歷來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早在1922年,著名的會計學家W·A·Paton就在其“會計理論”中提出了會計假設。美國FASB在1978年提出財務會計的目標時,又強調了財務會計應當提供企業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分佈和不確定性的信息。在會計規範方面,1948年的英國公司法第11段最早明確規定企業要披露以前不要求披露的或有負債性質、估計金額等信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受到金融工具、營銷創新等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影響,國際會計界十分關注、重視不確定性會計問題的處理問題。1991年在比利時魯塞爾,1992年在美國康列蒂格州的洛沃克,1993年在英國倫敦,國際會計委員會連續三次召開了“未來事項問題”研討會。最後,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專家組的努力下,在1994年發佈了對會計準則的制定有指導作用的“未來事項”研究報告。

近年來,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經營風險的增加,信息使用者越來越需要更多的信息來評估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的不確定性。這樣,在會計中如何減少、處理不確定性成爲國內外會計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然而,在現存的各種文章和文獻中,系統的討論會計不確定性問題的著作罕見,這就更加堅定了我對不確定性會計問題做系統探討的決心。

我國不確定性會計的研究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務方面基本上處於起步階段,未形成一套公認的、可以在實踐中運用的理論方法體系。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我參考了很多國內專家學者關於會計的不確定性的論述和觀點,主要是林斌老師所著的《論不確定性會計》。據我所知,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以不確定性會計爲題進行專題研究並形成學術專著的,林斌老師是第一人。林老師將西方信息經濟學理論引入會計研究,嘗試爲不確定性會計構建一套理論框架,以指導不確定性會計實務和不確定性會計準則的制定。林老師沿着信息經濟學的思路,首先闡述了不確定性的基本含義,對會計中的不確定性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並初步構建了不確定性會計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該書分三篇分別研究了低度、中度和高度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林老師的研究具有前沿性,觀點具有前瞻性,對我的論文寫作幫助是最大的。

其他參考文獻還有王夢、姜婷婷、劉豔宏在《財務與審計》上發表的《不確定性會計芻議》,該文對目前國際、國內研究會計的不確定性的現狀做了簡單介紹,採用規範研究的方法,借鑑信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對不確定性會計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以期爲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構建一個理論框架。吳奕鵬在《管理科學文摘》上發表《小議不確定性會計》,該文首先介紹了會計中的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會計,詳細分析了不確定性會計所遵循的會計原則,並對不確定性會計的發展趨勢作了簡單預測。雲南省財政廳的鄢濤發表了《對不確定性會計問題的認識和研究》,該文從不確定性與經濟、會計與經濟、不確定性與會計的關係三個方面論述了會計與不確定性的歷史淵源,詳細介紹了不確定性會計的概念、特點、對象以及簡單分類,並對不確定性會計事項的會計處理問題進行探討。蔣昌穩、文銀秋在《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上發表的《會計不確定性探析》上把會計不確定性對貨幣計量和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原則、會計信息使用者、會計準則的影響做出了後果分析,指明瞭會計不確定性的控制目標與指導思想,並從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會計信息監督等五個方面提供了監控的基本思路和具體措施。

藍希華在《商業會計》20xx年10月第20期上發表《關於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會計信息問題研究》,主要闡述了會計中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表現、產生原因以及對會計的影響,並提出了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會計事項的會計處理、對策與建議。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的陸興風老師在《中國審計》上發表的《會計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與藍老師的論文研究角度基本一致,觀點有許多相似之處。施卓晨在《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xx年第6期上曾發表了題爲《基於不確定性理論的會計信息真實性評測研究》的文章,該文從會計信息失真爲一種不確定性現象的觀點出發,分析歸納了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關鍵因素,運用不確定理論對其作用進行度量,建立了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評測模型。雲南財貿學院的陳紅、周映羣發表了《芻探不確定性會計及其計量》,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不確定性會計的內涵與外延及不確定性會計中對經濟業務的分類,主要分析了現行會計計量技術在處理不確定性經濟業務時的侷限性。

王迎曉在《財政監督》雜誌上發表了《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控制淺談》,該文對會計信息不確定性控制的必要性、對象和重點分別進行了闡述。除此之外,我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國外學者系統論述會計不確定性的文獻,但發現外國學者都是從某一方面來談會計的不確定性,站在宏觀角度全面論述會計不確定性的文章罕見。例如Kimmelfield等在20xx年8月發表的一文中結合美國各個州企業所得稅收入情況,說明稅法變化使會計信息具有不確定性,是根據第48號財務會計準則從所得稅方面來研究會計的不確定性。Mayhew,BrianW在20xx年9月上發表該文主要是談會計不確定性對審計的影響,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對審計目標審計工作的影響。這兩篇外文文獻對我的寫作思路有較大的啓發。

會計學作爲經濟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隨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發展的,經濟環境的變化必然會產生許多不確定性經濟事項。通過對不確定性會計的研究,也就是在將不確定性經濟事項轉換成確定性經濟事項的過程中實現了會計學的動態發展。因此,作爲“前瞻”性會計的不確定性會計無疑將會是今後會計學研究發展的重點。

一、設計(研究)的重點與難點,擬採用的途徑(研究手段):

設計(研究)的重點與難點是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全球的經濟貿易越來越頻繁,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和企業經濟事項的不確定性日趨增多。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有的關於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會計信息是十分有用的,但現行財務會計對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反映有的不恰當、有的落後於時代要求、有的極其不足,因而有礙於財務會計信息有用性目標的實現,制約了財務會計作用的發揮。這在客觀上要求會計人員必須積極探索,以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恰當的處理。如何合理估計會計中的不確定性以及對不確定會計事項作出恰當反映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本課題研究的難點是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與建議。

論文主要從六個部分來進行研究。

第一部分是緒論,介紹課題背景及目的、國內外研究現狀、課題研究方法、論文構成及研究內容。

第二部分是介紹會計不確定性的基本概念,並從外部和內部性不確定性因素兩個方面詳細分析會計不確定性的原因。

第三部分着重從會計要素、會計基本假設及基本會計原則三個方面探討不確定性經濟業務對財務會計體系的衝擊。

第四部分是對不確定性會計基本理論的思考,包括對會計本質和會計原則的再認識。

第五部分是探討控制會計不確定性的具體措施。

第六部分是結論部分,總結全文,預測發展趨勢。

本課題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和歸納總結法,在廣泛收集閱讀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會計不確定性這一問題的學術觀點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不確定性會計的基本理論問題,如不確定性會計的概念、目標、會計原則等進行分析與探討。

(1)文獻研究法。通過閱讀有關會計不確定性的著作,從理論上提升研究深度。通過互聯網等途徑收集全國各種有關資料對會計不確定性的原因、影響及對策問題研究成果。

(2)歸納總結法。通過各種途徑對本課題進行研究後,歸納總結出新的觀點,嘗試爲不確定性會計構建一套理論與實務框架,以期對此問題的研究有所裨益。

四、設計(研究)進度計劃:

1、第7周:整理資料並做開題報告,撰寫論文提綱

2、第8周---第12周:消化整理資料,結合所學知識,撰寫論文初稿

3、第13周---第14周:在初稿基礎上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二稿

4、第15周:繼續修改論文,最後定稿,交指導老師。

5、第16周:組織論文答辯。

6、第17周:整理論文資料並裝訂成冊,同時做好校答辯前的準備工作。

五、參考文獻:

林斌。論不確定性會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xx:36-39.

王夢,姜婷婷等。不確定性會計芻議.北方經貿,20xx,8:70-71.

吳奕鵬。小議不確定性會計.管理科學文摘,20xx,9:39-41.

鄢濤。對不確定性會計問題的認識和研究.中國學術期刊,20xx,2:26-29.

蔣昌穩。會計不確定性探析.廣東農工商技術學院學報,20xx,23:27-32.

陸興鳳。會計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中國審計,20xx,8:41-42.

藍希華。關於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會計信息問題研究.商業會計,20xx,10:23-24.

施卓晨。基於不確定性理論的會計信息真實性評測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xx,6:50-54.

陳紅,周映羣。芻探不確定性會計及其計量.雲南財貿學院期刊,20xx,3:99-100.

王迎曉。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控制淺談.財政監督,20xx,7:59-60.

第6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本文是本站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精選,僅供參考。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着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爲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開題報告包括綜述、關鍵技術、可行性分析和時間安排等四個方面 。 開題報告作爲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

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採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准這一選題。開題報告的內容大致如下:課題名稱、承擔單位、課題負責人、起止年限、報名提綱。報名提綱包括:

(1)課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和有關文獻資料的主要觀點與結論;

(2)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各項有關指標、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進行試驗性研究);

(3)大致的進度安排;

(4)準備工作的情況和目前已具備的條件(包括人員、儀器、設備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設備和儀器(用途、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價格等);

(6)經費概算;

(7)預期研究結果;

(8)承擔單位和主要協作單位、及人員分工等。

同行評議,着重是從選題的依據、意義和技術可行性上做出判斷。即從科學技術本身爲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第7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經過一段時間努力,畢業設計總體功能總算完成了,雖然上個學期交了一稿,但系統的有些功能還是沒有完成,這個學期開始又一直在外面,沒有時間做,四月份回學校以後總算有時間來完成它了。

我選的畢業設計是基於論壇設計與實現,其實網上開源的論壇多的去了,也不在乎我多寫一個,由於是畢業設計,功能就不是做得很強大,要不然完不成就不好交差啦!~

論壇架構基於三層架構,什麼是三層架構,三層架構:底層的數據操作層,中間的業務層操作和呈現給用戶的界面(表示UI)層。表示層的作用是和用戶的操作產生可見的交互,主要是些UI元素,像HTMrip,比如呈現數據,比如收集數據。業務層從數據操作層中獲取並組織表現層要呈現的數據,處理表現層收集過來的數據並傳遞給數據操作層持久化,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在業務層。

數據操作層把業務層處理後的數據保存到一個持久地數據庫中和從數據庫中取出數據紿業務層。層間數據的傳遞運用業務實體類,業務實體類是一些代表了軟件世界需求的剝離了行爲的類。沒有了行爲,這些類自然就是一些數據的集合,而他們的作用,自然也是傳遞數據。在分層的架構中,使用業務實體類來傳遞數據更加的有意義。表現層中使用自定義控件和繼承自B皮膚控件達到用戶換膚的目的。業務層中在客戶端使用jt配合正則表達式和在服務器端檢查用戶的輸入來完成對用戶輸入的驗證。數據操作層負責和er數據操作層主要是調用er儲過程來實現對數據的操作。

運用三層架構,可以讓降低各層之間的偶合,比如,我們開發的時候用的是據庫,但用戶中途說改換er庫,假如沒有分層的話,或是在各頁面都用的是Odbc連接數據庫的,這樣修改起來非常麻煩,運用三層架構,我們可以在ig配置直接對數據提供類分離,這樣需求變了,只要再寫一個數據提供類就可以了!

分層也更加有益於團隊開發,在團隊開發的時候,每個人的能力有限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有些人注重頁面設計,有些人擅長開發邏輯業務,有些人對數據庫操作和存儲過程非常瞭解,如果我們先運用軟件工程的方法先定義好各層接口,各層開發人員對其它層的工作不用擔心其實現,調用定義好了的接口就行了,這樣就能高效率的開發出高質量的軟件。

其實分層就是用到了設計模式!至於哪種我也不太清楚,或許用到了很多種,設計模式單看書很難理解而且是枯燥的!

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我覺得還是沒有完全按軟件工程的思想去完成他,以致到現在都還有些理不清頭緒,不過大體是按照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和實現來的,因爲沒有分析和設計而盲目的編碼是沒有意義,到頭來只是白乾一場!

WEB程序員比以前輕鬆的實現更加複雜的功能,紿客戶端呈現的元素都可以在服務器端通過編程來控制,甚至Http請求也封裝好了一個類供我們調用,在以前這是辦不到的,我們可以通過實現IHttpModu事件和數據進行控制。也可以實現IHttpH理HttpReque

的UI呈現模型中,所有標有Runer”的元素都可以通過編程加以控制,甚至文本也不外如是。而且也表示我們所請求的一個頁面也是P可以在中加上tr來跟蹤頁面請求處理所產生的控件樹。UI呈現模型一改以前WEB程序員開發WEB應用程序的模式,WEB程序員可以自己開發自定義控件或複合控件來呈現更加豐富的UI元素,來達到更加豐富的用戶體驗。

通過讀取ig文件我們還可以在ig讀取自定義的節點來配置應用程序,比如數據連接字符串,或數據提供類。

還有可以通過身份認證,角色認證,來對不同權限的用戶的UI和操作進行控制。

還有會話,狀態機制,讓用戶在無連接HttpReque交互式的體驗。

緩存機制讓WEB應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性能。

而現在最新版本2.0構升級,其設計是爲了提高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不但改進了代碼模型來減少衝突,而且還擴展了編譯過程以爲編譯和部署序提供更廣泛的選項。框架的擴展性再次通過新的uTPH顯示,它們支持建立在,包括個性化、母版頁和管理站點。緩存已經改進以允許數據庫依賴項和緩存後替代。從內部來看,2.0版本的顯著改進;這些新實現結合了許多開發人員驅動的實現,同時沿用了業界的最佳做法。2.0流的臺,該平臺是爲處理複雜的企業序開發而構建的。而新增的'將使用程序紿用戶帶來像桌面應用程序一樣的UI體驗。

通過在學校的最後一段時間的編程開發,讓我更加熟悉掌握了其相關技術,讓我更加對Micro難以言喻的崇拜感!而且爲了瞭解最新的技術,還看了些英文文章和英文書籍。雖然我英語是那麼的差,呵呵!

在畢業設計開發過程中,感謝指導老師和同學對我的幫助和支持!

第8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有時候找一篇範文真的好難,本站可爲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務,比如這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論文題目:若者言葉の特徴についての探究

在複雜的語言現象中,總會有一些特殊羣體使用的語言。年輕人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受到社會環境、心理原因等因素的影響,在自己使用的語言中,總是力圖突破正規的語言表達,使用大量別出心裁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來表達他們略帶誇張的個性。同時,這樣一種語言傾向也反映了日語的一種變化趨勢。通過對日本年輕人用語的研究,總結出日本年輕人的語言習慣和發展趨勢。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語言總是隨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日語也不例外。本文通過對日本年輕人流行語的研究,總結其產生的背景、語言特徵。通過對日本年輕人用語的研究,能夠了解日本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心理特徵,進一步充分、多元地瞭解日本社會。

意義:日語中年輕人用語雖然不是正式的語言,但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會生活中。因此,對於那些聽着不太習慣,意思也不太清楚的年輕人語言及其特徵進行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同時,年輕人作爲社會的一部分,他們的未來與日本的未來緊緊相連。日本社會將來朝着什麼方向發展,可以說年輕人肩負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有必要通過對日本年輕人用語的研究而充分理解年輕人的思考方式、世界觀、價值觀。

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 米川明彥(1998)在《若者語を科學する》一書中,提出“對於日語中關於年輕人用語的研究,進入九十年代後才真正開始”。同時,在此書中,系統分析了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定義、種類和造詞法等。可以說很大一步推進了年輕人用語的研究。

二、 小矢野哲夫氏在(1990)《わかいモンの言葉》、(1993)《流行語に見る現代若者像》、(1994)《女子大學生のキャンパス言葉》等論文中以年輕人用語爲位相語,從年輕人用語的機能及其與現代語的關係的角度,進一步加深了研究。

三、 劉麗華(1996)在《日本年輕人用語》論文中,對年輕人用語的機能、領域、數量、造詞法及流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四、 楊寧(20xx)在《從新語中的年輕人用語看日本年輕人的現狀》論文中,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的年輕人用語爲對象對其語言特徵進行了分析,並進一步探討了日本年輕人的生活現狀以及對於社會的態度和精神世界。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研究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辦法: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分爲以下三部分:

一、序論部分:

提出本論文研究、探討的問題、研究本課題的目的和意義以及論文的構成。

二、本論部分:

1.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定義

(1)年輕人用語定義

(2)年輕人用語特點

2.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產生背景

(1)心理背景

(2)社會背景

(3)歷史背景

3.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來源

(1)網絡、電視、漫畫書籍等

(2)手機用語

(3)隱語

4.日語中年輕人用語的特徵

(1)語言特徵

(2)造詞法特徵

三、結論部分

提出研究日本年輕人用語的重要性及意義,並對本次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方向進行說明。

方 法:對比法、調查法等。

主要問題:日文原版資料不足、缺乏權威書籍。

解決方法:向指導教師請教,開放系圖書館,通過網絡查閱相關資料。

課題研究起止時間和進度安排:

課題研究時間: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4月28日

進度安排時間: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12月8日

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9日—20xx年12月30日

論文開題報告會 20xx年1月13日

蒐集整理材料 20xx年1月7日—20xx年3月3日

論文寫作 20xx年3月4日—20xx年4月2日

提交初稿 20xx年4月7日

修改論文 20xx年4月8日—20xx年4月27日

提交論文 20xx年4月28日

課題研究所需主要設備、儀器及藥品:

計算機、打印機、複印機、網絡、電子閱覽室、圖書館等。

第9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猜這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對你應該有所幫助。

蘭州理工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2010)

定的格式成文,一式兩份,畢業論文過程記錄一份,教學辦公室一份(於2010年4月24日前按照班級爲單位按學號排序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