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人事管理系統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人事管理系統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人事管理系統畢業論文 篇一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課程體系;醫學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5-0050-03

醫學院校公共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面向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或事業單位的公共管理崗位,但因其專業性不強,還有文祕、管理、經濟學、財務管理、外語、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的專業人才在搶公共事業管理的工作崗位,並且他們在自身的崗位上做得還不錯,使得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專業優勢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同時,醫療單位行政領導幹部大多沒有受過專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育,不少打着各種旗號的“管理諮詢機構、管理諮詢師”等已涉足醫院管理、衛生管理行業的各個領域,爲他們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培訓和決策支持[1]。

以上現象一方面說明衛生醫療機構缺乏公共事業管理行業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說明衛生管理專業人才尚未被認可,說明目前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及課程體系有待優化。

一、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本文以海南醫學院2012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作爲調查對象,對其就業狀況進行跟蹤調查,共發放問卷35份,正式回收34份,問卷回收率97.14%。

本次問卷調查涉及畢業生基本情況、就業實踐能力需求、對學校的基本評價、專業課程結構對就業的影響等幾個方面[2]。問卷調查結果採用Epidata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並藉助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一)畢業生的基本情況

在34份有效問卷中,有76.47%的畢業生在生源地就業,66.67%的在事業單位就業,88.24%的從事於公共管理類或相近的工作,這三項數據說明海南醫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主要分佈在生源地的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符合專業的辦學特色。

(二)畢業生的實踐能力需求調查分析

公共事業管理在校學習包括理論教學、見習、實習,對三者之間的學時分配調查中,有94.11%的學生認爲實習可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對於專業實習和臨牀見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有88.24%的學生認爲應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增加社會調查、衛生法律宣傳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在對實習評價的量化考評調查中,82.35%的學生認爲應制定符合專業需求的量化標準,包括學生出勤和紀律,論文寫作的條理性、邏輯性、嚴謹性和科學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97.22%的畢業生認爲,在實習、見習期間自己的整體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鍛鍊與提高,對其將來從事的工作有實際性的幫助。

(三)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

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調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校的辦學條件,校園文化及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學校管理等。70.58%的畢業生對辦學條件比較滿意,17.65%的學生基本滿意,還有11.77%的學生不滿意,由此可見,學校對於公共事業管理的辦學投入還有待加強。對於校園文化評價, 94.11%的畢業生認爲學校人文教育“較好”,88.24%的畢業生認爲學校醫德醫風教育和學風“好”或“較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達到94.12%, 說明學校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優良的學風。對於學校的管理,94.12%的畢業生認爲教學管理工作較好,91.18%的畢業生認爲學生管理工作較好。

(四)專業課程設置對就業需求的影響

通過對首屆畢業生的“您對目前的專業課程體系滿意情況評價”的問卷調查顯示,滿意度僅爲24.3%,不滿意的達到44.2%, 這一調查結論在其他同行學者的研究中也被證實[3],這說明目前國內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不滿意是較爲普遍的現象。

海南醫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爲三段式培養,即“公共素質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幹課”等幾大模塊。公共素質課主要包括德育類課程和計算機、外語、數學等工具類課程;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醫學類基礎課和經濟管理專業基礎課,如基礎醫學綜合、臨牀醫學概論、衛生統計學、衛生學、流行病學、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管理信息系統等;專業主幹課主要就是反映該專業培養特色和目標的課程,如衛生經濟學、衛生管理學、醫院管理學、社會醫學、醫療保險、衛生服務和社區醫療等。

爲進一步瞭解學生對公共素質課和專業基礎課中哪些課程認可度不高,對其進行了深度訪談。調查顯示,學生對政治素質類課程認可度不高,76.48%的畢業生表示在校期間曾逃過政治素質類課程,有35.29%的學生表示在課堂上手機上網、打瞌睡、聊天等。英語類、計算機類的技能課程認可度達到70%以上, 91.18%的畢業生認爲大學英語很重要,這一結果在“您通常選擇哪類課程上看英語材料”的統計結果能進一步反饋:73.53%的學生選擇政治素質課程,23.52%的學生選擇專業基礎課,不到10%的學生選擇專業主幹課程。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因迫於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壓力,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還是較高的,故有的學生不惜在其他課堂看英語材料,同時也看出了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學生選擇專業基礎課學習也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課程認可度較高的集中在考證、考級、考研課程。調查顯示,畢業生中參加過除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之外的考證或其他培訓(如會計證、教師資格證、口譯培訓等)的高達94.12%。調查發現,大一、大二的學生可能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考英語四六級證書上,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公務員或考研上,在2012屆畢業生中, 選擇考研的佔35.29%,而選擇考公務員的達到29.41%。

最後, 對專業主幹課程羣的調查發現, 只有17.64%左右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感興趣,並願意花較多時間在專業課上。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第一志願錄取的比例相當低,大部分學生是從其他專業調劑過來,專業思想不穩定,儘管經過四年的學習,但專業認可度仍不高。64.71%的學生認爲目前的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聯,而剩下的學生大多對所學專業課程不感興趣。對於學生課外閱讀的統計,只有23.52%的學生會花時間閱讀專業相關書籍,64.71%的學生選擇閱讀更爲實用的操作類課程書籍。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012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就業現狀調查顯示:專業培養方案有待完善,課程體系亟須優化,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繁多,結構不合理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結合的邊緣學科,既要了解一定程度的醫學知識,又要學習經濟管理學的專業課程,課程門數較多。又因其屬於管理學門類,學制爲四年,時間短,總學時數偏多,學生苦不堪言。追究其根源,主要是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特色不彰顯,導致課程開設廣而不精,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結構不夠合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醫學類課程門數過多,學時比例過大。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並非臨牀醫學專業,對醫學知識的掌握的要求應有差異。其次,經濟管理類課程比例偏低,因醫學院校經濟管理專業方面的師資緊張,一些理應開設的應用性和實操性較強的管理類課程沒有開設。再次,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開設的前後關聯程度沒有科學邏輯性,如醫學類課程開設應先開設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開設與之間隔不能太長。專業課程學習過程應先開設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再開設衛生經濟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衛生事業管理學等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開設的時間間隔不能過長。

(二)預防醫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從畢業生從事的相應工作來看,大部分是從事於衛生行政部門或相關事業單位的公共管理工作,近期各種流行性疾病的傳播,如“非典”、“禽流感”、“豬流感”等疫情的蔓延,從某種程度折射出衛生行政部門思想上麻痹、應急處理能力的缺陷以及信息渠道的不暢通。作爲未來將分佈在各地、各行業潛在的衛生行政工作人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 培養其預防意識和技能就顯得尤爲重要。目前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中僅僅設置了預防醫學導論這一門概論性的課程,學時數僅爲36,學生很難對疾病預防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更不用說指導其日常行爲。

(三)專業課程開設與就業需求有差距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後從事的是衛生行政管理工作,應用文寫作、祕書學類課程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公文寫作能力和文件處理的素質,學校將此類課程安排在選修考查課,學時數及相關考覈要求也較低,不利於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有很多機會直接使用統計知識處理問題。統計學的應用目前主要分爲兩個領域:經濟社會民生和醫學生理,醫學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方向主要是衛生管理,主要面對的是醫學方面的統計,應開設的課程是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學,也應增設社會學方面的統計,如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計量經濟學。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在衛生執法部門和醫院管理部門工作,所以學生在今後工作中有可能會遇到如何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問題。法學類課程開設缺乏體系,而目前學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的法學課程是衛生法,作爲一個法學課程的體系,缺乏基礎法學作爲支撐,學生對於《衛生法》的掌握只能停留在空洞的條文記憶,對於其立法的必要性及執法的嚴肅性理解不夠深刻。

(四)課程設置未考慮文理兼招的生源特點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生源分佈上基本上文科生和理科生各佔一半,文科生在學習醫學類、統計類、計算機類課程時較吃力,但對社會科學的相關課程比較感興趣。考慮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學生今後的工作還要面對很多公文的處理和寫作,應加強其社會科學的課程學習,在不增加其課程負擔的前提下,應增設一些人文類的課程。

(五)見習、實習時間過短,形式單一

通過對2012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調查發現,在校期間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其實際工作幫助很大。但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見習和實習過程與臨牀醫學是完全不同的機制和過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臨牀見習主要是瞭解各個病情的基本情況及治療費用控制等,對於其治療過程及疾病機理則要求不高,而專業實習不是在臨牀科室,而是在醫院的行政科室或衛生行政部門,掌握這些工作的關鍵是要對國家衛生政策及地方、醫院的行業規範等,這些知識並不是聽帶教教師講解或見習操作就可以掌握,而必須增加見習、實習學時量加以鞏固,纔可以加深印象。

見習和實習的形式不應拘泥於醫院的科室或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社會科學就是人與人的科學,學生應走出去與社會交流,應組織學生多參加社會調查、法律宣傳等形式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三、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設想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是專業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使課程設置和本校的優勢學科良好匹配,同時突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點和規律,在課程體系設置過程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時數及開課門數的控制

在學時安排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總學時應控制在2400學時以內,周學時不超過25學時,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開課門數上控制在45門左右,分爲通識教育模塊、專業基礎課(含醫學類和經濟管理類)模塊、專業核心課模塊這三大體系。學時比例保持在2:4:4比較合適。在課程安排上,加大實踐學時的比例,實踐課和理論課的學時比例應不低於1:1。

(二)三大模塊的課程設置

1.醫學類課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醫學類課程主要包括爲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預防醫學三個體系。醫學課程的要求不像臨牀醫學專業那麼高,既要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醫學知識,又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既滿足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醫學知識要求,又不違背醫學教育的認知規律。因此,有必要將分支細的學科整合成課程羣,減少冗餘的知識講授,壓縮學時量。例如,將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課程整合爲基礎醫學綜合,將臨牀醫學中的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診斷學等整合爲臨牀醫學概論。部分院校將其整合爲預防醫學導論,發現其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質量並不好,原因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掌握衛生管理基本理論與方法及醫療衛生機構經營與管理技能,能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從事管理的專門人才”,因此,應系統地學習預防醫學類課程,一是增開預防醫學導論或預防醫學基礎等概論性的課程;二是開設預防醫學的工具性課程,如流行病學、統計學、傳染病學等等;三是在實踐教學中加大預防醫學的比重,在原有的臨牀見習的基礎上增加預防醫學的實習內容,可以安排學生到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一個月左右的實習,增加學生對預防醫學知識的感性認識。

2.專業基礎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基礎課包括經濟基礎課程類、管理基礎理論和技能類和法學基礎課程。經濟學基礎課建議開設西方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管理類課程建議開設管理學基礎、管理信息系統、公共管理學、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文祕等理論性和技能性課程;法學類課程開設法學概論、衛生法學、經濟法、行政法等課程。同時,爲了體現 “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的培養特點,可開設一些技能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作爲選修課,如開設制度經濟學、公共預算管理、公共政策與分析、財務管理與財務報表分析、財政與金融、民商法等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其需要,有挑選性地進行選修。

3.專業主幹課及特色選修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一定要體現其專業特色,完成其培養目標,這部分課程是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反映學科體系基本規格的標誌。建議開設衛生經濟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政策學、醫院管理學、衛生技術評估方法學、醫患溝通學、醫療保險等專業核心課程。根據其專業方向特色,開設一些特色性的專業選修課,如區域衛生規劃、衛生監督實務、基層衛生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技術、衛生服務評價實踐等課程,這些課程安排在選修課,並不是不重要,而是與學生以後的就業方向休慼相關,這也是體現其專業特色的選修課,建議作爲專業限選課,只是考覈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注重技能和實踐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昌洪。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20).

人事管理系統畢業論文 篇二

關鍵詞: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對日軟件外包

中圖分類號:TP3-4

我校軟件學院經過幾年教學改革實踐,以校企合作爲契機,面向軟件外包人才需求,以“夯實基礎、強化能力、明確方向、工程實踐、服務東北亞”爲指導,構建了“模塊化”的理論課程體系和“突出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並與企業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形成了“校企互動”型實踐教學模式[1]。

1 構建“2.5+0.5+1”模式

我校軟件學院對日軟件外包(Java方向)的本科生,前2.5年以在校內學習爲主,三年級下學期(0.5年)在校內實訓基地參加校企合作項目的學習,四年級(1年)直接到企業頂崗實習,並完成畢業論文(設計)。“2.5+0.5+1”模式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2.5+0.5+1”模式示意圖

2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工程實踐能力

我校軟件學院對日軟件外包(Java方向)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包含基礎實踐、工程認識、綜合實踐、創新實踐和項目案例庫5個方面。

2.1 基礎實踐

基礎實踐層次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訓練、日語會話、日語寫作等實踐環節。

2.2 工程認識

工程認識層次包括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專業基礎類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企業認識實習等實踐環節。

2.3 綜合實踐

綜合實踐層次包括專業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IT日語實習、企業工程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

2.4 創新實踐

創新實踐層次包括實踐教學環節中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培養,以及課外進行的素質拓展、科技製作、科研訓練和學科競賽等。

2.5 項目案例庫

項目案例庫對工程認識層次和綜合實踐層次,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目前,我校軟件學院所具有的案例庫(Java方向)主要有:客戶資源管理系統(日文)、人事管理系統(日文)、實訓管理系統(中文)、計算機教研室精品網站(中文)、大連市政府外文網站(日文)、大連市政府新聞系統(中文)、日語能力考試模擬系統(日文)。

實踐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實踐教學體系圖

3 建設校外實訓基地

通過建立多個校企聯合實訓基地,使學生在不同實習階段有不同的實習內容,能夠完成實踐教學內容。同時成立校企聯合實踐教學指導工作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完善實訓基地相應的質量監控與運行管理機制。

目前我校與海輝軟件(大連)有限公司、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現代高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國內外IT知名企業簽訂了共同培養方案,致力於利用地區優勢和外語學校優勢,打造東北亞軟件人才培養的搖籃。

3.1 培養目標

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爲重點,以市場和就業爲導向,培養出 “基礎厚、能力強、外語好”的新型軟件外包人才。

3.2 教學安排

依託校企合作中的企業或者校內實訓基地授課,指導學生在模擬企業或真實企業中,完成1-2個軟件工程項目的設計與開發任務。

對日軟件外包(Java方向)按照既定的工程實踐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校內實訓和企業實訓或實習教學計劃,與畢設階段的培養結合,具體的培養計劃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校外實訓培養計劃

學年 企業教學安排 時間 學習內容 基本要求 建議企業 備註

6

學期 軟件工程初步能力培養實訓 4周 主要通過一個真實需求的軟件項目,使學生在團隊開發過程中感受企業文化,體驗團隊合作精神。 以真實企業應用軟件系統爲對象,實踐軟件工程過程,包括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 1.海輝軟件(大連)有限公司

2.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以軟件工程過程實踐爲主,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7

學期 軟件工程實戰能力培養實訓 12周 主要進行企業文化教育;企業軟件開發知識的培養;企業軟件開發過程的培養;按角色組織軟件開發的實踐。 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交流、競爭與合作的能力。提交完整的軟件開發文檔(日文)。 1.海輝軟件(大連)有限公司

2.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以企業爲主進行實踐環節教學,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溝通交流和工程實踐能力。

第7

-

8

學期 畢業論文(設計) 12周 以軟件行業應用爲背景,以文檔編寫和軟件項目開發的質量爲考覈內容,強化軟件項目開發過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 開發一個軟件工程項目。除提供一個實際運行的真實系統實現一個模擬系統外,還必須提供規範化的主要文檔(日文)。 1.海輝軟件(大連)有限公司

2.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以自我學習爲主進行系統設計與開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4 “校企互動”對日軟件外包人才培養的建議[2]

4.1 走出去,請進來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充實現有的專業教師隊伍。

“走出去”是要求教師定期到合作企業進行短期培訓,與企業一同進行項目的設計與開發,進一步提高教師的項目開發能力,促進教師“雙師型”素質的整體結構的全面提高與優化。

“請進來”是建立學校與企業等單位合作教育的機制,聘請或引進軟件外包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且有教學能力的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或畢業設計指導,開設有關行業新知識、新技能、新管理辦法的課程或講座。

4.2 “校企互動”對日軟件外包人才培養要以對日軟件外包企業需求爲出發點和落腳點

“校企互動”是教育適應區域發展,爲區域發展服務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互動”軟件外包人才培養的動機、過程、成果都應該和必須體現軟件外包企業需求。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集中精力辦好一些專業,並辦出品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我校軟件學院利用大連外國語大學的日語優勢,集中精力辦好“計算機+日語強化”專業,併爲東北亞區域發展提供大量的、優質的對日軟件外包人才,畢業生分配率連年達99%以上。

4.3 日語教育要以校內教育爲核心

日語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因此,在校內的幾年裏,既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計算機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日語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讀、寫能力。

4.4 校企雙方要互惠互利

“校企互動”使學校密切了與企業的聯繫,增強了辦學實力,提高了社會影響力,也得到了充足的實踐教學條件和科研條件,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師水平。企業也獲得了學校的人才、技術、培訓、科研、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解決了企業技術革新、員工培訓等問題,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參考文獻:

[1]徐蓼芫。校企互動型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8(10):134-135.

[2]謝文達,張宗福。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討[J].科教文匯,2013(2):110-111.

作者簡介:陳恆(1982.10-),男,安徽太和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軟件工程。

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 軟件學院,遼寧大連 116044

人事管理系統畢業論文 篇三

論文摘要:爲提高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教學質量,針對本科教育的特點,通過走訪高校、問卷調查等措施,開展了“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畢業論文質量監控、畢業論文質量評價”3個系統的研究;結合工作實際,總結出有效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監管體系。

近幾年來,隨着各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高等教育大衆化的到來,師生比例逐步加大,加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考研過熱等,導致學生沒有投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爲此,研究和探索建立層次分明、職責清晰的教學質量監管系統,確保畢業論文教學的質量,應成爲當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課題。

1畢業論文的意義

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直接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培養、鍛鍊、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與能力最集中的一次檢驗。其目的在於鞏固和加強學生所學理論知識,並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間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查閱文獻能力、實驗能力、創新能力一與創業能力等方面得到綜合訓練。

本科畢業論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佔用學時最長,最能衡量學生綜合水平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在本科教學工作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也是衡量和檢驗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育部推行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畢業論文作爲一個重要的二級指標被單列在評估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教學效果之中。

筆者隨機走訪了安徽省4所、省外2所,以本科教育爲主的普通高校,並通過問卷的方式,調查了100名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的認識,結果如表1.

通過走訪口頭對話和以上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不少學生認爲畢業論文是走形式,隨便應付就可以通過,對學校佈置的要求、進度不以爲然,對選題的意義認識不夠;就業形勢嚴峻及考研過熱,高校畢業論文基本安排於第八學期,此時正值大學生參與畢業分配與研究生人學考試錄取的關鍵時期,由於時間上的衝突,許多畢業生把時間和精力投人於關乎自身就業前途的奔波中,這也對畢業論文(設計)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3質量監管體系的內容

3.1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系統

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系統包括學校教學行政組織、學院教學管理組織、教研室教學管理組織等,該系統的主要功能在於通過計劃、組織、指導、協調、監督畢業論文教學工作。

3.1.1學院教學管理組織負責貫徹落實學校有關畢業論文的管理規定,擬定本院畢業論文工作實施細則,統一安排佈置院畢業論文工作,組織學生選題、組織安排論文的中期檢查和評閱工作,協助答辯委員會對學生論文進行答辯和成績評定工作等。

制定畢業論文工作計劃。落實畢業論文任務應該制定詳細的畢業論文工作計劃,包括畢業論文的選題及開題報告、論文的指導與撰寫、論文的要求及格式、論文的答辯及評審、論文的工作時間安排等。嚴格規定好畢業論文的寫作程序,對畢業論文的選題、開題、完成初稿、修改定稿、打印、答辯、評審等程序作出詳細的規定。除此之外,還應該設計各種表格,如選題表、評審表、答辯記錄表等,以及答辯程序和評分標準等。

3.1.2教輔人員實施落實目前院系教學設施緊張,教師任務繁重,教輔人員應設法協調實踐教學環節的場地、時間、人員,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及時跟蹤瞭解實踐教學課堂教學效果,收集教與學的情況,分析總結教學信息,定期向院系教師反饋教學質量,促進教師不斷改善科研教學方法。

3.2畢業論文質量監控系統

畢業論文質量監控系統主要任務是分階段實地檢查畢業論文進展狀況。實事求是地分析畢業論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選題、中期檢查、答辯和成績評定等方面嚴格把關。具體實施包含自檢和抽檢等。自檢爲指導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檢查和教研室對本系學生畢業論文情況的檢查瞭解,抽檢可以由學校、院組織畢業論文質量監控機構成員分階段進行檢查等。

3.3畢業論文質量評價系統

畢業論文質量評價系統主要由學校、學院和教研室構成,主要負責對畢業論文教學質量進行評估與鑑定,以肯定工作成果,發現存在問題,提出改進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工作的方案與措施,從而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目的。

人事管理系統畢業論文 篇四

[實習目的]

通過理論聯繫實際,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瞭解設計專題的主要內容,爲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併爲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實習任務]

對計算機在人事管理方面的應用進行歸納總結,並查閱資料爲畢業設計作準備。

[實習內容]

計算機在人事管理中的應用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作爲信息載體的計算機日益顯露出其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今社會已步入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將成爲新世紀的主導產業。伴隨計算機的逐步推廣和使用,計算機已在科研、生產、商業、服務等許多方面創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徑,與此同時,單位技術成本也逐年有了明顯的下降,然而辦公室裏的人事費用卻不斷增加。在國外,花費在專業、管理和行政人員上的成本佔了辦公室總成本的2/3—4/5,這一現象使人們對辦公室自動化的要求與日俱增。我們必須在進行機構改革的同時,儘快使用現代化管理設備、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計算機在人事部門的廣泛使用,改進了統計手段,改革了統計方法,提高了統計工計算機在人事部門的廣泛應用,將爲我國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並將爲開創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創造條件。

目前,計算機在我國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來進行報表處理,檔案管理,文書編輯,信息查詢,綜合分析。幹部統計作爲人事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對幹部情況的調查,整理和分析,瞭解幹部隊伍的發展趨勢,爲各級領導機關制定幹部工作的方針,政策,加強幹部管理,改革幹部制度提供準確數字的依據。其工作除涉及到幹部的基本情況統計之外,還包括幹部的工資統計,幹部編制情況統計,幹部獎懲情況統計,幹部安置情況統計,老幹部情況統計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廣,數據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進行幹部的統計工作,大致要經過幹部統計調查,幹部統計資料的整理,幹部統計分析三個過程,但這種手工統計過程,存在着幾個明顯的問題,比如說統計資料缺乏準確性,及時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劣勢,使人們慢慢意識到管理現代化已成爲當代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現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現代化也勢在必行。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採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科技手段。科學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數學方法、系統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論方法、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等科學方法,而先進的科技手段主要是運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之一的電子計算機來爲人事管理現代化服務。

電子計算機作爲數據處理系統,已逐漸成爲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已經開始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人員工資管理、人事統計和查詢、幹部考評和人事檔案管理以及人才預測和規劃等。

管理現代化是漢代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幾十年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綜合性越來越強,生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行業有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組織管理日趨複雜;而現代化科學技術也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不斷分化,不斷綜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體的微觀、宏觀方向進軍。這些,要求管理工作對實際問題的反映和決策必須迅速及時,對信息系統的完善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手工業式的管理理論、方法、體制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和四化建設的需要。改革、創新,實現管理現代化勢在必行。

現代化管理的內容很多,關係很複雜,它包括人、資金、物質、信息和時間等諸要素,其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處於雙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動性。可見人是現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個複雜的管理,大系統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爲其他管理的優化得到根本的保證。

管理改革必須配套進行,現代化管理的實施也需要協調發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統中佔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現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現代化也需同步進行,才能使現代化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中起到放大和增產的作用。總而言之,人事管理現代化是管理現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它是把現代化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運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使從事管理工作由原來憑個人或少數人的經驗作決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內在規律的科學高度辦事,做到物質與精神相結合,抽象與具體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現狀和未來相結合,個體與羣體相結合。至於先進的科技手段,除科學地運用原有的生物、化學、物理、機械等手段外主要是運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之一的電子計算機來爲人事管理現代化服務。概括地說,人事管理現代化的內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現代化、人事管理、組織的現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通過這四個方面的現代化來實現人事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現代化和從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現代化。

人事來之不易系統化,是人事管理現代化的一個重點。研究人事管理,必須研究這個系統所處的環境,即研究政治系統,經濟系統,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統,人物系統和大管理系統對人事管理系統的影響以及人事管理系統的反影響。離開周圍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現代化,是註定要失敗的。

所謂系統,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並具有特寫功能的有機整體。從一般意義上講,系統由輸入、處理、輸出、控制與反饋的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在系統理論中,系統分析是指對系統性能的理解。系統最佳化,是系統設計成綜合的內容。系統工程即用教學方法進行系統分析或優化,把傳統的組織管理工作總結成技術並使之數值化。用系統工程來分析系統問題是比較科學的,利用系統工程這門學科的概念和原則,來進行人事組織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統內有多種元素,如:管理人員、管理機構、辦公設備、規章制度、各業務環節,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間的聯繫是否有序,聯繫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優,直接影響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條件下,起主導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統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圍繞着責任制和考覈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幹部“進”、“管”、“出”制度。實現系統化,除了要解決制度問題外,還有一個掌握系統方法的問題,即學會應用系統工程和系統分析法,這對搞好人事管理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事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目前尚無統一的說法。根據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現有材料和工作特點分析來說,人事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我們認爲有如下幾方面:

1.確定人事管理的方針政策

2.確定人事管理體制、編制人事規劃

3.編制人事計劃,設置人事管理機構和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條例辦法;

5.教職員工的業務培訓;

6.人才選拔、使用、交流(流動);

7.考覈、獎懲、任免;

8.工資、福利與保險

9.離休、退休、退職。

作爲人事幹部(人事管理人員),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員的才能?這是人事管理學研究的根本任務。對這個問題進行個體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夠的。因爲個體寓於羣體之中,羣體對人員才能發揮之影響作用,可利用系統原理去指示。通過羣體研究來尋求合理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來取得令人滿意的配合效果等。

過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滯後,傳遞慢、“馬後炮”,人事管理數據加工不及時。比如:幹部考覈、人員的工資計算、人事的統計、人事檔案的填寫,貯存等等。這些人事工作繁瑣、耗時費力,準確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的要求。爲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有關人事管理現代化的有關理論資料,提高對管理現代化重要性的認識,嘗試去利用計算機來實現人事管理的現代化。比如現在有些學校和單位在人事管理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於從事計算機工作人員的技術指導和從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幫助,他們:

首先,開發了“中華職專職工檔案管理”軟件系統。

其次,將學校或單位人員的檔案內容的所需數據,存儲在計算機的磁盤裏,需要時可以通過計算機方便地進行查詢、檢索、維護,還可以將有關數據打印出來。

第三,還用計算機進行了日常辦公現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時收集、加工、整理、存貯、檢索新的變化數據。

使其單位人事管理初步實行計算機化,讓計算機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應用。使人事管理者總是根據準確、及時的人事信息來進行決策,實現管理。只有計算機才能將現代化社會中,成倍增長的人事信息量,進行及時收集、加工、整理、貯存、檢索、傳遞、反饋給決策者。發揮其特有的功能。

即:(1)對輸入的人事數據,進行數值運算和邏輯運算,求解各種問題。

(2)對人事信息進行加工來解決各種數據處理問題,爲人事決策者在決策時提供依據。

(3)對人事管理的各種資料數據和計算機順序,具有記憶存貯的能力。

實踐證明,當管理的信息量和複雜程度達到某一限度時,即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超過其承受能力時,就必須採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計算機技術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和存貯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礎信息,高效、合理、恰當地管理。這樣,人事信息系統隨着計算機的應用、發展而不斷完善,計算機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爲如此,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現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保密性越來越強,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斷提高,靠傳統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經無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計算機作爲數據處理系統,已逐漸成爲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計算機在人事信息系統中的作用有:

(1)計算機能夠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價值的人事數據;

(2)計算機能夠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數據;

(3)計算機能夠比人提供更加準確的人事數據;

(4)計算機能夠比人處理更多的人事數據等等。

正因爲如此,我們利用計算機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統,即計算機人事信息系統,其主要功能可以歸納爲以下三點: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處理、存貯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時掌握整個人事管理系統的全面情況,提供系統的準確的人事信息,可以促進人事工作的規範化及各項管理制度與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從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種加工處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滿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適應新形勢對教職工隊伍提出的新要求,幫助選擇方案,實現優化決策。

當前,不少單位的人事部門對於計算機的應用還僅限於簡單的單機應用,隨着時間的推移、任務的複雜、用戶的需求,其應用還會

總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適應了社會經濟發的客觀要求,是人事管理現代化的一大進步。今天我們運用計算機進行了學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初步現代化的開發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幹部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精力從事創造性的管理活動和其它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去;它能使決策、計劃和其它管理活動更加科學、精確、靈活。因此,建立計算機人事管理信息系統是一種客觀發展必然趨勢。儘管在人事管理方面還不可能普遍使用計算機,但從長遠來說,人事管理現代化和計算機是不分割的。輕視或者拒絕利用計算機技術,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隨着我國經濟、科技的發的,人才開發管理的加強,我們一定要努力創造條件,促進使用計算機的人事管理現代化。爲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

[實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