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自動化電氣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自動化電氣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電氣和自動化論文 篇一

關鍵詞:電氣工程 自動化 發展

中圖分類號:TU85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一個涉及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電機電器技術信息與網絡控制技術等諸多學科的領域,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內容豐富多樣化,其特點爲:強弱電結合、機電結合、軟硬件結合,是解決電氣工程技術分析與控制問題的前言科技學科。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電氣信息領域的一門新興學科,觸角伸向各行各業,生活中的大小事務,均可見它的身影,與社會工業生產密切相關,發展十分迅速。

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發展歷史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起源要追溯到18世紀,美國人富蘭克林(B. Franklin,1760-1790)著名的“風箏實驗”爲人類解開來了電的神祕面紗,不僅如此,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也爲電氣工程的發展奠定了最直接的受體。

19世紀初期,電流的磁效應、電磁感應定律相繼被外國科學家研究出來。19世紀中後期,麥克斯發現的電磁理論,讓電氣工程的理論基礎趨於完善。與20世紀交接的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陸續將電氣工程專業植入大學課程,這是電氣工程專業最早出現的地方。

對於前期閉關鎖國的中國來說,一直到洋務運動時期,電氣工程專業才被引進到我國,由南洋大學堂(交通大學前身)第一個引進理論,並且設置了電機專科,這是我國大學最早的電氣工程專業,至今約莫一百年左右,可以說電氣工程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也是較有歷史的。到20世紀中期,我國高校陸續開設電氣工程專業,也逐步將電氣工程納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大力培養相關人才。20世紀末端,因特網互聯世界,電氣工程不再是單純的電力工程,而是一項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相互交叉的一門前沿學科。進入21世紀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發張迅猛,成爲涵蓋人類生活最廣的一門實用學科。

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發展現狀

1.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在電力系統中技術應用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話主要在電力系統中應用,現代電力系統自動化的主要特徵爲:大機組、大電網、高度自動化。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在電力系統運用主要體現在電網調度自動化、發電廠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和配電自動化這四個方面。

電網調度自動化主要通過安全分析與對策提出(SA)、數據採集與安全監控(SCADA)和自動發電控制(AGC)與經濟調度控制(EDC)三個手段來實現對電網安全經濟運行調整。發電廠自動化系統主要包括了動力機械自動控制、自動發電量控制系統(AGC)和自動電壓控制系統(AVC)系統。發電廠自動化系統能自動對發電廠進行自動檢測、電能預估、調節、監視和管理,提高發電廠運行效率。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5個子系統包括控制系統、繼電子保護系統,電壓、無功綜合控制子系統、通信子系統和低頻減負荷控制及備用電源自動投入子系統。通過計算機硬件系統或者自動化裝置,代替人工進行各種運行作業,提高變電站運行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自動化系統。配電系統自動化的主要功能是降低電網的損耗、監控配電網的運行狀況、優化配電網的運行方式、提高配電網設備自身的可靠性運行能力以及減輕了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以及維護費用。

2.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在其他系統中技術應用

除了傳統電氣工程設計到的電力系統,現如今,電氣工程是一門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的交叉學科。電氣工程還涉及到建築物多項改造活動,對建築物結構性能的變化有較大的影響。根據勘測結果顯示,建築物電氣工程結構像設備運行、線路連接、現場操控等方面,均對建築物本身有很大影響。

同時,信息技術作爲推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發展的原動力,理所當然會將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的熱門技術用在本行業。隨着當今市場的需求驅動,電氣自動化與IT平臺實現了逐步的融合,而當前全球電子商務的普及將大大加速這一融合過程。

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熱門技術

(1)電力智能控制系統

智能電網是由電力智能控制系統控制的新型電網結構,其主要特點包涵6點:堅強、自愈、兼容、經濟、集成和優化。具有能夠自動檢測、分析故障,實現故障隔離和系統自我恢復的功能,有效抵禦自然災害或人爲的外力破壞,保證電網安全可靠運行,並且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電能損耗,降低投資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基於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動態安全監控系統

在電力系統中,利用GPS的光纖通信技術和同步相量測量技術,結合傳統技術與新的安全監控技術相互結合,實現了精確的時間和地點相量控制。

(3)電力系統設備在線狀態監測

電力設備在線監測系統由容性設備絕緣在線監測裝置、避雷器絕緣在線監測裝置、斷路器在線監測裝置組成,系統涵蓋了變電站主要電氣設備絕緣狀態參數的監測,監測參量多、功能齊全。系統也可以靈活配置,由其中的一套或兩套裝置組成,必要時也可選配變壓器油色譜監測裝置。其特點爲:配置靈活,擴展性好,數據可靠,安裝簡便,維護簡單。

三、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未來發展趨勢

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隨着工業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跳躍式發展,對自動化技術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同時也爲自動化技術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條件。未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趨向於更智能化、適應工業生產方向的控制系統上發展;趨向於多機模型處理問題的設計分析;趨向於日益增長的先進的控制原理以及趨向於信息技術化的自動化產品。

更爲重要的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應用範圍不再侷限於單純的電力工程系統體系,而是更加廣泛的融入人類生產活動中。例如企業的綜合性自動化系統、交通控制自動化系統、經濟管理自動化控制系統都將投入運行中。自動化將在更大程度上匹配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速度,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擬人化。

在新世紀中,自動化控制類學科將具有更加開闊的前景,研究內容將更加富有挑戰性,覆蓋範圍將更加廣闊,關注和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控制類課程的人員將不斷地增加。

參考文獻

[…本站 …1 ]薛葵.發電廠電氣監控系統Ⅲ.電力系統裝備,2002,1:72—73.

電氣自動化本科論文 篇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2-0044-02

電氣信息類專業包括電氣工程和自動化等與電相關的專業。該類專業的目標是讓設備根據環境的變化自動調整運行,即通常所說的“智能化”。因此,該類專業大學生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有能力勝任工業企業工作的高級電氣人才。隨着工業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爲適應工業界對具有實踐性、創造性等綜合能力強、素質高的技術人才的迫切需要,應重點關注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能夠應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而不僅僅侷限於書本知識。

而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對於低年級大學生一般設置課程設計、企業參觀實習或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競賽來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對於畢業生一般通過畢業論文環節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綜合分析能力。[1]這些固然是電氣信息類專業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但是一般高校的“課程設計”大都沿用以前的傳統,雖然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工業企業需求的改變有一定的更新,但是相對來說,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企業參觀實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實際設備運行過程,但是時間相對倉促,真正能夠深入的有限;參加科技競賽的學生數量有限,只能鍛鍊部分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畢業論文環節一般由導師根據研究方向選定,能夠較好地鍛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但畢竟時間較短。本文從電氣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定位、學科內涵、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出發,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引入了“項目實習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電氣信息類專業定位和學科內涵

按照教育部電氣信息類專業目錄和定位,電氣信息類專業方向涵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

從學科內涵來看,電子信息類專業涉及的主幹學科包括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由此決定了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以電氣工程爲背景;以控制理論爲基礎;以信號分析和處理爲手段;以計算機、電子技術爲核心。

二、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

從總體上來說,電氣信息類專業大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引用、網絡技術、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等基礎知識,能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管理與決策、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各類電子設備及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集成、應用和開發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2,3]當然,對於歸屬於電氣信息類專業下的各個子專業來說,根據其主幹學科的側重點不同,其人才培養目標各有側重。

要實現上述人才培養目標,對電氣信息類專業本科畢業生在業務、能力和素質方面應提出以下要求:掌握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具備較高的管理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外語綜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軍政素質;掌握電子信息類專業領域必要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含電工理論、電路理論、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基本原理與應用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及應用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熟練的與本專業相關的計算機軟硬件開發能力;掌握本專業領域內1~2個研究方向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瞭解本專業學科的發展趨勢;在本專業領域內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組織管理、團隊合作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要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

三、電氣信息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目前,高校電氣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主要包括公共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又稱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程(簡稱專業課)三部分。[4]公共課程主要在低年級展開,包括文化課程類、工具課程類及能力培養課程類。公共課程是從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考慮,針對該類專業大學生必備的知識和基礎,全面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使學生獲得較寬泛的公共基礎學科的理論知識,從而爲學生後續學習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技術基礎課程涵蓋非常廣,主要包括人才培養要求中提到的電路理論、電工理論、電磁場、電子技術、機械基礎理論、計算機軟硬件原理及對應的實驗和設計等課程,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專業課程根據電氣信息類下屬各專業特點選擇相應的專業必修課、專業方向核心課以及專業拓展課,使學生掌握本專業方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學生的專業設計、實踐和創新能力,接觸相應學科的學術前沿。

綜上所述,從課程體系來看,各個高校電氣信息類專業課程設置都是嚴格遵循該類專業的專業定位、學科內涵、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而設置的,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自然科學和專業技術知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然而,這種“始終以教師爲中心”的統一的教學培養模式也不利於學生自主解決與課程對應的實驗、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利於學生系統理解和掌握電氣信息類專業的各種相關技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鍛鍊效果。

因此,爲了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在當前“以教師爲中心”的培養模式中增加“以學生爲中心”的培養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探索和研究精神,讓學生在逐步深入的學習過程中構建自己的本專業知識框架體系。

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電氣信息類大學生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課題,真正參與到一些沒有借鑑的實際開發類項目中,與教師或學生共同討論、設計並實施項目方案,瞭解電氣信息類項目的整體實現過程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學校教師 在學校主頁上本科學生招聘信息(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實現目標和要求、具體負責任務、對所招收學生的要求、聯繫方式等等);學生可以通過網站在線查找學校教師的招聘信息,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可以聯繫相應教師,申請相關職位;教師收到學生申請要求後,組織面試;學生面試通過後正式加入該教師項目組,與團隊協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在國內高校,近年大量出現“大學生暑期企業實習計劃”,即各企業在相關網頁上暑期實習職位,相關專業大學生遞交個人簡歷,申請企業提供的實習職位;企業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簡歷篩選、筆試以及幾輪面試,通過的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這種“大學生暑期企業實習計劃”不僅讓大學生了解和掌握了就業的相關知識、技能,鍛鍊和培養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以及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同時,對於能夠進入企業進行實習的學生,還能鍛鍊其創新思維、靈活應變的能力、持續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不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等。

由此可見,學生實踐和創新等能力的提升需要實際的項目或任務支撐。爲了更好地鍛鍊和培養電氣信息類專業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可以借鑑上述國外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式以及“大學生暑期企業實習計劃”,在本科生培養階段可以引入“項目實習制”,引導學生儘早、更頻繁地接觸實際項目工作,感受專業氛圍。

另外,目前國內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師指導的學生比較少。一方面,沒有指導的研究生或者研究生數目比較少;另一方面,本科生畢業設計有時間限制(與項目進展不同步,缺乏延續性),因此導致教師有實際的科研項目但是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源去實現。“項目實習制”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也能解決青年教師項目人員缺少的現狀,對於高校來說是一個雙贏策略。

本文介紹的“項目實習制”具體如下:

1.實施方法

高校教師根據自身需求(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發項目、企業橫向項目等),通過各種渠道(如校內網站等)項目實習職位需求,相關專業的各年級大學生可以應聘感興趣的職位,教師經過考覈後聘用適合的學生。聘用後的學生要按項目進度完成教師交代的各項任務,出現問題可以查閱資料、與課題組其他組員以及教師商討。以“水壓試驗機故障診斷”項目爲例,學生首先需要到現場進行調研,瞭解水壓試驗機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流程,學習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WinCC等軟件編程方法,同時針對該設備的故障診斷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此外,還要考慮方法的時效特性。

2.管理方法

高校制定有關使“項目實習制”進入正規化渠道。學校制定學生實習津貼標準,根據學生的考覈成績劃分爲五檔:A檔(考覈成績 90分),B檔(80分,考覈成績<90分),C檔(70分,考覈成績<80分),D檔(60分,考覈成績<70分),E檔(考覈成績<60分)。根據學校規定的標準以及學生參與實習的時間,教師從項目人力資源經費中支出學生的津貼。

3.實施過程和效果

在項目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實際問題,通過自身所學理論知識、查閱相關資料、現場調研與高年級學生以及教師交流積極主動解決實際項目中出現的問題。“項目實習制”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技術方面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而且對於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包括:創新思維、靈活應變的能力、持續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不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的培養也非常有益。相比而言,“項目實習制”比“大學生暑期實際計劃”更加靈活,便於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促進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綜上所述,通過這種“項目實習制”人才培養方式,本科生可以跟隨教師進行研究性學習,並且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設備以及博士、碩士資源,把課堂“填鴨式”教學擴展爲現場教學,爲本科生今後的工程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大學生可以在本科階段接觸多個研究方向,有利於學生對本專業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進而明確自身愛好所在,爲學生繼續求學或就業指明方向。

四、結束語

在本科教學中引入“項目實習制”教學策略能夠培養學生具有更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使學生具備主動獲取知識、主動參與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過硬的社會競爭力,對於滿足崗位需求能力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寒林,林洪貴,蔡振雄,等。畢業論文指導中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2012,13(1):126-128.

[2]鄒逢興,陳立剛,徐曉紅,等。關於自動化專業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1,(9):37-40.

電氣畢業論文 篇三

非國有企業專業技術人員。

二、評審級別

助理工程師(初級)、工程師(中級)、高級工程師(副高級)。

三、評審方法

採取“直通車”的辦法,不受每年職稱評審一次例會的限制,根據申報情況隨時組織評審。

四、評審申報材料

1、高級工程師審覈表一式三份(中級以下不需填);

2、遼寧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定表一式三份(帖上照片);

3、遼寧省專業技術資格報評推薦表一式三份;

4、反映個人學歷、資歷、的相關證件(原件、複印件);

5、主要業務成果(獲獎證書及有關業績證明覆印件);

6、論文、著作(原件、複印件);

7、一寸照片四張。

五、評審的工作內容

1、計算機職稱考試考前輔導;

2、職稱指導與推薦;

3、工程師報卷資料指導;

4、高級工程師答辯培訓與指導。

六、評審條件

1、學歷、資歷要求

高級工程師:博士畢業滿2年;本科滿5年。工程師:博士畢業;碩士、雙學士學位滿2年;本科、專科滿4年。

2、業績成果要求

高級工程師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①部級自然科學獎、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星火獎;②省(部)級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星火獎;③市、省直廳局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或二等獎兩項以上;④科技成果被列爲市、省直廳局級以上重點推廣項目,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並獲得有關方面的獎勵;⑤市、省直廳局以上先進科技工作者;⑥省(部)級重大科技情況(信息)成果二等獎。工程師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①省級以上自然科學獎、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星火獎;②市、省直廳局科技進步三等獎;③科研成果通過技術鑑定,並有一定推廣價值(須附“技術鑑定證書”);④市、省直廳局級重大科技情報(信息)成果獎;⑤科研成果被列爲市、省直廳局級推廣項目。

3、論文、著作要求

在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參加相應級別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時,對論文數量不做限制性要求。經本(行業)企業採用的技術創新報告、發明專利、研發項目、工藝方案、技術鑑定報告、可行性方案、行業標準等可替代論文。

4、直接申報

(1)助理工程師:本科畢業1年、大專畢業3年、中專畢業5年;

(2)工程師:碩士畢業2年、本科畢業5年、大專畢業7年;

(3)高級工程師:博士畢業2年、碩士畢業7年、本科畢業10年。其工作業績、技術水平和貢獻以近五年內取得的成果和業績爲依據。工作業績、論文(著作)、外語及計算機能力水平按現行評審條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