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黨建論文

建黨百年中國精神自信的形成邏輯及強化方式

建黨百年中國精神自信的形成邏輯及強化方式

建黨百年中國精神自信的形成邏輯及強化方式

內容摘要:“精神”一詞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體徵和一般心理狀態。而“中國精神”則是中國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經過燦爛輝煌和浴血奮戰所形成的寶貴財富。中國精神的形成源於中國精神的正確詮釋和練就,源於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源於無數位革命先烈和共產黨員的前赴後繼。這種精神承載着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軟實力,承載着無數中國人民強國的希望與夢想。樹立中國精神自信的理論前提,關鍵是在於中國發展展示出優越性的澄清和論述。只有將其形成的過程進行澄清與研究,才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以彰顯,並堅定不移的在這條道路上大步向前。結合建黨百年來中國發展的道路和歷程,將黨的發展和中國國情融入起來,才能發現中國精神是經歷了什麼樣血與火的考驗,才能發展不同時期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當時的環境下歷經磨難,撥開重重迷霧,走向光明的決心和信心。以唯物主義辯證觀去回眸百年曆史,既能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過程,又能使中華兒女將中國精神發揚光大,愈發堅定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爲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做出偉大貢獻。

關鍵詞:建黨100週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精神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自信。

一、黨的發展逐漸形成的精神自信

1921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在浙江嘉興的紅船上揭開了中國共產黨書寫歷史的篇章。①近代中國從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到堅船利艦攻破中國的大門。我們這頭東方雄獅在此期間依然在做着天朝大國的美夢。從鴉片戰爭開始,在清政府簽下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時候,中國人那顆充滿裂痕的心理依然保留着最後的底線。一個個有志青年、憂國憂民的中國人都在尋找各種方法去拯救這個在危難中越陷越深的國家。從“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有志之士都在學習西方的技術、學習西方的文化、學習西方的軍隊。但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隨着致遠號沉入黃海的那一刻起。中國人徹徹底底的在迷茫中絕望,帶着問題一遍遍的審視這個硝煙四起的國家,審視着處在權力中心的人到底會不會爲國家帶來富強。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從李鴻章、張之洞到“戊戌六君子”,從學習西方到學習日本。中國不缺乏想改變的人、不缺乏有心懷天下的人。但是直到變法失敗的那一刻起,纔有人發現中國已經深陷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之中,需要改變的不是技術、不是制度,而是是天下。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徹底的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但是並未改變中國深層次的社會結構,也未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制度。所以當俄國的“十月革命”成功後,很多中國人又把目光投向了俄國,這個和中國一樣存在剝削和壓迫的舊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在中國有志青年在瞭解和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時候。巴黎和會上的“二十一條”又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當頭棒喝。中國依舊是那個積貧積弱的農業國家,中國人依舊看不到希望和光芒。

“五四運動”的到來成爲了思潮的主陣地。這個轉折點則爲中國帶來了不一樣的思想和發展線路。陳獨秀同志的《新青年》則成爲了五四運動的號角,成爲宣傳馬列主義、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陣地。在宣傳民主和科學的同時,發現了中國力量的強大。先進的知識分子和強大的中國工人的力量都異常強大。

在五四運動中解放思想的中國人,帶着不妥協封建主義思想和帝國主義思想的氣勢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使得萬萬千千的中國人在這一次運動中解放了禁錮的思想,爲中國共產黨在未來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一、“紅船精神”的自信

“紅船精神”,顧名思義,就是1921年在中國湖南嘉興的一艘紅色遊船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日子。而正是以這艘紅船爲起點,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之下,爲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爲中國那些在黑暗中探索光明的人送來了點點星火,因爲當時的沙俄和當時的中國極爲相似,都深陷帝國主義和封建社會的泥潭中,有了俄國這樣的先例,加快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共一大召開的時間儘管有很多說法,但是基本上是開了8天,休會2天,換了3個會場,開了7次會議,參會者共15人。①而在1921年的8月2日,也就是在紅船的最後一天,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關於當前實際工作決議》,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本次會議不僅確立了黨的奮鬥目標,也堅定了部分當時與會人員的思想。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說就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鑑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②

什麼是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黨綱裏明確指出了以下四點。一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二是直至階級鬥爭結束爲止,即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爲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三是消滅資本家轉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四是聯合第三國際。③所以通過以上四點可以瞭解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初衷就是爲了中國可以改變,就是爲了中國人民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就是爲了創新而不守舊、不平庸。

鑑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則表明了一名真正的共產黨人需要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靈魂,是在考驗面前的精神支柱。從中共一大開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開始就可以看出支撐共產黨人走到最後的核心力量就是信仰,這也是紅船精神的真正的支柱。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結局則在使人感嘆的同時又讓人明白了百折不撓纔是一個共產黨人真正對黨忠誠的品質所在。④正如毛澤東一般,堅定不移的相信馬克思主義可以拯救中國,從雄關漫道到虎踞龍盤,一路歷經風雨終於站在天安門成樓上見證了共和國的成立。

而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精神則告訴世界,勞苦大衆得以翻身,得以解放,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是爲了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爲了讓中國在世界之林中有一席之地。而從中共一大開始最初的58名中共黨員來看,很多人都是家境殷實、衣食無憂,但是爲了中國的命運毅然決然的加入共產黨,爲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貢獻個人力量。

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精神見證,也是無論前路多難,依然堅持的信仰存在,更是中國革命成功,建國的基礎支撐,萬里長城的第一步踏的異常堅實。

二、井岡山精神的自信

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在中國革命陷入低潮時期的時候,人們都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中對革命有些懷疑。尤其是在陳獨秀被罷免總書記的職務之後。而在共產黨人意識到中國共產黨需要自己的革命軍隊後。在相繼發動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毛澤東帶着嚴重受挫的秋收起義部隊走向了江西和湖南交界處的羅霄山脈中,而這個地方就是共產黨實際意義上的第一塊農村根據地。⑤而在這在井岡山上,將共產黨以“農村爲中心的思路”又進行了戰略性的拓寬。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偉大思想以井岡山爲起點走向了全中國。

而井岡山精神以其艱苦奮鬥、敢闖新路、依靠羣衆、勇於勝利”的內涵注入了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內心。

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則是敢闖新路,在大革命陷入低谷時期,共產黨人依舊堅定信念,以另外一種方式開創新天地,將革命的種子撒向堅實的土壤中,等待其生根發芽。

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則是堅定信念,理想信念是一個人最崇高的境界,在一切的困難面前,堅定理想、保持信念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從井岡山爲起點,將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傳播給每一位中國人,傳播給歷經百年磨難但又百折不撓的國家。

井岡山精神的基本就是依靠羣衆,艱苦奮鬥。井岡山時期的困難不僅僅是糧食的短缺,還有在怎麼樣去自力更生上。

井岡山精神就告訴了每位中國人堅定信念,艱苦奮鬥纔會有開創未來的可能,矢志不渝,敢闖新路,纔會有我黨百年屹立不倒,帶領中國人民奔赴美好生活。

三、長征精神的自信

“長征是人類歷史紀律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的。”毛澤東同志說道。⑥

“長征”這兩個詞想必作爲每一位中國人都接觸過,從江西的瑞金出發到達了陝北的延安。而在計劃之出是前往東北,跨過邊境,前往蘇聯。長征過程中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爲首的領導地位,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層基本形成。而四渡赤水、爬雪山、以及歷經七個晝夜走過的草地則使得紅軍非戰鬥減員達到了上萬人。最後在明確目標到達延安後,再回顧這二萬五千裏,不僅付出了血與淚,而終於發掘出來了中華民族隱藏許久的精神。

長征精神概括爲兩點,一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千錘百煉的一種民族氣節;另外一種則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⑦畢竟對待未來境遇,唯有共產黨人毫無畏懼的走下這漫漫而又艱難的長路。

長征精神的內涵一是對黨忠誠,理想堅定。長征的環境是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與國民黨鬥爭、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鬥爭、與黨內的錯誤思想鬥爭。所以每一位共產黨員面對的挑戰是艱鉅的,但是最終能克服困難走下來的每一位共產黨員、紅軍戰士都是優秀的中華兒女。二是不怕困難,勇於犧牲。參加長征的每位人都是抱着必勝的信念將生死置之度外。三是不拘一格,靈活多變。之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領導層一直都把戰術方向的重心放在和國民黨軍隊進行陣地戰、消耗戰。極大地消耗了紅軍的有生力量和指戰員的信心。而長征中在確立了以毛澤東爲首的領導層後,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牽制國民黨軍隊從而有效的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四是依靠羣衆,嚴守紀律。共產黨的軍隊和其他軍隊不一樣的地方正是在於紀律及爲了人民,在長征中取得了少數民族的支持也是克服艱難險阻的另一大重要因素。

長征精神的現代自信依舊激勵到了千千萬萬的人。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經歷了列強的撕碎和瓜分。中國人民渾渾噩噩又不知道光明到底在何方。而長征精神則注入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裏,給每位人極大的鼓舞和信心。

四、延安精神的自信

延安是紅色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中國的革命力量實現了質的變化。革命力量從小到大。初到陝北時期,30萬黨員只剩4萬,30萬紅軍只剩3萬。經過延安13年的發展,我黨到抗戰勝利時期,黨員120萬,根據地近100萬平凡公里,人口近1億,正規軍120萬,民兵近200萬。⑧而實現這些變化的原因則是黨的理論逐漸的成熟起來。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並未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結合起來。而在延安期間,逐步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是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逐漸去掉了建黨初期理論知識準備不足、教條主義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一些錯誤傾向。

延安精神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爲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奮鬥中形成了一套嶄新的精神風範。在延安期間,中國共產黨從當地的文化教育、經濟、整治及黨建方面進行全面發展,積累執政經驗。而在敵人封鎖的情況下,依舊能克服困難,創造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在抗大、在南泥灣、在整風運動時留下的汗水,而且還是張思德、白求恩這些爲人民服務的榜樣。延安軍民在當時的情況下愈發自信,展現出中國人不一樣的面貌。

五、民族精神的自信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需要面對的“危急存亡之秋”。若失敗,民族之危。而在日本大舉侵華的時候,蔣介石還抱着“攘外必先安內”的態度大舉進攻共產黨根據地。在西安事變後,抗日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人民都在與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陷入了嚴峻的考驗。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進行了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等戰役性勝利,在敵後沉重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則是給全國人民打了一支強心劑。

民族精神則是團結統一、自強不息、勇於犧牲的精神,在抗戰的8年裏,中國共產黨放下成見,與國民黨達成一致陣線,抵禦外敵。爲全國人民帶來了獲勝的希望和曙光。

六、西柏坡精神的自信

解放戰爭初期,由於胡宗南率領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延安解放區,使得中共黨中央決定將五大書記進行分組。黨工委進入西柏坡,直到最後毛澤東進駐西柏坡也算起來不到2年的時間。但是就在這2年裏。黨中央在西柏坡領導了土地改革、指揮了三大戰役、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進化。⑨

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兩個敢於,“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進取精神;兩個堅持,“堅持依靠羣衆,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兩個善於,“善於破壞舊世界,善於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和兩個務必。⑩

西柏坡精神的自信源於共產黨人的戒驕戒躁,對即將到來的勝利敢於爭取,但是依舊需要保持謙虛,因爲新中國的建設纔是中華民族走向勝利的必由之路。而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則是兩個務必。它的實質則是敢於鬥爭、敢於奉獻,但是又不驕傲自滿的大無畏精神,以及不懈努力、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帶給共產黨人一種獨特的信念和精神氣質。讓未來在共和國的建設工作中,腳踏實地,大步向前。

二、精神自信給陝西發展帶來的意義

在新中國成立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至發展百年留下的精神遺產的推動下,愈發自信。無論是從經濟建設方面還是從面對自然災害,國際動盪方面。我們都愈發自信,軍民齊心,發揚艱苦奮鬥、團結一致的精神去邁向新的征程。

對陝西的發展來說,注入我們靈魂的當屬延安精神。黨中央在延安的13年裏,一是培養出了一大批以天下爲公的優秀共產黨員,除了黨中央的領導人,還有一大批的勞動模範和戰鬥英雄。二是毛澤東思想在這裏初步形成,指引着中國共產黨以延安爲起點走向勝利。三是延安是新民主主義的實驗基地,開發區、特區和自貿區等一系類國家政策的實行,延安都是首先實施的地方。四是黨中央在延安13年裏培養出了30萬的優秀幹部和人才。最後一個是延安精神。

而延安精神又給陝西的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呢。建國以後,隨着蘇聯援助和三線建設,陝西被定義爲大後方,從而有星羅棋佈的高校、研究所、軍工廠,獲得了一定的發展。而改革開放後,雖然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沿海城市的光速發展毫無疑問的拋下了內陸省份。而陝西的GDP一度排名到了19-25名。三秦大地的由來是由於項羽在陝西封了三位將軍。而陝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將陝西分爲三部分。從北向南依次是陝北毛烏素沙地、黃十高原、「關中」渭北臺地、關中平原、秦嶺山脈、「陝南」漢江地大巴山區,由渭北臺地和秦嶺山脈將陝西省分割成三部分,多元的自然地理地貌形成了多元的風俗文化。而就在貧瘠和落後撲面而來之時。

在陝北人民發揚“延安精神”不斷去探索的結果,發現了大量的煤炭、天然氣和石油。從此陝北的經濟首先騰飛;而關中的肥沃土地上也出現了一大批的製造工廠,西安咸陽科技文化服務,陝南生態這樣的格局。基於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產業和經濟各有特色和側重。

所以在陝西人民最能深刻體會“延安精神”的真諦,就是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纔有了陝西緊跟國家的腳步,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程上,精神自信的產物就是陝西的發展和陝西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精神自信的延續

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100年裏,我們見證了無數人拋頭顱灑熱血、見證了無數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和偉大征程。我們正式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去創新,不斷去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征程。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一次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彷彿又回到了中共一大時候黨代表們聚在一起,表示出來的信心和決心。而正是初心和使命應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強大自信。100年前的目標已經初步實現,但是我們依舊在不斷去拓展新的章程,不斷去在爲人民謀取幸福的路上不斷埋頭苦幹、不斷艱苦奮鬥、不斷開拓創新。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強大自信心。

註釋:

①呂建華、黨的一大代表轉移到南湖的經過.新民晚報 2014-07-05.

②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2005-06-21.

③《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2016-10-21.

④那林.《盤點“一大”13位代表的迥異人生》半月談,2009(6).

⑤《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中國記協網,2011-06-04

⑥《毛澤東選集》.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1.

⑦《在紀念紅軍長征79週年大會上的講話》.胡錦濤,人民網,2006-10-22.

⑧申沛昌、任學玲.《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簡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⑨樑陸鴻,《中共中央爲何落腳西柏坡》.大地2004(22).

⑩韓振峯,《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涵》.江南論壇,2003(3).

標籤:建黨 邏輯 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