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科普小論文精品多篇

科普小論文精品多篇

科普小論文 篇一

科普小論文

這篇科普小論文可以告訴大家一些科普知識。

原來,我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爲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後來我明白了。

只不過雷電中的光和聲比我們生活中見到的電火花強大。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爲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過一會兒纔會傳到大地上來。所以就會先聽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了。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出現的。傳到地面的時間相差這麼多,是因爲光每秒鐘要傳播3000000千米,而聲音在空氣中只能1秒鐘傳播0.34千米。聲速只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閃電有的長,有的短,有的聲大,有的聲小。你可以根據聲音傳到地面的時間大致判斷雲層到地面的高度。光到地面幾乎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認爲是0,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間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閃電處到你的距離了。雷聲遇到雲層或高大的建築物後要產生反射,所以一個閃電光後雷聲一般要持續一段時間纔會消失。

有的人認爲魚睡覺,有的人認爲魚不睡覺,但我認爲魚睡覺。幾乎每種魚有時都會處於某種保存能量的狀態,我們可以把這叫做休息,甚至“睡覺”,儘管這種行爲可能與多數陸地動物的“睡覺”不是一回事。許多魚類(比如鱸魚)夜間待在圓木上面或下面睡覺。珊瑚蟲白天活躍,晚上則躲在礁石的裂縫處休息。魚類休息時的樣子與其他時候截然不同。例如,許多白天聚在一起非常活躍的鯉科小魚晚上

卻分散開來,在淺水中一動不勸。有些魚則白天休息,晚上活動;但幾乎所有的魚都要睡覺。還有些動物一刻不停地遊動,因爲它們必須不斷地把水吐出以保持呼吸;但它們在運動的時候仍有可能睡覺,我們只是不知道罷了。

科普小論文 篇二

一天下午,我騎車由西向東行,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由於附近沒有樓房遮擋,強烈的太陽光直射在交通信號燈上,我根本無法辨認此時是紅燈還是綠燈在亮。這顯然是交通安全的一個隱患。於是我產生了改進交通信號燈的想法。

現在用的交通信號燈雖然也有遮光罩,但是在早晨或黃昏前陽光入射角很低時就不起作用了,這時太陽光直接照到燈面上產生強烈反光,干擾駕駛員和行人觀察信號。受到百葉窗的啓示,我試驗在燈面前裝一個柵狀多層遮光罩,其隔板的上表面塗上黑色吸光材料,下表面塗高反射率材料。這樣一來,來自斜上方的陽光被隔板上表面吸收,信號燈不亮時呈黑色;燈一亮,光線除了直接照出去,還有一部分被隔板的下表面反射,駕駛員和行人很容易看清。

我製作了一個防陽光干擾的交通信號燈模型,甩廢CD光盤作隔板,上表面貼上黑色即時貼,再用聚光燈模擬太陽光進行試驗。當太陽地平角爲40°時,普通的信號燈就有部分燈面被照亮,而我的作品在聚光燈以接近0°角直照時,從行人的觀察角度看去,仍能清楚地分辨信號燈是否亮着。

科普小論文 篇三

餐桌上的學問

2015級7班蔣鴻傑有些人認爲,吃就是吃。卻不知道吃還有大學問。

一天早晨,我發現昨晚剩下的肉湯結成凍了。我不明白,昨天晚上的溫度沒到0℃以下啊,爲什麼肉湯會結成凍呢?於是我去查了一下《十萬個爲什麼》,在那裏面找到了答案: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到,豬肉、魚肉都像一捆捆甘蔗,它們是由蛋白質纖維束組成的。在纖維束與纖維束之間有結締組織,結締組織像繩子一樣,把這些纖維束緊緊地連在一起。結締組織主要由韌帶質與生膠質組成,它們都是蛋白質。當我們用小火慢慢燉肉湯、魚湯時,韌帶質沒有什麼變化,而生膠質卻與水發生了化學作用——水解成了動物膠。在溫度較高的時候,動物膠能夠溶解到水中,形成膠體溶液。但溫度一低,甚至不一定要降到0℃,它就凝結成凍狀。動物膠的營養價值很高,如果燉得更久些,它還會繼續與水反應,進一步水解變成氨基酸。氨基酸的味道是很鮮的,這就是爲什麼肉湯、魚湯燉的時間越長,味道越鮮。現在,我不僅知道爲什麼肉湯在0℃以上也能結成凍,而且還知道爲什麼肉湯、魚湯燉的時間越長,味道越鮮

哦,餐桌上的科學是那麼的有趣,那麼的神奇。科學就蘊藏在我們的生活中,等待着我們努力地去探索,去發現。

科普小論文 篇四

我是一隻蟬,一隻生存在地下黑暗部落的蟬,我的夢想是鑽出土地,脫殼化成知了,然後飛向天。

天開始下雨了,雨水溼潤了泥土。雨停後,我開始向上艱難地爬,終於爬了出來,看到了地面上的景色,剛剛下過雨的天空出現了彩虹,水珠閃閃發光,就像一顆顆珍珠,水珠在花朵上真是晶瑩剔透。

我心想:我一定要變成知了,飛向藍天,去找彩虹姐姐。我開始向上爬,樹幹上凹凸不平的樹皮弄的我肚子非常癢癢,癢得我哈哈大笑。爲了不讓一些頑皮的小孩捉到我,把我置於死地,我一直爬到樹頂纔開始脫殼。

開始脫殼了,先是我的背後裂開一道,猛的疼了一下,疼的我差點暈過去。我休息了一會,便繼續脫,一會兒,一隻在樹幹上的螞蟻說:“金蟬哥哥,你爲何這樣痛苦呢?你看我多自在啊,想去哪去哪,闖一次全世界都沒問題。”“可是我想飛啊。”“飛有什麼好的,很容易被發現,我不勸你了,你慢慢飛吧!”我多次忍耐住了飢餓與疼痛,終於,我把頭成功脫出,就剩尾尖了,我用前爪死死抓住樹皮,尾部向前一使勁,成功了!我脫殼成功了。空殼就像模型一樣在原地不動,定在那裏,我看着我的殼,依依不捨,便趴在殼上睡着了。

第二天,我會飛了,我高興地飛了起來,在樹幹上,貪婪地吸吮着大樹媽媽的乳汁,唱起歡快的歌來。

科普小論文 篇五

夏天的早晨,太陽纔剛剛升起,姥姥家河堤樹上的蟬就開始了響亮的“大合唱。”

蟬喜歡炎熱的的天氣,氣溫越高的的天氣,蟬們的精神頭就越足。當太陽落山的時候,氣溫下降了,蟬也停止了歌唱,開始休息了。準備明天的“大合唱。”

蟬鳴叫的時候,就像在吹口琴一樣。蟬能聽到自己同類的鳴叫聲,但並不是所有的蟬都會唱歌,只有雄蟬纔會叫。它們很喜歡和同伴們在一起,只要在一棵樹上發現了一隻蟬,肯定那棵樹上還有幾隻它的同類。同一片林子裏,有成千上萬只蟬,它們起勁地、不停地表演者“大合唱”。如果林子裏有了一點動靜,驚動了其中一隻蟬,那麼其他的蟬也會停止叫聲,隨時飛走。

蟬體含營養物質豐富,蛋白質在70%以上,脂肪約7%,是可以吃的,但是隻能吃還未脫皮長翅膀蟬,我的老家俗稱叫做“馬牛”。

夏天裏,如果你在一棵很老很老的大樹上觀察,就會發現許多長相像蟬的殼,那就是蟬脫下的皮。剛脫殼的蟬很柔弱,看上去蒼白無力,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嫩嫩的。不過很快顏色就變了,身體就強壯起來了,而且用不了多久,它就會加入成年蟬的大合唱之中。

是啊,蟬的一生雖然是辛苦的,但它在生命僅存的90天裏,讓自己快樂的渲泄,自由地歌唱。我想,蟬應該是毫無牽掛地等來了秋天,結束了生命。

科普小論文 篇六

有一次,我的自行車要換外胎,讓爸爸幫我換,爸爸拿來一個工具包,從許多扳手中找出M8、M6、M5、M4的扳手。因爲自行車結構複雜,所以用扳手鬆緊螺絲很麻煩,擺來擺去,弄了半天,還是有幾顆螺絲上得不緊。爸爸只好又費力地加工了一番,終於完成了,可他已是滿頭大汗了。我見後,思考着:有沒有一種改變扳手的使用原理,使它更方便,而又能配有多樣的扳頭呢?

在暑假的創造發明課上,我們學習到一些發明的知識。一次,老師在課上介紹雙頭螺絲刀,我突發奇想,想做出一種多用扳手,在活動手柄和扶手上旋轉多種規格的扳頭可以選擇,可以旋轉和垂直使用,多好呢!我結合在發明創造課上學到的一些知識和一些資料上看到的方法理論,經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動手實驗,做出了一種多用途扳手。此扳手可選擇所需的4種規格的扳頭,用鐵環固定在活動手柄和扶手上。四種扳頭可自由旋轉。手柄可垂直放置,旋轉速度既快且省時。又可水平放置,使用時扭力大。

該作品有以下三個優點:

1)垂直放置,當放進螺絲釘或鬆開螺絲釘旋出時,此時用力不大,可轉動活動手柄垂直放置,一手夾住扶手,一手可快速旋轉手柄,此時用力最小,可在頃刻之間快速旋下螺絲。

2)水平放置:用力不變的情況,力距改變——加長,可使扭力增大,用於夾緊或夾緊後用力鬆開螺絲的一刻。

3)有四種規格可以選擇,無需更換,只需旋轉至所需的規格即可。四種規格連在一個整體上,不宜丟失。

科普小論文 篇七

今天,我和媽媽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自然現象,能讓雞蛋浮在水面,好奇的你,一定想知道吧!

我準備和媽媽從生活中發現些什麼?你們猜猜看,哦!現在不能告訴你們,這個奇異而有精彩的發現,就讓你們現場欣賞一下科學中帶來的快樂。

我們迫不及待的準備了:鹽、水、雞蛋,還有一個大瓶子。首先,把水放入瓶子裏一半就可以,鹽要適量放,雞蛋只需一個。你相信嗎?這裏面的學問,令人驚奇!特別好玩。

你們仔細地看一下,我已經把雞蛋放進瓶子裏了,一定要有耐心呀!,要等一會兒,不久,你就能看到,見證奇蹟的時刻。這時,大家的眼睛都聚精會神地盯住了雞蛋,緊張的我觀察到了,雞蛋在一點一點的往上浮,我禁不住的尖叫了一聲,與衆不同的雞蛋真的浮在水面了!我大聲說了一句,我的發現成功了。在我耳邊,聽到了媽媽的讚美與表揚,當時的我,比吃了蜜還要甜。

生活中的發現很多,只要用眼睛去看;去觀察;多動手;多動腦,你就會發現生活中的奧妙是多麼的精彩奇特啊!

事後,媽媽告訴我,有點成績不要驕傲,“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有新的發現,只要認真學習科技,既是一種學習手段,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你就能享受到科技給你帶來的樂趣。同樣也要有責任的熱愛科技,享受生活。

爲了建立一個科技記錄本,我一直按照媽媽對我說的話,隨時記錄我身邊的發現,科技的詳細內容,這對我今後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相對來說,也是我這一生的財富!同學們,“貴在堅持”,就讓我們一起走向科普之路吧!

怎麼寫科普小論文 篇八

科 普 論 文 寫 作 指 導

同學們進入大學以後,寫作論文的機會會很多,比如:科普論文、學年論文,課程論文,畢業論文等。瞭解和掌握論文的寫作方法很重要。爲此,學院的老師整理了部分論文的寫作方法,以供同學們參考。

一、什麼是科普小論文

有些同學把寫科學小論文看得很神祕,認爲是科學工作者的事,對我們普通同學是高不可攀的。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同學們不僅能寫而且可以寫出質量較高的論文來。

科學工作者寫的科學論文,是指作者根據所制定的科研項目和確定的科研課題,通過實驗、觀察等手段,獲得大量的科學數據,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學結論,從而寫出的科研報告。同學們寫的科學小論文,比科學工作者寫的科學論文要短一些、淺一些。

科學小論文實際上是同學們在課內外學科學活動中進行科學觀察、實驗或考察後一種成果的書面總結。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對某一事物進行細緻觀察和深入思考後得出結論;可以是動手實驗後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是對某地進行考察後的總結;還可以靠邏輯推理得出結論……那麼,科學小論文有沒有質量標準呢?有。它必須具備“三性”。

1、科學性。科學性是科學小論文有別於其他各類體裁文章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科學小論文的生命。它要求選題科學,研究的方法正確,論據確鑿,論證合理且符合邏輯,文字簡潔準確。

2、創造性。小論文的選題、主要觀點要有自己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而且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同樣的小論文沒有參加過各級科學討論會,也沒有在各級報刊上發表過。當然,你如果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提出新穎、獨到而又論據充分、言之有理的見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創造性。

3、實踐性。論文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發現的;支持主要觀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有實踐依據;論文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不能有憑空捏造、猜測、成人包辦代替的跡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學小論文的質量標準。如寫“太陽花”,儘管你的觀察細緻入微,它的姿態描寫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無缺,但如果沒有獲得科學的、有意義的結論,那最多隻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觀察日記,而不是科學小論文。

寫科學小論文是一件很艱辛的工作,更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成功屬於勇於探索、不懈追求的同學!

二、科普小論文的類型

科學小論文最常見的形式有科學觀察小論文、科學實驗小論文、科學考察小論文和科學說明小論文。

(一)科學觀察小論文(重點、主要講述的部分)

料和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綜合研究後得出結論,作出科學的解釋和描述。

比如我們經常去幼兒園去觀察,你們到底觀察了什麼?(提問)幼兒園值得我們觀察的實在是太多了,幼兒的、教師的、課堂的等等。怎麼去觀察?課件()

(二)科學實驗小論文

科學實驗小論文,有時也稱“實驗報告”,是對研究的對象創設特定的條件,經過反覆實驗,對獲取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而寫出的文章。它着眼於對實驗過程的客觀敘述以及實驗現象的科學解釋。

(三)科學考察小論文

你想研究某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氣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過程、某範圍動植物資源及分佈情況等,你就得實地考察。通過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考察方式爲主要研究手段寫出的小論文稱爲科學考察小論文。有時也稱爲“科學考察報告”、“科學調查報告”。

(四)科學說明小論文

科學說明小論文是指作者通過利用翔實可靠的資料對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類小論文。一般來說,它並不直接採用觀察、實驗、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從書刊資料、師長等地方獲取豐富的第二手材料,並經過自己的綜合分析、邏輯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語言闡明某一觀點。

三、科學小論文的選題

寫作小論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研究的對象,考慮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選題。有人說,選擇好題等於完成小論文的一半,可見小論文選題的重要性。

有的同學說,大自然的奇妙現象太多了,研究什麼好呢?有的同學說,大自然的事物我都已看慣了,沒有發現什麼新奇現象。再說,我想研究的東西別人已經研究過了,寫了沒多大意義。

實際上,只要你明白了選題的基本原則,掌握常見的幾種選題方法,而且在日常學習、生活和科技活動中做個有心人,就一定能發現值得探討的題目。

科學小論文選題的方法很多,個人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適時選擇。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選題方法,供同學們選題時參考。

1、偶然發現法。

2、課堂延伸法。國小自然課《動物與環境》中,同學們研究了蚯蚓與光、溫度及水分的關係,弄清了蚯蚓喜歡陰暗、超市、溫暖的環境,而且學會了用差異法進行試驗以判斷失誤因果聯繫。課後,你可用學過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螞蟻等小動物的生活環境,你可以繼續研究蚯蚓的其他奧祕:如蚯蚓有眼睛嗎?蚯蚓張耳朵嗎?蚯蚓的再生能力、鬆土能力等。

3、問題探究法。

4、教師指導法。

四、小論文的取材與分析

選題確定後,就可進行取材與分析了,具體內容爲制訂研究計劃,收集整理資料,深入實地考察,進行觀察實驗,分析各種材料,歸納得出結論。

(一)取材

1、直接觀察。就是用眼睛仔細去看,它是人們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條件下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

2、查閱資料。有些材料由於時間、空間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親自去觀察、實驗、考察,這就得查閱書刊或請教老師、家長等,這種間接地獲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問題是你的知識水平、能力和條件所不能解決的,而這個問題又是你的選題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你就得去查資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後,就要進行分析研究,從中選出可以作爲論據的材料,還要根據論點進行去

粗去精,去僞存真,按照科學的態度進行整理分析,並得出自己的論點和看法。

首先,應審覈各種材料的真僞虛實,有些查閱到的材料是早已過時的觀點,有些解釋只適合某範圍內,有些材料沒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記錄時有錯誤或本身就是自己虛構的,這樣的材料應堅決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選擇的材料要能說明問題,不要多,而要精,與論點無關或關係不大的材料應捨棄。

第三,將選擇的材料進行歸類,研究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以及相互聯繫,然後概括得出結論即論點。

五、舉例(以親子分享閱讀爲例談,包括選材、查的資料、意見的修改等)

科普小論文 篇九

科普小論文

鼻咽癌是一種發生率很低的癌症。在歐美國家的發生率在十萬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卻分外偏愛華南地區的人們。數據顯示,華南地區男性中它的發生率在十萬分之十到二十之間,女性中也有十萬分之五到十。在廣東的某些地區甚至高達十萬分之五十。

1970年,有學者提出這一現象可能是三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基因不同、過早感染EBV病毒和食用鹹魚。EBV是一種比較廣泛的病毒,並非華南獨有,也就沒有引起太多注意。至於基因,有一些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華南地區的人移民到了美國、加拿大等地之後,還保持着鼻咽癌的高發生率;但是他們的後代,發生率就開始下降了。研究者認爲這是由於這些移民後代逐漸放棄了祖輩的生活方式所致。所以,基因因素也就不那麼引人關注。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鹹魚身上。不過膳食對於癌症的影響,研究起來並不容易——起碼,不能拿人做對照實驗。多數的研究都是“病例-對照”調查。做得比較完善的是1986年發表的針對香港青年的調查。那項研究找到了250名鼻咽癌患者作爲“病例”,讓他們各自提供一名很年齡相近、性別相同的親戚或者朋友,這樣得到了250名沒有鼻咽癌的“對照”。通過問答的方式,讓他們提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信息,並且通過他們的母親瞭解他們兒童時代的飲食構成。最後,這項研究獲得了127組“病例-對照”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發現導致鼻咽癌的最顯著因素是兒童時代食用鹹魚。當然,這並不是說吃了鹹魚就一定會得鼻咽癌,而是如果兒童時代吃鹹魚會讓得鼻咽癌的比例大大增加。在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之後,這項研究的作者認爲“香港青年中的鼻咽癌患者有90%以上是吃鹹魚,尤其是兒童時代吃鹹魚導致的”。其它的 幾項“病例-對照”研究也支持了鹹魚增高鼻咽癌風險的結論。所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把中國式鹹魚列爲第一類致癌物,意思是它對人體的致癌能力有充分的證據支持。在小鼠實驗中,類似的結果也可以被觀察到。

爲什麼鹹魚,尤其是中式鹹魚,具有致癌能力呢?據推測,鹹魚是魚經過高濃度的鹽醃製的產物,中式鹹魚有脫水的步驟,在這個過程中會生成一些亞硝基化合物。這些亞硝基化合物,比如亞硝基二甲胺,在體外實驗中顯示了致癌性。但這些亞硝基化合物誘發鼻咽癌的機制則還不清楚。不過,人類判處一種食物“致癌罪”並不需要完全水落石出的證據,前面的那些“病例-對照”研究和動物實驗就已經足夠定罪了。在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專家組發佈的《膳食、營養與慢性病防治》中,明確指出有充分致癌證據的膳食因素分別是肥胖、酗酒、黃麴黴素和中式鹹魚。我們通常津津樂道的那些洋“致癌食物”反倒榜上無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感覺到鹹魚這樣的食物會“致癌”。一方面,這些東西是傳統、天然、沒有經過工業加工的。我們又很容易把古人“不知道得了癌症”混同於他們“沒有得過癌症”,於是很純真地相信祖先們吃的東西就是安全的。另一方面,鼻咽癌這樣的病發生率很低,即使是廣東的那些“高發地區”,發病總量也是很低的。十萬人中的一個還是幾十個,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感覺來說,可能沒有什麼差別。

對於多數吃鹹魚的人來說,並不會就此患上鼻咽癌。科學研究的結果只是告訴我們:經常性地吃鹹魚,尤其是在兒童時代經常性地吃,會把一種“很小的可能性”放大十幾倍。具體到個人,是避免這個增加十幾倍以後依然不大的可能性,還是享用鹹魚的美味,纔是人們應該把握的“選擇權”。現在,你又怎麼看那些洋“致癌食物”呢?

戴靖宇三(11)班

科普小論文 篇十

胃癌在鹽消耗量高的地區高發

鹽攝入過多的危害豈止高血壓。我國人民的胃病發病率極高,有人估計我國人民一生中患過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至少佔20%。上腹部不適的人作胃鏡檢查,十有八九都患有胃炎。胃炎、胃潰瘍的病因也很多,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是重要的病因。病理學家把胃炎、胃潰瘍的病因分爲攻擊因子過強、防護因子減弱兩個方面。胃酸過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攻擊因子一方面,而胃粘膜的防護因素減弱則是另一個方面。人們吃東西飽了口福,酸甜苦辣灌下來,胃靠什麼來保護它自己呢?胃的粘膜分泌出一層粘液塗在粘膜上成爲一個絕好的保護膜。

我們吃的食物過鹹,這個保護膜便會受到損傷。這不用做實驗了,買個豬肚子回來,裏面的粘液洗不乾淨怎麼辦?老太太們都知道,抓把鹽一擦、水一衝便洗乾淨了。就這麼簡單,鹽能破壞胃粘膜的保護膜,使胃粘膜暴露在酸甜苦辣之中,怎能不生病?甚至致癌因子也會長驅直入,胃癌在鹽消耗量高的地區高發,大概便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還調查了甜類,檸檬酸可以作爲一種食品防腐劑。

經過這次的調查,我知道吃太多的鹹類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傷害!所以,我們儘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