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集錦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8篇《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集錦8篇)

篇1: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爲了慶祝建黨__週年,2014年6月3——6日,坪地鄉中心校組織黨員和學校部分教師到貴州紅色革命景點進行了紅色參觀學習,參觀了息烽集中營、婁山關、遵義會議會址等地方。隨着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活動,我們瞭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瞭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紅色旅遊,既感受了祖國美好河山的壯麗多姿,更是對我們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每到一處,我無不被每件歷史實物及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蹟所感染;爲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爲了新中國的誕生,中國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前仆後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

紅色旅遊點,人生大課堂。我們參觀的第一站當然是息烽集中營。我們一行80餘人帶着崇敬的心情,隨着導遊的講解進入了偉人楊虎成故里。

息烽集中營、婁山關、遵義會議會址等地方,是多年來令人神往的地方,這次終於一睹尊容。“懼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如此激昂澎湃的文字,道出了毛主席內心那“救國救民,捨我其誰”的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息。烽集中營是我們紅色之旅的第一站。息烽集中營,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統局設立的監獄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所祕密監獄,由設於息烽陽郎壩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處組成。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逮捕了許多有影響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囚於國民黨設在南京的“軍人監獄”。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大舉進犯,南京岌岌可危,蔣介石消極抗日,令軍統將這批人遷至武漢,

不久再遷湖南益陽,最後轉移到息烽關押。息烽集中營從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銷,先後關押共產黨人、進步人士1220餘人。數百名革命者爲民族解放事業在這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及家人、小蘿蔔頭(宋振中)等一千多名愛國志士被囚禁於此。

在這裏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厚實的城牆,隨處可見的崗樓,陰森的地牢,各種各樣駭人聽聞見所未見的刑具,還可以看到隨處可見的令人作嘔的宣傳標語,講述着一些連標語製作者都不相信的歪理邪說。更讓人難忘的是,這裏還有一個稱之爲“貓洞”的地方,這裏就是關押和殺害共產黨人的地方。來到“貓洞”外,雖然聽不到一點聲音,但是我的心卻覺得這裏沉浸了不知道多少怨憤、多少憂傷、多少不甘、多少豪情、多少發自於內心的聲音。我的心靈深處在和他們一起感受着這種痛苦,那種感覺如果不是親臨現場其實不會感受到的,好像每一塊石頭每一個牢籠都在講述着一個個催人淚下的血與火的故事。

看了很多的圖片,聽了很多的故事,參觀了一個個牢房,留下了一串串足跡。每一個革命先烈的影子都浮現在我的眼前,每一段寫滿了不屈和抗爭的歷史都被我銘記和回味,老虎凳,辣椒水這些滅絕人性的刑訊;關水牢,吊囚籠這些喪盡天良的暴行。給我留下的不僅僅是對先烈們的崇敬,更多的是對我自己當今的信仰和未來生活的冷靜思考。

遵義,我們紅色之旅的第二站。當我們走進遵義會議舊址內,心裏不免肅然起敬。看着一幅幅珍貴的照片和一篇篇翔實的資料,我們的思緒隨着講解員的解說,飄向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

難忘 1935年1月,就是在遵義這個小城,在這個普通的會議室,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

紅軍長征途中,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紅軍力量遭受嚴重損失的情況下召開的,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它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爲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使紅軍在極端危險的境地得以保存下來,勝利地完成長征,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它證明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獨立自主解決自己內部複雜問題的能力,窗以毛澤東爲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開始確立,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時指出的:“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從遵義會議會址、陳列館、毛澤東遺物展等一路走來,我感受了毛澤東這個一代偉人在這裏崛起的經過,對“是歷史選擇了毛澤東”這句話有了更深的共鳴。令我們更加敬佩的是毛澤東的高超智慧和用兵的神奇。

當今的時代,我們生活在條件優越物質豐富的現代社會,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一條平淡的軌跡上行走,最需要的但卻是最缺少的恰恰是先輩們的這樣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如今在這個和平年代裏,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有着什麼樣的使命感,應該堅持怎樣的黨性,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作風,這其實是一個擺在每一個共產黨員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當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值得深深思考的課題。

通過參觀,我再次重溫了黨的偉大歷史,當我站在“貓洞”外和“遵義會址”前時,遙想昔日的烽火與韜略,思考明日的危機與錦繡,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震撼,更加深了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並從中受到了新的啓發和教育,我的內心有了更進一步的昇華和提高。作爲一名共產黨員,

我要牢記黨旗下的誓言,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克服困難,艱苦奮鬥,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身於本職工作中去,讓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永遠發揚,並沿着革命前輩的光榮路線前進!前進!無愧於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作風和氣魄。

篇2: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在綿亙千里的太行山東麓,有一個三面靠山,一面臨水的小山村,這裏曾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讓解放區的億萬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這裏還召開了我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這裏是我們党進入北京,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部。這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小山村就是革命聖地—西柏坡。一路風塵僕僕,在經過近七個小時的車程後,我們未教所一行二十餘人來到了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擡眼望西柏坡滿眼青翠,前臨碧波盪漾、水光瀲灩的西柏坡湖,後倚滿坡翠柏、松濤陣陣的西柏坡嶺,進入這裏,人們立刻感受到一種返回精神家園的親切和熟悉,一種遠離塵世喧囂與浮躁的美。大家懷着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革命偉人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和七屆二中全會會址。這些富有華北特色的平頂房,又矮又小,外牆抹着一層白灰,屋裏都只上了一層黃泥。家家戶戶木板門,“井”字型的方格窗,沒有一點雕飾,屋地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的,時間長了就有些坑坑窪窪。正是在這些普通甚至簡陋的農家小院裏,我們的革命領導人衣着樸素,粗茶淡飯,卻運籌帷幄地指揮了震驚世界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全面勝利。這裏有革命領導人艱苦奮鬥,與人民羣衆同甘共苦、血肉相連的故事,有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的精神,1991年9月,江澤東同志來了,2014年12月,胡錦濤同志來了。他們在西柏坡參觀學習,並發表講話,他們與西柏坡

心心相印。

我們黨在西柏坡時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們中國人民寶貴的、獨特的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幹部羣衆大力弘揚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城市建設突飛猛進,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對新世紀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把我們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就要進一步繼承和發揚西柏坡精神,用西柏坡精神團結和鼓舞全國人民。繼承西柏坡精神,就要發揚實事求是、勇於探索的精神。西柏坡時期,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標誌着國民黨反動統治已告結束。取而代之的新中國又該是什麼樣子呢?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殫精竭慮,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帶領全國人民打碎舊中國的同時,傾心細緻地描繪新中國的藍圖。這個新中國的構想,以過去長期的工作積累和思想積累爲基礎,在西柏坡時期形成了明晰的理論和政策思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犧牲國情,決定了中國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即必須是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進而走向社會主義;中國革命勝利後,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並實事求是地分析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經濟形態以及經濟政策。

通過這次活動,我又一次的回顧了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革命鬥爭的歷史,重溫了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牢記了毛澤東同志當年倡導的“兩個務必”,要求我從自身做起,大

力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作爲一個合格的黨員,一名合格的幹部,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爲羣衆服務。研究歷史是爲了現實和未來。歷史雖不會重複,卻往往有許多相似之處。現在,歷史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體現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歷史使命和時代主題而言,其實質並沒有過時,至今還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徵。在革命大轉折時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爲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優勢和寶貴財富,特別值得我們今天繼承和發揚。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在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正在積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面對這樣的機遇的同時,西柏坡精神對於未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尤其重要。

兩天的參觀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坐上了返程的汽車,回頭望,滹沱河水潺潺,似乎在說那永遠說不完的故事。羣山無言,翠柏無語,彷彿在默默地向人們印證:西柏坡永遠保存着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綿延着一條領袖與人民同甘共苦的紅線。離開了西柏坡,我們陷入了沉思。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回顧共和國走過的不平坦道路時,深深地感到,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兩個務必”永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排除萬難、不斷奪取新的勝利的保證。對於我們來說,參觀只是一種形式,學習纔是重要,但更爲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時時刻刻將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將精神轉化爲物質,轉化爲紮紮實實的行動。我們要深深領會這次參觀學習西柏坡的深深寓意,這裏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聽、去看、去感受、

去思考。我們一定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學習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的風範和革命精神,提升時代責任感和求實精神,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篇3: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範文

20——年10月27日,我院一百餘人一同前往河南新縣進行政治課外實踐活動,感受紅色文化,學習革命精神。

當我們來到新縣,踏上這片承載厚重歷史的土地上,我對革命前輩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也讓我感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新縣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裏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3位叱吒風雲的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獻出了吳煥先、高敬亭等5.5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許世友墓。在他的故居里我們可以看到進門是客廳,客廳左側是許母李氏的房間,許母房間的左側是廚房、糧倉、農具等,客廳的右側是許世友與前妻結婚用的房間。參觀的路線是從雕像左側進入上山,大約半山腰處是許世友的墓,墓地左側是其母親的墓。故居屋頂齊全,地面呈梯次升高,門頭上懸掛着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題寫的“許世友將軍故居”牌匾。房屋東西牆上懸掛着許世友將軍不同時期的照片,這些照片記載了將軍不同時期的經歷,反映了將軍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心繫勞苦大衆、艱苦樸素的本色。展廳中三個用紀念章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將軍對黨和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展廳中主席的“誰能攜槍見毛公,唯有許家大將軍”的對聯,也充分體現出主席對老將軍的欣賞與厚愛。從農民的兒子成長爲共和國的將軍,歷經千辛萬苦,沒有這種“大忠”信仰,是無法實現的。對於母親的孝是大孝,因爲許世友的父親去世較早,兄妹八人由母親帶大,將軍在男孩中排行老三,對於母親的慈祥、持家勤抓苦作,撫育兒女的艱辛歷歷在目,爲了革命不能盡孝,死後要葬在母親身邊盡孝,將軍陪在母親旁天天盡孝,可謂是“大孝”。許世友將軍是我國倡導火化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特許土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將軍生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未能很好的孝敬父母,成爲他一生的缺憾。爲此,他多次提出死後回老家土葬,以實現其“生前盡忠、死後盡孝”的夙願。1985年10月22日,將軍與世長辭,經中央特批,其靈柩運回老家安葬,長眠於慈母身邊。從此,青溪繞田,蒼松翠柏之間的小村莊,又多了一道特殊的風景——許世友將軍墓。許世友將軍墓地座落於萬紫山,背倚來龍嶺,面視五虎山,由南京軍區修建。墓周圍古木奇鬆,山花雲海。春天,鳥語花香;夏至,松濤陣陣;秋來,漫山紅葉;冬季,林海雪原。四時山景變幻,美不勝收。墓地外顯部分呈圓穹狀,由91塊扇狀花崗岩砌成,有“九九歸一”一說。許世友將軍墓碑由楊尚昆主席和徐向前元帥所立,正面“許世友同志之墓”和背面碑文均爲著名書畫家範曾題寫。許世友將軍生前珍藏萬枚毛主席像章展廳,展示了將軍生前收藏的10295枚毛主席像章,着重反映了將軍與領袖不同尋常的關係,體現了許世友將軍的赤膽忠心,再現了那段風雲歷史,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及文物收藏價值。此外,五鳳鬆、習武場、紀念廣場、礪劍池等景點都記錄着許世友將軍傳奇人生的一件件傳奇故事。

接着我們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革命博物館,當我們一走進博物館,一幅以“風雲大別山”爲主題的“山魂”漢白玉浮雕再現了當年頗具震撼力的戰鬥場面。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分別參觀了《風雲鬥爭》、《大放異彩》、《重組紅軍》、《紅旗不倒》、《將軍的搖籃》等展廳,看到了從鄂豫皖蘇區根據地的初步形成,到“三次反圍剿”的巨大勝利,再到全國抗戰的全面勝利的革命史。這些革命戰士們橫刀立馬的英名,南征北戰的偉績和不爲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一直爲人們所傳頌,他們是衆多革命志士的接觸代表,也是大別山人民的驕傲。望着窗外層戀疊峯、滿目翠綠的大別山,我們感受到“如果說大別山是革命的舞臺,新縣就是舞臺的中心。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我領略到了大別山的獨特魅力,也感受到了大別山兒女的英雄氣概。通過對他們事蹟的深入瞭解,使我們認識到革命勝利果實的來之不易,要求我們樹立崇高理想,堅定革命信念,立足本職,踏實工作,報效祖國。

而後我們又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首府舊址。它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鬥爭時期,蘇區黨政軍在這裏辦公的場所。舊址佔地近2000平米,共有50餘間,房屋並沒我想像中那樣破爛不堪,也許是修理過的緣故。但裏面陳設有當時極其簡陋、這裏一切的一切,唯有親歷目睹,才能深深體會到紅軍當時生活、戰鬥、醫療條件的艱苦。是他們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的精神,他們的事蹟,將永不磨滅!我們應該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雖然這次紅色之旅是短暫的,但她給我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是我們來之前無法想象和感覺到的。來到革命聖地,不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革命聖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分量;才體會到無私奉獻的意識在我們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才明白鑄造靈魂、錘鍊信念,對我們來說是如何的重要。

篇4: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6月20日在湖口公路分局邱書記及夏局長的帶領下,10名黨員與4名入黨積極分女踏上了瑞金、興國、井岡山的紅色之旅。

我懷着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近距離的接近老一輩革命前輩走過的路。早上6點從湖口出發,大家對紅色行程充滿着期待,一路唱着紅歌,歌唱毛主席、歌唱祖國、歌唱黨。經過七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紅色之行的第一站――瑞金。儘管旅途疲憊,但踏上這片紅土,所有黨員及積極分子都激動不已。瑞金蘇維埃政府是共產黨領導下第一個政權建立的地方,是共和國的搖籃。在瑞金東北約6公里處,我們參觀了葉坪革命遺址,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這裏召開,會址舊址原來是謝式祠堂,政府總辦公廳和辦公室設在這裏。

第二站,來到興國縣將軍園。參觀了蘇區幹部好作風陳列館,陳列館的解說員唱的一首當年蘇區老百姓傳唱的山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詞是:“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幹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當年中央蘇區幹部在軍情緊迫、環境複雜、工作艱苦的狀況下,一心爲民,盡心爲公,這首山歌就是真抓實幹的生動寫照。

重溫那段艱難又光榮的歷史,讓我感到心裏有底氣、肩上有擔子、眼中有希望。作爲積極分子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發揚好作風、好傳統,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三站,我們來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生,這些思想指導着工農紅軍的方向,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闢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有儀式感的是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入黨積極分子4人手持鮮豔的黨旗,11名黨員面對黨旗,在烈士陵園門庭重溫入黨誓詞,由邱書記領誓。作爲入黨積極分子雖然沒有宣誓,但已讓我熱血沸騰,充滿理想,感召自己工作需更加努力,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奮鬥終身,也許這就是此次活動帶給我的最大收穫!

篇5: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延安,一座讓我魂牽夢繞的聖地。曾讀罷詩人賀敬之的《回延安》,詩中“幾回迴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多年來一直在我耳邊縈繞,又拜讀過《樑家河》,在書中習近平總書記講述“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讓我更加渴望走進延安,尋找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禮。這個願望在2018年終於實現,在我人生的心歷旅程中會永遠記住這段時光:20xx年6月30日—7月1日在院黨支部領導的帶領下親身感受紅色文化洗禮。

幾天來,我們聆聽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史,到寶塔山上感受寶塔的神聖,在樑家河體會一代知青人的成長曆程,在棗園與偉人心靈對話……一路走來,一路讀,無處不感動,無處不神聖,對自己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是平添了自豪和驕傲。“延安整風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灣精神、勞模精神”等共同凝聚成以那個時代延安同志們的精神爲精髓的“延安精神”,成爲我們黨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滾滾延河水,巍巍寶塔山”,成爲無數革命青年和愛國人士嚮往的地方,這座古塔也煥發了青春,成爲聖地的象徵。當我親身駐足寶塔山下,一股滄桑感撲面而來,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對寶塔山多次維修,但是你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種歷經戰火的彈痕累累、遍體鱗傷之感,瞬間讓我回到了那革命先輩們爲了新中國不屈不撓、奮勇殺敵的紅色年代,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被後世稱爲“延安時代”。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遺址,這裏是我們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

“難忘樑家河”。當年在樑家河,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習近平當了這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但是,這個心願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習近平回憶說,曾有三個月沒見過一滴油星子。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艱苦生活對人的鍛鍊很大,經受了磨礪,重鑄了筋骨和靈魂,無論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幹事,就不會覺得苦。今日的樑家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中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教育,吃的是大米白麪,肉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吃。可以說樑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回樑家河探望鄉親,給全國人民拜年,對樑家河的變化異常高興。他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獲得。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還說:“當年,我人走了,但是我把心留在了這裏”。這種真情的告白,讓樑家河的所有人怦然心動,深受感動。作爲一名青年黨員幹部,要立足本職崗位、練就過硬本領,自覺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不斷拔高自己,努力工作,樹立當代青年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而《樑家河》更是激勵我們青年幹部錘鍊自我、健康成長的生動範本。

我們此行還參觀了棗園和中央領導的故居和中央機關辦公地,還學習了白求恩精神。在舊居前,我久久肅立,心情無法平靜,窯洞裏光線昏暗,簡陋的木桌陳列在窗前,而正是在那張木桌上,毛主席撰寫出了《論持久戰》等大量遠見卓識的政論著作,給中國革命指明瞭正確的道路,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裏,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裏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

如今,見證了中國革命艱苦歷程的排排窯洞已經成爲珍貴的歷史遺蹟,讓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經的是怎樣一段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給後來人以警醒與力量。

延安之行歸來,忽然有一種強烈的學習慾望,感覺到很飢渴,要好好學習中國的歷史,學習黨的歷史,學習黨的一些基礎理論,同時要學習一些新的方針政策,新的事務,與時俱進,用知識和文化來武裝自己,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篇6: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爲了加深我們對黨史的認識,培養我們與紅軍的感情,讓廣大黨員幹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高思想政治素質,學校黨支部組織我們二十幾位黨員進行了一場紅色之旅,到陽新革命烈士陵園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我懷着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了這次紅色之旅。

我們一路唱着紅色歌曲到了陽新烈士陵園。

下車後我們先去陽新烈士陵園,首先看到的是有標誌性的紀念塔,塔身由金色的五指峯和鮮紅的火炬組成。我們列隊向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圈,鞠躬表示敬意。我們站在烈士紀念碑下,爲緬懷先烈,黨員、預備黨員們在烈士陵園紀念碑下重溫了入黨宣誓。當我們舉起右手時,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的眼睛早已被激動的淚水浸溼了,心靈上的火花又重新燃起。黨員們紛紛表示,一定將用英雄們的精神鞭策自己,向入黨誓詞中所說的.那樣,做一名合格的黨員。

我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將花圈獻給在鬥爭中犧牲的名革命先烈和那些未能留下名字便匆匆離開這個世界的無名英雄,並默哀三分鐘,深深緬懷他們在艱難困苦的革命年代,爲了中國人民的獻身的精神。之後我們還參觀了由著名人士題詞的碑林、革命烈士雕塑園,身在陵園內緬懷之情油然而生。烈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每個人,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使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在紀念館裏,看到了一幅幅畫、一張張照片,導遊爲我們講述了許多鮮爲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聽了烈士們的事蹟,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和無限的感慨。烈士們爲國家的解放和繁榮強盛而奮鬥的壯麗生涯,革命先烈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國幾代優秀中華兒女的努力拼搏、無私奉獻,爲中國的蠍起、中華民族的復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現在過的幸福生活正是靠這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一定要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是一定會記住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此次的紅色之旅,不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聖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挾來的。我將把此次“紅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以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篇7: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我讀過一本書,名字叫《紅色之旅》。書中周總理我劉胡蘭捨己爲人不怕死的偉大的革命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動。

講敘周總理捨己爲人的故事是《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這篇文章講敘了一次周總理在坐飛機時遇險了,他把唯一的傘包讓給了沒有傘包的小揚眉的感人事蹟我總覺得在現代社會裏,有捨己爲人的精神的人不多。比如有一次,我和媽媽搭乘公共汽車時,看見有兩位老人上了車,那時人很多,我們邊坐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兩位老人了,可是等到老人下車了都沒有一個人讓坐給老人。我覺得社會缺的就是這種捨己爲人的精神,如果人人都有這種精神,社會上就不會有類似這樣的現象。

使我感動的還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個故事,講敘了劉胡蘭不被敵人的金錢迷惑,寧死也不說出她的戰友在哪裏,最後她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友生的希望我覺得劉胡蘭的這種捨己爲人的革命精神是偉大的。你知道現在爲什麼有那麼多的貪官嗎?那是因爲那些貪官圖金錢,不爲國家着想,不想爲國家辦事,又想賺錢,他們爲金錢而做出的事不知讓國家損失了多少財物。如果他們在當時爲了敵人的金錢,早就出賣戰友了,如果個個紅軍都像他們一樣,中國早就滅亡了。如果人人都沒有貪念,都有捨己爲人的精神,那我們的國家該會多麼美好。

雖然我已經看完了這本書,可書中的精神還歷歷在目,主人翁的精神已深深刻在我心裏。

紅色之旅讀後感

這次通過閱讀《紅色之旅》,我經歷了驚奇的旅程。這次旅行,我真的收穫不少,它讓我明白了過去人民的艱辛,和國家的危難,知道了許多重要的大事,和自己不知道的歷史。《紅色之旅》中許多故事,有的讓人寒心;有的讓人擔心;有的讓人憤怒;有的讓人佩服;有的……但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篇。

第五篇講的是長征經歷的地方。這一篇中一個個的小故事,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敢於戰鬥,敢於勝利的精神。長征路上,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那雪山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沒有道路,沒有人煙;氣候變幻無常。時陰時晴,時雨時雪。忽而狂風大做,忽而冰雹降臨,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紅軍們仍然堅強地走過,雖然有重重的困難,但他們都一一的克服。那超乎常人的毅志,那忠心報國的熱情,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通過閱讀長征的故事,我體會到了當時革命者革命道路的艱辛,但爲了人民的和平幸福,我們的革命者捨棄自我,欲血奮戰。爲了將日本兵趕出中國,紅軍們忍受着巨大的折磨,沒有飯吃,他們吃樹皮、皮帶、樹根……那些常人無法下嚥的東西他們都將其當作食物,因爲實在是沒辦法,如果不這樣,所有人都會餓死,相體比較,現在的我們是無法作到的。同時,我也深切體會到了,現在幸福和平的代價,如果沒有他們當時付出的血淚,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所以我們不能辜負他們,要用自己的努力向世界證明,中國是與衆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堅強的,每個人都會爲了拯救國家而捨棄一切的。

通過此次的旅行,我認識了許多,瞭解了許多,真是感到充實。

篇8:關於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關於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爲了加深我們對黨史的認識,培養我們與紅軍的感情,讓廣大黨員幹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高思想政治素質,學校黨支部組織我們二十幾位黨員進行了一場紅色之旅,到陽新革命烈士陵園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我懷着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了這次紅色之旅。

我們一路唱着紅色歌曲到了陽新烈士陵園。

下車後我們先去陽新烈士陵園,首先看到的是有標誌性的紀念塔,塔身由金色的五指峯和鮮紅的火炬組成。我們列隊向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圈,鞠躬表示敬意。我們站在烈士紀念碑下,爲緬懷先烈,黨員、預備黨員們在烈士陵園紀念碑下重溫了入黨宣誓。當我們舉起右手時,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的眼睛早已被激動的淚水浸溼了,心靈上的火花又重新燃起。黨員們紛紛表示,一定將用英雄們的精神鞭策自己,向入黨誓詞中所說的那樣,做一名合格的黨員。

我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將花圈獻給在鬥爭中犧牲的名革命先烈和那些未能留下名便匆匆離開這個世界的無名英雄,並默哀三分鐘,深深緬懷他們在艱難困苦的革命年代,爲了中國人民的獻身的精神。之後我們還參觀了由著名人士題詞的碑林、革命烈士雕塑園,身在陵園內緬懷之情油然而生。烈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每個人,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使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在紀念館裏,看到了一幅幅畫、一張張照片,導遊爲我們講述了許多鮮爲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聽了烈士們的事蹟,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和無限的感慨。烈士們爲國家的解放和繁榮強盛而奮鬥的壯麗生涯,革命先烈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國幾代優秀中華兒女的努力拼搏、無私奉獻,爲中國的蠍起、中華民族的復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現在過的幸福生活正是靠這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一定要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但是一定會記住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此次的紅色之旅,不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聖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挾來的。我將把此次“紅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以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八一建軍節黨員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在區直機關工委領導的帶領下來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瞻仰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聽取了工作人員對戰役經過和烈士事蹟的講解,觀看了珍貴的歷史圖片資料,親身感受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我華東野戰軍奮勇殺敵,奪取抗戰勝利的英雄事蹟和老區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現將在這次參觀孟良崮戰役中的心得體會向組織彙報如下:

一、堅定爲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信仰。

這次參觀深深的震撼着我們每個人,向革命先烈敬獻了花籃,面對鮮紅的黨旗和烈士雕像,一聲聲入黨誓詞響徹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的上空,“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永不叛黨!”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在沂蒙山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是打破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和轉變華東戰局的關鍵一戰。聽着講解員沉重的講述,那烽火硝煙,血雨腥風的戰場彷彿就在眼前,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堅強不屈的革命意志。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是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爲中國社會主義進步和發展做了三件大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結束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歲月如梭,當年的硝煙已經散盡,紛飛的彈雨已化爲泥土,山上如刀似箭的豐碑,見證了滄桑的歷史。今天的我們更要堅定爲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意志,爲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終生。

二、堅定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信念。

孟良崮戰役,也是小推車推出勝利的戰役,沂蒙老區人民懷着對共產黨的無比信任和對人民軍隊的無限熱愛,捨生忘死、參軍參戰、大力支前、搶救傷員、奮勇殺敵的畫面展現在眼前,讓我們不禁肅然起敬,真正體會到了革命鬥爭的殘酷,革命勝利果實來之不易,大家思想受到了震撼,心靈得到了洗禮。是他們團結一致,通力協作,戰勝了許多艱難困苦,使他們來往穿梭於魯中根據地前線,不顧個人安危,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根據地的人民羣衆,對傷員精心照料,體貼入微,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更是他們不怕髒,不怕累,吃苦耐勞,勇挑重擔,爲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員稱號之所以光榮,就在於他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能夠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

三、用責任、奉獻意識,爭先創優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感謝區直機關工委給我們的這次參觀學習的機會,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領會到新中國的誕生源之於無數仁人志士堅持自己的理想,信仰,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戰鬥而換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

我們從中獲取了很多人生啓迪,吸取了寶貴的精神營養,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在當前形勢下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性和及時性;我們應該永遠銘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驅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建立的豐功偉績;珍惜今天得來不易的和平,繁榮的幸福生活;敬佩革命先驅堅持理想,信仰,爲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希望而拋棄個人的一切名利地位直至生命的崇高精神;痛恨改革開放以來所出現的一些追逐個人名利地位金錢而貪污腐化的犯罪分子;鄙視只貪圖生活享受,不思進取,碌碌無爲,做天和尚撞天鐘的懶漢行爲。對比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驅們崇高的思想境界,我們何其渺小,奉獻精神何其薄弱,又有什麼私心雜念,貪圖安逸的想法捨不得丟掉呢?

我們要把這次紅色教育當作我們人生的一次新的起點,在當前創新爭優活動中,繼承革命先烈遺願,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將革命先驅崇高革命精神的落實到實處,貫穿在工作當中。銘記歷史,牢固樹立新時期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無私奉獻,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今硝煙散去,只留下靜靜的墓園,蔥鬱的山林,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去回想艱苦年代的生死考驗,血淚洗禮,沒有這裏的英烈,就沒有我們和平的生活,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現代化的建設。作爲一名七十年代末出生的青年人,一定將老一輩革命領袖的“犧牲、奮鬥、奉獻、廉潔、自律”的精神發揚光大,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緊密團結在以xx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奮發圖強,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們要把紅色的革命傳統帶回來,代代相傳,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永久動力。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範文

帶着從書本及各種媒介方面所瞭解的井岡山歷史,在早餐過後我們便深入井岡山各處革命遺址,切身感受當年那血雨腥風的戰鬥場面,我們乘車向山上進發,先後來到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黃洋界哨口,參觀了哨口處當年的戰壕及炮臺遺蹟並觀看了黃洋界保衛戰影片,切身體驗了當年那壯懷激烈的戰鬥場面,敵衆我寡以一個連兵力對戰敵人一個團兵力尤其是陳毅安營長一炮定乾坤的精彩瞬間造就了新中國革命的無限前途及今天的繁榮昌盛,對我們今天如何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難有着極強的借鑑意義,那就是我們處處要以國事百姓事爲天事並心無旁驁,方能把自身融入到一種崇高的忘我的爲地稅事業奮鬥的境界中去,也就是井岡山精神中的“堅定信念”,即堅定“爲國聚財,執法爲民”的信念不動搖。

穿過黃洋界哨口來到紅軍挑糧歇腳處,那崎嶇蜿蜒的山路,爲了挑一擔糧往返近百里路,而且幹部和戰士一起挑糧,連朱總司令也親自挑糧並刻於自己挑糧扁擔上的史實以及參觀完了大井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極其簡陋惡劣的生活住宿環境,讓我感受到當年紅軍在嚴酷的生活環境下依然把革命事業開展得轟轟烈烈,這是井岡山中的“艱苦奮鬥”精神的真實寫照,想想我們在工作中有時怕工作量大有時怕工作難度高有時怕工作條件差而具有的畏首畏尾心理感到萬分慚愧,我們如果有當年紅軍那種十分之一的艱苦奮鬥信心,那麼我們的工作質效將不是現在這樣的狀況的。在小井參觀了當年的紅軍醫院,聆聽了曾志大姐的革命故事和張子清軍長讓鹽於紅軍戰士而自己卻犧牲了寶貴生命的故事,使我認識到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那可歌可敬的崇高品德,認識到自己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尚須努力的方面還有很多。回顧一路經過的紅軍醫院、紅軍造幣廠、井岡山紅軍被服廠、湘贛邊區貿易中心等等遺址讓我感受到當年以毛澤東爲主的老一輩革命家爲消除國民黨反動勢力的圍剿,以一種高瞻遠矚的革命家胸懷和對國家長遠建設周詳規劃考慮的英明決策,這不正是井岡山精神中的“實事求是、敢闖新路”又一真實映照嗎?那麼我們工作中是否存在瞞報藏私、歪曲事實、畏首畏腳現象呢?的確值得我們反思,如果這樣我們的地稅事業又將走向何方?這不能不引起我們警惕。在井岡山聽到袁文才、王佐真實的革命事蹟,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後因國民黨反動派前堵後追的圍剿政策,毛澤東不得已將革命隊伍拉向了井岡山,得到了井岡山開明武裝派別袁文才、王佐的真誠幫助,在紅軍部隊真誠開導和共產主義思想宣傳下,袁文才、王佐部隊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二人並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革命鬥爭形勢的複雜性及地方武裝對革命認識上的偏差使我們的隊伍走了一定的彎路而錯殺了袁文才、王佐兩位優秀的革命同志,給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

這則革命故事及井岡山在革命時期先後犧牲了五萬餘人的史實,使我認識到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們必須要具有依靠羣衆善於發動羣衆及時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善於啃硬骨頭,孰知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要有勇於勝利的雄心和決心。所以我們在切身瞭解井岡山歷史過程中應當把井岡山的精神融會貫通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這可能是我們此行的一大收穫了。

同時我認爲我們若能夠把井岡山精神融入到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我們的人生追求將會達到最高境界,那又有何難事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呢?那將又是何等的妙哉人生呀!這也算不虛此行了。

標籤:心得體會 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