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西遊記啓示讀書心得感想

讀後感2.38W

西遊記啓示讀書心得感想

西遊記啓示讀書心得感想1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爲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啓示讀書心得感想2

提到《西遊記》,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爲明代吳承恩所寫,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都爲我們所熟知,而“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都是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故事,可是,當我真正在學校圖書室讀完全書後,我的心情便難以平靜。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不怕困難,戰勝重重困難險阻,最後終於到達西天靈山,取得真經的故事。因爲弟子和衆神仙的護佑,唐僧一次次落入魔掌,又一次次地脫離險境,前後經歷八十難,取得真經。後如來佛祖覺得“九九歸真”,故又加一難,湊得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唐僧如願以償取得真經,和弟子們平安返回大唐。

這本書爲了突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一古老的主題,刻畫了許多人物形象,如善良迂腐的唐僧;機智勇敢、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憨厚可愛的豬八戒;忠厚老實的沙僧,還刻畫了許多詭計多端的妖怪,如金角大王、六耳獼猴......

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爲他不但神通廣大、愛憎分明,而且在取經路上忠心護主,不辭勞苦,不畏強暴。在“比丘國”,他降伏了“鹿精國丈”,使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免遭毒手;在駝羅莊,他剷除吞食人畜的蛇精,給莊上五百多戶人家消除禍害;在白虎嶺,他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逐回花果山,但在後來唐僧受難之際,他不忘師恩,毅然與黃袍怪打鬥,救出唐僧……雖然他只是一個虛構人物,但從他身上,我看出了那種大英雄才有的的氣慨,他的氣慨使我無比崇拜。

當我讀到“三打白骨精”那一回時,我感到了唐僧是那麼迂腐、懦弱、人妖不分,甚至還爲孫悟空感到惋惜,我厭惡唐僧不分黑白,趕走了好人,可是讀到後來,我卻發現唐僧不是先前看到的那麼懦弱,而是個信念堅定、不畏死亡的人,尤其是在他被妖怪抓走之後,不論妖怪怎麼誘惑、威脅他,他都一臉正氣,。他戰勝了數不清的誘惑和威脅,最終修成正果。

西遊記啓示讀書心得感想3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裏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爲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借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爲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爲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爲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爲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兇,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爲行兇殺人。

只因爲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啓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西遊記啓示讀書心得感想4

那裏有古老的村莊,那裏有悠久的神話,那裏有雪白的哈達,那裏格桑花開滿整個草原。那裏就是世界的點,神奇的日光城——西藏。

奔波了49小時,終於來到了期待已久勝地西藏。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拉薩高原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感覺就像來到了天國,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那麼的沁人心脾,那麼的美妙。

第二天,我們準備去參觀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說道大昭寺,大家都不陌生吧,國產大片《天下無賊》的一個場景就在這裏拍的。穿過大街小巷終於來到了期待已久的大昭寺。

大昭寺門前擠滿了人,原來他們都是等待上一批人出來好換另一批人。我們盼啊盼啊,終於輪到我們了。踏進門檻兒,周圍陳舊的廟給了人一種安詳的感覺。我們繼續往前走,周圍昏昏暗暗,只有酥油燈微弱的光芒,耳邊環繞着陣陣佛經的誦讀之聲。一座座喇嘛像安靜地坐在角落上,喇嘛像周圍都是一角,兩角的紙幣。我們轉了一圈找到了聲音的來源,原來是一些佛教的信仰者在吟頌佛經,我好像進入了“西藏文化”這本厚厚的書裏面,真是耐人回味。

出了大昭寺,我們又吃了頓藏餐,藏餐的特色菜有手抓羊肉,酥粑,白蘿蔔熬排骨,豬油皮,人生果,藏餐裏當然有飲料,他們哪兒把酥油茶,羊奶,青稞就當作飲料,其中酥油茶是最有營養的,要用百斤羊奶纔可提煉出五六斤酥油,酥油的營養價值很高吧。

第三天,我們的活動項目是世界屋脊——布達拉宮。在車上,我一直仰望着巍峨的布達拉宮,我一直幻想着布達拉宮裏的神奇景象。終於來到了布達拉宮的腳下。望着依山而造的巨大建築物,我感到自己被它所征服,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再望布達拉宮,方方正正的格局,紅牆白瓦,一串串五彩繽紛的經幡掛滿整個宮殿。我和爸爸迫不及待地登上階梯,觸碰到牆瓦,我腦海中似乎浮現出西藏人民搭建布達拉宮的艱苦場景。踏着漫長的階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拖起沉重的腳步。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我累得一_坐在地上喘粗氣。突然,一句話震撼了我:再爬一層就能看到拉薩全景了!我好似充了氣的足球,一躍而起,一口氣爬到頂。這是,爸爸把我拽進位於布達拉宮頂部的紅宮。紅宮像西堂一般周圍都是紅漆漆的。紅宮裏面都是喇嘛的陵宮,陵宮就是喇嘛死後的棺材,陵宮的製作越精細,就代表那個喇嘛的信仰度高。走出紅宮,我立即趴到了扶手上,我俯視整個拉薩城,讓我覺得,大地救災腳下,我高興地歡呼:“我在世界處!”

西遊記啓示讀書心得感想5

神魔小說《西遊記》源於社會現實,基於浪漫主義的根石,它融入斑斕的想象,形成了奇幻詼諧的藝術特色,是我國文學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本次研究性學習,我主要談一下《西遊記》得藝術特色與思想。

在歷史的長廊裏,文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象徵,也是其在發展中最真實的社會寫照,更是承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綺麗的文化藝術寶石。誠然,科學無國界,文學亦美焉!但由於各民族,各國家的文化差異,人們對於文學的欣賞有着不同的見解。但是文學精華,無論在中西方都是一顆永不凋零的文學星,一直在人們的心中閃光。就像哥倫比亞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暨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作者用全新的創作手法,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元素,展現出一個多彩的想象空間。同樣追溯中國古代文學—《西遊記》,開闢了中國神魔長篇小說的新篇章。作者吳承恩成功地運用了積極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巧妙地將辛辣的諷刺,善意的嘲笑,嚴肅的批判相結合,把神魔小說《西遊記》表達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從側面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統治者的昏靡來表達自己懷才難遇明君,不能重任的悲憤心情。

《西遊記》的問世,在民間廣爲流傳,版本層出不窮。據載明清就有十三個版本。鴉片戰爭以後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廣傳世界各地,且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並作出極高的評價。小說以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歷史事實爲題材,以神怪爲引線,運用生動貼切、明快流暢的對話描寫,設計曲折離奇的情景,刻畫鮮明詭異的人物個性。小說具有詼諧性,隱喻性的藝術風格,揭露了真實的社會生活,可謂是中國文學的鉅著,它閃耀不朽的靈光,恩澤萬代,福及千古。

神幻小說《西遊記》是以虛幻境象的表達形式,客觀地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寄託人們在精神生活方面對自由公平的一種渴望。相比歷史故事,傳奇故事,英雄故事小說,它是隱喻的,是它們無法比及的。它既是歷史故事,傳奇故事,英雄故事小說後的文學新門類,也是對社會現象,文化傳承及它自身發展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