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萬能《我與地壇》讀後感及感悟

讀後感3.04W

萬能《我與地壇》讀後感及感悟

萬能《我與地壇》讀後感及感悟1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爲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不能想,卻又不能忘”當我在封面上看到這行深藍色細若蚊足的字時,彷彿收到了故友的一封簡短的信,字字都是銘刻在骨子裏的真切。於是,我輕輕捻起書角,翻開,帶着那句話給我的親切感走進地壇,走近史鐵生。

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史鐵生他失去了他的雙腿。這慘痛的事實讓他“曾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於是他日日躲進地壇,去觀察,去深思,去體味人生,去尋找希望在地壇中看一對老夫婦走在夕陽的餘暉下,聽那熱血的青年永不間斷的歌聲,看不幸而漂亮的女孩漸漸消失在大欒樹下,聽長跑運動員坎坷曲折的人生......園中的這些人和這些事,從一點一滴創造出一片名叫生命的森林,給予了史鐵生無限的感動和鼓勵,喚醒了他沉睡的意志,讓他放下心中的坎,篤定地向前。

在史鐵生的人生道路上,有一個人,永遠扮演着執燈人的角色,那就是他的母親,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這句話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觸動,還有精神上無法言說的力量。讓我感嘆於默默的、無私的母愛,它永遠像涓涓細流,想隱於叢中,卻着實流淌在了我的心間。

於是我想到了我的母親。那次,一回家,我就重重地把沉甸甸的書包摔在牀上,對於開門後的一聲問候,只是轉身後留下的背影。“媽,能不能給我接到下學期的書啊。”帶着生硬的語氣卻是說着懇求的話。“語、數、英都要麼?”她卻還是溫柔地答覆着,我便有些歉意,轉頭“嗯”了一聲。“我去問問吧。”

第二天,當我拔開鎖孔中的鑰匙,就十分驚喜地看到放置在桌上的一疊書。雖然封面都是一道道白色印痕,或是有層次不齊捲起的書角,但是我卻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抱在懷中,視之爲珍寶。開門,靜坐,檯燈的微黃色的光照着老舊的書頁,我的眼前已不是字,而是母親爲了這幾本書而奔波了身影:問過幾個陌生的人,打過幾通電話,才湊齊了這麼幾本書。於是昨日的事又將我拉進深深的歉疚當中。凝眸細思,曾經一句“早點睡吧,別熬壞了身體”,就讓她動情,爲她剝開糖紙就讓她覺得甜蜜,爲她煮一碗麪,就會升騰出滿滿的幸福。

我讀《我與地壇》,讀平靜,讀坦然,讀對生命的思考;我感,感平凡,感無私,感如涓涓細流般的愛。

萬能《我與地壇》讀後感及感悟2

在《我與地壇》出版那年,有人曾說,“這一年有了《我與地壇》,即使沒有任何其它書籍的出版,中國文壇也是大豐收。”

當時買書時,我還看不懂這本書中的深意,現在細細品來,那句話的確不錯。

史鐵生的散文不同於我讀過的其它女作家的文筆。龍應臺於瑣事中讀懂了生活的真諦,自有一股脈脈溫情;張曉風的散文更爲細膩,有柔媚之感。惟讀史鐵生的文字,除了堅韌之外,比尋常男作家多一份深邃和厚重,我想應當是他正直青春時兩腿截癱,心境多次在生與死間遊走的緣故罷。

他爲尋找寧靜來到地壇,地壇也因他而熠熠生輝。史鐵生作爲一個苦難的人,他想過死,想過放棄,但他最終明白,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把死看成旅人艱難跋涉後終點的燈光,給人溫暖和安慰,他像疲憊的人盼望休息一樣盼望最後的沉睡,但他並不急於求死,他仍掙扎着前行,他選擇做一個勇士。他繼續艱難的活着,他夢想消滅殘疾,消滅病痛、醜陋、愚昧和鄙陋,但又發現這樣的世界寡然無味。他聽憑命運的安排 ,充當起苦難的角色,他知道“是沒什麼道理好講的。”他不再抱怨,他向着思考的路走去 。

思考了死亡,思考了苦難,史鐵生開始思考活着。他想要索取,想要讓這悲慘的命運多得到點兒什麼。他說,活着不是爲了寫作,而寫作是爲了活着。他終於走到了能讓母親爲他驕傲的地方。

地壇似乎有着一種魔力,它接納了那個落魄的人,那個搖着輪椅進來的青年,以它特有的悠久和博大、寂靜和深邃,幫助了那個青年人找到了心靈的安寧。他走過生,走過死,走過朝陽和落日,走過生命的輪迴。他有着博大而深沉的心。

史鐵生在地壇永恆的安靜中找到了靈魂的歸屬。他說,“有一條界線似的,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了清純之氣撲來,悠遠渾厚。”地壇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平息洶涌的心緒,淨化紛亂的靈魂。那是一個荒曠的所在,引領我們回到最初的眺望,去看那生命的固有的疑難。

史鐵生憑藉地壇的寧靜回望寫作的零度,他已在空靈澄淨的心中達到最高的境界:如果無法在地壇中找到安靜,不如在安靜中找到地壇。靈魂不死,他說: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萬能《我與地壇》讀後感及感悟3

有一種相逢,毋須會面,卻讓你心潮激盪,永遠難以忘懷!這是一種怎樣的相逢啊,我把它叫做“心路相逢”。譬如你讀一篇優美的散文,覺得裏面寫的你非常熟悉,如親臨其境,實際上是你和作者默契地在心路上相逢了!我覺得世間最難能可貴的,便是和他人“心路相逢”,比如和文友、和愛人。心靈的交會,常常會產生難以言說的妙味。

我想,我和史鐵生的“心路相逢”,就是緣於他的不朽之作《我與地壇》。每每捧讀他的作品,心裏就會有一種震顫,彷彿史先生就坐在我的對面,娓娓道來他的經歷、他的掙扎,他的思緒,他的心路。對,他的心路就在他的《我與地壇》之中。我是在這篇傳世名作中與他心路相逢的!

北京的地壇,我是沒有去過的,但我總是感覺那地方我去過。我心裏常有這樣一幅場景:一個殘疾人推着輪椅,常常停在一棵樹下,或是停在一叢草前靜默着,沉思着,而臉上的表情,苦痛而剛毅;我還彷彿看見一位偉大的母親,默默地跟在他看不見的身後,關切地望着他的背影,生怕他想不開,因爲她的兒子剛剛殘疾而變得性情暴躁……至今我也還是在想,是地壇拯救了那顆傷殘的心靈嗎?

是的,地壇裏的一草一木,地壇裏的春榮秋枯,乃至地壇裏偶爾經過的戀人或伴侶,都能觸發他的思考。他在傷殘疾病的苦痛之中,在世態炎涼的憤嫉之中,在落寞無奈的掙扎之中,卻堅毅地讓自己的心靈涅槃了,如釋迦摩尼般地參悟透了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他就這樣推開耳邊的嘈雜,理着紛亂的思緒,深切地領悟着生死的蘊涵。“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是何其豁達的思想啊!這是他心路的.輝煌,是他精神上的救贖。

是的,我就是這樣和史鐵生心路相逢的。我通過《我與地壇》與他相知。有一點和他相似,就是我時常喜歡獨處,靜靜地放縱自己的思緒,想一些自己靈魂深處的問題。但我永遠不能和他相比的,我的思想達不到它的深度,也永遠參不透周圍的世界,居然以我健全的身軀。捧讀他的作品,於我是一種提升,是一種感動,即在於此吧!

史鐵生先生是當代文壇最純粹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不屬於暢銷書,只屬於純粹的文學淨土。他的思想是深邃的。只有以虔誠之心捧讀他的作品,你纔會感到你的靈魂被淨化了,你纔會有一種深深被震撼的感覺。他就像一座雕像,屹立在我的心海之中,對,就是“輪椅上的思想者”,讓我對於人生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捧讀這樣偉大的作家的作品,這樣的心路相逢,是我一生的幸福!

萬能《我與地壇》讀後感及感悟4

在讀《我與地壇》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看過很多本書,不過每讀一本書的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就像這本一樣,給了我不一樣的震撼。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雙腿癱瘓,就在這年少輕狂之時丟失了自己的雙腿,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這本書中他說過“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情”還有他自己也說了“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可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拒絕了死亡選擇了生活。是他的母親的愛給了他力量,點燃了他生的渴望,還有書中寫到的中年夫婦,熱愛唱歌的小夥子,中年女工程師,長跑運動員,漂亮卻智障的小姑娘……他們都給了作者無數的感動。

許多人面對着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知所措,甚至絕望,扼殺了自己的生命,而史鐵生他投身於寫作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看到了史鐵生,我便想到了許多身殘志堅的人。約翰庫緹斯,他天生的殘疾,但他卻熱愛生命,用他那清晰的頭腦,很好的幽默感告訴了世界生命的堅強,告訴了世界生命的自尊、自信和自立。還有海倫。凱勒,貝多芬,斯蒂芬。霍金……都是大家熟識的偉人。我們不能做到他們那般的堅強,但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他們不懼怕病魔,我們便不畏懼辛苦。我們沒有他們那般的覺悟,但我們需要做我們可以卻偷懶做的一些小事。

作者其中的一句話引人深思“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不禁讓我想到《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爲了給兒子買橘子,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字卻寫出了父母對兒女的疼惜。這又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媽媽雖然沒有過其他父母捨身救兒女的經歷,但我看得出,每天夜裏爸爸就從睡夢中醒來爲我掖被子他眼神中有一股柔情。

媽媽不是什麼家庭主婦,她不能爲我料理好一切,但她經常爲我找些老師,輔導我學習,她的一通又一通電話,接受長時間的輻射都是爲了我。

史鐵生天天在輪椅上過着,他的母親爲了他不再受到傷害,便讓“跳”“跑”等字眼在嘴裏消失了。這一點小小的細節,正常人注意不到,這一種默默的偉大的母愛,更讓人感動。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正視。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對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萬能《我與地壇》讀後感及感悟5

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玻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茂盛得自在坦蕩。這個曾經歷過無限繁華,而今卻滄桑無比的老園子,便是地壇了。而人們總會記得,曾經有個叫史鐵生的殘疾人,在這裏領悟了生命的意義。

史鐵生,算是這世上萬千不幸者中的一個。21年那年,正值青春煥發,活力四射的年齡,一場疾病卻無情地掠奪了他雙腿的行走能力,使他再也無法站立,與正常人一樣自由行走。這對一個還懷着滿腔熱血的年輕人來講,該是怎樣可怕的打擊啊!然而,就在對生活萬念俱灰時,史鐵生遇到了地壇,一個讓他永生不能忘卻的地方。

在地壇,史鐵生見證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一對從中年變爲老人的夫婦,有熱愛唱歌的小夥子,飲酒的老頭兒,中年女工程師,很有天賦的長跑家……他們都帶給史鐵生無數的感動,無數對生與死的思考。而其中一個弱智的漂亮女孩兒,更是給他帶來了無盡的思考。

作者(史鐵生)曾爲這個女孩而感嘆,上帝爲何要把漂亮與弱智這兩樣東西都給了這個小姑娘?這是多麼不幸的事啊!可她別無選擇,只有無言和回家去是對的。造化弄人,有時命運就是這樣的不公,正如書中所言:“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對於早已成爲現實的不幸,除了坦然地去面對,又能有什麼比這更好的方法呢?

作者在沉思中,給了生死一個簡單的定義:生與死都是命中註定,都是事實。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對死亡,面對不幸。死只是早與晚的區別,不幸只是多與少的差異。這並非要我們去考慮,去抱怨。從根本意義上來講,我們應該想的,是“怎樣活下去”、“怎樣活得更好”的問題,是面對生活的一種坦然與平靜,是對不幸的接受與無畏,而非對命運的抱怨,對生命的自我放棄。現實對每一個人來說不全是痛苦;幸福與痛苦之間,也許僅僅是不同人看待事情角度的差異。與其整日爲自己的不幸而痛苦,不如坦然地面對不幸,笑出生命的強大與美好。

即便是再不幸的人,也有生命中幸運的地方。史鐵生雖然失去了會行走的雙腿,但他背後,卻一直有一個無私而偉大的母親在默默地支持他。在地震中的倖存者,即使是失去了健全的身體,可他卻依舊要感嘆,在奪去無數生命的災難中活下來纔是最大的幸運。生命就是如此神奇而偉大,上帝在降臨不幸的同時也賜給了人們幸運。

上帝創造了生命,也就一定賦予了它特殊的意義。儘管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們可能會面對各種不幸。但是,當你面對不幸時,請坦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