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名著西遊記小說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3W

名著西遊記小說讀後感多篇

名著西遊記小說讀後感1

《西遊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故事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一行來到一座山中,不巧的是,這正是那白骨精的領地。

白骨精爲了吃到唐僧肉,先變成一個村姑,被識破之後,又變了一個老太太來尋女兒,又被識破後又是故技重施逃了。

唐僧是肉眼凡胎,哪裏像悟空那樣火眼金睛?認爲悟空無辜傷害人的性命,要趕走他。悟空苦苦哀求,唐僧無奈,只好留下了他。白骨精怎會罷休?又變做老頭來尋妻女,終於又被悟空識破打死。唐僧善惡不分,索性趕走了悟空。

那麼,白骨精是善?還是惡?悟空是去?還是留?

第一個問題答案應該是很明顯的,可唐僧爲何不明?我想應該是他身上的仁慈矇住了他的眼睛。如果唐僧身上能多一分悟空的果斷、明察秋毫,能少一分盲目的仁慈,白骨精也不至於“三戲唐三藏”了,同樣,如果悟空能少一分急躁,多一個心眼,唐僧也不會如此善惡不明。

去?留?這似乎是一個大問題。到底是不計前嫌繼續與唐僧取經,還是一氣之下回花果山,繼續當自己的美猴王?我想,如果我是悟空,我也會走。

雖說“一日爲師,終生爲父”,但誰能忍受一個無知之人三番五次的猜疑與責備?再說了,悟空並不是人,而是一隻猴子,一隻自由自在的自然之子,其實去西天取經只是一個幌子,只是爲了去掉頭上的鉗制自己自由的緊箍而已,被氣急了還是會走的!

當然,悟空一定不會是這樣的。但是,我認爲,悟空並不是那麼完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像在第十四回中,唐僧把悟空救出,後遇到賊人攔路搶劫,按道理來說教訓一下也就罷了,可那悟空野性大發,竟打死了人!這不正是他的過錯嗎?

那麼,唐僧也並不是那麼愚鈍。因爲他有一顆慈悲的心。從小,他沒有父母,長至十六七歲才找到了母親,也許就是因爲這一段幼年時的不幸經歷,才造就了唐僧慈悲爲懷的性情。

還是那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無論他如何優秀,總是有一些缺憾。人無完人,金無足金啊!那麼反推過來,一個人,有缺點也一定有優點。

唉,善?惡?去?留?看來,這是個問題,也只有通過吳承恩講述的故事,給我們釋然的解答,當然這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

名著西遊記小說讀後感2

“你挑着擔,我牽着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電視劇《西遊記》的主題歌,是對“西遊”精神的一種提煉和概括,既寫出了“西遊”披荊斬棘的艱辛,更反映了一路向前的無畏樂觀。

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正是的“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楓楊紅葉墜”的秋深時節,唐僧迎着清霜,披着明月,西出長安,踏上了取經之路。雖說是如來的得意弟子金蟬子投胎轉世,可此刻的他,只是一個肉胎凡身的和尚。他不知道前方山有多高路有多遠,不知道有多少豺狼虎豹等在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毒魔惡怪正眈眈虎視着他那能讓人長生的皮肉口滴涎水。他當然也不曾期待有幾個神通廣大的徒弟來斬妖除魔“保駕護航”。他的心裏只裝着一件事:取經。他的腳下只有一條路:西天。伴隨他一起上路的,是求取真經的信念和永不退縮的意志。哪怕落入妖魔之手,飽受繩捆線綁籠屜蒸煮之苦,幾度命懸一線,可是隻要一脫險境,他又會立刻踏上西行的路。

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不同,三個徒弟都不是凡夫俗子。他們個個都能騰雲駕霧斬妖除魔,去往西天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的事。然而,他們卻跟隨着唐僧亦步亦趨,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取經人”。期間,也鬧過誤會與爭執,取經的團隊也幾乎分崩離析。然而,他們三個謹記着對觀音菩薩的承諾——“護送取經人”,一而再再而三放下嫌隙,各展所長合力驅魔,最終護送唐僧取得真經。十四年的取經路,孫悟空從一個衝動的石猴成長爲沉着冷靜的“鬥戰聖佛”,豬八戒和沙和尚也完成了對各自罪愆的救贖。他們的西行路,是一條堅守承諾自我成長的路。

師徒四人奔走在取經的路上,而各種妖魔鬼怪也奔走在各自的修仙之路。他們有的脫胎於草木,有的幻化於禽獸,都爲了在神仙之列佔有一席之地而奮力修行。然而,對於成仙的渴望使他們的內心成了一座焦灼的火焰山,爲了達成目的,他們不擇手段,尤其是聽說唐僧肉可以延年益壽便使盡手段欲施毒手。對長生的渴望讓他們失去了理智,甚至忽視了孫悟空的金箍棒。可憐的他們,自以爲走上了終南捷徑,卻不料反因此失了修行,丟了性命。

不論是仙是妖,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塵世間的每個人也一樣。趕路的時候,既要擡頭看天,也要低頭看地,關鍵是不要走上岔路。

名著西遊記小說讀後感3

《西遊記》是出自明代作者吳承恩筆下的一部光怪陸離、神奇瑰麗的小說。其主要內容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弟子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爲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其主要人物孫悟空就不需要做多介紹了,因爲大家都知道他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祖師菩提教孫悟空地煞七十二變,武功高強。就連玉皇大帝都要給他三分面子,連太上老君都拿他沒辦法,因大鬧天宮無人能夠制服於他,鬧了個天翻覆地。最後還是如來佛將他壓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後由菩薩的指點,唐僧把悟空解救出來,從此悟空便跟隨唐僧西天取經,修成了正果。

而豬八戒呢,原來他是天宮中有名氣的天蓬元帥,因調戲了嫦娥仙女被玉帝貶下凡間,在凡間安心等待他的師傅唐僧,在這期間他也不安分,變法的想娶高老莊的小姐,後來還是我們的猴哥把它降服,這時豬八戒才知道這個毛猴和師傅便是他要等待跟隨取經之人。

讓我再來說說沙和尚吧,把他說的好聽點兒叫做玉帝的捲簾大將,說的不好聽的呢?就是給玉皇大帝卷門簾的,也是因爲犯了錯誤被貶下凡間,在此地等待西天取經之人。白龍馬在此就不詳細描述啦。就這樣師徒四人從此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

這部書中寫的最能體現出妖怪形象的部分,就得數三打“白骨精”啦,文章中的白骨精十分陰險奸詐,她手下的小妖們都稱她爲“白骨夫人”,白骨夫人曾變化三個人物迷惑唐僧,變着法的想吃到唐僧肉。第一個是農家少婦、第二個是一位老婆婆、第三位是一位老爺爺。雖說孫悟空火眼金睛能看出“白骨精”的奸詐行爲,但是其他師徒幾人是辨別不出來的。在唐僧眼裏誰都是好人,悟空爲了保護師傅將少婦一棍打死後,唐僧十分生氣,便念起了緊箍咒,疼的悟空齜牙咧嘴,二師兄和沙和尚好個求情,悟空也許諾再不胡亂殺生,可是誰能想到白骨精三番兩次變成人形蠱惑唐僧,悟空忍無可忍便將他們一一打死。唐僧一氣之下便將悟空趕走了。悟空回到了他昔日的家園“花果山”

隨後唐僧和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繼續上路,路過一個深山老林時被“白骨夫人”手下的一位小妖抓走了,被抓之後唐僧才醒悟原來那一家三口真的是妖精所變,自己真的是錯怪了悟空,想到這裏唐僧黯然淚下。最後還是由八戒請回了大師兄孫悟空,救出了師傅,師徒幾人又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

《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我們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這部書是作者吳承恩對封建科舉制度和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恨,同時也歌頌了悟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不畏險阻、樂觀頑強的精神!同時也告訴我們,必須經歷了艱難困苦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名著西遊記小說讀後感4

《西遊記》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說之一,也是我最喜愛的作品。兒時每次閱讀《西遊記》文中精彩離奇的故事,總會讓人亢奮與激動。如今再次拿起《西遊記》,才真正領略到小說的魅力所在。

《西遊記》以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爲線索,敘述了師徒四人一路上斬妖除魔,和險惡的環境作鬥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動人故事。小說體現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人生哲理。不僅如此,小說最令我着迷的是刻畫了四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其中最讓我佩服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擁有火眼金睛的孫猴子——孫悟空。

孫悟空機智勇敢,有勇有謀,懂得感恩。他雖然只是一隻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猴子,卻能夠俯無愧於天,仰無憾於地。爲求長生之術,他走名山,訪大川,拜師學藝,最終在菩提老祖處習得七十二變化和長生不老術,最後只因貪圖炫耀自己的本領,被師傅逐出師門,臨走時磕三個頭,以報師恩。出師門後歷經磨難,但謹尊師命。後來大鬧天宮,只爲報復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得道唐三藏的救助,爲報救命之恩,他決心護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斬妖降魔,從不讓師傅受一點傷害。其心可彰日月,其情可動天地,師徒之間雖有隔閡,不管收到多大的委屈,但他卻始終對師傅不離不棄。

讀完這本小說,孫悟空的感恩之情觸動我的情愫,讓我深思。仔細回想,我們最該感恩的不應該是日夜陪伴我們的父母嗎?不應該是給我們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嗎?一隻石猴固然能如此,我們身爲父母子女,爲人學生,難道連一隻石猴都不如嗎?曾幾何時,我總感覺父母對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因爲他們對我有撫養的義務;老師對我的教育是職責所在,因爲傳道授業解惑是他們的工作。孫悟空的報恩之舉,讓我羞愧,讓我回想起父母爲我所做的點點滴滴,回想起老師的諄諄教導。在父母的庇護下,在老師的教育下,成就瞭如今的我,作爲一名學生,我只能用行動,用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情。除了父母、老師,在生活上我們還得到很多人士幫助,我們一樣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他們。

《西遊節》除了讓我學會了感恩,也讓我學會了堅持。

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遇到一道道難關,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戰勝了困難,堅持了下來,最終取回經書,弘揚了我國的佛教文化。“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是他們師徒四人的真實寫照。這些難關猶如我們的成長路上遇到的荊棘。我們只有戰勝困難,纔會獲得成功。我認爲如果在成長路上一帆風順怎麼會嚐到成功的喜悅呢?又怎麼會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呢?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曾經的我一次挫折、一句嘲笑、一條難題。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夢想。但《西遊記》讓我醒悟,唐僧師徒四人的事蹟深深觸動了我,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若我們在學習上能想唐僧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那樣有堅定的信念、執着的精神、不服輸的氣概,那一定會取得學習上的成功。

從此以後,我將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成功與失敗,只要我盡力去做,堅持去做了,對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成功呢?因爲我學會了堅持。

《西遊記》這本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除了讓我學會感恩和堅持,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等着大家去發現,仔細品讀,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名著西遊記小說讀後感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爲閱讀讓我成長,書香讓我振奮。在學校圖書館裏閱讀,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說到這我便想起了《西遊記》。

雖然在很小的時候經常接觸少兒圖書版的《西遊記》,電視劇也看過好幾次,對其中的各個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的情節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真正品讀本書,卻是在近段時間的事情。

《西遊記》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小說,主要人物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以及他們的師傅唐僧。它的內容可以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了孫悟空的出世和他大鬧天宮的故事;第二部分講的是孫悟空要和唐僧去西天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主要說了他們取經路上遇到種種妖怪和重重的苦難,從中認識了豬八戒和沙和尚,然後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一起克服重重的困難,最後終成正果。

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還有他們的師傅唐僧這四個人中,我比較喜歡孫悟空這個角色,想必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比較喜歡孫悟空吧。孫悟空同時也是整篇神話故事中最光輝的形象。它是一個頭緊戴箍,身穿虎皮裙,會七十二變的猴子。同時也是一個爲人間降妖除魔、解除魔難的大英雄,在困難面前他無所畏懼、隨機應變。經過了重重困難,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頑強不屈、聰明機靈。

在《西遊記》中,最爲精彩的就是三打白骨精,比如裏面的一個片段:被打死的妖怪現了原形,成了一堆白骨,在脊樑骨上還刻有“白骨夫人”四個字。悟空把這些指給唐僧看。唐僧這纔有點相信。不料,八戒這時卻在一邊插嘴:“大師兄怕師傅唸咒,才用了法術,變出副白骨來騙人的。”悟空聰明機靈,英勇無畏,但卻遭到師傅和豬八戒的不信任,其主要原因是豬八戒老是在其間挑唆。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怎麼喜歡豬八戒,但是他也有勇敢的時候。《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都有正反兩面,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人也一樣,所以我們要看到每個人的正反兩面,不能看到反面了就說別人的不好,就不喜歡這個人。我們應該學習孫悟空不斤斤計較的優秀品質。

《西遊記》不僅讓我領略到一些非常神奇的故事,還增長了我的知識,並且讓我學會了很多道理。我們做人應該像孫悟空一樣,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假如你是孫悟空,你做不到寬容別人,那麼肯定就不能成功地取經,因爲八戒和唐僧並不是每時每刻都信任他,甚至有時還會冤枉悟空,如果做不到寬容的話,又怎能最後一起成功到西天取經呢。他們的成功還取決於他們一路上的齊心協力、團結一致,一起解決了種種困難。在我們的生活中,齊心協力和團結一致也是不可少的,就例如我們的班級。我們每一個人的班級都是一個集體,特別是在參加一些班級的集體比賽的時候,就更加需要班裏的每個同學的共同努力,需要每個同學的齊心協力和團結一致,才能在比賽中拿到好的名次。在學習上,也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對於小事不斤斤計較,多年以後才能成功到達“西天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