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名著小說讀後感

讀後感1.14W

第一篇:《日本讀本小說名著選》讀後感

名著小說讀後感

日本民族好學,善於取他人之長爲己所用。遠的如派出遣唐史,幾乎從國家制度、思想文化到民風民習,大規模照搬唐朝,這種引進的影響力迄今仍處處可見;近的如明治維新,又是一次整體性的對西方文化的模仿,從而使國家一躍而變爲東亞強國。

讀讀日本的讀本小說,我們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日本民族的學習精神。

所謂讀本小說,主要指日本江戶時代譯介改編中國明清世情小說而成的一種文學作品。它採用中國《剪燈新話》、“三言”、《水滸傳》之類小說的基本故事情節,把人物、地點、歷史背景改換成了日本的,又融入日本的民風民情,從而開創了日本小說發展的一個新時代。

這本《日本讀本小說名著選》收錄了《英草紙》《繁野話》《雨月物語》《忠臣水滸傳》《曙草紙》《南柯夢》《飛彈匠物語》等讀本小說名著,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讀本小說發展的主要脈絡。

日本古代把小說稱作“物語”。近世以前,物語文學主要爲少數貴族階層所欣賞和把玩。隨着文化的世俗化需求不斷增長,舊有的“物語”遠不能適應時代要求,一些日本作家便把注意力轉向了中國。其時正是明清之際,中國的世情小說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迅速發展,水準之高,內容之精彩,都是空前的。這倒爲善於吸納先進文化的日本人打破其國內小說創作停滯不前的狀態提供了便利。於是,自淺井了意翻改明朝《剪燈新話》爲《伽婢子》後,便陸續出現了一批譯介名家,如都賀庭鍾、上田秋成、山東京傳、曲亭馬琴等等,也產生了一批影響巨大的讀本小說名作。這樣的引進改編,對於中日文化交流,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學習也不是盲目的。讀本小說吸納了明清小說中儒家文化的仁義道德主旨,佛教文化的勸善懲惡思想;也充分借鑑了世情故事情節的傳奇性、可讀性。然而,他們沒有把他們認爲是糟粕的東西也譯介過去。他們認爲,像《水滸傳》《西遊記》之類作品,固然是“裨史之大筆,和文之師表”,但也存在過於注重“強人之俠義”的不足;而“三言二拍”之類,則存在淫穢之弊。他們更需要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故事,需要“示勸善懲惡於兒女”的故事,因此,像中國小說中的男盜女娼、偷香竊玉之類描述,就難得見於讀本小說中。誠如石川五老跋《忠臣水滸傳》中說:其內容認真記述三綱五常,可謂完全是警世之書。可以看出日本所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之深。而用意如此,並不意味着其作品內容一定枯燥泛味,他們會努力“施國字陳俚語”,讓故事通俗易懂,讓田客村童都曉暢明白,“使所謂市井之愚夫愚婦,敦行爲善耳”。

日本人學習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藝術,經歷了一個由模仿到創新的過程。初期讀本小說總是以保留中國格調和漢語文風相尚,儘可能在小說故事中完整地再現明清小說原作裏的精彩情節和精彩言詞,從《英草紙》《繁野話》到《雨月物語》,無不打上了深深的中國古典小說烙印。儘管當時日本有少數人嘲諷這樣做不過是製造了一批“傀儡院本”(式亭三馬《阿古義物語》中語),但這樣的作品反映了日本人最初是懷着一種對中華文化無比敬仰的心情來認真模仿的,而且這種模仿,客觀上也深受日本民衆歡迎,並有力地促進了日本近世小說創作的新發展。隨着譯介作品越來越多,也隨着作者們翻改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開始關注於把中國式的小說本土化——雖然終究不可能徹底擺脫漢化影響(沒有漢化影響,就不稱其作品爲讀本小說了),但他們努力從本國曆史中尋找創作素材,借鑑《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形式,寫出了具有濃郁日本風味、代表讀本小說創作高峯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如《忠臣水滸傳》《南總裏見八犬傳》等,從中倒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在經過學習和模仿後,總會把他山之石變爲自己攻玉之具,走上自主創新之路。

從日本讀本小說的發展中,或許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有意的啓示。

第二篇:《古代中國小說研究》課程論文之四大名著讀後感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課程論文

學院:班級:姓名:學號:成績:“四大名著”賞析

《紅樓夢》

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讀後感 《紅樓夢》第一回中,曹雪芹先生有幾句自我評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其作爲開首臻詞,在貫穿於全書之中,奠定全書感情基調的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將藉以對人物的刻畫和對全書的情節的描寫,來表達一種自我價值的取向和闡釋由其獨特審視視角所折射出社會內涵。文字意韻深長,令讀者回味無窮。

而本四十回中作爲全書的一子部分,透過?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的標題,我們隱約的可以看到御苑聖地——大觀園裏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背後的故事。,

人們用?劉姥姥進大觀園?形容從物質條件差的地方到物質條件好的地方時的表現和感受。作者寫劉姥姥進賈府後出了不少洋相,但目的未必是要醜化地,正像作者十五回寫賈寶玉在莊農家中擺弄紡車未必是醜化寶玉一樣。作者這樣寫正好使劉姥姥和寶玉形成對比,只不過莊農家二丫頭待人厚道、誠懇,沒有鳳姐、鴛鴦那種假富譏貧的刻薄和缺德罷了。

大觀園是賈府爲了迎接元妃(賈政的大女兒賈元春)回賈府省親(探親)而大興土木耗費巨資建造的一座宏偉的園林式建築,用以迎接賈府至高榮耀的迴歸 劉姥姥在《紅樓夢》中出場次數不算多,前八十回兩次,後四十回一次,但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姥姥是賈府的一個遠房親戚。她曾先後三次進出榮國府,第一次是因爲家裏生活困難進榮國府向鳳姐討要銀錢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個豐收年後向賈府送去些土產品作爲遠房親戚的心意,第三回是賈府遭難沒落後進賈府接走鳳姐的遺孤巧姐回鄉下避難。在當時很難想像這樣一座代表賈府至高榮耀的園子會和一個當時最普通最低等毫無社會地位的農村主婦聯繫一起

而作者卻在對本回的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裏,對劉姥姥這個人物描寫的篇幅最爲生動。試想一個王公貴族家庭裏的最具權威人物在代表了賈府至高榮耀的大觀園裏邀請一個地位極其卑微的鄉下人,看起來是多麼不協調的一個場景,然而作者這看似不協調的一筆卻又有着極深的用意。

作爲當時四大家族之一的賈家其生活排場自然是極其奢侈的,但是對於那些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奢侈生活的賈府上下諸人來說卻是稀鬆平常,然而這種生活對一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來說不但是沒見過甚至聽都沒聽過的,賈母領着她領略了大觀園的庭院流水,見過了元妃的省親別墅,同時也見證了她一輩子都沒見過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奢華排場,用現在的話就是大開了一番眼界。大觀園的所有一切通過一個普通人的眼光來看是多麼的尊貴榮耀和高不可攀,像賈府這種王公貴族們的生活是何等的優越,同時他也反映了在中國古代貴族和平民生活的天壤之別,在這樣一種制度下,生活是不平等的,上流社會的人們根本不知道普通人生活的艱苦,而普通人也難以想像這些上流社會貴族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優越,所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封建世襲王朝的一個普遍現象.

然而這樣一個不平等的現象卻並不代表永恆,賈府作爲一個顯赫家族的代表,在無限風光背後卻時刻隱藏着危機,中國古代思想家曾說有?月滿則虧月缺則盈?的哲理,也就是說凡事都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事物就會朝着相反的方向演變,盛極一時的賈府最後終於因爲受到其他權貴的排擠而走向沒落,一座看似

堅固無比的大廈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正好驗正了?月滿則虧?這句話,在賈府沒落後劉姥姥第三次來到了大觀園,而這次她的使命是來營救已經喪命的鳳姐的女兒巧姐,看似柔弱卑微的農村主婦此時卻扮演了一個救世主,她用她的力量拯救了貴族世家的人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所以劉姥姥之於大觀園初看來像是個不協調的角色但卻是作者一個非常重要的安排,她用她的視野見證了賈府的榮辱興衰,見證了一樁宿命.一個小人物的出現使得整個紅樓夢有了一個極合邏輯的的因果照應。

《三國演義》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一部較早的歷史小說,而且代表着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衆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時代雖然充滿了權謀相爭勾心鬥角,但那些事件背後所折射出的某些爲人處事、的道理,仍然對後世的我們有着一定的啓發性的意義

品讀本章節,難免不想起一句喻戶曉的成語——三顧茅廬

與此相映對的是在《三國演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一回裏曹操?倒履相迎?的故事!曹操聽聞許攸來訪,喜出望外,連鞋子穿反了都不知道,急着去見許攸,把其收爲己用,打迎了歷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官渡之戰。

相比之下,在本回裏劉備更顯得求才若渴,不僅是停留在?迎?上,還頂着風雪?三顧?,終於請得?臥龍?出山,爲他創下了?三分天下?的霸業。

縱觀時下,人才輩出,像許攸、孔明之才並不罕見,但關鍵是有曹、劉之慧眼的人着實有限。許攸背袁紹而投曹操,致使袁紹大敗,這都是由於袁紹不懂發掘人才、重用人才之故。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如硝煙瀰漫的戰場一般,一個企業會不會被淘汰的關鍵就在於其領導者是否具有一雙慧眼、一顆誠心及求才若渴的精神。此外,還必須禮賢下士,聽取忠言。俗話說得好,忠言逆耳。袁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對屬下?不迎?,?不顧?倒也罷了,在緊要關頭還?不聽?,最終只能導致慘敗,還使得賢臣許攸最終棄他而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讀後此章後,我認爲,眼下一個企業或工廠要發展,單有?千里馬?還不行,還要有能識馬、訪馬、用馬的?伯樂?之才。否則,只能面對千里馬而?嗚呼!天下無馬!?只有具備了曹操劉備這種肯?倒履相迎?、?三顧茅廬?的?伯樂?之才,纔會有一個好的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我更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佩服不已。他未出茅廬就知天下三分,定了聯吳抗曹的決策,隆中對策中他對形勢的精闢分析和準確判斷,突出體現了他的蓋世才能和驚人的智慧。

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要素是歷來成功者的成功祕訣。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了天時的大利,孫權南據江東佔了地利的優勢,劉備要想在強手如林的諸侯紛爭中立住腳,那就只有充分發揮人和的好處了。後來劉備基本上是按照諸葛亮的謀略辦的,三分天下的大勢果然成了現實

所以告訴我們看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其中的一個部分,要以一個整體來看。諸葛亮顧全大局,考慮了以前和未來才設計出了這一套對策,因此以後我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顧全大局,決不可以因爲一時的疏忽壞了大事

《水滸傳》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讀後感 本回通過對林沖的人生遭遇的刻畫和描寫,表現了深邃非凡的主題。林沖本來是北宋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過着比較富裕安定的生活,他對現狀很滿足,對統治階級也是擁護的。當高衙內調戲他的妻子、高俅設計陷害他時,他不能像出身下層軍官的魯智深那樣奮起反抗,而是委屈忍辱,逆來順受,他的出身、地位決定了他對黑暗政治的妥協性和軟弱性。但是林沖最終起來反抗,關鍵是一個?逼?字。高俅及手下步步緊逼,使林沖走投無路,不得不手刃仇敵,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鬥爭的道路。那麼我認爲如果說《水滸》的主題之一是?官逼民反?,林沖就是體現這個主題的典型例子。

此外就本回的藝術手法而言,本回情節的展開可以說張弛有致、波瀾起伏,反映了林沖性格思想的變化過程。路遇李小二是情節發展的開始,因爲遇到李小二,纔有了後面一系列的矛盾衝突。同時,也表現了林沖安分守己、隨遇而安的性格特點,爲林沖以後的思想變化、走向反抗道路做鋪墊。買刀尋敵是情節的發展。接着由李小二之口,引出陸謙等人的密謀,說明高俅仍不放過林沖,對林沖步步緊逼,小說在此營造出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林沖知道陸謙等人到來,勃然大怒,買刀尋敵,表現出他性格剛烈的一面,爲他走向反抗道路奠定行動基礎。這部分情節使矛盾衝突頓時緊張起來。接下來是看管草料場,這是情節的進一步展開。仇人相遇,刀劍相向的場面並沒有出現,相反,局勢又平緩下來。林沖被派到草料場,得到一個?好差使?,不僅林沖感到奇怪,讀者的好奇心也被引逗起來。形勢平緩,林沖隨遇而安的性格又佔了上風,他復仇的念頭淡了,想得更多的是熬過刑期,回家團聚。這既表現了林沖性格的複雜性,也把他被?逼上梁山?的曲折過程表現得更充分。看管草料場又爲陸謙等人陷害林沖提供一個絕好的機會,?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陸

謙等人就是要絕了林沖的活路。雪夜殺敵,是情節發展的高潮。陸謙等人一把火燒了草料場,把林沖逼上了絕境。林沖終於迸發出徹底的反抗精神,毅然殺死仇敵,走上了與黑暗政治決裂的道路

透過章節對林沖的個人遭遇的刻畫,我看到那個社會的政治概況,像林沖這樣的中層官吏尚且無法維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麼,處於社會底層的民衆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慘嗎?爲了活下去,民衆纔不得不起來進行反抗鬥爭,林沖被逼上梁山的社會含義就是?官逼民反?。再深層次的挖掘一下,也不難發現---通過本回的描寫又折射出了又一個深刻的社會現象:在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的慘苦條件下,封建社會的勞苦大衆揭竿而起,奮起反抗統治者也就成了必然。

《西遊記》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讀後感

透過本回的描寫,我最大的感受與體會是天才與規則的原則:

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遵守現有規則的,另一種是不遵守規則的,前者是好人但未必是天才,後者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惡棍,唐僧屬於前者,孫悟空屬於後者。《西遊記》第三回充分反映了作爲天才的孫悟空的兩面特徵。

在第一回和第二回裏,孫悟空已經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菩提祖師學了一身本領,會翻筋斗雲、七十二般變化。第三回首先寫他給小猴們和自己弄武器,吳承恩這樣寫道,孫悟空?忽然靜坐處,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驚動人王,或有禽王、獸王認此犯頭,說我們操兵造反,興師來相殺,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對敵?須得鋒利劍戟方可。如今奈何?’?他的動機,簡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就是他爲自己、也爲自己的領地立下的規則,這個規則其實沒錯,而且體現了他有氣魄有膽識的一面。但他卻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來國街市上搶了若干武器,後是到了東海龍宮不由分說取了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並且得寸進尺所要鎧甲披掛。市面上的武器本來是應該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去買的,定海神針也是龍宮的鎮海之寶,也不該在對方勉強的情況下取了來,由於他藝高人膽大,沒有人敢惹他,所以兩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卻也因此得罪了人,東海龍王記了他的仇後來去玉帝那裏告發他了,他不遵從規則,傷害了別人。

而後,冥府以陽壽已盡的法度將他拘了去,他十分惱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羅殿,悟空的話說的義正言辭:?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爲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仙了道,與天齊壽,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爲何着人拘我?’?既然已經成了仙,當然就不服不合理的規則。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這還不算,還把猴屬的名字都勾掉了,從此猴類有很多長生不老的。吳承恩的這一段文字寫得令人拍手稱快:?【悟空】捽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可以說,悟空在這裏也創造了一種關於生死的新規則。但細

想來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並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仙,卻白白得了長生不老,旁觀起來,有點不勞而獲的感覺。這種霸道的做法也得罪了閻王,閻王也把他告到了天庭。

應該說,悟空這個人是天才,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膽識有魄力,不服舊規則,想要創造新規則,其實,事情的關鍵不在於遵守規則還是創造規則,而是規則本身是否正確合理,如果舊規則是合理的,那麼就遵守,不合理就該廢除;而作爲創造規則的人,如果他的規則合理,他才值得稱讚,如果不合理就不值得稱讚了。 《西遊記》寫到此時,悟空尚不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的天才同時具有善和惡兩種特點,因此,纔有了日後的西天取經的辛勞,因爲,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在歷練中成長。

第三篇:小說讀後感

網絡小說的價值

—— 《修真世界》讀後感

我本來不愛看小說,尤其是現代的網絡小說。之前,我一直認爲現代網絡小說沒有什麼可讀之處,而且篇幅過長耗費的時間太多,實在是不可取。但大學之後,某次在回家的路上閒來無聊,看了部網絡小說《戰皇》後,遍開始偶爾會看些網絡小說。我看的網絡小說大多是修真,武俠類的小說,看了一些小說後發現,其實網絡小說有那麼多的人熱衷其實也是有其可取之處的。而我最近正在看《修真世界》一書,就藉以此書來分享下我對修真、武俠類網絡小說閱讀的體悟和感受。

異域空間,現代縮影

自古以來,所有的小說無論題材取自何處,情節何其不同,但在仔細閱讀品位閱讀後都能發現現實世界身影。古典小說《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包容世界萬千智慧,而《西遊記》則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這些都有無數先賢文人討論過,就不再班門弄斧。至於,現代網絡小說又何嘗不是呢。《修真世界》講述的是一羣修真們的生活紛爭,相對於現實世界他們會各種法術,符陣,劍訣,他們需要面對妖魔和來至其他門派乃至自己門派的各種問題。但是,再怎麼不同,在修真世界中仍舊處處可見現實世界的人文事故。

在文章伊始,主角不過是個小小的門外生產修者,任何門內弟子都可以欺負打壓他。而主角也始終以賺取晶石(小說中的貨幣,可用作修煉及其他作用)爲人生目標。但當主角在奇遇之後,快速的成長爲一名靈植夫,以及後來被發現竟然練就劍氣,大展雄風后便使衆人徹底改變了對他的態度。在現實社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學校裏,老師總是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特別關照,在單位裏,領導只關心有能力的人,至於弱者,生死有命,禍福由天罷了。在各種聚會上,所有的人也總是圍繞着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而失敗者,估計自己都會躲得遠遠的。人們只相信強者才能幫助自己,認識強者才能幫助自己成功,而弱者,不但對自己毫無幫助,反而會拖累自己。不論是小說中的金錢觀,人生觀還是人際交往,無不透露着現實世界的影子。

卑微出生,引人深入

在現在的網絡小說中有極大一部分的小說主人公的出生都是極其卑微的。而《修真世界》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出生卑微的人物。主角出場時,是以一個失憶了的生產修者的身份,而且還是一個外門弟子。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優點,乍一看,讓人感覺主人公的人生灰暗不已。我看過得小說不多,另外《戰皇》,《界皇》,《仙劍》(ps:仙劍應該不屬於網絡小說吧,不太清楚)主人公都有着卑微的出生。爲什麼所有的主人公都要有卑微的出生?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原因。一、現代網絡小說普遍篇幅較長,我認爲短篇、中篇、長篇已經都不足以區分了,可稱之超長篇小說。若主角出生富貴,強大,那麼作者再有水準恐怕也難有太大的發揮。二、符合讀者的口味,增加文章懸念。主角由原來的弱小,經歷磨礪,慢慢的成長強大,作者可以在其中加入各種懸疑因素,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尤其是現在網絡小說的章節分明,只有儘可能的在每次更新時留以懸念,纔會有人去樂意閱讀,這也是爲什麼有那麼多人等着小說更新(ps:還好我讀的小說都是更完了的)。

路途坎坷,激勵人生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成長旅途可以一帆風順,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人生在苦難的磨礪中度過。但是,一帆風順的人生平淡而無味,雖然不用去經歷苦痛,卻也缺少了生活的樂趣。面對挑戰,去勇敢的解決,在磨礪中成長,這樣的旅途纔會動人心魄。而在看過他人的苦難人生後也可以激勵自己在困境中堅韌成長。雖然,小說世界是一個虛幻,不真實的世界,但是主人公的坎坷人生也可以激勵我們成長。在《修真世界》中主人公的成長經歷可謂是在海

濤中的成長,一波剛平一波又起,隨時都要面對命運的挑戰。當主角剛把小云雨訣精通,並修習其他四種法訣,看見了自己原本平靜生活可以發達的一點希望時,卻被命運戲弄一隻妖進入其意識海。而當他得到自己師傅認可後,卻又被門派無情的拋棄在一座小島上。總之,每當旅途稍有平靜便會有意外發生。一路的坎坷促使他快速成長,磨礪他的心智。同時,也給了讀者在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激勵。

以弱勝強,戰勝自我

現代網絡小說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主角的勝利往往都是以弱勝強,戰勝的對手都是比自己強大的對象。《修真世界》一書從開始主角所面對的對手就要比自己強大,主角在練氣期就要面對築基期的高手,而到了築基期就要面對凝脈期的對手,而且往往是以勝利結束戰鬥。而每次,戰鬥前的準備都是費盡精力,可以說是千召磨礪只爲一戰。當主角的能力提升後,面對的對手也會提升一個層次。就好像是在挑戰自我,自我是每個人最難挑戰的對象,自己永遠是自己最大的對手,不論自己如何成長總是要面對自己的。自己越強大,挑戰就越激烈。在現實社會中,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工作中,我們最大的對手都是自己,只有不斷地客服自己的弱點,不斷提升自己,纔會有長足的進步。

在最近的閱讀中,網絡小說同樣讓我有所獲益。只要是文學作品,既然有人會樂意去閱讀,那麼自然是有其可取之處。閒暇時,偶爾讀幾章小說解解悶未嘗不是件好事。

第四篇:小說讀後感

用了三天的時間將一篇小說的正文看完,心中波瀾不興,激動感慨良多,小說讀後感。

這篇文章和我往常看的小說大有不同。其中一個特點就是結局早已告知讀者,可是,即使這樣,仍能抓住衆人眼球,跟着作者的思緒一步步向下展開。文中知情人士的偶爾回憶,總能在歡喜時帶來絲絲惆悵,讀後感《小說讀後感》。 文中沒有大喜,沒有大悲,有的只是那怎麼都抹不去的哀傷與時而跳動的不少歡樂。也許這也印證了那句俗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輝煌與絢爛是一瞬間,轉瞬即逝,灰飛煙滅,不滅的就是那斬不斷理還亂的回憶。 文中還有一個我個人和贊同的看法,那就是物極必反,萬事萬物鮮有圓滿。喜與悲總是在作者的安排下,悄然轉向,甚至來不及做個停留。

“第二本讓我落淚的小說,值得紀念”······

第五篇:小說讀後感

篇一:漂亮朋友讀後感

《漂亮朋友》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杜洛瓦的窮困潦倒的退伍軍人,在一次偶遇他的老戰友弗雷斯蒂埃之後,逐步吸引、利用數位上層貴婦人,並藉助於法國政壇的昏暗腐敗,最終獲得騎士勳章、迎娶猶太富商之女,成爲整個巴黎的焦點的看似荒誕的故事。作者在作品中通過誇張卻又令人信服的描述,辛辣地諷刺了當時法國上層社會中瀰漫的虛僞、欺騙之風和男女之間在愛情 的甜言蜜語的糖衣包裹下的利益和情慾之實。作品中尤其是在對於主人公一次次的欺騙、利用女性的方式上和女性在墜入陷阱後的心理和行爲上的反映刻畫地尤爲入骨傳神,令人不禁唏噓,而其他諸如對所謂“民主政治”的揭露、新聞行業和政、商集團的勾結等也都下了適當的筆墨,使我們對整個法國社會得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文荒誕而帶有輕喜劇色彩的故事框架中,作者從始至終都帶入了對死亡的意識和思考,似是爲了說明人生如同絕色美人一般,花容月貌終究只能暫時掩蓋其下的皚皚白骨。

全文最吸引讀者的地方可能就是主人公與一位位貴婦人之間的香豔故事,一個到了月底只能吃一頓飯的人究竟是如何讓那些舉止優雅、生活富裕的美婦人們爲之神魂顛倒甚至明知受騙還義無反顧呢?我認爲他的所作所爲可以分爲吸引和維持兩種,其中前者明顯佔有更大的比重,一旦女性落入了他的甜蜜陷阱就再無掙脫的可能。

兩性之間的吸引向來是相互的,對於主人公來說,婦人們對她的吸引在於她們美麗的外表以及她們的身份、能力能給他帶來的幫助。而對於他來說,顯然後者更具有吸引力,因爲文章也提及他認爲與其爲女人癡迷不如去追求金錢和聲名的想法。對於婦人們來說,這些被社會道德和婚姻綁架的女人們心中都潛藏着對出軌的衝動,她們最渴望得到的是情慾上的滿足。對此主人公杜洛瓦擁有俊美挺拔的外觀,因此在全篇小說中都有“漂亮朋友”的綽號。但是僅此一點是遠遠不夠的,主人公長於滿足不同女性的需要、以及通過欺騙、誇張等手段在女性心中形成諸如很強的自尊、勇敢、專一等形象無疑是使得她們甘願付出肉體和靈魂的重要因素。

杜洛瓦在小說中的第一個情人是德。馬萊爾夫人,這位鐵路局督查的夫人聰明活潑、放蕩不羈,但是丈夫對她並不愛護,從弗雷斯蒂埃夫人口中得知,他的丈夫“只看到她的缺點,看不到她的優點。”可見她缺乏的是愛與認同感。從她家佈置的凌亂和對自己的打扮的考究來看,又可以推測她是否一直期待着一場外遇。主人公先是在初次見面時通過一場高談闊論自己的非洲經歷吸引了好奇活潑的德。馬萊爾夫人的關注,對她女兒的示好又得到迴應更加助長了在她心中的好感。此後的登門拜訪極具女人緣的主人公立刻營造出了一種信任感、親切感和傾慕感,並且二人“意氣相投、性格相似”,這不應該是主人公的欺騙而是事實如此。因爲儘管之後主人公和兩個女人結婚過也拋棄過兩個女人,但是這二人卻依舊彼此懷有深情,可見這也許是全篇中男女關係裏最接近我們所理解的“愛情”。綜上所述,主人公滿足了她所需要的一切,那麼成功 的最後一步準備就是一次煽動,對情慾和出軌的煽動。這場煽動發生於那次四人的聚餐,席間談及到了一場新聞中的被曝光的外遇。兩位女士均對泄密者表示鄙視,主人公對此表達了一番極爲感同身受的贊同,說明女人若不是因爲社會和道德的束縛,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爲一時歡快的慾念所驅使。這番話無疑對在場的兩位女士起到了強烈的挑逗作用,之後四人的對話越來越曖昧,慾火已經燃燒地足夠旺盛了。之後在送德。馬萊爾夫人回家的路上,主人公成功的獲得了她的芳心。

弗雷斯蒂埃夫人是幾位女性中覺得最難寫的,但是細想之後依然可以察其緣由。開始時主人公一直覺得她雖風情萬種但難以接近,後來當他表白後的表現也正是如此,他被十分冷靜地給拒絕了,而不是其他女性的那種欲推還就。當時弗雷斯蒂埃夫人是這麼說的,她斷定男人出於肉慾對她的喜愛註定不會長久,她認爲的愛情應當是靈魂的結合。但是這種愛情觀與她之後在丈夫剛死後就向其他男人心動的言行和所說的婚姻需要“外出、交際和行動的絕對自由”以及後來又和外交部長出軌的事情來看是否是互相矛盾呢?其實不然,她這裏所說的靈魂上的結合更像是”同盟軍“或者合作伙伴的關係,雙方藉助彼此身份、能力的幫助去實現各自的目的。事實上無論是主人公還是弗雷斯蒂埃夫人從始至終都是這麼看待他們的愛情與婚姻的,這點上此二人倒可以說是一丘之貉,”靈魂上的結合“了。當第一次表白失敗後主人公就發現原有套路行不通然後立刻改變了方式,先是答應成爲願意爲她付出一切的朋友。弗雷斯蒂埃夫人因這種可靠而受了感動,恐怕此時她或許已經相信如果將來她和主人公結婚主人公會像現任丈夫查理一樣對她百依百順(可惜她失算了),所以增加了好感。於是在查理病危之際只邀請了主人公一人,主人公見此獨處和喪夫之良機又一次向她表明心意,我們可以看見此次表白不再是那種依靠挑動情慾的煽情而是一開場就想着證明自己的能力。說明自己即使是目前無所成就但是有着強大的潛力,這可以說明主人公已經完全看明白了弗雷斯蒂埃夫人的爲人。二人在確定關係後的日子順風順水,弗雷斯蒂埃夫人如願以償地從丈夫那裏獲得了貴族姓氏,她的文筆加上丈夫的職位和天資,寫出的文章立刻得到了轟動。而利用丈夫的名聲大噪,她也得以接觸更多的政商人士。

至於瓦爾特夫人和她的女兒,一個是半輩子壓抑情慾的半老徐娘,一個是涉世未深的天真少女,對於情場老手杜洛瓦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前者對之以難以抗拒的熱情,後者則是尋找共同話題成爲知己,很快這對母女就對“漂亮朋友”神魂顛倒了。

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方,看到杜洛瓦和德。馬萊爾夫人去逛下層人民的酒吧等事件讓我想起了傑克和露絲,而杜洛瓦和年輕的、叛逆的蘇珊的互爲知己又隱約讓我看到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影子,只能說作者在杜洛瓦這個人物的塑造上與對女性和愛情的瞭解上實在是下了功夫,當然說不定也是法國人天生的浪漫基因所致。

如果說感情的吸引的階段是杜洛瓦不斷地迎合對方的需要,那麼到了感情的維持階段就是杜洛瓦適當地滿足女性然後盡全力地去從她們身上獲得利益。德。馬萊爾夫人滿足了他的情慾並且使他脫離了生機的窘迫,弗雷斯蒂埃夫人讓他獲得了顯赫的聲名、騎士勳章以及伯爵的一半遺產,瓦爾特夫人讓他成功接觸並最終娶走了她的女兒,贏得了瓦爾特先生的一半的鉅額財富。隨着情婦的變換杜洛瓦也不斷青雲直上最終到達了頂峯。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杜洛瓦拋棄一個情婦後那位情婦的反應,全部都是忍氣吞聲即使已經看穿了杜洛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我想這歸根結底還是整個男權社會的道德評判標準所致,無論是德。馬萊爾夫人還是瓦爾特夫人都不能承擔揭穿杜洛瓦對自己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們也許會覺得女人如果悲憤至極什麼傻事都會幹得出,但是這又顯然不會發生在這兩位擁有良好教養的貴婦人身上,她們不敢捨棄自己的家庭與名聲去和杜洛瓦魚死網破,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吞,這恰恰給了杜洛瓦的肆意妄爲以可乘之機。還有弗雷斯蒂埃夫人,她才能出衆卻只能嫁給平庸的弗雷斯蒂埃先生正是因爲社會並沒有給予一位女子獨當一面的可能,她必須附屬於某個男人正如她寫的文章署名是她的丈夫、她的姓氏是她丈夫的姓氏一樣。當她發現自己已經被現任丈夫所出賣時一切已經爲時已晚,因爲聲名掃地外加失去丈夫依靠的她已經根本沒有能力與如日中天的杜洛瓦相抗衡,只得默默接受。

所以說,整部小說可以看作是女性在男權社會下全面收到壓迫而落敗的悲劇。男人們在設計這個社會結構的時候後想盡一切辦法給地球上的另一半人戴上了無形的枷鎖。一切荒誕當放在這個視角下將會變得合理,我想這纔是小說諷刺的精妙之處吧。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爲什麼作者一直將死貫穿這篇以情愛爲主線的小說。不由地想到了《紅樓夢》與《雪國》這兩本講愛情的書也同樣地被死亡所統攝。愛情和死亡究竟有何聯繫,我的第一種想法是愛情是爲了繁衍生息,而生的唯一終點就是死亡,因此在愛情產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死亡的陰影所覆蓋。這一點可以在老詩人對主人公的對話中看出端倪。第二種想法是在男權社會下情愛不過是男方對女方的佔有,這種佔有和佔有金錢名聲並無大的不同,一旦男人死去就代表着這種佔有關係的不復存在,如《紅樓夢》中着名的《好了歌》所說“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弗雷斯蒂埃先生和沃德雷克伯爵正是這樣。作者之所以在主人公蒸蒸日上時引入這兩個人的死並大加描述顯然不僅僅是爲了推進劇情,也似乎是爲了說明這生活中一切歡愉的短暫與徒勞。看破紅塵與及時行樂往往是同一種想法的兩面性。

篇二:羊脂球讀後感

《羊脂球》這本名着,我早有耳聞。但因爲學業緊張,一直未能窺到其中的內容。所以每次聽到他的名號腦中就充滿了疑團:爲什麼 叫羊脂球?我有猜書名的怪僻,列出來的解釋真是五花八門,其中最爲肯定的解釋是:一則有關羊的故事。我滿腹狐疑:區區一則關於 羊的故事到底有什麼 好稱讚。直到暑假 有空了,我纔有時間去檢驗我的猜測。莫泊桑這位文學巨匠的確沒有令人失望,他深邃的思想並不是我們這些凡人所能揣測到的。書裏沒有羊,更沒有羊脂球這類毛絨絨的東西。因爲主人公的身材圓潤,被冠上了“羊脂球”這樣的名字。名字引起的謎團被破解,但書中所訴說的醜惡靈魂卻緊緊揪住了我。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的主人公永遠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生活 在社會底層的人,而不是那些自稱是國王亨利第四的什麼什麼人。反觀百姓,爲了生存,他們沒有機會去了解什麼是聲色犬馬;什麼是偉大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他們是十足的土包子,目不識丁的粗人,會更出色的反映出當時混亂的法國。

一輛駛往阿弗爾港的公共馬車上載着形形色色不同身份的人:貴族、商人、修女、“民族朋友”,還有身份最卑微的女主人公羊脂球。她是一個妓-女,一個不僅僅是在法國的有的而是全世界都有的“紅燈女子”。

“羊脂球用一道謙卑而甜美的聲音邀請兩個嬤嬤來分嘗她的便餐……幾張嘴不住地張開來又合攏去,吞着,嚼着,如狼似虎地消納着。鳥老闆坐在角兒上吃個痛快,一面低聲勸他的妻子也學他的樣子……有人拔開第一瓶葡萄酒的塞子了,這時候卻發生一件尷尬的事:只有一隻杯子。於是只好在一個人喝完以後經過拂拭再傳給第二個人……”與那些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人分享自己三天的食物是完全可以省略掉的舉動,而這個在他們認爲無比低賤,骯髒的“社會恥辱”在這些無上高貴的人上人面前就像上帝一般賜給他們食物。他們就像一隻只聽話的哈巴狗,飽食後慷慨的爲她唱讚美 歌,讚揚她的善良,同情她的疾苦。此時此刻他們貴族的僞善面具充分發揮了作用。“在這些沒有表示那麼猛幹的旅伴的評價中間,她的地位增高了;戈爾弩兌靜聽着她,一面保持一種心悅誠服者的讚歎而且親切的微笑;甚至於就像一個教士聽見一個信徒讚美 上帝……”

上流人士的爲人處世比較狐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當一個人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會把你伺候的像皇帝。這就是貴族的價值觀,他們自私貪婪的本性只允許他們用金錢去衡量一切。數以百計的窮人換不來他們的一丁點同情心,他們永遠不會記得施捨與救濟,就好像他們永遠不會忘了如何賺更多的錢那碼子事。面對惡勢力喪失正義的立場以求的明哲保身是道貌岸然的貴族慣用的伎倆。在將羊脂球物盡其用的之後,“她覺得自己被這些顧愛 名譽的混帳東西的輕視淹沒了,當初,他們犧牲了她,然後又把她當作一件骯髒的廢物似的扔掉。”

篇三:神祕島讀後感

最近用了幾天時間終於把着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科幻四部曲之一的《神祕島》讀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有五個被圍困在南軍城中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機會用氣球逃脫了。他們中途被風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荒島上,但是他們並沒有灰心失望,他們團結互助,以集體的智慧和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們從赤手空拳一直到製造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他們不僅動手能力強,還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島上獨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爲他們忠實的夥伴。這些荒島上的遇難者雖然什麼也不缺,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返回祖國的努力。一天,他們終於登上了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指揮的鄧肯號,重新回到了祖國的環抱。這幾個遇難者在荒島上度過的歲月了,不斷髮現了不可思議的奇蹟。每當他們在危急的時候,似乎總有一個神祕的人在援助他們。原來這人就是《海底兩萬裏》中的主人公、潛水艇諾第留斯號的發明者--尼摩船長。

這本書有一個十分讓我感興趣的部分--炸開花崗石。原來,工程師無意中發現格蘭特湖中有一股暗流,估計下面有一個大洞,但由於水深無法下去觀察,只好先讓水排幹在進入。但這周圍都是高大的花崗石,想要打出一個洞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他們思考着:要真麼辦才能在堅硬的花崗石上打出一個大洞來。後來,他們想到一個辦法--用火藥炸開來。但他們現在有沒有炸藥,只好自己製作最簡單但又威力巨大的硝酸。於是,他們開始需找材料:甘油、疏酸鐵、疏酸鋁、硝酸鉀……大約經過幾十天的時間後,硝酸製造成功了。但是呢,硝酸的穩定性非常低,而且要經過撞擊後纔會爆炸,以原本的技術是用雷管引爆,但現在沒有,之後用錘子之類的東西敲打它,但如果這樣,那就得犧牲那個去敲擊它的人。後來,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先讓一根長繩子沾上疏磺,然後把幾斤重的鐵用一根植物纖維繩子吊在炸藥坑的上面粘着疏磺的長繩子系在吊着重鐵的繩子的中央,另一端被拉到了距離炸藥幾英尺的地面上。這樣,只要用火點着沾上疏磺的那根繩子以後火勢很快就會燒到和第一個繩子的接頭處;就這樣,接頭處一旦斷掉,鐵塊就會落到了滴着硝酸的石面上引發爆炸。從繩子燒完大約要十五分鐘,於是,他們在點燃身子後立馬就回到石窟裏面等待着,一直到他們聽到爆炸聲後,他們便衝往格蘭特湖看一看效果,果然不出所料,花崗石被炸出一個大洞,等水流完後他們便發現了湖底下有一個大石洞,並把它命名爲“花崗石窟”。

這本書告訴我很多道理:①做人要團結。②要多學習一下知識,在關鍵時刻會派上用場。③我們要多多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篇四:第七條獵狗讀後感

暑假裏我看完了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說,其中有一本書的名字叫《第七條獵狗》。沈石溪把這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狼;第二個部分寫狗;第三個部分寫豺。

沈石溪在寫動物小說的時候經常深入到動物的領地,動物都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特別是雄性動物,他們在自己的領地用小便畫出地盤,其他的動物就會很自覺的不侵入它的領地。但是一旦有人侵入,就會被動物攻擊。

有一次,他進入了一種別名叫紅狼的豺狗的動物的領地,被圍困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樹上,整整兩天滴水未進、粒米未沾,餓的都快虛脫了。他養的一隻獵鷹從寨子裏飛到森林裏找到了他,又飛回寨子裏向村長報警,領着獵人救出了他。

雖然和動物接觸很危險,但是沈石溪爲了寫好動物小說還是經常和動物打交道。他的這種精神很讓我佩服,他讓我知道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篇五:金蟒蛇動物小說大王讀後感

讀了《金蟒蛇動物小說大王》我深有感觸。文章曲折的情節和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告訴我們:動物--人類永遠的朋友。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動物。

比如馬,馬曾經伴隨人類走過千百年的生活道路,如果沒有馬,人類燦爛的文化至少有一塊會變得暗黑無光。

比如牛,牛吃苦耐勞,爲人類耕地。牛吃的是草,擠出的卻是奶。如果沒有牛,人類文明的腳步無疑會變得沉重。

但我們對待動物的態度常常讓我臉紅。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5種動物,一種是金花蟒,一種是金錢豹,還有熊。獼猴。喜馬拉雅犬,它們都是的一。二級國家保護動物。

《金蟒蛇》主要講述發生在哀牢山野生動物種羣間的奇特故事以及人們爲拯救野生動物種羣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揭示了野生動物鮮爲人知的生存奧祕。深刻描寫了動物的親情、友情以及人與動物之聞的種種恩怨情仇。

我讀了這本書想到:動物並非我們我們人類想象的那麼低級,那麼無能,動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靈性的生命,我們要重新認識動物,平等友善地對待動物,和動物做朋友。

篇六:物種起源讀後感

我對達爾文的印象,最初只限於他那一把給人感覺亂蓬蓬的鬍子,好像西方的偉人都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鬍子。

爲了更進一步接近這個偉大人物,我不辭勞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介紹幾乎千篇一律:“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這樣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所以我只好另闢蹊徑,看我能不能從別的途徑擺脫我只有關於他鬍子的淺薄認知。

我翻開了《物種起源》,從其緒論開始我對達爾文的瞭解。

“五年的工作,我曾專心思索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曾不間段地專心於同一事物的研究”,“我的健康很壞”……這樣的語句在文中隨處可見,達爾文拖着病重的身軀,專心致力於自然生物的研究,作各種觀察和實驗,找無數聯繫和特性,把自己的一生都傾注在了他所追求的科學事業上。

“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只有對於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的事實和論點加以充分地敘述和比較,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個科學家最要擁有的就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達爾文因爲身體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他爲此深感遺憾和歉疚,這不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才具有的品質嗎?達爾文雖然深信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是相對合理的,但他依然爲沒有提供強有力的事實論據而感到慚愧。

正是這種從事科學的執着精神讓我這個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現代人汗顏。

《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標誌着進化論的正式確立。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啓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如此偉大的成就我在緒論中沒有看出絲毫端倪,達爾文用的語言平實,精準,沒有任何誇耀,對於舊派荒謬的學說也並沒有表現出輕蔑或嘲諷。

“我相信‘自然選擇’是物種變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這是達爾文在平心靜氣但又斬釘截鐵地闡述自己的偉大觀點;“每一物種都是被獨立創造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達爾文在冷靜地批駁延續了幾千年的錯誤看法;“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這是自省的達爾文;“我抱歉的是,由於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對於那些慷慨幫助我的自然學者一一表示感謝”,這是謙遜的達爾文……

僅僅是緒論,就讓我認識了一個平凡而又嚴謹,內斂而又堅毅的達爾文。合上書,晃動在我眼前的達爾文的鬍子也彷彿閃出熠熠的光輝來。

篇七:飛鳥集讀後感

泰戈爾,是我最喜歡偉大詩人之一。“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什麼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裏。”他的詩句,在我的腦海裏刻下了深深的印記。不管何時讀到泰戈爾的《飛鳥集》,總被詩人高尚的美德,偉大的人性中的美好動人而感染,簡短美妙的詩句彷彿林間的風聲,輕柔地撫過你的身心……整本詩集是所謂“零碎的思想”之集合,大多是由自然景物引發的聯想與思考。句子很短,清新明淨,讀着讀着好像嗅到了雨後青草的氣息。細細咀嚼回味,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更依稀透着幾分“禪味”,安撫着你的心--也許這就是爲什麼,在心煩意亂之時,它能使你很快鎮定下來。

他說“sit still, my heart ! let the world findit's world to you.”這句話猶如一陣清風拂過我那浮躁的心。一直在忙忙碌碌的,一直在不停的追尋,追尋一條通往世界的道路,可是浮躁的心卻讓我們處處碰壁,不是這個世界不接納我們,是我們的浮躁讓我們離他越來越遠。喧囂的世界,熙攘的人羣,讓我們紛擾的心靜坐下來吧,靜靜的品味,靜靜的融入。

這些清新的小詩裏面,我覺得探討的卻是人類最本真的問題:自由、追求、幸福感。用很淺的話說出的道理確是那麼的值得咀嚼。有時候讀着讀着,心就跟着飛了出去,不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