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00字

讀後感2.16W

第一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00字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00字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很久以前,當我還在看科普連環畫時,就看到了《寂靜的春天》這個名字。自此,我就一直想看到這本書。如今,我從學校借了一本讀完了,感想很多很多。

在這本書寫成的時候,美國的農藥使用極度發展,因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不斷涌現。作爲二戰後環境保護的先驅,作者忍着癌症的病痛,勉強寫完了這本書。書中以生動的語言、詳細的事實揭示了濫用農藥對地球上方方面面的破壞。從土壤到水中,從環境到生物,從植物談到動物,在談到人類自身。這層層論述讓夜裏閱讀的我頭皮發麻——我們生活的環境竟被我們製造的並超越了我們控制的怪物浸潤着!

據說,本書出版後因其作者和內容從備受抨擊——但公衆的環保意識還是逐漸地被喚起了。但是環顧眼前,我們腳下的路,和當年的美國,又有何區別?

如今,在中國,濫用化學物質並把它加入食品中的事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成爲了中國人最擔心的問題。而環境保護也令那些可能受影響的人憂心忡忡。爲此,人們不惜發生“羣體性事件”。

後來,我看了一部紀錄片,片中討論了吳哥窟以及整個帝國衰落的原因。其中主要支持一種觀點:他們太依賴於費了大力氣修築的灌渠了,以至於那些逐漸形成但難以很快被解決的淤積很快使得全國的水利系統崩潰。文末一句話讓人感慨尤多:如果我們只能靠某一種技術生存,那麼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雖說我不希望這事發生,但試想如果我們失去電能,恐怕生存情況會比以前糟糕,尤其在城市中。

總之,科學總是任人擺佈,無所謂對錯,只有先進與落後之分。讓我們充滿地球每一角落的是它,讓我們之中某些人沒落的是它,讓我們更脆弱的還是它。

希望地球上多一份清水綠草,少一點爲追求利益而喪失的理性。

第二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2000字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人類與大自然,本應是和諧相處的,我們這個可愛的地球早已傷痕累累,《寂靜的春天》讀後感2000字。人們對環境的破壞,使我們不斷遭到地球的"報復"。想想看,就近兩年看,各種的環境問題,從2014的四川地震,到海地地震再到玉樹地震,每一次都是那麼的震撼,多少人民流離失所處於動盪之中。每一次都是這樣的心痛,就這樣還不夠讓我們有所警示嗎?還有南方百年不遇的旱災,看到那些圖片,是那麼得讓人揪心。回首往事,像沙塵暴,使人們患上呼吸方面的疾病。臭氧空洞,使人們患上皮膚癌。地球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懲罰着我們。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方面,人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喪失了自己的本性。從白色污染到亂砍濫伐,我們是在破環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還是在傷害我們自己呢。太多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了。人們總想着靠自己的力量來征服大自然,但目前的狀態來看,我們人類彷彿要被大自然所淹沒。所以說我們應該加強保護環境的意識,這樣做其實就是在善待我們自己。

《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就是描寫人們由於過度使用化學藥品和肥料而導致環境污染,生態遭到破壞,最終給人們帶來不可彌補的後果。這本書的作者是蕾切爾卡遜(rachelcarson)。她是一位身體瘦弱而且身患絕症的女學者,但他以其獨特的視角,對人們過度使用化肥的行,爲提出了質疑,這是空前的,更是一個歷史性的挑戰。可以想象,對於這樣的一個弱女子來說,所面對的壓力和遭受的質疑都是常人無法忍受的。也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憑着自己堅強的意志,爲人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所有的困難都讓它變得更加堅強。我們需要感謝這位偉大的女性,是她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錯誤的,是她讓我們更愛我們的地球,更是她爲我們敲了一次警鐘。通過讀者本書,我作爲當代一名大學生來說,身上更有一份責任感,保護環境不僅要從自身做起,還需要帶動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加入到這次的行動中,地球需要我們用行動去愛護她,而不是一度的開採,無節制的破壞。

想想看,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呢?各種保護環境珍惜水源的宣傳片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但還是有人在破壞,我們應將保護環境融入我們的意識中,這樣人們就會很自然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來保護環境,讀後感《《寂靜的春天》讀後感2000字》。 還記得嗎?: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由於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一週內有近60人死亡,數千人患呼吸系統疾病。

還記得嗎?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年美國洛杉磯市汽車排放的大量尾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化學煙霧,使大量居民出現眼睛紅腫、流淚、喉痛等,死亡率大大增加。還記得嗎?多諾拉煙霧事件:194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因煉鋅廠、鋼鐵廠、硫酸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塵造成大氣嚴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發生的第三天有17人死亡。還記得嗎?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英國倫敦由於冬季燃煤排放的煙塵和二氧化硫在濃霧中積聚不散,頭兩個星期死亡4000人,以後的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亡。還記得嗎?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1年前後日本四日市由於石油化工和工業燃燒重油排放的廢氣嚴重污染大氣,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驟增,尤其是哮喘病的發病率大大提高,50歲以上的老人發病率約爲8%,死亡10餘人。還記得嗎?水俁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因石油化工廠排放含汞廢水,人們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

魚、蝦、貝類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樞神經中毒,死亡率達38%,汞中毒者達283人,其中60餘人死亡。還記得嗎?富山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痛川流域,因鋅、鉛冶煉廠等排放的含鎘廢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後中毒,1972年患病者達258人,死亡128人。還記得嗎?愛知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一帶,因食用油廠在生產米糠油時,使用多氯聯苯作脫臭工藝中的熱載體,這種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後造成中毒,患病者超過10000人,16人死亡。還記得嗎?博帕爾事件:1984年設在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農藥廠儲罐爆裂,大量劇毒甲基異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幾萬人受傷的慘劇。還記得嗎?切爾諾貝利核污染事件:1986年原蘇聯基輔地區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泄,上萬人受到輻射傷害,直接死亡31人,13萬居民被疏散,污染範圍波及鄰國,核塵埃遍佈歐洲。這些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嗎?更加可笑的是破壞環境的是我們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們,而承擔這種後果的竟然是那羣無辜的人,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想想看,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地球就不會遭到如此大的破壞,而我們所要承擔的後果自然也就不會如此嚴重。看完了這本書,心裏的想法真的太多太多了,在書中特別提到的農藥問題。農藥在我國的使用是極其平常的,農民大批量使用農藥自然是爲了提高產量,而產量是來自我們永遠不會滿足的貪婪的胃口。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吃的也挑剔了,不但要更好,還要更多,於是,各地的農民爲了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胃口,想盡也用盡各種辦法來提高產量。而對使用農藥的危害卻一無所知,只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我們吃的各種食品都灑了各種各樣的農藥,激素和化學用品,這些東西通過我們消化吸收,會漸漸積累在我們體內,雖然我們會排泄一些出去,但是通過日積月累,這種毒素還是會越來越多,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是死亡的那天。而且農藥還會使土地慢慢硬化,這些農藥還會污染水源,不要等到問題真的出現的時候才意識到其嚴重性,到那時真的一切都晚了。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不是只有農藥才能殺死害蟲,我們可以採用生物的方法,例如,侵入害蟲的天敵來消滅它等。我們能做的遠不止這些,多種樹木,夏天來了,我們可以不用空調,來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這小小的舉動就是在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可愛的地球就是在愛護我們自己。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第三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實,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籲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爲上,不要自以爲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爲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毀滅性的滅亡。

當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曾遭到利益團體,化學藥品製造商們的打壓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專業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悲憫,不畏流言,說出事實的真相,提醒世人:瞭解化學物質,毒害地球的真實事件,和環境生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作爲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爲人類環境意識的啓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確實,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於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爲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於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也是基於此意識而制定的。

在四十餘年後,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爲人類爲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被隱瞞和矇蔽。許多人因爲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後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訴我們。透過新穎、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方式,嘗試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生的問題。人類唯有更謙卑、尊重大自然,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纔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環境保護,這個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家腦子裏的想象,而真正使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直接導致後來將環保列入政策法規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爲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爲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注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界的事情,更是我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之事。

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第四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寂靜的春天》是由一位研究魚類和野生資源的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寫成,1962年在美國出版,是標誌着人類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作者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泉溪鎮,並在那兒度過童年,因此她有很多接觸大自然環境問題的機會,寫下了很多有關大自然的書籍,如《在海風下》,《海的邊緣》和《環繞着我們的海洋》。當然最著名也是最具形象力的莫過於《寂靜的春天》這本在當時極具爭議多的書籍了,聽別人說過很多次,終於忍不住自己仔細看了看,下面就站在我自己的角度談談我讀這本書的感受:

這本書分爲十七章寫:一 明天的寓言;二 忍耐的義務;三 死神的特效藥;四 地表水和地下海;五 土壤的王國;六 地球的綠色斗篷;七 不必要的大破壞;八 再也沒有鳥兒歌唱;九 死亡的河流;十 自天而降的災難;十一 超過了波爾基業家族的夢想;十二 人類的代價;十三 通過一扇狹小的窗戶;十四 每四個中有一個;十五 大自然在反抗;十六 崩潰聲隆隆;十七 另外的道路。

作者在本書開始即給我們每個人一個想像:倘若鳥語花香的的春天突然被奇怪的陰影遮蔽,到處突然一片寂靜,神祕莫測的疾病襲擊這裏的每一個生物,死神的幽靈到處飄散,城鎮的春天之音沉寂下來了。也許你會認爲這僅僅是想象,但仔細想想這種現象在如今的中國不正是大多城鎮的翻版麼?!在我們的忽視中,一個猙獰的幽靈已向我們襲來,這個想象中的悲劇可能會很容易地變成一個我們大家都將知道的活生生的現實

地球上生命的歷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但自從出現了人類這種全新的生命體之後,人類在不斷冒着很多的險去改造大自然,我們使用化學藥品,化學用品也長期地存在於土壤裏,同時進人生物的組織中,並在一個引起中毒和死亡的環鏈中不斷傳遞遷移。有時它們隨着地下水流神祕地轉移,等到它們再度顯現出來時,它們會在空氣和太陽光的作用下結合成爲新的形式,這種新物質可以殺傷植物和家畜,使那些曾經長期飲用井水的人們受到不知不覺的傷害。

正如阿伯特·斯切維澤所說:“人們恰恰很難辨認自己創造出的魔鬼。

我們己經允許這些化學藥物使用,然而卻很少或完全沒有對它們在土壤、水、野生物和人類自己身上的效果進行調查。我們的後代未必樂意寬恕我們在精心保護負擔着全部生命的自然界的完美方面所表現的過失。

各界的專家僅僅關注他們本專業方面的東西,而沒有從全局上考慮生產出來的東西對全人類的影響,因此導致很多對某些方面有益的東西對整個世界都有害。

第二章主要直接明瞭的利用數據表示出農藥對人類的危害,揭露這些所謂有利於生產的農藥的成分對人類的害處,表達出人類用殺蟲劑對人類的作用就相當於間接殺死人類。

當人類使用了殺蟲劑,殺蟲劑到了土壤裏,土壤被污染了,當雨下了下來,雨水帶着殺蟲劑流進了地下,地下水有小股小股的彙集成小河,小河又流進長江,長江又流進海里,海水蒸發又變成雨這一切都在不斷的循環,而動物和人類均需要誰來維持生命,所以這農藥重頭到尾我們人類和一切生命均不能倖免。

土壤是一切植物的生命之所,當突然被污染,生命種類就會急劇下降,所以人類如果在濫用農藥,那麼我們擁有的只有今天沒有明天。

植物是一切素食動物的生命之本,亦是人類的生命之本,沒有了植物人類就沒有了每日的新鮮氧氣,動物也就沒有了食物,人類也即將面臨沒有食物。

河流江水,當河水被污染,水裏的生命體亦將不復存在,活水會變爲死水,死水亦將乾涸。 這時我們的大自然就已經側地毀滅了。

可是,人類還沒有覺悟,愚蠢的人類還在不斷的傷害大自然,所以大自然是會發脾氣的,一些不常出現的自然災害在不斷的出現,一些不可能出現的物種和病毒在瘋狂成長,人類已經不能阻止大自然的反抗...

“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是當生物學和哲學還處於低級幼稚階段時的產物。

本書用血淋淋的數據向人類展示出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藥的危害,震撼了所有的人,當我們試圖利用農藥來增產的同時有沒有想到農藥對自然界的危害,當我們立足於創造和諧和穩定社會的今天我們又把環境放在第幾位?

現在有太多的所謂“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宣傳標語,但試問真正保護環境的人又有多少,當經濟和環境起衝突時,我們是該放棄誰....當gdp不斷上升的今天,我們是不是應該將環境抓上來了呢...所以從今天開始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

從現在做起,我相信我們的未來是個沒有鳥語花香的世界!

第五篇: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關於環境保護的書,書中描述了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春天應該是生機盎然、鳥語花香的季節,不應該是寂靜無聲的,這本書引發了公衆對環境的注意,各種環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從而使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促進了環境保護事業,《寂靜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動主義的種子,並且已經深深植根於廣大人民羣衆中。本書的作者蕾切爾·卡遜告訴我們,殺蟲劑的過分利用與基本價值不協調。最壞的是它們製造了她所說的"死亡之河",最好的情況是它們引起相對較長期的、緩慢的危害。她告誡我們,關注環境不僅是工業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衆的分內之事。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停止沙城農藥廠的ddt生產開始的,而後全面禁止了ddt的生產和使用。

在讀《寂靜的春天》時,我對其中的兩句話印象深刻。它們是這樣寫的:"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動物的自然形態和習性都是由環境塑成的,就地球上時間的整個階段而言,生命改造環境的反作用實際上一直是相對微小的,僅僅在出現了生命新種人類之後,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圍大自然的異常能力。當人類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標前進時,他已寫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壞大自然的記錄,這種破壞不僅僅直接危害了人們所居住的大地,而且也危害了與人類共享大自然的其他生命。"這兩句話說明了人類對大自然界的改造具有能動性,同時自然界又反作用人類,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於人類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在美國,上世紀60年代,由於處於工業高速發展時期,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同時也給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工業化之前印第安人"天人和諧"的生態環境蕩然無存,空氣、山脈、河流、土地都在承受着工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面目全非的美國生態環境,嚴重的公害已危機到物種的生命。當時,《寂靜的春天》裏記錄了美國當時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該書的出版敲響了環境的警鐘,在美國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人們意識到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對於人類生存構成了巨大威脅,深感治理環境已是刻不容緩。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把4月22日定爲"地球日"。1970年,第一個"地球日"全美就有2014多萬人參加,由此拉開了聲勢浩大的治理序幕。接着,一系列環保法律法規相繼出臺,美國環保機構相繼成立,各類環保民間組織也相繼問世。由此,美國的環保納入有美國主導的、廣大環保志願組織及全體民衆參與的法制化軌道。環境保護成爲美國的主流文化,絕大多數美國人成了環保主義者。50年代以來,美國的環境保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不斷強化,不斷改善,逐步發展到了擁有美麗環境的狀態。從美國的環境保護的發展過程來看,正是人們認識到了良好環境對於人類發展的重要性,所以人們纔不斷地進行改善治理,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我國,人們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人們意識到我們只有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全面的發展社會經濟。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指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持續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的方針,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爲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1]。十八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了環境在人類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及時公佈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在這些報告中都充分體現了無論是政府還是百姓都認爲良好的環境是人類發展的根基。我國在新能源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資金,不斷開創新能源。在學校我們可以看到太陽能熱水器,充分利用了把太陽能轉化爲熱能,這樣就減少了電力的消耗,從而節省了資源。在大戈壁,我們還可以看到風力發電站,把風能轉化爲電能,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從這些細節中都能體現,我們正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認識到了環境在我們心中的地位。

在國與國之間也簽訂了一系列公約,這也說明了保護環境只有一個國家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須每個國家都要攜起手來,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世界的人文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馬克思把人與自然看作是在實踐基礎上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動態整體,人與自然的聯繫是在具體的社會機體的發展和更替中實現的促進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歷史進程。作爲一種全新的文明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是在人類面臨人與自然的價值衝突,反思傳統發展觀所帶來的人類生存發展困境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在價值始點、價值關係、價值中介和終極價值目標上契合於馬克思的自然觀,在新的歷史實踐背景下對馬克思自然觀進行了創造性繼承和發展,爲解決人類生存和發展困境、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類社會整體和諧發展指明瞭正確方向。

在科學發展觀引導下,生態文明實踐的根本實施途徑就是努力實現社會物質生產的生態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社會發展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全面發展。因此,生態文明實踐追求的是發展的理性與節制,將經濟活動和生態環境作爲一個有機整體,以多樣性的生態發展取代單一的經濟發展,以包括人在內的生態系統整體利益取代人類的單一利益,以生態可持續性爲基礎,以生態-經濟-社會綜合利益爲目標,充分考慮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人類自身的關係,以及人、自然和社會三者的協調與和諧,努力實現經濟利益最佳、生態利益最好、社會效益最優的三大效益的有機統一。

我們必須擁有一個正確的自然觀,這不僅有助於保護環境,而且有助於社會的發展。一方面我們要更好的瞭解自然,明白自然現象的原理。充分認識到哪些行爲對自然造成了破壞,哪些行爲有助於保護環境,增強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另一方面,形成正確的自然觀,有助於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環境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保護自然環境,從而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此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可行的理論纔是正確的理論。在工業文明時代,人們常說要征服自然界,不斷向自然索取,最終,大自然用她自己的方式懲罰了人類,例如泥石流、霧霾、洪水等等,由此人類逐漸意識到只有人類和自然和諧發展,才能共贏,所以在當代,我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因爲只有和諧相處,纔有利於我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