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29W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精品多篇)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宏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它是我國曆史上最輝煌、最精神、最動人心魄的時代之一,那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令人讚歎不已!

《三國演義》以漢末靈武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司馬炎這一歷史時期爲背景,講述東漢末年黃巾之亂開始,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到諸葛亮初出茅廬而定天下三分,直至三國鼎立。最後三國皆歸於晉的故事。人們常說:少不讀三國。但我對《三國演義》卻情有獨鍾,《三國演義》是一部百讀不厭的經典,每次品讀都有不同的收穫,不同的心得。《三國演義》中出現了許多英雄豪傑,可謂是羣星璀璨,可其中最耀眼的,我覺得還是他——料事如神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是偉大的軍事家、發明家!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足見諸葛亮的才能。用徐庶的話說是“吾乃一星火,孔明乃一皓月也;諸葛亮擁有經天緯地之才,扭轉乾坤之能”劉備也曾說過“得軍師如魚得水”,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倚重和歡喜。諸葛亮憑着非凡的才能輔佐劉備敗曹操,佔荊州,奪西川,最終在三分天下中佔得一席位置!“空城計’、”草船借箭”充分的體現出了諸葛亮的大智大勇,他在中國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也在我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重溫一抹美麗的心情;撫慰一顆疲憊的心靈;回首一段經典的故事。三國,他會讓你愛不釋手,伴你走過一生!

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二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很喜歡這本書。

它主要講魏國、吳國、蜀國三國鼎立的故事。我喜歡書中的呂布,他是一個武功高強而且重情重義的人。我也很喜歡關羽,一次他在戰爭中受傷了,可他不顧疼痛,堅持到底一直等戰鬥結束贏了纔回到陣地。回到陣地,大夫說“要動手術取箭頭。”我以爲關羽會說“不動手術就讓它這樣自然好就行了。”沒想到他卻這樣說“沒關係,我一邊下棋,你一邊幫我動手術吧!”看到這,我驚訝地叫了起來,有時我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放棄,關羽那麼堅強,比起他來我就有些慚愧了。

看了這本書我懂得了遇到困難、挫折不能後退要勇敢的去面對,遇到難題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

國演義讀後感 篇三

《三國演義》共塑造了近兩百個人物,其中塑造最成功的有劉備、曹操、周瑜……下面大家就聽我介紹介紹他們吧。

要說三國裏的。頭號奸臣,非曹操莫屬了。曹操雖然雄才大略,很會用兵,但有謀權篡位之心,即使這樣心術不正的人才能再高,也不喜歡。要說三國裏心胸最狹窄的人,那就是周瑜。周瑜眼裏容不下諸葛亮,他讓諸葛亮三天裏造出十萬枝箭,一心想除掉他。他認爲除掉了諸葛亮自己的才智就天下無敵了。諸葛亮才智過人,一心輔佐劉備和劉禪,並且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兵力強盛的西蜀。諸葛亮爲蜀國作出的貢獻是無人能及的。最令我敬佩的是劉備。他爲人忠厚善良,清廉正直,並且非常重義氣。關、張死後,他不顧衆人反對,率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東吳。最終被陸遜用火攻打敗,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做事應像諸葛亮和劉備,而不能像曹操和周瑜,否則,即使有再出衆的才華,也會遭人唾棄,留下罵名。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四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我被故事裏的情節深深所吸引,看得愛不釋手。

第十回寫的是: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我覺得他們互相殘殺,最終會兩敗俱傷,傷亡慘重。

國演義讀後感 篇五

前段時間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過之後可以說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中講述了很多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那麼精彩,扣人心絃。比如說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桃園結義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故事講述了劉備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的事情,諸葛亮最後被劉備的堅持和真心打動了,同意當劉備的軍師。其實我感動的原因是劉備的堅持,我自己是一個做事經常不能堅持到底的人,不論成功失敗都會做到一半就放棄。是劉備的堅持讓我看到了堅持意義。只有堅持下去纔會有收穫,才能體會成功的快樂。以後我也要做一個堅持到底的人。

是讀書讓我明白了做事的方法,我會堅持讀書,讀好書,不斷從書中豐富自我,創新自我。

國演義讀後感 篇六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便是《三國演義》了。這本書描繪出了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塑造了近兩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義薄雲天的關羽,愛民如子的劉備,狡黠奸詐的曹操……在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我最欣賞、最崇敬的還是臥龍先生——諸葛亮。

我敬佩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讀山中,卻從未忘卻憂國憂民。草廬一對,未出茅廬便已知三分天下。他一燒博望,二燒新野,三燒赤壁,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借風、借火、借箭,輕搖羽扇,決勝千里之外。他在江東舌戰羣儒,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之時;在危機時刻臨危不亂,鎮定自若地想出條條妙計之時;在中軍帳中從容地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之時,我都由衷地崇敬與敬佩。單從智謀才幹而論,諸葛亮稱得上是“三國第一人”。

我悲哀憐諸葛亮之遇。他一生志在興復漢室,但他的遠見卓識並沒有被完全採納實施,這就爲後來蜀漢政權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劉備去世,臨終託孤,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少主劉禪年幼無能,蜀國的一切重擔,榮辱興亡,都壓在了他身上,但他卻“力挽狂瀾於既倒”。平定五路大軍、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前後《出師表》慷慨陳詞,痛表一顆憂國憂民心。他用自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蜀漢政權,是何等雄壯而又悲涼!

諸葛亮鞠躬盡瘁,愛民如子。就連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軍中之事,用最後力量保護大軍安然撤退。當得知他故去的消息時,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讀過《三國演義》後,我爲諸葛亮凜然正氣所感召,爲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爲他的淡泊之志所淨化,爲他的聰明才智所傾倒。而我們要學習他的淡泊明志,百折不撓,忠心愛國的品質,做一個對社會,對時代有用的人。

在閱讀過《三國演義》、學習過《出師表》後,該學生能對諸葛亮這位歷史人物進行用心用情的評價難能可貴。建議能結合諸葛亮的《誡子書》再寫一段,從而使文章內容更爲豐滿,結構更穩定。

國演義讀後感 篇七

有一次,趙雲單騎救主救主受到了五十萬曹軍的追擊。然後趙雲斬了五十員大將,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後來曹操下令活捉趙雲,趙雲看到了站在長板橋上的張飛,便大聲呼救。張飛大喝一聲:“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把曹操嚇退了幾十裏地,最後趙雲才逃走。

這就是著名的趙雲單騎救主。

國演義讀後感 篇八

事隔多年,再度捧起《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依然被書中的情節及人物所深深吸引。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爲鬥爭的工具。他們爲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爲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在這本書中,有描寫玩陰謀陽謀的奸雄曹孟德,有假仁假義的皇叔劉玄德,有武功蓋世人品低劣的呂奉先等然而,給我留下更多思考的是美髯公關雲長。

這部小說中有兩個被神化了的人物:諸葛孔明和關雲長。在我看來,悠久的中華歷史上習慣將其神化的人物是老子、孔子這類文人,故我不奇怪諸葛亮被神化。但是中國人卻將作爲武將的關羽推上了道德的制高點加以神化就少見了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羅先生對關羽的描寫,至少在道德上是一個完人。但是就算是這種加以美化的描寫中,我也看出了關羽作爲一個“人”的真實。

關羽奉命駐守荊州時,得知劉備封“五虎上將”的消息,自己名列五虎上將之首,得意一笑,但是同時聽到降將馬超也名列之一時,很是不快。當即寄信給劉備說什麼要入川和馬超比試,全然不顧自己守城大任。諸葛亮見信後只能像哄孩子一樣哄着他,說他好話誇獎他,說他是“美髯公”,以圖讓他打消棄城回川的念頭。關羽接信後樂呵呵的讓手下將軍師的“美言”貼遍全城,說要讓滿城文武都看看,自己天下第一。

自從“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後,關羽的自信開始膨脹,驕傲自負、追求虛名,看不起除自家兄弟外的任何人,並且這種態度對別人表現得很明顯。仔細一看,這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兒童表現出來的幼稚,沒有誰比自己強,動不動就要動刀動槍一較高下。同時關羽又是一個極重情義的人,而後人的神化也是將他作爲情義的偶像。因與劉備結拜在先,故死不爲曹操所用,完成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榜樣。而後卻因曹操有恩於己而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成了“有恩必報”的君子形象。這在唯問勝敗的亂世中有此道德表現,足以贏得人們的尊崇。關羽是是個“兒童式”的偶像,他表現出來的“情”“義”是出於自己性格中那份“兒童式”的“單純”,故不問利益、生死,唯義是圖。

中國歷史上要神化某人,是統治者出於自己需要某人所表現出來的形象而允許的,統治者們需要關羽式的臣下爲自己賣命,忠心不二。民間需要一個關羽式的偶像來教化“情義”的風氣。兩者合拍,將關雲長推上神壇。

這些是我對《三國演義》中的一個人物的些許思考,名著耐久讀,久讀出經典,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國演義讀後感 篇九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羅貫中撰寫的長篇小說,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司馬炎建立晉朝的許多蕩氣迴腸的故事,表現了羣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壯觀景象。

這本書中的許多人物都令我難以忘懷: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大義凜然的關羽,陰險狡詐的曹操,忠厚守信的魯肅,才智過人的姜維,文武雙全的鄧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作者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書中的故事更精彩絕倫: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七擒孟獲、長阪坡救主。那一幕幕感動地往昔故事,一曲曲哀而不傷的英雄讚歌,讓讀者們浮想聯翩

讀了《三國演義》,我明白了爲人處世的遂理。做一個人,不能像呂布那樣目光短淺,反覆無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樣:“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樣妒賢嫉能,不顧不顧大局。應該要像諸葛亮那樣爲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像趙雲那樣赤膽忠心,不畏艱險。我也從這本書中瞭解了中國歷史上一個下尋常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裏,英雄豪傑,各領風騷,諸侯割據,城頭變幻大王旗。文韜武略,鬥智鬥勇,演繹出一段多姿多彩的歷史。我曾經向彺能生活在那個年代,但轉念一想,那時候的老百姓該多麼苦啊。曹操的詩裏有“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樣慘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還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比較好。

《三國演義》真是中國文學史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真是我童年的好夥伴。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十

在工作之餘,我又重新翻了一遍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已經是讀了第四遍了,但是百看不厭。

我特別喜歡先生筆下的關羽,丹鳳眼、臥蠶眉、一匹赤兔、一杆青龍偃月,行於天下而忠義在其心,雖晚年自負而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落得淒涼下場。但關羽忠義之行讓世人廣爲傳頌,甚至義結金蘭拜的正是關二爺。

關羽這一生,從草莽到五虎將之首,跟隨着劉備玄德,經歷了大起大落,從討伐董卓的三人三騎,到雄踞荊襄九郡、西川各部,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中經歷的大起大落又有多少。回觀關羽這一生所行之事,真是忠義勇謀皆俱。真乃大丈夫也。

關羽之忠義,爲報曹恩,斬顏良誅文丑;爲見兄長,過五關斬六將;二報曹恩,華容道放曹操,甘願自己受罰。無不彰顯忠義二字,其爲人真是日月可昭其心。

關羽之勇謀,亦不輸於其忠義,汜水關前溫酒斬華雄,一番大戰後仍步履穩健,氣息悠長,帶五百校刀手智取長沙郡,招納老將黃忠。都彰顯其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世人眼中忠義智勇的化身,幾番咂舌回味,仍心潮澎湃,望結識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