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讀後感2.48W

第一篇: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弟子規讀後感

讀了《弟子規》,作爲初爲教師的我們,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要教育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說話做事要小心仔細,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學習之餘,要多讀書,多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這個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做起來人們往往就忽視了其中的道理。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辛苦和委屈。“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辛苦供養我讀書,而我有時卻不能如他們所願,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煩,有時甚至故意做些讓父母生氣的事。所以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不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要想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同時對於現在的孩子更要讓他們尊敬父母,孝順長輩,明禮誠信。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往往盡其所能讓孩子們學習更多的技能,畫畫、唱歌、彈鋼琴、學外語,其本意都是好的,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過度的強迫會使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是要不得的。父母通過讀書,會掌握正確的指導方法,耐心解決孩子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讓孩子們懂得生活的規則,培養孩子的傳統美德。

《弟子規》還讓我們知道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後,在獨處時都要持恭敬的態度,恭敬纔會成爲一個人自然流露的品質。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真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諸如此類的名言警句,但我卻一直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極其優美的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回想一下,驕傲自滿的的確確給自己招來了許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是我最喜歡的一句經文。一個人的能力再大,總會有限,人無完人,人總有缺點,所以需要別人的幫助和提醒。一個人只有一雙眼睛,一對耳朵,看到的和聽到的範圍是非常窄的,如果能虛懷若谷,就好像多了許多雙眼睛和耳朵,看到的和聽到的範圍就擴得很大,那麼就會走得更高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學習更是如此,對於班裏的學生,特別對於“後進生”,我總是耐心的指導,細心的關懷,即使對於知識點不是太熟悉,我也會一遍一遍的教導,像慈母般的關懷。

其中《謹》,讓我們明白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沽,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才會變得很快樂。特別對於現在低年級的同學,更要讓他們養成這種關懷他人,而不是什麼事情都是偷偷打“小報告”,而是培養學生的一種自律精神。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纔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纔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第二篇:《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而最爲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規》雖然是一部著作,但是它的作者卻僅僅是位秀才。《弟子規》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潛,號採三,生於康熙年間,死於乾隆年間。李夫子是一個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認爲,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園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認爲李夫子活了六十歲,但是,也有人說李夫子活了八十三歲。這兩個數據前後相差了二十三年,這充分說明了當時的社會對他沒有什麼明確的記載。如果李夫子是爲大人物,史書上一定會清清楚楚地記錄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讀後感《《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學位僅僅是秀才,從此以後他便再也沒有高中過,什麼狀元拉、榜眼拉、探花這些學位,壓根都跟他沒一點關係。在當時,一個秀才只能教書。秀才不是舉人,舉人老爺有的時候可以當官,進士也可以當官,而秀才呢,卻只能夠教書育人,還教不了什麼好書,也當不了什麼書院的院長,頂多只能開個私塾。(讀後感 )然而這位沒什麼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會寫出《弟子規》這本現在家喻戶曉的書,是因爲李夫子畢生努力研究《大學》、《中庸》,雖然李夫子學位不高,學歷也不高,但是,有時候好多科舉不成功的人卻恰恰學有所成,這位李夫子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雖然在科舉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敗者,但是在研究《大學》、《中庸》這一領域裏,他卻頗有建樹,算得上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學者。後來,李夫子創建了一所學校,叫做敦復齋,起了一個齋號講學。李夫子講學講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聽課,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稱爲李夫子了。所以,人們稱李夫子爲清朝早期傑出的教育家和學者,這個稱呼是一點也不爲過的,而這個稱號,李夫子也是擔當的起的。

除了《弟子規》外,李夫子還根據傳統對蒙童的規範方面的要求,結合自己多年教書實踐的經驗,寫了一本教育孩子,啓蒙孩子的書,叫做《訓蒙文》。李夫子在鑽研《大學》、《中庸》這樣的著作之餘,還堅持寫詩,出於對水仙花的喜愛,李夫子曾經寫了上百首讚頌水仙花的詩,後來集結爲《水仙百詠》。

我本以爲,能夠寫出《弟子規》這本著作的人一定是個擁有狀元、榜眼這樣的學位的人,所以說李夫子只是位秀才這一點出乎了我的意料。現在的我們認爲,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雖然沒有有高等的學位或宏偉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達到的。

《《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第三篇:《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而最爲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規》雖然是一部著作,但是它的作者卻僅僅是位秀才。《弟子規》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潛,號採三,生於康熙年間,死於乾隆年間。李夫子是一個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認爲,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園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認爲李夫子活了六十歲,但是,也有人說李夫子活了八十三歲。這兩個數據前後相差了二十三年,這充分說明了當時的社會對他沒有什麼明確的記載。如果李夫子是爲大人物,史書上一定會清清楚楚地記錄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學位僅僅是秀才,從此以後他便再也沒有高中過,什麼狀元拉、榜眼拉、探花這些學位,壓根都跟他沒一點關係。在當時,一個秀才只能教書。秀才不是舉人,舉人老爺有的時候可以當官,進士也可以當官,而秀才呢,卻只能夠教書育人,還教不了什麼好書,也當不了什麼書院的院長,頂多只能開個私塾。(讀後感 )然而這位沒什麼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會寫出《弟子規》這本現在家喻戶曉的書,是因爲李夫子畢生努力研究《大學》、《中庸》,雖然李夫子學位不高,學歷也不高,但是,有時候好多科舉不成功的人卻恰恰學有所成,這位李夫子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雖然在科舉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敗者,但是在研究《大學》、《中庸》這一領域裏,他卻頗有建樹,算得上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學者。後來,李夫子創建了一所學校,叫做敦復齋,起了一個齋號講學。李夫子講學講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聽課,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稱爲李夫子了。所以,人們稱李夫子爲清朝早期傑出的教育家和學者,這個稱呼是一點也不爲過的,而這個稱號,李夫子也是擔當的起的。

除了《弟子規》外,李夫子還根據傳統對蒙童的規範方面的要求,結合自己多年教書實踐的經驗,寫了一本教育孩子,啓蒙孩子的書,叫做《訓蒙文》。李夫子在鑽研《大學》、《中庸》這樣的著作之餘,還堅持寫詩,出於對水仙花的喜愛,李夫子曾經寫了上百首讚頌水仙花的詩,後來集結爲《水仙百詠》。

我本以爲,能夠寫出《弟子規》這本著作的人一定是個擁有狀元、榜眼這樣的學位的人,所以說李夫子只是位秀才這一點出乎了我的意料。現在的我們認爲,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雖然沒有有高等的學位或宏偉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達到的。

第四篇:弟子規讀後感600字

xx年8月,我走進上海火炬潤滑油這個大家庭。就從這天起,我的人生髮生了轉變。

入職那天,我第一次接觸到《弟子規》,讀了近20年書,我從來都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本好書,原來只知道有本《三字經》,而且就知道那麼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時候把它當做了一句順口溜。當我翻開《弟子規》時,頓時呆住了,裏面都是短短的三個字爲一句,但就是這短短的三個字卻蘊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這麼小小的一本《弟子規》,成爲了我每天空閒時間必看,而且百看不厭的好書。

記憶中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弟子規》中第一篇《入則孝》,讀完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我是那麼的不珍惜。

記得那時我剛上國中,由於不習慣一個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體質差所以時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臘冬,外面還下着大雪,乾冷乾冷的,經不起寒冷氣候的突變,我感冒了,並伴有高燒,上課時腦袋暈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暈暈大睡,無法堅持上課。於是撥通爸爸的電話,委屈地說:“爸爸,你快點過來,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鐘,還不見爸爸過來,又氣又急,又撥通了電話:“爸爸,你怎麼還沒有過來啊”.說着說着,就委屈的哭個不停,爸爸也沒有多說,只說“快了,馬上到,你堅持住”.很快,爸爸來了,把我叫出來,在我出來的那一刻,一陣刺骨的冷風吹得我渾身直抖,那漫天瀰漫的雪花還沒有消停。這時爸爸趕緊走過來把軍大衣讓我穿上,我卻嘟囔着“那麼醜,我纔不穿呢”.說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車,當摩托車啓動的那一刻,撲面而來的寒風和冷雪簡直讓人窒息。爸爸一邊騎着摩托車一邊朝後對我說:“把大衣收緊點”.出了學校大門,我才把那個象爺爺經常披着的軍大衣披在身上,瞬時身上一股暖流流過。無意間擡了一下頭,這才發現爸爸或許因爲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單薄,頭上沒帶頭盔,手上也沒帶手套,膝蓋上更沒加護膝,卻堅實地在我前邊替我遮擋風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麼暖意融融,頓時,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父愛如山。

弟子規讀後感600字

在看《弟子規》的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孝。孝,光看字的結構就能明白它的含義,上老下子,強調着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我們雖然是小輩,但是,今天的小輩也是將來的長輩,如果在我們做小輩的時候不孝順長輩,那將來我們做長輩了又怎麼能指望我們的小輩會來孝順我們呢?現在的我們,父母叫我們,我們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理父母,往往還會不耐煩。在爸爸媽媽教育、教訓我們的時候有幾個心裏是沒有牴觸情緒的?總覺得父母管我們管的太多了,總是和父母頂嘴。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什麼的時候,我們會找理由開脫,而我們需要父母爲我們做什麼的時候,父母總是義不容辭。所以說“恩重如山”這四個字,是世界上每一位父母都擔當得起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臥冰求鯉”的故事,故事中王祥的孝順感動了天。王祥早年喪母,但他的繼母並不喜歡他,還常常在王祥的父親面前挑撥離間,說這個兒子不好,不孝順。所以,年幼的王祥不僅得不到母親的關愛,就連父愛也感受不到。但即使是這樣,王祥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對父母好,孝順父母,在父母患病的時候衣不解帶地伺候。繼母經常想要吃鯉魚,王祥都盡力滿足繼母的要求。一次,在一個大冬天,繼母生病了,想吃鯉魚,但是河水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而繼母依然想吃鯉魚,王祥沒有辦法,只好赤身在冰上祈禱。突然冰裂開了,兩條鯉魚從河裏跳了出來。即使是對自己並不慈愛的繼母,王祥也一樣如此努力地滿足她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的傳統當中,孝是無條件的。

現在很多人都認爲,孝是相互的,父母對我們好,我們纔要孝敬他們,那隱藏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因爲某些原因對你稍微差了一點,我們就不孝敬他們了。這在傳統當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孝就是人的根本。父母爲我們做了那麼多,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爲父母做過了什麼?對我們恩重如山的父母,我們怎能不孝敬他們呢?

弟子規讀後感600字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第五篇:弟子規讀後感500字

文/姜永超

閱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爲嗎?是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爲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爲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

幸福是什麼?朋友的一個微笑,是幸福;兒女對父母的一聲問候,是幸福;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幸福……只要我們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擁有一切,都是我們幸福的理由。

在現今的社會,由於有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他們被家長寵愛,導致事事以自我爲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嚴重,從而導致了許多問題,大手大腳花錢,和父母頂嘴,因爲一點小事和同學打架,懶惰貪玩不愛學習,沒有責任心,等等等等,以致學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難。,

我們家長的教育,既要教給孩子知識,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孩子學會禮儀,有禮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的發展。讓孩子學會感恩,對於身邊人的幫助,要有感恩回報之心,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讓孩子明白“事雖小,勿擅爲”,不以惡小而爲之,不以善小而不爲,從身邊的點點滴滴注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讓孩子言而有信,說到就要做到,養成責任心,對自己的行爲要有承擔,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以後,都能有所承擔。

通過《弟子規》,我看到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規裏那樣去做,將會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長。而我們也將擁有一個安寧和諧的社會。

幸福還有多遠?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感覺只要我們認真的學習《弟子規》,那麼我們就能把握住我們身邊的幸福,直到永遠。我真誠的感謝這本書,他不但帶我和孩子不斷的進步,而且也使我們能緊緊的抓住身邊的幸福。

標籤:讀後感 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