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作文多篇讀後感帶道理400字彙總

讀後感2.22W

作文多篇讀後感帶道理400字彙總

讀好文章才能寫好文章。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作文大全讀後感帶道理400字精選彙總,方便大家學習。

作文大全讀後感帶道理400字1

偶然收到一條朋友的短信,才發現已許久沒有聯繫,突如其來的關心讓人覺得溫暖。不自覺地想起國中的生活,彼此形影不離的那段日子,平凡而冗長,卻依然清晰無比,甚至是每個細節。

很早就讀過魯迅的《朝花夕拾》,文中描繪了許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經歷。當讀到《範愛農》中的一段:“從此我總覺得這範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第二天愛農就上城來,戴着農夫常用的氈帽,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在書上躊躇滿志的魯迅,原來也像我一樣,在那個糾結的年齡裏,對範愛農又愛又厭,正如我們那年爲一顆糖而與好朋友爭吵,繼而又在好友安慰中與她深深擁抱。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當這些字句映入眼簾,我彷彿回到了自己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小時候也許就是這樣吧,有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麼都會觸動我們甜甜的笑。或許每個人都在回憶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吧。即使是曾經的不開心,也會因爲時間的流逝,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彷彿當下的生活永遠比不上過往的歲月。

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過去。正如黃磊說,“你在某個午後看見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陽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經歷過什麼,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朝花夕拾》或許不僅是魯迅寫給讀者看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看的。可讀着讀着,又覺得它不僅指引我們體會魯迅,更讓我們回味自己。

於是本不該是朝花夕拾的年紀,卻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片段。

然而,總有人說人不能活在過去,活在回憶裏。我也懂得,人應活在當下,活在今朝,活在自己的陽光裏。所以,“朝花夕拾”過後,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的時光!

作文大全讀後感帶道理400字2

今日,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海的女兒》。

這本書說的是:大海深處,有個王國,王國裏面有海王的六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最漂亮。奶奶每日都給他們看人的故事,奶奶對他們說,只要到15歲就可以到海面上去。小人魚終於成人了,她到海面上看到了王子,暴風雨來了,王子被風吹進海里,小人魚手快,一下子就把王子接住了,王子已經嚇昏了過去。這時,有個女人走來,王子醒了以爲是這個女人救了他。小人魚很不好受,就去找巫婆要兩隻腳,小人魚用她的聲音跟巫婆交換了雙腳。小人魚去王國找王子,王子看到了小人魚很喜歡就留下了小人魚。但是王子和他以爲救他的那個女人舉行了婚禮,小人魚因爲沒有得到王子的真愛,第二日就變成無數美麗的泡沫了。

在這本書裏面我學到了:人要堅強,不能脆弱,就象小人魚爲了交換兩隻腳,把舌頭都割了下來,那該多痛苦呀!善良的小人魚爲了王子勇往直前,最後爲了保護王子犧牲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作文大全讀後感帶道理400字3

英國作家狄更斯曾說,很多書存在的價值,就僅僅在於它的封面。而菲茨傑拉德的這部名著,確是完全相反和不同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段經典臺詞,“你知道,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光輝”,用來形容《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小說再貼切不過。在人際關係中,人們總想學習一種一開口,就能吸引注意力的交流法則。而這本書的開頭就做了一個很好的藍本詮釋,作者使用的一個技巧是直達心靈,或者叫走心。

“在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他對我說:“每當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的條件。”

看到這樣的文字,閱讀者即使知道小說是虛構的,但還是會有興趣去了解,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如果讀小說僅僅就是跟着故事人物,自我代入跌宕起伏一般,那是貪圖一時暢快,而倘若要真正讀好一本書,還是需要多角度去分析。想從三個側面來談談,爲何會有這樣一部小說?

首先談談菲茨傑拉德這個人,“蓋茨比”對他而言,會有強烈的自傳色彩。

他1896年出身於明尼蘇達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屬於一箇中產階級,但他的外貌突出且才華橫溢,唸書非常努力,最後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從他從小生活的相對荒涼的中西部,去到了經濟發展迅速的東部,在此同時,他成爲了名校中的普通平民。

這時他才充分體會到了,什麼叫世態炎涼。因爲窮,喜歡的姑娘把他拋棄。畢業後也只能在小廣告公司裏混,窮到只能穿那種腳底墊着硬紙板的鞋,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在最困難的時候,他的處女作《人間天堂》出版,銷售一週超過兩萬,幫他度過了危機。更戲劇化的是,接下來只用了三天,就娶到了當時拋棄他的姑娘,一夜之間像做夢一樣,突然來到了世界中的名利場,不過這也催生了《偉大的蓋茨比》這部小說的問世,但其實這本書在當時賣的並不好(儘管內行、評論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爲此菲茨傑拉德也很懊惱,他嘔心瀝血的集大成之作,竟然不得到認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本書才獲到了大的轉機,原因是在戰爭中,美軍中平時安排的休閒娛樂,就是去看這本書,結果是士兵們看完都泣不成聲,通過極好的口碑,讓這本書迅速聲名鵲起。不過遺憾的是,這時他已經離開人世。

不過在他已經給所處的時代,做了一個定義,叫做爵士年代。

爵士年代,具體指的1920年代,那時美國剛剛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力上升,成爲世界強國。金融市場迅速膨脹,同時廣告業非常興盛,各種廣告橫幅鋪天蓋地,人們天天想着就是如何消費,如何購物,整個社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向錢去看齊。

作者自己的定義是:“那是充滿奇蹟的年代,那是藝術的年代,那是揮霍無度的年代,那是嘲諷的年代”。

男主人公也在這年代中應聲出世,但書中主人公蓋茨比因爲社會階級的問題,一直不能得到社會的合法尊重,年輕的時候他以爲,只要通過不斷的奮鬥和努力,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事實往往不能如願,之後他意識到,只有通過一些非法手段,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他做到了。但在獲得了社會地位之後,他也極力讓自己像一個舉止高雅的社會貴族,其難以預料的主要原因,竟是因爲他想追回喜歡的女孩黛西,爲了成爲一個能配得上她的人,因爲這個女子有錢而且出身高貴。

但悲劇卻在於,無論他付出多大努力,有多少的頭銜和成功,都是如同泡沫一樣,隨時會淡然無存。時代就這樣殘酷,規矩一直在變,人們只能通過越來越冷血和貪婪,不擇手段完成自己的目的,才能成爲贏家。遺憾的是,蓋茨比無法成爲這樣的人,只能被時代的車輪無情壓過,悄無聲息的被遺棄。

有一部經典的華爾街電影叫《商海諜戰》,老闆對員工說的一段臺詞,印象深刻,“做我們這行要想賺錢,有三種人:當第一個行動的,做一個聰明人,或者會騙人。我不想騙人,而這棟樓裏又有這麼多聰明人,我們就只能當第一個了。”或許蓋茨比能及早發現那個時代的殘酷並適應,就能得到他想要的吧。但這樣卻會失去一個偉大的文學人物。

最後是小說的整體架構,首先文字上非常精簡,只有十萬字左右的篇幅,但卻沒有一個字是多餘,很多地方能引起深思。其次是用一個第三人稱視角去敘事,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限定性的視角,去觀察蓋茨比這個人。

這種有意識的留白,可以讓每個讀者,都從自己的角度去猜測他的心理活動,經歷等,也是打破了19世紀常規的全知全能視角來寫主人公。最後令人敬佩的在於,作者既能全身心激情投入,把自己投射到小說人物,同時亦能抽離出來,冷靜去看待變化。

他的朋友馬爾科姆這樣評價他:“菲茨傑拉德把自己分成兩半,一半沉迷於豪宅中的派對,不醉不歸,而他的另一半卻冷冷的站在窗外,派對背後的幻滅和事實,他都能算得仔仔細細。”這就不難理解,原來他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有一首古典音樂,是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號圓舞曲。每次聽到,都會自動腦補出蓋茨比家中豪華宴會,在醉生夢死的場景中,看到蓋茨比一人佇立在窗前,眺望着遠處的綠燈,那裏有黛西,還有他遙遠的夢想。作者:鄧博

作文大全讀後感帶道理400字4

在這本書中,寫的是格列佛的冒險故事,

這是一個荒誕、奇特、滑稽的故事。英國外科醫生格列佛,在一次航海遇險中,淪爲了小人國的俘虜,這裏的居民只有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大,國內卻政黨傾軋,教派紛爭,戰禍連綿。格列佛好不容易纔從這裏逃脫,卻又在一次航海意外中誤入大人國,成爲了當地巨大居民們的掌上玩物,又使得他經歷了種種奇異的冒險。後來,他來到神祕的飛島國,這裏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裏,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

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作品的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是個英國外科醫生,後升任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爲祖國而自豪,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可是他本質上卻是一個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這種侷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在這裏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

《格列佛遊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着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瞭解許多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

作文大全讀後感帶道理400字5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隻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蘊藏着很多的道理在裏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後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後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爲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爲規範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並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範,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係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在依然受到肯定。

《爲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爲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爲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後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於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後人的啓迪和價值時說不盡的,有空休閒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