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爸爸劉墉拜託我考零分》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2.16W

第一篇:《爸爸劉墉拜託我考零分》讀後感

《爸爸劉墉拜託我考零分》讀後感(精選多篇)

《爸爸劉墉拜託我考零分》讀後感

今天的語文課,老師給我們說:以後的每週週三,我們都會去閱覽室看書。

讀書時,室內異常的安靜,我們班平時都是很吵的。大概,可能這是在閱覽室吧。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劉墉拜託我考零分》。

只要看看文章的題目,大多數人就會好奇心涌動。俗話說:好奇害死貓。還有爸爸拜託孩子考零分的?我就是懷着這樣的心情立即去讀它的。

劉軒寫的這個爸爸讓他考零分的故事,的卻從不同角度引發了我們的思考。

劉軒的爸爸敢鼓勵孩子考零分,相信我們的家長只要沒喝高了,是不會這樣跟孩子說話的。子女成龍成鳳是我們共同的期望。誰會把孩子拉下水,說如此不着邊際的話?即使與學習無關緊要的事情,家長往往會期待孩子做到完美,什麼都是強項;即使不現實,也會在心裏默默的有種期待。俗話說:莊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家長的心結就是這樣。

搞不清楚我們思想上的差異原因,總之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都有的。水平有限,之就事論事說說孩子吧。父子之間考零分的約定,有一個條件就是:遵循必要的考試規則,試卷必須答完,不能交白卷,也不能留着題目,更不能離場脫逃,不能違規。劉軒竊喜。一次又一次努力學習,保證自己每次都能避開正確的答案而能答錯,一次又一次的向零分衝刺。最終劉軒經過努力學習,終於考了零分。

謎底揭開的那天,就是終於劉軒考到零分的那天。劉墉把考滿分的要求換成考零分,在劉軒的心裏就覺得非常容易接受,併爲此去努力。

有這樣的父親纔有這樣的孩子吧。如果我們的孩子跟你有這樣一個約定,你覺得他會按約定行事嗎?他能堅持到底去拼搏嗎?……很多問題可能都會隨機出現。但其中的智慧我們不妨學習:解決問題時可以從它的對立面出發,而不要以爲採取正面解決的方式。我們形成的思維定式有時對問題的解決的確不利。

人有時很偉大,有時又很荒謬。荒謬時不一定沒道理。

第二篇:讀《爸爸劉墉拜託我考零分》有感

爸爸教育孩子的智慧

嶗山區漢河國小 祁麗娜

讀了《爸爸劉墉拜託我考零分》這篇文章,我對作者的爸爸的教育機智佩服的五體投地,文章講了他的父親能針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順勢利導,順應孩子的愛好和不足,憑藉自己的教育機智,在不知不覺中將孩子引入正軌,最終使孩子考上了哈佛大學的故事。

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在12歲時,愛做白日夢,厭學調皮,每天憧憬的就是變成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成績糟糕總得c,父親就與他長談,並希望他考零分,如果能靠零分,以後什麼事都聽他兒子的。結果,他考零分卻總不能如願,因爲他會的就有足夠把握答錯,而不會的就總會蒙對,所以得不了“0”分。爲了得“0”分,作者開始學習課本知識,最後通過努力,終於得了“0”,同時他也就掌握了全部知識獲得滿分。作者也就是這樣上了爸爸的當,也學好了功課,以致獲得了後來的成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教育智慧是無處不在,作爲教師和家長在遇到問題時,只要我們善於用愛心去感悟,去探索,就可以找到“扭轉乾坤”的辦法,獲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那就讓我們努力去試一試吧!

第三篇:劉墉讀後感

劉墉讀後感

寒假期間,讀了劉墉的很多作品,收穫不少,劉墉讀後感。他的作品百分之九十都是以散文、故事的形式給予總結、昇華,有深度而又不脫離現實,所以,他的作品很有看頭,對於點滴小事的細膩,加上到位的分析,看他的作品,看着看着會給人一種豁然開來的感覺。

劉墉先生的作品,適合各種年齡階段的人閱讀,只不過是各種經歷的人讀起來領悟不同罷了。

《螢窗小語》是劉墉先生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題材都是取自平凡人的簡單生活,用最簡練的方法解讀了人生,讓人可以靜心體會,從而可以讀出一種平和的心境。

《我不是教你詐》這部作品是劉墉先生的“處世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對世間百相的解釋,告訴你不吃虧或少吃虧的學問。這是針對社會現象所寫的內容,每個故事都可能切中利弊,每個分析都可能深入人心,它的目的不在於立刻改變什麼,而是慢慢的產生深遠的影響。套用劉墉先生的原話:“我不是教你詐,而是教你看清世事,是教你更技巧的堅守原則,是教你保護自己,且在風雨狂瀾中,做箇中流砥柱。”

《點一盞心燈》是《螢窗小語》的延續,文章大部分是以第三人稱寫的小故事,那裏面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做夢的少女、歷經風霜的老兵和艱苦奮鬥的商人,以及作爲一般人稱的老張、小王,可以被替換爲每一個讀者,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大部分是作者從海內外新聞中擷取的真人真事,在每一個故事的背面都有它深一層的意義,正如作者所說:“這本書適合幾歲的孩子到80多歲的老人,從中都能得到屬於自己的趣味和結論,它是一扇門,向讀者敞開着,進門之後的亭臺樓閣,花鳥魚蟲,則請各位細細尋找,自己遊歷了。”

《超越自我》、《創造自我》、《肯定自我》這三部分是寫給青年人的,但也是身爲父母閱讀的好作品,在這部分內容中,作者寫出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長時期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在各種問題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以書信的方式,殷切的叮嚀,教導着他那走向成年的孩子如何對待自己的家人;如何對待紛雜的社會;如何去愛別人;如何去接受別人的愛;告誡年輕的孩子如何戰勝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賴心理;如何尋找生存自保之道、使自己走向成功。年輕人可以從中學到生存進取的態度,爲人父母可以從中領悟些育人的方法。

劉墉先生的作品還有很多,例如《愛不厭詐》、《你不可不知的人性》、《靠自己去成功》、《愛原來可以如此豁達》、《點滴在心的處事藝術》、《漂泊的人生》等等。

劉墉先生是一個從平凡走向輝煌的人,他的作品有些文字的確是露骨的,直白的,但是他用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同各種身份不同經歷、像多棱鏡一樣展示着他自己的各個方面,不能說看了他的作品一定就會在人生的期盼上穩贏,但是至少會多一分勝算,多一份信心和力量。

【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爲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啓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爲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衆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爲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爲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讀後感《劉墉讀後感》。 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纔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本站:)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啓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爲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爲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爲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衆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爲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第四篇:繪本《短耳兔考零分》讀後感

繪本《短耳兔考零分》讀後感

五月參加安康的活動幸運的得到了《短耳兔考零分》這本繪本,和女兒讀過以後勾起了我很多學生時代的記憶。

時間過得好快啊,轉眼間我已經畢業了14年了,想想學生時代儘管有繁重的課業和考試,但是也是很快樂的無憂無慮的。記得國小和國中的時候,我效仿二姐,在考試前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把第二天考試的書枕在枕頭底下,到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拿起書用雙手拍一下書張開到哪頁就要仔細看,考試肯定會有這一頁的內容,也不知道準不準,反正我是看二姐這樣做我也這樣做了,現在想想真是可笑啊。

考試固然都會緊張的了,但是在大學的時候考試就覺得很輕鬆了,就是爲了及格,有時候爲了拿獎學金在考試前一個月用用功就可以了,我最緊張的反而是體育考試,因爲從小到大對體育就不感興趣,也沒有什麼運動細胞,大二的時候就是因爲體育成績不及格而沒有拿到獎學金。有些同學也會像我們繪本里的短耳兔一樣動動腦筋,想想辦法去拜訪一下老師,反正我還是很誠實的,不及格就補考唄,還好補考倒是及格了。

我問女兒“短耳兔把另一個鼕鼕的考試卷藏起來對不對啊?”“不對”,“那如果是把自己的考試卷藏起來對不對啊?”女兒竟然說“對”,現在女兒纔是小班,考試什麼意思她還不是很瞭解,也不知道作弊是什麼意思,卻也知道考100分比零分好。在去年的時候女兒做數學題做好了讓我給評分,在確定沒有錯誤就給了100分,女兒都在後面加一個零說要得1000分,其實無論是考零分還是滿分,只要是自己的真實成績就坦然接受,這次沒有考好下次努力。不管怎麼說,在現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分數對學生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再有2年女兒要讀國小了,不知道我會不會也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把分數看得那麼重,現在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第五篇:劉墉超越自己讀後感

《超越自己》是作家劉墉寫給剛考上紐約史岱文森高中的兒子劉墉的一百一十六封書信,信中針對而這些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發揮及引導,寄理於情的的字字句句,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教會,期許,劉墉超越自己讀後感。

超越自己,這句簡單的話概括出來了所有成功人士的祕訣,他們有勇於超越自己的衝勁。那麼爲什麼大多數人都不能成功呢?因爲他們難以把喔機會,因爲拖延的毛病﹔容易滿於現狀,沒有更高的理想﹔不敢面對未來,因爲缺乏信心。爲什麼不能成功?一句話,因爲不能超越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超越自己的經驗,在幼兒期,沒有人比我們走路,我們卻是這自己站立,不斷站立,不斷跌倒,不斷站起,不斷試步終於能從爬的階段,走入走的時期。然而,我們對此也不滿足,又要學習跑。那麼爲什麼在我們能早,能跑,能寫,能說之後,卻丟掉了自己原先具備的不斷超越的衝勁呢?

因爲這是上天的安排,讓我們在具備了謀生能力後,就很少有繼續超越的想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安心做一個普通的凡人。

只有少數人會說﹕“我不要做一個普通人,我要超越自己。”於是,在這種努力與信念下,他們將自己提升了並且隨着不斷地超越,他們做出了世人無與倫比的成就。他們就是前面說的那些成功人士。

所以劉墉說﹕“在整個奮鬥過程中,我認爲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尤其是那些收受盡呵護的年輕人,爲了獨立面對未來,他們必須戰勝自己的惰性和依賴心。這種毛病若不根除,無論在父母的逼迫下成績,功課有多好,將來都難以成功。……這個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殘酷得甚至不能給失敗者一點點的同情……你必須成功,因爲你不能失敗!這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卻給人耐人尋味的道理。

我用三句話概括了這些內容﹕超越自己與生俱來的弱點!

創造自己個人的風格!

肯定自己是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假期中,閒來無事,我就在網上看了一部劉墉先生的“處世學”代表作——《點滴在心的處世藝術》。劉墉,相信大家對他都不陌生,《點一盞心燈》《超越自我》《人生的真相》等作品我們耳熟能詳,在《讀者》之類的文學雜誌上也常常能看到他的大作。我剛剛看到這部書的內容時,就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在這本書中劉墉先生透過十五個生動的實例,談了在這個爾虞我詐的社會,該怎麼迂迴前行、欲擒故縱,以退爲進,大智若愚,讀後感《劉墉超越自己讀後感》。這本書雖然語言辛辣,但辛辣的有大智,能教大家怎樣以處世技巧創造“雙贏”甚至“都贏”的局面。雖然我們工作的環境沒有書中那樣複雜,我們的人際關係也不需要像他們那樣勾心鬥角,但其中的一些爲人處世的道理我們也還是需要的。

比如說書中講到這麼一段:最近在臺北,有一天我去銀行辦事,旁邊來了箇中年女士,也在詢問事情,鼻子旁邊粘了一大塊鼻屎,她居然不自知。

我正想是不是該提醒她,卻見裏面的小姐回身抽了一張面紙,然後笑嘻嘻地對那女人說:

“來!如果您不介意,我幫個小忙。”

那女人還沒會過意來,小姐已經一伸手,把她臉上的鼻屎擦掉了。

“有髒東西嗎?”女士詫異地問銀行小姐。

“沒什麼啦!沒什麼啦!”小姐笑笑。

請問,爲什麼銀行小姐不提醒那女人:“您臉上有鼻屎”再送給她一張面紙,讓她自己擦乾淨?

爲什麼她幫了忙,擦掉那麼一大塊鼻屎,卻又說“沒什麼啦”?

處世的藝術是雙向的,從正面想,你要避免別人見到自己不光彩的時候,好比早上沒化妝或晚上卸了妝,就不出門。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則應該避免在這個時間去敲人家的門。

千萬別以爲朋友不如意,由公司大老闆變成賣蠔仔煎,你呼朋喚友去吃,是照顧他生意。

你先要想想他的個性,想想跟他的交情,免得他非但不感激你,還覺得你在損他;改天他東山再起,可能避免跟你往來。

心知肚明就別說了。

遇到以上這種情況,我好像也只能想到直接提醒她臉上有什麼髒東西。如果跟對方關係比較好,會伸手幫她擦乾淨,但也會順便告訴她我爲她做了什麼,以便令她對我感激涕零。但從來不會想到還有另外的方式,既能避免尷尬,又能真心幫到別人。再反思我們的工作,有的時候,我們會嚴厲指責學生的常犯的過失,而不去顧及這樣是否傷害了他們的尊嚴。如果我們也能像這位銀行小姐那樣,處處設身處地地爲學生着想,從他的角度來爲他做點什麼,也許這位學生的進步會大一點。

處世的藝術有時候就這麼簡單,如同書裏說的"接線生、接待人員"的禮貌,當侍者把湯不小心弄到你身上的反應,爲別人做伴郎、伴娘和招待時應有的考量;乃至在公園裏爲了避免尷尬而做的迴避;以及身處弱勢時,怎樣顧全大局、忍一時之氣。也強調了“罵人容易,讚美人反而要小心”的道理,以及“以退爲進”,主動把可能引人誤會,或對自己不利的情況“攤開來”的技巧。可以說這本書的內容,有輕的,也有重的。在平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後面,都可能有個大大的處世哲學;而當那哲學運用巧妙的時候,則成爲一種藝術。就像《翠玉羅生門》裏,大家都贏了,沒有人輸。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您“點滴在心”的會心一笑,也希望它能教您幾招“使最多人獲利、最少人受傷”的處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