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雷雨讀後感2000字(精彩多篇)

讀後感2.48W

雷雨讀後感2000字(精彩多篇)

雷雨讀後感 篇一

昨日,我讀了曹禺的名作《雷雨》。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讀一個劇本。記得我原來看過《白毛女》的片斷,那時我只是覺得劇本很難明白,看不懂。此刻我才知道只要用心去讀,劇本這種題材也是很吸引人的。

曹禺曾說:“我從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心靈上是十分孤單而寂寞的”。這句話讓我知道他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平坦的。這也讓我更加深信正是這些痛苦的經歷,才使他產生了偉大的作品,訴說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難。

我一向都驚歎於曹禺大師對戲劇的掌握。他巧妙地將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恩怨情愁濃縮到一天來表現,濃縮到四幕,兩個場景來表現。集中的地點和時刻所表現的東西卻並不單薄,有畸形的愛,突破束縛的勇氣,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堅信和宿命的痛苦。圍繞着八個人物,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同時,我也生動地看到戲劇這種文學題材的特點。這部劇作爲一個經典,的確是值得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閱讀的。

曹禺曾說:“《雷雨》的主題不是以道德敗壞和亂倫爲主題的,也不是寫因果報應,《雷雨》寫的是一種情緒,是情緒的發酵,情緒的洶涌推動着我誹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雷雨》所顯示的是我所覺得的宇宙間的殘忍,堅信種種宇宙鬥爭的背後有一個主宰。”我很能明白,作者在創作時候並沒有一種明確的主題,而是處於本能地一種傾訴,跟着自己的感覺去表現一個世界。

無疑的,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但是這也更多的是對世界的一種感覺,不僅僅僅存在於某個歷史某個時期,這也正是我在這個時代去讀的時候,還心存明白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現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衝,還有蘩漪似乎一向都處於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裏,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脫,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覆覆地掙扎,甚至死成爲了唯一的解脫。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期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探索真理的路上他們已經不能忍受,我想這也正是一種無奈的美。傷感短文

從周魯兩家的衝突上,表現了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之間的衝突。侍萍和四風是舊中國兩代勞動婦女的典型。但是同樣她們有很強的侷限性,以至於很多時候是她們的軟弱造成了自己悲慘的命運。這也是一個時代賦予婦女的不幸,世界沒有告訴她們:她們是能夠反抗的。侍萍忍辱負重,遭遇那麼多不幸,卻只認爲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裏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許她就應讓自己心理負擔的少一點,而不必把社會造成的杯具由自己獨自承擔。

我想,那裏面還是有必須的宿命論思想,很多東西歸於命運。我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也沒有影響作品的深刻性。我當然不會認爲世界上存在什麼天命的因果報應。但是社會和家庭給予一羣人的悲哀,卻正是這樣才被展現地淋漓盡致。他們的確能夠在黑夜裏去尋找一個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對於他們已經太難了。

周樸園是一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專制思想的新興資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徵,主要是透過他與侍萍、蘩漪兩位女性形象以及他與魯大海等人物的關聯表現出來的。周樸園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受新思想影響的年輕人,也曾有過想掙脫封建家庭的束縛,要追求自由戀愛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對侍萍的愛是有過真情實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與自己出身的階級徹底決裂,最終又回到封建的陣營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累了

蘩漪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個受傷甚至近乎於變態的女生身上,我隱約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樣純真的愛。蘩漪與周樸園一樣,也是一位新舊結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感情,又無力擺脫家庭的牢籠,甘願受周樸園的凌辱。蘩漪陰差陽錯地愛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爺,在無人可愛中尋找自己唯一的愛人;這是錯誤的愛,痛苦的愛,卻也是深刻的愛。她是一個被愛折磨卻沒有出路的人。如果對於一個人來說,愛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麼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許這也是她對丈夫、對自己不尊重的一種變態了的報復。

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人們的性格已經被扭曲。

讓我想起一句話:愛和憐憫都是罪。

雷雨讀後感 篇二

讀《雷雨》,我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從頭到尾,一氣呵成了它的通篇內容。在感受了其神韻的文字魅力和行雲流水的情節之後,那樣突如其來的死亡的結局,到讓我在匆匆的一瞥中有些措手不及的茫然。

然而平復了那些紛亂的情緒,反念想一想,也許“死”,對於這些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們來說,也算是一種痛徹心志後的解脫吧。拋離愛恨的糾葛,解繫世俗的仇恨,最終還是要把靈魂交還給上帝的。

“死亡”一詞其實幾乎貫穿了整部《雷雨》的脈絡,姑且以此爲線索梳理一下思緒,到也不失清晰。從序幕中兩位尼姑談論的鬼神論,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爲了愛而萌生出的懺悔和執着,最終直指那些爲愛徇情的無知青年,每一個佈景和情節都瀰漫着對死亡的輕聲嘆息。

死掉的人也許是終會獲得新生的愉悅,而活着的人到是要被一輩子的苦痛所折磨。

其實我一直在想,魯四鳳——這個興許會終生獲得幸福的女人,這個在愛情與道義的掙扎中活脫出來的女人,如果不是意外,不是命運的捉弄,她會不會在餘生重得快活呢。也許會吧,帶着母親臨終的祝福,與周萍私奔海角,從此脫離家族地位的一切捆綁和束縛。但是更也許不會吧,因爲她雙手緊緊挽着的是一個揹負罪責,終生處於悔恨和惶恐中的男人,他們可以背離家族的往生,可以亡命天涯追尋他們想要的幸福。然而無論足跡印留在多遠的彼處,他們的精神裏卻始終會殘留另一個的女人身影,如那夜雷鳴的雨後,她惡毒地詛咒着他們,那種低低的嗚鳴聲竟如此深入心底,竊竊迴盪。四鳳在整部劇裏就是一個矛盾中的人物,活得叫人憐憫,死得叫人哀嘆。但是對於她的生死,我們還總是不置可否地推斷着諸多也許或假設,畢竟那都是作者筆下的命運,任何人的介入都會破壞筆者的初衷。

周萍的死到並不算意外,或者說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該死”的角色,這個男人的一生應該算是極其卑微潦倒的了,他總是在是非之中搖擺,不能忘卻前世與繼母的失足情網,也不能割捨後世對魯四鳳的愛戀糾纏,他活得過於矯情,淡薄了尊嚴,丟棄了理想,湮滅了自由,結餘的那些生命就只獨守着一個“情”字不了而已。我以爲,愛他就好比施捨同情,但是在於他的評價我只能說懦弱得幾近使人唾棄。

曹禺曾經在《雷雨》的序言中評價過他自己筆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讚賞的卻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便是同樣慘遭不幸的二少爺周衝。相比而言,我到認爲周衝是個極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對四鳳的求愛失敗;又在爭執中委命於父親的呵斥,認識到獨權的威嚴終究是不可動搖的;之後他又抱着近似菩薩的善心去探望困頓中的四鳳,卻被魯大海視爲不速之客辱罵出門;結尾他又被周繁漪無情地拉出來,眼見了殘酷的事實,最終被親生母親手丟棄在暴風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夢想的事情接踵而來,現實生活留給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種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絕望。周衝是無辜的,他只是一個被社會矛盾、家庭仇恨無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個在夢想與現實中游離屈尊的年輕人。他最終還是死在自己夢開始的地方,令人悲憐不忍,心痛不已。

在這裏我唯一想說的一個還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靈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也是他認爲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來,周蘩漪並不是什麼討巧的角色,但她的行爲和心理狀態到不失是半邊天空的一個鮮明代表——爲了愛情而活,卻又被愛摧殘了身心,絕望了人世。我能夠給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說是仁愛。周蘩漪是鮮活的、真實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經沉淪,但是在感情崩潰的邊緣卻忽地懼怕起了死亡,露出對現實的無盡渴望和激 情,於是她本能地抓牢身邊最後的一棵救命草,不顧一切地瘋狂地向上攀爬,但卻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終還是土崩瓦解在一個懦弱卑微的男人手裏。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終沒有獲得死亡超脫的權利,她將終生帶着遺恨和罪責感孤守在愛人和兒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雷雨》裏這幾個在死亡邊緣徘徊的角色,其實都有着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們在命運的衝突裏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最終,淚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織相濡的。但是,關於那些愛與恨的矛盾糾纏,也許會因爲這些死亡而被我們釋然吧。

人與人的交往就好比一隻刺蝟,總需要保持一定距離來自衛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統一,總有一些關係,一些感情,始終糾結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