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07W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多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一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十分有意義的書,《明朝那些事兒》第五部。看完以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事情要努力、沉着冷靜、認真思考,遇到困難去反抗、拼搏,要用自己非常優異的學問去付諸行動,做到知行合一,百戰不殆。

這篇文章講到徐階用自己的智慧打敗了嚴嵩,成爲了明朝帝國的實際管理者。三十多年前嘉靖皇帝在柱子上刻下“徐階小人,永不敘用”的字樣時,絕不會想到這個所謂的小人將變成如今的“大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勢力將壓倒世間的所有強權——包括皇帝本人在內。徐階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沉着纔會變成對明朝有着極大貢獻的人。是啊!只要你付出努力,你的生活就像是神來之筆,多姿多彩。

接下來的時間裏,我會以努力和認真思考作爲準則來鼓勵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我會跟隨語文老師的腳步去遨遊書的海洋,邂逅詩仙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遇見詩聖杜甫,感同身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我還會跟隨着數學老師去探尋數學王國的奧祕;和計算機老師走進神奇的網絡世界,學會做ppt、學會在電腦上畫畫,在虛擬世界做一個“王”。這些都離不開像徐階一樣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千倍於別人的努力,就像話劇演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辛勤的汗水,怎麼能有舞臺上精彩的演出。

我覺得我也可以胸懷大志,我也能成爲像徐階、王守仁那成樣功的人,能爲國家能爲祖國做出貢獻的人;我想我長大了以後,能像馬雲那樣有自己的帝國;我也會細心努力地工作做好,悉心照料將我所期盼的事業辦的有聲有色,絢麗多姿。

這本書所寫的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曾流着心酸的汗水,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啊!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 篇二

我並不是很喜歡讀有關歷史的書籍,總覺得書中講述的那些事情離我很遠,很枯燥,還有虛假僞造的嫌疑,——直到我讀了當年明月所寫的《明朝那些事兒》。

作者用通俗易懂、戲謔幽默甚至是帶有尖刻的筆調,將大明王朝兩百多年的歷史演變成一個個曲折生動地故事,通過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他們或善或惡、或忠或奸、或喜或悲、或尊或卑,告訴了我明朝的那些事兒。

合上書,閉上眼,書中的人物還在我的腦海裏遊走,書中的故事還在讓我回味,我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在我們歷史教科書中只有薄薄幾頁紙短短几行話的明朝歷史,竟是這樣的既波瀾壯闊又沉重壓抑;原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歷史人物——朱元璋、于謙、海瑞、張居正……他們的一生竟然是這樣的跌宕起伏、多姿多彩;原來一個王朝、一個民族的命運竟是這樣的充滿了偶然性和必然性。原來歷史竟然是這樣的,我不禁爲之歡呼嘆息,爲之喜悅憤怒。

現在我情感的狂瀾漸漸退去,腦海中的所有人物也紛紛退場,只有一位睿智的老人沒有離去,他就是王*明,一位有着神奇身世和非凡事業的聖賢。“一生俯首”,他的事蹟給了我深刻的啓迪,已經成爲我人生的導師。他告訴我“要想實現崇高偉大的志向,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他告訴我“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爲聖賢”。他告訴我“知行合一”不是深奧神祕的哲學命題,要我經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努力求知、認真實踐。這位了不起的老先生激勵我戰勝自己的惰性和缺點,每天都對大喝:“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00字 篇三

轉眼之間,明朝已經走到了衰落、滅亡的階段了,崇禎皇帝已經即位,他是一個非常開明的皇帝,他極力想扭轉局面,但是,僅憑他一人之力,並沒有扭轉局面。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明朝的滅亡吧!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的歷史,認爲明朝是被清朝所打敗的,其實卻不是。由於陝北連續四年的荒災,那裏的農民都活不下去了,便一個個的走向造反之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崇禎皇帝飛速地拉攏人才,去抗擊李自成等衆頭領的叛變。但是,剛剛平息了內部的鬥爭,外面的皇太極又開始不斷地騷擾明朝,使得崇禎兵力不足,一會兒這跑跑,一會兒那裏跑跑,讓他不能再忍受了。最後又由於各路的將領都戰敗而歸,有的叛變到了清朝那裏。

而此時,在朝廷的內部,魏忠賢濫殺無辜,還自稱九千九百歲太爺,很多賢臣都被他殺掉,在京城裏,真是比皇帝還要厲害,簡直是無惡不作啊!

面對窩裏鬥和外面的侵略,京城終於被闖王李自成給攻破了,崇禎皇帝投江自盡了。如果用一個詞語來評價他的話,那就是“倒黴”這兩個字。他一上任,就遇見了魏忠賢這個九千歲,後來,陝北竟然連續四年都有荒災,又遇上了叛變,還有皇太極在北部的騷擾。崇禎雖然極力想挽回大局,但是他太倒黴了,導致明朝的滅亡。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四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套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作者當年明月對明王朝這段輝煌卻又有些遺憾的歷史作了介紹與描寫,他幽默的筆觸讓人慾罷不能,不僅讀來輕鬆,還發人深省,是一本好書。

從朱元璋建國以來,明朝對華夏大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鄭和七次下西洋、編著《永樂大典》、抗倭援朝戰爭……明朝的崛起,令人讚歎不已;閹黨亂政、農民起義、崇禎自縊……明朝的衰弱,令人扼腕嘆息。

讀完這整整七本書,我覺得明朝有許多歷史人物令我印象深刻。其中抗倭名將戚繼光是我萬分景仰的,在嘉靖年間,浙江一帶倭寇(日本人)橫行,戚繼光被調任浙江,抗擊倭寇。雖然明軍屢戰屢捷,但在實戰上,戚繼光發現軍隊缺乏訓練,便向朝廷提出練兵的請求,最後得到批准。有一天,戚繼光無意中見到了義烏礦工與永康礦工打架的局面,幾萬人羣毆,勇猛異常,他驚呼道:“如有此一旅,可抵三軍!”便立即在義烏招募了4000人組成一支軍隊,這便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戚家軍”。戚繼光對這支軍隊加強訓練,並帶領這樣一支勁旅所向披靡,成功擊敗倭寇,安定了浙江的局面。

這樣一位名將,令人欽佩,明朝皇帝中也有一位出色的人物,那就是永樂皇帝朱棣。朱棣的一生傳奇多彩,他即位後五次北征蒙古,並遷都北京,成爲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天子御邊的漢人皇帝。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共七次之多,讓中國與更多的國家建立了友誼。明成祖朱棣還率學士們編著了3億多字的鉅著《永樂大典》,這對歷史的影響意義非凡。由此可見,朱棣堪稱是位功績累累的君主。

皇帝中另一位出彩的人物是明孝宗朱祐樘,他重用賢良、剷除奸佞,提倡直言進諫。所以,他統治的時期是明朝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時期,被稱爲“弘治中興”。

我帶着好奇心去搜索了作者當年明月的資料,並十分驚訝地發現,他5歲時買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到他上中學前,居然把這本書讀了整整十二遍!他後來繼續研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鑑》,並從此愛上了明史的人物,等他成年後他某一天突發奇想,想把腦海中關於明朝的那些故事用輕鬆幽默的現代語言寫出來,讓人們能夠輕鬆地讀懂明朝。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整整160多萬字的長篇鉅著。

正是這樣一本書,讓我第一次接觸到歷史的深刻,走進了歷史,探知了歷史,和當年明月一樣,愛上了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五

今年暑假,我終於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是作家當年明月創作的一部歷史小說。全書共七冊,主要講述的是明朝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發生的事情,以史料爲基礎,以具體年代和風雲人物爲主線,以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以及小人物的身平事蹟進行多方面的闡述,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學鉅著。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冊是《萬國來朝》。其中,我最敬佩的是的忠臣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曾任兵部尚書兼太子太保(正一品),世稱於太保。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應奸臣王振限制蒙古肉質產品衝擊國內市場,瓦剌首領也先開始了對明朝的進攻。同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獲,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守北平(北京),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力挽狂瀾,列陣北京九門外,大破瓦剌之軍。後派遣楊善說服也先,成功帶回太上皇(朱祁鎮)。最終被石亨等人所殺,結束了自己多彩的一生。

縱觀于謙的身平事蹟,似乎也不是那麼的突出,可他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人士。北京保衛戰中,他主動進攻,以二十二萬軍隊拼死保衛北京城門,斬敵數十萬,使瓦剌潰不成軍,毀於一旦。

于謙也是一位偉大的演說家,可是他也證實了“只說不做事沒有用的”這個道理。古代的雅典雄辯家們口才極好,擅長罵陣,指東喝西,十分威風,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長槍一指,便把他們打得東倒西歪,四散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