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兒子與情人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05W

兒子與情人讀後感(多篇)

兒子與情人讀後感 篇一

《兒子與情人》是一部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913年。本書由英國作家戴維·赫伯特·勞倫斯創作,是他的半自傳體作品。這本書是作者的成名作,在英國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最初,該書被歸類爲色情文學,很多地方禁止發行它。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着人們對這部作品認識的深入,它開始享譽世界;1999年,小說被評爲“20世紀英國百部最佳小說”。

本書的創作背景可以分爲兩個部分:個人背景和時代背景。首先,關於個人背景。《兒子與情人》這本書是作者在其個人經歷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勞倫斯的母親出身於一個英國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後來因爲家道中落嫁給了勞倫斯的父親。婚後,由於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不合,夫妻倆經常吵架,家庭不是很和諧。在孩子出生後,他的母親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孩子身上。然後,關於時代背景。這本書創作於20世紀初,當時,女性主義浪潮興起,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這引發了勞倫斯關於女性社會地位的思考。另外,當時社會,工業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給自然以及人的生命活力帶來了破壞。這本書就這一問題提出了反工業化的觀點,歌頌了自然美和生命力,鼓勵人們實現情感自由和性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多,情節比較豐富,主人公是保羅。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了保羅父母的婚姻生活。保羅的父親莫雷爾是一個英俊的礦工,莫雷爾夫人出身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他們在一個舞會上一見鍾情然後步入婚姻。但是結婚之後,由於性格和觀念的不合,這對夫婦經常吵架,莫雷爾夫人對於丈夫的愛也逐漸消失了,她對丈夫越來越冷漠。在孩子出生後,她開始把她的全部精力都撲在孩子身上,孩子們和她統一戰線都不喜歡他們的父親,家裏經常有衝突。莫雷爾夫人把她的孩子們培養的很好,他們都很優秀,尤其是大兒子威廉,他讓莫雷爾夫人感到十分驕傲。可是後來,威廉因病去世了。於是,這位母親她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二兒子保羅身上,她在精神上控制保羅,對他有一種佔有性的愛,這讓保羅十分壓抑和痛苦。保羅的第一個女友米麗安和保羅興趣相投,他們成爲了戀人。可是米麗安也是一個比較精神世界的人,她希望保羅在精神上屬於她。這讓莫雷爾夫人十分不安,於是她對保羅與米麗安的戀情持反對態度。保羅一方面覺得愧對母親,一方面又喜歡自己的女朋友,這讓他感到十分痛苦,他們的戀情也受到了影響,最終走向了結束。保羅的第二個情人克拉拉是一個有夫之婦,她和保羅之間的關係十分畸形。保羅和他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性慾,但是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會娶她,克拉拉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會離婚。他們在一起是爲了互相尋求安慰。在保羅的這段感情中,莫雷爾太太也試圖干涉,但是她沒能成功,最終無可奈何的死去了。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爲它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對它抱有很大的期待。可是隨着情節的推進,我越來越煩躁而且感到壓抑,因爲它又長又無聊,而且文筆不夠吸引人,雖然作品的主題比較有特點,但是不能讓人很明顯的感受到。在整本書讀完之後我還是處於讀不懂狀態。但是一本書看完,總是會有一點收穫。

首先,從開頭開始思考。書的上半部分主要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寫莫雷爾夫婦的婚姻生活。看這一部分的時候,我的感受就是:結婚一定要好好挑選結婚對象。莫雷爾夫人和他的丈夫根本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就因爲舞會上一見鍾情就倉促的決定結婚,然後婚姻生活十分不幸福。這種結果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們倆從外表上看郎才女貌,似乎很合適,但是教育水平、思想觀念、教養、性格等內在的差距是沒有辦法消除的。這些差距橫亙在那裏,得不到解決,然後就會發生衝突,日子就過不到一起去。可是他們倆在結婚之前,根本沒有考慮過這些,盲目的就結婚了,這就是婚姻不幸福的根源所在。所以,結婚不是小事,一定要考慮清楚對方是不是適合在一起生活,不能草率對待。

莫雷爾夫婦在有了孩子之後仍然經常吵架,孩子們都不喜歡父親,每次他回來了,家裏就會變得安靜。偶爾父母會在夜裏吵架,每到這個時候,威廉和安妮就緊張到睡不着覺。我看到這的時候是非常難過的,深刻的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不和睦的家庭對於年幼孩子心靈的傷害是是非常大的。父母是孩子們的榜樣,是一個家庭的主要支柱,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影響。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那麼這個孩子在家庭裏幸福感就會大大減少,這甚至會給他或她帶來傷害。在我看來,父母有義務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既然把他生下來就要努力讓他幸福成長,而不是讓他終日看自己的父母互相傷害。

莫爾頓夫婦的孩子們長大之後,故事進入第二階段,情節開始複雜起來。莫爾頓夫人失去了大兒子威廉之後,開始把全部心血放在二兒子保羅身上,這給了保羅很大的精神壓力,讓他很痛苦。這種母子之間奇怪的感情讓我在讀的過程中有一種深切的窒息感。保羅一直承受着母親這種壓迫,他按照母親的意願工作、學習,甚至連談戀愛都小心翼翼。我覺得這一方面是莫爾頓夫人的錯,她對於兒子的愛是畸形的而且缺失理智的,她不應該把婚姻的不幸變成壓力施加在兒子身上。另一方面,我認爲這種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保羅的懦弱造成的,他不敢反抗母親,因此在很多方面都要受到母親的限制,從而讓他養成了一種猶豫不決的性格。我認爲保羅是非常讓人同情的,他在壓力下失去了情感上的自由,但是卻不敢反抗,終日處於痛苦和糾結之中。從這種奇怪的關係中我們就可以得出兩個道理,一個就是作爲家長應該理智地對待孩子,愛他們的同時也要尊重他們自己的思想和決定;除此之外,作爲孩子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維,不能一味地依賴父母。

兒子與情人讀後感 篇二

經過幾個晚上睡前的“挑燈夜讀”,終於把這本小說看完了,看的過程我的心情是很壓抑,壓抑的原因很多,主人公保羅與米麗安的情感是令人困惑的,同時他與母親的情感更是詭異和熱烈又壓抑。看到後面就越明顯,保羅戀母情結很嚴重,同時他也不願意承認,他的情感因爲這種特殊的關係而受到壓抑。這也導致保羅的愛情觀是混亂的,搖擺不定的,扭曲的,困惑的。我是痛恨保羅的,痛恨他對愛情的搖擺不定,痛恨他對愛情的不負責任。同時我又是同情他的,他的戀母情結一方面也是他母親造成的,他母親對他的過分溺愛,以及他父親對他的冷漠,造成了他從小缺乏父愛,缺少關愛,而他母親對他的愛又是那麼過分和自私的,他母親婚姻的失敗,促使她把她所以的希望都寄託在她兒子身上,加上保羅哥哥威廉的病死,他母親把所以的愛和活者的希望都傾注到保羅的身上了。

這樣過分的溺愛本身就是不對的,加上對於保羅這樣極度敏感又缺愛的小孩,任何一個女人對他的關愛都會讓他最後變成一種依賴。保羅的悲劇給我很大的啓發,我想任何一個人童年的經歷都會影響到他成年的後的很多方方面面的。

兒子與情人讀後感 篇三

“他是個強健的、身材修長的男子,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他的臉很粗獷,具有象普通老百姓的那種粗線條;掩在那雙濃密眉毛下的眼睛飽含着如此充沛的生命力,以至她不能不着迷。它們好像在舞蹈,但又彷彿被笑聲的餘音振顫着;他的嘴巴也一樣,好像馬上會爆發出勝利的笑聲,但又沒有笑出來。他給人以強烈的懸念感。”

他就是保羅。《兒子和情人》一書中的男主人公。Mrs Morel細膩入微地敘述了他的青少年生活、與母親的畸戀以及和米麗安、克拉拉的愛情糾葛。這本書探討了英國下層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作者很注重心理描寫,把保羅的思想逐步地解剖,呈現在讀者面前。保羅自小受到母親莫瑞爾太太的鐘愛,但是父親卻對他不理不睬。他特別早熟,心裏埋藏着對父親的仇恨。而莫瑞爾太太則是個複雜的人物,她把對死去的長子威廉的愛移植到保羅身上。她對丈夫沒有一點愛情,只是把他當作客人看待。但是她極其嫉妒次子的情人,尤其是對米麗安。因爲她深知米麗安要奪走兒子的精神之愛,便千方百計地阻擾,並採取冷漠的態度。而米麗安深愛着保羅,本來是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的,但是她是個富於犧牲精神的人,一直在默默地等待。米麗安以爲保羅在得到她的純潔後會更愛她,可惜她想錯了。保羅太愛他母親莫瑞爾太太了!直到他母親死後,他才走向了新的生活。至於克拉拉,她與保羅僅僅是肉體之戀。後來與她的丈夫複合了。

全書洋洋灑灑40萬字,其間不但插入了優美的景物描寫,而且作者把人物的內心活動與景物的聯繫寫得栩栩如生,各個人物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此書被列爲英國一些大學文科的必讀書。

兒子與情人讀後感 篇四

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兒子與情人的悲劇。Mrs Morel不幸福的婚姻生活讓她把對丈夫的愛轉移到了兒子身上。婚後不久,Morel夫婦便失去了對婚姻的激情。Mrs Morel對丈夫很失望,但由於內心深處曾經愛過丈夫,她沒有選擇離開。孩子們的到來成爲她撐下去的動力。大兒子 William長大成人,她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可William不幸染病去世,她傷痛令人慾絕。之後,她便把希望寄託在二兒子Paul身上,而Paul也很明白母親的心,對母親一直都很好。可是這種特殊的母子關係卻造成了最終Paul的悲劇。兒子就是兒子,如果把兒子當情人對待,那份愛已不再純潔。

當Paul與 Miriam 戀愛時,Mrs Morel害怕Miriam把Paul從自己身邊搶走,一直不同意他們交往。最終Paul也沒能和Miriam在一起。當然,除了受阻於他母親外,還有這兩個年輕人自身的原因。Miriam是個很要強的女孩,她對Paul的愛讓Paul無法自由呼吸。Paul不能把自己的一切交給這個女孩,而Miriam想要的卻是他的所有。他的身體、他的靈魂、他的一切。Paul不能承受這樣的愛,最終和Miriam分開。愛也是需要自由的,如果不能輕鬆地面對彼此,那麼這份愛將在親密無間中窒息。Paul和Clara的愛最後也結束了。雖然Mrs Morel沒有像討厭Miriam那樣討厭Clara,但Paul和Clara還是無法繼續下去。Clara是結過婚的人,她希望有堅強的依靠,而Paul無法給她安全感。Paul因爲母親的原因對婚姻有恐懼感。談到結婚她總是搖擺不定。Clara想得到Paul的全部,而Paul做不到,兩人最終分手。Clara回到了丈夫身邊,她覺得丈夫深愛着她,願意爲她付出,能讓她依靠,而Paul卻不能。故事最後,Mrs Morel生病去世了。家裏失去了軸心,而不再是家了。Mr Morel覺得更加孤獨了,以前雖然他與妻子沒有心靈上的溝通,但至少回家有人陪在身邊,而現在他什麼都沒有了。他無法承受這種孤獨,去別的地方住了。而Paul失去了一直相依的母親,好像一切都失去意義,天空不再明亮,他在黑夜掙扎着。失去了母親,他失去了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她迷失了自己。雖然他曾恨過母親,還說過如果她活着,他就不能遇到適合自己的人,現在Mrs Morel走了,可Paul並沒有與Miriam結婚,雖然他知道他從內心依附於她,可他最終決定放棄。或許是因爲他太瞭解Miriam,他無法承受Miriam的愛。或許是他內心信賴於母親,失去母親,彷彿失去了一切。

愛,要全身心投入;愛,不要超越愛的底線;愛,要讓彼此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