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我們仨500字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3W

我們仨500字讀後感【精品多篇】

《我們仨》讀後感 篇一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然而我們卻不瞭解他們的家庭生活,但通過閱讀《我們仨》這本書後,我對他們的認識更近一步了。

整本書分爲兩部分,低一部分中,楊女士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爲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這一部分也是我最喜歡的。是寫了錢氏夫婦赴英國留學,他們遠離家鄉,不復早父母庇廕之下,都有點戰戰兢兢,但他們兩人作伴,相依爲命,他們在那的生活可以說是又節居又歡樂的。印象比較深的是錢先生出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了大半個門牙。我都爲他揪了吧心。幸好他沒事。在牛津學習時,由於學費較一般學習昂貴,還要另交導師費,房租,伙食費也較高,於是爲了節省點,楊女士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去做個旁聽生,聽幾門課,到大學圖書館自習,並且錢氏夫婦還是去老金家做房客,可見他們還是很節居的。這本書告訴我們錢氏夫婦鮮爲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爲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然而我們卻不瞭解他們的家庭生活,但通過閱讀《我們仨》這本書後,我對他們的認識更近一步了。

《我們仨》讀後感 篇二

我還不大能理解歸途意味着什麼,就像我從來都沒想過我的來處一樣。

人們兢兢業業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很少會有人想這麼沒有煙火氣息的哲學問題。但是,這並不是你想不想就可以決定你會不會懂。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我們看似爲了自己的整個山寨在努力,其實心裏掛念的泉眼如若干涸,那麼一切都沒有意義;泉眼既已堵塞,山寨不再是自己的山寨。

我們時常處在我是誰?在哪兒?要幹什麼?去往何方?的荒誕感裏。其實更讓人無所適從的並不是這些,是還沒來得及搞清楚這些事情就發現其實一切都沒有答案或者永遠也找不到答案了。就像還在懵懂的夢幻裏想象自己來自愛和光時,突然魔鬼拎着你的領口告訴你只剩歸途。我們從書本上學了很多知識,大學聯考前還號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寫會算善說。可是誰告訴過我真正的真理是什麼,也許沒有真理,馬克思讓我們在絕對和相對面前獨自徘徊,踟躕久了就感覺自己像個傻X。

也許,最該是“生命就是一場虛妄”和“無奈的堅守”。這不是消極更不是悲觀,可是沒人願意相信或者讓自己敢於相信。太赤裸的東西哪是隨便一雙眼睛就能直視的?

少年離家時在日記本上寫過哪裏是家的問句?做了好多個答案,不知是幼嬰出生的那間房屋還是孩提玩耍的那座村莊亦或戶口本上的那行文字。想來那時真是幼稚的美好,楊絳說那些答案都是客棧。家是來處。家是歸途。作者:李星星

《我們仨》讀後感 篇三

這段時間斷斷續續地在看這本書,內心浮躁情緒不夠到位的時候看不進心裏。《我們仨》更多的是在描述三人的日常生活,卻給人一種平靜中的力量與追思,感受溫情的同時又漸漸被觸動。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摯愛相繼離去,只有回憶相伴,點點滴滴,不離不棄。我敬佩楊絳先生。三言兩語無法說清先作罷。

還記得出現在附錄中的阿瑗的書稿,其中有一篇在國小語文教材的單元作文那兒見過,不知道爲什麼一向健忘的自己對這件事印象深刻,還以爲阿瑗是和當時的我們一般大的孩子,字跡有些歪歪扭扭有些生澀,剛纔看到才瞭解原來是在病牀上忍痛寫下那文稿,頓覺心酸。

其實,自己沒有辦法想象失去家人的生活,也不想去想象,但是近來越發感慨。曾經信誓旦旦說以後要留在天津,覺得天津帶給我的感覺實在太好了,現在卻會開始猶豫不決,開始有點想家;覺得自己太任性,都說女孩子不要出遠門啦,偏偏想脫離家裏的束縛出去闖一番;覺得自己脾氣實在太差,對待家裏人總是嘴上不服軟,現在卻也不敢說太柔軟的話;自己真的是有很多毛病啊,很感激他們待我萬般好,一定一定要好好報答。

願身邊的人都能“樹欲靜而風止,子欲養而親待”,願以對待好友的態度對待家人,願我們仨、你們仨、他們仨不負生命的恩賜。

《我們仨》讀後感 篇四

終於把《我們仨》讀完了,之所以說“終於”,是因爲之前早就聞過其大名了,其實讀完這本書也沒花多少時間。在我的記憶中,錢鍾書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用今天的話說是“天才”,比如讀書過目不忘、精通外語等。以前讀書的時候學寫議論文,老師要求摘抄收集很多論據。其中摘抄過的有一條就是關於錢鍾書“勤奮”的,楊絳整理了錢鍾書的讀書筆記,結果竟有好幾麻袋之多。當時也沒怎麼在意,畢竟只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已。

“鍾書在巴黎的這一年,自己下功夫紮紮實實地讀書。法文自十五世紀的詩人維容讀起,到十八、十九世紀,一家家讀將來。德文也如此。他每日讀中文、英文,隔日讀法文、德文,後來又加上意大利文。這是愛書如命的鍾書恣意讀書的一年。”

在讀到這段之後,我便想起來了這些。可見,天才不是天生的。

後來,在《我們仨》中讀到了這一段:“每晨一大茶甌的牛奶紅茶也成了他畢生戒不掉的嗜好。後來國內買不到印度“立普登”(Lipton)茶葉了,我們用三種上好的紅茶摻合在一起作替代。”

所謂的“立普登”,也就是今天的“立頓”。在超市隨處可見,只不過如今有點“賤賣”的味道了。

隨便說一下,精裝版的《我們仨》不論是紙張還是裝幀都很不錯。

我們仨讀後感 篇五

第一次讀楊絳女士《我們仨》這本書應該是在06年或07年間,那時候還年輕吧,只是爲那份真情而感動過。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正是這個樸素的家庭讓我看到了一家三口不平凡的追求,面對災難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面對苦難時的淡然,相知相守,相濡以沫。

隨着年齡的增長,當我再次打開這本書時,從翻看目錄起便開始了感動:第一部“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一個92歲高齡的老人,一個先失愛女後失愛人的女人,我在想,當楊絳女士寫下目錄的那一刻,承受的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年輕時我讀不懂第二部分,第二次翻閱,因爲經歷,深深體會到了楊絳女士當時有着怎樣的情感,一句“我有沒有說明天見呢”道出了她內心翻滾的辛酸,然而,再沒有明天了,錢瑗走了,鍾書先生走了,就這樣“我們仨失散了”。

“我們仨失散了”,我爲楊絳女士心痛不已!雖然書中沒有多少淒涼的詞句,但我讀着卻倍感淒涼,這也許跟我父母相繼過世和多愁善感的性格有關吧。

天上人間,陰陽殊途,卻難斷摯情。這個老人用文字無聲的記錄着她對愛人和愛女的思念。

含着淚花掩上書,感慨由然而生,那份無法表達的愛,無人訴說的情,迴盪在心裏很久很久……

回眸處,燈火闌珊,眺望那相思的彼岸……願楊絳女士能在這尋尋覓覓中永遠懷着他們仨這份曾經的幸福,在另一個世界找到他們曾經溫馨的家!

《我們仨》讀後感 篇六

看慣了現今的明爭暗鬥,看淡了生活的不義不忠,現在靜下心來細品這三個人走過的一路,真的有種難言的感動。經歷着社會的洗禮,可心靈依舊純潔;經歷着戰爭的侵擾,可信仰依舊堅定;經歷着疾病的糾纏,可親情依舊溫馨。猶如品味一盞香茗,苦澀中夾雜着清香,“我們仨”的生活亦是如此。

只可惜一切都沒能逃過命運,如書中所說,只留下“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圓圓離去,鍾書也沒能陪着楊絳走到最後。不敢想象,這位老人要懷着怎樣苦澀的心情完成這本書,但還好,這本書確實真真切切地記錄了他們仨的幸福。

讀過楊絳與錢鍾書愛情的點點滴滴,才懂得真愛亦是知己,愛人亦是靈魂的伴侶,是何等的幸運。當今的情侶又有幾對是這樣呢,擁有再多的甜蜜,也沒能牽手走到最後;而今的夫婦又有幾對是這樣呢,可笑那麼多匆匆的離婚,只是因一句性格不合。

我們急着完成人生的任務表,考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老去。結果一切都是那麼倉促,倉促到我們都忘了品一品生活最原本的味道,忘了到底怎樣的精神生活纔是我們想要的。然而請你別忘記,精神上的富足纔是真正的財富,而家,也永遠是你最溫馨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