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2.26W

《活着》讀後感精彩多篇

《活着》讀後感300字 篇一

幾天時間把餘華早期的小說《活着》看完了,看介紹說是長篇小說,實際上是很薄的一本書,相比之下,可能像《子夜》《家》《春》《秋》這種纔是長篇小說。

說回《活着》,讀完後心情很沉重、壓抑,雖然是小說,但我感覺更像是紀實類文章,小說主人公福貴他身處的時代,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情,可以說很悲慘。我以爲,實際生活中會有比福貴遭遇更悲慘的同胞。

讀福貴的故事,我想到家中的長輩們,同樣是經歷了國共內戰,解放後的一系列動盪,長輩們後來的生活當然是更好了,他們經歷的那些事情,在他們身上留下的印記,給他們人生帶來的影響,作爲子女、作爲晚輩,卻幾乎不知一二,以晚輩們的人生閱歷,即使對那段歷史有所瞭解,畢竟不是親歷者,不可能有切身體會,只能憑想象,比較遺憾的是,經歷那些事的長輩們,通過文字、通過口述記錄下來的,目前來看,太少了。我也很難進入到他們的內心,知曉他們的想法,尤其是身邊的長輩們。

《活着》讀後感400字 篇二

一口氣讀完《活着》,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淚水多次掉落。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此時此刻我想說的是,命運怎會如此殘酷?有種向蒼天怒吼不甘的衝動,太多的不甘……

死亡不可怕,也並不以你的可怕而不來找你。真正可怕的是,有些時候你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都一一離你而去,而你卻一點辦法也沒有,獨留自己一個人,就像本文主人公。

活着,短短一篇。樸實無華的第一人稱平淡的道盡了他們的一生。故事從解放前一直到19世紀末。這不正是我們祖輩,父輩,都親身經歷過的那段歲月嗎?也包括我們80後的那點有限的童年記憶。那樣的年代,字裏行間已經令人十分動容,而實際更是不敢想象……小時候常聽起祖輩,父輩提起過他們的歲月……而我也彷彿跟隨故事跟隨兒時的記憶碎片在裏面找尋他們的影子。如今,讓人不經感嘆,我已長大,你也白髮,時間都去哪了?讓人不勝唏噓……

活着,活在當下社會是我們莫大的福氣。和祖輩父輩以及書中的各種**,戰亂,饑荒,疾病等等來比現今的我們可算得上是天上神仙的日子。這讓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呢?沒有比活在當下更幸福的事了。好好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把美好的生活一直傳承下去!!!

活着讀後感 篇三

《活着》中寫道一句大概意思是:幹盡壞事的人雖然令人瞧不起,但命都長。對,福貴就這麼一個人。

生存與倖存就像硬幣的正反面,可惜死去的人連硬幣都見不到,更何談幸福。而福貴命長就這麼一直生存、倖存、生存、倖存………或許活着就是他的幸福。

他知道自己的錯誤便重新做人,他知道家珍的病重便不讓她下地幹活,他知道兒子是好心獻血死的就沒有殺死春生,與春生的最後一次見面告誡他千萬要活下去,要活下去,他知道女兒有人家要便高興地合不住嘴,他知道自己的親人們一一離去卻仍舊堅強的活着,哪怕是一輩子跟老黃牛相依爲命也還是活着。

一雙如何看待世界的眼睛和一顆如何運轉的心,決定着活着的態度,如果時代註定活着要命途多舛,那就利用好剩餘的日子,因爲生命的價值不被時間所束縛;如果時代註定活着會一帆風順,那就勇敢前行回報那個值得你付出的時代。

我們不能改變時代改變命運,但可以思考我們一路走來留下的腳印,有深、有淺、有直、有彎,這些腳印僅僅是我們的過去,一場大雪過後,我們會踏出新的腳印。活着就是對逝者最大的寬慰,活着就是對期盼者最大的支柱,活着就是嶄新明天的資本。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讀後感 篇四

我很久沒有獨自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了,看一本如此純樸的小說,是餘華的作品,十萬餘字,用詞很簡練,淡淡的,好似品茶一般,回味悠長,感觸很深,或許有種刺痛的感覺。

《活着》是一本描寫死亡的書。故事講的是一個地主的兒子叫福貴,由於好賭而輸光了整個家產,由一個好吃懶做的富人變成一個徹徹底底的窮人。富的時候除了具有一切富人所應有惡習外,他還要加倍;而窮的時候,甚至比所有那個時候的窮人還要窮,還要卑賤。然而,並沒有因爲他變成了一個窮人,命運就停止了對他的掠奪,而且這種掠奪是用最殘忍的手段:死亡!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女兒、最好的朋友一個一個相繼死去,每一次失去,我不知道富貴是何心情,但都讓我這個旁觀者悲痛欲絕,不知所措。書中人物各種不同的死因更是讓我倍感死亡的恐怖。尤其看到他的兒子有慶爲了怕弄壞鞋子而提着鞋子光着腳走在雪地裏的時候,眼淚真的忍不住奪眶而出。我甚至有些責怪作者太過殘忍和無情,不給這樣一個卑賤的人留下一丁點什麼。可是,書中的所有人,面對命運,他們沒有任何抱怨,也許他們根據就不懂抱怨,所有的一切,除了承受,還是承受。

“活着”在我們中國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狂傲不羈的吶喊,也不是來自於兇殘猛烈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絕望與痛苦的邊緣繼續活着,而且驕傲而堅強的活着。當讀到他的最後一個親人苦根吃豆子撐死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福貴還有什麼活下去的勇氣了,可是此時的他早已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了。

“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許這就是家珍所認定的幸福。看完《活着》,很多細節都已經模糊了,可是家珍的這句話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裏,如此清晰。只有經歷過分離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團聚的真實可貴吧。我們應該感激,我們活着,我們的家人活着,所以我們幸福!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牀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這是福貴在農婦們聊天時插嘴說的一句話,也是他在經歷生活的大起大落之後總結的生活真諦,很簡單,樸實至極的話,卻含義深刻。“福貴”老人其實只是廣大中國農民的一個縮影罷了,在他們身上,遺存了太多的優良品德,勤勞、善良、任勞任怨、樂觀、堅韌,正是無數像“福貴”這樣的老百姓,我們的國家才能在那無盡的災難中挺過來,他們爲國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感激,我們活着,過着過去許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創造的幸福生活。

另外,聰明的作者在描寫很多死亡的同時,也給與了我們很多希望,家珍重新回到徐家,福貴從軍隊逃回家裏,有慶上學唸書,鳳霞嫁給了二喜每一次家人死去後都會有新的生活的希望,雖然死亡沉重,命運多舛,但終歸多了些生的喘息;也正由於每一次新的生活剛剛開始,卻再次被命運捉弄,才顯得生命的

脆弱和命運的難以琢磨。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倖存者,在經歷過如此大的災難後,他們需要的正是希望,祝福他們能堅強的活着。我們應該感激,我們活着,爲了希望活着。

這本書,描寫的是失去,告訴我們的是得到的意義;描寫的是死亡,告訴我們的是活着的意義!當絕望和痛苦如狂風驟雨消失在寬廣的海岸線,溫暖而和煦的陽光總會相聚在某個雲淡風輕的下午,讓我們都去到山澗,望着無垠的天邊,恬靜而從容的吶喊出心中的那一縷縷不凡和堅持——我們感激,我們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