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城南舊事讀後感八年級

讀後感2.93W

城南舊事讀後感八年級

小說的主人公林英子童年時曾跟隨父母漂洋過海,從臺灣遷居北京,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小說就是寫的主人公林英子的這一段生活經歷,表達了林英子對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和對故土的思念之情,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城南舊事讀後感八年級,請您閱讀。

城南舊事讀後感八年級1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題記

在偌大的北京城中,有數以百計的衚衕,在這些斑駁的衚衕裏珍藏着許多老北京的回憶,一位可愛的小姑娘把童年的歡樂與疑惑刻在了老北京的經緯線上。優美的文筆,真摯的情感都注入了《城南舊事》之中,她——就是林海音。

北京城的晴日依然像往常一樣熱鬧,六歲的小英子和宋媽在買菜的途中與惠安館的瘋姑娘秀貞偶遇,在多次的接觸和交流中,英子和秀貞成了好友,得知秀貞的悲慘遭遇後,英子幫秀貞尋找失散的女兒。相逢是短暫的,找到女兒的秀貞卻不幸慘死在火車輪下。這樣的結局讓英子備受打擊,爲了忘記這悲傷的回憶,不久在家人的陪伴下英子遷往新簾子衚衕開始新的生活。

在新生活的開始,荒園裏那個厚嘴脣的年輕人闖進了英子的生活。爲了供弟弟上學,這個厚嘴脣男人被迫以偷竊來維持生計,這讓單純善良的英子疑惑不解,對善與惡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斷——善與惡在於心的感悟,情的包容。可這位年輕人最終被巡警帶走,這又是生活帶給英子的一場情感歷練。

生活在充滿快樂的同時也會穿插着悲傷,英子九歲那年,宋媽的丈夫帶來了兒子溺水身亡,女兒被賣的噩耗。在英子感受到宋媽悲傷的同時,她更多的是疑惑: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不是人人渴求的嗎?爲何宋媽要拋棄家人出來做別人家的傭人?年幼的英子在經歷了形形色色的喜與悲後告別了快樂中裝滿疑惑的童年。

《城南舊事》雖在寫英子的童年,但在那溫馨快樂的童年裏隱藏的卻是生活的辛酸和生存的逼迫。冬日裏不遠萬里運煤的駱駝隊,執著於尋找小桂子的秀貞,爲供弟弟上學偷竊的年輕人,還有撇下家人、孩子出來做傭人的宋媽,他們嚮往着幸福的生活,卻迫於社會的禁錮,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幸福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奢望。天真無邪而又多愁善感的英子如何能懂得生活的艱辛,她用那雙純真的雙眼在觀察着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正因爲她的純真和善良,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滿,恰如那冬日裏的駱駝隊,在人生的沙漠中努力行進,也許會迷失,但生命的軌跡卻如烙印一般歷歷在目。

努力生活,在人生的衚衕裏,即使經歷生活的辛酸,也要留下心底的那份純真,永存心靈的童年。

城南舊事讀後感八年級2

“爸爸的花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在本書裏的最後的話。

這本書以她小時看駱駝起頭,講述了她爲什麼要寫這本書。此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名叫英子,她家住在北京城城南的一條衚衕中。在她家周圍的惠安館,她結識了第一個朋友——“瘋子”秀貞。她和一個大學生有了個孩子,這本該是好事,卻成了她瘋了的原因:大學生被捕,孩子小桂子被遺棄。後來英子發現“小桂子”就是她另一個好朋友——妞兒。妞兒是一個唱戲的,是“父母”的搖錢樹,是一個經常被打的人。但命運總是悲慘的,她們在火車輪下去了天國,在那兒永遠不分離,遺憾的是英子再也看不見她們了。這些在英子的記憶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她童年的噩夢。

而後,英子的家搬到了新簾子衚衕。在她的家斜對面有一個鬼屋,在鬼屋下面的草地裏,藏着英子的另一位朋友——一個年輕人,一個以偷盜供養他弟弟讀書的年輕人。他說他善良,英子也認爲他善良,或者說他並不壞。在和平年代,他也許不會去偷,去搶,他也許會成爲一個真正的好人,一個偉大的人,可當時時局動盪,民不聊生。同學們,我們出生在這和平的年代,生活在和諧的社會,擁有着極好的條件,卻不好好利用這一切,在偷、搶,在殺人、縱火,在破壞這一切,你說這該不該?他在英子的眼中,既偉大,又渺小。英子分不清他是好是壞。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久,英子無意揭發了他,並因此在又一次行竊中被抓。從此,英子又有一個朋友在他眼前消失了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宋媽。她是英子的奶媽,也是英子所有兄弟姐妹的奶媽。她是一個怪人,她放棄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來到英子家照顧他們,這樣的行爲實在令人費解。世事難料,在英子九歲那年,宋媽得知:兒子溺水身亡,女兒被丈夫賣掉,自己的父親也因肺病而亡。她得知這些後,悲痛欲絕,原本樂觀的她再也見不到笑容。不久,她和騎小驢的丈夫回去了。我看到這,情不自禁的吟誦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福無雙降,禍不單行。英子慈愛的爸爸沒有擋住病魔的襲擊,在地下永遠的長眠。英子終於國小畢業。回到家後,望着父親的夾竹桃,默唸: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

城南舊事讀後感八年級3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由臺灣著名女作家寫得曠世鉅作——《城南舊事》。本書的作者則是被人評論爲“北京培育了她,臺灣成就了她"的林海音。

這本書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的所見所聞。她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二十世紀20年代的北京城南,有一戶幸福的人家,主人公小英子就住在這裏。起初,她們居住在小衚衕裏,由於好奇,英子去了神祕的惠安館,並在那裏認識了瘋子秀貞。在秀貞那不通順的語言中,顯露出了一個隱藏了多年的故事??????後來英子搬去了一個有電燈的小樓,過上了更加快樂安逸的日子。但在國小的最後一天,英子的父親去世了,英子的童年隨之消逝了。正如本書最後一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

本書有許多精彩片斷,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一幕是關於宋媽的故事。在一個晴朗的早晨,英子家中洋溢着歡樂與激動,原來宋媽的孩子小栓子與丫頭子就要來了,大家都在焦急地期盼着。終於,宋媽的丈夫牽着那頭蠢驢出現了,但沒有兩個孩子的一絲影子。英子見他牙太黃,便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黃板牙”,只見黃板牙一屁股坐在石頭地上面,吧嗒吧嗒地抽着大煙,一聲不吭。宋媽問有關孩子的事,他先是沉默,最後低頭輕輕說了幾句話,宋媽頓時捂着臉抽泣了。原來宋媽日夜思念的孩子一個死了一個送人了。從此,黃板牙先生在英子心中便成了一個無情的、可恨的人物。

的確,在作者對黃板牙的描述中,讓我認出了他的真面目:一個無情無義沒有良知的傢伙,他爲什麼要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送人?爲什麼那麼冷漠?原來世上還有如此不負責任的家長。

作者在這本書中刻畫了一些生動的人物形象,但最令我感動的只有英子。她善良、真誠、活潑可愛,如同一個歡快的小燕子。在秀貞需要幫助的時候,她把媽媽價值昂貴的金手鐲毫不猶豫地送給了她,送的心安理得,因爲她們有了盤纏,就可以全家團圓。這就是英子,一個善解人意的小女孩。

林海音對本書通過孩子童真的眼睛去看成人的世界,是當時北京的典型社會縮影,給人以思考、啓發。而且語言生動,描寫真實、細膩,常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城南舊事讀後感八年級4

剛拿到《城南舊事》這本書感覺很深奧,覺得自己會看不懂,一直被我冷落在書櫃。今年暑假的一天,我無意中拿起這本書看起來,才發現這本書並非我想象中那麼深奧。

書中講了五個故事:《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惠安館》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英子和宋媽每次去買菜時都會看見一個瘋子站在惠安館門前好像在找什麼東西,可宋媽總是緊緊握着英子的手不讓英子過去說話,於是英子偷偷地跑出家跟瘋子去玩,原來瘋子叫秀貞,她剛剛生下來的孩子被狠心的母親拋棄在荒涼的遙遠地方,不能經受打擊的秀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的唸叨着思康以及可憐的孩子“小桂子”。英子善良的心裏對秀貞抱着深深的同情,期望着她的好轉。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好友妞兒竟然是那個被遺棄的小桂子,她毫不猶豫的拿走了母親的金鐲子,送給秀貞和妞兒作爲盤纏,並將她們送上了火車,去尋覓那個思康。從這裏就能看出英子是一個機智、勇敢、樂於助人的小女孩。而另外幾個故事裏寫了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痛染身而終眠地下的爸爸……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爲何人世這般悽苦?英子深深思索卻不知此中的道理。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英子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爲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現在我將上五年級了,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再二年,我即將告別童年,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感受海音婆婆緬懷童年的心情。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裏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童年小鳥一去不回來。

看完書的最後一頁,海英婆婆的詩句清晰的映在我的腦海裏: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城南舊事讀後感八年級5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童年就像花海里的花兒,是五彩繽紛的;像整天打鬧的小娃娃,是無憂無慮的;像山間清澈的溪流,是純潔美好的。

翻開《城南舊事》,小英子的“老北京童年”,如一卷畫卷展現在我面前。樸素的生詞文字,在林海音的筆下,卻變得熠熠生輝,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彷彿學駱駝咀嚼的小女孩,就是我,彷彿畢業典禮的演出,就發生在昨日,彷彿“黃板牙兒”的驢,就停在我們面前。斜嘴笑的蘭姨娘,騎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小孩兒的德先叔,使我倍感親切。書中有悲傷,有自豪,有憂慮,有怨恨,但最吸引我的,是小英子那善良、純真的心靈。

童年,可以撒嬌、打抱不平,還可以嚎啕大哭。面對即將逝去的童年,我醒悟了,在我看電視時、睡覺時,童年都在“滴滴答答”地流逝,一去不復返了。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不等人,失去才顯得可貴,我更應該珍惜時間。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我至今都記得,在鄉下玩的時候,院子裏養了幾隻雞。它們踏着步子,“咕—咕—”地叫了,它們要吃飯了!我手裏攥着從大人那邊討來的餵雞的一小捧米粒兒,趴在籬笆邊上,天女散花似的撒,米粒兒在空中劃了個優美的弧度,徑直落入雞窩。“咕咕!咕咕!”雞羣伸長脖頸,埋頭啄食米粒,我則饒有興趣地看着。

家中院子裏有棵柿子樹,一到秋天柿子樹的枝條上就掛滿了飽滿又鮮美的大柿子,令人垂涎久之。爸爸找來把梯子在柿子樹旁找個合適的位置架起來,我則屁顛屁顛跑來扶梯子。“咔嚓咔嚓”,爸爸剪下一個個紅燈籠似的大柿子遞給我,我又把柿子裝在籃子中,配合默契。我們倆忙前忙後,轉眼就摘了二三袋柿子,不亦樂乎。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有趣的童年。”童年是最快樂的,也是幸福的,我要珍惜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