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九年級城南舊事讀後感

讀後感2.62W

九年級城南舊事讀後感

《城南舊事》是一本神奇的書,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善惡、冷暖爲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合上此書的最後一頁,房間裏飄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九年級城南舊事讀後感,請您閱讀。

九年級城南舊事讀後感1

《城南舊事》是我接觸的第一部自傳小說。也是第一部林海音的小說。我很喜歡小說的封面。一張手繪的畫。一個小小的女孩,穿着厚厚的棉衣,掛在脖子上的手套引發了我莫大的回憶:小時候,奶奶也曾逼着我帶過這樣的手套。正是這幅畫,讓我有了買它的決心。直覺告訴我,買下這本書,我絕不會後悔的。然而,我的直覺是對的。才翻看了幾頁,我便愛上了這個故事,愛上了調皮搗蛋的林英子,椿樹衚衕裏的瘋女人,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井邊的小伴侶……這樣美好的回憶,每個孩子都有,可單單隻有林海音寫出了這樣美好的故事。讓人愛不釋手的故事。

我最喜歡兩篇短文,一篇是《惠安館》,英子費盡心思,幫助一點也不瘋的瘋女人,秀貞,找回了她失散多年的小桂子。這個故事裏的英子,是善良的,更是純樸的。另一篇是《爸爸的花兒落了》。一開始,我只是讀懂了,英子對自己親愛的父親離世後,自己不得不變成大人的一種無奈。在課本上學過這篇文章之後,我又一次讀懂了,英子對她父親的那一份愛。

讀《城南舊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雜念,因爲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所以心緒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動着我的,只是這文字之間盪漾的一種淡泊與純淨。海音先生以兒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訴說她對城南舊事的情意繾綣。半個世紀的別離,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零落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林先生寫道。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從容淡定之間,多少悲歡離合,掠過生命的軌跡。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愁苦又有何用?“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童年去了,留下無窮思戀與懷想……

驀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着盛夏的情懷……落寞之後,驪歌那清越悠揚、古樸深婉的樂音仍在耳畔縈迴着,淡淡的愁緒,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多了一點緬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落花下,一個女孩,在夕陽的餘輝裏靜默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夾竹桃。

九年級城南舊事讀後感2

剛拿到《城南舊事》這本書感覺很深奧,覺得自己會看不懂,一直被我冷落在書櫃。今年暑假的一天,我無意中拿起這本書看起來,才發現這本書並非我想象中那麼深奧。

書中講了五個故事:《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惠安館》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英子和宋媽每次去買菜時都會看見一個瘋子站在惠安館門前好像在找什麼東西,可宋媽總是緊緊握着英子的手不讓英子過去說話,於是英子偷偷地跑出家跟瘋子去玩,原來瘋子叫秀貞,她剛剛生下來的孩子被狠心的母親拋棄在荒涼的遙遠地方,不能經受打擊的秀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的唸叨着思康以及可憐的孩子“小桂子”。英子善良的心裏對秀貞抱着深深的同情,期望着她的好轉。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好友妞兒竟然是那個被遺棄的小桂子,她毫不猶豫的拿走了母親的金鐲子,送給秀貞和妞兒作爲盤纏,並將她們送上了火車,去尋覓那個思康。從這裏就能看出英子是一個機智、勇敢、樂於助人的小女孩。而另外幾個故事裏寫了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痛染身而終眠地下的爸爸……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爲何人世這般悽苦?英子深深思索卻不知此中的道理。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英子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爲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現在我將上五年級了,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再二年,我即將告別童年,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感受海音婆婆緬懷童年的心情。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裏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童年小鳥一去不回來。

看完書的最後一頁,海英婆婆的詩句清晰的映在我的腦海裏: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九年級城南舊事讀後感3

讀那本書時,彷彿看見了愛哭的妞兒,愛笑的英子,思念家人的秀貞,嫵媚的蘭姨娘…….撫摸書時,突然感到有一絲惆悵涌上心頭。《城南舊事》到底有什麼吸引着我?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林英子,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英子從一個頑皮的小孩子蛻變成一個懂事的大孩子,在她這個有快樂,也有煩惱的童年裏,她走過了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人生好似一張車票,走過的地方,成爲消逝的風景;做過的傻事,成爲永遠的回憶。在她成長時,在她長大時,她也同時擔起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擔子。她在十二歲時,就失去了疼愛她的父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英子在長大的那一刻,實際是多麼希望自己還是個頑皮的小女孩呀!其實,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是在回憶、回味童年,是在眷戀、思念童年……濃濃的相思,淡淡的離愁……作爲一個孩子,她心中有許多的祕密,蘭姨娘與爸爸之間的微妙關係,她與秀貞的開心時光……也許,正是因爲經歷了這些事情,她才從天真的小姑娘蛻變成了懂事的大孩子。

我想,英子在十二歲之前,應該跟我們一樣,有顆快樂的童心。她聽了蘭姨娘的幾句好話,就可以回心轉意,甚至一個暑假不碰作業……但不一樣的是在十二歲之後,她失去了慈父,失去了家裏的頂樑柱。但她在爸爸去世時,有着從未有過的鎮定,因爲她不得不和她的童年說“再見”了,她從此不能再哭鬧或任性了。而我們在十二歲的時候還可以幸福地躺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裏撒嬌,偶爾還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寵愛下,耍耍小性子。但是英子不可以,她還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她唯一能做的,也是她必須要做的就是幫媽媽分擔家務。她沒有時間玩耍了,沒有時間去歡笑了,更沒有時間去撫平那心靈上的傷口了……

相比之下,我們有着幸福的家庭,可以沒有心理負擔地去上學,可以有很多屬於我們童年的快樂時光。我們的童年是多麼幸福,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啊!所以,我們要做個懂事的孩子。跟英子一樣吧,幫着媽媽分擔家務。學會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不能虛度時光。要讓我們的父母因爲我們而自豪,我們的家庭過得更幸福。讓我們一起,做一箇中國夢!

九年級城南舊事讀後感4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每當我聽到這首驪歌,一個人小鬼大的英子就在我眼中浮現,就聽見她天真無邪的嗓音,我就想起了那本終身難忘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以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書中的每一個故事表面上幾乎都沒有緊湊的情節,但在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女孩眼中看到的小世界,後面卻是一個悲慘的大世界。

我第一眼愛上的,當然是那書中的小主人公——英子。她純真善良,十分聰慧,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心,願意用真誠的心去與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做朋友,願意幫助任何需要幫助的人。她沒有心機,在《惠安館傳奇》中,她與別人都稱之爲“瘋子”的秀貞和找不到親生父母的妞兒成爲了好玩伴兒,而且幫助他們母女相認,讓我感到屬於孩子的人間的溫情。但她又有時又古靈精怪,發覺了爸爸對蘭姨娘的感情,拼命地把她和德先叔拉到一起,還爲自己的計謀得意。

除了小英子,還有許許多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宋媽是一個勤勞賢達的人,爲了自己的孩子,被迫去當奶媽;秀貞思兒心切,失去女兒後被別人視爲“瘋子”,在英子眼裏卻是一位平常女人;還有厚嘴脣,爲了弟弟,做了小偷……他們的命運都很悲慘,也都是些社會底層的普通小人物,但在作者林海音的描寫下一個個人物性格鮮明,並且也小人物中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地方,如宋媽的顧家、妞兒的勇敢、厚嘴脣的善良等。

說起來我與小英子的淵源可真不小。我們“相識”在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上,我抽中了《城南舊事》這一本書,我一下子就被書中豐富的情節給吸引了。在老師的介紹下,我還看了20世紀80年代由導演吳貽弓拍攝的同名電影,這部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諸多大獎,也讓我更加了解了整本書的含義。

那個淳樸的小英子,已經成爲了我的好朋友。我從她的童年裏感悟到了許多,瞭解城南舊事,探索童年樂趣。我愛你,英子!

九年級城南舊事讀後感5

童年天真無邪的目光,看到的一切,都是那麼溫馨,富有詩意。即使是艱難險阻、人情冷暖,都會令人難以忘懷。小英子與瘋女人的幾度會面,寥寥幾筆,讓人揪心不已,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和小英子年齡相近的同學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部《城南舊事》,請聽聽他們的聲音:

北京,衚衕。這是英子模糊而深刻的記憶。這裏不是英子的故鄉,卻是童年的歸宿。這裏充斥了成長的悲歡與離合,精彩與思考。英子的童年起初是北京胡同裏肆意撒歡的孩童,無憂無慮,走到哪兒都有長輩們寵溺的責備。那是最幸福的時光,就像她記憶中冬陽裏的駱駝,從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

六歲,助秀貞與夥伴兒妞兒團聚,從此生命中多了對母性的理解;七歲,對海和天的懵懂,對善與惡的摸索,讓她多了對人性的思考;八歲,蘭姨娘的笑音與母親的苦澀,或許讓她對世事更清晰了;九歲,宋媽乘驢歸去,她在無奈中也體會了不得不失去。畢業那會兒,石榴樹枯了,與父親從此陰陽兩隔,就是童年遠去的標誌吧。這些都是英子的童年,她所珍視的、懷念的、流逝的。

在目次中看見一篇《超越悲歡的童年》。由於孩子不詮釋,不評判,故事中的人物以自然、真實的面貌出現,扮演他們自己喜怒哀樂的一生。英子的童年有着幸福的時光,卻也承擔了不一般的痛楚。超越悲歡,那是童年的懵懂,那是孩子真實的眼睛,那是自己的感受。童年往事中,身邊的人或事有意無意的離去,填充了它們——人生的磨礪。

多希望不要經歷苦難啊,但人生確實是在苦難之後更豐厚的。人生中和你我產生交集或者只是擦肩而過的,總會爲我們留下點什麼,接着他們漸行漸遠,最後在記憶中消散。讀後感·給予我們的,哪怕包括他們的離去,或多或少地推動我們對喜,對悲,對世事的看透。

我們悲嘆無憂的離去,又不得不笑對成長。責任倉猝而沉重地迎面而來,也許一時之間讓人不堪一擊,正如英子作爲長女。

但我們也必須明白:童年的我們渴求成長,成長中的我們又懷念童年。我們試着理解人生就是“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風裏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無礙,只要從容地接受每一段時光,體會它獨特的精彩。至少,學着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