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家讀後感1000字

讀後感1.43W

第一篇:《家》讀後感1000字

家讀後感1000字

《家》讀後感

家,是身心的歸宿。一看到“家”,便不禁和親情聯繫到了一塊,溫馨而真切。“家”這字總讓人遐想,一種對互親之情的期盼。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卻是羈絆,是對愛情的禁錮。

書中高老太爺是最可恨的,獨斷專橫兇殘暴虐,完全十分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囚禁覺慧,打兒子斥媳婦,丫頭隨意送人,面對即將滅亡的封建制度,他無能爲力,臨終前的饒恕和教誨,卻來的太遲。

與此鮮明的對比,是那個“幼稚而大膽的叛徒”,他勇敢的抗爭果讓人欽佩:反抗封建專制,蔑視長輩權威;打破封建等級觀念,大膽愛上婢女鳴鳳;支持覺民逃婚,抗拒不合理的婚姻;敢於頂撞三叔陳姨太,揭穿其“捉鬼”的醜劇;他衝出家庭,大聲呼喊:我是要做一個叛徒。鮮明貫徹了反抗,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固然有“五四”青年的歷史侷限和弱點,但其間覺新的封建態度促使他離家出走,爭取自由的鬥爭。覺慧是真正的五四新人,是鐵錚錚的勇漢。

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二重性格”覺新。他善良卻怯懦,接受過新思想的啓蒙,但封建的傳統思想已經在他的腦海裏深深地紮根,內心的掙扎讓他永遠也無法真正地衝破牢籠。祖父的話對於他來說就像是法律,是維持這個封建家庭的支柱,而他卻又對新青年表示同情,幫助覺民逃婚,覺慧離家出走。()他不敢過多地接受新思想,卻又痛恨封建的制度,他夾在弟弟與祖父中委屈求全。而他的“不抵抗主義”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的生活,他的逆來順受卻造成了他與妻子端鈺,表妹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

而至於覺民,琴等其他青年一代叛逆者和馮樂山,高老太爺等老一代封建衛道者的鬥爭衝突,以及梅芳瑞珏鳴鳳等青年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悲慘命運,強烈解釋了這個金箍家庭的矛盾。

《家》這本書通過描寫這個家裏發生的四個悲劇,鳴鳳,梅,高老太,端鈺的死,都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

我本以爲巴金所敘述的家應是一家人團結奮進的局面,或是和樂融融的場景,但這樣也着實有些平淡。我相信在所有人心目中,家應是最美的地方。或許時代背景不同,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社會一片黑暗,人們思想靈魂麻痹。

而放眼今日,家在新時代時期賦予了更多的內涵。當今是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社會,家也變得更舒適漂亮,沒有封建與文明的抗爭,理應是真正的身心歸宿。

儘管如此,但隨社會經濟發展人們有更高的追求,家反而變得冷清孤獨來了。父母雖不像高老太爺獨橫,卻也在兩代間產生了難以逾越的代溝,因而家庭很多時候變得悽清。

不過,在我看來,“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結,在平常時無從察覺,到陌生處全涌上心頭。家,故鄉,是一個人一輩子無法小區的烙印。那首經典電影薩克斯曲《回家》,你會強烈地感到家的溫暖以及家中親人的牽掛,思鄉之情從心底慢慢升越,彷彿有一種五形的力量在驅使你趕回家,這便是家的神奇所在。

第二篇:家讀後感1000字

家讀後感

《家》中的故事發生於“五四”前後,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涌、激烈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背景是中國當時還很封閉的內地——四川成都。那裏有一個官僚地主階級的大家族——高公館,公館中除了老太爺,還有五房分支。小說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爲經,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爲緯,描繪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畫面,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這個家中有三個兒子。大哥覺新是個典型的孝子,他求學中途回來給爺爺祝壽,當時,他有一個深愛着的人——梅。他們青梅竹馬,我本以爲他們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因爲有另外一個女子也和覺新的生辰八字相配,所以,他爺爺做主用抽籤的方法來替他決定了婚姻大事。也許是上蒼捉弄人,抽中的偏偏是另一個女子,他爲了滿足爺爺的意願,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梅,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和那個女子結了婚。與此同時,他也捨棄了自己的學業。他是老師最器重的學生,老師惋惜的告訴他,只要他繼續學下去,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爲。但是,就因爲他爺爺的一句話“你是這個家的長子,還是早點完婚,找個營生,打點這個家吧!”葬送了他的愛情、前途和幸福。

不僅如此,他還想讓別人也成爲這樣的人,所以,在爺爺又給二弟覺民訂婚時,他竟然也去逼二弟完婚。他很愛他的妻子,但卻保護不了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生第二個孩子時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去看她,當她因爲難產而死時竟不能見她最後一面卻只是默默流淚。

我們能因爲這些就憎恨他嗎?不,不能,是那個家庭造就了他的順從,他們雖然因爲他受到了傷害,但他也同樣受到了傷害,而且受到的傷害更深,他纔是最大的犧牲者啊!

二弟覺民,雖然擁有較進步的思想,但意志薄弱,可是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哥和三弟的幫助下,終於和自己心愛的人——琴,一個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走到了一起,他可以算作《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人了。

三弟覺慧,思想進步,意志堅定,他最初與婢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她逼得投河自盡,這件事情成了覺慧心中永遠的痛,同時也堅定了他反抗封建禮教、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信心,他離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生活,最終走向光明的前途。

《家》通過三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我痛恨封建社會的殘酷現實,也同情那些被封建制度迫害的人們,同時也體會到,只有積極向上,努力奮鬥,順應時代要求的人,纔有光明的前途。

這個社會永遠都在進步,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它。在途中,它也曾發射出許多水花。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就像序言裏所說,生活並不是悲劇,而是一場搏鬥,我們爲的是去征服它,衝破了生活的囚牢,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第三篇:《家》讀後感1000字

《家》讀後感1000字

20世紀30時代,主要存在三種“人”的觀念與話語的對話、衝突、交流與交融。一種是五四民主科學背景上的人文觀念與話語還在承續與發展;一種是左翼革命文學的“階級的人”觀念與話語;第三種是近現代通俗文學的“人”的觀念。30年代的人文主義文學思潮下,中國現代小說進入成熟、繁榮時期。小說家經過辛勤探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藝術領域。巴金執着於五四個性主義與人道主義,充滿熱情地展示年輕人的世界與封建家族激烈的對抗,例如寫於1931年的《家》。

《家》給我們展示了五四運動期間一個封建家庭逐漸沒落的故事。 在《家》中,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態。在高老太爺統治下,這個家庭內部充滿了虛僞和罪惡,各種矛盾在不斷出現、激化。覺新是長子長孫,爲人厚道,但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卻不敢反抗。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老太爺的安排而與瑞珏結婚。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鬱中病逝。 覺新的生活讓人同情,他想反抗卻無力反抗,內心承擔着各種壓力卻無人訴說。他將希望放在自己的兒子上,希望兒子不要走上自己的老路。

覺民,一個積極進步,逐漸上進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於覺新和覺慧之間,他比覺新少了思想上的落後,又比覺慧多了遇事、抉擇時的沉着和穩重。作爲五四新思潮喚醒的年輕一代,他嚮往民主自由。當祖父爲他一手包辦婚姻的時候,他毅然離家出走,公開反抗,表現了不妥協的鬥爭精神,最終獲得勝利。

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覺慧在外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學生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他愛上了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鳴鳳爲了反抗當小妾的命運,在絕望中投湖自盡。覺慧在鳴鳳、瑞鈺的死中,看到了家庭中的虛僞與罪惡,既悲傷,又憤怒,最終在覺新的幫助下離開了家庭。

小說通過覺慧勇敢的反抗封建家庭制度並離開家族,鳴鳳反抗不公平命運等事件,展現了作者對人性解放的強烈的渴望。作者批判的不僅是舊禮教,更是作爲封建統治核心的專制主義,其所描述的戀愛婚姻悲劇的真正意義,也不只是主張自由戀愛,而是喚醒青年“人”的意識,啓迪與號召他們與封建家庭決裂。在作者看來,覺慧與鳴鳳的戀愛悲劇,覺新與梅、瑞珏之間的婚姻悲劇,其根源都在於他們追求幸福愛情、婚姻的願望與封建禮教以及封建專制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舊的家族所代表的專制制度,扼殺了他們的幸福和生命。《家》充分體現了五四的時代精神,表現了對人的新的思考。

第四篇:巴金作品《家》讀後感1000字作文

一定有很多人都聽說過巴金老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們說它代表了他創作的最高成就,但是真正讀過它,品味過它,感受到過它所帶來的震撼的又有多少人呢?那時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還處於封建制度的社會中,而激流三部曲作爲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就講述了在那個時期一個封建的大家族高家的故事。

一個有思想,有覺悟,有抱負的青年出生在一個封建制度統治下的社會中,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而他如果又恰好出生在一個古老而專制的大家族之中的話,那便是更大的不幸。黑暗的社會,與同樣黑暗的家庭,就像一個外表看起來璀璨奪目,綠意盎然,內裏卻腐敗不堪,佈滿荊棘的鳥籠,將那一顆顆自由的心牢牢的所在了裏面,任那自由慢慢得腐敗成古板,希望悄悄滋生出絕望。

內心不堅定,軟弱膽小的人,是斷然不敢衝出牢籠的。他們不知道,衝出牢籠之後應該飛往何方;他們不敢想象,沒有了這外強中乾的家族的依託,他們將如何生存;他們無法預測,被捉住的命運究竟會是怎樣。他們不知道,他們不敢想象,他們無法預測,他們只能低着頭縮在他們他們早已無法忍受卻又不得不忍受的牢籠之中繼續他們行屍走肉一般的生活。而真正的勇敢者 ,有鐵一般意志的人,一定是隨時隨地都在尋找這打開牢籠的方法,他們有理想,有目標,在一條道路上堅持不懈的前行;他們不需要家族,並不代表他們冷酷無情,只是他們不想再帶着面具虛僞的生活;他們不去預測自己的失敗,只因他們堅信自己定能成功。這樣的人,一旦找到機會,哪怕只是一點點的縫隙,也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撞破牢籠,張開翅膀,朝着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展翅,翱翔。

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知書達理,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立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存在着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高家的三位少爺,大哥高覺新,二哥高覺民,三弟高覺慧,三人雖是親兄弟,性格卻各不相同。

老大覺新善良卻怯懦,接受過新思想的啓蒙但封建的傳統思想已經在他的腦海裏深深地紮根。他就像那第一類人,內心的掙扎讓他永遠也無法真正地衝破牢籠。祖父的話對於他來說就像是法律,是維持這個封建家庭的支柱,而他卻又對新青年表示出同情,幫助覺民逃婚,覺慧離家出走。他不敢過多地接受新思想,卻又痛恨封建的制度,他夾在弟弟與祖父中委曲求全。而他的“不抵抗主義”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的生活,他的逆來順受卻造成了他與妻子瑞鈺,表妹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

二哥覺民與三弟覺慧卻又是另一種人,他們敢於抗爭,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敢於直言,他們受到新思想的薰陶,不滿封建制度的家庭。他們積極參加學生青年運動,熱心創辦刊物,宣傳先進思想。但覺民較覺新卻又穩重很多。覺新的性格有些激烈,遇到不平的事情他只有憤恨卻又想不出合理的方法去解決。

他勇敢地與家中的丫環鳴鳳相愛卻無法阻止她的隕落。最終,他選擇了離家出走,徹底的逃離這個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牢籠。

高家最後被分割的命運是必然的,它揭露了這個吃人的封建社會的最終結果。封建的社會與繁瑣的家族制度必將走向衰敗與滅亡。

第五篇:讀《家》有感1000字

沂源一中08級2班齊方敏指導教師崔現娟即使再平靜的人,讀《家》,也會被那各種交織着的力量和各種情感的糾葛以及各種事件激流而變得心潮澎湃。受新民主思想影響的奮進青年們。孫子的思想挑戰老太爺的權威:覺慧、覺民。讀完後你就會感嘆他們如此勇猛,作者已全寄理想與希望於他們,唱出了“青春是美麗”的讚歌。“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人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我做了我們家裏從來沒有人敢做的事,我實行逃婚了,你們沒有人關心我的前途,關心我的命運,所以我決定一個人走自己的路;我毅然這樣做了……”覺慧與覺民儘管處於重重的諷刺與他人的鄙視之中,有時甚至覺得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但他們能爲着自己的幸福一如既往的奮鬥,他們如舊封建用虛僞壘起的家庭關係下的炸彈炸出深層的黑暗:逃婚,與長輩們傳播着新思想,以及反對迷信而大獲全勝的堅強。覺慧因爲“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精神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他對封建家庭制度和舊禮教徹底決絕。誇大地“把社會改革解放人們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肩膀上”的覺醒和革命精神讓我們讚歎。抽筆回到自己的世界,我們也應具有爲美好明天而努力拼搏的精神,對未來充滿積極的態度。因爲青年是活力四射的,從現在起努力打拼,我們再沒有時間去悲情被我們拋在後面的過去十八年的生活了,爲正義而奮鬥吧!爲將來而拼搏吧!《家》中新舊勢的交鋒以及他們水火不容的特性勢精彩的一幕,形形色色的克氏一輩就封建黑暗表露無遺。琴說:“我努力多年才造就了那個美妙的夢境,她奮鬥,她掙扎,她苦苦地追求,纔得到一點小小的結果。然而在恐怖的面前這個結果顯得多麼脆弱。”思想如此根深蒂固。“從前做過傀儡的人,如今又來使別人做傀儡了。”……處於封建的最高層,老太爺儘管是連說話都是口水不斷的人,卻仍認爲自己是權威的主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幼輩不能違背。當這個家庭支柱未被拆掉時,他認爲有着一羣違反人倫的孫子們,雖然是四世同堂,卻是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兩輩人,同時也有一羣被他害了的兒子們,他們“在笑,在叫,像演戲一樣。”虛僞的生活是他們累的根源。這樣的悲劇是多麼的具有諷刺性。抽筆回到自己的世界,我們不必再爲光明的社會而鬥爭,但是我們只要想想封建勢力被摧毀的過程的艱辛我們也該從中明白些什麼:有些很美好的東西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有時也會不以爲意,因爲我們習慣了。所以我們該認真審視生活,拋棄不好的抓住美好的,看來辨別是非也不易。

新思想下的女性。梅、琴、瑞鈺和鳴鳳,四位從外表到內心都是“美”的特質女青年他們同樣受“五四”新思想的薰陶,有過幻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但僅僅除琴外,現實將他們的夢粉碎了。鳴鳳說:“是的,我的生活是永遠是永遠沒有明天的。”投河自盡。瑞鈺爲避自己帶來的“血光之災”慘死城外。這明不免爲懦弱的覺新而悲憤、譴責。“兩扇木板門是多門脆弱的東西,如今居然變成了專制的君主······”

梅說:“我已經過了綠葉成蔭的時節,現在走上飄落的路了。我哪還有明天呢?”最終悲慘而死,是該傷心還是該思考?

《家》中的年輕女性多半被封建制度所毀滅,巴金向封建發出了控訴。她們的悲慘是千百年制度的代表縮影,不過,她們也喚醒了執迷不悟的人們。文中還有許多精彩的人物:頑皮的淑字輩的人。用捉鬼間害了大夫的陳姨太,腐敗權利的代表張軍長······他們在作者筆下活靈活現,作者的人道主義更是鮮明,當我們閱讀時會感悟至深。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