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2021國中寒假必讀《朝花夕拾》讀後感

讀後感2.33W

2021國中寒假必讀《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又叫《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童年和幼年生活的十篇文章,完整生動的描述了舊社會時期的魯迅先生從幼年時期到青年的生活經歷。小編在這裏給大家帶來2021國中寒假必讀《朝花夕拾》讀後感五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2021國中寒假必讀《朝花夕拾》讀後感1

朝花落空院,夕拾香猶存。時光默不作聲,時光深處,落英繽紛。

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彈琴的蟋蟀,會喚人名的美女蛇,能買來“三哼經”的長媽媽……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裏,有很多引人入勝的風景和動人心絃的情節。

《朝花夕拾》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出版,一百年後,《朝花夕拾》已成經典。《朝花夕拾》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文章以記事爲主,飽含着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爲一體,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有人讀《朝花夕拾》感受到的是對封建禮教的批判,有人讀《朝花夕拾》感受到的是對當時政事的諷刺,我讀《朝花夕拾》,感受到的是一個漂泊在外的作家對故鄉的追憶,字裏行間彷彿有無形的手牽引着你步入紹興鄉下的山野,目之所及皆爲花影,朵朵搖曳生姿。《朝花夕拾》共收錄魯迅十篇散文,這十篇散文如十朵小花,我最愛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這兩篇名作,因爲它們散發着故鄉的氣息與家的溫度。

那是魯迅離家之後,輾轉於北京與上海,居無定所飄零天涯的時候,對故鄉的思念。他把這種思念凝聚筆尖,跟隨魯迅的筆觸,走進百草園,菜畦碧綠,石井欄光滑,皂莢樹高大,桑椹紫紅,鳴蟬長吟,黃蜂淺伏,油蛉低唱,蟋蟀彈琴,何首烏木蓮纏絡。壽鏡吾老先生正捧着古書搖頭晃腦地讀得如醉如癡。孩子們卻在描圖畫,玩螞蚱,弄得課堂好不熱鬧。先生吹須瞪眼,調皮的孩子們裝模作樣開始讀書……

私塾往事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先生的認真,孩子的淘氣,百草園的鮮活生動,躍然紙上,令我想起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有很多細節珍存在外婆家。外婆家附近有一條小河,猶記垂髫之時,我和外婆常在夏日的傍晚去小河邊乘涼,我靠在外婆肩頭,外婆輕輕搖着大蒲扇,蒲扇帶來的風夾雜着陣陣河風迎面吹來,一陣清涼頓時涌上心頭。

童年的雨,也是亮晶晶的。雨中的樹葉,掛滿了水珠;雨中的花朵,顯得格外鮮豔。我和外婆坐在門口靜靜傾聽這清脆明亮的交響曲。我想和雨點一起跳躍,我的腳踩在雨水裏,濺起一朵朵水花,我的衣服溼了,外婆卻不責備我,而是笑吟吟地看着,感受着我的快樂。

一老一小,在河邊的晚風中,在夏季的太陽雨裏,那種溫馨那種寧靜,是童年裏珍貴的記憶。我想,長媽媽給魯迅留下的,也是這樣溫馨的煙火氣息吧,所以讓魯迅懷戀,這也許就是我和作者的相似之處吧,魯迅的童年激活我的記憶,這是文字的魅力,讀着那份真誠,那份深情,回味着那不時從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情感,我總能尋出自己的一些影影綽綽的回映,那是穿越時空的心靈共鳴。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追憶着童年的美夢,觸動着心中封存已久的那片柔軟。

舊事的點滴,是《朝花夕拾》年少輕狂的童真,踏着記憶的風塵,在夕陽時分迎着暮色撿拾起清晨從枝頭掉落的帶着幾分露珠的木槿花。那殘餘的留香,浸染的是回憶,濺起的是思念與鄉愁。

人們都說,魯迅是深刻的,尖銳的,莊嚴的,他的文章深奧,有很多寓意,有很多隱喻,一般人很難讀懂,我想,這都是對魯迅的誤解,是沒有去看魯迅文章,人云亦云的追隨評價。魯迅深刻,但魯迅也有情趣,有童真,他的情趣他的童真他的清淺,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長媽媽》等文章中都可以領略。這纔是真正的魯迅,是魯迅心底最柔軟最深情的部分。

好的作品,是有普世價值的。我相信,每個人,在讀過《朝花夕拾》,讀過“百草園”之後,心海都會蕩起漣漪,記憶的觸覺,會像一隻小小的螞蟻,憑着對故鄉景物的深刻印象找到回家的路。

2021國中寒假必讀《朝花夕拾》讀後感2

夜,深了。

一個窗前伏案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昏黃的燈下,他披着外衣,左手兩指間夾着一根菸,右手飛快地在紙上寫着,皎潔的月光,映着他的側顏,幾聲咳嗽,時不時劃破這寂靜黑夜。

他,是魯迅。

不知是多少個黑夜,中年的他回憶着昔日的往事,不知不覺,一本《朝花夕拾》從筆尖流出,引領着我們在時光長河中,追尋着他的記憶,也追尋着那時他身邊印象深刻的人。

長媽媽——真實的人性

她喜歡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明天是正月七年級,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一個尊崇舊習俗,迂腐守舊的封建時期農村婦女形象躍然紙上。她還踩死了魯迅喜愛的隱鼠,更使魯迅不大佩服,甚至厭惡她。但她也有可愛真誠的一面:“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是魯迅對她大大改觀,認爲她有“偉大的神力”,頓時對她充滿了敬意和感激。文章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更表達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愛和懷念。

在這篇回憶散文裏,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無論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和“不見得很好”的睡相,還是“煩瑣之至”的各種規矩和講“長毛”的故事,以至購買《山海經》,都是魯迅曾經親見親聞親歷過的。而阿長的這些瑣事則和“人氣”相連,給他精神上以鼓勵和安慰。同“名人名教授”相比,阿長固然是可尊敬的好人,但就國家民族的前途來說,魯迅並不把希望寄託在阿長似的人物身上。因此,魯迅寫阿長,不僅侷限在幼兒保姆這個範圍內表現她的性格美,而且把這種性格美同愚昧落後相摻雜,沙裏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性格美的光輝。這固然同所回憶的生活真實有關,但也證明魯迅並不是把阿長當作理想的人物來歌頌的。而這恰是魯迅筆下普通人真實的人性的反映。就如阿Q、孔乙己。

藤野先生——人生的指燈

“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藤野先生無疑是魯迅人生中的重要導師。

“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與前文所描述的藤野先生的衣着形成鮮明對比,這體現出藤野先生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他的態度一絲不苟,不放過一絲細節,甚至連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來。他爲魯迅不信鬼神,肯解剖屍體感到開心,這是一位老師真心爲學生好的表現。

藤野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師,他對中國留學生的一視同仁,以及對魯迅孜孜不倦的教誨,使得魯迅對其充滿了敬仰和感激。藤野先生彷彿漆黑道路上的一盞明燈,雖微弱,但卻堅持着,爲過路行人帶來光明。他高尚品質,引領着魯迅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能遇見一個良師也是一生中可遇不可求的幸事。就像海倫﹒凱勒在陷入無邊黑暗與無助時,莎莉文老師就像她生命中的一束光,給予她生活的勇氣和活下去的希望。又如_的恩師徐特立,他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深受老師影響的_養成了讀書必須寫筆記的習慣。一個好的老師會毫無保留並孜孜不倦的將畢身所學教於你,能讓你受益良多。他就像茫茫瀚海中的一座燈塔,照亮你揚帆起航的遠方!

範愛農——脆弱的戰友

“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藐視。”這是範愛農。他是那時中國小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與魯迅初識,產生誤會,讓魯迅覺得“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範愛農除去。”可到後來,兩人重逢,一番深談,都對對方的瞭解更深一步。當範愛農談論到自己經歷“回到故鄉之後,又受着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現在是躲在鄉下,教着幾個國小生餬口。”體現出生活的打擊和社會的黑暗,泯滅了他最初的一腔熱血,讓這個倔強正直的知識分子對革命產生了失望。“愛農的學監也被孔教會會長的校長設法去掉了。”“情況愈困窮,言辭也愈悽苦。”也許是生活的強壓,使他失去了希望和信仰,最終溺死在水中,也溺死在對幸福生活、革命成功的美好幻想中。

這也許就是範愛農和魯迅的區別,他們同樣對那是黑暗社會產生了不滿,但最終範愛農被挫折打敗,除非那時黑暗社會無數個手下敗將之一,可能也有環境逼迫的因素在,但他爲什麼不能再堅持一點,勇敢一點呢?反觀魯迅,他彷彿一個孤身奮戰的勇士,與最邪惡的黑暗作鬥爭,一次次的嘲諷、迫害,都沒有打敗他內心的信仰,反而越挫越勇,他像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日,以那耀眼的光芒灼傷國民黨反動派的權威,並以此喚醒那時麻木不堪的中國人。

生活中不也是這樣嗎?有的人稍稍努力後,遇到困難和挫折,便似打了霜的茄子般一下子墜落到了低谷,他們只會一邊羨慕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成功的人,一邊感慨自己遭遇不順,顧影自憐,最終一蹶不振,平平無奇。難道那些成功人士沒有經歷過低谷嗎?但他們咬着牙挺過來了,一步一個血印,最終攀上高峯。所以,是否能成功,只是看你有沒有在堅持一下的勇氣罷了。

人的一生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也許有些只是匆匆過客,但肯定總有幾個讓你感受頗深的人。他們帶給你的,或是知識,或是共鳴,亦或是挫折,但總能讓你受到啓發,豁然開朗。所以,要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人,他們會在你成長的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引領着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2021國中寒假必讀《朝花夕拾》讀後感3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有時採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敬吾老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同村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纔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已讀九年級,不再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爲學業操勞。每逢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2021國中寒假必讀《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這篇散文的原名爲《舊事重提》。然而《朝花夕拾》的表面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掉。深層含義是兒時事情到了晚年纔去回憶。《朝花夕拾》這篇散文,是魯迅先生花大量筆墨來表現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人性的扭曲。

《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是最具有深層含義的。

《狗。貓。鼠》總分爲五點。第一點是當時人們爲魯迅所寫的文章而感到不滿,原因是魯迅寫的一篇《兔和貓》。這篇《兔和貓》引起了廣大民衆的挑畔,側面寫出魯迅先生是︰狗。因爲當時人民認爲狗是仇貓的,而魯迅先生也是仇貓的。人們爲了諷刺魯迅先生,把魯迅比作狗,說魯迅是狗的同族,揭示了人們內心的黑暗。

第二點是覃哈特博士所寫的《自然史地國民童話》中的小故事。這篇小故事寫出了狗的愚笨,側面來烘托出當時人們的愚蠢。

第三點是寫人類學術文藝的進步,但同樣也寫出當時人們不如動物,因爲他們從來沒有豎立過“公理”“正義”的旗子,雖然人們能直立行走了,能說話了,有了文學品格,但是從那時開始,人們也就自甘墮落了。因爲那時人們已經謊話連篇,將一些不實的報道或文學作品傳播出去。人們雖然有了極高的文學品格,可是在某些方面還是不如動物有道德。

第四點是寫魯迅先生討厭貓的準確原因。一、因爲貓喜歡折磨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二、貓和獅虎是同族,可是卻有着它們沒有的媚態。三、它們每到魯迅先生要看書或睡覺的時候總是在旁邊鳴叫。

第五點是當時人們結婚總有些素未謀面的人或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寄來一張紅帖子,上面就會印着一些“陰險”的句子,讓魯迅先生隨禮。體現了魯迅先生對於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和人們的墮落。

這篇《狗。貓。鼠》側面寫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人們性格的扭曲,也寫出魯迅對當時人們口中的“正人君子”的不滿和對當時封建社會的厭惡。

2021國中寒假必讀《朝花夕拾》讀後感5

窗外,天空已不再碧藍,只有幾顆殘星還不捨得離開;屋內,桌燈還未入眠,陪着我熬到九點。“呼——”我鬆了口氣,終於“嚼”完了《朝花夕拾》。

剛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十分入迷,沉迷於它溫暖、憐愛的、回憶舊事的文字,沉迷於它深藏不漏的諷刺,沉迷於它所記錄的,各種習俗,故事傳說。

這是魯迅寫過的,唯一一本散文集。主要內容是魯迅兒時的珍貴回憶,它的文字生動優美,它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它的構思別具匠心。使我感觸頗深,是《狗。貓。鼠》這篇文章中,寫貓的片段。

“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讀過這一片段的人都知道,這一段不僅是寫魯迅討厭貓的理由,同時也諷刺了那些幸災樂禍的人。當我讀明白這段話的時候,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是否也幸人之失?

當我找到答案時,我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因爲我就與魯迅所諷刺的人一樣,我也喜歡幸災樂禍。

上學期,我入選籃球校隊,每天訓練時,都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環節—一對一斗牛,輸了,蹲跑半圈操場。這個環節裏,我就像個終結者,我未嘗敗績。而經常跟我對打的小陳,就十分悲慘,他每天都要接受蹲跑的洗禮。蹲跑有多難受?先不說跑,單說蹲,蹲的“美妙滋味”相信大家在祁巷都領會過了。再加上跑,該是多麼酸爽!小陳的腰偏偏還不好,所以,他蹲跑時就像受了傷的的青蛙,每次看到他那狼狽的樣子,我都忍不住捂嘴狂笑。

現在一想,我的心像被一道閃電擊中似我,麻麻的,慚愧不已:我怎麼和魯迅諷刺的人一樣了呢?幸人之失,乃小人之舉,有失中華兒女的風範,乃是做人之大忌。我這一舉動,豈不使我與那卑劣的貓變成同一類了?哦,我心裏頓時如狂風席過大海,掀起一陣又一陣浪花,波瀾起伏。臉熱熱的,鼻子酸酸的…

《左傳·僖公四十年》裏有這麼一句話:“人有失蹄馬有失足,或者背施無親,幸宰不仁。”是啊,任何人都有失手的時候,這時,我們不應該幸災樂禍,否則也許你是開心的,但被你嘲笑的人卻是傷心的。這樣不僅不會帶來好處,還會因此而多一個仇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先尊敬別人,別人纔會尊敬你,我們不能幸災樂禍,應該給予人體諒。只有多一點尊敬,少一點嘲笑,纔是一箇中華兒女應有的樣子。

品讀《朝花夕拾》,或引你沉思,或給你啓迪,或予人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