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君主論讀後感(合集5篇)

讀後感2.97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篇《君主論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君主論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君主論讀後感(合集5篇)

篇1:《君主論》讀後感大學生

《君主論》的內容立論基礎至少有兩點:一是人性本惡,二是爲達目的可以犧牲手段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在這兩個理論基礎上,作者探討了作爲君主要具備的特點和在選擇臣民、經營王國時要考慮的因素。基於這樣的前提和作者的時代背景,就不難理解書籍當中一些與目前和諧社會以及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相違背的論據是從何而來,對於君主和國家本身也會有另一個角度的量度。整本書讀完後我的感受如下:

1.原文有一個論點是: “當我們的力量沒有作好準備抵抗命運的時候,命運就顯出它的威力,它知道哪裏還沒有修築水渠或堤壩用來控制它,它就在那裏作威作福。如果你考慮意大利——它是這些變動的所在地,並且推動了這些變動——你就會看到它是一個既沒有水渠也沒有任何堤壩的平原。”這句話儘管是針對君主統治的,但同樣適用於普通人的生活。

大多數時候,我們之所以願意相信命中註定,是因爲我們沒有準備好或者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從君主的角度來說,即使其統治地位是通過世襲得到的,如果要成爲受人景仰、名垂青史的明君,仍然需要做好與命運抗爭的準備。在大家都在準備只有你一個人選擇相信命運的情況下,你的結局必然是被外力所改動。而在君主身上發生的任何微小的改動都是巨大的。

2.作者這樣評價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僞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所以,君主要統治王國,“被人 畏懼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正是因爲這樣,作者認爲君主應該是“狐狸”和“獅子”的統一體,表面僞善,內心狡詐兇殘,也就是說話可以表現出高貴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他還主張,君主要認識到:手段是獨立於道德規範之外,是可以獨立研究的技術性問題。君主爲了奪取政權、維護統治,甚至“可以行欺詐之術,不顧信義、不避惡行”。

從這些表述都可以看出,作者是手段高於道德的忠實維護者,人們歸結他通過這本書宣傳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的核心是:爲達目的不折手段。這本書後來對獨裁君主墨索里尼、--的影響很大,幾乎是墨索里尼的納粹獨裁統治的指導思想。作者本身也因此被詬病頗多。

3.雖然此書的核心是君主統治可以不折手段,但在書中作者也提到: “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是不要背離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須的話,他就要懂得怎樣走上爲非作惡之途”,同時還提醒君主:“爲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爾使用殘暴手段,除非它能爲臣民謀利益,其後決不再使用”。

不管以上諸多論點的正確與否,我的理解是:意識形態的內容其實很主觀,人往往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和願意看到的內容,在有某種需要時,利用自己看到的內容作爲一種實現目的的手段是君主的常態,也是人的常態。對這本書的內容進行全面、辯證的理解應該是看此類書時一個基本的、合理的態度。

篇2:《君主論》讀後感大學生

首先談談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全新的一種感覺,它就好象是教我如何去做一個高深莫測的“壞人”——一個有領導魅力的管理者。因此,我被其深深地吸引了。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從柏拉圖開始,政治家都是在人性善論的基礎上闡述他們的政治思想的,認爲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同樣,馬基雅維利繼承了西方人本的政治思想,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問題,首要前提便是對人自身的肯定。這不禁讓我反思我們國家主權高於人權的言論,國家不應該是以人民爲主體嗎?要把人民立足於世界範圍內,人民不僅僅是國家的人民更是世界的人民,我認爲人權應該高於主權。而本書中的作者也強調人的作用,反對宿命論的消極世界觀。“許多人認爲人類智慧是不能改變命運的,對此他們沒有必要費心勞神地幹事業,只能聽天由命、隨波逐流。但是人類的主觀意志並非完全不頂用。其實命運主宰着我們一半的活動,而我們另一半的活動是由我們自己支配的” “命運就像一個女人,想要征服他就應該痛打她,將她擊翻在地”。

可見,馬基雅維利並不否認命運(規律)的作用,看到了客觀規律與外在條件對社會和人生的制約作用,但他更強調人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他認爲對待機遇也是如此,“機會使選擇的形式有了內容。沒有機會,他們的意志力就沒有用武之地;而沒有意志力,機會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機會成就了這些人的偉業,而卓越的才幹使他們得以洞察機會,並利用這些機會,使祖國日益昌隆”。馬基雅維利十分清楚機遇與人自身能力的關係,強調兩者的結合。這在當時是絕對的人文主義思想,至今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馬基雅維利堅持人性本惡的主張,他是在人性惡的基礎上闡述他的政治思想的,這與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的說法如出一轍,但不同於荀子勸解人們要學習,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他是從不同的角度說了解決方法,他說道:“誰促使他人強大,誰就自取滅亡,因爲這種強大是他運用才智或訴諸武力促成的,而強大了的人們都會對這兩者心懷猜忌”,而爲了凌駕與民衆之上而來統治民衆,君主必須是一頭狐狸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

那麼,人性到底善還是惡呢?貌似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從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張。中國儒家思想主張“人之初,性本善”,從而把道德教化作爲政治統治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政治也就和倫理不可分了;而西方教類認爲人人都有“原罪“,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所以必須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來分權制衡。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沒有一絲惡念,而再邪惡的人心靈深處也不可能沒有一處柔軟的地方。也許善惡是統一於人當中的吧,善中有惡,惡中有善,無法分離。他對與人性的假設,就現在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是符合y理論的。馬基雅維利認爲,人類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見利忘義的,人類的一切行爲都是爲了滿足自私的慾望,都是無一例外地受利益的驅使,毫無社會道德而言。人可以忍辱而事殺父之仇人,卻不能不切齒於侵奪他財產的人。因此在馬氏看來,人都是狡猾虛僞的,人民服從君主是出於萬不得已,遇到可能,他們就會掉頭去反抗。假如人民可能自擇,他們必然隨其本性,惟惡是從。因此,君主統治與其用愛不如用威。

古今中外有許多手腕強硬的人物都是十分推崇《君主論》中的觀點的,其中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領袖克倫威爾、德國統一的名相卑斯麥、法國皇帝拿破崙還有--和莫索里尼等等。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被稱爲暴君而且自己最後也沒能逃脫被歷史拋棄的命運,他們可能也是沒有完全按照馬基雅維利的思想去執行。雖然他說到君主需要像獅子一樣迅猛也要想狐狸那樣狡猾,兩者缺一不可。但是他又說到,不擇手段的人是不能被列位偉大人物的行列之中的。君主需要做一個僞君子和大騙子,但要注意的是要在表面上做到一些所應該有的良好品行,在關鍵的時刻需要他們對道德的犧牲。我想這是符合哲學辯證的觀點的。中國歷史上強大的國家和厲害的君主也不乏這樣的任務,曹操殺無辜的糧草官、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都是如此。

同樣,馬基雅維利也同樣重視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也是他的論調。他強調,就君主自身來說,一個被貴族所支持和推選的君主遠沒有一個受人民支持的君主來的安全可靠;一定不能讓人民憎恨,否則再多的堡壘都是沒用的。馬克思說過,16世紀以來,許多思想家“都已經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了,他們是從理性和經驗中而不是從神學中引申出國家的自然規律”。馬基雅維利是最早這樣做的思想家,他使“政治的理論觀念擺脫了道德,也擺脫了神學”。正因爲如此,馬基雅維利與古代、中世紀的政治觀念劃清了界限,成爲近代政治學的奠基人。

散亂的意大利各城邦統一之後顯然不如其分裂時更有名,燦爛的文化藝術成就和多元的思想理論將文藝復興時期打扮得如同教皇綴滿寶石的權杖。這是一柄舉世無雙的權杖,它將整個歐洲帶上了一條新的朝聖之路,併成爲了整個地球的主宰。然而,如同最美好的寶物並不屬於最勇敢的騎士,只屬於最貪婪的慾望一樣,歐洲主宰們的助推器正是赤裸裸的搶奪,殘酷的鎮壓和無情的競爭。

迥異於歐洲,中國在儒家文化千年的洗禮下已被磨去了野蠻的棱角,中正、敦厚、平和的我們面向遠古,排斥未來。內聖外王的思想貫穿着中國王者的教育,“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的理論佔據着他們的執政思想。過去,我們憑藉文化和思想統治世界,萬邦來儀卻都心懷叵測;胸懷萬里卻閉關鎖國。奴化自己和奴化別人這兩種思維方式在後來的18、19世紀產生了碰撞,侵略者們剛剛亮出了鋼牙,我們就已經略顯悲壯的繳械投降。馬基雅維利獲得了完勝,他的著述改變了世界。

篇3:大學生君主論有感800字

《君主論》的成功在於它順利的在歐洲誕生,城邦林立,強敵環飼的佛羅倫薩給與了霸權理論得天獨厚的土壤。彼時的歐洲,有限的轄地造就了一大批村長國王和縣長國王,統治的本意變成了生存而不是享受。於是乎,卑鄙就成爲了卑鄙者的通行證,無恥也成爲了無恥者的座右銘,成王敗寇的差別就在於比別人再多無恥一點點。本書便給衆多的強盜頭子們提供了機會,也給人性中的陰暗面找到了一個貌似正當的理論基礎。剩下的工作,便是歐洲強盜們如何更好地踐行這套理論,印證這套理論,最後放之四海皆準。

馬基雅維利是個直率的功利主義者,直率的甚至有些可愛。老馬同志認爲人之初本善或是本惡已無需爭論,他在書中一針見血:“因爲關於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的、容易變心的,是僞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然後他又進一步指出:“對於一個君主來說,不僅不必具備各種美德,而且還要保留那些不會使自己亡國的惡行。”他精闢的言辭鋒芒畢露,字裏行間已經具備了殺人的潛質。東方和西方,一進一退之間,日後發展的道路便清晰了起來。所以,並不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而實在是我們純真的眼裏融不進沙子,風沙一來唯有放棄抵抗而已。

五百年過去了,《君主論》卻並沒有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它就像一把利刃,隨時戳穿着政治主宰和商業寡頭們的種.種謊言。馬基雅維利隨時在提醒我們:強者與道德無關,強者與宗教無關,強者只與自己有關。關於我們通常認爲的各種美德,老馬有如下一段描述:“當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或原來使自己作出諾言的理由不復存在時,一位英明的君主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但君主又必須深知怎樣掩飾這種獸性,並須做一個偉大的僞裝者和假好人,要顯得具備一切優良品質。因爲羣氓總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結果所吸引,面這個世界裏盡是羣氓。”老馬看透了。世界越來越小,競爭卻愈加激烈。無論是戰爭社會還是商業社會,“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說法顛撲不破。1998年金融危機,僞善的西方政客和資本家們聯手吹大了東南亞的經濟泡沫,人們突然發現天堂和地獄竟僅一紙之隔,第三世界的“羣氓”們被狠狠的欺騙和拋棄。如今,次貸危機的影響又席捲而來,馬基雅維利的徒子徒孫們多少年前開始的遊說收到了效果,他們表裏不一,大發其財,其苦果卻要由全世界的人來承擔。戰爭沒有一天停止過,掠奪也沒有一天消失過,君主們卻悄悄發生了轉變,他們被上文明的衣衫,行使文明的欺騙。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相同的結局絕不會再次上演。得益於國人眼界的不斷拓展,知識層面的持續擴大,我們在今天能夠看到《君主論》這樣一本影響了後世衆多政治家、企業家、帝王和流氓的著作,也看到了輝煌成就之前的齷齪手段,瞭解了他們一襲晚禮服下面的滿身膿瘡。洋務運動時期,朝中的大佬們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在商業競爭極端激烈的今天,我們更應當利用他們的思想,完成自己的崛起。

《君主論》這本書描述的是君主應該怎樣進行統治和維持,認爲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並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認爲君王在統治之時要以實力原則,不擇手段去實現自己的目的,同時要效法狐狸與獅子,有狐狸的狡猾,獅子的勇猛。

篇4:大學生君主論有感800字

首先談談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全新的一種感覺,它就好象是教我如何去做一個高深莫測的“壞人”——一個有領導魅力的管理者。因此,我被其深深地吸引了。

在西方政治思想,從柏拉圖開始,政治家都是在人性善論的基礎上闡述他們的政治思想的,認爲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同樣,馬基雅維利繼承了西方人本的政治思想,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問題,首要前提便是對人自身的肯定。這不禁讓我反思我們國家主權高於人權的言論,國家不應該是以人民爲主體嗎?要把人民立足於世界範圍內,人民不僅僅是國家的人民更是世界的人民,我認爲人權應該高於主權。而本書中的作者也強調人的作用,反對宿命論的消極世界觀。“許多人認爲人類智慧是不能改變命運的,對此他們沒有必要費心勞神地幹事業,只能聽天由命、隨波逐流。但是人類的主觀意志並非完全不頂用。其實命運主宰着我們一半的活動,而我們另一半的活動是由我們自己支配的”“命運就像一個女人,想要征服他就應該痛打她,將她擊翻在地”。

可見,馬基雅維利並不否認命運(規律)的作用,看到了客觀規律與外在條件對社會和人生的制約作用,但他更強調人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他認爲對待機遇也是如此,“機會使選擇的形式有了內容。沒有機會,他們的意志力就沒有用武之地;而沒有意志力,機會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機會成就了這些人的偉業,而卓越的才幹使他們得以洞察機會,並利用這些機會,使祖國日益昌隆”。馬基雅維利十分清楚機遇與人自身能力的關係,強調兩者的結合。這在當時是絕對的人文主義思想,至今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馬基雅維利堅持人性本惡的主張,他是在人性惡的基礎上闡述他的政治思想的,這與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的說法如出一轍,但不同於荀子勸解人們要學習,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他是從不同的角度說了解決方法,他說道:“誰促使他人強大,誰就自取滅亡,因爲這種強大是他運用才智或訴諸武力促成的,而強大了的人們都會對這兩者心懷猜忌”,而爲了凌駕與民衆之上而來統治民衆,君主必須是一頭狐狸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

那麼,人性到底善還是惡呢?貌似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從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張。中國儒家思想主張“人之初,性本善”,從而把道德教化作爲政治統治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政治也就和倫理不可分了;而西方教類認爲人人都有“原罪“,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所以必須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來分權制衡。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沒有一絲惡念,而再邪惡的人心靈深處也不可能沒有一處柔軟的地方。也許善惡是統一於人當中的吧,善中有惡,惡中有善,無法分離。他對與人性的假設,就現在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是符合y理論的。馬基雅維利認爲,人類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見利忘義的,人類的一切行爲都是爲了滿足自私的慾望,都是無一例外地受利益的驅使,毫無社會道德而言。人可以忍辱而事殺父之仇人,卻不能不切齒於侵奪他財產的人。因此在馬氏看來,人都是狡猾虛僞的,人民服從君主是出於萬不得已,遇到可能,他們就會掉頭去反抗。假如人民可能自擇,他們必然隨其本性,惟惡是從。因此,君主統治與其用愛不如用威。

篇5:大學生君主論有感800字

一個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個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馬基雅維利心中,殘酷從某種角度來說纔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於過分仁慈,坐視發生混亂,兇殺,劫掠隨之而起的人說來,是仁慈得多了,因爲後者總是使整個社會受到順還,而君主執行刑罰不過損害個別人罷了”。對於馬基雅維利的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我覺得他說對於有罪的人要嚴厲殘酷的打擊,這點本身沒有錯,姑息養奸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認爲有罪的人恰是無罪的,那麼作爲一個殘酷的君主肯定就會濫殺無辜,人民也會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怎麼可能會穩定呢?所以說殘酷的君主未必如馬基雅維利認爲的那樣能給人們帶去更大程度上的穩定。

君主是受人愛戴好呢還是被人敬畏好呢?

如果說兩者只能擇其一的話,我和馬基雅維利的選擇是不一樣的,他認爲被人敬畏好。爲什麼呢?我想他是這樣想的,如果有人威脅讓我去打我的老師,不去的話就會對我拳打腳踢,那我肯定會按他的威脅做,因爲冒犯一個我愛戴的人比忤逆一個我敬畏的人簡單多了。那麼依次類推,人民反抗一個他們愛戴的君主比反抗一個他們敬畏的君主要簡單多了,道理是對的,可是如果人民愛戴一個君主的話,人們爲什麼還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個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統治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證的話,人民事很可能造反的。就像人們愛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沒想過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穩了;人們雖敬畏秦二世,可最終爲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萬世就可憐的終結於二了。

有人把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提到的一些觀點稱爲馬基雅維利主義,之後馬基雅維利主義就成了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強權至上主義的代名詞。我雖然對馬基雅維利提出的很多想法並不是很不贊同,但我還是認爲做君主畢竟不是做一般的人,還是需要一些像馬基雅維利說的吝嗇,狠毒的品質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

君主應該成爲一個殘酷的人還是仁慈的人?當有人阻礙甚至威脅到君主的統治時,就應該狠下心來抓住時機將對手鏟除,能短時間內一次性消滅乾淨,而不是長時間的一個接着一個的消滅,不然社會長時間被白色恐怖所籠罩,無法正常生產生活,阻礙國家發展不說,羣衆也很可能造反。而短時間殘酷,在人們心目中一時間會產生巨大的震撼甚至恐懼,但人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其他不太相關的少數人的生命財產的喪失,隨着時間的推移,便會淡忘。所以很長痛不如短痛。

君主是受人愛戴好呢還是被人敬畏好呢?別忘了李世民的仁政的基礎也是建立在軍隊上的,李家的天下是軍隊打下來的,唐朝之所以滅亡離不開對軍隊控制權的喪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羣衆的力量團結起來是無比強大的,甚至強大的軍隊也無法與之抗衡,但君主不能像控制軍隊一樣管制人民,但他能通過軍隊,法律,刑法等使人們產生敬畏,但又不至於引起人們的憎恨,產生反抗的情緒,從而維持統治。馬氏說過受人愛戴是建立在他人的意志上的,而被人敬畏則建立在君主自己的意志上,這便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