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君王論讀後感 君王論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讀後感1.72W

君王論讀後感 君王論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君王論讀後感 篇一

利用我的假期時間,我好好的看完了一本書《君主論》,瞭解當時的君主歷史。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論述了君主應該如何進行統治和如何維護統治,就我而言,因爲我希望我的未來不涉足政壇,所以治國之道對於我來說比較遙遠,但這並不代表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毫無益處,恰恰相反下面就對我在讀這本書時讓我勾起的聯想做一簡要描述:

看譯者序的時候讓我觸動的是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理想的追求。當馬基雅維利被罷官後,舉家遷往佛羅倫薩附近的一個小村,一家七口生活拮据,他白天下地幹農活,而夜晚卻堅持探索治國之道。對於馬基雅維利,研究治國之道是他的理想,爲此他不感到疲倦,忘記一切煩惱,不怕窮,不怕死。在罷官之後他完全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家人的生活上,然而他卻沒有,他之所以做出追隨於理想的選擇,一定是認爲相對於其它,理想纔是最重要的。

我感覺到的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大家似乎越來越關注“理想”這個詞,都覺得實現理想就是達到人生的最高目標。然而,每個人對於生命的定義和選擇都是不同的,並不一定侷限於某一設定的目標。我認爲生命就是一段時間的總和,在這段時間中我有意識,並且能夠對我周圍的環境做出影響。雖然,大多數卓越的貢獻都出自那些執着於自己理想的人們,但是那些着眼於自己的小天地的人們也並不可恥。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將一件事視作最重要的就意味着,也許因此就要放棄其它次重要的。我曾經看到過一則故事:一位跨國公司的高管在他42歲的時候,有機會升職爲那家公司的副總裁,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而他也非常清楚如果錯過這次也許就再沒有這樣的機會了,然而當她的妻子提醒他,他現在的工作量已經非常大了,如果再增加工作量他將會錯過更多和他的家人共度的時光,他將錯過女兒的第一場舞臺劇,兒子的第一場棒球賽……最後,高管放棄了升職。在這我並不是想強調家庭纔是最重要的,只是每個人的想法、側重點有所不同,做出的選擇自然會不同。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的消息:在某某地的一個學生,學習環境非常惡劣然而卻克服重重困難,考入某某名校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每每這個時候不盡就會感嘆真厲害,爲什麼自己不能像人家一樣自立自強。我們都想象着自己能成爲武則天、愛迪生這樣的人 ,因爲他們優秀並且永載史冊,但卻忽略了也許我們內心深處並不覺得權利、創造性的發明就是我們生活的中心,既然這些並非是最重要的,那麼我們不能變成像他們一樣的人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對我而言,小時候媽媽在外面上班沒有辦法照顧我,就一直住在姥姥家,每天到週末媽媽來看我,臨走前我都會攔着她的自行車希望她不要走,可是她沒有辦法只能告訴我,媽媽要去上班賺錢,當時的我就決心一定要賺很多很多的錢,不想媽媽再爲此離開,初高中學習也是本着這個目的,上了大學之後一度視野開闊了許多,讓我對以前的記憶有一個重新的審視,我最開始的願望不過是希望陪伴在父母身邊,然而過去在家裏只知道自己忙自己的根本沒想過好好陪陪父母,現在在外上學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以後工作了可能就更沒時間了,所以後來我的目標就是在我在家的時候,就全心全意陪伴他們,一起包餃子,一起看電影,一起開始記錄美好的回憶。當我做出改變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不僅父母對於我的改變很吃驚,家裏的形勢竟然也整體趨於更爲和諧,那時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一個人的改變也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受到這件事的激勵,現在的我更希望自己成爲聰慧、樂觀、善良、有健全獨立的人格、願意與人分享的人。

君王論讀後感 篇二

《君王論》是馬基雅維裏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作者以其平實的語言、驚世駭俗的觀點,論述了爲君之道。淺讀《君主論》一書,我以爲其中的閃光點有二:一爲政治理論部分,一爲軍事理論部分。

在政治理論部分,馬基雅維裏毫不掩飾他對道德的唾棄。他以人性惡的觀點爲基礎,指導爲君者爲達到目的不必顧及道德。此觀點歷來所受非議頗多,也正是如此,馬基雅維裏被稱作把政治學與倫理學分離的第一人。 馬基雅維裏在其多年的個人政治生活經驗以及對古代歷史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爲了政治目的,道德的善惡是沒有必要去過問的。但正如羅素所說的,“不過有時候,當他肯讓自己說出他所希求的目標時,這些目標卻是我們大家都能贊成的。附麗在他這個名字上面的習見的醜詆,大多乃是由於爲善者的憤怒--這些人是最恨將壞事坦白認做壞事的。”

在這一點上,羅素對馬基雅維裏的《君王論》顯然是抱着贊成的態度。羅素說的或許有理,的確有很多僞善者最恨將壞事坦白認做是壞事的,但維繫人們基本生活的倫理道德絕不是如此簡單的就可以被一句話概括成道德就是僞善的。 關於這一點,我以爲,馬基雅維裏以人性惡爲基礎,進而揭示了政治的規律,的確應該說他發現了真理,這是他的貢獻。但是同時,他卻又向君主宣揚了這一真理。宣揚真理就是好的嗎?我們知道真與善是兩個不同學科的不同概念,真的東西絕不一定是善的,恰恰相反,很多真的事物卻是醜陋的。馬基雅維裏向君主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並非是宣揚善良之道,而是在宣揚邪惡之術,儘管這是真理,但絕沒有人會認爲宣揚邪惡之術是正確的,只是被它的真理表面所掩蓋了。馬基雅維裏發現了政治學的真理,這是他的偉大;但他沒有努力向善的方面努力,卻反過來宣揚這樣的真理,我以爲,不能不算是其人格的缺陷。

儘管如此,馬基雅維裏的最後目的似乎是好的、是善的:無疑,這是典型的功利主義思想。爲了終極目標的功利主義是不是可行我們暫且不論,就眼前目標而言的功利主義絕對是行不通的。馬基雅維裏寫《君王論》不過是爲君王牢固其統治而寫,再進一層亦不過是爲佛羅倫薩、爲意大利而寫,就算馬基雅維裏的目標實現了,他考慮過他的這一套理論的負面效應嗎?如果這一套思想不僅爲君主們所用,而且流毒於全人類,一切人眼中將只有“利慾”二字,這個世界將成爲什麼樣子啊!物質文明之崩潰尚可“復興”,但是精神呢?

事實上《君王論》確有其負面效應。在馬基雅維裏死後400年,意大利在法西斯統治下,曾經隆重重印《君王論》獻給墨索里尼。這難道還不算是負面效應嗎?如果這也符合馬基雅維裏的本意的話,那我無話可說了。 馬基雅維裏的政治理論部分雖受非議頗多,也的確值得去商榷,但他的軍事理論部分還是說得十分在理的。在軍事上,馬基雅維裏強調君主要重視軍事,並且要以自己的軍隊爲後盾。正如馬基雅維裏自己所說的那樣:“君主除了戰爭、軍事制度和訓練以外,不應該有其他的目標、其他的思想,也不應該把其他的事情作爲自己的專業。”

君王論讀後感 篇三

西方思想六大經典,六位哲學巨人,六本名著。每週上完課後,我都感到靈魂接受了一次洗禮。作爲一名理科生選修這門課可以說是我第一次親身接觸哲學,有人說哲學家就是要將這個世界弄亂,哲學將使世界陷入無理性的糾纏之中。也許吧,之前對哲學一無所知的我若是獨自起閱讀《理想國》或者《懺悔錄》等等,簡直一頭霧水!但是,經過老師的條分縷析後,我不僅豁然開朗,而且真的從其中領會到很多東西,並且自己也想到很多。很遺憾我並沒有將六本書都一一細度。我結合老師的講解,今天僅就《君主論》這本書談談我的讀後感。

《君主論》作者馬基雅維裏的政治學觀點一直備受爭議,甚至許多人將其成爲惡魔的導師,但這絲毫沒有降低政壇領袖們對他的狂熱。事實也證明,在他死後至今的世界政壇裏,許多頗具影響力的政治領導人依舊在遵循着他的理論行事。馬基雅維利也被恩格斯譽爲“第一位值得一提的近代軍事著作家”。

如果把政治學課本上的滿紙道德仁義和社會理想比作陽光和清風,那麼馬基雅維裏的觀點就好比一場激烈的暴風雨,你可以說那糟透了,但事實上我們總是離不開這糟糕的暴風雨。或許,這正式因爲世界上仍有大片讓陽光和清風無奈的灰霾還存在的緣故吧,該是有場大風把他們吹散了。

《君主論》這本書共有二十六章。其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君主權力的形式、來源、管理和維持。

第一部分(1—11),作者論述了君主國的種類以及獲得它們的方式。君主國包括:世襲的、混合的、市民的、教會的這麼四種,獲取君主國的方式包括:通過自己的軍隊和能力獲得、依靠他人的軍隊和依靠幸運獲得、通過犯罪方式獲得。可以說,通過自己的軍隊和能力獲得的君主國最爲牢固,作者對君主國權力的來源進行了深入分析,教讀者如何對當時的形勢和權力分佈進行分析,並協調這些力量。

第二部分(11—14),作者論述了軍隊的種類和君主在軍事方面的責任。軍隊包括:援軍、混合軍、僱傭軍和自己的軍隊。從政治的角度講,任何軍隊都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團,軍隊爲自己實質領導服務。所以,要讓軍隊效忠,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軍隊,其他的軍隊都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礎之上,無法反應和執行君主的意志。在軍事方面,英明的君主應該:整頓軍隊訓練士卒,思考戰略,博覽歷史,分析成敗。

第三部分(15—23),作者論述了君主如何維持國家。在涉及褒貶、慷慨與吝嗇、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與使人畏懼、是否守信、遭人鄙視與憎恨等方面,君主應該以國家利益和人民立場爲重,爲維護國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價。就國內而言,明智的君主應當急民衆之所急,賞罰分明;就君臣而言,親賢臣,遠小人;就國際而言,敵友分明,立場堅定;這樣才能夠贏得尊重,維持國家運行,甚至繁榮發展。

第四部分(24—26),作者從歷史的角度,以意大利爲例,分析了其過去、現在的國家和政治,並勸告當時君主爭取意大利的解放。這部分有關於“命運”的精彩論述,“命運也就是時勢,如果一位君主的行爲符合時代的特性,他就會昌盛,反之就會敗落。”

不管馬基雅維裏是爲了表達他對君王的忠誠與崇拜,旨在贏得君王的寵幸而在仕途上有所發展或是是出於一種愛國的熱忱而非個人的私利所寫下的《君主論》。《君主論》是值得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

《君主論》整本書的立論基礎,即馬基雅維利的人性惡理論。馬基雅維利是把性惡論引進政治學的始作俑者,他認爲,“一般來說,人類都是忘恩負義、反覆無常的,他們妄自追求、僞裝良善,見危險就閃、見利益就上。當你給他們好處,他們會對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們時,他們卻離你而去”“人性除非在某種壓力下才會表現出美好的一面,否則總是邪惡的”。由這一人性惡理論,馬基雅維利認爲君主應該師法獅子與狐狸,不擇手段,使用各種權術與計謀。可以說,這是全書的立論基礎。

人性到底善還是惡呢?貌似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從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張。中國儒家思想主張“人之初,性本善”,從而把道德教化作爲政治統治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政治也就和倫理不可分了;而西方認爲人人都有“原罪“,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所以必須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來分權制衡。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沒有一絲惡念,而再邪惡的人心靈深處也不可能沒有一處柔軟的地方。也許善惡是統一於人當中的吧,善中有惡,惡中有善,無法分離。

我還想從整體上談一下讀完整本書的感想。首先,我瞭解到馬基雅維利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問題,首要前提便是對人自身的肯定。他強調人的作用,反對宿命論的消極世界觀。“許多人認爲人類智慧是不能改變命運的,對此他們沒有必要費心勞神地幹事業,只能聽天由命、隨波逐流。但是人類的主觀意志並非完全不頂用。其實命運主宰着我們一半的活動,而我們另一半的活動是由我們自己支配的” “命運就像一個女人,想要征服他就應該痛打她,將她擊翻在地”可見,馬基雅維利並不否認命運(規律)的作用,看到了客觀規律與外在條件對社會和人生的制約作用,但他更強調人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他認爲對待機遇也是如此,“機會使選擇的形式有了內容。沒有機會,他們的意志力就沒有用武之地;而沒有意志力,機會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機會成就了這些人的偉業,而卓越的才幹使他們得以洞察機會,並利用這些機會,使祖國日益昌隆”馬基雅維利十分清楚機遇與人自身能力的關係,強調兩者的結合。這在當時是絕對的人文主義思想,至今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其次,馬基雅維利認同發展觀點,認爲人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才能獲得成功。“一個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的君主,纔會事業昌隆,反過來說,一個君主悖天行道,事業就會日薄西山”“我的結論是:命運千變萬化,人們往往墨守成規;順應潮流者興旺發達,逆流而動者勢衰運退”。我們今天講與時俱進,沒想到500年前,馬基雅維利早已參透了其中的道理。

此外,馬基雅維利主張居安思危,“君主不應對軍事訓練掉以輕心,而且在和平時期比戰爭時期更應注重這個問題” “我們那些享國多年後來又將其喪失的君主們不應去抱怨命運,而應歸咎於自己的庸碌無能。在和平時期從不思考可能的變故(風和日麗之時想不到暴風驟雨,這是人們共同的缺點)”,因而,他欣賞預見性,主張防微杜漸,“一個君主不能在災禍初露端倪時觀察入微,那就不是明智的君主,只可惜,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同時,馬基雅維利承認矛盾的普遍存在,主張趨利避害,“根據事物變化的規律,人們在躲避一種不利因素時勢必會遇到另一種不利因素。但謹慎的人知道如何區分不利因素的性質並選擇危害性最小的不利因素以趨利避害”

然而在哲學的基本問題上,有人認爲馬基雅維利陷入了唯心主義。但是,從《君主論》來看,我得出的結論是馬基雅維利是唯物主義者。我們都承認他是現實主義、功利主義的。任何觀點都出自現實又迴歸於現實,他也主張直面現實,拒絕幻想,“我的目的是給那些能夠理解它的人一些有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最好直面事物的現實層面,而非耽於對它的幻想。人們的實際生活與應當怎樣生活相去甚遠,一個人如果沉迷於應當怎樣辦,而將實際拋諸腦後,那他學會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自我毀滅”。他的歷史觀也是唯物的,也許有人認爲他過分強調了人的主觀意志,這的確給人以英雄史觀的感覺,但他並沒有忽略歷史客觀規律的作用,如我在這一部分講的,他強調客觀規律與條件和人的主觀意志的結合。

總而言之,我認爲,馬基雅維利雖然不是一個哲學家,但他的政治思想中無不閃耀着哲學思想的光輝,他真的很偉大。

君王論讀後感 篇四

正如馬基雅維利寫的那樣“凡是想要獲得君主恩寵的人們,向來都是把自己認爲最寶貴的東西或者自以爲君主最喜愛的東西作爲獻禮”,馬基雅維利確實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對偉大人物事蹟的知識在《君主論》一書中都奉獻了出來。

這本書從很多方面探討了君主該如何保住自己的權利,如何治理國家,這麼多方面中,我對馬基雅維利認爲君主該成爲一個怎樣的君主,應該具備哪些品質很感興趣,所以我想着重談一下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君主應該成爲一個慷慨的人還是吝嗇的人?

要我以前回答這個問題,那答案太簡單了,當然是慷慨的,僅就詞性而言答案就不言而喻。但是看了馬基雅維利的分析,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一個慷慨的君主慷的其實都是他人之慨,他自己又不會種田賺錢,用的都是人民上繳的東西,他憑什麼慷慨?而且慷慨如果拿捏不當的話就變成了奢侈,而到最後君主爲了保持住自己慷慨的名聲勢必不得不橫徵暴斂,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這樣就會使人民怨恨這個君主,那麼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穩了。隋煬帝“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因爲他太慷慨了,人民實在受不了了,紛紛造反,慷慨的君主沒逃過慘死的命運。馬基雅維利說:“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話,對於吝嗇之名就不應該有所介意”。如果說慷慨不能使我坐穩江山的話,那麼吝嗇之名又何妨?

君主應該成爲一個殘酷的人還是仁慈的人?

一個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個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馬基雅維利心中,殘酷從某種角度來說纔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於過分仁慈,坐視發生混亂,兇殺,劫掠隨之而起的人說來,是仁慈得多了,因爲後者總是使整個社會受到順還,而君主執行刑罰不過損害個別人罷了”。對於馬基雅維利的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我覺得他說對於有罪的人要嚴厲殘酷的打擊,這點本身沒有錯,姑息養奸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認爲有罪的人恰是無罪的,那麼作爲一個殘酷的君主肯定就會濫殺無辜,人民也會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怎麼可能會穩定呢?所以說殘酷的君主未必如馬基雅維利認爲的那樣能給人們帶去更大程度上的穩定。

君主是受人愛戴好呢還是被人敬畏好呢?

如果說兩者只能擇其一的話,我和馬基雅維利的選擇是不一樣的,他認爲被人敬畏好。爲什麼呢?我想他是這樣想的,如果有人威脅讓我去打我的老師,不去的話就會對我拳打腳踢,那我肯定會按他的威脅做,因爲冒犯一個我愛戴的人比忤逆一個我敬畏的人簡單多了。那麼依次類推,人民反抗一個他們愛戴的君主比反抗一個他們敬畏的君主要簡單多了,道理是對的,可是如果人民愛戴一個君主的話,人們爲什麼還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個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統治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證的話,人民事很可能造反的。就像人們愛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沒想過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穩了;人們雖敬畏秦二世,可最終爲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萬世就可憐的終結於二了。

有人把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提到的一些觀點稱爲馬基雅維利主義,之後馬基雅維利主義就成了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強權至上主義的代名詞。我雖然對馬基雅維利提出的很多想法並不是很不贊同,但我還是認爲做君主畢竟不是做一般的人,還是需要一些像馬基雅維利說的吝嗇,狠毒的品質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

以上就是是我對《君主論》這本書一些淺薄的想法。

君王論讀後感 篇五

《君主論》是一部闡述帝王之術的著作,其作者馬基雅維利是西方政治學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以主張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著稱於世。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和歷史學家,希望通過這部書得到君主的賞識從而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

據說,《君主論》的第一個中文節譯本譯名叫作《霸術》。作者通過對君主國·軍隊·君主及其統治等問題的探討來宣揚強權與鐵腕的治世之術。他主張政治非道德化,認爲君主應兼具獅子的兇殘和狐狸的狡猾,爲了奪取政權、維護統治,可以行欺詐之術,不顧信義、不避惡行。也就是說爲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的中心。馬基雅維裏主義也因之成爲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

《君主論》的內容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前面十一章)探討了君主國的種類·獲得方法以及如何統治保有的問題,針對不同特點的君主國提出了相應的統治方法。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十四章)作者探討了軍隊的問題。通過對軍隊種類·特點的詳細分析,告誡君主:必須建設和依靠自己能夠直接掌握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只有“臣民、市民或屬民”組成的本國軍隊纔是最值得信賴的。君主“永遠不要讓自己的思考離開軍事訓練的問題”。

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二十五章)是對君主治世之術的建議。最終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理想的君主:他應該是“狐狸”和“獅子”的統一體,表面僞善,內心狡詐兇殘,”每一句話都要表現出高貴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君主要認識到:手段是獨立於道德規範之外,是可以獨立研究的技術性問題。它與目的並不構成任何道義上的聯繫。這一部分內容歷來飽受爭議,卻恰恰體現出了帝王之術的精髓:爲了國家和政權的長遠利益不必在意一時的得失和譭譽。

最後(第二十六章),通過對意大利君主失敗原因的分析和總結,提出解救意大利的願望和設想。

《君主論》中的很多觀點是基於“人性惡“的基礎上提出的,作者片面的把人性歸結爲虛僞貪婪·自私自利·忘恩負義、損人利己,“人們容易忘記父親之死而不易忘記遺產的喪失。”他認爲即使最優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墮落,因爲作惡事更有利於自己,講假話更能取悅於別人。人民有屈從權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殘酷,而不是愛。人應當在野獸中選擇獅子和狐狸,象獅子那樣殘忍,象狐狸那樣狡詐。君主不妨對行惡習以爲常,不要因爲殘酷的行爲受人指責而煩惱;“慈悲心是危險的,人類愛足以滅國”。 馬基雅維裏還指出:君主必須像狐狸一樣能識別陷阱,又必須像獅子一樣能驚駭豺狼。受人敬愛不如被人懼怕,“一個君主被人懼怕比起被人愛更爲安全些”。“君主對人們要麼愛撫他們,要麼除掉他們。君主必須做一個偉大的僞裝者和假好人。”“一位英明的統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馬基雅維裏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正確”,只要目的能實現,任何手段都是正當的,保證事業成功纔是君主的頭等大事。誠實、慷慨、守信、仁慈是值得讚揚的,但人類的條件不允許這樣。“一個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良好的事情,並且必須知道視情況的需要使用或不使用這一手,也不必要因爲對這些惡性的責備而感到不安。”因爲“一些事情看來是惡行,但是照辦了卻會給他帶來安全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