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讀《梁啓超傳》有感

讀後感3.26W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讀《梁啓超傳》有感

                    -----讀《梁啓超傳》有感

尋覓於飲冰室,在長慧瓊花間漫步,我彷彿看見,走出這份情感飛動的時空隧道,一個死去的偉人和他蒙塵的思想正在復活。

                                                    -----題記

第一次認識梁啓超先生,是在上中學時的歷史課本上,梁啓超,康有爲的得意弟子,戊戌變法主要人物。變法失敗後,跟康有爲逃往國外,而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則做到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不恥,是對梁啓超先生的第一印象。

再識梁啓超先生,是因民國一代才女林徽因先生。喜歡林先生,因她的風華絕代,因她的才華橫溢,因她對感情的冷靜理智,還因與丈夫樑思成的相濡以沫。於是萌發了想進一步瞭解其父輩梁啓超先生的念頭,漸漸走近梁啓超先生,發現了其許多可愛之處。暖心,是對梁啓超先生的第二印象。

今年寒假,細細品完厚厚的《梁啓超傳》,我真切地認識了這一代宗師。感謝作者徐剛先生,用梁啓超先生的“鉤沉法”鉤出了散見於千百萬文字中,安詳平靜地蟄伏着的梁啓超先生的音容,復活了這位偉人和他蒙塵的思想。

兩歲開始識字,即被祖父視爲神童;十二歲中秀才,求得廣東學政史爲祖父親撰賀壽聯;十七歲,追隨康有爲左右,潛心修學,爲救世而著書立說;四年求學間,結識深諳佛學的夏惠卿,倡導仁學的譚嗣同,成爲一生的摯友;二十三歲,統領《時務報》筆政,沖決封建羅網的思想,獨具一格的酣暢淋漓的新文體,一時四海之內無不說《時務報》,無不知梁啓超;甲午敗績,割地賠款,維新變法助光緒推動新政;變法失敗,東渡扶桑,如譚嗣同所言:“兄遠遊,風雨兼程,不爲苟且而爲明日只想。”;十年日本亡命生涯,而立之年的梁啓超先生的思想和學術臻於成熟,創辦的《新民叢報》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實、迷人的梁啓超。梁啓超先生重新提出教育爲本、教育立國的方針,並明確指出:“中國所以不振,由於國民公德缺乏,民智不開”之故。此時誕生的《少年中國說》,寄託了梁啓超先生縈繞在心頭的少年中國夢。“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善鳴者,梁啓超也;爲實現維新強國之夢,身爲袁氏黨魁,從國計民生着想,進行了金融幣制改革,貢獻了巨大而獨特的近代財政思想。袁世凱欺瞞天下,意欲恢復帝制,樑公拍案而起,如椽大筆一揮,轟然震響傳誦一時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令京都民情騰沸!緊急時刻,自任護國雙帥,運籌帷幄於上海,攜手愛徒蔡鍔取得了護國戰爭的勝利,時人紛紛讚歎:“功莫大焉!梁任公!”;時局混亂,任公走下政治舞臺,潛心修學,文學、哲學、佛學、教育學、政治學、財經學、新聞學、圖書館學,畢生的學術成就涉及到關乎文化的幾乎所有領域,向世人後代貢獻了偉大的文化財富,直至駕鶴不歸。

任公是世界上罕見的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是偉大的評論家、傳記家,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更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任公提出“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之調和問題。”他說:“物質生活不過爲維持精神生活之一種手段,決不能以占人生問題之主位。物質生活應以不妨害精神生活之發展爲限度。物質生活太豐防焉,太缺亦防焉。應使人人皆爲不豐不缺的平均享用,以助精神生活以自由向上。”先生又提出“個性與社會性之調和問題”, 他說:“‘一爐同鑄一型’的社會是要不得的,社會對個性的影響卻不能小視,在惡社會下,則良的個性殆。”這些思想,直到今天,仍有深刻的實際意義。

說任公是偉大的教育家,不僅僅是因爲先生對膝下的九個兒女的成長傾注了無限的愛和正確的引導,爲國家和社會奉獻了九個偉大的人才。更因爲先生的教育思想,放到百年之後的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鑑。任公認爲“教育應分爲知育、情育、意育”三個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並解釋到所謂“智者不惑”的必要條件,是具有“常識和學識的總體智慧”。讀到這裏,我不禁驚歎任公的卓見,只知生活常識而胸中無點墨,人類社會如何發展?而只從課本上學到了五車知識,卻對生活常識一無所知,這豈不是傻乎乎的書呆子嗎?只有掌握常識與學識的總體智慧,才稱之爲智者。任公認爲教育還要教人做到仁者不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教人養“浩然正氣”,做到勇者不懼。任公每次給學子演講,幾乎都是大聲疾呼:“諸君啊,你千萬不要以爲得到些片斷的知識就算是有學問呀。我老實不客氣地告訴你罷,你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呀。”與我們今天重視的“品格根基教育”真是一脈相承。任公把“情育和意育”化身爲“愛先生和美先生”,有之,得大義凜然;無之,生暴戾兇殘;有之,爲清廉誠信;無之,則腐敗賣國。任公發明的“愛先生”、“美先生”,衡量時下,與國家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新意義,不若驚雷閃電乎?

任公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任公這個人是除了思想、情操、才學之外,連同軀殼都想奉獻出來的人,病重期間整理《辛稼軒年譜》,寫到“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爲公死,凜凜猶生。”時就病重住院,如椽之筆轟然倒下,再也沒有扶起來。任公對稼軒先生的評價不正是自己一生的寫照嗎?

梁啓超,梁任公,樑先生,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我彷彿看見先生的背影,一襲長袍,清瘦矍鑠,風貌高古,眺望着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