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2多篇)

讀後感1.84W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2多篇)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

在看這本書之前,沒有看過任何李笑來的文,習慣性的去百度,百度百科這樣介紹他,李笑來,原新東方名師,自稱“中國首富”,多本暢銷書的作者,著名天使投資人,致力於讓一部分知識分子先富起來。雖然不懂什麼是,也沒看過他的暢銷書,但直覺上來講這人是個大咖,成功人士,他的書有看頭。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是他多本暢銷書中的一本,豆瓣評分8.5,算高分了。作爲讀資(讀書資歷)不高的我來說,看書都是挑高分的,大咖推薦的,因爲我不會選書,只能通過大家的眼睛來選,畢竟空閒時間就不多,能不浪費就不浪費。

這本書首先講了心智的力量,當我們面對困境時心智決定了,未來我們是開心還是痛苦,如何開啓心智,然後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最後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啓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這其中對我來說幫助最大的是,時間管理這一節,因爲我之所以時間不夠用,多是我自己不會安排,不會管理,沒有計劃。也不曾持續堅持做過什麼,更沒有一個長久的學習習慣或者個人一個好的習慣,當我看到精確感知時間那一節時,作者介紹他通過事件記錄幫助記憶,以及通過記錄做的那一件事情,所需要耗費的時間,來進行調整自己的可用時間,經過調整後會發現有些事情就是在浪費時間,可以直接不做,這樣我們就能節省一部分時間去做重要的事情。對於我是那種沒有安排的人,隨意隨性,看着這節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可以合理的取捨利用時間,而不用像以前一樣,因爲要做的事情過多,導致最後完成率很低。

還有一節就是講到學習新技能,很多人覺得,這個跟我們學習,工作不搭邊的技能,學的再好也沒用,還記得有句老話“藝多不壓身”所以當有機會學習新鮮知識時,不要覺得跟你的專業,或者工作不搭邊,就拒絕學習。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當你有機會學習時盡最大努力去學好它,總會用到的,學到自己肚子裏的都是寶貝,說不定哪天它就發熱發光了。

借用書中的一個故事來結尾,就是雄鷹與蝸牛爬金字塔的故事,雄鷹展翅高飛就能到頂端,蝸牛卻可能要用一生的時間來爬,最後他們看到的好處風景是一樣的。一個是用勤奮,一個靠的是自己的堅持努力,如果雄鷹不夠勤奮地練習飛翔,蝸牛不夠堅持,他們都將看不到頂端的風景,只要我們夠勤快夠執着總會成功。

我相信這本書將是你未來閱讀書單中的一本,因爲它是值得閱讀。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

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是行將就木的老者,時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不論你急或是不急,它就在那裏,不快不慢。要想合理地利用時間,不虛度光陰,必須對時間進行有效的管理。

書中強調了一個概念——心智。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而時間管理就是一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的過程。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而時間也不聽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時間”只不過是人們一廂情願而已。其實,真正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自己。心智是靈魂,是思想,時間管理只是方法,雖然有時我們定了很多計劃,但執行力不強。所以,把工作、生活、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做自己的朋友,與自己的內心無話不談,時間不是由長度這一維度描述的,還有深度、廣度、高度。

事實上,沒有什麼要比發現、培養、呵護、調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一旦我們的心智出現了問題,我們就會因爲錯誤的理解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因此而浪費的時間往往不僅無法估量,更可怕的是這種錯誤和浪費甚至可能根本無從知曉。總之,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選擇,得到不同的結論,最後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

其次,書中多次提到這樣一個詞——耐心,學習和工作都是乏味的,艱苦的,路程總是漫長的,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耐心就是敢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耐心,是成功的核心素質,踏踏實實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相信自己離目標會更近一步。

就我個人而言,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得更有效率,因爲總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有時候興致勃勃地制定了一堆計劃,執行了不到一兩個星期又扔下來了。這些現象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清楚地展現。“相信我,你並不孤獨”在文中多次出現,大概最能安慰人了,當我們驚詫地發現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習慣和弱點在書中被清楚地表明,不免有豁然開朗之感,書中關於懶惰的分析多少都說中你我的軟肋,我們要克服這些困難,還需付出心智的成長和努力。

過去已經過去,無法更改,未來卻可以更改——通過改變我們今天的起始條件,當我們真正運用心智的力量認真而又正確的反思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尷尬時,最終,我們會發現其中的大多數肯定是我們過去曾經做錯過什麼,或有意,或無意。那麼,爲了將來的正確,我們今天就要做到儘量不出錯。今天任何一個小錯誤,都有可能在將來被無窮地放大。這樣的認知,幾乎會改變我們的一切。生活就是選擇,而所謂的選擇,只不過是一個人所擁有的觀念對之衡量後的結果,一個人所擁有的觀念,說穿了就是心智力量的最終體現,開啓自己的心智,就等於重生。

如若重生,就可以恰當運用心智與時間作朋友,與它一起用耐心打造新的人生。沒有人能夠阻擋你開啓自己的心智,最神奇的是,一個人的心智開啓,竟然只需要一個掙扎的念頭而已,但僅這一個念頭卻又是天下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但還是掙扎一下吧,因爲無論如何,我們早晚要爲自己的過去買單,逃不掉的。

讀過《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後,真的是受益匪淺,很多困惑了很久的東西,突然之間感覺開朗了!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3

很多時候,我們制定的任務或計劃往往半途而廢,是因爲我們制定計劃時往往過於自信。但是,一旦計劃沒有按照我們預期的進行時,挫敗感往往使我們放棄計劃,這樣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如何擺脫這樣的困境,書中介紹了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基於過程的“事件—時間日誌”,即儘量不計感想,不計感受的記錄一天中的工作和各項工作所需要的時間,以提高我們對時間的敏感度。有了對時間的敏感度,我們才能合理的制定計劃。

書中對於興趣的看法是:往往不是有了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纔有興趣。我分享一下我的一個小故事:每年公司都會分年度統計各類設備各電壓等級設備數量,剛開始做這項工作的時候都是用笨辦法分年度一類一類分電壓等級進行統計,對這項工作也很是牴觸。有一年,這項工作只有我一個人做,而且deadline(最後期限)也比較緊張,通過在百度上學會了excel數據透視表這項功能,輕鬆解決了以前好多人好幾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通過這件事,我逐漸對excel產生了興趣,平時也會經常學習excel,以便很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關於知識的積累,書中認爲積累和複利有着相似的關係。複利的力量與神奇在於,儘管本利的增長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相當緩慢,甚至讓人感覺了勝於無,可一旦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就能產生令人驚詫的結果。知識的積累也一樣,知識的積累和時間並不是線性關係,知識積累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一段時間進展相當緩慢,但是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喜悅卻是非常神奇的。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4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關於時間管理的書,不僅有趣,還很實在,作者李笑來曾在新東方當過老師,現在在做留學的事情。

時間管理不是一種技巧,從更高的層面上來說,時間管理的本質是人生管理。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嗎?這大概也是個很詭異的命題。作者提到的“心智”跟《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觀念如出一轍,根本上來說,要開始管理時間其實就是向自己的根本心理弱點開炮,挑戰那些未知的區域,去面對乃至習慣自己的恐懼。

就我個人來說,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得更有效率,因爲總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讀書、上網、運動、練習音樂、社交……有時候興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計劃,執行了不到一兩個星期又扔下來了,最後不得不感嘆“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在不甘於承認自己不是個男人的同時,又安慰自己說,還是要對自己好一點。而這些心理過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現。同時又清晰的和心智成長的命題練習起來,因而說從闡述時間管理的角度來說,的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因爲那些討論時間管理的,往往傾向於在技術層面上打轉:如何列表,如何制定計劃,如何授權……

作者對於很多常人思維出現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閃光。比如,“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與“別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的組合;“實際上正確和實際上不正確”與“以爲正確和以爲不正確”的組合;“真的重要和真的不重要”與“顯得重要和顯得不重要”的組合;“出色否”與“有無理想”的組合……凡此種種,都在平常的思維裏,使用矩陣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進了一小步,而帶來的啓發確是巨大的,這恐怕也是作者自己展示的心智力量吧。

“相信我,你並不孤獨”在書中多次出現,大概最能安慰人了,當我們驚詫的發現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習慣和弱點在書中被清楚的表明,不免有豁然開朗之感,不過關鍵是這並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我們要走出一些誤區,仍然需要我們付出心智的成長和努力。書中關於懶惰的分析多少都說中你我的軟肋,我也是一次次在問別人問題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懶惰;然後又在別人發問的時候對別人的懶惰而無語。不過作者傳遞的態度來說,也不過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關鍵在於行動。

此書中,最值得我們直接去實踐的,在我看來有:

1、搞清楚自己的目標,其實嚴格來說這並不是時間管理的內容,可是時間能和我們的生活分得開嗎?

2、時間花銷的記錄,以及“事件—時間”日誌。這差不多是我認爲最爲有效的方法。這一項如果加上用在晨間日記當中,可能就更加威力無窮了。在我自己實驗的過程中,亦有多次讓人驚詫的體會。德魯克的書中也提到過這個方法,當初看到這個方法後,我嘗試後,驚異的發現自己有一段時間竟然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小時,而我是一個天天批判電視的人,因爲電視如此的破壞着人們的思考,於心智提升並無多大幫助。當我從我的時間開銷中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情況就改變了,不管是爲自己找的什麼理由,從那以後,我就對這一項時間有了更清晰的覺察。當然了,現在我幾乎不看電視。

3、關於那些最平常的睡眠、運動還有準備等等的建議。

有時候真理就是“媽媽的嘮叨”,光說不做,毫無益處,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僅有樂趣,還往往有意外的驚喜。尤其是“用傳授給別人來實踐”這一真知卓見,正好再次響亮的重申《與神對話》中所說得“你教的正是你所需要學的”。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5

有些後悔現在纔看到這本書,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個正確的時間看到這本書。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讀到這本書,我都不會有收穫的感覺,而能有收穫說明能領會,能領會的本領本身就說明了成長。

我自認爲不是完全的”體弱者“,所以對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學和十全大補的”雞湯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裏知道,方子到位,”雞湯“一定是能對症下藥的。笑來老師的書就是對症下藥,治的就是我這種”心智無力“的體虛病。

一直以來,困擾自己的最大問題就是面對自我期待與現實水平之間差距時,如何化解內心矛盾,不被所擾而能繼續進步的問題。爲了瞭解自己看過一些書,常常有意識的做些功課,在平常生活裏把自己拉出來拉練拉練,可是在很長的時間裏,我都充滿了挫敗感,也是書中所說的,”人生的幸運在於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如果說我知道什麼什麼是正確的事情,那麼我在心智上的訓練失效是因爲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同時也拿不出像樣的道理說服自己。

書中點開的一個首要問題,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懶惰又勤奮的。想想自己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想掌握快速學習的方法,卻又懶於付出心血,常常疲於找尋各種辦法,卻最終都敗在自己的懶惰上。太多時候我們花了許多精力,卻到了臨門一腳時不願意伸出腳,回想起來確實也就服氣,也爲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書中最爲精華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們不是不能科學的制定計劃和清單,而是不能科學的執行和完成任務,我們在制定計劃時過於勤奮,卻在執行中過於懶惰。大部分長久的失敗很少能反思到,這個過程中我們讓自己的心智迷失,讓自己的劣根發作,所以書中給我了一個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書中將我們經常屈服於我們的懶惰和毛病歸結於我們喪失心智,並且任意它的喪失。而要想轉變,首要的是學會開啓心智,並掌握持續開啓他的技巧。

在闡述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書中內容首先闡述了我們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會阻礙我們開啓心智。第一個毛病是自我感覺良好,因爲每個人最瞭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們都天生的會感覺自己比較優秀,並且會很容易因爲自己的體驗和感覺產生自以爲是和自欺欺人,這使得我們常常陷入一種錯覺中,要麼自己覺得對的實際是錯的,要麼自己覺得錯的實際是對的。所以要想開啓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經驗和認知有可能背離現實。

第二個毛病就是走神。我們常常會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順着刺激趨勢繼續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負能量接收後我們自己的情緒會變得更糟,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經典刺激試驗,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往往都會聽到鈴聲就會掉口水。當我們認識到這個天性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意識控制自己的大腦,在外界刺激時,有意識的分析,有意識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讓大腦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腦。

同時書中還提到,”對痛苦的深刻感受會扭曲和抹殺我們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時由於自我保護意識,我們會很容易遺忘痛苦,好了傷疤忘了疼。這對於一個善於反思,不重蹈覆轍的人來說倒是一個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學會利用心智讓自己保持痛覺,善於利用痛覺來激發自己的動機。

還有就是及時行樂的天性。每個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時行樂的,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付出就馬上有回報,於是我們容易短視,容易放棄,容易失去耐心。而書中告訴我們推遲滿足感是我們開啓心智的要領,你能推遲滿足感,也就證明你正在用心智讓自己成熟。

最後,書中一句很重要的話來提醒每個實踐心智開啓之路的人。”平靜接受並且正確認識自己的額天性時改變天性的第一步。“

在闡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後,作者着重闡述了我們如何提高心智——與時間做朋友。

其實本質上,書中的許多操作性的建議與許多討論時間管理和人生規劃的書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個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與其他書籍有些不同。作者認爲時間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時間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與時間合拍,本質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讓自己保持一種自律的生活。而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對抗懶惰、認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護意識。

總結看來,書中在具體的建議上有幾點着重強調,一是計劃很重要,二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三是不要讓完美主義阻礙了實踐。

除開提高心智,書中內容還在開拓心智。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6

讀《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之前,我給自己報了三門理財課,我學習理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資回報率,不要傻傻地衝到股票市場裏被割韭菜。事實上,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爲。

後來,因爲我自己的收穫不小,然後就勸表姐學習理財。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沒錢不需要理財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麼拼。我發自內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夠通過學習稍稍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實,這本書買了一段時間,只是一直被收在櫃子裏沒有打開過。上週才翻出來讀,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絕學習的理由。

主要有三點:

第一:拒絕學習就不可能有機會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

第二,由於不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是什麼,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穫有多好、多大;

第三,既然對學習的好處無從瞭解,自然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任何一個人如果曾經有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就會知道。在習得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就會爲之改變。換一種說法:因爲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於原本的世界裏;因爲所習得技能,他擁有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實時也確實如此,我本人就是因爲嚐到了學習的樂趣以及那種收穫的喜悅纔會鼓勵身邊的人堅持學習,並且不間斷學習。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曾經一度把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

在學校的時候,我可以說是最不愛學習的學生,那會因爲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夠長遠,因爲沒有堅持學習,所以也就無法體會學習產生的收穫帶來的樂趣。直到大學畢業,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

“學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變,卻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之不理,它瞬間就能根深蒂固,無法剷除。這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學習騎自行車,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無論多少年不騎車,就還是能夠上車就走。

“學習”的重要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無論這種技能多簡單、多普通,學會之後總是可以讓學習者瞭解“習得”帶來的大不同。一旦擁有了一個起點,學習慾望就會像發了芽的種子,無論多大的石頭都壓不住——它會越來越茁壯,越來越堅強。

其實,那些拒絕學習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響而把“學習”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憐,他們每天都在掙扎着“管理時間”、“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卻不知道他們因爲當初不肯花十幾分鍾學習而導致其後少做了很多事情、錯過了很多機會,並且連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沒有過好。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7

學習的技能早晚有用,10塊學編程,20年後幫助出書。

運用心智,獲得解放。填充,修正,重視概念。思考,觀察自己的思考,運用心智,解放自己。解放思想。

成長從接受現實開始:速成是不可能的, 交換是硬道理(時間,經歷,態度),沒有完美,焦慮是浪費的原因記下來繼續前行。

任務管理進化論:估算時間總有意外,即時(行動害怕做不好,別人的看法),迴避困難,任務並行。不接陌生電話,任務分片。

現實可行的計劃(短期到長期,慢慢來),最重要的任務只有一個,預演在大腦中反覆過一遍,驗收結果驗收步驟。

最需要學習怎麼學習:改變從思維改變開始,學習工作生活合一爲提高自己, 學習新知的能力, 一個新技能就是一扇門,閱讀思考成爲新的人,不要禁錮在經驗中。

習得聰明:自證預言,沒興趣是不是因爲做不好,用功和方法同樣重要。

和自己比較(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長),靈感(雞尾酒效應,關注更多敏感),節奏慢一點放鬆一點(關注帶來的愉悅的感覺)。雄鷹和蝸牛,朱敏32億賣網訊。

確定性和持續性是聖盃。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8

1、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只是輔助手段,與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學習貴在持之以恆,大量時間的持續投入。

2、推遲滿足感,面對慾望,大多數人看法驚人地類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穫的話,那最好要馬上有收穫;如果沒有收穫的話,那最好要馬上有結果。所以不論工作與學習都要有耐心與專注力,切忌浮躁,要取得大的成績就不能急功近利。

3、瞭解學習進程,提高自學能力,完全靠自己學一樣東西,管它是什麼。並且一定要學好,學到比相當數量的人都好。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4、對考試改觀,消除對某些考試的偏見,並且熱愛考試,理解它是通行證是機會,而且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的,如打從心底裏憎恨考試,就會覺得考試是攔路虎,引起負面情緒,容易喪失鬥志與信心。

5、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清楚明瞭地表述那些你自以爲了解的東西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容易。

6、警惕所謂的“成功學”,警惕“我是獨一無二的”自我安慰式的信條,留心成功者說的話。

7、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友誼中的“公平交換”與“索取者”。

8、時間是這世界唯一對任何人都公平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每個人的每個小時都只有60分鐘,每個人的每分鐘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是誰。感知時間,記錄時間。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9

隨感,與書評無關的'內容

週五晚,月朗星稀,一首歌,喚起塵封記憶,我以爲我不會再有波瀾,幡然,如西西弗滾石上山,存在的徒勞而有意義。

許久,我輕鬆的支配着我的時間,工作之餘,沉浸於微讀世界,感謝馬化騰先生讓我可以安靜地把心靈棲息在此,而在更多的瞬間,越求知越感覺自己的無知。

我沒有把時間當朋友,只是在時間不停的流轉中,我做着自己該做的事。曾經荒廢的時間已追它不回,唯有開啓心智,慢慢自我向前累積,凡事,懂得剋制眼前的慾望,延遲暫時滿足感,或許就會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深度思考。

有關工作,有關管理,如果對時間的流逝我們無能爲力,那麼就在流逝的時間裏做些有意義的事,什麼是有意義的事呢,用和善的態度讓自己及周邊人感到舒適,讓瑣碎的時間堆砌起提升自己的維度,時間過後你不覺得遺憾和懊悔:那些曾經被我揮霍的寶貴時間哦!

有關閱讀,秉承着:讀書使人完整,討論使人完備,寫作使人完善。

一切如昨,我懷念從前慢,懷念那些落在筆尖上的紙短情長。我也沉浸當下安寧的瞬間,晚霞寂照,我想把最簡單平凡的日子過成詩。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0

感謝書友的贈書,這是我第二次閱讀這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很值得一讀,尤其是還沒有形成比較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朋友,可以加以參考借鑑。書的內容不空洞,不是隻有概念,也不是文縐縐的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更不是那種聞着香濃喝着鮮美但總吃不飽的雞湯,而是淺顯易懂,着實可操的心得體會與學習經驗,使讀者非常直觀的看到李老師是如何進行自我修養。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沒畢業,當時那個心情激動的,覺得大事可成也。然後後我就照着書裏的辦法去做,標記自己的時間,提高自己的閱讀量,優化學習方法,鍛鍊自己的思考方式還開始晨跑。最後我終於成功!成功的堅持了兩個星期。然後就該玩玩,該睡睡,該幹嘛幹嘛,又過會去了。爲什麼道理都懂,方法也認可,就是堅持不了呢?歸根結底就是懶,一邊懶一邊爲自己的懶找理由。現在回頭想想。算了,不想了,想到頭就疼。

真正開始踐行自我管理還是工作以後的事情,壓力大,效率要求高,開始真是不習慣,慢慢習慣之後發現自己確實改變挺大,比如說大概、好像、差不多、快了這類詞從那時候就基本從我的詞典裏消失了。經常要對接客戶,一聊天就發現自己肚子裏沒貨,別說打動別人了,談資都少的可憐,那就只能去找書看,而且還不能只侷限在哪一個領域,因爲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客戶會和你聊什麼......

久而久之,反而加強了自己的認知,培養了很多好的習慣。我的體會就是:如果說你想提升自己,最好的辦法有兩個:要不自己逼自己,要個找個人來逼你。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1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那麼的珍惜時間,也沒有很合理有效的利用時間,等到時光流逝,一事無成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白白浪費了這麼多時間了已經,緊接着,後悔懊惱接踵而至,開始下定決心珍惜時間,認真學習,這股熱血還沒沸騰兩天,就又開始變的懶散了,學習的時候開始分心,時間又白白浪費掉,又開始後悔,惡性循環下去。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就像是管不住自己一樣,不能很好的自律,說到底,我們只是沒有控制我們的大腦,而是被大腦左右了思想。成功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並能夠付諸行動,但是做到了有目標行動了也不一定能成功,至少你還有個盼頭,即便失敗,至少還有失敗,失敗也是一種收穫,總比啥也不幹,碌碌無爲的好。時間珍惜了就是金錢,沒把握就是流水,時間不多不少,夠你用來提升自己,也可以讓你年華虛度。把時間當做朋友,自己去支配時間,而不是放任時間白白流逝。

今年大一,希望自己能夠好好自律,珍惜大學四年,努力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學習各種技能,珍惜時間,在這最後安逸的四年裏,好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2

看完李老師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收益非常多:

1.告訴了我們時間的珍貴性,並將抽象的時間變的具體化,這樣你纔會真的覺得時間就是金錢,還告訴我們時間的不可逆轉,不可蓄積,不管你願不願意,時間1天只有24小時,學會管控好時間就規劃好你的人生。

2.如何去珍惜和利用時間,作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a.堅持每天寫事件-工作日誌,且看到這個章節時,我已經堅持了6天;

b.合理規劃好每天的時間,具體的日目標,周目標,月目標,年目標;

c.做任何事都會比想象中難,而且所耗時間都要長;

d.在碎片化的時間裏也需要重組你的時間,讓你的大腦灰質更多與神經元接觸,建立你的思維網;

e.學會思考與反思,並立即付出行動。3.爲什麼同樣的話很多人的理解都不一樣,是因爲心智水平不一的問題,所謂的心智簡單直白就是你的輸入能力 輸出能力 思考能。

f.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的很久很久,必須要有耐心。

4.讓你變得富有的三件事,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但是恰恰通過努力,你可以改變你的運氣,最後改變出身。

5.關於興趣,不是因爲你有了興趣才能學好,而是學好了,興趣就是自然而然的。

6.及早醒悟,知行易難。但是笨鳥先飛的人往往是最聰明的人!最後非常感謝李老師,真的受益匪淺。學習一定要學以致用才能發揮它最大價值![奮鬥][奮鬥]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3

看這本書起初是因爲這個書名。總感覺時間流逝的太快,根本不是人能夠掌控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焦慮。學會把時間當作朋友,合理的利用時間,確實是我現在迫切需要了解和學習的。

書中開篇提到了困境,拖延症會讓人陷入時間的困境,明明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但你卻在做其他容易做的而不重要的事情,有時錯誤的估算了完成重要任務的時間,又或者是在完成任務時候出現了差錯,這樣的情況都會導致壓力,而壓力造成恐慌、焦慮。無法管理時間,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先要把事情分成“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緊急”的和“不緊急”的,然後挑選“重要的”而又“緊急”的任務優先執行。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

本書的主旨其實是個告訴大家,時間是不可被管理的,必須開啓心智看清楚,想明白,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一切都得靠積累。速成絕無可能,只有付出纔有收穫。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而擺脫它的方法就是——你給我什麼,我就用好什麼,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對於任何正常的人來說,有時間,有精力,有正常的智商就足夠了。時間是現實的人的朋友,是不現實的人的敵人。所以說拋棄幻想付諸行動,這纔是珍惜時間的表現。

本書全面分析,並且用了大量的事例來說明時間的管理是有方法的,如估算時間、及時行動、直面困難、感知時間、計劃、驗收等等,其中配了很可愛的兔子插圖,讓人更加深刻理解文字的含義。書中提到人爲什麼要勤于思考,因爲很多人,堅持拒絕思考,然後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要用心做事,用心做人,用心對待時間,時間纔有可能和你成爲朋友。

學會控制大腦,因爲大腦常常在我們無意識下操控我們的注意力。丟掉不必要的情緒,恐懼、痛苦、自卑、比較,這些都是浪費時間的事情,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人就會更加專注,更容易成功。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更改的,現在的煩惱是無濟於事的,而後悔是最浪費時間的,但是將來的尷尬也許是可以避免的。一個人的才華和學識是可以通過積累努力獲得的。生活中的智慧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自己能夠改變的事情,暫時忽略那些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專心打造自己,讓自己成爲一個優秀的人、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爲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這,其實是我內心一直在想,而不知道怎麼用語言描述出來的句子,在書中看到了,我更加確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看完了這本書,我深刻明白了,讀書是爲了解決問題這句話的含義。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學習的書,也可以說是一本使用時間指南,同時是一本勵志書。看得出來作者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勤奮努力的人,他把自己用心積累的感受寫在書中,都是可行可學的,看完後很多問題變得清晰了。積累和控制,是我在本書中學會的關鍵詞,積累自己的知識,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持之以恆,和時間做朋友。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4

這本書是我喜歡看的類型,我看書最大的選擇標準就是看這本書有多少內容是作者自己的想法。顯然這本書幾乎全是作者獨立思考,看上去老生常談的內容,卻解讀出了很深的意義。如:積累,重複,恐懼,想法,事實……這些內容,讓我來寫難免淪爲晦澀的大道理,但李笑來老師卻能由表及裏,深入淺出,讓我們審視,生活中看上去特別簡單的道理,你是懂了,還是別人灌輸給你的概念而已。

書中有價值的點很多,我講3點,希望對能閱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有點啓發。

思考

整本書,要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思考。當然強調的是獨立思考。書中有一個例子印象很深刻。把A到Z從數字1到26分標註出來,你會發現Hard work (努力工作)是98分,Attitude(態度)是100分,所以得出結論是態度決定一切。仔細思考你會發現,按照這個邏輯,很多單詞都是100分,如:Stress(壓力)Wednesday(星期三)Bullshit(胡說八道)103分顯然更高。然而大部分人都喜歡直接接受別人的想法和觀點,ta因爲這樣比較省事兒。大哲學家羅素感概到“很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意思考”然後戲謔道“他們確實死得比較快”曾幾何時,我也是這樣的人,看到此處我不經莞爾一笑。

積累

這個世界沒有一觸而就的事實,你用了10年胖了30斤,你卻想用1個月瘦下去。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爲什麼還是有那麼多願意相信呢,因爲他們內心想聽到這樣的“事實”,所以有關“權威”專家就恰好說出了他們的心聲,於是年復一年總有人爲速成買單。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行業,我做思維導圖培訓,我總願意花時間去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審美能力,我也始終堅持着自己的理念。一個人沒有系統思維訓練,沒有花時間去積累,直接去談結果,那根本就不現實。但太多同行告訴我,家長要看的是成績,其他的事情他們不關心,只要能提高成績就可以了。你說的那些太浪費時間了。

我說你說的很對,然後呢?孩子成績提高了嗎?這不是效果不好才找你的嗎?家長的需求很直接,就是提高孩子的成績,成績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分數,你的培訓有沒有效果,分數反應很明顯,這是彼此要看到的結果。這彷彿是一個死循環。要賺錢就得按照家長的思路走,就得讓孩子瘋狂的死記硬背,快速見效。事實上我見到很多的保過班,保分班的邏輯是孩子一放學就被送到培訓機構,強制背誦,刷題,做試卷……有效果嗎,你認爲呢?

當然有效果,犧牲所有時間,全部壓在學生的課業上,沒一點效果怎麼可能呢。然而這裏面提升成績的真正邏輯是,孩子只要花了時間去動手操作,成績或多或少都有進步。如果這樣爲什麼不花時間去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樣學習能力反而能舉一反三,一勞多得。

我見到太多的情況是大部分人被家長牽着走,美其名曰滿足客戶,實際上是自己不夠專業,對自己從事的技能,沒有足夠的積累,爲了生存而不得不採取短視的賺錢策略。這樣的人實在太多,我個人依然堅信,隨着科技的發展,對專業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願意花時間去積累自己個人能力的人,隨着時間的推移,只會越來越值錢,賺錢一定不會是想的那麼難。

以我自己舉例,我沒花心思打造名氣,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我很清楚,沒有足夠的實力,時間會淘汰你,我開課斷斷續續,但我力求給出去的東西一定要系統,專業,有效。我的收入基本上都是非常信耐的老客戶在支持,大家都知道口碑很重要,以前我的理解就是做好課程,做好服務,現在多了一層理解,時間成本。人人自媒體時代,信息爆炸,篩選信息的成本越來越高。我自己學課程,就趨向於信得過的朋友推薦,從我個人的角度我很清楚,如果老師不足夠專業,沒有時間的沉澱和積累,那麼他可以賺到的錢永遠突破不了瓶頸。

工具

書中介紹了一款時間管理工具“Mr time”,這個工具好的地方在於,你開始一件事的時候,你可以點一下,結束的時候點一下,這樣你在什麼時間段做了什麼事情,花了多少時間一目瞭然。而且後臺還會進行數據分析,把重複的內容所花的時間進行疊加,你可以選擇視覺呈現的方式,比如餅狀圖,柱狀圖等。

我嘗試了去下載了這個軟件,這個網站已經404(消失)了,我就找了同類型的軟件,綜合對比發現有一款app也完全滿足以上功能,time track建議你使用。

相信時間,和時間做朋友,積累自己的實力,讓自己值錢,必然就能賺錢。這本書還是非常值得閱讀,推薦購買,自己細品。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5

古語講,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太熟悉不過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我們每個人都在失去,每個人對時間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於是釀成了不同的人生。近年來,“時間管理”這個概念經常活躍於大衆的視野之中。管理時間真的有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快節奏的生活之下,每當我們拖着困頓的皮囊回到家中時,常常會感嘆“今日事,無法今日畢。”的遺憾。因此,今天我要爲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來自李笑來作家的《把時間當作朋友》。

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籍,不如說這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方式、關於自律、關於人生意義的書籍。作者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時間管理,指出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所在。然而吸引我的並不是所謂的成功方法,而是書中平和的敘述方式不同於一般勵志書籍喧囂的鼓舞與說教。這樣一種朋友似的口吻喚起了我對於心智、時間乃至成功的思考。

書中提出的一個首要問題,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人都是即懶惰又勤奮的。仔細回想過往,做很多事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既想掌握快速學習的方法,卻又懶於付出心血,卻最終都敗在自己的懶惰上。那麼,又該如何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呢?這便是書中最爲精華的部分——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們善於做各種規劃,恨不得將時間規劃精確到每分每秒,讓全世界都看出自己努力的樣子。可多數情況下我們規劃了最想要的日子卻活出了最不想要的樣子,可見,管理時間似乎可行,但管理自己纔是最終目的。其實,我們不是不能科學的制定計劃和清單,而是不能科學的執行和完成任務,我們在制定計劃時過於勤奮,卻在執行中過於懶惰。在大部分長久的失敗中很少能進行反思,這個過程中我們讓自己的心智迷失,讓自己的劣根不斷萌生。

所以書中給我了一個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作者提出了“利用時間”的方式就是學習。管理自己也是需要學習的,我們要學習正確的估算時間,及時採取行動,直面困難,關注步驟三思而行,要感知時間的存在,也要接受時間的流逝,學會關注記錄時間的開銷,記錄行動,驗收行動成果。當我們嘗試開始不厭其煩地學習、練習這些簡單的步驟,相信自律的種子便會在我們身體內悄悄種下。

教師工作是一項繁重的工作,並不僅僅只是備課、上課,還有其他各種任務。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高效的完成工作就必然要思考時間管理的問題。讀完這本書後,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的我慢慢學會將時間合理設計。從堅持每學期的初始指定教學計劃,每月、每週、每日製定當日待辦事項,到將較大的任務分割成易於完成的小塊去執行,再到利用碎片時間處理其他教學及班級事務等等,漸漸地我樂於在規劃時間內完成各種事務,並且堅定的執行下去。從而我也感受到了與時間爲伍的愉悅感。

這個世界永遠是相對公平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了努力與奮鬥,就會收穫精彩。與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以免虛度更多的時間。培養任何一個習慣,都是需要掙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掙扎過程,在將來的某個時刻終會變得其樂無窮。時間可能是勁敵,也可能是朋友。老師們,同學們,當你決定捧起這本書的之前,請試圖把時間當作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享受與它真誠的“交流”時光。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記得時間只與努力的人爲伍相伴哦!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6

有很多共鳴之處,把大家都會存在的不良特徵都顯現出來。把錯誤的理念加以改正,如“把興趣當成了動力,計劃與行動混爲一談,自卑當成自身情緒,等等”

“運用心智,獲得解放”走向“獨立之路”

計劃是必須的,目標要明確,越是短期目標,越容易清晰,越清晰的目標越容易實現。計劃固然重要,行動更重要。

學會自學的能力,會幫助你培養面對任何困難都能勇往直前沉着應對的精神。

重複,不間斷的重複,重複一年以上,因爲任何的事情重複一定次數,就能做到甚至無意識的情況下都能準確無誤的完成。

態度,只要你去改變你的態度,你的就會發現世界也因此發生轉變。

每個人都可以成爲成功的人士,就看誰先把時間當作朋友來看待,在這條漫長毫無終點的路途上是在考驗彼此的耐心多少。

福蘭克.H.奈特:“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跳街舞,一是出生,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三者之中,努力是嘴微不足道的”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7

記得之前似乎聽說過,一本書當是骨架俱在,血肉皆存。原話已無從查起。對此我從未有太深的體會,但是直到再次讀完這本書,才真的明白這道理。以前讀書總覺得讀過了腦子還是空白,若是好書,真真是糟蹋。而我又不願再看一遍。原來再看一遍的感覺真的不同,就像是書中血肉都被我所用之感,但如今還沒有全部應用,骨架清晰還要再讀。這本書算是我讀兩遍書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紀念。讀書不但是讀了一遍,更重要的是將其有用之處佔爲己有。讀與寫,讀與思考應當同時存在。現在我的這種看法便是從這本書中得到。

李笑來的這本書<<把時間當作朋友>>很不同,初看與心理密切相關,實則改變人的思維模式,控制自己的大腦,當你真的實驗的時候,確實是保持清醒的好辦法。而書中真正吸引我的便是時時刻刻寵辱不驚的狀態了,如何要達到那樣一種狀態,書中一步步心智力量的解讀再到運用心智,然後教我們如何用具體方法精確感知時間(如果學會這個,真的太厲害了 )還有不與他人比較的幸福。還有自學能力的培養等。我不知道這些足以改變我的想法是否我可以全部記得,但是它對於我的意義很多。儘管有的對我來說並不能激起共鳴的火花,但是其中某些思想卻足以凸顯它的價值。

唉!看來要整體表述好這本書,還是要再看的。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8

這是一本需要實踐的書。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複雜的結構。如果只是看看,那結果就只是一本打發時間的書。也許會有一兩天打了雞血一樣充滿動力,然後又會恢復之前的狀態,就像大道理我都懂,但是還是過不好。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個人如何利用。

看完這本書,我的幾個收穫

1.開始使用事件—時間日記。不用精美的本子,隨身帶的就夠了。寫下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時間,然後猛然發現自己好像一天都在學習,而事實上,有效的時間只有那麼兩三個小時,這讓我更加珍惜時 間。

2.制定短期的目標更容易實現。以前我天真地認爲,每天背50個單詞,一個月可以背1500個單詞,其實我只能堅持三天,這讓人無比沮喪,這個是不可行的。但是要是我堅持一個禮拜,然後兩個禮拜三個禮拜,這是更容易實現的。要制定長達半年或者一年的計劃,需要很多的準備。

3.對自己重要的考試,就要提前很久開始準備,不要總是以爲時間還來得及。等到發現來不及而去追求高效與速成反而身心疲憊。當你在懷疑某個學習方法是否有效的時候,那是你懶惰不願意花費時間,而當你在尋找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的過程可能就是在了浪費你的時間。方法都是需要時間去證明。

4.學習是最節約時間的方式。

還有許多的收穫,當你用心去讀這本書並且去實踐,你會發現更多的驚喜。共勉之。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19

若是自己的時間掌握不了,就很容易把所有時間都安排在簡單的事情上面,對困難的事情掩耳盜鈴;也常常會因爲準備不充分,面臨最終期限極端焦慮只有分散注意力導致產能降低並更焦慮,機會常在,但當你沒有準備好時,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機會。

笑來老師這本書對我有許多啓示:

1.關於方法的,要時刻掌握自己每天每個時間段都做了什麼,儘量做哪些看起來無趣但是很有用的事情,同一時間段可以做兩件事情,但學習和思考的時候需要專注,每天花費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去做一件你認爲重要的事情,判斷是否重要的標準是是否對自己的或短期或長期目標有益,訂計劃和落實計劃不要害怕失敗,因爲新學習一件事情的初始狀態下我們很難去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計劃

2.關於自學的,自學是我們工作之後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本科畢業之後我們應該有能力自學任何一種想學習的知識,自學裏面的記憶力培養需要下功夫記錄並反覆刻意記憶;增強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定期把一些暫時無法理解,或贊成或反對的觀點記錄下來反覆思考,同時教別人會極大鞏固自己的知識。

3.關於情緒的,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推遲滿足感。

4.最後,當遇到挫折時,永遠記住:You are never alone .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0

看到作者說心智時,有些疑惑,也很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詞?代表着什麼?而看到“用自己的大腦去控制大腦”的那一刻,我豁然開朗,之前一直思考的關於意識與大腦的碰撞問題,在這裏得到了解決。

我們的大腦,有自我保護意識,不喜歡痛苦,不喜歡枯燥,而成功路上,這些感受都是必然出現的。一旦我們的大腦分析出一件事可能會很難或者很枯燥甚至會痛苦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心生膽怯,會害怕,從而止步。有多少人覺得看書枯燥,鍛鍊辛苦,學習痛苦,而去做那些讓他們能感受到快樂的事?比如追劇,打遊戲,刷微博,買買買,身邊比比皆是。

如果我們不能開啓心智,控制大腦,我們永遠都無法做成功一件事。心智的力量包括耐心、情緒控制、自律、專注度和執行力、修養等。

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有耐心可以提升其他的心智力量,然而培養自己的耐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方法是:當我要發作的時候,先閉上眼睛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在腦中不停地權衡利弊,直到自己徹底想通,再開始做事,這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關於專注度和執行力,方法很簡單,就是制定計劃表,一件一件地做,並且忽略大腦的想法,避免被大腦傳遞的負面情緒所影響。一開始不着急,在便利貼上寫下必須要做的事情,貼在醒目的地方,但不必強迫自己去做完,每做完一件事就稱讚自己一次,比如你很棒!又做完一件事啦,好開心!從開始的每天做一兩件重要的事情直到能做完列出的事情,我相信這個時候就可以製作計劃表了,因爲執行力已經慢慢提高了。而專注度就是學會抗干擾,在做事情期間,一定要把手機放得遠遠的,用電腦的時候,常常告誡自己不能去聽歌看貼子等等,一旦自己產生了這個念頭,就停下來,閉上眼睛,控制自己的思維,一遍又一遍地勸誡自己,直到自己能夠再次專注地去做事。如果身邊有人,就請告訴他們儘量不要打擾自己,不要不好意思,不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你可能永遠提高不了自己的專注度和執行力。

關於修養,和情商也有掛鉤,作者舉了一個例子,讓我記憶猶新。他有一個朋友,預測到他可能會遲到,於是預先查好見面地點附近都有些什麼,最後提前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這個朋友也沒有責備他。這個朋友讓我感受到他的生活質量是非常高的,不僅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對於這些事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讓自己的時間浪費。很多時候,我們等別人,等得久了就會不滿,甚至惱怒,覺得別人耽誤了我們的時間,而且等待的過程實在是枯燥痛苦。其實轉念一想,我們自己都會遲到,別人又怎麼會永遠不遲到呢?所以不如把等待的時間拿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拿出手機打開微信讀書,看看書也好。

關於自律,等你真正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等你開始執行你的計劃表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會了。

看完這本書,時間在我腦海裏變成了另外一個形象,也就是作者說的朋友,彷彿她一直溫柔地牽着我的手,對我笑,而我之前從不知道。

當我真正瞭解時間,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時間之後,我發現時間流逝的速度變慢了,這讓我覺得又驚又喜。現在的我能夠清楚地知道我每天都在做些什麼,時間的花銷是多少,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這樣的體驗讓我覺得生活充滿了樂趣,而這樣的體驗來自於“事件-時間記錄”。

最後這本書太好,好到我想要看很多很多遍,希望自己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也祝願看這本書的你們和我自己能做到更好。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1

作者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時間管理,指出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所在。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從而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一步用心智開啓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閱讀本書後,書中有許多觀點讓我受益。

1、平時爲什麼會出現時間恐慌?因爲我們既勤奮、又懶惰。

2、無論你面臨多少糾纏不清的問題,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3、傾聽能力的強弱,幾乎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爲絕大部分時間裏,任何一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都依賴於聽某些人的話,或者,反過來,依賴於某些人聽他的話。

上面三句話最讓我受益的是關於傾聽,就如《最初與最終的自由》引言裏一段話:傾聽是有藝術的。要真能傾聽,必須捨棄或放下所有的偏見、預設和日常活動。當你的心處於接納的狀態,就能輕鬆瞭解事物;當你真心關注事物時,你就是在傾聽。但不幸的是,大多數人聽東西時都心懷抗拒。我們被偏見遮蔽了,不管是宗教、靈性上的偏見,還是心理學、科學上的偏見;我們也常被日常生活中的憂慮、慾望和恐懼所遮蔽。我們聽東西時,就帶着這些屏障。因此我們真正聽到的,是自己的噪聲、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別人所講的。

細細閱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你總會找到許多自己意想不到的驚喜。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2

近日重讀《把時間當作朋友》,很多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在腦海中碰撞:

交換纔是硬道理:

速成絕無可能,那該怎麼辦?答案只有一個字:“換”。俗話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從本質上看也是這一個字——換。要想在一方面獲得成就,你就得積累相對應的知識,而這些知識需要你去砸時間或者砸錢去換。有些知識是可以通過自己砸時間就能摸索出來的,有些知識只能通過砸錢,找好的領路人帶領進門纔可行。但不管是砸錢還是砸時間,其本質都是在交換。比方說學習開車,我們要想習得開車這項技能,我們必須花時間去練車。如果自己練習了很久還沒有練好,我們有時候甚至需要請個私教或者報個VIP,花錢讓老師單獨教你。正如劉潤老師所講:“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其商業邏輯;商業的本質是交換,所以要想得到必須先要有付出。”

學習的精髓在於理解基本概念: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爲,但生活中很多人卻拒絕學習。他們中很多不是不想學,而是自認爲學不好,然後就放棄。他們從不去找學不好的根本原因不管是學習方面的還是生活技能方面的,而是多年以後把夢想寄託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期待下一代成才。然後,事實是,他們不傻,也不是學不會,他們只是“太懶”,懶到連最基本的概念都不願意去深究一下。

笑來老師說,從小他母親就教會他:“讀教科書,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記下來,暫時不懂的就死記硬背。把概念牢記於心,就可以通過以後的學習和實踐反覆審視它,並形成透徹理解。” 記得當年的初高中同桌6年的學霸,簡直是個神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各種競賽統統都能拿獎,還是一等獎。全校都說他是牛人,他說,沒有神不神,無非是把每一個概念都搞懂並熟練運用罷了,最後他去了清華。

除了學習,生活中技能的習得也是如此。熬了多次才考過的科目二,覆盤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時發現自己每次掛無外乎“概念不清晰”。不清楚調後視鏡對於場內考試五個項目的重要性,導致各種該看的點看不清,直接開掛。不清楚壓住離合對於控制速度的重要性,速度一快,倒庫各種壓線,直接掛。其實還有很多,像投資,健身等等,清楚了概念,然後分析原因,方法自然就可以得出了。

所以凡事必問終極三問:

先問是何?這個東西是什麼(What);

再問爲何?爲什麼會這樣(Why);

最後如何自得。那怎麼做呢就自然而然知道了(How)。

最重要的任務永遠只有一個:

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標準只有一個:是否對目標(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的實現有益? 那個真正對目標的實現有幫助。我是個超級愛做計劃的人,每天計劃列的滿滿的,但是執行起來呢?大底是“幾乎用全部時間處理簡單的部分,至於困難部分,乾脆‘掩耳盜鈴’,視而不見,暗地裏希望困難自動消失”。

這樣的我是典型的“既勤奮又懶惰”的,因爲我從未思考過哪個task於我而言目前是最重要的 ,是今天非做不可的。我想要的似乎是全部,但是到最後,往往會變成壓力特別大,有時候任務一旦沒有完成,會有深深的挫敗感。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句話“人不可能同時坐上兩把椅子”,我們都很貪心,讀後感想要的東西很多很多,但是我們都是必死的凡人,我們的精力也很有限。所以全部都想得到,那是不可能的。選擇最重要的,然後去不折不扣地執行效果會更好。切記:"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最後,想跟自己說:

最重要的任務永遠只有一個;

無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應該去做;

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無趣,都應該去做。

學會抓大放小,學會用理性科學地指導自己的生活。

Enjoy learning, enjoy life。(享受學習,享受生活)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3

今年四月份參加成都的關於坪山區骨幹教師培養的培訓,會上培訓的老師推薦了一批書,其中就有這麼一本。其實在老師推薦書目的當堂我就買了這本書,而只到半年後纔開啓。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啓示,就像文中所說的那樣“‘學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變,卻無法還原”。(122頁)書中很多觀點我很認同,所以決定一一列出來。

一、提早學習,終有一天會用上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學編程,學盲打,並不知道爲什麼要學,而在後來的職業生涯中很順利的用上了。

作者這樣寫到:

“當有機會學習一項技能的時候,人們常常會問‘學這東西有什麼用呢?’其實,在尚未學習之前,對提問者來說答案只能是‘不知道’——儘管很多書籍中都已經花費大量的篇幅去論述‘爲什麼要學習(某項技能)’。而‘不知道’那東西(對自己)有什麼用”,恰恰是一部分人(更多一些)決定不學的原因,同時,它也是另一部分人(更少一些)決定去學的原因。“

”爲了表述方便,讓我們把‘因爲不知道那東西有什麼用而決定學習的人’稱爲‘甲’,把因爲不知道那東西有什麼用而拒絕學習的人稱爲‘乙’“。

在更多的時候,甲更可能想都沒有想過”學這東西有什麼用“。他從來都不問用途,只是自顧自學去了。許多年後,他自然而然地找了這項技能用處,享受了其已有技能所帶來的種種好處。於是,這個既有經驗成爲他心智的一部分。當遇到新的學習機會時,他會自然而然地採取同樣策略——管它有什麼用呢,學唄,學了總有用處。他也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並相信"技不壓身"的道理。

乙當然永遠不會知道這東西對他有什麼用,因爲他從未擁有過這項技能,更不可能有機會親身體會。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憑自己的經驗能夠得到的結論只是:”我沒學也沒什麼“。……最終,當他再次面臨同樣的機會時,他還會與過去一樣,作出同樣的選擇。

在學習生涯中,我當了很多次乙。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讀研究生的經歷。我的導師是一位治學嚴謹的人,常常強調讀研究生時要學會怎麼寫論文。當時的我一心想去中國小做老師,心想着論文寫得再好,課題做得再好又怎麼樣呢。從而對於寫論文和做課題的事情,敷衍了事。現在發現沒有好好學習本領,在中國小中同樣要寫論文,做課題。更諷刺的是現在花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去實踐。以爲沒有用的知識,也許就在不遠處等着你用。

二、交換纔是硬道理

書籍中指出,速成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想拿到“想要的……”,則需要與我們已經有的東西去交換。

書中這樣說:偶爾會有一些"我要的"無法用現在”我有的“換得,卻又是必須、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這需要我們認真考慮用什麼樣的手段再積累一些”我有的“,從而有足夠的資本換取那些”暫時換不到但極其想要的“——或努力勤奮,或投機取巧。

其實對於某些事情,我們用”時間、努力、勤奮“來換取,對於親情、友情、愛情又何嘗不是去換呢?以真心換真心,以友善換友善……無一例外。

三、預留充足的時間

文章中提到: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由於對事件的熟悉程序不同,會使人我們沒有留更多的時間給”意外“,給不可預知的事情。

這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犯的錯誤。看來不是我沒有留夠,而是我根本就不知道某些事件大概會花費多長的時間,因爲我們對某些事件的不熟悉,很難判斷做這些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因而當再次面對這些的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提前完成工作。不要把期限壓到要上交任務的最後期限去完成。

四、單位時間內做有效的事情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番茄工作法“。例如,你需要專注於這件事情2小時,即120分鐘,那你就可以把當天的任務分解成6塊,每一塊用20分鐘去完成,再把20分鐘當作專注的基本時間單位,在每個時間單位過後休息5分鐘,想辦法犒勞一下自己。

在本書中作者還”事件日誌“,除了自己經歷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記,而且儘量不記感受,只記錄事件本身。即一種基於結果的記錄。同時他柳比歇夫的”事件——時間日誌“,該日誌是基於過程的記錄,他把每一天完成事件和所花的時間都記錄下來。

這些方法都”會使你對時間的感覺越來越精確“。應該學習這種方法,感覺自己好多計劃都無法完成,很多時候並沒有利用零碎的時間高效工作。

五、興趣怎樣來的

”這些人其實並不是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沒有興趣,而是沒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幾乎沒有人會喜歡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儘量迴避自己的短處“

”興趣並不是很重要,至少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重要。對於一個人來說,某件事情只要能做好,並且做到比大多數人好,他就不會對那件事情沒興趣“

”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這很可能已經是極其耗時費力的了),然後絞盡腦汁讓孩子學得會、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興趣就自然出現了“

這樣的三段話真是刷新了我的認識,但是回顧來看一看,又很有道理。如果不是很厭惡現在手頭的事情,儘量把它做好,就會喜歡這些活。

六、方法與努力

一位從45歲開始學習英語,一年後成爲高級翻譯的教授——鍾道隆學習英語的故事。書中這樣寫到:”從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我調離瀋陽爲止,3年內寫了一櫃子的聽寫記錄,用去了圓珠筆芯一把,聽壞電子管收音機9部,半導體收錄機3部,單放機4部,翻壞詞典2本“

看了這些數據我還能說什麼呢?有的人說用詞根記憶法好,有的人用聽寫,但是無論哪種方法,都有一個前提是努力。”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來說“,方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七、小知識

除了對以上的六點認識以外,在本書中還有一些小知識也讓我耳目一新。比如”雙盲實驗“:有的藥物也許並沒有效果,只是心裏療法的功效;”誰主張,誰舉證“:提出觀點的人,要自己來證明觀點正確,而不是讓旁人反證;在傾聽別人講話時,多用”那你的意思是不是……呢“,去回顧別人的講話內容,有利於自己的傾聽效果。

再次引用前面的那句話”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變,卻無法還原”。但是,有時候輕輕留下的痕跡也許會不容易看見,而積累總會讓後面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不一樣。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4

我記得是通過得到app聽說過李笑來,2017年因爲一股比特幣的浪潮瞭解到他原來是中國的比特幣首富,最後又是通過得到app和他的幾本書進一步瞭解了他的思想。

在我腦海裏,一想到得到app,我下意識的就會把這個軟件和羅振宇以及李笑來他們聯繫起來,首先我對得到這個app的客戶體驗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提升思維認知,提高心智,學習知識。而李笑來就充當了這樣的導師,以他最擅長的方面,去提升體驗者的思維認知能力。而通過他的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讓我更深度的尋找到了三個閃光點。

在時間的陪伴中,更好的管理好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自己的認識。人是高級動物,高級動物之所以可以叫做高級動物,是因爲我們可以去支配我們的大腦,而不會被大腦所支配。以時間舉例子,我們每天因計劃做的許多事情,在其實施之前和實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許多變故,有些變故是客觀因素,有些因素是主觀因素,能夠更好的管理自己,那麼一定需要克服主觀因素,最常見的主觀因素莫過於拖延和懶惰,拖延是最可怕的慢性病,我們每天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陷入拖延的圈子,最後發現目標沒有達成,比如:我本來這個寒期是要寫10篇讀書筆記的,但是開學的時候我算了一下,只寫了五篇。這裏面就存在着拖延和方法問題。在反思以後,我決定,以後每看完一本好書,必須立刻馬上及時的寫出讀書筆記!

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做真正的獨立性思考。不輕易盲從大流,自己思考。什麼叫獨立性思考?可以從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中得到,接到了領導的一個任務時,是直接幹還是先想一想這件事的目的和意義是幹什麼?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大腦是閒置還是使用?這是個問題。我發現了,獨立性思考本身不會讓你成爲一個很牛的人,但是因爲有大多數人壓根沒想過思考用腦子這回事,所以當你能獨立思考以後,一定會成爲正常人,做的事情也一定是正常的事情這就可以了。

培養自己幾個終生受益的好習慣。這本書中李笑來以他自己的經歷來分享瞭如何記錄和時間交朋友的經歷,能養成幾個好習慣,受益終生,但是這個過程一定需要克服自身思想的困難,比如懶惰和拖延。等熬過一段時期,好習慣就真的自然的成爲了習慣,這些好習慣的建立會一點點拉開自己和從前自己的差距,邁向未來更好的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5

當一個人和一本適宜的書相遇,一定會碰撞出火花來,我想寫的東西,多數屬於這些火花的範疇。所以題目沒有叫讀書筆記,而叫讀書心得。當然,欣賞的原句我也會摘錄到這裏的。言歸正傳。

(一)我們的問題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不會用時間。

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的,我的,他的,一樣多。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整塊整塊的時間可以支配,之所以總是覺得不夠用,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分神,“神”很容易分到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上,之後就隨着這些小事情擴散流失了。到頭來又告訴自己:“我沒時間了”。

“沒時間了”這個結果所造成的壓力比想象中大得多,它往往令我們忘記初衷,卻投身到浪費時間的不良境遇中...

“生活中明顯有另外一些人——儘管數量上並不佔優,在用另外一種狀態生活。他們從容,他們優雅,他們善於化解各種壓力,安靜地去做他們認爲應該做的事情,並總能有所成就。他們甚至可以達到常人無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大腦是個好用的物件。我們是大腦的主人,並不是大腦本身。

無論是通過掙扎,不被大腦中的幻覺所控制的數學家約翰.納什,還是聞名遐邇、在納粹集中營裏受盡殘酷對待的維克多.弗蘭克。他們最終選擇了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腦所左右。一個人,即便他所擁有的一切一切都被剝奪,但只要一息尚存,他都能夠擁有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心態的自由。

所以,即便在最最艱苦的外在環境裏,一個人都能夠選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做他能做的,想做的,從而走出禁錮,重獲身心的自由。

換言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意識到自己思想的侷限性,纔可能做出心的選擇。我們是大腦的主人,我們可以決定心的選擇。

(三)心智的成熟是很重要的事。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某件事情,(別管出於什麼原因,哪怕是意外、偶爾的)當你以違背自己一貫的方式去做的時候,意外的發生了轉變。做事情的過程令你覺得挑戰,結果令你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而促使這件事情發生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卻是你之前欠缺不足的,通過這一次的經歷,你把它完整的補充了。

那麼,恭喜你,你的心智已經完成了一次開啓..心智一旦開啓,它將“上不封頂,下無保底”,之後,你的學習能力將會大幅增長,心智因此可能得到瘋狂的發展,甚至重建。這完全取決於你的意願和選擇。

在你面前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需要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心智是他的知識和經驗的總和,也包括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因爲無論是吸收知識還是總結經驗,都需要經過思考才能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都會多多少少產生變化,根據新的知識和經驗,或鞏固、或調整、或否定、或重建。看穿這一切,擺脫自己的侷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四)現實就是那麼的現實,沒有什麼可描述的。

比如說,速成絕無可能。做什麼都需要時間,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比如說,你想要什麼,偏偏就沒有什麼。

對於生活,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有什麼就先用好什麼,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出者存,困者亡。

比如說,完美永不存在。太追求完美的人容易脆弱,因爲根本不現實。

比如說,未知永遠存在。每個人都不必太鑽牛角尖,反倒應該多學習“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再比如說,現狀無法馬上擺脫。

務實比天分更重要。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面認真、努力,你的能力就會不停的積累。快樂是一種本事,熱愛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同時,付出自己的努力,做事情就能夠專注而心無旁騖,那麼你每時每刻都在進步。

(五)與時間做朋友。

接受現實,腳踏實地,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珍惜自己擁有的“不夠多”的資源,既不清心寡慾,也不沉迷幻想。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這個時候,無需管理,你是時間的朋友,時間也是你的朋友。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6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就感覺特別新奇,一般來說都是和時間競爭、和時間賽跑、時間管理之類的書籍。可是,把時間當做朋友,還是第一次見,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魅力下面是我個人的拙見:

先普及一下時間這個概念,在我心目中,時間就是歲月,就是生活,就是工作。

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困境時什麼,是不是時間不夠,還是不能自律,瞭解好之後就是要精確感知時間,自己對時間的把控要恰到好處,而把控最好的工具是:紙和筆。

假如說時間管理是每天的任務清單還有待完成的事項,那麼感知時間就是認識它,並熟悉它,把時間做到細分化,精確化,減少不必要浪費,因爲耗不起,誰也不想無緣無故冷冰冰對待一個朋友。

每個人都有心智,只是還不知道有沒有開啓,還不知道自己的心智是什麼,甚至還是不瞭解心智到底是什麼,一個人的“心智”是指一個人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心智去了解身邊的事物和世界。“心智”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必要階段,自己每次獲得一次進步之後,其實也是心智在升級和主動起作用。

怎麼與時間做個好朋友,不是管理時間,然後再去做朋友,而是通過管理自己去和時間做朋友,也是走向自律的表現,給自己制定的任務,並用最好的工具記錄下來,然後逐步實行。

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開啓心智,本書的着重點都在心智的瞭解,心智的開啓,心智的培養上,那認識心智之後,怎麼開啓,開啓第一步就是要和時間握手言和,而不是敷衍時間,只有認真對待每一次的實踐,你纔有獲得心智的力量的資本,這個資本是時間給你的。最好的心智培養是,打開書籍,認真的去看好書,瞭解書中的精華,書本是獲得知識的直接來源,你心智的強大與否,剛好和你的知識和見識有很大的聯繫,不要覺得自己讀完一本書就獲得一股能量,那也只是覺得,因爲你還沒真正理解時間的本質。

你的心智會幫你渡過一些不必要的大坑,比如那些“成功學”,還有一些很勵志的雞湯,當你看的越多的時候,你的心智不自覺就會下降,因爲你在這個時候已經對時間的認知免疫了。如果你的心智在你強大的知識下起作用,你就會有自己的思維,雖然不是那種批判性思維,但至少自己還會去思考,思考又是本書的一大重點,思考是表面,只有深入思考才能輔助你的心智成長,深入思考不是急於求成,是思維的總和,也就是綜合性思維,凡事都有自己獨當一面的看法,當熱,這個獨當一面不是你驕傲的資本,而是心智的強大,自己的自信。

本書的核心關鍵:把時間當做朋友,要知道心智的強大、深入思考、還有更節省時間的方法:學習再學習。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7

我是一個讀書不多的人,雖然也有讀書的渴望與衝動,但是每每拿起一本書時,似乎總被生活中其他認爲更爲重要的雜七雜八事情的事情打斷。以致於這麼多年讀的書不少,但記得的不多,或者說讀“真正”的好書很少。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眼神裏掃過藐視,認爲又是一篇心靈雞湯,這些年這種東西喝了不少,胃裏面都是雞精的味道。但既然是前輩推薦的東西,想想讀來或許有好處,於是打開書讀讀看。這一讀興趣斐然,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認知,這是一本頗有深度的好書,風格迥異,內容甚是精彩。

這是一篇關於時間的書籍,或許我認爲更是一篇關於生活方式、關於自律、關於人生意義的書籍。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太熟悉不過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我們每個人都在失去,每個人對時間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於是釀成了不同的人生。時間,從你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倒計時了,我們做各種規劃,從出生到死亡,每件事情事無鉅細,讀書學習、跑步運動、工作生活,我們希望最大化的利用時間,我們每個人終極一生,都是爲了墓誌銘能夠寫的更光鮮一些。

我們時常感到孤獨,感到生活就是一團糟,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對現狀不滿,有自己想要的日子。我們認爲自己不夠成熟、不夠優雅、不夠知性、不夠苗條、不夠努力、不夠富裕,反正就是不夠,於是乎,我們奮起直追,我們要和時間賽跑,我們恨不得向所有的人都大聲宣佈,今天起,我要努力了,緊接着,我們制定着各種計劃,讀書、跑步、旅遊、掙錢等等,我們恨不得把時間規劃精確到每分每秒,讓全世界都看出自己努力的樣子,似乎這樣我們就能活出我們想要的日子一樣。然而,如果生活真能如規劃一樣精彩,未來也必將精彩無限,但是太多的人只是在規劃時間,卻沒有規劃人生,或者說沒有管理自己。他們習慣性規劃,卻永遠只有三分鐘熱度,生活完全過成了和規劃相反的狀態。他們知道努力了纔會有收穫,鍛鍊了纔會有健康,減肥了纔會更苗條,但希望永遠止步於行動,奮鬥永遠止步於藉口,於是,規劃了最想要的日子卻活出了最不想要的樣子,可見,管理時間似乎可行,但管理自己纔是最終目的,自律的人生纔會更精彩。

自律的人是有熱度的。或許一年兩年你看不到,但是三年五年你一定會看得到。我們每個人都曾想過,五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從現在開始看書、如果從現在開始健身、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是不是五年後的自己可以收益巨大,我們很多人都是期望得到好的結果才付出努力,諸不知這樣顛倒了因果順序,即便是我們清楚的知道努力以後會有好的結果,當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時候,懦弱的人總能找到退縮的藉口。其實,作爲成年人,我們都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但是爲什麼同樣的人在同樣的條件下若干年後會顯示出巨大的差別呢?是時間不一樣多嗎?顯然不是,是兩個人的成長軌跡不一樣,或者說是兩個人管理自己的能力不一樣。這個世界永遠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了努力與奮鬥,就會收穫精彩。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一種經歷,多少年前的一次偷懶,往往都會變成你今後人生的坑,每一次偷得懶都要加倍的還回去,這一點在我考證求學的過程中尤爲明顯,於是乎,我警告自己,永遠不要和時間偷奸耍滑,你偷過懶,上帝都幫你記着呢。

努力需要一個過程,優秀的人也需要一個成長過程,忍得住苦難才能收穫精彩的人生,給優秀一個緩衝的時間。我們每個人選擇不了起點,因爲那是從孃胎裏就決定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成長的軌跡,可以選擇努力,可以選擇奮鬥,可以多讀幾本書,可以多旅幾次遊,讓人生更豐富一點,永遠相信未來的日子。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習慣去比較,拿自己的弱勢去比較別人的強勢,諸如父母、財富、美貌和智慧,於是生活充滿了不滿,妒忌矇蔽了雙眼,甚至於藐視努力的意義,或者教育的意義,這在“讀書無用論”的唱調思維裏尤爲明顯,而沒有想過這是自己不努力的藉口,起點就是起點,不努力,你永遠在這個你不滿意的起點,走一步,好一點。

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過,不曾停歇;日子,一天一天的走過,不曾往返;年齡,一年一年的增長,難再年少。未來的每一天,都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鍛鍊,用汗水讓自己健康;讀書,用知識讓自己優雅;工作,用努力讓自己體面。放下自己的偏見,放下自己的懶惰,放下自己藉口,與時間做朋友,打造粉彩的人生。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後感 篇28

這個暑假,我在圖書館意外發現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名字叫《把時間當朋友》。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教我們是如何學會管理時間,合理運用時間,把時間當朋友的方法,以及一些有用的時間小故事。

一開始我覺得這本書很枯燥乏味,根本看不懂,就在我想要停止閱讀的時候,一句話突然映入我眼簾,深深的吸引了我: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呢?書上說:“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乾脆做錯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效率越高,結果越糟。相反,如果做的事是正確的,效率低一點點也沒關係,因爲做一點是一點,多收穫一點,多進步一點,動力就會更強一點,進而更容易持續地做下去。怎樣判斷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核心只有一個:看他是否現實。”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練字。一開始,我只想快點完成任務,所以急匆匆,胡亂寫一通,這樣的字當然不好看,字跡潦草,書面邋遢,總是遭到老師批評,罰我重寫,往往得不償失。這大概就是,朝着錯誤的方向做事,效率越高,結果越糟吧!

知道了這個道理,回到家,我不急不慢重新拿出格子紙,靜下心,慢慢的寫起字來。一筆一劃,一字一字,先臨摹,再仿寫,這次我沒有把它當任務,而是把練字這件事當成朋友,把它當成正確的事,我們一起與時間散步。沒想到,越是不在意,時間過得越快,爸爸媽媽看到我改頭換面的字跡,都驚歎不已,感嘆我像變了一個人。

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判斷什麼是正確的事,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切消極行爲都來自於否定現實,逃避現實,只有接受現實,纔可能腳踏實地,避免心浮氣躁,好高騖遠。時間是現實的人的朋友,是不現實的人的敵人。認清現實,正確對待,總有一天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