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圍城

第一篇:讀書筆記之圍城

讀書筆記圍城

《圍城》讀書筆記

作者:ial 聯繫作者2014-10-26 02:05:24

現在社會上很有一些沒有什麼自知之明的女人,她們格外懂得要想愛別人先學會愛自己的道理,因此把自己看得格外金貴,就連要樣兒沒樣兒,要條兒沒條兒的女人都敢得瑟幾下,何況略有中人之姿的,而天生尤物就更甭提了,沒個三頭六臂你別想制住她。但這種自信多半是妄自尊大,或者說過度自戀,拎不清自己幾斤幾兩,最後多半落得個孤芳自賞,無人問津的下場。同樣是傲氣逼人,蘇文紈和這一類的女人卻是大不相同的——她的確是有一些傲氣的資本的。只要對蘇文紈這個女人有個大致的瞭解,我們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生在哪個時期,她都算得上是上等貨色。

首先從相貌來說,“算的上大家閨秀”,至少是“眉清目秀”的,這是底子,是保證,即使相貌上略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有“東方人裏,要算得白”的皮膚,一白遮三醜,於是那些小瑕疵也可以忽略不計了。其次從身份上來說,留學法國的博士,不管水平如何,“留學法國”和“博士”這兩個眩目的光環已經絕對夠使了,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習慣於信奉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國家。第三從家世上講,有錢有勢的家庭是蘇文紈最堅強的後盾,可以讓她從容地在相對上流的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人生伴侶。這三者合一,決定了蘇文紈自然成爲一般男人眼中“最理想的女朋友”。

毋庸質疑,她有的是驕傲的資本,本來就習慣於被追求而又絕不答應追求。習慣於被追求,是因爲她這樣的條件決定了她身邊不會缺乏追求者,誰也不是瞎子,真要能娶了蘇文紈,那纔是裏子面子都有了,於是衝破了頭往前面擠,當然,這麼擠的後果就是給蘇文紈增加了更多的優越感。絕不答應追求,是因爲“她把自己的愛情看的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這不難理解,這麼多追求者,雖然條件都算不錯的,但又沒有哪一個能有突出的亮點,蘇文紈是個聰明人,她斷不會爲這些泛泛之輩裏的任何一個犧牲掉整片的森林。於是這樣一拖再拖,最後把自己拖成博士了,歲數也絕對夠的上大齡了,“宛如做好的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裏,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錢老爺子說了,若是在以前,她是看不上方鴻漸這種角色的,但由於久無人問津,再加上同船回國,寂寞芳心需要安慰的情況下,再三比較,選擇了方鴻漸,也就是說,對方鴻漸有了那麼點兒意思。爲此她還給自己找了個理由,說是因爲“她對方鴻漸的家世略有所知,見他人不討厭,似乎錢也充足”,所以決定“給他一個親近的機會”。當然,她這點兒意思是微乎其微的,充其量也就是對比了同船的其他男人之後,矬子裏拔將軍,啥都沒拔出來,就看着方鴻漸還稍微順眼點兒,產生了一點兒好感,遠遠到不了愛上他的地步。因爲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方鴻漸都是一個比那些追求她的泛泛之輩要更加泛泛的角色——說白了就是一個留過洋,留的還不怎麼成功的一個土財主的兒子。

有人說了,你這說的不對,蘇文紈對方鴻漸多上心啊,在船上的時候就和鮑小姐爭風吃醋,甚至在鮑小姐甩了他之後,仍然不計前嫌,主動示好,洗手帕縫釦子,能做的不能做的

都做了;下船之後在趙辛楣的強烈追求下仍然不爲所動,直至月下獻吻,早是一副將身心託付給方鴻漸的勢頭,這還不叫愛他?

當然,這些事實是確鑿的,但這是後話,我們研究的是蘇文紈怎麼就愛上了方鴻漸。我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拜鮑小姐所賜。蘇文紈正想屈尊給方鴻漸“一個親近的機會”,誰知道斜刺裏殺出來個黑美人兒,對於這個意料之外的對手,她是從心底看不起的,說她“行爲太不像女學生,打扮也夠丟人”,而且覺得她“赤身露體,傷害及中國國體”。對於這樣一個女人,蘇文紈原本是不屑的,覺得她不配與自己這樣的大家閨秀相提並論,但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夠丟人”的女人,幾句話就把自己略有好感的方鴻漸勾引去了。面對她的各種暗示,方鴻漸完全不爲所動,只因他此刻眼裏只有鮑小姐,早容不下瘦弱的蘇文紈。女人是最受不了這種被冷落的感覺,於是乎在震驚,嫉妒,不平等各種複雜情緒的推動下,她起初的好感變成了孤注一擲的非得到不可,也就是說,鮑小姐的出現刺激到了蘇文紈,使她對方鴻漸的感情迅速生溫膨脹直至扭曲。實際上回過頭來,她並不需要得到很多東西,也並不需要非得到方鴻漸不可,只不過當時有人和自己爭而已。

原因之二,雖說由於年齡的原因,蘇文紈比起前些年似乎有些折價,但她這種由於常年受人追捧而形成的心理優勢是改變不了的,這在書中有多處體現,比如她明明對方鴻漸有好感,卻是“給他一個親近的機會”,言外之意就是這機會是我賞賜於你的;而且她理想着“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而後屈伏地求愛”。於是她信心滿滿地把自己的橄欖枝伸出去,好給方鴻漸一個感激涕零跪着接受的機會。她的想法是,我看上你,已經是委屈了自己,已經是你天大的福分,你怎麼可能看不上我。但她如意算盤打錯了,方鴻漸還真沒看上她,至少他的表現和她的心理滿意度相去甚遠,這就勾起了蘇文紈這樣一個強勢女人的征服欲:我手中握着如此多的資本,全天下都應該是我的,全天下的男人就算不爲我哭泣,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也是理所當然的,難道我還搞不定你一個小小的方鴻漸?於是反覆如此如此反覆,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並且堅定地認爲以自己的手段,一定能得到——女人天生具有敏銳的直覺,按說方鴻漸並不高明的手法早已將他對蘇文紈的態度表露無遺,但是強烈自尊心驅使下的她如此想當然,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魅力,把方鴻漸情感上的遊移都當成了是他和其他的男人爲自己爭風吃醋,甚至她在方鴻漸決意要離開時還滿心以爲他是要向自己求婚。

原因之三,在於方鴻漸看似懦弱的性格和遊移的行動。他的感情是很堅定的,認準了唐曉芙,只是行動上過於遊移。夾在蘇文紈和唐曉芙兩個人中間的方鴻漸一直狠不下心來真正做個了斷,甚至讓誤會日益變深。比如他原本就不愛蘇文紈,但在蘇文紈對他表現出冷落的時候,內心裏卻仍然是一片翻騰,唏噓感慨不已;再比如蘇文紈稍一撩撥,他就“伸手拍她的手背”,甚至在月下親吻蘇文紈;他明明知道自己不是趙辛楣的情敵,卻甘願與其爭執,讓人誤以爲他和其他的男人在爲蘇文紈爭風吃醋——雖然他不愛蘇文紈,但美人而有所屬,終究是件憾事,這種莫名其妙的醋意恰恰成了蘇文紈情感不斷髮酵的催化劑,讓她永遠覺得方鴻漸心裏有她,自己只需再加一把火候,就可以把方鴻漸釣到手。原本蘇文紈就是把方鴻漸放在一個比她低的位置上,自以爲對他成竹在胸,他不可能旁落他人,此時配合上方鴻漸的種種表現,更讓蘇文紈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於是越險越深,難以自拔。

有了這三個原因,蘇文紈對方鴻漸的一片癡情也就不難理解了。但可惜的是,這種愛情

是畸形的,並非內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實在是外界的種種逼迫加上她自己複雜的內心更迭所產生的一種近乎偏執的感情,由此可以想象,假如方鴻漸與蘇文紈真的結合了,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結果。

第二篇:讀書筆記 ---《圍城》

走進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世界”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也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是因爲那句錢鍾書先生拒絕英國讀者希望和他本人見面的很有名的話語------“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但由於這本書頂着“錢鍾書”這頂文學巨擘的帽子,所以一直沒有勇氣讀它,一來是怕自己看不懂,二來是唯恐書中的內容晦暗生澀、苦悶無趣。而當我真正靜下心來開始拜讀這本書時,不由得漸漸被它所吸引,全然不像想象中的那麼死板和枯燥。

這本書採用類似於歐洲“流浪漢體”的寫作手法,以人物遭遇體驗爲線索,隨着主人公方鴻漸由歐洲回到上海等一系列足跡,在不斷變化的時間和空間中,將抗戰時期各個階層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串聯在一起,描寫了從家庭到社會,從底層市民到位居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從大都市到鄉村僻野廣泛的世態人情。

方鴻漸是小說中的主人公,他是特定時代下中西方文化碰撞中產生的“畸形兒”,出生於封建紳士家庭,又在留學過程中接受了西方文化的薰陶。虛浮、懦弱、得過且過是他性格的重要方面;同時他又有些小聰明:只用三十美元就買到了愛爾蘭騙子報價五百美元的假文憑;相親後幫朋友趙辛楣擺脫范小姐,又讓人看不出破綻。與老奸巨猾的高鬆年、痞氣十足的李梅亭和奴顏婢膝的顧爾謙等醜類相比,方鴻漸還是有些恥辱心和正義感的。他在生活中處處碰壁,孤立被動,

這又與他清高、不善變通的性格有着很大關係。總之,方鴻漸雖有小聰明,卻不圓滑;雖無用,卻還算可愛。錢鍾書先生將方鴻漸的無知和懦弱描寫得淋漓盡致,將他的心理和中國知識分子身上的那種酸腐氣表現的惟妙惟肖。

主人公方鴻漸和三位女性的感情糾葛,均因他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不由衷,或遭到誤解,或受人離間,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嘉柔的婚姻陷阱之中,最後自食婚姻的苦果。這座情感圍城,曾令他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趣。而在三閭大學這座事業的圍城中,處處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都讓方鴻漸倍感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他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大學,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封建思想、家庭責任、事業衰敗等多方面混雜的社會大圍城,讓他更無所適從,似乎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這讓本來就無才又平庸的方鴻漸更加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接受他人的施捨,義無返顧的踏入婚姻陷阱,毫無反抗的進入事業低谷。在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示出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都只是他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爲罷了。所以便有了方鴻漸如此悲涼的結局。

確實,我們生活中的“圍城”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學習生活,還有工作事業、爲人處世等,無不有一個“城”把我們“圍”着。“圍城”------被圍困的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複的做着同一件事情: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過不久又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便又出了這

個籠子進到那個籠子裏面,就這樣不斷的重複並樂此不疲。錢鍾書先生不愧爲大師,他用幽默的語言、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虛榮。

書中作者描寫了”中國某一部分的社會、某一類的人物”,這類人只是“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三閭大學的教授們紛紛藉着戰火兵災來吹噓:汪處厚宣揚他南京的房子;陸子瀟流露出戰前有兩三個女人搶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補築洋房;方鴻漸也把故鄉老宅放大了好幾倍。“日本人燒了許多空中樓閣的房子,佔領了許多烏托邦的產業,破壞了許多單相思的姻緣”------這樣的句子讓人讀來不覺啞然失笑。在書中還有這樣一段:顧爾謙奉承李梅亭能寫好幾體的字,沒想到李梅亭卻笑着說這些字都是指導學生寫的。看到這兒時,我在想:看這個愛溜鬚拍馬的顧爾謙怎麼下臺。緊接着讀下去,顧爾謙顏色一點都沒變的說:“唉,名師必出高徒啊!名師必出高徒啊!”我着實佩服顧爾謙的社交功夫之深,竟能將恭維的話說到如此境界。

《圍城》這本書,不管是文字還是結構,都無愧於後人所給予他的盛譽。尤其是以那個老古鐘作爲小說的結尾------那隻祖傳的老鍾從容自在地打起來,彷彿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當、當、當、當、當、當”響了六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更給人以充足的遐想空間,令人浮想聯翩。楊絳女士說:“錢鍾書的‘癡氣’使《圍城》更富於真實性和戲劇性,錢鍾書對人生的諷刺和傷感,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皆非都包涵在《圍城》之中。”我非

常認同她的觀點,你呢?

第三篇:讀書筆記——讀圍城有感

讀《圍城》有感

10傳播一班laa

因爲時間緊迫,所以只能匆匆將錢老的《圍城》看完,不過好在以前就有看過一些,所以還算幸運,能對這部小說也所理解。

在開篇的序裏,錢老就有提到,他寫的是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看了作品就知道寫的是戰爭年代的一批留過洋的年輕人,述說了他們的愛情糾葛,他們的工作競爭,他們的生活壓力。正是他們的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種種,構成了這一出《圍城》,主人公方鴻漸,對於感情那座圍城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憧憬與嚮往,當他成爲城裏一員之後,卻覺得了無生趣,又開始嚮往城外的無限自由。也印證了作品中蘇文紈的那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

讀了整部作品之後,印象最爲深刻的是方鴻漸的那些所謂的狡辯,侃侃而談的方式和言語讓劇中那些圍繞在他身邊的女人大加“諷刺”,不過說是諷刺,倒不如說是心動。有時候,女人就是如此的心口不一,嘴上是對他的那套言辭不予置評,說他故作奇論,其實心裏倒是對他產生無限好感。不過,我倒是還沒有到那種程度,無非是覺得他的答辯功力的確是不錯,尤其是其中的那段關於女人蔘政的話,“要齊家而後能治國平天下。請問有多少男人會管理家務的?管家要仰仗女人,而自己吹牛說大丈夫要治國平天下,區區家務不屑理會,只好比造房子要先向半空裏蓋個屋頂。把國家社會全部交給女人有許多好處,至少可以減少戰爭。外交也許更復雜,祕密條款更多,可是女人因爲身體關係,並不擅長打仗。女人對於機械的頭腦比不上男人,戰爭起來或者使用簡單的武器,甚至不過揪頭髮、抓頭皮、擰肉這些本位武化,損害不大。無論如何,如今新式女人早不肯多生孩子了,到那時候她們忙着幹國事,更沒工夫生產,人口稀少,戰事也許根本不會產生。”看這段話的時候,我是一口氣讀完的,中間都沒有停頓,讀完後真的有種被他說服的感覺,那句先齊家而後方能治國平天下讓我深有感觸,貌似很有道理啊。我把這段話放到了自己空間裏分享了一下,很多好友都來留言,大部分人都說這種觀念很新穎,值得借鑑。不過這些是後話了。

當然,最能引發深思的是那個關於愛情的圍城。作者借小說人物之口解釋“圍城”的題義說:這是從法國的一句成語中引申而來的,即“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個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的城堡,的確是個很難理解的東西。主人公方鴻漸在幾個女人之間徘徊這,對於唐小芙,我想他是愛的,不過他愛的太過懦弱,一直沒有突破那些束縛,沒有鼓起勇氣與之攜手。對於蘇文紈,他很清楚不是自己所愛。但是也是一直沒有勇氣去拒絕,或許心裏的虛榮心在作祟,覺得有這樣的一個女朋友是十分光榮的。所以到頭來兩個都失去了。而對於後來的孫柔嘉,我想是有朋友的關係,也有愛人的關係,因爲他大多數時候對她是耐心的,壓住了那些不耐心來耐心地對待她,但凡一個男子不愛一個女子,斷然不會有那般的耐心。毅然決定共同離開學校的那一刻,他們是相愛的;在香港的旅館裏負氣之後甜蜜吃菠蘿的那一刻,他們是相愛的;西裝革履燙髮旗袍高跟鞋着一起回到上海的那一刻,他們也是相愛的;不過那種愛不是堅定的,在生活的打磨下,那份愛不知不覺地溜走了,所以方鴻漸想逃離這個婚姻的城堡,他又迷茫了。對於這個深刻的話題,身邊也是每天在上演着關於圍城的各種戲碼。我想,我是那個城外的人,有時候回想進去那個神奇的城堡,也想去體驗一下愛情的滋味,不過,我無門可進,只好在外面徘徊,或是打算放棄這個進城的想法。可是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卻是想着如何從那個愛情城堡裏出來,或許她只是想出來,又或許她是想出來後再換一個城堡。不一樣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是真的有很大的差別。一個想進去,一個想出來,兩種想法,沒有對與錯,也說不出理性的理由。那種複雜的感受,只有經歷過的人才可明白。小時候,我也有從姐姐哪裏聽到過關於這個進城或出城的問題,不過那時候的我還不懂的這裏面的複雜,在我看來進與不進都是隨

興決定的,沒有什麼好煩惱的。現在我是有所瞭解了。不過到底是什麼理由促使我想進去的呢?我沒有想通,是我真的渴望愛情,還是我的好奇心在作祟,我不確定。對於我的那個想擺脫愛情的朋友來說,那個城,是個麻煩。她說她厭倦了,想必她也是帶着好奇心進去的吧,可能在裏面覺得太過束縛,時間久了,會產生厭煩心理,又或是那個城不是她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吧,所以失望極了,奮力想向外衝。那座神祕的城,我們都會有渴望的時候,也會有想逃離的念頭,想必這就是煩惱的最大根源吧。

愛情這座不夜的城,誰能說清道明,是進或退,只待各自思量??

第四篇:《圍城》讀書筆記摘抄

這是一本睿智的書,因爲他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人這種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人生處境實質上的尷尬與窘迫,人對此的渾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者雖有所知卻也無奈,偶爾也被它深深刺痛,作家於此有深刻的洞察,調即觸到痛處又有某中寬容理解,如果讀進去的話-----這太容易了,在哈哈大笑或含笑、訕笑之時,你會歎爲觀止,會驚異於作家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小說中三閭大學的學生不好對付,方鴻漸省悟天下古往今來的這個瞧不起那個,“沒有學生要瞧不起想生時那樣利害”,“眼光準確的可怕”,讚美未必盡然,但毀罵“簡直至公至確,等於世界末日的‘最後審判’,毫無上訴重審的餘地”。

《圍城》給我們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是怎樣看人生,又怎樣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來表述自己的“觀”和“感”的。《圍城》的魅力是雙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家展現出來的,一是作家展現出自身的。

小說的魅力就在於這種既睿智超拔又親切入人性洞察,在於對此富有個性的智慧傳達。小說中的嘲弄與幽默,寫人的心態與外貌,語言簡潔明快,決不濫情。

圍在城中的人想突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大抵如此。說到幽默,自然是這部小說的顯着特色和最迷人之處。它來自洞見、智慧、學識、才華,以及一種觀賞的情趣,處處禁不住那自己洞若觀火的人性中的確存在的可笑之處開開玩笑。

小說前半部分的那些吃飯鬥嘴、爭風吃醋,調意味是最濃了;而當我們看到三閭大學,辛辣的諷刺味則突出些;小說後半,芳鴻漸回到上海,往日的朋友或冤家都以星散,他的才氣也就減了,更多的是謀生艱難。

讀了錢着,包括那些學術着作,尤其是讀了這本《圍城》,你會覺得自己周圍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來頗爲熱衷的一些東西,都增添了不小的戲劇色彩。

第五篇:《圍城》讀書筆記

《圍城》是我認爲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爲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裏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andiwaswrong.

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佔了上風.以是餘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餘大失所望——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麼錢夫人寫的"附錄——記錢鍾書與《圍城》!"

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着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damn楊絳這個傢伙沒事寫這個幹甚!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豔遇等事件與"圍城"二字有什麼關係.

不過在說"圍城"二字之前還是先來說說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

作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係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auntie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爲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衆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鬆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鬆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爲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國小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國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裏想着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一點像小說裏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一點是我要"批鬥"的.

xx年年8月4日

七年級五班

標籤:讀書筆記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