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關於《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800字【多篇】

關於《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800字【多篇】

《我與地壇》的讀後感 篇一

《我與地壇》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這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雙腿癱瘓,就在這年少輕狂之時丟失了自己的雙腿,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這本書中他說過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情還有他自己也說了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可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拒絕了死亡選擇了生活。是他的母親的愛給了他力量,點燃了他生的渴望,還有書中寫到的中年夫婦,熱愛唱歌的小夥子,中年女工程師,長跑運動員,漂亮卻智障的小姑娘……他們都給了作者無數的感動。

許多人面對着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知所措,甚至絕望,扼殺了自己的生命,而史鐵生他投身於寫作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看到了史鐵生,我便想到了許多身殘志堅的人。約翰庫緹斯,他天生的殘疾,但他卻熱愛生命,用他那清晰的頭腦,很好的幽默感告訴了世界生命的堅強,告訴了世界生命的自尊、自信和自立。還有海倫。凱勒,貝多芬,斯蒂芬。霍金……都是大家熟識的偉人。我們不能做到他們那般的堅強,但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他們不懼怕病魔,我們便不畏懼辛苦。我們沒有他們那般的覺悟,但我們需要做我們可以卻偷懶做的一些小事。

作者其中的一句話引人深思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不禁讓我想到《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爲了給兒子買橘子,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字卻寫出了父母對兒女的疼惜。這又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媽媽雖然沒有過其他父母捨身救兒女的經歷,但我看得出,每天夜裏爸爸就從睡夢中醒來爲我掖被子他眼神中有一股柔情。媽媽不是什麼家庭主婦,她不能爲我料理好一切,但她經常爲我找些老師,輔導我學習,她的一通又一通電話,接受長時間的輻射都是爲了我。史鐵生天天在輪椅上過着,他的母親爲了他不再受到傷害,便讓跳跑等字眼在嘴裏消失了。這一點小小的細節,正常人注意不到,這一種默默的偉大的母愛。更讓人感動。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正視。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對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我與地壇》讀後感800字 篇二

在寒假裏我讀了這本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它講述了史鐵生的童年時光和雙腿殘廢後所面對的生活,文章中主要描寫了史鐵生對人生苦難的思考以及對母親的描寫,真實又深刻的表達了他對於不幸,苦難的理解,並理解了自己母親母愛的偉大。

21歲的時候,史鐵生雙腿就癱瘓了,這對一個正處於意氣風發,揮灑青春時期的年輕人來說是多麼可怕的事。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充滿了暴躁和絕望的情緒,所幸的是,家邊那片荒蕪的園地給了他心靈的棲所,在他消沉的日子裏給了作者很多安慰。史鐵生並沒有放棄自己,他不斷地思考着人生,尋找着希望,最終憑着自己頑強的精神想清楚了一切,走出了陰霾。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什麼樣的遭遇都是最適合自己的。就像史鐵生,他雖然失去了走路的能力。但若不是這樣,他或許永遠不會有深沉的`思考,不會去揣摩母親那些不曾說出口來的心思,感受得到那樣無私深沉的愛,不會有一個可以寄託感情的地壇,不會去關心到許多生活的細節,更不會因爲沒有出路而成爲一名作家。在我爲挫折失敗抱怨的時候,也不應該逃避,而是換個角度想想,這是否給了我什麼教訓,是不是在提醒我還要更加努力。

在《好運設計》這一章中,史鐵生試着爲來世設計一場自己滿意的人生,卻意外地發現,如果少了困難和缺陷,是無法塑造成讓人滿意的人生的。這時,他終於明白如何面對自己的癱瘓,並說出了“上帝愛我”這樣的話。一個癱瘓的人不去怨恨命運,而是說出這樣的話,多麼不容易啊。

文章裏,史鐵生提到母親是總有一點懊悔的樣子。在他母親在世時,作者總是對母親很不尊重,也不會去體諒母親的感受,等到很久以後,史鐵生才懂得母親對自己的操心,無奈卻已經失去了機會。這也提醒了我,要趁現在好好孝敬母親,不要總和她鬧脾氣,等她不在了不要追悔莫及。

史鐵生樸實卻富有力量的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就像文章中說的那樣,對付絕境的方法只有充分利用過程,人終有一死,我現在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學習,奮鬥呢。

史鐵生散文集《我與地壇》讀後感 篇三

據說在《我與地壇》出版那年,有人曾說,“這一年有了《我與地壇》,即使沒有任何其它書籍的出版,於中國文壇也是大豐收。”

當時買書時,我還看不懂這本書中的深意,現在細細品來,那句話的確不錯。

史鐵生的散文不同於我讀過的其它女作家的文筆。龍應臺於瑣事中讀懂了生活的真諦,自有一股脈脈溫情;張曉風的散文更爲細膩,有柔媚之感。惟讀史鐵生的文字,除了堅韌之外,比尋常男作家多一份深邃和厚重,我想應當是他正直青春時兩腿截癱,心境多次在生與死間遊走的緣故罷。

他爲尋找寧靜來到地壇,地壇也因他而熠熠生輝。史鐵生作爲一個苦難的人,他想過死,想過放棄,但他最終明白,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把死看成旅人艱難跋涉後終點的燈光,給人溫暖和安慰,他像疲憊的人盼望休息一樣盼望最後的沉睡,但他並不急於求死,他仍掙扎着前行,他選擇做一個勇士。他繼續艱難的活着,他夢想消滅殘疾,消滅病痛、醜陋、愚昧和鄙陋,但又發現這樣的世界寡然無味。他聽憑命運的安排,充當起苦難的角色,他知道“是沒什麼道理好講的。”他不再抱怨,他向着思考的路走去。

思考了死亡,思考了苦難,史鐵生開始思考活着。他想要索取,想要讓這悲慘的命運多得到點兒什麼。他說,活着不是爲了寫作,而寫作是爲了活着。他終於走到了能讓母親爲他驕傲的地方。

地壇似乎有着一種魔力,它接納了那個落魄的人,那個搖着輪椅進來的青年,以它特有的悠久和博大、寂靜和深邃,幫助了那個青年人找到了心靈的安寧。他走過生,走過死,走過朝陽和落日,走過生命的輪迴。他有着博大而深沉的心。

史鐵生在地壇永恆的安靜中找到了靈魂的歸屬。他說,“有一條界線似的,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了清純之氣撲來,悠遠渾厚。”地壇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平息洶涌的心緒,淨化紛亂的靈魂。那是一個荒曠的所在,引領我們回到最初的眺望,去看那生命的固有的疑難。

史鐵生憑藉地壇的寧靜回望寫作的零度,他已在空靈澄淨的心中達到最高的境界:如果無法在地壇中找到安靜,不如在安靜中找到地壇。靈魂不死,他說: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我與地壇》的讀後感 篇四

在網上看了史鐵生寫的文章《我與地壇》,禁不住淚如雨下。

一個雙腿殘廢、身患尿毒症的人能 寫出如此 深沉、凝重而又不 失人情味的文章,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究竟是什麼信念在支撐着他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他的意志是否在一次次的錘鍊中得到磨礪?從他的文章中,更多看到的是他對生活的讚美和留戀,很少有埋怨和責備,面對困境,他選擇的是理性對待,而不是盲目逃避,二十歲,是人生最美好、燦爛的年齡 時候雙腿殘廢,從此坐上了輪椅,輪椅伴隨他走過了漫長的歲月,誰能體會他所承受的諸多痛苦?風乾的歲月,似水的年華,沒有人可以想象,一個原本風華正茂的青年,在一座荒蕪蒼涼的園子裏孤獨行走十五年是種怎樣的生命煎熬?

生與死是作者思考最多的內容,對生命的思考也一直貫穿全文。對生活的無所適從讓他在煎熬中不斷蛻變,由一個性格暴躁、意志消沉的人蛻變爲一個熱愛寫作、珍惜生命、理性探討生活、信仰、愛情的作家,由一個弱者成長爲強者,需要經歷怎樣刻骨銘心的轉變?用筆走出來的人生,是何其艱辛和酸澀,而他在輪椅上思索人生,從生命的絕境中突圍的心路歷程又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

和史鐵生相比,我所遭遇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挫折,但它確確實實存在過,也曾讓我深切體會到了什麼是痛苦和折磨。兩年前的意外導致我的右腳踝粉碎性骨折,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我一蹶不振,以前的我興趣廣泛,爬山、打球、攝影都是我的最愛。可惜我的生活發生了徹底改變,那個生龍活虎的我不復存在,一切熟悉的人和事都漸漸淡出我的視線,生活中只剩下無休無止的傷痛的折磨和無數次的功能訓練,我爲此彷徨、迷失、消沉,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彷彿世界末日來臨,我的人生從此一片灰暗。經過漫長的治療和艱苦的訓練,我已經在一次次的打擊中學會了堅強和忍耐,意志更加堅定,從容走出人生的低谷。

人只有經歷過困境的考驗,才能更加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梅花香自苦來的日子不遠了,現在迎接我的將是幸福的生活,希望就在腳下!

讀《我與地壇》有感 篇五

史鐵生一定是一位堅強而開朗的作家,在《我與地壇》這本書中,我似乎真的在與他對話,傾聽他的思想。

《我與地壇》敘述了作家史鐵生在一座名叫地壇的廢棄古園中遇到的人與他所思索的人生。第一次搖着輪椅進入地壇時,史鐵生已經雙腿癱瘓了。他在這幽靜古園中,遇到了一對恩愛的夫婦、一個熱愛唱歌的小夥子、愛喝酒的老者、一多可愛而又不幸的兄妹,他們給了史鐵生很多啓迪。史鐵生在地壇中大多是思考,思考生活,思考世界,思考母親。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史鐵生在地壇裏回憶他的母親。史鐵生由於癱瘓而煩躁不安,他的母親擔心他出事,在史鐵生去地壇的時間裏,總是心神不寧坐臥難安。可惜的是,母親的愛史鐵生直到母親逝世才感悟,才後悔自己沒有關心過她。?讀了史鐵生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我貪玩回家晚了,她總是會焦急地在門口張望;我做作業做的急了,她總是會在一旁耐心的指點;我哪裏受傷了,她總是會擔心的問候……

這麼多小事中,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一年級時數方塊。那時我總是搞不明白爲什麼明明是三個小方塊,老師卻說是四個,因爲其中一個小方塊底下藏了一個,要不然那個小方塊怎麼擺在第二層呢?即使老師這樣細緻的講,我也聽不明白只能似懂非懂的點頭。

回到家,我好多題目都不會做,練習本上擦了又擦,都擦得破損了,皺皺巴巴的紙張正如我那擰在一塊的思維,怎麼也解不開。媽媽便在一旁指導,她搬出跟老師一樣的理論,但我理解不了。媽媽講了好幾遍,畫了一張又一張的草圖,她的頭上都滲出了細細密密的小汗珠,看來她也不知道該怎麼教導我這個笨女兒了。

可是,媽媽就是媽媽,她永遠都是最好的嚮導。媽媽給我找來幾個小盒子,擺好對我說:“我們來做個遊戲好不好

我擺小盒子,你來數個數,然後再來做題。”這種遊戲一直伴隨了我好久,直到我數清了小方塊。

現在,當初的笨女孩長大了,聰明的媽媽卻蒼老了,再也理不清女兒那複雜的英語語法與方程了。但我不想學史鐵生,一直錯過那偉大的母愛,我會感恩於母親,感恩於這本書,是它使我明白了一個母親的心。?《我與地壇》是一本可以好好珍藏的書,正如那母愛,細細品味才能讀懂,才能學會珍惜。

我與地壇讀後感800字 篇六

生活就猶如汪洋大海,看似平靜卻波濤洶涌,看似一望無際然而只有幾百平方屬於你;看似碧綠透明然而它的內部確實那麼斑斕,深邃。

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中,我知識一個小小的丁香魚,不經意間已被鯊魚吞了,浪濤中被捲到岸邊。生活中深邃的大海中不時會感到孤單無助。渺小無力,甚至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大海的怒吼真的那麼可怕嗎?我總是不停的問自己,難道小丁香魚就不能躍出海面欣賞白雲的姿容嗎?

史鐵生輕輕地耳語:信念、毅志能撐起你的天空、托起你的夢。

命運就是這樣,在你生命最狂放最精彩的階段給你幫頭一擊。年輕的史鐵生就這樣被命運輕輕地敲了一下,他的生活徹底改變了。穩健的步伐不見了,地上只剩下車軸的痕跡。快樂的笑聲戛然而止,傳來的只有絕望孤注的眼神。一顆熱烈爲夢而瘋狂的心泯滅了,然而殘燼中隱隱閃爍着對未來的嚮往與堅信。在絕望與堅信中他終於走出了陰霾。

不要輕易的放棄自己,即使生活的痛苦使你絕望,生活的重壓壓彎了纖細的腰。你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請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要輕易放棄自己,即使生活早已欺騙你,別人早已放棄你,你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堅信小小的我就是自己的主線,堅信總有一天我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丁香魚的世界總少不了父母的愛。即使小丁香魚已遠遊他方,即使她已茁壯成長,遠方的父母總會投來關切的目光,傳送溫馨的問候。小丁香魚,你在追夢的時候會不會回頭看看遠方的故鄉,遠方的父母?曾經迷惘的史鐵生告訴小丁香魚,爲了他們你要變得更堅強,爲了他們你要走得更遠,請不時回頭看看遠方的山,遠方的水,遠方的親人。

荒涼的地壇總少不了一個佝僂的背影。夕陽的餘暉總散落在愛的身旁。當自己感到孤獨時,請輕輕扭頭,你總會發現身後有個身影正默默的站在一個角落。將感恩的心回贈給父母吧!

大海波濤滾滾而我們終會乘風破浪,大海深邃不見底而愛的陽光總會穿透它給我們溫暖。丁香魚雖然渺小,但擁有頑強毅志,堅定信念,以及愛的支撐,它也能暢遊大海,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我與地壇》讀後感 篇七

每次倍感失落時就會看史鐵生、餘華這些大師的作品。這本短篇裏最經典的語錄:“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他的文章總是給我大吃一驚的感覺,因爲他總是用很平靜的語調講述一些關於生命的訊息,確讓我們無法去忽視它。

史鐵生是在延安地區清平灣插隊時得了一場大病,後就開始了坐輪椅的生涯。

他在《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裏有講到當時插隊跟破老漢放牛的故事。在正當年的時候突然遠離了正常人的生活。那得承受多大的苦難跟心裏折磨。一個原本喜歡運動的人突然見不能走路了。母親在他面前都不會提“蹦、跳“等字眼。全家都是那麼小心翼翼,擔心觸碰他心裏的痛。

從後就開始他每日搖着輪椅去地壇。文中有這麼一段:”無論是什麼季節,什麼天氣,什麼時間,我都在這園子裏呆過。有時候呆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呆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裏了。我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情,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爲什麼出生”。

與他朝夕相伴的是地壇,以及在地壇裏活動的人也都是很孤寂的形象。有人在那裏唱歌、有人在那裏長跑、也有在那裏活動的兄妹。年年月月他都在那裏想,那裏寫,從而去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

史鐵生文中的母親讓人心疼,那是一位活得分外小心的母親。忍受着自己孩子失去行動能力產生的消極情緒,然而她只能去默默的關心。每次都是在門口看着兒子搖着輪椅去地壇,站在陽光裏,站在冷風裏。在跟兒子商量時去戶外看看的那絲欣喜沒能多持續一會兒,卻猝然離世了。

史鐵生在文章《合歡樹》裏寫道:“我坐在小壇的樹林裏,閉着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

苦難在人生的每一個角落,伴隨着每一個人。生活就像一張網,痛苦就像是那張網上的繩結。在經歷一次次痛苦後,這張網上就會有密密麻麻的烙印在上面。我們無法去掙脫它,只能去默默的承受、消化它。

《我與地壇》觀後感 篇八

在讀《我與地壇》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看過很多本書,不過每讀一本書的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就像這本一樣,給了我不一樣的震撼。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雙腿癱瘓,就在這年少輕狂之時丟失了自己的雙腿,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這本書中他說過“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情”還有他自己也說了“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可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拒絕了死亡選擇了生活。是他的母親的愛給了他力量,點燃了他生的渴望,還有書中寫到的中年夫婦,熱愛唱歌的小夥子,中年女工程師,長跑運動員,漂亮卻智障的小姑娘……他們都給了作者無數的感動。

許多人面對着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知所措,甚至絕望,扼殺了自己的生命,而史鐵生他投身於寫作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看到了史鐵生,我便想到了許多身殘志堅的人。約翰庫緹斯,他天生的殘疾,但他卻熱愛生命,用他那清晰的頭腦,很好的幽默感告訴了世界生命的堅強,告訴了世界生命的自尊、自信和自立。還有海倫。凱勒,貝多芬,斯蒂芬。霍金……都是大家熟識的偉人。我們不能做到他們那般的堅強,但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他們不懼怕病魔,我們便不畏懼辛苦。我們沒有他們那般的覺悟,但我們需要做我們可以卻偷懶做的一些小事。

作者其中的一句話引人深思“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不禁讓我想到《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爲了給兒子買橘子,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字卻寫出了父母對兒女的疼惜。這又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媽媽雖然沒有過其他父母捨身救兒女的經歷,但我看得出,每天夜裏爸爸就從睡夢中醒來爲我掖被子他眼神中有一股柔情。媽媽不是什麼家庭主婦,她不能爲我料理好一切,但她經常爲我找些老師,輔導我學習,她的一通又一通電話,接受長時間的輻射都是爲了我。史鐵生天天在輪椅上過着,他的母親爲了他不再受到傷害,便讓“跳”“跑”等字眼在嘴裏消失了。這一點小小的細節,正常人注意不到,這一種默默的偉大的母愛。 更讓人感動。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正視。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對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史鐵生散文集《我與地壇》讀後感 篇九

第一次看書名時暗自猜想,是一部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與一位名叫“地壇”的人的故事?還是另有他法?

當我合上書頁時,不禁被當時的天真給逗笑了。依稀記得有這個想法是因爲當時看了這本書的引薦語:“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地壇……”。其實這想法也並非大錯特錯。對於史鐵生先生而言,地壇不僅僅是一個景點,更像是一位朋友,在他處於人生低谷悲痛之時,“他”給予他撫慰,聽着他抱怨上帝的`吝嗇;在他寂寞孤獨之時,“他”給予他溫暖懷抱;在他對世界絕望時,“他”告訴他自然中蘊藏的壯美之景。於是,史先生重新點燃了生命的火焰,不再悲天憫人,恍惚意思到,在這些白白流動的時間中,≮≯是該幹些什麼了!他拿起筆,開始近乎瘋狂的創作,而這,卻讓他的精神失去自由,當他再走回地壇時,他釋放了自己,明白了創作的目的,爲活着而寫作。

我閉了閉眼,又擡頭望向窗外,世間有多少不停忙碌奔波的人,又有多少在不堪壓力最終被擊垮,而史先生卻全力堅持了下來,這其中原因爲何?我想,應該是史先生有着他自己的精神家園吧,就像王小波曾著一本書,名叫《我的精神家園》,裏面闡述了他對精神家園的理解和自己的寄託。於大家,每一個人都在被不同的挑戰而挑戰,有的人倒了,有的人繼續咬力堅持着,惋惜的是,他們卻又被下一個挑戰給打敗了。而這時,真正能讓你再次滿血復活的,正是你的精神家園!那裏有你的信念,有你刻苦銘心的曾經,有你堅持不懈的緣由。在你強大精神的支持下,成功必將會再次屬於你。

或許那步着似荒蕪又生機勃勃的土地——地壇——是史鐵生先生最堅持的精神支柱,或許那個心心念念永遠掛在心頭上的人,是你勇往直前的動力;或許那段你可以爲之上刀山下火海的感情,是你向更完美的自己進發的執念;或許是對國家,對自然的那份拳拳之情,讓你忍受了一切苦難獻身於世界。這麼多的或許,卻只爲說明一件事,當你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時,一切突如其來的考驗最終會因爲你的強大而退縮。

我拿起筆,精神抖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爽,想着我最後一年最期盼的成功,翻開了手頭的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