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 讀書筆記

第一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 讀書筆記

不敢說非常熟悉《朝花夕拾》,但讀過,也曾細細品過其中的一些文章,但我竟沒有仔細去想過,魯迅先生是在怎樣的年紀寫它的?先生寫這些文章時,真正的心情是什麼?是我們認爲的帶着揭露與批判心情嗎?

到這現在的年紀,我真正的疑惑了,我這相信先生寫這些文章的時候,並非是刻意帶着批判社會的目的了,我更願意相信,先生是真正的想念那些日子,眷念那一份無邪、純真。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看清了生活的世界,感受到生存的壓力,見識了人性的醜陋,厭倦了忙碌的追求,這時候,突然間,似乎從一場惡夢中清醒過來,一切都黯淡無光、索然無味了,於是,開始想念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開始思念那些傻傻純純的年代,。這大概是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所說的“人窮則反本”吧,只是,我們無法再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我們無法真正的與世無爭,於是,便只能躲回到無爭的童年了。

老之將至,心倦身累,沉入童年的回憶裏,希望藉助那些永不凋謝的花朵,減輕身心的疲憊。

童年的花是美的,童年破舊的小屋是溫馨的,童年的玩伴是可愛的,童年的糗事也是有趣的,沒有一點塵埃,不玷半點污穢。

記憶中的槐樹總是開滿清香的花朵,它一直陪着自己,蔥蘢了半生的光陰;一棵掛着零星青棗的棗樹,不見了青澀,變得紅潤香甜;瓦縫中的紫羅蘭,院壁上的虎耳草,小池中的睡蓮,滿牆的牽牛,在記憶的深處,全都笑臉燦然,生機勃勃,連那一株從野地裏挖回來,用薄薄的土種在一個破爛小瓷盅裏,放在案頭的細弱單薄含羞草,竟也翠綠起來,光陰的流轉,並沒有褪去它們的顏色,反倒是讓它們更加青翠,一葉葉,一朵朵,開滿了時間的角落,鋪滿生命的來路,它是年少飛揚的心境啊,是一段快意的生命,是一個童話,永遠的美麗童話。

多年以後,當我們俯身拾取童年的花朵,心裏沒有別的,只有感激,感激上蒼給予人類最初的純真,感謝在那一段日子裏陪伴自己的朋友親人,心中涌起的是深深的眷念,眷念那雛菊般樸素潔白的日子,眷念那段日子中的一草一木。想念純真,想念快樂。

因爲,我們走得太快,將靈魂丟在了來路……

第二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魯迅前輩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人.對於他的文學功底不是我最欽佩的;而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滿懷爲國的火紅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魯迅前輩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個平常的人他不願在沉默中死去而願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後人的我們.

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別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應該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第三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兩篇範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爲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纔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爲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爲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讀後感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靜靜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忽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重,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佈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安閒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天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爲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天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爲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爲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然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

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第四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淡淡的憂傷, 濃濃的回憶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m1-2周澤邦

朝花夕拾是一本魯迅晚年時期的回憶錄。其中依然有着魯迅的一貫作風,那就是對着封建舊思想的批判,對着黑暗社會的嘲諷。看過《朝花夕拾》,帶給我的,總有一種回憶錄的感覺。尤其是勾引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書中的幾則故事,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十四孝圖》這一篇文章,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原本培養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圖》,沒想到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如此可怕的陰影,使其覺得白髮的祖母和我是不兩立的,封建禮教毒害少年,害得他們深了。它們不僅僅禁錮了孩子們的思想,更不允許孩子們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哪怕一點點想法,都會讓着封建禮教將那想法,扼殺在搖籃之中

其次就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惋惜起來,也憤怒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魯迅先生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還看到自己同班的同學與日本人一同歡呼國人被殺的時侯,那種麻木不仁,不僅可憐,還十分可恨!

但是,無恥的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魯迅在此則中更着重描寫的,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自己學科的熱愛。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爲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爲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爲目標,的確十分可敬!

在《藤野先生》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爲‘正人君子’之所留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

有的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國小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魯迅先生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但是他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的憤怒,他的惋惜,他的悲傷全部流

入字裏行間。

讀完朝花夕拾,我也領略一下魯迅先生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卻不幸福。兒時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雖然在不一樣年代,但卻有着一樣的快樂,童年,真惹人懷念啊!

第五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簡介:

魯迅在這些散文裏也創造了許多富有個性的人物,爽朗而多嘴的長媽媽,她有許多麻煩的禮節,卻能夠做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藤野先生純然是一個誠篤而不拘小節的學者;範愛農生性狷介,他在自己的理想,卻總是落落寡合。作品往往只用幾段故事,便托出了人物的性格,使他們躍然紙上。例如長媽媽,當她切切察察地向人低聲絮說的時候,“堅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這一段便很生動。再加上睡覺時伸開手腳,佔領全牀,以及終於買來了《山海經》,她的性格就表現得十分全面了。藤野先生對於生活很隨便,上講堂“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對於學術卻又認真,嚴肅,一個字一個字地改講義,訂正血管的位置,探詢足骨的變形。在對比中,人物的個性便突了出來。範愛農的反對發電,時常瞪着多白的眼睛,自然都和他的個性有關,但真正使人感動的,也是幾筆對比的描寫:革命以前,他喝酒,說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革命以後,“還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他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這是他性格中最本質的一點,寫來樸素而又鮮明。不僅長媽媽、藤野先生、範愛農是這樣,便是三味書屋裏“將頭仰起,搖着,向後拗過去,拗過去”,大聲朗讀着的先生;愛用奇特的藥引,說“舌乃心之靈苗”,“醫能醫病,不能醫命”的陳蓮河;在孩子面前慫恿打旋子,從旁計數,看見大人來了就說“你看,不是跌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的衍太太;以至縱使“空着手,也一定將肘彎撐開,象一隻螃蟹”一樣走路的目空一切的大學生。這些都着墨不多,而能情態逼真,說明魯迅在藝術創造上卓越的本領。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5.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裏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