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名著的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名著的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名著讀書筆記 篇一

讀《陶行知教育名著》,受益匪淺。“然而教學兩者,實在是不能分離的,實在是應當合一的”的觀點到當前教學改革還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裏,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穴,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爲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裏做的,便須在田裏學,在田裏教。

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爲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這定義便是在勞力上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幹,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爲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先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爲‘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爲“有行的勇氣纔有知的收穫”。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不管教學進行何種改革,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改不了。

名著讀書筆記 篇二

當我翻開名著《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啓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着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名著《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爲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名著讀書筆記 篇三

格列佛在“小人國”的遊記主要講述了外科醫生格列佛在“小人國“的一番奇遇,引人入勝、頗爲滑稽,且極具諷刺。

1699年格列佛隨“羚羊號”商船出海,不幸中途遭遇颶風。之後他死裏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上岸後,由於乏累,便倒地睡着了,醒來時卻突然發現自己已被小人們捆住,並被用上萬匹馬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至京城獻給國王。起先,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使他贏得了國王和人民的信任,他也因此逐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之後,格列佛又以特殊的戰略阻止了另一個小人國的侵略,因而被授予高級榮譽稱號。但由於格列佛拒絕了國王派他去消滅不來夫斯古國的命令、撒尿滅火、以及海軍大臣的誣陷,而被小人國國王定爲叛國罪。格列佛聽說後,急忙逃到不來夫斯古國,並最終於1702年才逃回了倫敦。

其中對“高跟黨”和“低跟黨”之爭以及“大端派”和“小端派”的雞蛋之爭的描寫可謂生動形象、滑稽有趣、並且構思巧妙,看似嬉笑怒罵,實則蘊含辛辣的諷刺意味。

在我看來,“小人國”其實就是當時英國的社會縮影。跳繩選官的事件暗喻了在當時由教會、和君主統治的英國社會,普通百姓憑藉才能、品行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幾乎士不可能。同時也諷刺了憑藉與工作能力毫無關係的測試來任用人員醜惡的現象。故事中的“高跟黨”和“低跟黨”實際上就是暗指當時英國的託利黨和輝格黨,作者以鞋跟之爭來隱喻這兩黨之間無謂的鬥爭,而“大端派”和“小端派”的雞蛋之爭則暗指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間關於教會儀式的爭論,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即使掩卷之後,依然回味良久。

名著讀書筆記 篇四

人們常說:“友誼比金錢更重要。”《夏洛的網》便講了一個和友誼有關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蜘蛛夏洛編織了一張愛的大網,這張“神奇的”網不僅挽救了小豬威爾的生命,還建立起了它們之間友誼的橋樑。書中描寫的友情與愛讓我感動,讓我難忘。

這是一隻落腳豬,在小女孩——弗恩苦苦哀求的情況下,沒有被它的主人——阿拉布爾先生殺掉。弗恩非常喜歡這隻小豬,爲它取名爲“威爾伯”。後來阿拉布爾先生把它賣給了弗恩的舅舅——朱克曼先生,於是,威爾伯就來到了穀倉。剛剛來到新環境裏的威爾伯,想了解一切事物,對什麼都很好奇,不久的一天早晨,威爾伯結識了一位新朋友——蜘蛛夏洛,它和夏落成爲了最最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一隻老羊對它說“人們之所以他養肥,是因爲在聖誕節上,把它做成燻肉火腿。”作爲一隻豬,悲痛絕望的威爾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運了,可是,看似渺小的夏洛卻說:我救你!於是夏洛用自己的絲在豬欄上織出了被人類成爲“奇蹟”的網上文字,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性命,讓他在集市上獲得了一個特殊的獎項,和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但是,就在這時蜘蛛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夏洛把自己的孩子交給了威爾伯,威爾伯像對待夏洛一樣對待夏落的孩子。

它們之間友情的力量太偉大了!夏洛用蜘蛛絲編織的是一張愛的網,爲了威爾伯,他不顧一切地奉獻自己,最終挽救了威爾伯的生命。夏洛,你那種品質和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一定要向你學習。夏洛,我愛你!

名著讀書筆記 篇五

《歐也妮·葛朗臺》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傑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序卻不亞於古典悲劇。

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爲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衝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癡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這類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甚至還有比它更悲傷的,但是爲什麼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爲一部傑作呢?令大家久讀不厭呢?除了由於巴爾扎克以真實事件爲背景外,還因爲小說作者將主人公塑造爲有血有肉的人,更將讀者引入主人公的喜怒哀樂中。

巴爾扎克的這部代表作,描寫了資產階級暴發戶發家的罪惡手段,作品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貪婪本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塑造出葛朗臺這樣一個舉世

聞名的吝嗇鬼形象。據說,這部小說是巴爾扎克與後來成爲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時的產物。巴爾扎克本人非常珍愛這部小說,稱它爲"最出色的畫稿之一"。一百多年來,這部作品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學價值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因此讚譽巴爾扎克是"超羣的小說家"。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衆多的小說中最優秀的小說之一,是其創作的一次巨大飛躍。這部小說在人物塑造、環境描寫、故事敘述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它震撼着每一位讀者,在法蘭西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文章充分利用對比,將歐也妮的形象與其父親進行對比,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但她註定會在這社會中消失。巴爾扎克的文章中也不乏抒情描寫,那樣濃郁、那樣感人。

讀罷這篇小說,一種不明情緒涌上心頭,讓我反思良久……

名著讀書筆記 篇六

《狼圖騰》在最近的生活中已經變成了一種時尚。尤其是最近拍的電影《狼圖騰》使大家越來越對蒙古的狼文化越來越覺得好奇,我也不例外……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叫做陳陣的北京知青,下鄉到了一個叫做額侖草原的地方。他在草原上與畢利格阿爸一起,學會了尊敬敬佩狼圖騰,飼養小狼,從小狼身上學會了很多的道理。但是最終,額侖草原還是變成了一片沙漠……

蒙古草原狼不可牽,也不可馴服。是啊,蒙古草原狼是一種馳騁在草原上的自由的圖騰,它可以被人類打死,被人類剝皮販賣,但是,他永遠也不可能再次被人類馴服,變成現在生活中的哈巴狗。包括最近在看的一本小說叫做《重返狼羣》,也寫的是一個畫家在草原上救活了一隻瀕死的小狼仔,撫養他,但是最後還是考慮到他的狼性與野性,將他放歸了草原。沒錯,同樣都是草原狼,自由對於他們的追求是很大的。

狼羣的自由是一種野性的自由,是一種兇殘的自由,是一種放蕩不羈的自由。追求自由的狼羣,往往是最驍勇善戰的。狼羣發狠,多半是爲了自由,被人類圍獵,他們不僅不屈服,甚至玩兒了命的反抗,還有當他們在腿被夾在鐵夾子裏面的時候,將自己的腿咬下一隻,用三條腿跑步。甚至,狼王爲了追求狼羣自由、驍勇的精神的時候,會處決老弱病殘。這是狼羣殘忍的大智慧,自由的大智慧,還有捕獵的大智慧等等。狼羣是我現在追求精神,他們象徵着自由,我要追求自由!

自由的生活誰都願意追求,但是,請大家記住那句話“蒙古草原狼不可牽,也不可馴服”。追求狼圖騰,追求自由,就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智慧!

名著讀書筆記 篇七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經過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

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這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啓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所教的學生也不少。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爲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爲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爲“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因此我們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爲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

李聖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名著讀書筆記 篇八

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爲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爲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爲之揪心,爲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

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後她成爲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爲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名著讀書筆記 篇九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爲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爲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爲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爲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爲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爲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爲,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丁還寫了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和女友的婚事,這些都是陪襯,用來與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對照。如夏綠蒂和柯林斯儘管婚後過着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爲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名著的讀書筆記 篇十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它教會我應該堅強,不能輕易放棄。

20世紀,一個以獨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驚了全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個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女子。她被一場高燒奪取了聽力、視力,由於看不見也聽不見,導致她連說話的能力都喪失了。

然而,正是這麼一個被幽閉在盲聾啞世界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她用盲文機學會了英語、希臘語、拉丁語等多國的語言;依靠只的和彎曲的鉛絲學會了幾何!而且她還建立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

創造這些奇蹟的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擁抱整個世界。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

我很佩服海倫,她看不見也能用優異的成績考上哈佛學校,學會了那麼多種語言,而且還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如果我能學習海倫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的話,那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海倫令我佩服的除了是她的精神、智慧,還有她的心態。她曾經說過:“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做我我的陽光,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自己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