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第一篇:《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00); font-family: '黑體'; mso-spacerun: 'yes'">00); font-family: '黑體'; mso-spacerun: 'yes'">

徐彙區梅隴第三國小吳軍華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我現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後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難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着古戰場一般的存着憑弔的心懷。

理論與實踐絕對不可分離學習必須與現實生活結合馬列主義不是抽象的哲學而是極現實具體的哲學它不但是社會革命的指導理論同時亦是人生哲學的基礎。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在會有系統日子久了也就放過去了甚至於忘了豈不可惜就爲這個緣故我常常逼你多寫信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認識的訓練。我屢次要你生活正規化學習規範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成績?而且作品的瞭解與掌握就需要長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

一個人太順利很容易於不知覺間忘形的。我自己這次出門因爲被稱爲模範組長心中常常浮起一種得意的感覺猛然發覺了便立刻壓下地去。但這樣的情形出現過不止一次。可見一個人對自己的鬥爭是一刻也放鬆不得的。

所謂冷靜不但是表面的行動尤其內心和思想都要做到其次人是最複雜的動物觀察決不可簡單化而要耐心、細緻、深入經過相當的時間各種不同的事物的場合。…問題不在於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

總之一切不能急越是事關重要越要心平氣和態度安詳從長考慮細細觀察力求客觀!感情衝上高峯很容易無奈任何事物的高峯(或高潮)都只能維持一個短時間要久而彌新的維持長久的友誼可很難了。

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思維纔能有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

中國民族多數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樸實比西方人容易滿足我們的民族本來提倡智慧中國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

他幫助人也有極強的原則性凡是不正當用途即使是知己朋友也不肯融通凡是人家真有爲難而是正當用途就是素不相識的也肯概然相助。

我不和人爭利但也不肯被人剝削遇到這情形不能不爭這邊是我與你不同之處但你也知道我爭的還是一個理由不是爲了錢爭的就是一口氣而不是爲了利。

在家中維持有條理的常規使一切井井有條你們還年輕這些事很難付諸實行並堅持下去可見養成好習慣加強意志力永遠是件好事久而久之會受益無窮。

近時來常常想到人在大千世界星雲世界中是多麼微不足道因此更感到人自命爲萬物之靈實在狂妄可笑。

欣賞前人的事蹟看到人類偉大的創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勢弄得悲觀從而鞭策自己竭盡所能的在當世留下可人的成績。

第二篇:《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摘編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爲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意涌動,閱者無不爲傅雷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 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爲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諦。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爲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百分之百地 體現了傅雷的思想。是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審查”,也用不着擔心“批判”。 正因爲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沒有半點虛僞,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爲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在這本書中,傅雷曾在信中對傅聰說:“家信有好幾種作用: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 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藉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 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纔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 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啓發。當然,我不認爲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爲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

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父之間的感情因爲藝術的崇高而得以昇華,成爲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傅雷

家書》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第三篇:傅雷家書 讀書筆記

一、 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爲的就是希望子女纔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爲父母,既爲他們而高興,也爲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爲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2)二、 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纔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峯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對兒子所講評的。這裏麪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讚賞。並且在後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髮展自己的新道路。

3)三、 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爲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爲了我們自己好,爲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輕鬆、快樂。

4)四、 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着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着重點是那裏。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於

我們成功。

5)五、 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裏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爲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6)六、 總結 傅雷形象

看過全文,猶如跟傅雷老師對話一樣,一個生動形像的傅雷展現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親,在對我進行諄諄教導。對傅雷老師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師的愛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曾經看過劉庸老師寫的《肯定自己》,也是對兒子的告戒,從字裏行間裏面體現出了劉庸老師對兒子的疼愛。兩本書表現的都是對兒子的疼愛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們本質上卻有不同的地方。《傅雷家書》告訴我們的是怎樣把握自己的心態,怎樣把自己的學業、事業發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訴我們的更多的是開放的思想,以及獨立的觀念。

接觸傅雷老師的《傅雷家書》我就體會到了,一種中國傳統的但又包含先進的思想。我很欣賞傅雷老師告訴兒子的學習的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歡傅老師對兒子情感的宣泄,與劉庸相比,傅雷明顯得比較含蓄、保守。

從書中我體會了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爲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用功努力,能爲將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們辛苦了!而我們還總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強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於不顧,一意孤行。其實到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沒有才能、水平,以後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其實,說白了就是沒有學問,哪能掙得鈔票????沒有鈔票又能從哪吃飯啊???我想,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學習,回報他們!

第四篇: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諄諄人世語 悠悠父子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繫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剋制着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爲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爲?禮薄?而不安,爲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餚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爲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爲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恆,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爲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爲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爲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爲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爲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

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爲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 父愛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爲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爲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創作上甚豐的翻譯作品,驕人的成績,還爲他是這樣一個集藝術與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那留給我們的點點滴滴那樣溫暖每個少年、青年、父母的心。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爲孩子包辦,而爲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爲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只是爲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着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服氣。翻動着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

隨書還附錄了兒子傅聰,傅敏給父親的信,看來這些信並非一去不復返,並有幸被我們讀者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比起其餘誡子書更增添幾分民主平等。不幸的是這樣幸福一家被時代過早的拆散,我力推這本書,或許你從中可以領略的更多,不妨親自拜讀。

第五篇:《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與夫人朱梅馥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這是家書,但又不僅僅是家書。傅雷先生早年留學法國,在美術、音樂鑑賞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與兒子通信時,他也對中外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做了深入剖析,其間不乏對貝多芬及莫扎特等音樂家的經典點評。因此,《傅雷家書》也是一部優秀的美學鑑賞作品。

由於在傅聰幼年時傅雷先生對他的教育過於嚴格,導致父子二人關係並不親密。面對這樣的父子關係,傅雷先生在通信伊始就對兒子表達了自己的悔恨,並且在以後的信中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不適當的地方,並感嘆兒子能夠避開這些不利因素,成爲一個真正優秀的藝術家。他的去懊悔的同時也夾雜着自豪:當兒子傅聰在國際鋼琴賽事上獲得大獎時,他會忍不住大讚道:“想不到你有這麼些才華,想不到你的春天來得這麼快,花開得這麼美,開到世界的樂壇上放出你的異香……我做父親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錯誤用你的才能與苦功給點破了,我真高興,我真驕傲,能夠有這麼一個兒子把我錯誤的估計全部推翻!”;當他感到兒子在思想上更加通達更具哲思時,他又這樣寫道:“你分析能力比以前強多了,態度也和平得很。爸爸看文字多麼嚴格,從文字上挑剔思想又多麼認真,不會隨便誇獎你的”;而當他感到兒子在日益成熟時,他絲毫不吝表達自己的愛意與讚美:“孩子,你一天天的在進步,在發展:這兩年來你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來愈愛你了,除了因爲你是我們身上的血肉所化出來的而愛你以外,還因爲你有如此煥發的才華而愛你:正因爲我愛一切的才華,愛一切的藝術品,所以我也把你當作一般的才華(離開骨肉關係),當作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而愛你。”這些文字,即便沒有什麼文化的人,也可以輕易領會,因爲天下父母皆是如此!

我們常說“嚴父”,而嚴父的“嚴”正是基於對子女前途的憂慮而產生,是一種更悲劇性的付出。因爲,當子女們年紀尚小時,往往無法理解這份隱藏在嚴肅外表下的感情,很可能在父輩與子女之間刻下了一道深溝。只有到兒女心智足夠成熟,甚至直到自己也爲人父母,才能真正理解父親。傅聰先生即在自己的某封回信中這樣寫到“我一天比一天體會到小時候爸爸說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可見他也漸漸理解了父親的一番苦心。

傅雷先生正是基於對兒子的深情,才藉着書信與筆墨表達出平時未曾出口的關懷。然而,這樣深摯的關懷,又怎會僅僅停留在表情達意的層面上呢?

傳雷在給傳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閒話),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

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從以上這些文字看來,傅雷先生的確是按照他在信中對傅聰先生提出的“做人,做藝術家,再做鋼琴家”來要求他。

傅雷先生性格嚴謹,對待朋友如此,對待工作更是如此。他苦於自己的文字太“實”而不夠靈活,不能完美地展現某些原著的神采,爲此專門閱讀老舍等作家的作品,求得更具活氣的文字。傅聰的弟弟傅敏這樣描述他的父親“爸爸一生工作嚴謹,就是來往書信也整理得有條不紊。每次給哥哥的信都編號,記下發信日期,同時由媽媽抄錄留底;哥哥的來信,也都編號,按內容分門別類,由媽媽整理成冊。”這樣的身教,加之信中的諄諄囑託“提醒你一句:信中把‘自以爲是’寫作‘自已爲是’,此是筆誤,但也得提一下。”、“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足見他時刻對兒子的做事方法乃至一些生活細節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是凝結了一位智者思慮的筆墨。

傅雷先生爲人坦蕩,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於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世,悲壯地走完了一生。

他的高潔品德在與傅聰的信中表露無遺,由於傅聰先生一直在外國學習、表演,傅雷先生總是提醒他祖國、民族的重要。某次傅聰想回國探親時他以減輕政府的經濟負擔爲由拒絕,而事實上,他內心裏極渴望與兒子團聚。這也許是那一代知識分子的良心——對自己的個人生活不過分要求,可是對工作及祖國的熱愛總是無限度的。

書中展現出的傅雷先生的優秀品德,也許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絕跡,但正如普希金所說: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回憶。所以,正是基於此,這份回憶便更增其可貴。

傅雷的家書,文字精粹優美,是真情的流露,讀來感人至深。我們從他的家書中,不但解到了這對父子之間感人的故事,還能學會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