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邊城中國小生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邊城中國小生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邊城中小學生讀書筆記 篇一

讀邊城,像是被沈先生的文字拉着、拽着浸入小鄉的夢中。美滋滋的,飄飄然的,邊城的夢,小鄉的人,我們的生活,兜兜轉轉、相互交織。.。.。.

書中的小城,依山傍水,湖泊,篷船,城牆,吊腳樓。.。.。.茶峒帶着它獨有的鬆散愜意與慵懶進入我們的眼簾;婦人,戎兵,縴夫,紅薯,扁擔。.。.。.這是那些以前有的,此刻未來也必然所有的,擔着我們生活的點滴,擔着我們生活的期望。這生活在小城中的人,在那樣日子裏,同我們一樣,隱隱約約的有着對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

城外的河街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酒樓,雜貨鋪,茶館,不僅僅粉飾了河街的素面,給人們的生活也平添了許多點綴。那裏的人們平常、甚至庸俗,婦女將自我的感情封於男人身上,將自我的愛憎揉進了生活中,滲入血液,這是小城人們的淳樸與憧憬。

城內的天保與儺送,城外的翠翠,因那些廟會結下了不可了斷的緣。有情有義的城,是素淡不輕粉飾而又耀着光輝的城,那城太過夢想離我們太遙遠。

我們重新聽起這首歌,歌中唱着翠翠,唱着儺送,唱着河,唱着船,唱着完美的感情和淳樸的生活。懷着對完美感情憧憬的'翠翠與爺爺進城去看廟會,在那晚,翠翠找不到爺爺,在河頭遇到了儺送,小夥子邀翠翠到自家的茶館裏,翠翠以爲是傳言中那誘人的壞人,拒絕了,但那人卻在她心裏打翻了五味瓶。一連幾日,山的那頭有歌聲傳來,翠翠輕輕地把靈魂浮起,看天上的星星,卻轉瞬即逝。.。.。.

以後的那些日子裏,我想翠翠大概常想起儺送在河那岸的歌聲。而其中不清不楚的曖昧讓天保帶着迷惑逝世,在河的災難中,在水的盪滌裏;使爺爺帶着不安讓小蛆吃掉了;所有的一切頭也不回的走離了故事。只是、只是在冬天又修好了那個白塔,只是,一切都成爲過往。

在邊城裏,完美的事物自我是有歸屬的。天保走了以後,儺送也消失了蹤跡,遠去的,遠去的是背影還是歌?是人還是情。.。.。.其實,什麼也未曾走遠,什麼也未曾離開,他們都還在城內,只是分隔在河兩側,他們只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在彼此的生活中匆匆走過。但正如作者所言,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最終難免產生了杯具。

一切都彷彿是個夢,從昨日到今日,夢醒了,兩手空空,只留下了記憶,邊城帶着素淡的光輝,質樸中自有其蘊藉,雋永之致是唯一可觸碰的回憶。

從河的那岸再渡到這岸,從城的那頭再走到這頭,將歌從那山再唱到這山,那人也許“明天”會來。邊城的夢,小鄉的人,我們的生活未完待續。.。.。.

邊城讀後感300字 篇二

很早以前讀過《邊城》,最近再讀,有了一些和以前不一樣的感受,總覺得自己是個不懂愛的人,可還是想寫寫這個關於愛情、感動和美麗的話題。

來路

水是極有靈氣的,它一路流來,總能帶來一些故事。

當水流過這個靜謐、悠然的湘西小鎮時,就帶來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得似乎讓人覺得拖沓,只是這故事發生在茶峒的山光水色之中,周圍景色既是那麼恬淡自然,故事也似乎融入到這景色之中。

有一刻它似乎那麼清晰,彷彿就要浮出水面,很快它又沉入水中,隨着潺潺流水一同流走,只在讀者心中留下一抹遐想。

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感情,單純到似乎只可能發生在這樣一個有水流過的地方,也好像只有這樣透徹的水才能承載這樣的故事。

當然,也只有沈從文先生這樣一個從小就懂得擁抱水,熱愛水的人,纔會寫出這樣美的故事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

邊城讀後感 篇三

沈從文先生的大名早已聽聞,其成名作《邊城》卻是最近纔買來看過。邊城描寫了發生於沈先生所熟悉的湘川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的風土人情:優美的自然環境與人性的純粹。與衆多小說如出一轍,愛情也是《邊城》故事順沿下去的主線,主人公就是那有雙清澈大眼的翠翠女孩。

翠翠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忠貞於愛情的母親生下翠翠後,便追隨已服毒死去的父親而去,留下嗷嗷待哺的幼兒給了翠翠的外公,雖然沈先生得寸進尺下一句“在一種奇蹟中,這遺孤居然已長大成人,轉眼間便十三歲了”帶過,可事實上,既少母愛又缺父愛的她,成長過程中的各種不易,誰又能想像的出來?讓一位年長的外公將她撫養長大,又是何等的艱辛?說她是幸運的,是因爲不僅有親情無限的外公陪伴着她長大,更是因爲這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小女孩,在那個不大卻如世外桃源式的小鎮上,擁有了自己的愛情。

碼頭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都喜歡上了翠翠,也願意娶她做自己的妻子。只是,翠翠心裏只有儺送而非天保。即便順順託人向翠翠爺爺表達天保喜歡她的意思,爺爺也明裏暗裏詢問翠翠自己的看法,可翠翠如她母親那般,忠貞於內心的愛情,忠情於儺送,明確向爺爺表示拒絕。她喜歡儺送,因爲只有他那“又軟又纏綿”的歌聲才能讓翠翠做上個“頂美頂甜”的夢,還可以“飛到對溪懸崖半山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

只是,世事難料。因爲天保意外遇難,順順對爺爺變得冷淡,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儺送也因此遠走他鄉。更大的打擊接踵則至,最親的外公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安詳地離她而去,維繫兩人生活來源的渡船也不知所終。翠翠的依靠也似那屋後的白塔倒去,一夜長大成人。

她爲了她的愛人,翠翠決定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並等待着儺送的歸來。可是,“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翠翠的愛情從美好中開始,在等待中進行着,結果如何,不得而知。

倘若要我說結局,六個字——“最愛,非最適合”。也許,沈從文先生與張兆和女士的婚姻便是最好的註解。

葉聖陶說過:“九如巷中張家四個女兒,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那麼家境遠遠不如張家,又沒什麼受過教育的沈從文娶了張家的三女兒,自然應該是幸福一萬年的囉?再說,她又是他的最愛,“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聽起來不錯的結局。

沈從文是在上海做老師時認識自己的學生張兆和,從現存的資料來看,沈先生當初追求張家三小姐時,確實用功不少,情書綿綿不絕,甚至用上了“用嘴吻你的腳”這種有傷自尊的言語,可見他是對她一見鍾情,不能自撥了。他將她當做頂禮膜拜的女神,頑固地愛着她,雖然她那時依然“頑固地不愛他”。

儘管溫柔富貴鄉里長大的張家三小姐,不太看的上來自蠻荒之地的沈家男人,但在沈先生鍥而不捨的情書和自登家門求婚的持久戰下,她也慢慢投降了。“我本不喜歡他,可是,他追的厲害了,他那麼愛我……”。從中可以看出張家 三小姐的心已然被文學家的沈先生俘獲了,他終於可以抱得美人歸。與自己最愛的人結婚,沈先生應當心滿意足了吧!

我不知道沈先生是不是張兆和的最愛,但反之肯定成立。既然沈先生已然有了世上最愛的情人,是否就獲得了他最幸福的婚姻生活呢?非也。

愛情不僅僅是風花雪月的美好,也包含着平常過日子油鹽醬醋的不易。兩位出身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的人兒,走到一處,時間久後,自然而然生出諸多的矛盾。結婚後的生活如何,可以從張兆和女士近年來寫過的一段話中,窺視一番。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爲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直至沈先生生命終止,張兆和也不曾真正走進他的心窩。或許,那麼瘋狂愛上張兆和的沈先生,也未必真正瞭解她的內心世界。只可惜,當我們對愛情有了答案時,卻是沒有重來機會的那一刻起。

沈先生在《邊城》裏給讀者留下一個謎:翠翠會等到她心儀的儺送回來,一起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嗎?

我一直覺得,這種謎語式的結尾是小說最美好的結局,倘若再寫下去,結果可想而知。正如沈先生與張兆和女士間的愛情是如此浪漫美好,可婚姻卻一直是磕磕碰碰,最終都不能相融於一體。似一張原本白如雪的紙,是那般的潔白無瑕,可一旦沾上了寫字的墨汁,就會被塗鴉的折皺不堪,讓人唏噓不已。如此,最愛之人,不一定能相儒以沫一輩子;以白頭偕老衡量夫妻恩愛程度的標準,可能也過於片面了。

雨落個不止,溪面一片煙。那雨是翠翠久等儺送不歸後的落淚,那雨更是沈先生與張小姐婚姻不幸的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