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窮人讀書筆記大綱

第一篇:《你爲什麼是窮人》讀書筆記

窮人讀書筆記大綱

老師,今天中午我看完了《你爲什麼這麼窮》這本書。現在談一下我的感受。通過讀這本書,我深刻的感受到一個人之所以貧窮,少數人可能與他所存在的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這裏說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方面,帶大多數窮人之所以貧窮,更多是由他們自身的素質決定的。從根本上說,他們缺的不是金錢,而是對金錢的嚮往與追求,更缺乏奠定這種嚮往與追求的素質,即知識、性格和思想。所以說窮人要向岸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向狼學習,就要像狼一樣對獵物有無止境的嚮往與追求。改變命運,從改變心態開始。

再說一下自身素質對於追求財富的重要性,所謂素質創造財富。上面說到素質包括知識、 性格和思想。一、知識。由於窮人所受的教育有限,加上他們所接受信息的容量和速度是遠不及富人大和快。這就導致了他們對商場上的機遇和風險的判斷力不及富人強。就拿炒股來說,大企業發放股票往往是用於集資,他們有更爲專業的專家團隊,又對股市行情透徹的分析,

這是工薪階級所無法比擬的。結果最後賺錢的還是富人。二、性格。窮人和富人有着明顯的性格差異。窮人往往穿着一身的名牌卻也掩飾不了內心的自卑。他們一般性格比較遲緩,幹事情沒有雷厲風行的習慣,做事拖沓,包括我自己有時也是如此,但我已在改變。夫人一般有着從容的自信,不溫不火,寵辱不驚。當然這是奮鬥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三、思想。窮人一般比較相信命運,他們很少去想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爲自己命該如此,不會有所改變。而富人則深信自己生下來就是要做富人,這時富人最可貴的一點,人不可有傲氣,但絕不可無傲骨。也正如海明威所說“人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富人往往喜歡冒險,因爲坐享暴利的事情是不存在的,風險總是和收益成正比,前提是這種冒險是經過深思的。他們能在金錢和時間之間做出很好的權衡,優化利用這兩種可以相互轉化的資源,而絕不是死扣金錢,因爲一個享受充裕時間的人不可能掙大錢,要先輕鬆悠閒就會失去更多掙錢的機會。在學習方面,富人學的是管理,而窮人學的是手藝。富人交友是爲了提高自己,窮人交易則是爲了平衡自己。

但我感覺在社會上真正有善心,並真心幫助窮人或受災者的還是這些普通人,即所謂的窮人。這本書寫的雖有一定真實面,但也不乏俗套、膚淺,過分現實社會化。

《做最好的自己》和《喚醒心中的巨人》,我還沒有全部看完。《做最好的自己》最後強調追隨自己的心,其實就是選擇自己所愛,然後全力以赴把它做到最好,即做最好的自己。《喚醒心中的巨人》最後主要強調讓我們馬上行動起來做一個積極、樂觀、善良的人,多去幫助別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才能成真正的英雄。

以上就是我讀書的感受,望老師加以批、點、評。

再祝老師節日快樂!

第二篇:《富有的窮人》讀書筆記300字

《富有的窮人》聽到這個名字,我感到很詫異,窮人不是很貧窮,爲什麼說窮人也很富有呢?

我帶着好奇心看着這篇文章。故事講的是:美國阿肯色州政府決定增加窮人的救濟金。一位記者得知後立刻趕往後山採訪,那裏有很多窮人。他採訪了一位老婦人。她的房子非常簡陋,屋子裏只有幾樣傢俱,還是用粗糙的木板拼釘而成。牀上鋪着牀墊和幾塊薄毯子。桌上擺着鹹菜和一些南瓜,這便是她冬季的全部食物。最後, 記者問:“如果政府每月多給你200美元,你會用它做什麼?”誰也沒有料到,老婦人竟然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會把它送給窮人。”

這個老婦人非常善良,她沒有拿那200美元大吃大喝,而是把它送給窮人,她知道有的人過的生活生不如死。在老婦人眼裏她是富有的人,有的人還不如她。

第三篇:《對窮人的態度》讀書筆記

一個人對待窮人的態度,反映了這個個人的良心。一個國家如何對待自己的窮人,也反映了這個國家的良心。

有一天放學後,爸爸專心致志的看着《南方週末》這張報紙。爸爸見我回來了,向我推薦了《對窮人的態度》。

文章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個乞丐在一戶人家門前要飯,被女主人罵了出去。過了兩天,這個乞丐就偷了她家的東西,而他此前一直要飯,從未做過小偷。後來他被抓住,他告訴訊問他的警察他是給那女主人氣的。還有一件事情:在一個特區,一輛高檔小汽車撞翻了一個農婦挑着水果賣的籃子。人雖然沒什麼,水果卻撒了一地。小車上的一個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從車窗伸出頭看了看,見沒撞着農婦,開車就要走,農婦不讓他走,要他幫他把撒落在地上的水果撿起來,男人便覺得她的這個要求莫名其妙,因急於要走,隨手掏出一張票子,扔給了她。但那個農婦並不要他的錢,堅持要他幫她撿水果。僵持中引來了警察。警察一到,沒問什麼理由就大嗓門對農婦說:“這地方能賣水果嗎,還不快走?”說着就把農婦往一邊拉,農婦眼裏充滿了怨恨。

我們當中有些人,可能在許多方面確實有高於別人的能耐,而成爲了社會中的富人。這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我們卻不應該這樣對待窮人。我們的社會好不好,讓不讓人喜歡,取決於對窮人的態度,尤其取決於富人對窮人的態度。

任何一個國家的窮人,之所以窮,並不是因爲他不勤勞他不善良;一個人窮,也不代表他人生失敗,有時候甚至有些人就是固守一些做人做事的準則,也許就是他不夠卑劣不夠壞,纔不能飛黃騰達;一個人窮,也不代表他不受尊重,很多窮人比富人更加樂施好善,臺灣的賣菜的一個婦女因爲經常幫助別人甚至入選世界100有影響人物。一些窮人因爲各種情況不能養活自己和家人,不能有尊嚴地活着,甚至選擇離開這個世界,也不是他們的過錯,這是國家的恥辱和犧牲品。

一個國家不能因爲你的gdp高而受尊重,一個人也不能因你富有而受尊重。

作爲窮人的我們,從來不會妄自菲薄自己,也鄙視那些拿金錢來衡量人的人,包括富人和窮人,經濟發達不是我們的夢想,公平、正義、每個人(只要他不反社會反人類)有自己說話、寫文章的權利、有投票選擇自己好惡東西的權利纔是我們期待嚮往的。

第四篇:《對窮人的態度》讀書筆記

《對窮人的態度》讀書筆記

一個人對待窮人的態度,反映了這個個人的良心。一個國家如何對待自己的窮人,也反映了這個國家的良心。

有一天放學後,爸爸專心致志的看着《南方週末》這張報紙。爸爸見我回來了,向我推薦了《對窮人的態度》。

文章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個乞丐在一戶人家門前要飯,被女主人罵了出去。過了兩天,這個乞丐就偷了她家的東西,而他此前一直要飯,從未做過小偷。後來他被抓住,他告訴訊問他的警察他是給那女主人氣的。還有一件事情:在一個特區,一輛高檔小汽車撞翻了一個農婦挑着水果賣的籃子。人雖然沒什麼,水果卻撒了一地。小車上的一個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從車窗伸出頭看了看,見沒撞着農婦,開車就要走,農婦不讓他走,要他幫他把撒落在地上的水果撿起來,男人便覺得她的這個要求莫名其妙,因急於要走,隨手掏出一張票子,扔給了她。但那個農婦並不要他的錢,堅持要他幫她撿水果。僵持中引來了警察。警察一到,沒問什麼理由就大嗓門對農婦說:“這地方能賣水果嗎,還不快走?”說着就把農婦往一邊拉,農婦眼裏充滿了怨恨。

我們當中有些人,可能在許多方面確實有高於別人的能耐,而成爲了社會中的富人。這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我們卻不應該這樣對待窮人。我們的社會好不好,讓不讓人喜歡,取決於對窮人的態度,尤其取決於富人對窮人的態度。

任何一個國家的窮人,之所以窮,並不是因爲他不勤勞他不善良;一個人窮,也不代表他人生失敗,有時候甚至有些人就是固守一些做人做事的準則,也許就是他不夠卑劣不夠壞,纔不能飛黃騰達;一個人窮,也不代表他不受尊重,很多窮人比富人更加樂施好善,臺灣的賣菜的一個婦女因爲經常幫助別人甚至入選世界100有影響人物。一些窮人因爲各種情況不能養活自己和家人,不能有尊嚴地活着,甚至選擇離開這個世界,也不是他們的過錯,這是國家的恥辱和犧牲品。

一個國家不能因爲你的gdp高而受尊重,一個人也不能因你富有而受尊重。

作爲窮人的我們,從來不會妄自菲薄自己,也鄙視那些拿金錢來衡量人的人,包括富人和窮人,經濟發達不是我們的夢想,公平、正義、每個人(只要他不反社會反人類)有自己說話、寫文章的權利、有投票選擇自己好惡東西的權利纔是我們期待嚮往的。

第五篇:真正的窮人——一種宏觀歷史的視角解讀(讀書筆記)

真正的窮人——一種宏觀歷史的視角解讀

摘要:威爾遜的《真正的窮人:內城區、底層社會和公共政策》通過批判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兩種視角,運用一種宏觀歷史——理論的框架來解釋美國大城區內部的種族的“底層階級”問題。

關鍵字:城市貧困 底層社會 反思

威廉·朱麗葉斯·威爾遜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被美國時代週刊譽爲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5人之一,曾榮獲國家科學勳章。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城市貧困和種族問題研究。威爾遜的著作將社會學這一抽象的學科具體化的展現給一般讀者,不但顯示了這一學科的使命而且也顯示了社會學對社會和文化進程的獨特洞察力。《真正的窮人:內城區、底層社會和公共政策》一書爲我們不僅提供了研究城市貧困和公共政策的範式也爲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城市底層社會的一個成功案例。

一、兩種理論視角

早期研究中最爲獨特和重要之處,在於把有關不平等體驗的討論與有關不平等結構的討論,聯繫在一起,嘗試着解釋許多處於劣勢的黑人出生時的經濟和社會處境,如何造成了特點的適應方式和形成了行爲規範與模式,而它們都採取了一種“自我永續的病態”的形式。然而這種研究無法把握長期的都市田野研究。①

以往關於大城市“底層社會”的研究共有兩種視角——自由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 自由主義者強調,弱勢羣體的悲慘命運,如何可以聯繫到一般社會的問題;也強調必須有漸進式的社會變遷,特別是通過政府的規劃,以開放機會結構。保守主義強調,在解釋弱勢羣體的體驗時,歷來強調不同羣體的價值觀念和競爭性資源的重要性;提到廣泛的社會層面,着眼於各種政府規劃對個人或羣體的行爲和主動精神的負面效應。對於聚居區底層階級和內城區社會斷裂的問題而言傳統自由主義視角不能直截了當的應對聚居區社會病態劇增的問題,其他自由主義者要麼信奉有選擇的證據否認底層階級及其相關行爲的存在,要麼依賴種族主義的方便理由來說明內城區社會斷裂的比率的急劇上升。對於保守主義視角而言,保守主義學者注重文化傳統、家庭歷史和個人品格,而忽視了社會結構的變動對底層社會的影響。新保守主義依然堅持認爲文化傳統、家庭歷史和個人品格之間存在着交互作用,在這一前提之上他們認爲,自由主義社會政策的推行,加劇而不是緩解了聚居區的文化傾向和內城區社會斷裂的問題。

兩種視角在考察底層社會和內城社會斷裂時均有不足之處,威爾遜認爲“單憑人口普查數據和其他二手資料,是遠遠不夠的。自由主義者必須以經驗數據來擴充這種信息,以更好地反映聚居區底層階級的體驗,以及塑造了而且還將繼續塑造這種體驗的一般社會的狀況。”②作者主張自由主義者要調整關注點,採用各種不同的研究策略,從調查到民族誌乃至歷史的方法均可。主張運用上述方法嘗試性的描述內城區的社會斷裂問題,解釋這些問題何時以何種方式以及爲什麼會激化,在這種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一種綜合性的政策議程。

二、底層社會和內城區社會斷裂的考察

美國城市生活中的社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種族不平等問題。在丹尼爾·莫伊尼漢在《黑人家庭:國家行動的問題》一書中提到“黑人社區正在分裂爲兩個羣體,一個是穩定的①

②威廉·朱麗葉斯·威爾遜, 《真正的窮人:內城區、底層社會和公共政策》,第5頁。 威廉·朱麗葉斯·威爾遜, 《真正的窮人:內城區、底層社會和公共政策》,第27頁。

中產階級羣體,正在逐步變得更強大和更成功,一個是日益瓦解和陷入困境的下層階級羣體。”如何對於內城區的病態之結——黑人犯罪、少女懷孕、女性戶主家庭和福利依賴的數據的解釋,作者認爲要弄清這些複雜的社會性先行條件,從人口結構的變遷到經濟組織的問題。在解釋這些悲慘處境時要從歷史的角度理解歧視的效應。在對內城區社會斷裂的解釋中作者認爲移民流的影響不容忽視,移民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原居住民的生活境況,爲了與當地居民競爭,移民願意通過拿更低的工資來獲得就業機會,從而使原居住民喪失競爭力,黑人不得不失業從政府獲得救濟和福利。新到的移民強化了影響這一羣體所有成員的刻板印象和負面傾向。移民流改變了內城區族羣的平均年齡,而年輕人不僅是犯罪的一個因素,也與非婚生育、女性戶主家庭和福利依賴聯繫在一起。因此導致內城區偏離正道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要歸結於年輕人數量的增多。

嚴重貧困區和極端貧困區的增長,集中體現了內城區的社會轉型。內城區的中產階級和工人不斷地前往主流社區,從而改變了內城區的階級結構變化,進而增大了弱勢羣體在內城區的比例。這種社會轉型導致了城市黑人人口最貧困部分的不成比例的集中,貧困居民點的居民不僅很少與有穩定工作並極少接受福利或公共救濟的個人或家庭打交道的機會,而且很少與生活在城市中更穩定的區域的朋友或親人打交道。這種社會網逐步的缺失造成了內城區的“社會孤立”。社會孤立不僅意味着不同階級/或種族背景的羣體之間的聯繫要麼缺乏,要麼間斷,而且也意味着現有的這種聯繫狀況,強化了生活在高度集中的貧困區域的效應。

從歷史背景出發來檢視貧困與家庭結構問題。作者認爲在行爲、規範和價值上的羣體變異,通常反映了不同羣體在接近特權和影響力渠道的機會上的差異。戶主的性別和婚姻狀況對一個家庭而言,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尤其是在城市地區。女性戶主家庭比起其他家庭形態來說更容易陷入貧困,並且更易出現持續貧困的狀況。女性戶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男性失業的增多。對於黑人女性戶主家庭來說,並不是她們不願意再婚,而是她們往往擁有很少的資源和不大可能再婚。黑人男性的就業狀況與家庭生活和婚後生活之間有聯繫,在黑人中,男性失業的日益增多與女性戶主家庭比例的升高緊密相關。

經濟活動從商品生產轉向服務行業,與生產的空間定位的變動緊密相關,首先是工業在地區之內的遷移,其次,更爲重要的是某些工業遷出了黑人聚居的老中心城市。這種經濟組織的變動使得原有的職業需求發生變化。大量的工作崗位流失,而更多的就業機會發生在需要有較高教育程度的行業,但這些行業卻是大多數少數民族工人力所不及的。就業成分比例的轉變,對於中心城區的低技能工人造成了最爲巨大的衝擊。這種衝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庭結構。相對於白人女性而言,黑人戶主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正面臨一個日益縮小的“適宜於結婚”(也就是說經濟穩定的)男性“儲量”。此外,內城區的學校教育無論從內部環境、教育方法還是對待學生的態度上,截然不同於白人和上等中產階級居多的郊區學校。學校所採用的社會化模式,反映了學生的社會背景或今後他們社會地位。這種結構化的教育模式對於內城區的居民而言,使得他們的就業更成問題。 ③

三、底層階級與公共政策

一個棘手兩難困境困擾着種族平等和社會正義的提倡者,即處在劣勢地位的成員的社會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另一方面是處在優勢地位的成員的狀況得到顯著的改善。通過分析以往的政策措施,作者認爲這種兩難的境況會通過一種普遍性計劃來解決,這種普遍性計劃是一種解決美國經濟組織問題的經濟政策。威爾遜認爲任何政策,只要沒顧及國民經濟的變動特性、影響工業就業的因素以及由於產業轉型和轉移所引起的制度性和個人性的遷徙模式就不能解決低收入少數民族的經濟斷裂問題。關注職位獲得,以增進社會流動消除種族偏見或者消除種族隔閡纔有更大的意義,這種普遍性計劃雖然沒有明顯的目的指向性,但並不意味着將關注的視線轉移開來,在這種改革計劃的長效機制下,處於底層社會的人員會得到更大的③威廉·朱麗葉斯·威爾遜, 《真正的窮人:內城區、底層社會和公共政策》,第85頁。

收益。

對於聚居區的黑人而言,問題超出了民權的範圍,因此要重視先前時期的種族偏見和歧視中留下來的弱勢積累效應及經濟結構的變遷對當代貧窮黑人的影響。“黑人視角”顯示了一種意識形態的轉變,但不能僅僅通過消除種族歧視來解決當前的貧困問題;並行的發展消除貧困,沒有將貧困看作美國經濟組織的問題,通過改變個體特性只是途徑之一,但始終不能跨越制度的藩籬。整體論方法的提出,試圖把與種族相關的問題同社會組織(社會的運行安排)的一般問題結合起來。威爾遜認爲不同羣體在行爲、規範和價值觀念上的差異,反映了他們獲得特權和影響力的組織渠道上的差異。根據社會組織來研究種族問題,需要的是一種詳盡的研究,就社會組織影響羣體內部和羣體之間的體驗來說,不僅要考察其政治、經濟和其他制度維度,而且要考察其他技術維度。從社會孤立的角度來解決內城區的貧困問題,爲緩解貧困、失業和其他社會斷裂而制定的計劃,應首要關注聚居區底層階級社會和經濟狀況的改變,而不是文化特質的改變。

四、結語與思考

最後一章作者討論了美國了以往解決貧困問題的公共政策的侷限性,通過對底層社會的經驗研究,主張聚居區底層階級的問題,要通過一個綜合的計劃來解決。這個計劃把就業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結合起來,這種計劃強調宏觀的經濟政策,以創造一個供不應求的勞動力市場和促進經濟增長;也強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既強調一種全國性的勞動力市場策略,也強調兒童撫養保障計劃、家庭補助計劃和兒童照管計劃。

通過對這部著作的通讀,筆者認爲雖然這本書是針對於美國大城市社會中貧困問題的研究,中國和美國在城市發展的各方面都存在着差異,但它爲我們研究我國城市中貧困問題和底層社會提供了一種範式。這本書給我的啓示主要來自作者在考察美國大城市底層社會和內城區的貧困時的方法和視角。作者通過紮實的文獻回顧找到考察美國大城市底層社會和內城區的貧困的突破口——歷史的整體把握社會事實。從多角度來分析底層社會,從不同的視角來理解貧困問題如歧視的歷史積累效應;人口遷移所造成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與內城區貧困問題的相互構建,兩者之間的辯證統一的關係;再次,不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考察貧困,而是從社會網絡的角度來考察,提出社會孤立的概念。對於我們的研究而言,需要的正是這種歷史的多視角的考察社會事實。這本書也爲我們研究城市社區提供了一些問題視角,如社區中流動人口與原居住民的衝突(資源的獲得);社區社會網絡的構建與利用;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國民族地區的民族政策與少數民族發展;如何來重新考察中心與邊緣理論。

筆者認爲《真正的窮人》更加強調從功能論和衝突輪的的視角來解釋問題,其落腳點更加註重宏觀的社會結構,從公共政策角度來講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看將問題懸在宏大的理論上難免會有空中樓閣的感覺。費孝通先生在其《個人·羣體·社會——一生學術歷程的自我思考》中曾提到社區研究不僅要看到社會結構,而且還要看到人,也就是心態研究。因此,在我們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宏觀層次的社會結構研究也應該重視在中和位育的故訓影響下的個體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美]威廉·朱利葉斯·威爾遜(wilson,w.j.) 著,成伯清 鮑磊 張戍凡譯. 真正的窮人:內城區、底層社會和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費孝通 著,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 孫立平 著,斷裂: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