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民政協工作心得體會

人民政協工作心得體會

人民政協工作心得體會

人民政協作爲統一戰線的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易門縣政協自1984年3月成立以來,在中共易門縣委的領導下,在省、市政協的指導幫助下,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始終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認真組織政協委員深入開展調查、視察,體察民情,反映民意,做到抓大事、議大事,團結各族各界羣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爲易門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易門縣政協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爲易門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努力。

政治協商是人民政協的首要職能。易門縣政協每年通過全委會整體協商,常委專題協商,主席會重點協商,專委會對口協商,以及組織專家、專業人員座談會進行專門協商等形式,對全縣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廣泛進行協商議政。遵循協商在前,決策在後,監督在決策實施過程中的原則,充分發揮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行協商。對易門縣“七五”計劃、“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十五計劃”、“十一五計劃”、“十二五”規劃等綜合性規劃及土地規劃、城鎮規劃等單項規劃進行協商,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對縣委工作報告進行協商。對易門縣委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和屆中各次全委會議工作報告進行協商討論。對易門縣政協、易門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工作報告進行協商。至2012年底,易門縣政協共召開29 次全委會議。每次會議,對縣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案工作報告等重要報告進行審議;列席縣人民代表大會,聽取和協商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協商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地方財政預決算報告、人民法院報告、人民檢察院報告,提出意見建議。定期召開縣政協常委會議,審議、協商有關工作。內容涉及黨風廉政建設、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烤煙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民族宗教等經濟社會各個方面。此外,對重要人事安排進行協商。縣政協常委會根據縣委的建議,對每一屆縣政協委員人選,進行認真協商,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作出決定。對其他人事安排積極提出意見、建議。

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開展視察、調查,對全縣貫徹憲法、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建議。1986年7月,縣政協與縣人大組成聯合視察組,對易門縣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和《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進行視察。1990年12月,聽取和審議易門縣人民政府貫徹《森林法》以及林業工作情況報告。1991年6月,聽取易門縣人民政府貫徹實施《土地法》情況通報。

1993年3月,易門縣政協設立聯絡委員會,1998年3月,更名爲民族宗教聯絡法制委員會,2003年3月,民宗法制工作與聯絡工作分開,設立民宗法制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宣傳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委員對民族、宗教、法制方面的問題開展調查、視察、考察活動,舉行各種座談、協商、通報會議;協助縣委、縣政府處理民族、宗教、法制方面的問題,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民宗法制委員會積極組織開展法制建設方面視察調查。1993年11月,組織開展對礦山執行《礦山開採法》《環境保護法》情況視察,1994年9月,縣政協與縣人大共同組織開展易門縣1994年1月以來執行《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生產、銷售僞劣商品犯罪的決定》情況監督檢查,1996年開展民族宗教地區貫徹落實民族宗教政策調查,1998年開展易門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情況調查,2001年開展社會矛盾調處中心工作情況視察,2003年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情況視察,2004年開展對易門縣檢察院工作情況視察,2005年開展對易門縣綜治維穩工作視察。2011年對易門縣年度普法和依法治縣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行視察。此外,民宗法制委員會積極參加法院案件審理旁聽、檢察院開放日活動,認真履行公檢法系統特邀監督員職責,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政協提案作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一直受到政協的歡迎和重視。縣政協按照提案工作條例的規定,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質量、講求實效”的工作方針,積極組織政協委員通過提案,對全縣農業水利、工業交通、教育衛生、城鎮建設、財政金融等各項工作提出建議。自易門縣政協成立至2012年底,政協委員共提出提案2000多件。爲協助縣委、縣政府加強與各族各界羣衆的聯繫,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爲有關部門瞭解社情民意、改進機關作風、做好各項工作,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縣政協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上,放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上,堅持團結,發揚民主,充分發揮政協聯繫面廣的優勢,依託少數民族、宗教界委員,配合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民族宗教政策。在每一屆政協委員構成和領導班子配備上,始終保證一定比例的少數民族人士和宗教界人士。一至三屆,有回族、苗族、彝族等有影響、有代表性的人士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爲政協委員,並且所佔比例逐年提高,第六屆委員中,這一比例達30%。始終把民族宗教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來抓,一直保持與各民族和宗教人士的廣泛聯繫,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宗教活動場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參加民族、宗教節日、文化活動,堅持爲民族地區興辦實事,解決困難,及時處理民族糾紛和宗教矛盾,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保證宗教依法活動。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摩所村回族發展菜牛養殖,支持修復柏樹清真寺,支持歪頭山村建設活動場所,支持裏士村委會中嶺崗村建設蓄水工程。堅持籌集資金爲山區困難地區村民小組活動室購置桌子凳子,幫助解決村民小組設施不足的問題。發揮全體委員的積極性,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幫助解決羣衆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調處糾紛,化解矛盾,排除不良影響,協助解決好熱點、難點問題,求大同、存小異,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民主氛圍,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縣政協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把做好“三胞”及眷屬工作作爲開展海外聯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大事來抓。與縣委統戰部、縣政府僑臺辦一起調查瞭解“三胞”情況,主動接觸、交往,做好在外“三胞”回鄉探親、訪友的接待、聯誼工作。與統戰部、僑臺辦聯合召開“三胞”眷屬座談會,宣傳政策,聯絡感情,增進共識,凝聚人心,聽取意見建議,幫助“三胞”增進對家鄉的瞭解、認識,積極關心支持家鄉建設,爲易門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