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精品觀後感

觀後感1.63W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精品觀後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各有各的令人震撼的事蹟。他們有的是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用他們的英雄事蹟感動了我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優秀觀後感,歡迎閱讀!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優秀觀後感1

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人傑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

他從小家貧如洗,14歲時就毅然參了軍,1949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先後參加了戰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役戰鬥。

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

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

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

最後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

朱彥夫在戰場上是個勇士,在失去四肢和一隻眼睛後,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

爲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爲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戰爭這個雕塑大師,把沂蒙山雕塑得更加凝重、莊嚴、顯赫。

朱彥夫回到山溝裏,才知道全村許多戶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噹響。

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纔是他們最大最兇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

弗洛伊德認爲:人生就是一場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不斷搏戰的過程。

朱彥夫爲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鬥。

他終於成爲勝者!他是一個成功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

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着雙柺,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着大幹苦幹,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

他躺在地裏,跪在溝裏,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

修道路、搞副業,全村用上了電…… 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優秀觀後感2

朱彥夫,男,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7月出生,1947年9月入伍,山東沂源人。獲全國模範傷殘軍人、全國自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首位“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中國消除貧困獎感動獎、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等稱號,被譽爲“永遠的戰士”、“當代中國的保爾?6?1柯察金”。

他參加過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戰鬥,在抗美援朝戰場失去四肢和左眼,10次負傷,3次立功。1956年,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特護待遇回鄉。1957年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5年,帶領羣衆治山治水,使羣衆過上了溫飽殷實的好日子。1982年,爲弘揚革命傳統,他以超常毅力,歷時7年,創作完成兩部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

(一)自費辦起山村圖書館和第一所夜校

1957年,那時的張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窮村,老老少少識字的沒幾個。朱彥夫意識到要改變村裏貧窮落後的面貌,必須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朱彥夫決定在村裏建個圖書室,但是,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他拿出微薄的撫卹金,置辦圖書,創辦圖書室。又辦起了山村裏的第一所夜校,教羣衆識字。他親任教員,爲了在黑板上寫字,他把粉筆上套上彈殼,用兩隻殘臂夾着寫字,彈殼扎進殘臂鑽心的疼。夜校離家很遠,朱彥夫每天拄着雙柺,拖着17斤重的假肢,天天晚上風雨無阻。

他的心血沒白費,在2年多的時間裏,100多名學生從夜校走出,成爲張家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此後各生產隊、大隊的歷任會計,都是夜校的“畢業學員”。

(二)棚溝造地,向山溝要良田

張家泉村兩山夾一河,村邊的趕牛溝、臘條溝、舍地溝,把農田分得七零八落。尤其是最大的趕牛溝,常年洪水沖刷,溝裏亂石如陣,寸草難生。

要脫貧,先改地。朱彥夫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棚溝造地,用石頭把溝棚起來,上面填土,讓農田連成片;下邊淌水,洪水來了也衝不了地。朱彥夫說:“不幹,溝還會一年年荒下去;整起來,就是咱村的糧囤子。講困難,我這個殘廢都不怕,你們還怕啥?”一番話,說得人人面露愧色。士氣鼓起來,發展就有了希望。忙完秋收,張家泉人開進了“趕牛溝”。钁刨鍬挖,筐擡車推,一干就是一個冬春。

一個冬春下來,搬了2萬多方土石,建成了1500多米長的暗渠。荒廢了的趕牛溝,變成了40多畝平展展的良田,當年增產糧食5萬多斤。舍地溝、臘條溝也變成了70多畝良田,直到現在仍給村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修建大口井,解決山村缺水問題

張家泉是個缺水村,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別說澆地灌溉,吃水都是難題,爲了吃水,村民得跑幾裏山路。

朱彥夫請來水利專家,翻山越嶺,數不清摔了多少跟頭。水源找到後,他天天靠在打井工地,現場指揮。數九寒天,張家泉的打井工程熱火朝天。打到10米多,井底開始見了水。朱彥夫放心不下,非要下井看看,混合了斷肢創面上磨出的血水,生生把假肢和斷肢凍在了一起。

經過一個冬天,一眼深6米、東西寬24米、南北長33米的大口井終於竣工了,張家泉村有了歷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後的兩個冬天,朱彥夫帶領鄉親們一鼓作氣,又打出兩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長的水渠,徹底解決了村民用水匱乏和無水澆田問題。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優秀觀後感3

朱彥夫雖然活了過來,但他不願面對自己成爲廢人的現實,一時間心灰意冷,甚至想過輕生的念頭。爲此他想通過絕食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醫院裏安排專門的護士給朱彥夫餵飯,這名年輕的護士提醒他:

你不是說過要爲犧牲的戰友而活,要把你們連隊戰鬥精神寫出來告訴後人,你不能半途而廢!

朱彥夫吃驚看着護士,表示:

你怎麼知道?那護士小姐小聲說道:

你在夢裏說的,你已答應連隊的指導員,一定要把你們的戰鬥故事和戰鬥精神寫出來告訴後人!

一旁的醫院院長也跟着說道:

同志哥,我知道你一時接受不了,你想想你現在消極的模樣,對得起犧牲的戰友們麼?他們還等待着你把他們的戰鬥故事寫出來告訴世人。

你想,爲了救活你,多少戰友做出過貢獻,你對得起他們嗎?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你都要堅持住,因爲你是頂天立地的中國軍人!

朱彥夫康復後被安排在山東傷殘軍人療養院,經檢查,他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視力只有0.3,已經算是特級傷殘軍人了,他完成可以由國家供養接下來的餘生。但他在療養院一方面積極康復,一方面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他想通過學習和知識來改變自己命運,他希望自己站起來,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改變命運。

期間,朱彥夫在部隊的幫助下給四肢裝了假肢,他有個強大的信念就是自己能夠站起來,實現生活自理,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爲此他決定像一個戰士活着,做生活的強者,爲了訓練自己用殘臂吃飯這一項生活,他整整練習了幾十天。中間遇到過無數次的困難,他都沒有放棄過,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優秀觀後感4

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期鍛鍊讓朱彥夫終於學會用殘臂吃飯,用殘臂穿衣服,能夠不用別人攙扶站起來、走路和下樓梯。1956年春,他已經可以依靠假肢下樓到戶外自由活動了,他心想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勞動自己來養活自己,不想再浪費國家的資源,於是朱彥夫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

不要讓國家養起來,自己回家務農去!帶領鄉親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就這樣朱彥夫回到老家沂源縣張家泉村,和母親家人團聚,他決心爲鄉親們做些什麼!他先私底下對鄉親們摸了一下底,發現鄉親們幾乎沒有什麼業餘生活。朱彥夫決定用自己的撫卹金爲鄉親們開辦一間圖書館,圖書館辦完以後,

他發現有個怪現象:鄉親們只借書不看書,而且只看小人書,他通過調查發現:鄉親們大多數處於文盲和半文盲的程度,根本看不懂書!

爲此朱彥夫買來學習資料和識字卡片,幫助鄉親們識字和掃盲活動,還特意請來老師爲鄉親們上課,

老師沒有時間來時,他就拖着假肢主動爲大家上課,每天晚上上課,朱彥夫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大家都很佩服他,幾年如一日的堅持,他不知用亂多少本字典。在他努力下,鄉親們掃盲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

朱彥夫的這些行動,也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鄉親們選舉他爲村主任,此時鎮衛生所美女護士永被他的故事打動,主動過來照顧他的飲食起居,相處的時間久了,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最終走上婚姻的殿堂。

也許一個人微薄的力量解決不了什麼,而且現在我們還小,力量還很微弱,但是我們每個人在被書中人物感動的同時,真心做一些善事,將感動變爲行動,將愛心傳遞,那麼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優秀觀後感5

而朱彥夫當上村主任第一件事就是帶領鄉親們進行開荒種地,因爲張家泉村被羣山包圍着,開門一見都是山,根本沒有什麼耕地,朱彥夫在村民大會第一次表示,要開墾梯田和圍山造田時,大家都犯了難,朱彥夫說道:

我一個殘疾人都不怕,你們怕什麼?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說服了大家後,朱彥夫拖着假肢帶領大家開荒種田和開墾梯田,在6個春秋裏,他拖着假肢和村民們一起在荒地和山坡之上開墾出80多畝的良田,3條大水溝也得到治理,填平的水溝足足爲村裏新增加200多畝良田。

有地以後,朱彥夫發現沒有水澆灌農田,只能靠天吃飯,他覺得這不是事,要做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因爲不懂水利,他專門從外地找來了水利工程師幫助測量和規劃溝渠、水井的選址。

朱彥夫也沒有閒着,他帶着幾名年輕人四處找水,等選址確定後,他又組織大家打井、修渠,無論風雨,他都堅持在現場和村民們一起出工出力,村民們更加感動。

朱彥夫還親自設計圖紙,帶領村民們修建了一處長達1500米長的灌溉水渠,徹徹底底解決了村民們用水難灌溉難的問題。

1971年,他爲了全村人能用上電,他和老伴花了幾年的時間跑遍全國各大城市,爲了節約,他和妻子不捨得住旅店,困了累了只是脫下假肢在城市街頭打地鋪,餓了就吃饅頭喝自來水,搞得人民羣衆都以爲他是乞丐。

殊不知他就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和致富帶頭人,當人們知道他的故事後紛紛幫他聯繫電燈廠和用電部門,足足用了7年的時間,才備齊了10公里路所用到的架電材料,結束了張家泉村沒有電的歷史,也讓張家泉村成爲附近十里八鄉第一個用上電的村莊。

朱彥夫的村主任的當了25年,這期間他爲張家泉村的發展東奔西走,25年的時間足足用壞了7副假肢,傷口不知破了多少次,

可他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1982年朱彥夫舊傷復發,爲了不耽誤張家泉村的發展,他辭去村主任的職位,奔赴另一“戰場”之中,前文說過,在那場生離死別的戰場中,他答應過連長和指導員把他們戰鬥精神和戰鬥經歷寫出來。因此從1982年朱彥夫便開始寫戰爭回憶錄。

他決定寫一本書記錄戰友們的事蹟,因爲他覺得只有這樣纔可以永久地保存下去,兒女們知道父親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便沒有阻止,一家人都在支持着他的創作。

因爲失去了雙手,朱彥夫的創作相對於其他作者來說更加艱難,可他堅持一個人完成,因爲這是他當年對指導員的承諾。

朱彥夫採用了用嘴銜筆、雙臂抱筆、單臂綁筆三種寫作方法,不過由於右眼的視力僅僅只有0.3,寫不了多久眼睛就疼得厲害,剛開始一天只能寫幾百個字。

有志者事竟成,困難沒有將朱彥夫打倒,他用了整整7年,寫出了33萬字,創作出了這本名爲《極限人生》的小說,而在這其間他用壞了500多支筆,用掉了半噸多的紙,由於文化程度低,他還爲此翻爛了4本新華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