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6W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 篇一

大年七年級,笑順爸媽,去看了《你好,李煥英》,頭半場笑得不行,後半場哭得跟啥似的。高高興興去,紅着眼睛回。

賈玲導演的處女作,深深地打動了我。東北大碴子味兒那麼順耳,走心的劇情那麼撩撥心絃,忍不住想寫點什麼。

01、電影中的賈小玲兒

從小到大,除了闖禍和添麻煩,沒做過給媽長臉的事兒,大學聯考爲了讓媽開心做了假的錄取通知書,酒席期間還被發現了,小玲兒囧得恨不得鑽地縫兒。結果煥英媽卻給玲兒一句:“媽不怪你,媽相信我女兒將來會有出息。”

就在煥英媽媽載着小玲兒回家的路上,意外離開了人世。

“子欲養而親不待”,恐怕是每個兒女心中最難逾越的坎兒了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珍惜爸媽還在的時光吧,來日並不方長,在一起就好好珍惜,把對其他人的熱情和耐心,給身邊最親的人吧。

02、兒女的視角

小玲兒和每個兒女一樣,希望做些讓媽開心的事兒,希望自己有出息讓媽臉上有光,希望媽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幸福。

小玲兒穿越回煥英媽媽年輕的時候,一心想着讓怎麼讓媽開心,讓媽幸福,在小玲兒心裏,有她自己想象的幸福標準,她覺得媽這一輩子過得太苦了。

“我有記憶時,媽就是一副中年婦女的模樣,卻忘了媽也曾像自己一樣青春過。”

穿越回去,她想幫媽改寫人生,讓媽有面子,讓媽打排球賽以後不遺憾,讓媽嫁給更帥更有錢的人,她覺得這樣會讓媽幸福。

可眼看着媽還是走老路,還是嫁給了她爸爸,她焦急萬分。

這輩子沒做什麼讓媽驕傲自豪的事兒,作爲孩子,也許都想過“媽要是沒生過我,就會更幸福了”,或者想過“如果我有出息了,媽就會更幸福了”。多麼可笑卻真實的人性啊,哪個兒女還得起父母的恩情,光是給你生命這一點,要怎麼才能平衡?這是每個人這一生最無法平衡的關係,也許唯一的平衡方式就是“下輩子我來做媽吧”。

03、媽媽的視角

“媽,你怎麼這麼愛笑啊”

“因爲媽生了你啊”

每個媽心中最希望的並不是孩子有多大成就,最樸素的,媽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這是每個父母最大的心願了。媽愛孩子,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因爲是自己的孩子啊。

在孩子眼裏,也許媽物質上更富足才幸福,也許爸媽要恩愛不吵架纔是幸福,可爸媽的幸福,孩子怎麼能知道呢,也許吵吵鬧鬧就是他們覺得幸福有滋味兒的生活方式呢?

每次聽媽說起和爸最甜蜜的事兒,反倒是生活中那些不完美的小事兒,那些帶着些埋怨又帶着袒護的小缺點,就像這首歌裏唱的“我活着是你的人兒啊,死了是你的鬼兒”,那種深入骨髓深深的愛吧。爸媽的那些吵吵鬧鬧,做兒女的又怎麼知道不是愛呢?

04、爸媽會變老

小的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慢慢長大,才發現,父母也是平凡的人,父母也會老去。小時候父母抱着我們好像永遠都不會累,現在他們也許走路都開始顛簸,雙手也不再那麼有力,從前那些毫不費力的。家務,現在卻開始讓他們疲憊不堪。

我們還沒做好準備,歲月就這樣在他們身上留下了痕跡。其實我們也不是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變化,但總是抱有一絲僥倖心理。直到他們累彎了腰,無法再爲我們遮風擋雨,我們纔開始後悔,當初爲什麼不多給予一些,多付出一點兒。

趁現在還來得及,常回家看看,爸媽要的不多,像那首歌裏唱的“常回家看看”,一聲問候,一句惦念,就是父母最大的滿足了。

《你好李煥英》的觀後感 篇二

李煥英:我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賈玲:我就想讓我媽高興一回。——題記

今天一大早,我們一家人就火急火燎地來到影院,備好紙巾,來觀看這部既好笑又催人淚下的電影——《你好,李煥英》。

在觀看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你就笑了,在不知不覺中,你就哭了。它讓我明白——我們都與父母一樣,有着像他們對我們一不不變的愛。

穿越時空,與冷特一樣,賈曉玲識是爲了讓大了不爭氣的自己好好讓媽高興一回;她想方設法地滿足一切媽媽的心願。爲了買到電視機,她裝盲人給媽媽爭取過來;爲了讓媽高興她還讓大傢伙都要銘記這一天;爲了彌補媽媽的冠軍夢,她號召隊員們打球,最後還親自上場,只爲贏得冠軍讓媽高興;談未來女兒,她寧願自己不出生,讓媽有一個爭氣的女兒,只爲媽高興。

這是賈曉玲在時光變化後,仍對媽李煥英不變的愛,當她知曉自己現實中的媽媽穿越過來時,隨之而來的是一位母親無時無刻對女兒的愛。

一場車禍的穿越讓李煥英知道,這可能是她最後一次陪女兒了;看着女兒如此想讓自己改變青春,甚至不讓自己生下她,她想讓自己的女兒仍舊快樂幸福。買電視機,面對女兒的激情演說她,不顧旁人之詞,心裏也高興,女兒滿意了;排球比賽,面對隊員們的灰心,她知道,打這場比賽同樣也是讓女兒開心;談未來女兒,面對女兒拿別的孩子誇誇其談;她卻說自己現在的女兒纔是她的標準。

女兒想讓媽高興,媽卻想讓女兒快樂,這樣的一對母女能不成天快樂嗎?

就算時間變了,人的模樣變了,永遠不變的`是母女之間的愛。

記憶裏的母親永遠是一箇中年婦女的形象,但別忘了,母親也曾是一個花季少女。

《你好李煥英》的觀後感 篇三

今年春節檔有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是小品喜劇演員賈玲的導演處女作,票房創新高。據說這是根據賈玲的家庭故事自編自導自演的。觀影前,我看了很多影評,說是這部電影看哭了很多人,是春節檔的一匹黑馬。我也是喜歡看好電影的人,受不了誘惑,趁着假期的尾巴,於2月18日下午四點半獨自一人走進了集美萬達影城。

兩個小時的影片,自始至終我也沒有看到左鄰右舍有人在擦眼淚,更沒有看到所謂的哭得稀里嘩啦的場面。可以說整部影片並沒有一個場景或者一個細節會讓我感到鼻頭髮酸,更不會讓我不自覺有流眼淚的衝動。

電影散場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把整部電影回顧一下,發現其實賈玲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所謂她作爲一個女兒沒有做到孝敬母親所該做的事;而在我看來,賈玲沒有做到的這些事,現在的每個家庭裏都是真實存在的。我在想,如果賈玲不是現在這個年齡層的人,不知道她會不會想要表達這樣的心情。

我們看看現在的孩子,不要說他們如何去孝敬父母,就說說最平常的小事。每餐飯吃完了,哪怕把自己吃過的飯碗自己洗一洗,地板髒了,哪怕拿起掃把把地板掃一掃,這就是讓父母欣慰的孝敬父母的一種表現了。可惜,很少見。父母生病了,把父母或家裏人換洗的衣服放到洗衣機裏面洗一洗,這麼簡單的小事,很多小孩都是視若無睹。

讓我感觸最深的事是,近年來,我在社區當了許多場次的白事司儀,看到個別子女在送別父母的拜別儀式上,不僅他們沒有一滴眼淚、沒有憂傷,還有人居然還在笑。看到這種人,有時候我真想給他一巴掌!

時代不同了,突然發現現在的一代人總是沒有老一輩人那樣的親情關係了,包括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那種親情。所以,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並沒有流下哪怕一滴眼淚就正常不過了。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 篇四

近日,風聞《你好,李煥英》感人至深,令許多人掉淚,讓人在笑中哭,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和愛。於是,帶着一份好奇,一份探究,拉着爸爸、媽媽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賈曉玲因車禍,意外穿越回了媽媽年輕時工作時代,1981年,媽媽也隨之穿越成了年輕時的樣子,兩人形影不離,就如同是一對閨蜜。賈曉玲認爲自己沒能爲媽媽爭氣,一直拖累媽媽,讓媽媽在別人面前擡不起頭,在穿越後想憑自己的力量改寫媽媽的命運,以此發生了許多事。最後當她看着褲子上的手工縫的小熊,忽然意識到媽媽結婚前是不會縫這些的,才發現媽媽也穿越過來了,急忙跑回家找媽媽。揮淚飛奔的一路中,回憶起自己小時和媽媽的點點滴滴。最後的鏡頭又回到現實中,彷彿之前發生的只是黃粱一夢,媽媽躺在病牀上,賈曉玲埋在被子裏痛哭的不能自已。

這部影片讓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賈曉玲、沈光林表演一個節目,爲了讓母親笑,賈曉玲拼了命得逗李煥英,而賈曉玲曾說過“我過來就是,讓我姐高興的。”所以作爲穿越過來的賈曉玲母親,她也在努力裝笑,想讓女兒高興,倆人就爲彼此互相笑着,表達着無聲的愛。故事是導演賈玲親身經歷改編,像她自己所說,她不是爲了當導演而拍片,而是爲了想拍片而當導演。瞭解了這些影片背後的故事,我更感受到了那份深沉的母愛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傷痛。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眼淚已經給自己洗了把臉,餐巾紙擦了三張,感動了我一整天,也讓我長了不少知識。

這部電影傳達的第一個道理就是——母愛,愛是偉大而無私的,“青春會逝去,愛情會萎,友誼的綠葉也會凋零。而一個母親內心希望比她們都長久。”母愛像空氣,無時不刻充滿心田;又像彩虹,在失落時帶來希望。但有些母親是不善表達母愛的,但眼中永遠是滿滿的慈愛。

上週我只是無意見發現了以前兒時買的鑰匙扣,卻已經生鏽,癡癡地看了很久,想問媽媽是什麼時候的,又把話收了回去。但媽媽卻像會讀心術,沒過幾天,一個嶄新的、漂亮的鑰匙扣就寄到了家,送到了我的手中,可你只說是看這個好看,就買了,就這麼幾個字,我也聽出了媽媽那份沒有說不口的愛。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900字 篇五

如果說喜劇都有一個悲劇內核,那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你好,李煥英》是導演爲懷念自己母親而創作的一部“穿越”片。都說細節觸人心,整部影片以歡笑爲主,以溫情鋪墊,以細節勾勒。往往一件尋常的小事,便能勾起心酸的回憶,曉玲的,亦是我的,我們的。

故事開頭交代女主人公賈曉玲做夢穿越到幾十年前,尚未結婚生子的母親身邊,和母親以姐妹相稱,共同度過了一段奇幻歡樂的時光。

現實是賈曉玲的母親因爲車禍去世,賈曉玲傷心過度,在醫院昏睡着做了一場夢,這場如夢似真的夢,這是現實和虛擬的錯位。影片中間有許多包袱性的故事情節,令人捧腹大笑。看着這些美好,就像看着將要凋謝的花朵。花兒越美,凋落的時候越讓人傷感。影片最後一段,描述了很多賈曉玲和母親的瑣事日常,平凡亦珍貴,溫暖亦殘酷,因爲她再也沒有機會經歷了。美好的夢境即將破滅……

一個真實的故事,圍繞着賈玲過世的母親展開,一場時空的穿越,賈曉玲回到媽媽年輕的年代和媽媽對話。樸實又簡單,只是當故人已逝我們才懂得她的珍貴,什麼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被完美詮釋。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管身處何處,父母對孩子的愛都不曾改變,不會因爲距離,時間而減少。也讓我想到: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我們對於父母總是覺得理所當然,總是索要,卻從不曾付出。只是因爲他們是父母。父母不需要被愛嗎?不值得被愛嗎?導演賈玲給母親的雙開門冰箱買好了,那件綠色的皮衣也買好了,只是你卻不在了…

這部影片笑中帶淚,通過一些簡單的故事,描繪出了母親給予我們的那些從未知曉的關愛。母親就是這樣,簡單而普通,但在爲人母這件事情上,母親做的不簡單,或者是在別人眼中看似的簡單,已經是母親傾其所有了。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母親,或者說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母親。

影片前半段充滿歡笑,後半段讓人淚流滿面,內心伴隨着深深的感動。原來藝術的意義不只是傳遞歡笑,感動和歡笑可以同時存在,這或許就是導演賈玲想要表達的情感。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就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是我們都是第一次經歷人生,而且生活也從來不給我們學習的機會,我們試着以觀影的方式與電影產生共鳴,以此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