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2021同心共築中國夢第二集共同繁榮觀後感

觀後感4.24K

2021同心共築中國夢第二集共同繁榮觀後感

夢想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並且每一步都有一個腳印,直到成功。新時代的中國,需要大家同心共築中國夢。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2021同心共築中國夢第二集共同繁榮觀後感最新,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1

夢,是一個遠大的目標,也是一種孜孜的追求;夢,是一種望梅止渴的期盼,也是一種夢,是敢想敢做的承諾,也是有夢就有理想,有夢就要舞臺。一個夢想升起的地方,下面必定會有一顆善於思考的大腦和一雙敢於托起夢想的手。

夢想是我們前進的目標,是我們孜孜不斷的追求;夢想是我們對未來的渴望,是我們忍辱負重的堅持;夢想是我們最自己的承諾,是我們自強不息的動力。因爲有了夢想,我們的青春不再孤獨,夢想升起的地方就有我們不斷前進的腳步!

有人說,人生如夢。其實,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所以每個人的夢又與國家的興衰榮辱緊密相連。只有有了夢想,我們的祖國才能強盛,才能屹立於東方不倒!

我依然清楚的記得:

當甲午戰爭戰敗,日寇無禮踏破中國的門戶;當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無情掠奪中國的財產;當七七事變發生,中國的老人、婦孺被殘忍殺害的時候,我在想那時中國的夢是怎樣的!

我雖不曾親眼看到,但那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因爲從老人們那深邃的眼神中可以感到無盡的憤懣;從他們乾癟的臉頰可以看到深情的淚水,從他們嘹亮的軍歌中可以想到那奮勇殺敵時的豪邁;從他們激昂話語中聽到那誓要捍衛家園振興中華的誓言。作爲新一代青年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付之以踏實的行動,去繼承先輩們的使命。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和復興嗎?

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一系列的可以載入中國史冊的成就。香港、澳門的迴歸,經濟特區的建立,使中國成爲發展國家中的經濟大國,科技先進國和軍事強國。當中國成功舉辦奧運的時候,當神九飛天的時候,當蛟龍入海的時候,當航母下水的時候,當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我相信每個人都感覺到了無比的自豪。但是現在的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作爲新一代的我們,難道不應該志存高遠嗎?

我想有的人會說,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的確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中國夢就是因一個個微不足道的個人的夢一直彙集、彙集,然後凝聚成的一個巨大的夢。馮至在《十四行詩》中寫道,我們準備着,深深領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蹟,在漫長的歲月裏,忽然有彗星的出現,狂風乍起。

夢想是美麗的,它是最美的期望;夢想是陽光的,它使人由浮躁走向踏實;夢想是充滿力量的,它可以激發人身體裏無限的潛能。我們期盼的是國泰民安、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公平正義。這纔是中國人最偉大的夢。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有夢則中國的未來纔有好夢。我們必須昂起年輕的臉龐,挺起堅實的胸膛,我願把青春獻給祖國,我願握緊自己稚嫩的雙手,我願用我微薄的力量,托起中國夢的太陽!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2

對於夢想這個詞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那麼首先我想請問大家有沒有真正確定了自己的夢想的?(請大家自信,大聲的回答有還是沒有呢?,很好,看來大多數同學都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夢想,但還有少數人沒有確定)那麼我便先來談一談如何確定自己的夢想。

在我們小時候,可能大家都有各種各樣的夢想。但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人會發現那時候所謂的夢想,對於我們來說是那樣的遙不可及。他似乎不是我們想要的夢想,這時我們就會問自己:自己的夢想究竟是什麼了?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生活的環境不同,思考夢想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但我想在這一方面我們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結合現實生活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夢想。

就那我自己來說吧,小時候,我想做一名科學家,而那時候我並不知道科學家是什麼,只覺得科學家可以研究很多東西,很有趣。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那最初的夢想並不是我想要的夢想,而後在普希金的著作中,我從他曾說過“現在我們的內心還燃燒着自由之火,現在我們爲了榮譽的心還沒有死亡;我的朋友,我們要把我們的心靈的美好的激情都獻給我們的祖邦!”中,我就確定了我的夢想。但感覺有點遠,我就先確定了以後我要找一份好工作,報答自己的父母。

那麼在確定自己的夢想之後,我們就要堅持自己的夢想。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楊孟衡,從小雙臂雷電擊斷成爲高位截肢殘疾人。但卻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爲昆明宜良縣的文科第一名,而後被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翻譯專業錄取。一開始,他在家裏迷上了體育,卻沒能取得好的良好的結果;他難過了一陣子後,很快又振作起來開始讀書。他爲了實現“我要讀書”的夢想。楊孟衡用3個月的時間學會用腳寫字。本來對一個停課兩年的學生來說已經夠不容易了,更何況他還是一個雙臂高位截肢的殘疾人。現在,他已經取得了自己的成功。

要問這一切源於什麼,就是源於夢想,源於堅持夢想的力量。正是這種堅持,他才取得了成功。他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都能堅持,我們又有什麼不能堅持的呢?(親愛的同學們,你們能堅持嗎?)

堅持自己的夢想,這不僅僅與我們個人有關,更與全國人民的“中國夢”有關。 衆所周知,第十八屆中央新一屆在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 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纔會好。”

事實也確實如此。回顧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走過了整整92年的崢嶸歲月,從八年抗戰到新中國的成立;從對抗非典到汶川地震;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九號。。。。。我們有汗水也有淚水,有喜悅也有傷痛,有成功也有失敗。站在今天,回望過去這92年,有多少經歷屬於這些不平凡的漫長歲月?又有多少當時的新鮮事成了歷史的瞬間?一個個故事,一幅幅圖片,一段段影像販販販或親切溫暖,或震撼動人。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新時期激情拼搏的印記,是無數普通百姓品味喜悅擁抱幸福的鐫刻。

我相信當千千萬萬個學生的夢,當所有人民的夢都彙集在一起,將構成成一個偉大的中國夢,屬於我們的中國夢。當千千萬萬的父母過上好日子,千千萬萬的學生成爲國之棟樑的時候,我們的中國夢沒有理由不實現!“中國夢”與個人夢脣齒相依。我們追逐自己的夢,本身構成了“中國夢”的一塊塊基石。“中國夢”的建構,又爲我們放飛自己的夢想提供了平臺和土壤。

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中,我們要大聲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難與輝煌,無愧今天的責任與使命,不負明天的夢想與追逐。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放飛自己的夢想,共同築造一個美麗的中國夢吧。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3

人人有夢想,有夢想誰也了不起,但夢想要從實際做起從小事做起纔可能實現。小的時候我的夢想是有自己喜愛的玩具;到了童年希望有自己的一把口琴;上學到中學希望能有一輛好的自行車;有了工作希望有一輛摩托車;工作了很多年時代進步了希望夢想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有了汽車可以遮風擋雨很舒心的工作回家,可有了車也有有車的煩惱。但這些都是小的夢想煩惱。弘揚中國文化要有中國夢,這樣的中國夢確實讓每一個人看了爲之振奮。相比自己的夢想如大海中的一掬細沙,國家有了目標有了行動找準方向高瞻遠矚帶領全國人民努力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催人奮進的序曲,這是提振人心的樂章。

記得有一篇課文是《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梁啓超以慷慨激昂的手筆來啓發我們每一位中國少年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今日的中國正在發生着日新月異地變化,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少年的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國。即梁啓超先生理想中的“少年中國”。作爲一個“少年中國”的少年,怎樣做纔不至愧對這稱謂呢?

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識。因此,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孜孜不倦、勤勤懇懇,而且要謙虛謹慎,不恥下問。這樣,知識才會在我們的腦子裏紮下根,成爲我們自己的財富。少年還要有進取心和創造力。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他們是初升的太陽,他們是才華發源的長河,他們是一團能燃燒世界也能燃燒自己的烈火!少年來到這個世界上,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總想憑自己的本事改造它們,有時對一切都感到不甚滿意,雖然有些目空一切,然而,這正是少年所特有的性格爭強好勝,我們尤其要保持少年人特有的性格!

古人云:時間如同東流水。是的,時間過得很快。所以,作爲“少年中國”的少年,我們要珍惜光陰,加倍努力。現在的中國,一切都在快節奏、高效率地行進。生活在這樣一個飛躍的時代,我們少年人更要做時間的主人,用掌握的知識、實踐和創造去開拓生活。我們古老文明的國度有不少的英雄出自少年。 “唐初四傑”之一的王勃,著名的詩人。自幼聰穎過人,才華出衆。但是年近28歲就死去。這說明舊時代的有爲少年缺乏用武之地,所以,只有今天的少年纔是未來歷史的主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新時代少年的強有力的音符正在期待我們奏響,新時代的華美樂章需要我們去演奏,祖國大地的序曲需要我們去譜寫,少年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一個讓人期待的時光,只有你們纔是未來華夏大地的接班人,只有你們纔可以勝任這樣光榮的稱號。“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爲你的有這樣的雄心而自豪爲有你們的豪邁而驕傲。我想你們的憧憬需要用智慧、勤奮和堅持去澆灌,一定可以結出豐碩的果實來。中國夢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4

夢想,是一種意識裏的追求,是人們尚未實現而又迫切渴望的未來,並由此催生趨向這個目標的強大奮鬥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國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我們的中國夢、民族夢。它既包含着“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宏大願景,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的個體期待。

中共中央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和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都提出了“中國夢”,正如黨內著名理論家、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1世紀頭20年的“中國夢”。這是實現21世紀頭50年“中國夢”和後百年“中國夢”的最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

中國夢是一個長長的夢,不是三年五年,也不是十年八年,而是一個承前啓後的夢,一個前赴後繼的夢。有“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溼黃花”的悲壯,有“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還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的信念和爲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鬥的承諾。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中國夢關聯過去,指向未來。爲了實現“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作爲年輕人,我們應該如何做?

首先,認真學習運用好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要鼓足中國信心,努力通過自身的學習實踐活動鍛鍊增強本領,在基層工作中,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並將所學的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爲老百姓解難,幫助他們走向致富的道路,爲逐步實現小康社會付諸行動,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其次,明確個人目標,成就自身價值。作爲年輕人,在基層工作,要滿懷激情,敢於擔當,敢於創造,用‘兩個百年’的目標激勵自己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奮勇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才能爲實現“中國夢”發揮生力軍作用,用“青年夢”托起“中國夢”。

第三,勇於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陳舊的思想已經適應不了只要廣大青年胸懷理想,只有創新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想,最終實現民族復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作爲火藥、造紙、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的後代,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創新傳統,積澱了豐富的創新文化。然而,由於清朝中葉以後暮氣沉沉、固步自封,到了近代,作爲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卻落後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着朝氣的民族,新時期的中國是我們實現夢想的時代,所以年輕人的夢想與國家民族興衰榮辱緊密相連,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並付諸行動,爲實現“中國夢“增添新的活力。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5

偉大的事業,源於偉大的夢想。個人的奮鬥如此,國家的發展亦然。環顧世界,很少有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那樣,歷經苦難與輝煌;也很少有國家,在持續奮鬥中,始終堅持“同一個夢想”。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的深情闡述,展現了中華兒女不懈追求的美好願景,揭示了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集體意識,道出了中國夢最爲本質的核心內容。

這個夢想,凝聚着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探索奮鬥;這個夢想,蘊藏着中華民族固有的“家國天下”情懷;這個夢想,更包含着中國走向未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纔會好”。回首近代以來,瓜分豆剖的危險、亡國滅種的陰霾、“東亞病夫”的歧視……國家失去尊嚴,民族飽受屈辱,個人何敢言夢?從新中國“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再到新世紀“強起來”,國家民族的強盛,讓人民的幸福有了堅實依託;“中國夢”的茁壯,使個人夢想有了廣闊空間。吃飽穿暖、下海經商、有車有房……個人夢想的日益豐富,再次說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有國家的繁榮昌盛,纔有個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國家之夢,反映國民之夢;個人之夢,融爲民族之夢。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當今中國,國家理念與人民期盼同聲相應;個人夢想與民族夢想一脈相承,中國夢既是“強國夢”,也是“富民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現代化國家的藍圖,對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的羣衆期盼。個人敢做夢,國家能圓夢,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夢正一步步變爲現實,讓人民感受變遷、觸摸幸福、實現理想。

北京的長安街,取盛唐之意,貫穿於建國、復興二門間,謂之長治久安。只有創造了燦爛文明的民族,纔會如此渴望再創輝煌;也只有歷盡苦難滄桑的國家,才更珍惜來之不易的道路。沿着這條復興之路,爲夢想努力奮鬥,讓夢想照進現實,我們的目標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

中國夢,我們曾經離它如此之遠,我們從未離它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