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2021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及啓示

觀後感7.96K

2021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及啓示

黃大年同志是一名赤膽忠心的海歸科學家,是一位至誠無私的愛國者,他時刻惦記着養育他成長的這片土地,在祖國需要時回國,毅然決然、義無反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及啓示,歡迎閱讀!

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及啓示1

反映“時代楷模”“傑出科學家”黃大年先進事蹟的6集電視劇《少年黃大年》,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黃大年回到祖國,帶領團隊投身科研的真實經歷,感人至深。作爲黨員幹部就要學習黃大年忘我工作、忠心報國的時代精神。

書記曾評價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爲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爲畢生追求”,準確概括了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再優越的生活也抵不過祖國一聲召喚。黃大年立下“一定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的錚錚誓言,信仰之光照亮了他一心報國之路。海漂18年,黃大年一家已經生活優裕、事業驕人。然而我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卻讓他毅然辭職回國。看在眼裏的是很多人的不理解,埋在心裏的是他對祖國的熱忱,對祖國科技進步的渴望,以及他深深的愛國情懷。

濃濃愛國情,深深報國路。黃大年爲我們樹起的是一面人生旗幟,給我們留下的是他的精神明燈。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到底肩負着怎樣的責任和使命?如何才能真正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

愛國貴在行動,報國就要實幹。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紛繁複雜。從深化改革的硬骨頭,到脫貧攻堅的硬任務,再到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艱鉅工作,都要求我們迎難而上、發憤努力、毫不鬆勁。每一個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擔當,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合力解決發展難題,共同推動社會進步,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纔會越來越美好,圓夢的腳步纔會越來越堅實。

鞠躬盡瘁興邦夢,赤膽忠心愛國情。讓我們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汲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奮發進取,向祖國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及啓示2

黃大年,男,漢族,1958年8月生,中共黨員,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歲。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大年同志始終堅守愛國主義精神,矢志不渝實踐科技報國的理想。無論是在讀書求學、國外工作還是歸國任教期間,都始終把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作爲最高追求。他時刻把祖國的需要放在首位,2009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作爲國家“863計劃”“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國土資源部“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在短期內突破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瓶頸,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爲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心繫祖國發展和吉林振興,以戰略視野和高尚人格凝聚培養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國多地指導地方科技建設和經濟轉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區推動和協助產業轉型,牽頭籌劃在吉林省建立“無人機產學用基地”和“吉林大學留學生報國基地”。他因材施教,鼓勵和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悉心指導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爲博士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14人次,主動擔任本科層次“李四光試驗班”的班主任,所帶班級被評爲長春市“十佳班級”。

他關心學生,默默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熱心幫助患重病的學生家長解決治療問題。他目光高遠,爲學生和團隊成員創造接觸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進設備的條件,提供與院士等國內外頂級專家交流的機會,支持和資助26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他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爲實現強國夢想奉獻全部,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幾乎沒有休過寒暑假和節假日。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3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他不計個人名利,只想把自己掌握的國際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經驗全部奉獻給祖國,在國內外學術領域和海外歸國人才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科研人員和學生的愛戴,得到各級組織的充分肯定。曾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吉林省勞動模範、吉林大學“三育人”標兵等榮譽稱號。

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及啓示3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爲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爲畢生追求,爲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

黃大年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信念的力量和偉大生命的意義,彰顯“__”專家的時代風範。作爲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應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爲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以他的精神作爲幹事創業的標杆,自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爭做新時期“五彩”的組工幹部。

以黃大年爲鏡,鑄造一顆“紅色”的心。黃大年作爲一名國家“__”專家,與錢學森等老一輩海歸科學家一道,始終以一顆對黨絕對忠誠的“紅心”,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忘我工作,務實擔當,清正廉潔。應成爲當前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作爲從嚴治黨新形勢下的組工幹部,應以黃大年同志爲鏡,自覺鑄就一顆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紅心”,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模範帶頭作用。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始終與以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黃大年爲鏡,積習一雙“灰色”的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學習黃大年同志,力倡導實幹精神,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做表面文章,爲基層和羣衆解決實際問題,做實幹的表率。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爲抓手,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養成深入基層的習慣,不能像“浮萍”一樣浮在機關、漂在上面,要當“潛水艇”一樣沉到基層、深入一線,勤動腿、多跑腿,讓腳沾滿灰塵,做到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圍繞組織工作遇到的重點、難點和羣衆關心的熱點問題,採取沉下去座談調研的方式,多進村入戶、多走街串巷、多到田間地頭、多入企業車間,多找黨員幹部羣衆,與他們交朋友,聽真話、摸真情、學真招,在此基礎上,拿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爲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注重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量力而行,盡力而爲,實實在在做好服務;安排部署工作要堅持做到“細緻、精緻、極致”,始終以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意識,認真細緻地抓好各個環節的工作。

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及啓示4

以黃大年爲鏡,養成一雙“明亮”的眼。“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風好不好,關鍵看領導”。作爲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應以黃大年爲榜樣,把本職的責任和羣衆的期盼放在心上,挑在肩上,苦練內功,養成一雙“明亮”的慧眼,在考察、選拔幹部時做善於用細緻的眼光,發現埋頭苦幹、紮根基層的老實;善於用發展的眼光,識別潛力大、可塑性強的後備幹部;善於用折射的目光,識別有大局意識、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善於用剖析的目光,看清只說不幹、阿諛奉承的人。同時,要以睿智的目光,着眼當前,立足長遠,找準組織工作的突破點、支撐點,把握組織工作的規律性、特殊性,增強組織工作的前瞻性、創造性,以擔當善幹、改革創新的精神更好地服務發展大局。

以黃大年爲鏡,練就一雙“淨色”的手。“爲人之道在於正,爲官之道在於廉”這是黃大年同志始終恪守的人生準則。我們每個黨員幹部應以黃大年同志爲榜樣,嚴格遵守廉政規定,時刻保持警惕性,慎言慎行,把好小節關、社交關和親情關,培養一種甘爲人梯、無私奉獻的精神,歷練一種淡泊名利、品德高潔的境界。正確看待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做到經濟上不義之財不拿,紀律上法制觀念不忘,自我教育上監督不鬆,努力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始終堅持手莫伸,心莫貪。常修爲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戒非份之想,自覺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道德規範嚴一嚴、把責任使命實一實,樹立新時期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

以黃大年爲鏡,造就一張“黑色”的臉。周恩來總理曾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由於組織部門職能的特殊性,組織工作涉及面廣、時間緊迫、責任重大,這就要求組工幹部必須成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表率,以從嚴治黨的新要求,敢於正視難題的勇氣和難題的決心,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迎難而上、克難求進、不怕犯錯、打破成規。本着以對人民、對組織、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坦蕩無私、潔身自好、一心爲公的底氣,敢於講正氣、講原則,敢於指問題、說不足,敢於唱“黑臉”、得罪人,不迴避問題,不推諉責任,敢於較真碰硬,敢於做“黑臉的包公”。以旗幟鮮明地講黨性、講原則,始終做到堅持工作原則不動搖,堅持做人標準不走樣,以一張“黑臉”確保組織、幹部、人才工作的一片“潔白”,贏得黨員、幹部、羣衆的一片掌聲,牢固樹立組工幹部無私無畏、黑白分明、擔當善乾的良好形象,努力做“黨性最強的幹部”。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作爲新時期的組工幹部,要以黃大年同志爲榜樣,堅定信念、忠於職守、無私奉獻、廉政從政,自覺把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爲協調推動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強大動力,爭做新時期“五彩”的組工幹部。

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及啓示5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對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國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是最大的使命擔當,也是最高的榮譽褒獎。

被人們稱爲“拼命黃郎”的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曾經說過:“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七年間,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爲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不少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猶存。黃大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譜寫了一首矢志創新的奮鬥之歌,樹起了一座勇攀高峯的精神豐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撐。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這個“彎道超車”的關鍵,才能大踏步追趕科技潮流、搶佔時代先機。黃大年無時無刻不想着趕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極限,他帶領科技團隊參照國際最高水平、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在地球探測科學領域奮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測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無限風光在險峯”,只要堅定信心、勇於登攀,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作出更多創新創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大顯身手、贏得主動。

科技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如果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黃大年正是懷着這樣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八瓣兒用,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到極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他用創新實踐同時間賽跑的真實寫照,更是他追逐夢想的強大動力。有付出纔有回報,敢拼搏方能立潮頭。黃大年把對祖國的摯愛、對科研的執着,濃縮在自己的人生書寫之中,激勵着人們繼續求索、接力奮鬥。

科技競爭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於50年,黃大年靠什麼讓我國深探項目從遠遠落後到比肩一流?探求就裏,這與他的求實作風和科學方法密不可分。他運用系統思維安排科研攻關,既注重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又注重考覈督察等機制保障,既突出重點項目攻堅,又兼顧配套技術支持,形成了系統整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佈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業面,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學反應”“裂變反應”;他採取開放態度開展學術科研,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黃大年在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爲怎麼創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範,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