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建軍大業》電影精品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99W

《建軍大業》電影精品觀後感(精品多篇)

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五>篇一

前段時間,黨支部組織“主題黨日”活動,內容爲觀看爲慶祝建軍90週年新上映電影《建軍大業》,影片至始至終,場面宏大,不時的讓人感動、震撼。

影片以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爲主要線索,再現了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八一南昌起義從勝利到失敗再到井岡山會師的整個全過程。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新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武裝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及革命羣衆、學生遊行被無情的射殺,切換不同的場景,並配以音樂,展現了不同黨派之間鬥爭的激烈感。

對於戰爭場面的展示,也是十分震撼人心,影片用大量時間描述了八一南昌起義和“三河壩”戰役,1927年8月1日2時,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同志的領導下,在江西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向舊藩臺衙門、牛行車站、天主教堂等發起進攻,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支5000餘支,參加起義的三萬餘人佔領了江西省省會南昌,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部隊。爲了掩護南昌起義後大部隊的順利南下轉移,朱德率領教導團3000多人與國民黨錢大鈞兩萬餘人展開激烈的戰鬥,拖延3天的任務完成後留,下100人,掩護其他人撤離,生死搏鬥,最後爲了爭取時間而引爆炸彈,與敵軍同歸於盡,看的人熱血沸騰。

《建軍大業》不僅以宏大吸引觀衆,更以細節深深抓住觀衆的心靈。影片中,毛澤東爲了革命,離開妻子楊開慧和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大孩子不停的喊“爸爸,爸爸”,楊開慧含淚說“別回頭”,這一別,不知何時能再見,毛澤東多想再看一眼妻兒,可是爲了中國革命,爲了全中國受苦受難的民衆,他還是義無反顧,眼含熱淚離去。毛澤東故意用溼淋淋的身子抱周恩來這個情節的設置很可愛,體現了這個人物不僅僅是一名領導者,他還是一個如同鄰家男孩一樣調皮的年輕小夥子。戰友情,生離死別的落淚,對於對手的敬佩都讓人感觸頗深。對死守南昌城的陳團長的敬禮對黃埔軍校的人的厚葬。等等細節的描述,既讓人感到了真實,又不失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的史實。

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在建軍90週年上映,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二

在觀影前,我對南昌起義的印象僅停留在歷史課本上的兩張紙的文字和一幅圖。但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我內心產生了深深的觸動,每當戰火紛飛,看着銀幕上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倒下,心中百感交集。

朱德說:“這些被戰火洗禮過的靈魂,將同人民的命運融在一齊,無上光榮。”是的,中國共產黨人誓將用自己的鮮血保家衛國,造福人民。最後,我想將屈原的一句話送給我們碧血丹心的革命先烈: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三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也是曾經的南昌起義日,所以我觀看了《建軍大業》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的是講述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爲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影片中,周恩來和毛澤東商議好了,說:你去發動工農武裝,我去發起起義。周恩來提議以南昌爲共產黨的起點,發動起義。

時間是八月一日早上四點,口令:山河統一,命令:三槍聲音,記號:脖帶紅領巾,左肩帶白巾。

隨着三聲槍響,激動人心的南昌起義開始了。

首先,他們先拿下了火車站,斷了敵人的後路,再相繼拿下零零散散的地方。因德勝門和盤臺衙門有機槍,所以遲遲攻不下來。

這時,賀龍繼續帶兵前往支援,可還是沒有拿下。粟裕這裏遇到了隊友,是因爲有共產黨反派,可壞共產黨把暗號說錯了,導致所有救兵全部涼涼。最後葉挺開始炮擊,最後獲得了勝利。

這一戰如果沒有朱德把大大小小的官員全團在一起,也不可能勝利。

在起義後,更多人蔘加了工農武裝,在毛澤東的率領下,終於在1949年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成功的將一共二府改爲了一國一府。

看過這部電影后,我爲自己能生在和平的年代而感到幸福。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四

電影暑假時是看過一次的,之後網上很多人吐槽小鮮肉眼花繚亂早已失了初衷。然而我卻不以爲然——這部電影我站在一個非專業的觀衆看來,有資料有熱血有感動有共鳴,製作精良,並未有那般不堪。昨日第二次看依舊會因爲三河壩戰役中朱德“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簡單卻悲壯的一句話而熱淚盈眶。在這部電影中,更多的是震撼激勵,是尊重致敬——致敬那些爲國爲民矢志前行的革命先驅!致敬那些勇往直前捨身取義的革命英烈!致敬那些艱苦奮鬥拋頭灑血的革命戰士!致敬那些忍辱負重堅韌不屈的革命羣衆!在我看來“小鮮肉”爲電影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促使更多人去走進電影院瞭解這一段光輝歷史。所以我們應少一些從衆批判,更多的去了解影片背後所帶給我們的思考。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五

“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衆多當紅明星的加盟,與紅色題材相結合,該片一時成爲同期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

片中演員既有“老戲骨”,又有“小鮮肉”,很多觀衆在未上映之前便對“小鮮肉”的演技表示擔憂,對此,片方也專門作了迴應:“劇中主角在故事發生的時代都還很年輕。”監製黃建新稱選角標準“慎重而嚴苛”,南昌起義時,粟裕19歲,林彪19歲,鄧小平20歲,要塑造那個時期的他們,必須是年輕演員,事實上,這些演員比那些爲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偉人當時的年紀還要大出一些。

所謂時勢造英雄,便是如此罷!20來歲的年紀,革命先輩們個個懷揣夢想,信仰堅定,一心爲國,誓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和平年代下成長起來的我們,20歲時還是個懵懂的少年,或初入社會,或活在校園的象牙塔之中。

20歲是個令人嚮往的年紀,如同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正是光明,滿是希望。生在和平年代,我們感恩先烈,也要致敬先烈,學習先烈,懷揣夢想,堅定信仰。“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正是因爲信仰,革命先烈在激烈的戰火中奉獻生命。正是因爲信仰,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而無怨無悔。正是因爲信仰,共產黨人引領中華民族,從百年沉淪走向民族復興。

堅定信仰是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思想前提。青年黨員要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終生恪守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謀人民利益、建羣衆感情、學爲民本領、幹富民實事,夯實自身健康成長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寧說:“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立足當前,從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實現共產主義的明天聯繫起來。每個青年幹部都應當有立足自己實際的本職工作,從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責任感,爲國家強盛,爲民族興旺,竭誠以赴。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六

整場影片看下來,讓我無比佩服的是發動南昌起義時周恩來的堅定和周全的計劃,是葉挺將軍增援賀龍部隊時的血性和無畏,是朱德在南昌起義前掌握住所有南昌大人物的智勇和三河壩戰役中三千人拖住三萬大兵的英勇抗戰和視死如歸。從三河壩撤退的時候大家都爭着留下斷後,他們不是不怕死,而是對於他們來說,爲了人民的解放,爲了人民的自由而奮鬥,拋頭顱灑熱血也無所畏懼。所以作爲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們,在這樣一個安定的年代,我們不需要去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要有爲人民爭取利益的心,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夠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去爲他們奉獻。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七

看過《建軍大業》的觀衆說,從來沒有一部電影把共產黨員拍得這麼帥氣。

歐豪、劉昊然、馬天宇、張藝興、李易峯等帥氣的偶像演員在引來關注度的同時,也遭遇了對形象和演技的質疑。“我們當時看歷史照片,就覺得帥哥好多,而好多人是留洋歸來,文化層次很高,他們那麼有理想、有氣質,選的演員是和他們的氣質對等的。”黃建新說。正如此前有評論家指出,對於年輕偶像演員不能一味抹殺,應給他們通過參演主旋律片成長的機會。

能夠出演主旋律影片中重要歷史人物,對年輕偶像演員來說,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信任。參與《建軍大業》的不少年輕演員都將此視爲幸運,也通過努力和拼搏讓導演和監製感慨“沒有選錯人”。

飾演林彪的馬天宇第一次接觸主旋律題材,“我每次進組的時候覺得壓力好大”。接到這個角色時,馬天宇害怕了好幾天,爲了戰勝自己,他花了很多工夫查資料,去了解林彪在東北那一場戰役中是怎麼能打勝仗的。“在拍的前一天晚上看劇本,我就給自己心理暗示,要把自己放在情境和角色當中。以前演戲的時候都不覺得每一場戲演完了會很累,但這次每一場戲拍完我都會覺得很累。當你真的投入進去,其實身體上是不累的,更累的是精神上。”

歐豪飾演的葉挺是一位“戰神”,在戰場上,彷彿子彈都躲着他走。有着舞蹈基礎的歐豪在戰鬥的狂放中加入一種舞蹈韻律,讓這位葉挺更顯帥勁。

飾演粟裕的劉昊然有場騰飛起來越過南昌城街道揮刀砍斷敵軍士兵胳膊的戲,背後有20個炸點,“我也算是被炮火洗禮了”。爲了演好粟裕,劉昊然先在筆記本里把所有角色的年紀全部列出,“必須要搞清楚他們之間年紀和職務的差距,包括片中有一些軍官,我也上網查他們當時是什麼職務,具體都是在做些什麼”。

爲了表現逼真的戰爭場面,《建軍大業》中爆破戲份非常多,這也是最讓劉偉強擔心的。每次“炸”完,他都立刻站起來問:“有沒有人受傷?”爲了保證每場戲按時完成和自身安全,年輕演員必須記住每一個炸點,馬天宇在拍一場奔跑的戲時,身後有100多個炸點;飾演陳賡的樑大維因爲衝得太猛,忘記了前方半米有炸點,怒吼着向前衝,結果鼻子、眼睛、耳朵都進了塵土,嗓子也啞了。拍完這場戲,也讓他對陳賡大將更加敬重。

作爲劇中爲數不多的“70後”,劉燁笑稱:“我在這裏面其實算是小前輩了。”他回憶,自己準備戲時經常和劇中大量的80後、90後演員聊天,“看着他們,想着自己當年也是新生代,挺好的。這是特別健康的一種發展。我跟每個人都聊過,他們是抱着特別大的熱情來演《建軍大業》的,都覺得這部電影的意義太大了,而且他們每部戲都是挑大樑,特別火,但在這裏可能沒有臺詞,或只有一場戲。這些孩子的精神我也特別喜歡。”

開拍之前,幾乎所有演員都會進組軍訓,練習正步、跑步、持槍、射擊等基本的軍事素養。38℃的高溫天,在八一廠的場地裏,有兩三個人都中暑了,但第二天還接着來,每個人都表現得非常敬業。

提到年輕偶像演員,大家往往都會想到天價片酬。但黃建新透露,在《建軍大業》裏,“偶像們”都是爲了創造人物來的,爲了演一次心目中想要演的角色,並不介意片酬高低。“這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很偉大的人,對每個演員都是有吸引力的。有人問我,在片酬上他們是不是做了無私的奉獻?我說是。”

劉偉強帶領年輕演員圍讀劇本很多次,告訴他們,飾演的人物要跟從前銀幕上展現出來的他們完全不同,要投入想法去演。“我不想他們被演得很悶,因爲那時候他們是年輕人,有活力的一面。我覺得應該要有這些精神面貌給觀衆看。”

黃建新認爲,英雄都有當代屬性。《建軍大業》裏的這些年輕人有理想、勇於付出、犧牲自己,但在如今的90後眼中,和他們的價值觀是否會有出入?開始,主創們有所擔心,但沒想到,幾次試映中,看着年輕演員們不顧性命的熱血拼搏,年輕的觀衆們哭了。尤其是影片最後留下200人爲其他戰友斷後的情節,更是讓觀衆看到淚奔。許多觀衆表示,讓他們感動的是那種超越常人的精神力量,這種支撐起民族和國家的英雄力量,讓年輕的觀者和演員從內心點燃信仰。

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四>篇八

影片描述的是“四一二”政變後,大批黨員幹部被屠殺,在這樣的生死存亡之際,使黨內進步人士認識到了“槍桿子裏出政權”的硬道理並在毛澤東、周恩來的領導下,聯合朱德、葉挺、粟裕、賀龍、劉伯承等一批愛國將領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他們臨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險捨己保國,鐵血鑄軍魂。就是這90年前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宣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就是這樣所謂的“一介書生”、“一個土匪”、“一名兵痞”把中國革命推向了新紀元,使中國革命走向了成功與輝煌。

它感人至深的地方有:毛澤東去組織秋收起義,與其妻楊開慧告別的那個片斷,偉人也曾年輕,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着人之常情,但楊開慧的一句“不許回頭”,把有國纔有家表現得淋漓盡致,更表現出一名巾幗英雄的氣概。

三河壩戰役中,朱德以3000人的軍隊與敵軍30000人的軍隊這樣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面對敵方的猛烈炮火,在我軍腹背受敵仍阻敵兩天兩夜,敵部竟未能越過雷池半步。在這次兩天激戰之後,三河壩阻擊戰異常慘烈,南昌起義軍損失慘重,爲保存有生力量,朱德命令分批次轉移,最後決定留下200人拖住敵軍斷後,爲主力軍隊與革命軍會師爭取撤離時間,離開前在三河壩的戰壕上慷慨激昂的那一句“當勇士,不要當烈士,活着回來!”還有朱德在誓師言道“從前我朱德是一個國民黨的中將,從今天開始,……無上光榮!”——蛻變,飛躍!感人至深,佩服之情油然而生,再看到戰士們一個個主動留下來、臨行前的擁抱更使我潸然淚下。

最後一幕是毛澤東和朱德的主力軍隊在井岡山會師後,毛澤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取得成功,戰士們激動不己,人們的歡呼雀躍的場景使我的心情久久無法不能平靜…跌宕起伏的劇情使觀影的我,心靈受到強大地震撼,感嘆現在的生活是幸福之幸福啊!感嘆無論我們每個人在這樣的生活中還有什麼不能滿足與知足呢?看到那麼多年輕的生命用鮮血給我們換來今天的安逸生活,我們怎能不知感恩?怎能不有所觸動呢?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鬥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爲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風奮鬥。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爲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鬥!

時間匆匆,兩個小時的影片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歷史的長河裏,此生不悔入華夏。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鬥的事蹟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種。種精神將激勵着我前行。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九

《建軍大業》晚於《戰狼2》上映,票房沒有後者高,口碑差強人意,所以就先入爲主,給自己強加個壞印象。昨日晚上的觀看,前一部分從鏡頭語言來說,表現蒙太奇用的有點多,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讓人摸不清楚故事的發展,而且有些臺詞不貼合一般人對歷史偉人的認知;從演員演的主角來說,一些靠流量的“小鮮肉”演技真的需要提高。後一部分從故事情節,特效,影片的資料都讓人震撼,尤其是爲國捐軀、不畏生死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看到蔡晴川在最後一刻引爆三河壩,眼淚不自覺的落了下來,我爲國家能有這樣的人感到驕傲,對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完美生活心存深深的感激。不忘歷史,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