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流浪地球》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25W

《流浪地球》觀後感(精品多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一

《流浪地球》是我爲數不多願意去“二刷”的電影。作爲一個科幻迷,從小就在《科幻世界》裏去追尋那浩瀚宇宙的震撼,而作爲一名觀影人,看過了太多的科幻大片。這次終於有機會看到劉慈欣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搬上了大熒幕,可以讓我們細細品味。

《流浪地球》講的是在未來太陽要毀滅了,人類爲了避免地球遭到浩劫,集全世界之力,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着地球脫離太陽系,經過2500年的漫長歲月達到一個新的棲息之地,這就是《流浪地球》計劃。

縱觀整部影片,大家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有部分人說構思巧妙,特效宏偉大氣,開啓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也有部分人一直在吐槽它,覺得是一部劇情糟糕,臺詞混亂,是一部僅靠特效秀下限的爛片。我覺得科幻之所以能夠使人着迷,就源自於我們無盡的想象。

《流浪地球》用125分鐘的時間向我們展示了科幻的無窮魅力,有比珠穆朗瑪峯還要高的行星發動機、能夠輕鬆操控幾層樓高的運輸車、用燒石頭就能產生巨大能量的重聚變技術、在冰封中耀眼的上海市以及站在地球上就能夠欣賞到木星的瞳孔等等。

在這些幾乎令人失去呼吸的特效映襯下,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番溫情,哥哥冒着危險帶着妹妹只是滿足她想上地面去看看的願望;父親忍痛別離是因爲要去拯救世界,兒子怨恨父親只是想面對面親口叫一聲爸爸;姥爺始終守護着孩子們,卻付出了自己;戰士們堅守着,就算犧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務的信念。此處並無任何矯情,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讓整個流浪鮮活起來,這些不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電影嗎?

今天路過影院看到《流浪地球》的宣傳海報,我依然還記得當時在電影院的那種自豪,震撼和感動。

至少在我看來流浪地球成功不止是電影的本身,它還有以下兩點成功的地方:第一點,解決了國產科幻電影資本自信問題,爲以後商業資本投資國產科幻電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二點,開啓了國產科幻類小說向頂級商業運營成果的轉變。《流浪地球》的較高票房預示着國產精品科幻小說有更多的機會搬上大熒幕,蘊藏着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最後,點燃木星,破除萬難,衝出蒼穹,推着地球繼續流浪:“流浪,不止是我們的心,希望是我們回家唯一的方向”。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二

一提到科幻電影,你大概能想到的便是票房最高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阿凡達》等美國科幻電影,而中國科幻電影則一直不爲人們叫好,可算得上談資的科幻電影也爲數不多,如今上映的《流浪地球》則肩負着國人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熱情期待,中國雖然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了科幻電影拍攝,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投資、大製作,卻一直缺席。

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因爲其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的成功,擁有大批忠實粉絲,其同名小說《流浪地球》也將中國科幻電影推上了新的巔峯,儘管如今這部電影的詆譭之說愈演愈烈,但它還是有許多亮點的。下面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點評,或者說感想吧。

科幻電影少不了的是特效,人常愛說“五毛錢的特效”,但這部電影的特效卻毫無堆砌感,尤其是對各個地標城市和地下城的呈現,着實使人震撼,儼然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種密不透風的生活,讓人心中生畏,而對地下城人們生活的刻畫也較爲真實,各種行當的工作,形形色色的人們。“希望是什麼?---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說出這句話的是班長,韓朵朵則對她嗤之以鼻,這裏韓朵朵的不屑態度和電影后期朵朵爲了號召人們返回拯救我們的地球的全球廣播形成對比,峯迴路轉。“老東西”韓子昂被壓死前電影以插入的手法回憶了朵朵的身世,爲他的犧牲增添了悲愴之感,回憶災難前閤家融融之樂,也使爺爺的死更加具有悲情色彩。這裏不得不說的是,韓朵朵對於爺爺之死感情的表達渲染更具有爆發性,電影也給了她很多鏡頭,而劉啓則表現的太過理智,電影只給了二三個鏡頭就過去了,也算是一個槽點。

電影的最後,地球成功的轉向,遠離了木星,拯救地球的計劃卻纔正式開始,地球將進行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漂泊流浪。這也警示人們,一定要好好愛護我們的家園。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篇三

陽光,是所有生物都需要的東西,而陽光來自於太陽,如果太陽消失了,那麼地球也將毀滅。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叫做《流浪地球》的電影,裏面主要講了太陽將要死去,人們爲了生存下去,便在地球上建造了一萬臺行星發動機,將地球駛向另一個太陽安家的故事。但是途中被木星吸引即將相撞,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成功甩開木星,向着希望進發。

在這部電影中,讓我最深受感動的是劉啓的父親劉培強爲了讓全球人民活下去,爲了讓兒子活下去,毅然獨自去引爆木星的情景。我感受到作爲父親,他傾注了對兒子全部的愛,作爲中國航天員,爲了全人類,奮不顧身,捨己爲人,體現了崇高的捨身精神。

像劉培強這樣的人很多,比如說造林人張喜旺,他雖然不是什麼名人,但他有一顆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家園的心。從20xx年開始,他在庫布齊沙漠一直努力地植樹、防沙。他一年的`收入也只有20xx多元,但是他並不嫌苦,堅持不懈,硬是把一片兩萬多畝的沙漠變爲綠色的森林。

我們應該愛護我們的地球,她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母親,不要讓她再受傷害。

流浪地球觀後感700字 篇四

在“15億票房”的吸引下,我滿懷激情與好奇心來觀看了這部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

我之前看過劉慈欣寫的《三體》,讓我頗爲震撼。而這部根據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所拍攝的同名科幻電影,同樣沒有讓我失望。

在看電影時,我好幾次熱血沸騰,我不捨得眨眼,不希望錯過每一幀的畫面。我震撼,震撼電影豐富的情節與壯觀的畫面;我自豪,自豪國產科幻電影品質的一大突破;我感動,感動劉培強的捨生取義,感動全世界人民的萬衆一心,和劉啓等人與家人的濃濃親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電影中的一些細節:劉培強在空間站的窗戶上每天根據木星的位置畫圈,像日曆一樣計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時間,和親人分別十幾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於言表,電影沒有太多煽情的臺詞,這個畫圓圈的細節充分表現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另外有一個小細節是,窗戶旁邊掛了《盜夢空間》裏的陀螺,電影裏最終主人公回了家,這也表達了劉培強對回家的渴望。

《流浪地球》儘量讓每一個角色都豐富起來,作爲配角的老何也不例外,他摘下頭盔去機房檢查線纜,點燃了“珍藏”的香菸,其實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了。當他打開煙盒的時候,給了一個字條的特寫,字條是媽媽留給他的,讓他注意身體,天冷記得穿秋褲。這裏也是一個很讓人感動的一個淚點,每一個爲地球能活下來而拼搏的人,其實都有自己牽掛的家人,但他們不得不爲了任務和信念做出犧牲。

其實,這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爲了人類文明的傳承纔要如此拼命的保護地球。他們這種捨生取義的精神,完全不亞於黃繼光、董存瑞這些英雄,因爲他們每個人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不是嗎?

電影中提到過一句話:希望是什麼?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雖然珍貴,雖然稀少,但它永遠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我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也想大聲的喊出:奔跑吧,地球!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篇五

在20xx年年初,我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這部著名的科幻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心想這一定是中國爲數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開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給自己的兒子戶口講述有關木星的知識,也藉此說明了當時太陽系的狀況和其他背景。我認爲這樣拍不僅給後文埋下了伏筆還給當時的背景作了介紹,十分巧妙。這種方法應該也能用在作文中,藉助故事前的對白從而達到旁白的效果。

中間這部分,在戶口的姥爺死了這時,CN1711-11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爲了救戶口的姥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姥爺的生命,我想這一定說明了整個救援隊並非只在乎“火種”的安全,雖說戶口不知道,但這已經讓觀衆明白了。

在最後,戶口把點燃木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爸爸劉培強,帶着一隊人開始救援行動,卻發現推進器的“波”無法觸及木星,劉培強就操控飛船去“撞”木星。這種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愛以及軍人的品質。

全片最後一句,“地球活了!”我認爲意味深長。一是指地球死裏逃生逃過一劫。二是與小說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應“太陽死了!”一個是九死一生的激動,一個是無力迴天的無奈。

整個影片中,最終讓韓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戶口的不屈,劉培強的無私和奉獻,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篇六

今天我和媽媽去電影院看了一場火爆全國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影片主要講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將要吞噬太陽系,人類爲了另尋家園,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多座行星發動機,在地下建了一萬座地下城,地球將通過木星的引力彈向2.5萬億光年的新家園,時間長達2500年,需要100代人去完成,這計劃就叫做“流浪地球”。

在片中,讓我最感動的是一位偉大父親的家國情懷。劉啓的父親---中國宇航員劉培強,在他兒子四歲的時候去了國際空間站,一直工作了十七年。在即將返回地球的前一天,全球一半的發動機站突發故障,地球即將撞向木星。劉培強爲了讓地球脫離木星引力,駕駛載有30萬噸燃料的空間站引爆木星,地球被成功彈射出來。在燃爆的瞬間,兒子劉啓淚流滿面仰望長空,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話:我是一顆星星,永遠在天上看着你。父親爲了更多人生存,不惜犧牲自己,這種顧大家,舍小家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

影片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拯救地球不是一個人的事,是需要全球人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朝着一個目標奮進,纔會有希望,因爲坐以待斃不如拼死一搏。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七

昨晚在看電影之前糾結着是自律地學習,還是放鬆一下?放鬆的願望佔了上風,我舒服地坐沙發裏,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的電影,因爲看了朋友圈裏的評價。看的過程中我也承認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進步,特效不錯,內容也因爲劉慈欣的想象力而可圈可點。可是我從開頭第一幕畫面就開始出現了《星際旅行》的對比。

對比是不由自主的,都是“託孤”於老人,《星際旅行》裏是老爺,這裏也是老爺;父親的缺席,都是不得已的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類。離開的時間都是數年,孩子在對父親的思念和被拋棄的憤怒中長大;最後父親總是因爲親人(孩子)在地球,拒絕拋棄地球或地球上的人類,不顧一切的要“回來”,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絕望中尋求希望的,處境絕望的人類。

最後,都是因爲父親的義無反顧的支持,孩子成功地尋求到了解決辦法,在最後一刻地球和人類找到了新的希望。

最終,人類不是撤離地球,就是強迫地球拜託太陽引力,去流浪,尋找新的希望。

我爲中國電影的進步而驕傲欣慰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星際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電影的結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個完美的LOOP: 回到童年,回到當初父親離開前的場景,尋求靈感,解決眼前問題。這一點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轍,只是個人覺得平行宇宙與時間蟲洞慨念讓過去與現在的重疊,似乎更比炸木星及利用木星的衝擊波解決地球危機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讚歎。

且不去探究這麼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襲之嫌,但之說電影的震撼了力,個人感覺《星際旅行》略勝。這些都是主觀的感受,每個人都見仁見智。也許我喜歡那個聰明倔強的小女孩兒和長大後美麗倔強的女科學家多過那個叛逆勇敢的少年。也許是因爲那個父親對兒女學習的教育方式讓我非常認同:他不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的終極意義是什麼,不是學習成績,不是討好老師。老師要見家長,分別批評了他的兩個孩子,他非常清晰的指出學校的責任,捍衛自己的孩子。無論是成績不好的兒子,還是在學校給老師惹來麻煩的女兒,他都表現出來理性,愛的智慧和寬容。

他告訴兒子他將成爲一個好農民,他告訴女兒她需要放假幾天休息一下。我當時反省的是,中國事家長會有多麼截然不同的反應,我們絕做不到那麼COOL。

人類擔憂着未來,憂患意識成爲電影中一個流行的主體。從《終結者》到今天的《流浪地球》,地球一直處於危險中,地球上的人們將陷入難以自救的絕境。電影中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這一點兒,然而人們依然故我地行事。保護地球,珍惜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因爲目前所知,她是唯一的。

人類一邊蹂躪踐踏脆弱的生態環境,一邊在電影院裏憂患。走出電影院,擦乾眼淚,開車回家,我們的行爲究竟會發生多少改變?

世界末日變成了一個狼來了故事 ,我們已經習慣了。值得惋惜的是,終有一天,當一切屏幕上的絕望悲劇變成了眼前的現實,活着的人們那時又會作何感想?

有時間行動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漠視和不作爲,沒有時間行動時,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對危機。

在非洲洗澡時,水非常的小,朋友解釋非洲缺水,所以連洗衣機都沒有,因爲太廢水。朋友來自澳大利亞,一個三十幾歲的大男人,自己的衣服都是放在桶裏手洗。他提醒我,洗頭髮的時候記得關上水,在澳大利亞,因爲缺水問題嚴重,人們被要求洗澡時間總共不得超過三分鐘。

回到加拿大後,我很少記得在洗頭時關掉水,我總是十幾分鍾一直衝着充足的熱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時,非常有節水意識。露營時,刷牙水是我們從塑料桶裏放出來的,十幾個人,大家都很節約,儘可能少的水刷牙洗臉。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節約用水的時候。早上喝的茶,咖啡裏,都有藥品的味道。每一個水桶裏都像調配農藥那樣按比例放好了藥片,否則那個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藥片味的水真是難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的掩蓋,白水根本難以下嚥。

在那麼缺水的地方,浪費水是一種罪惡。可是回到加拿大的,我絲毫也沒有罪惡感了。我們住的是同一個星球,水危機發生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可是因爲我眼前的城市和國家不缺水,所以我沒有任何罪惡感。我知道這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中,大家都和我一樣,因爲加拿大水資源豐富而隨意浪費。水是免費的,在這個相對富裕的發達國家,可是在非洲貧窮的人們卻要花錢買水。

世界是多麼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夠的糧食,理論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邊是上百萬噸的浪費,一邊是大量飽嘗飢餓的面孔。

世界從來不公平。地球自轉和公轉着,在日夜交替中,每個人的黑夜和白天從來不是一樣長的。有一天,地球的危機,將是整個人類的危機,也許在那種危機面前,一切不平等都會消失,如同活着時的不平等,最終將被死亡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