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

觀後感1.14W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爲本站的會員“深圳外來人”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

《歸來》主要着重於兩個人感情的描述,從關係建立,出國,遷移,進監獄,再次進監獄,大西北,都是爲了給活着回家這個最終的部分做支點和鋪墊。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希望你喜歡。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1

張藝謀最近又拍了個新片,叫《歸來》一看是鞏俐和陳道明主演,覺的這片值得一看,就看了一遍,

劇情比較簡單,就是薛平貴和王寶釧的那個意思。那裏面呢,陳道明演一個知識分子,反右的時候被勞改了。可是影片一開始,就是_的末期。陳道明扮演的知識分子陸焉識從勞改營跑出來了,回到家裏,準備跟媳婦,也就是鞏俐演的那個馮婉瑜教師見上一面,然後之後逃亡。

可是那裏面有個阻礙,就是他們倆的女兒丹丹,在舞蹈學校跳芭蕾。當時學校正在排演一個大戲,《紅色娘子軍》爲了能跳上主演吳瓊花,丹丹必須在那個年代裏堅持政治上的提高。可是她爹是右派啊,這怎樣提高啊。丹丹就必須跟她父親,劃清界限。當得知她母親要去祕密的到火車站見她父親的時候,丹丹爲了向組織證明決心,就把這個事情給告密了。

抓捕小隊,如期的蹲守在火車站,將右派逃犯陸焉識和他妻子馮婉瑜教師一網打盡。火車站上,這對中年夫妻生離死別,簡直就是_版的白娘子和許仙。在角落裏,女兒丹丹目睹了這一切。

_很快就結束了。陸焉識被平反釋放回家。但在火車站外,接站的並不是妻子馮婉瑜,而是女兒丹丹。本以爲那裏會有一個父女反目的大沖突。但影片中的陸焉識,畢竟是個老派知識分子,他原諒了女兒。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怨恨過女兒。這反而叫女兒丹丹很尷尬,她不明白,究竟該如何應對自我以往背叛出賣過的父親。我感覺,那裏編排的真的很妙。如果真的把戲編成陸焉識和丹丹大吵一架,那這個電影就很膚淺了。那裏處理成,父親很寬容的原諒了女兒。父親畢竟是父親,他能夠包容他的女兒。但女兒自我呢?她又該如何應對她的父母呢?

雖然沒有父女反目的大沖突,但電影到此處,也有個小波折:丹丹因爲父親的越獄,中斷了自我的第二生命芭蕾舞事業。只能屈身到紡織廠當女工。在矮小混亂的紡織廠六人間團體宿舍裏,輪到父親陸焉識有些吃驚了。他想不到,自我的女兒,此刻能容忍這樣的環境,他一向以爲自我的女兒在劇團裏跳芭蕾。的確,充滿浪漫和藝術的芭蕾舞臺,和雜亂、現實的紡織廠宿舍的反差,真不是一般的大。看到那裏,我想大多數觀衆也原諒了丹丹。表面上看,丹丹是一個自私的,單純爲了自我前途背叛父母的告密者。可是,歸根到底,丹丹和她的父母一樣,可是都是_和整治運動的受害者。是社會變態了,才導致了人性的變異。在瘋狂的_中,像陸焉識這種還能穩得住的知識分子,已經很罕見了。更何況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呢?

可是風波都已經過去,陸焉識決定回家看看。演到那裏,影片至少還有一半的容量,我就納悶。下半本,張藝謀準備拍什麼呢?難道是馮婉瑜,又嫁人了?要是我往下編,必然會編馮婉瑜嫁人了。但嚴歌苓女士顯然沒有這麼重口味。馮婉瑜,失憶了。

準確的說,馮婉瑜並沒有徹底失憶。她只可是是生活在自我的記憶中。或者說,馮婉瑜爲自我設計了一個完全基於記憶和想象的世界。她自我就生活在這個世界裏。在這個世界裏,她依然是教師,女兒依然在學校裏跳舞,丈夫陸焉識仍舊在勞改農場改造。總之,直到改革開放,馮婉瑜的世界仍舊停留在_剛剛結束不久。

應對二十年未見,現已歸來的丈夫陸焉識。馮婉瑜始終把他當成方師傅。方師傅是誰?從頭到尾,這個神祕的方師傅也沒有出現。在影片中,我們只能經過一些線索來還原這個神祕的方師傅。

到了影片末尾,我們能夠大體上明白。這個方師傅,可能是_時期的一個管點小事情,有點小權利的那麼一個小頭目。陸焉識當了右派之後,馮婉瑜很可能請求過這位方師傅幫着運動運動,以求讓陸焉識能活下來。這個方師傅,就利用這個機會,跟馮婉瑜做了筆交易。當然是肉體交易。這等於是馮婉瑜爲了丈夫自我現身。可是她顯然很厭惡這種交易,以至於他把這個再次闖入她寡居生活的男人當成是還想繼續佔他便宜的方師傅。能夠說,馮婉瑜的精神失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與方師傅的骯髒交易。

陸焉識最終也明白了這位方師傅的所作所爲,當他去尋找這位方師傅的時候。觀衆們發現,方師傅也被帶走了。從方師傅妻子近乎神經病般的咒罵和哭號中,觀衆們似乎再次看懂了_的本質:今日你整死我,明天你可能又被另一撥人整死。說是鬥走資派,實際上可是就是人民內部的自相殘殺。張藝謀沒有從明處說明_究竟是什麼。但我想看過電影的人,必然不會對_有好感。

影片的後半部分,基本上就是講陸焉識怎樣重建已經支離破碎的家庭。他要應對妻子的失憶和恐懼。父女間的隔閡。另外,馮婉瑜對女兒的出賣行徑也耿耿於懷,甚至不許女兒在家裏居住。其實,那裏反映的大概就是_之後,整個中國社會的狀況。當時,人與人的關係雖然已經不像_中那樣相互猜忌,相互詆譭。今日我檢舉你,明天我摸黑你。可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裂痕又該怎樣修復呢?

其實,影片中,陸焉識的家庭,可是是_之後,很多個杯具家庭的縮影。_期間,很多的情景其實更慘。很有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已經在_中跟老婆離了婚。回到家裏時,老婆已經跟別人組成了新家庭。家裏的孩子因爲父親被帶走時年紀還小,對父親幾乎沒有印象。更別提什麼父愛。像陸焉識這種,媳婦還能在家苦守的,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丹丹也比較幸運。因爲她至少在城裏有工作。而很多在農村紮根的城市知識青年,則根本連回城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應對的情景就是要麼彎門盜洞找關係回城,要麼在村裏終老。

爲了回城,很多的知識青年就賄賂甚至肉體賄賂那些能讓他們回城的人。能夠說,中國_之後,最早的一波腐敗受賄浪潮就是伴隨着回城潮產生的。還有的知青在農村與村裏的姑娘結婚,生了孩子。回城的時候,帶着不方便。陳世美現象也不是沒有。能夠說毛澤東去世之後,他留給中國的絕對是一個爛攤子。而這一切,在《歸來》中都沒有體現。僅僅是馮婉瑜爲救丈夫而失身,進而精神失常。女兒爲了提高,揭發父母。怪不得有些老觀衆說,《歸來》其實沒有真正揭示_的那種殘酷性。

影片末尾,在陸焉識的努力下,最終化解了女兒與父母間的疙瘩。這個歸功於陸焉識的努力和不放棄。也歸功於丹丹的悔悟。儘管丹丹因爲父親的身份而告別了她心愛的芭蕾舞,只能在工廠當工人。但她並沒有所以怨恨父母。並且她也很後悔當初出賣父親。在父女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形式上,陸焉識的家庭再次得到重建。裂痕也慢慢消失。這一段,能夠說影片的精髓。傳遞着很強的正能量。你爲人父,爲人子,就該如此。

拍電影也就該教人學好。成天拍那些個打架的,婚外戀的,父子反目,夫妻成仇的,基本就是在教人作惡。可是影片最終不是喜劇結尾,略微有點傷感。就是馮婉瑜的病情似乎不可逆轉。雖然陸焉識用各種手段,比如讀他給馮婉瑜寫的信件,彈奏他們之間熟悉的曲子,給她看他們之前的老照片。可是馮婉瑜就是堅持認爲,陸焉識已經被平反了,但就是還沒到家。堅持着每一天去火車站接丈夫回家。等待着丈夫的歸來。

影片末尾,丹丹和陸焉識打掃一輛三輪車上的積雪。然後兩個人攙扶着已經年邁的馮婉瑜上車。老頭拉着老太太一路到火車站,舉着寫着“陸焉識”的大牌子接站。陸焉識晚年的生活就是哄着老伴兒,一齊等待着自我的“歸來”這似乎也傳遞出一個信息:_造成的某些損傷是永久性的,無法癒合的。不是當事人道了歉,就能解決的。_是我們這個國家永久的一道傷疤。不是用厚厚的脂粉,就能掩飾過去的。

本以爲電影講的是_中的那些慘狀。但實際上是講_後,知識分子陸焉識如何修復他已經支離破碎的家庭。陸焉識等於是在把_中已開裂的裂痕,用膠沾和好。那裏講的應當還是感情和親情的東西。以這個爲主。但經過這些裂痕,我們也能夠看到_和建國初期幾場_的一些東西。_的受害者最終還是普通的羣衆。無論這些_的最初目的是啥,最終的結果都是普通人家庭,甚至整個國家的遍體傷痕。

我想,《歸來》這個電影,對有生活閱歷,經歷過一些事情,上了點年歲的人來說,應當是看的懂的。很多小孩說看了不懂,看了沒勁。實際上是因爲他們真的沒看懂。另外他們其實也不瞭解當時社會的背景。因爲我對共和國建國初期的那些歷史還算有點了解,所以我勉強能看懂一點兒。但我對家庭和親情這段,也不是很明瞭。

張藝謀這次能夠說是老老實實拍電影了。片子很平淡。就像雞湯,不必須有麻辣燙那麼刺激。但細細的品,也很有滋味。另外,就是張藝謀不愧是學攝影出身啊。人家拍電影那個畫面真的是無可挑剔。隨便一幀拿出來,都是藝術照片。那個光影色彩構圖的掌控,不是幾個網絡上的小憤青能罵的。另外這個電影的佈景、服裝和背景音樂也很用心。就是六七十年代那個樣貌。我想這一切對於張藝謀這代人來說不難,因爲,他們其實就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我們說,_對於我們來講是歷史。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往事。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2

看完影片《歸來》後,很多人都被陸焉識與馮婉瑜之間的相濡以沫的親情感動。而最打動我的還有在那個扭曲的時代、扭曲的人性下,有那麼偉大的父愛。

在十年浩劫中,陸焉識被定爲右派,被送進農場勞動改造。他強烈地思念自我的親人,思念自我的妻子和心愛的女兒,於是從農場裏逃了出來。想見一見自我的親人和骨肉。可是竟被“立場分明”的女兒舉報了。陸焉識被抓回了農場,被抓時與家人生死離別的場面讓人撕心裂肺,也讓女兒深深的悔恨。然而舉報的目的終未達成——她依然沒能扮演吳清華。她本想用這“大義滅親”的大功讓自我飾演《紅色娘子軍》中吳清華的。

_結束後,陸焉識最終被平反了。他的女兒已經爲舉報自我父親的事感到悔恨和內疚,她在離開父親的臨時住所時最終喊出口的“爸爸”,讓陸焉識驚訝又感到欣慰。他沒有想到女兒還會喊他“爸爸”!他愣了一下,欣喜地答了一聲“哎”。這一聲“哎”,包含了多少辛酸與苦痛,悲涼與喜悅!他不僅僅沒有絲毫怪罪女兒舉報他,依然關心、疼愛自我的女兒。

無論是哪個年代,我相信,哪怕是經歷了滄海桑田,父愛永遠是不變的。當陸焉識明白是女兒舉報自我的時候,他不悲涼嗎?會的!可他更清楚,如果女兒舉報了自我,就立了大功,就能夠有更好的前程,他寧願用自我的苦痛,換來女兒的未來。

從我們出生,父母就是給我們最多關愛的人。這愛就像山一樣巍然!而我們很多人只明白一味地索取,什麼時候想過去感恩父母、報答父母呢?即使有過想法,我們又做了什麼呢?我們此刻是學生,還沒有本事在物質上報答父母,那就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行動去報答吧。好好學習,做一個品行端正,行爲規範的好孩子,讓父母少爲我們操心;從點滴小事做起,爲父母倒杯水,爲父母捶捶背,體現對父母的孝心。

在我看來,《歸來》真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它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世界上最本質最不求回報的愛,我們要懂得愛,也要學會回報愛!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3

全世界電影都缺少好故事,對於內地電影來說尤其嚴重。然而對於中國觀衆而言,參照系主要是好萊塢和華語電影,與好萊塢能夠從容取材相比,華語電影在審查與自我審查之間舉步維艱,根據社會新聞事件改編的電影屈指可數,即便拍攝完畢也多難與觀衆見面。

以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爲首的第五代導演,迄今依然堅持着對於文學作品的某種敬畏,他們的多數電影都需要有原着打底。《歸來》兌現了編導歷史觀的某個切面,卻難與歷史進行真正的和解,這個新故事沒有本事在更大維度上代表電影和文學對真相的挖掘。

與十幾年的搭檔張偉平鬧翻之後,張藝謀憑藉嚴歌苓《陸犯焉識》改編的《歸來》嚴肅的歸來了。雖然張藝謀坦誠這是一次艱難的改編。在當前創作環境下,只能對原着做出重大取捨,僅僅截取原着結束故事進行敷衍成新意。《歸來》公映之後,社會各界對本片的反映強烈,然而票房卻沒有到達預期。有人禮讚之,曰其是洗盡鉛華的反思之作,情節簡單卻有着思想的張力,簡直就是中國版的《等待戈多》。

自然也有人深惡痛絕之,稱本片再一次顯示國師的投機取巧,令一部故事原核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痛史的小說隱匿不顯,在去掉反右、_和勞改營的明示之後,鄒靜之的劇本,將之改編成知音體的50次初戀,張藝謀再一次將_故事家庭倫理劇化,這樣的格局再一次令《歸來》如同《唐山大地震》,那就是未能對重大題材進行革命性開發,最多隻能稱之爲保護性開發。

誠然小說與電影屬於不一樣的藝術介質,即便我們寬容到諒解張藝謀不去直接書寫反右和_,然而《歸來》還是過於簡單,且並不足以稱得上對於命運困境的簡約之描摹。對於歸來的陸來說,他遇到的任務十分難,然而電影處理的卻毫無競技性,他對於失憶的妻子所做的刺激,是能夠放置到任何時代背景的療傷治癒系小清新故事,那些橋段並不令觀衆獲得更多的信息量。

《陸犯焉識》是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花花公子哥淪爲右派,夾邊溝往事的不堪,歸來之後的家庭勃谿依然,無人能夠在大時代的污濁橫流中倖免,然而《歸來》卻過度的溫情脈脈,簡化後的父女衝突不足,尤其是他們的和解方式,似乎是在向觀衆例證“知識分子就應當嚴加管束”,而反面主角們都沒有精神世界,淪爲道具嫌疑,幾乎連平庸的惡的呈現層面都沒有到達,勞改營和街道辦事處領導作爲_期間暴力機器的基層代表人物,似乎很講究程序,難以看出有對殘破之家的更多職責,未曾直接出場的工宣隊加害者,在其妻子的咆哮聲裏,拎着飯勺掩飾在身後的陸焉識卻只能是訥訥無言。——就這麼算了吧,大家都是受害者。《歸來》的三觀是“認命”,這是對觀衆橫暴的誤導,更是對當事人的二次傷害,歷史已經戕害過他們,如果藝術再一次代替他們做出歷史的“和解”,只能以定是廉價的鄉愿。

從藝術質量上來複盤,《歸來》是對《陸犯焉識》並不進取的改編,僅僅藉助其人物關係鋪叔了編導心目中的一種消極、穩妥和保守的可能性。影視作爲文化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它離不開文學和文字的力量。中國的電影需要怎樣的故事,然而卻並非這樣態度的改編,誠然好的故事未必能夠驅動一切,可是最起碼不能對第一主人公陸的身體、精神和氣質擦寫到焉識的程度。穆旦《詩》雲:多少人的痛苦都隨身而沒,從未開花、結實、變成詩歌。電影最爲最具衝擊當量的媒介,應當將文學作品、新聞事件改編的故事,更加有力的呈現給觀衆,從而改變一點點改變時代特質。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4

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疑問是,兩個人的感情爲什麼這麼好萬物皆有因果,所以決定找來這本書看一下,兩個人以前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總覺得他們的這種感情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時代的結果。我一向都覺得這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原型,並且可能嚴歌苓還採訪過這兩個人。

馮婉瑜、陸焉識,這兩個名字好好聽,個性對我的口味兒。陳道明用個性磁性的聲音喊出“婉瑜”的時候,整個人心都化了。第一次覺得陳道明除了帥以外,聲音竟然如此贊。

這部片子,基本上是從頭哭到尾。妝完全花掉了,本來說是去超凡蜘蛛俠的,結果買票時候出現了誤會,要不然就不能化妝看電影。預料到淚點會比較多,可是沒想到自我從頭哭到尾。一包紙巾不夠用,並且擦得眼睛疼,鼻子也疼。

國產電影喜歡製造淚點,這是我一向都明白的。所以準備紙巾是我每次看電影的必修課,並且明白要看電影的話,一般不化眼妝。打心底來說,歸來這部電影的淚點真心不多,主要集中在兩人相見而不得的時候,還有之後_結束,他回來之後她早已認不出他的時候。後面整個故事相比較較平淡了,但不明白任何一個節點都能引爆我的淚腺。

我一向都在想,我爲什麼會哭。電影情感的渲染固然是一部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覺得我想大哭。酣暢淋漓的那種哭,在電影院的時候覺得會打擾到人家感覺不太好的樣貌,就忍着,結果心理真心忍的難受。哭的原因是明明每個人都很善良,可是卻沒有我心目中完美的結局。

一家人,本該是相親相愛,那麼好的條件,那麼豐厚的生活背景,那麼淵博的學識。可是不是任何人的錯,所有的人都善良的讓人心疼,就早就了不是我心中;夢想狀態的他們。可能這種狀態對他們來說已經最好了,可是我卻不願意理解這樣的事實。如果事情發展按照常規的有壞人的話,那麼所有的錯都有了歸咎,我就不會感覺到一股氣憋在心裏面了。雖然我喜歡情節發展沒有任何壞人的出現,可是也絕不期望善良的人都落不了好下場。夢想主義的意識還是那麼重。所以,淚腺纔會這麼發達。

陸犯焉識的簡介,發現陸焉識年輕的時候也曾叛逆過。經歷_之後,能對妻子這樣,說明馮婉瑜是個頂好的女人。我喜歡這樣的情節設置,喜歡他們之間日久生情的這種感情。從不相信一見鍾情,僅有經過時間和事件沉澱的那份感情纔是最最刻骨銘心的。從農場跑出來的陸焉識,偷偷回家看妻女一眼,屋內的馮婉瑜感受到了屋外的陸焉識的存在,可是不敢開門,在裏面含着淚,掉不下來。門外的陸焉識忐忑,終究爲了見妻子一面被抓回去。兩個人在火車站天橋始終沒有碰到的雙手是多少觀衆的遺憾,這個淚點完全是順理成章了。

當然,他們的女兒在整個矛盾中起着十分關鍵的作用。戲劇衝突的引爆點兒,引領者每一步劇情的發展,設置地合情合理,滴水不漏,讓觀衆愛也不是,恨也不是,最終就只能自我默默地哭了。天下間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無限包容,無限無私,從不責怪兒女,陸焉識說,自我不是一個好父親,沒有陪伴女兒的成長,期望馮婉瑜做個好母親,替他補償。女兒舉報他,對他來說根本就沒放在心上,雖然女兒爲此愧疚了很久。讓我想起小團圓的一家人,如果他們之前也能早點兒開誠佈公的談,事情可能就沒有這麼嚴重了。所以說,無論是家庭相處,還是兩個人的相處,必須要開誠佈公,決不能各自想各自的。交流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

毫無疑問,兩個人是相愛的。得了健忘症,這點兒絕對過於戲劇化了。不記得愛人長什麼樣貌,可是記得他的筆跡,記得他的琴聲。這是一個小BUG,到不影響整體的效果。我以爲正常的情節發展會是她最終記起了他,沒想到不是的。所以這個小說,電影才更加現實,不像單純地一部小說而已。所以看得人才會更加痛。

陸焉識給馮婉瑜寫信念信的情節好感動。這是哪個年代特殊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此刻這個社會估計也就沒什麼人能幹出這樣的事情了。假如有人這樣對我,想必是幽囚必應了。所以說,我的人生是矯情的人生。彈琴的情節也很有愛,雖然她最終沒認出他,引得觀衆一片大笑,我默默地擦眼淚了。明明那麼相愛,明明就在對面,卻那麼遠。連泰戈爾都務必承認,這纔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嗎

電影的情節我就不贅述了。接下來說說其他方面的事情了。

化妝。很少見到國產電影的化妝能夠做得如此精緻。每個人臉上的妝都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放大,這種僅有美國大片才做得到。中國電影永遠顯得那麼粗糙。這部戲化妝的bug我都沒找到。每個月5號的時候,馮婉瑜都會去火車站接陸焉識,幾乎每次,鏡頭都會定格在馮婉瑜梳頭,細心地人會發現,在這幾組鏡頭裏面,馮婉瑜鬢角的白髮是在不斷增多的,這就是化妝的完美體現了。最終的老人妝,幾乎看不出是演員本人,我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陳道明多處的妝也都能夠看得出來。

演技。電影裏面幾乎全都是演技派人物。鞏俐就不用說了,陳道明也就不用說了。一個眼神、一個嘴角的變化,都是電影情節的需求,真心的大快人心。比起好多不明白在幹什麼的演員,這部戲真心是好。連各種醬油都是演技派人物。陳小藝、劉佩琦、辛柏青、張嘉譯、丁嘉麗、郭濤、閆妮,各種大牌出場不到五分鐘,演技都是槓槓的。也僅有張藝謀有這種號召力了。

這部戲,不管票房如何,口碑我覺得肯定是在那裏了。拿獎肯定是毫無疑問的,就是看會拿到那些了。新一代的謀女郎出現了,發現張藝謀喜歡的美女都是一個類型。對着馮婉瑜和丹丹看,真心覺得她倆有母女像。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5

他們在似曾相識中清醒和混沌着,清醒着本能的堅貞完美,混沌着無法言說的記憶傷痛。

那夜,她沒有打開那扇門,從此,她終生再不鎖門,她終生再不鎖門,卻最終關掉了心門。他痛苦於她不再認識他,卻在她的不認識中終生體味她,認識她,明白她。

人最記憶之深在於最痛苦與最感動。她一生在幸福地追憶他的名字,半生也在封閉風雨交加中“迷失”的那個夜晚,“焉識”,於她於他焉能不識。這個問號沒有留給馮琬瑜,卻留給了叫“焉識”的那個人,她用忘記在告訴他“我的心裏僅有你!”

那段鉤沉的歲月,他成爲她唯一的牽掛,她成爲他唯一在等的人,“焉識”在她心中焉能不識,“琬瑜”在他心中豈止宛如美玉,而他們的女兒“丹丹”,淹沒於紅彤彤的世界,爲了耀眼反而失去光芒,未經淬鍊的父愛並未阻止幼稚的紅心。

一紙淒涼的離箋壓在玻璃下,一滴濁淚落在玻璃上,清脆致斷腸,清冷的淚隔着玻璃卻擁抱不了看得見、摸不着的溫暖;一曲熟悉而陌生的鋼琴曲,喚醒了一顆被歲月苦痛浸透的心靈,那顆心流着血,那個人卻依然在沉睡,不,沉睡的人如何流着淚,不能忘卻的記憶裏,他們相互着唯一,偎依,;一筐凌亂的信,是他們二十年謀心不謀面的生活,清輕的誦讀卻又是謀面不謀心的溫暖悲傷。

用半生的“無好”去迎接以往的不好,最終明白那個日子是她的最好。

雪花飛舞的日子,他們去共同迎接一個叫“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患難真情”的客人,那個“客人”是他們共同的記憶:爐火上冒着的熱氣,書案上的一杯清茶,一首淡淡的鋼琴曲,一抹會心的笑語……

歸來,是一個人,是一顆心,是一種生活,是一坎幸福,是一腔期盼,是一份守望。

歲月,那段歲月,那段“老方”的歲月,再不歸來。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