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3.17W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多篇

導語:電影講述來自貧民窟的印度街頭少年賈馬勒參加了電視節目《誰想成爲百萬富翁》,他的目的是要找回失蹤的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對這個電視節目一向十分熱衷。但當他即將獲取高額獎金時,卻被人揭發有作弊嫌疑。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一個既悲慘又溫暖的勵志故事,如此征服人心,可見人們對悲情和勵志的需求是沒有止境的——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候。

在貧民窟長大的孤兒賈邁爾·馬利克,參加了一個電視節目——<誰想成爲百萬富翁>,只要答對所有的題,他就能夠拿到2000萬元的獎金。此前連受過高等教育的律師、政客、學者都在這個節目中一一敗下陣來,18歲的賈邁爾卻能一飄過關斬將,直衝向最後一晚的最後一道題,只要回答這最後一個問題,他就能拿到最後的獎金。可就在這時候,賈邁爾卻因涉嫌作弊被警察逮捕。是啊,誰能相信一個幾乎沒有文化知識的小男孩能答對所有的問題呢?而又有幾人明白賈邁爾真正參加這檔電視節目的初衷只是爲了尋找他一生的摯愛——拉媞卡。爲了證明自我的清白,賈邁爾向警察講述了自我在貧民窟的成長的故事,透過他對自我艱難人生的描述,所有人都明白了,他能回答出電視節目裏的那些問題,絕非偶然和作弊。原先從他的生活經歷中都能夠找出每道題的答案,因爲這些答案都是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得到啓示的。

片子中最沉重的也是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賈邁爾在警局裏的供訴那段,揭示了賈邁爾爲何碰巧了明白那些問題的正確答案。那些答案伴隨着賈邁爾充滿血、眼淚和恐懼的人生軌跡,見證了印度普通百姓的悲歡離合,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的艱辛坎坷。大規模宗教衝突、險惡的孤兒院、顛沛流離的浪蕩生涯、黑幫團伙——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令人絕望和窒息的不公不義充斥着底層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威脅着每一個人。相依爲命的哥哥幹起了刀口恬血的殺手行當,初戀女友淪落風塵,不變的惟有賈邁爾那顆善良、正直的心,和對感情、正義、幸福的堅強信念與渴望。

貫穿影片始終的大仲馬小說<三個火槍手>,是十分傳神的設定,也爲這部底色頗爲殘酷的電影賦予了傳奇的氣質。

這邊賈邁爾對拉提卡說:“我們會住在哈爾博大路旁的大房子裏。你。我。還有舍利姆。三個火槍手。”

“月光下。你和我。我們一齊跳舞好嗎。”但是不久就出現了劇情中最讓人心痛的一幕,在最後一刻,舍利姆鬆開了手,放下了三個火槍手中可能成爲累贅的拉提卡,看着拉提卡的身影消失在軌道的盡頭,我也不由心痛一番。

賈邁爾並不是天生的聖人,他那悲天憫人的淡淡哀傷始終貫穿在整部電影中,三個火槍手的分離爲日後賈邁爾挽救拉提卡的一切努力做了極好的鋪墊。賈邁爾從開始逃亡產生的同情,在和拉提卡共患難時進化爲友情,在乞丐集團時昇華爲親情,到青少年時期違背諾言的愧疚成爲他尋找拉提卡的動力,之後第一次拯救拉提卡令感情萌發在兩人之間,整條感情線清晰純潔令人動容。

三個火槍手中的另一位,賈邁爾的哥哥舍利姆,同樣塑造的十分成功,他與賈邁爾的性格完全相反,他沒有任何道德約束,沒有不現實的浪漫氣質,他相信適者生存,行事果絕。他有救賈邁爾的勇氣,有殺死黑幫頭目的果斷,也有出賣拉提卡換取富貴的貪婪和殘忍,但在最後一刻,卻被賈邁爾的執着所打動,救出了拉提卡,將自我埋在畢生追求的金錢中,與黑幫頭領火拼,從容赴死。其實這個人物最接近大仲馬筆下的三個火槍手的共同性格,即對俗世的聲名財富有着熱烈的追求,但又將友情置於自我最爲看重的名利之上。

三個火槍手中,拉提卡代表感情,舍利姆代表親情,賈邁爾偏代表友情和大愛。這從之後賈邁爾和在乞丐集團不幸被毒瞎變爲盲童的孩子相遇,可看出賈邁爾對於自我倖免遇難深深愧疚。這些不幸的孩子命運是相同的,賈邁爾就是拉提卡,就是盲童,就是任何一個貧民窟裏可憐不能自主命運的孩子;不一樣的是,賈邁爾有一個愛自我捨命保護自我的哥哥。這也令最後實現夢想的賈邁爾和拉提卡一齊共舞的歡樂畫面充滿了辛酸的淚水。因爲這個畫面是殘缺的,三個火槍手總不能在一齊,總要犧牲其中一個才能保全另外兩個。正如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賈邁爾的人生充滿了爭鬥和抉擇q/a,最後夢想成真一半也令整個故事更具現實意味。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人生是藝術作品中最大的一個主題,即便是一個混混一個流浪漢的人生也能夠是一部史詩,所以描述人生的藝術作品,通常都令人嚴肅的透但是起來,而博伊爾描述賈邁爾的一生,卻生動的極富感染力。當賈邁爾快樂時,我們也神采飛揚,當賈邁爾處於險境時,我們也手心冒汗,當賈邁爾的女友拉媞卡離開他時,我們也黯然神傷。

<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十分值得觀衆去細細品味,裏面很多的細節設置都有一種“微言大義”的感覺。節目主持人給賈邁爾提得第一個問題竟然是問他某部電影的主演是誰,而那個主演恰恰是賈邁爾小時候最崇拜的,爲了得到他的簽名,還鬧出了笑話,讓人忍俊不禁。這段情節有一種致敬的味道,很多導演由於個性崇拜電影這門藝術,會專門拍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比如託納託雷的<天堂電影院>,文德斯的<光之幻影>,博伊爾大概是在這一段裏,以自我的方式來向電影這門藝術致敬。

這部電影的成功得益於導演不粉飾、不矯情、不折騰。貧民窟裏的殘酷人生,印度這個亞洲新興國家的夢想和期望,()透過剋制的鏡頭栩栩如生地展此刻觀衆眼前。<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所以動人,在於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與殘酷,而又在這樣的殘酷中未曾放下其理想與純真。電影的很多段落頗似童話,但又將這童話很殘酷的毀滅掉。片中未放下的理想的寄託,是主人公賈邁爾。他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樣用自我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我想要的東西,他只是從不放下。爲了一個偶像的簽名能夠跳進糞坑,他不放下夥伴,在逃出生天之後仍回到火坑尋找被困於黑幫的夥伴,他愛一個人,不論時光和環境怎樣改變,仍像阿甘一樣的絕無改變。他沒有任何的豪言壯舉,驚世駭俗的舉動,他只是一向,不拋棄,不放下。這個人物讓庸庸碌碌的我們爲之慚愧,警醒。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可能許多看完電影的人說,這是一部講述貧民窟少年賈馬爾感情的電影,但我並不這麼認爲。原因是,感情在這部電影裏只是起到了兩個作用,一個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結構線索,正是依靠賈馬爾對拉提卡的相思之情來結構故事,才把一個個支離破碎的流水賬似故事片段串成了一個藝術整體。感情更是主人公賈馬爾永不放下,最終選取參加“誰想成爲百萬富翁”節目的動機,它把故事推向了前進。二是作爲一個沒有受過什麼正規教育、甚至不認得幾個字的貧窮青年,賈馬爾對感情的執着,就代表着他對性命的執着,而感情,在那裏是一切完美的代名詞,是主人公對自我所有人生理想的寄託。之因此這麼說,並非臆想出的結果,咱們能夠反觀整部電影的人物構成,咱們能夠說賈馬爾是怎樣怎樣的性格,他哥哥薩利姆如何如何的人物,可思考到拉提卡時,咱們卻沒有什麼特定的印象,她的人物性格並不鮮明,只能模糊地說,她善良,美麗,深愛着賈馬爾,其他的一切比較細微的個性之處,咱們似乎並不能說出來。原因很簡單,就是正因編劇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就沒有投入濃墨重彩,這就導致了拉提卡這個全片的女主人公雖然出場次數很多,但是並不是影片的重心所在,以至於她的形象比較單薄,只是個完美意象而已,不是十分立體的人物。

但說到賈馬爾的哥哥薩利姆,他在整部影片中的出場雖然與拉提卡比起來並沒有很大的優勢,可他性格的鮮明性和在影片中起到的藝術作用遠遠超過了拉提卡,甚至他的圓形性格與影片中的一號主人公賈馬爾的扁性性格相比也要有分量的多。因此我認爲,這部影片的隱含的線索和中心,實際上是兩個從貧民窟裏走出來的親兄弟,爲了生存,有了不一樣的人生選取,因此才導致了他們最後不一樣的結局。

大哥薩利姆從小機靈聰敏,一心想出人頭地,成爲百萬富翁,弟弟賈馬爾心地善良,除了對生活的執着和鍾愛,其他一無所求,兄弟兩人有着截然相反的追求,但卻驚人地得到了相反的結果,(fwsir。)不想成爲百萬富翁的弟弟最終透過機緣巧合成了真正的百萬富翁,而哥哥卻躺在金錢的泡沫裏,永遠閉上了眼睛。難怪導演在電影的一開頭,就用哥哥在浴缸裏撒錢這個就應發生在影片最後的鏡頭,刻意地放到了前面來表現哥哥的人生目標。紛紛揚揚的紙幣是哥哥命運的絕好象徵。

主人公賈馬爾對完美事物的不懈追求被影片渲染得感人至深。他在任何狀況下都從不放下對心中聖潔化身的拉提卡的追求,無論是金錢的誘惑,還是性命受到威脅,都沒有窒滅他的所求。在看到自我心愛的人被哥哥拋棄時,一向尊重哥哥的他怒不可遏。他參加百萬富翁的節目,不是爲了成爲百萬富翁,而是爲了尋找拉提卡。他的性格是那樣單純,他的心靈是那樣乾淨,這簡直就是作者富有詩意的創造,寄託着作者對完美人性的無限渴望和對世俗對人性美的衝擊的深深憂慮。銀幕上這樣一個簡單、率直又可愛的個性贏得了許多觀衆的“垂青”,他時常說的一句“It'sourdestiny。”(這是咱們的命中註定),更引來了無數粉絲的尖叫。的確,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擁有這樣完美心靈的人都是很值得咱們尊敬的,但在他沒有成功以前,這樣的人很容易被人看作爲是“一根筋”。

但相對於賈馬爾一根筋式的執着,在電影裏,我更鐘愛薩利姆這個主角的安排,編劇在對這個人物的設計上務必下了不少功夫,正因他亦正亦邪的個性,正因他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說他正,是正因在賈馬爾遇到危機時刻,他是拯救賈馬爾的英雄;說他邪,是正因賈馬爾與拉提卡一向未能如願的感情,就是正因薩利姆直接或間接地關聯造成的,是他在思考自我生存質量的時候,無情地把拉提卡推向了苦難的深淵。他是這個故事的始作俑者,但值得慶幸的是,他也是最終給這個故事畫上一個句號的關鍵人物,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薩拉姆能夠說是整個故事的發動機。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這部影片中,有關薩利姆最精彩的設計,就是他作爲一個城市貧民“改變命運”的雄心壯志和這個雄心壯志註定無法實現的矛盾。首先,從薩利姆很小的時候就能夠看出,這個孩子敢闖敢幹,手腕有時候能夠說是很絕,頭腦機敏,行動靈活,絕對是一塊能夠成就大事的好料子。但他在想要獲得利益向上爬的同時,卻常常與自我弟弟的利益相矛盾,在這種矛盾中,他做出不一樣的選取,大多數選取都是有利於自我,而背叛了弟弟的,但每每在關鍵時刻,他都成了賈馬爾性命中不可缺少的貴人。

第一次矛盾,賈馬爾不惜跳入屎坑贏得了明星珍重的簽名照片,爲了挫挫弟弟的銳氣,也爲了掙點私房錢,甚至還有一點孩子內心深處攀比和惡作劇的心理,他偷偷賣了弟弟的照片,這一次衝突,賈馬爾的損失不大,但只是從這一點小事中,就爲以後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第二次矛盾,當薩利姆和賈馬爾被誘拐到了馬曼所開的“孤兒院”時,薩利姆憑藉自我的勇敢和聰慧,成爲了孩子王,也同時被馬曼看上,選取爲他自我的爪牙。在薩利姆把一羣流浪兒管理得服服帖帖的時候,他與廣大的孤兒產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而與賈馬爾的矛盾也是必然的。編劇在設計他們之間的矛盾時,使用了拉提卡,把她放到了矛盾的衝突點和制高點上,使拉提卡再一次成爲貫穿主線的人物。薩利姆想要把嬰兒交給拉提卡帶,說:“拉提卡,這天你負責帶他”,拉提卡說:“我不帶”,這時候,薩利姆的權威受到了質疑,作爲一個小頭頭,他務必要讓拉提卡服從,於是他說:“抱着吧,這是爲你好,有小孩能夠要雙份。”衝突產生了,薩利姆的命令和拉提卡的意願產生了矛盾,這時出面的,就是既鍾愛拉提卡,又是薩利姆弟弟的賈馬爾,他在這兩人中,始終持續着微妙的關聯。賈馬爾說:“她說了不想帶。”當時的賈馬爾,決對不是薩利姆的對手,而且薩利姆也務必以犧牲弟弟的利益,才能在孩子中樹威,因此,他斬釘截鐵地說:“你少說話,賈馬爾,之後,不然我把他扔了。”這樣,迫使拉提卡理解了薩利姆的推薦,再一次的爭鋒中,薩利姆的名利觀戰勝了兄弟情。

第三回合,在馬曼想弄瞎賈馬爾的眼睛的時候,薩利姆有兩個選取,是繼續留下來充當馬曼的走狗,還是幫忙弟弟脫險。第一種選取,他能夠完全取得馬曼的信任,正因他是以自我弟弟一輩子的愉悅爲賭注的,第二種選取,他會失去此刻爭取到的一切,但能夠拯救弟弟於水火,小小年紀的薩利姆沒有猶豫,他在關鍵時刻選取了拯救。這一次,人性的溫暖和血親至愛不可分割的聯繫,把薩利姆一向出人頭地的信仰成功推向了深淵。在這個細節當中,導演充分展示了哥哥性格的複雜性,把一個向上爬又沒有泯滅人性的藝術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

第四回合,哥哥哥弟弟在逃上火車後,薩利姆本來能夠拉住拉提卡的手,把她救上來,但是他沒有,理由只有一個:在薩利姆眼中,沒有什麼能夠比生存更重要,當時他和賈馬爾吃飯還是問題,再帶上一個小姑娘,實在是個累贅,於是,再次的鬆手後,他再次選取了生存這個第一要務。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作文國小作文-國中作文-高中作文-會考作文-大學聯考作文-節日作文及各類中小學生作文。在這個細節中,薩利姆人性中利己的東西表露無遺。他要擺脫自我的窮人身份過上富人的生活,沒有什麼能阻擋他這一人生目標,拉提卡當然更不可能。

第五次矛盾,在救出了拉提卡後,他們三人去酒店大吃大喝了一場戲,薩利姆作爲一個熱血青年,他想到了弟弟的“戀人”,於是,他用槍指着賈馬爾,逼他就範。這是全劇悲傷的起點,世間最痛苦的不是被敵人殘害,而是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在慾望與親情中,年輕的薩利姆做出了一個也許令他後悔一輩子的決定。

第六次矛盾,是比較隱含的一次矛盾,在多年以後的重聚下,賈馬爾找到了哥哥薩利姆,薩利姆讓弟弟回自我的寓所,但他選取了向弟弟隱瞞拉提卡的所在,正因那時候,拉提卡已經成爲黑手黨老大賈維德的情婦。這一次決定,薩利姆是爲了賈馬爾好,是出於對弟弟的愛,他不期望他平靜的生活再受到任何干擾,正因區區一個女生,遠比不上他對賈馬爾親情。此刻的薩利姆,是閃爍着人性光輝的最帥氣的時刻。

第七次矛盾,賈馬爾想帶着拉提卡遠走高飛,被薩利姆和賈維德的爪牙抓了回去,咱們能夠設想,當時並不是薩利姆情願的,也許不是他主動要帶頭的,但大勢所趨,他務必這樣做,於是,他的選取,咱們能夠從上方第六條矛盾中同理得到,這並不是薩利姆故意造成的,而且,即使他們逃跑,能逃過賈維德的手掌心麼?如果那時再被抓回去,賈馬爾還有活命麼?此刻,至少是薩利姆帶人去追他們,他能夠控制局面,至少使賈馬爾不至於被連累,隨着年齡的增長,薩利姆其實越來越在乎這個弟弟了。

第八次矛盾,也是全劇的高潮,應對着一個爲了拉提卡,用盡一切方法都想要找回她的親弟弟,他要怎樣做?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了一個落寞的薩利姆形象,從前的他,都是意氣風發地去幹自我想要乾的事,但當看到弟弟出此刻了電視上,他開始懷疑了,自我所有的人生信仰瞬間崩塌。他想要出人頭地,他想要掙錢,他想要當百萬富翁,同時,如果沒有拉提卡的介入,這對兄弟原本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拍檔,他們一齊逃跑,一齊在火車上偷東西,做小生意,爲了生存,一齊在泰姬陵當導演,偷人家的鞋子。我不堅信薩拉姆不記得這一切,在他眼中,這個弟弟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他雖然時常欺負他,做一些小惡作劇,但他深愛着唯一的弟弟,他想讓他愉悅,讓他不好與黑手黨扯上關聯,於是,他一次又一次選取了放開賈馬爾的手,實際上是在給他生的機會,愉悅的機會,但直到那一刻,薩利姆突然明白,原先,對於賈馬爾而言,所有的人生追求並不是過上富足的生活,並不是有一個百萬富翁的哥哥,而是拉提卡。那一刻,薩利姆務必在內心嘲笑自我,怎樣一向都不瞭解弟弟的需求,原先自我做的一切都是錯的。於是,他安靜地說了下方這段話:

薩利姆:那個傢伙,他從來都不放下。從不會。真是個瘋子。(給拉提卡車鑰匙)走吧。

拉提卡:但是……

薩利姆:只管走,機不可失。

拉提卡:他會殺了你的。

薩利姆:他那兒我來擺平。(開門)

拉提卡:薩利姆。我不能……

薩利姆:你別無選取。(交給拉提卡手機)這個你拿着。原諒我所做的一切。(望着遠去的拉提卡)好好活着。

在這一段中,薩利姆成爲了真正的薩利姆。看着電視裏的賈馬爾,薩利姆心中是感動,是懊悔,是驕傲,他雖然嘴上說“他是個瘋子”,但實際上對能有這樣一個靈魂聖潔的弟弟,他發自內心的驕傲。他讓拉提卡走,他明白那意味着什麼,導演特意給了打電話的賈維德一個特寫,證明了薩拉姆內心的掙扎和害怕,他明白那意味着死亡。但作爲一個男子漢,他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他說“他那兒我來擺平”,同樣是氣勢如虹,薩拉姆做事從不需要解釋,他不期望弟弟擔心,於是,他說:“你別無選取”,的確,拉提卡的每一次選取實際上都是薩拉姆替她做的,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他這句話的潛臺詞,分明是在託付拉提卡,好好照顧賈馬爾,他是我唯一的弟弟。“原諒我所做的一切”,既是對拉提卡說,也是對遠處的弟弟賈馬爾說的,那一句話裏,包含的是兄長對弟弟的愛,是父親對兒子的愛,是長輩對晚輩的愛,是對自我血脈另一部分的愛,他讓拉提卡好好活着,也正是讓賈馬爾好好活着。當他躺在裝滿鈔票的浴缸裏時,他生平的兩個願望都得到了實現:第一,他想成爲百萬富翁,他此刻擁有了鈔票,他溫柔地觸摸着它們;第二,他想要成爲弟弟的保護神,他要弟弟過的好,看到他和拉提卡能夠團聚,這個願望也實現了,他的人生得到了昇華,他的完美旅程結束了。

薩拉姆是影片中塑造的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他對親情的摯愛,是對完美人性的呵護,他對富翁的追索和與惡勢力同流合污是他人性的裂變,是人性惡戰勝了人性善,他用自我的性命人弟弟與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他人性的迴歸,是人性善戰勝了人性惡。作者透過塑造這個形象,是對窮人尊嚴的呼喚,更是對人性力量的渴求。

回想起電影一開始,兩人在貧民區裏奔跑着的情形,那時,他們很窮,但他們有母親,有家,有地方能夠上學,有兄弟姐妹能夠玩耍,那就應是電影的起點,也是電影的重點,活着,有所追求,那是最愉悅的。而這兩兄弟的百萬富翁夢想,也在他們惺惺相惜和互相傷害的過程中,漸漸變成了記憶總最美麗的珍珠,留給觀衆們最美的享受。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不常看有關印度人的電影但昨晚我從十點看到整整十二點,又一次被震撼。貧民傑瑪是如何變成百萬富翁的,這是首先吸引咱們的問題。有點雷的答案是,他是透過參加印度版開心大辭典節目來獲獎的。爲什麼?待續…賈馬爾·馬里克(戴夫·帕特爾飾),來自孟買的街頭小青年,此刻正遭到印度警方的審問與折磨。原因是賈馬爾參加了一檔印度版的《誰想成爲百萬富翁》電視直播節目,這個節目能夠使人在一夜之間成爲百萬富翁,然而就在他應對最後一個問題之前,主持人卻揭發他作弊,原因是賈馬爾並沒有選取主持人在休息時刻時給他的答案,這不合乎情理,賈馬爾當然矢口否認。

在解釋爲什麼能完美答對每道題的同時,賈馬爾的生活也在咱們眼前徐徐展開。他講起了認識的一位寶萊塢明星,在一宗教衝突中喪生的母親,以及他與哥哥沙裏姆如何認識了拉媞卡(芙蕾達·平託飾),他生命的摯愛。

三個無家可歸的年輕人被一所孤兒院收容,每一天以乞討爲生。但是孤兒院的負責人卻想弄瞎他們的眼睛以增加乞討收入,於是他們逃走了。在他們爬火車時拉媞卡正因跑的慢而被落在後面,火車上的沙裏姆本來已經抓住了她的手,卻突然在一瞬間故意鬆開了手,眼看着拉媞卡再被孤兒院的人抓去。兄弟倆在泰姬陵附近暫時住下來,賈馬爾以給遊客帶給導遊服務爲生,而沙裏姆則與街頭混混趁機偷取旅客的財物。

但是賈馬爾對拉媞卡的思念並沒有因時刻的流逝而減少。最終他說服沙裏姆一齊回到孟買尋找拉媞卡,但是一系列的變故使得他雖然見到了拉媞卡,卻再次失去了她──她被黑幫老大奪去;而兄長沙裏姆也成了黑幫的一員。

於是賈馬爾想到了來參加這個電視節目,正因他明白這是拉媞卡最鍾愛的節目,她務必會看到他。此時,賈馬爾憑藉他那傳神的生活經歷破掉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隔在賈馬爾與2000萬盧比之間的,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

警方認爲賈馬爾的故事“雖然怪誕,但貌似有理”,於是放他回去繼續參賽。拉媞卡果然在電視上看到了他,沙裏姆此時也幡然醒悟,給了拉媞卡車鑰匙與電話,催她快去找賈馬爾。最後一個問題是“請說出三個火槍手的名字”,賈馬爾並不明白,於是他使用了電話求助。電話打給他的兄長沙裏姆,接聽的卻是拉媞卡。賈馬爾聽到她的聲音固然興奮,但可惜拉媞卡也答不上這個問題。於是賈馬爾猜了一個答案……而此時沙裏姆爲了能讓他們愉悅地生活在一齊,也與黑幫老大同歸於盡。

那天晚上,賈馬爾與拉媞卡最後在火車站相見。他們忘情擁吻,有情人終成眷屬

有時候,寫一篇國外電影的影評於我個人是件會有些猶豫的事,正因人類的感情雖然共通,但另一個社會的文化畢竟不是咱們所熟知的,我堅信咱們一些電影專業人士對很多西方電影的明白,恐怕還不如西方的很多普通民衆,正因那是人家自小浸淫於其中的,比如說《布什傳》,咱們的專家再鑽研,恐怕也不如一個美國老百姓感受更深。就好像《英雄》(電影版、美劇版)《十面埋伏》的色彩和東方元素能唬住不少老外名家,但片中人物的滿口胡說八道卻瞞不了咱們沒有多少文化的老百姓一樣。對異文化的誤讀有多大,看看美國教授寫的金庸小說的書評就明白了。

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卻很有意思,第一,它由一個英國導演拍攝一個完全印度的電影,而在文化表現上極自然,絕無生硬之感。第二,它由中國影迷看來,又如此感同身受,毫無隔閡。

第一個問題,電影結束之後有段和電影無關的歌舞表演,由片中的男女主角領頭,一下子脫離了全片的寫實氛圍,讓人想起印度風靡世界的代表片種歌舞片,讓我猜想丹尼·保爾有可能是印度歌舞片的影迷,就像昆汀是武士和功夫片的影迷一樣。現代東方文化在西方很吃香,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更是有不少擁躉,比如赫赫有名的涅盤樂隊,比如理查德·阿滕伯勒會拍攝《甘地傳》,比如大科幻家凡爾納從小就嚮往印度,他的《海底兩萬裏》的尼摩船長就設計成印度人。

第二個問題更好解釋。今年我看詩人西川的書《流蕩與閒談——一箇中國人的印度之行》,有句很傳神的話,“印度是一個把所有社會問題用放大鏡放大的中國,因此要了解中國,去了解印度是一個很不錯的選取。”(大意)因此咱們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很多情節是咱們十分熟悉的,比如誘騙兒童,訓練並將其致殘成乞討工具的丐幫集團。方興未艾的“誰想成爲百萬富翁”之類的綜藝節目(順說一句,你看許冠文70年代的喜劇,裏面已經有對這類節目的諷刺,而咱們但是晚了三十年而已)。雖然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仍然腐敗橫行階級分立的社會現實,還有經濟騰飛,宗教衝突等等。

因此看片的過程中,我時常誤以爲自我在看一部中國電影。透過講故事來引出一個人的大起大落的生命的敘事方式,如《南海十三郎》;從質樸的鄉村文化到經濟騰飛的現代社會的鉅變,如《戀戀風塵》、《風櫃來的人》(兄弟倆在未建成的高樓上往下看的場面,像極了《風櫃來的人》裏幾個少年被騙去樓上看電影的場面);人的生命帶出整個歷史的變遷,動盪,則如《悲情城市》。

誠如西川所說,印度是中國的一面鏡子。因此從某個好處上來說,這纔是憤青們常掛在嘴邊的,“每個中國人都就應來看”的一部電影。感謝丹尼·保爾,他以一個局外人不帶偏見和侷限地拍攝了一部東方電影,而能令另一個國家的東方觀衆爲之感動,受益。

我以爲這是丹尼·保爾最好的作品。

它不像《猜火車》般只是迷戀於電影技巧的炫目,影像感的新奇和敏銳,也不是像《28天》系列般,在一個架空的世界裏,極盡黑暗殘酷的挑戰人性與道德所能承受的極限。

這些作品也是很好的作品,但仍然還只是小格局裏的好作品,只見到作者的才氣,鋒利,但還看不到作者的胸襟,情懷。

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丹尼·保爾首度具有大氣平和氣度的電影。這部電影有着好萊塢式的流暢的敘事,懸念從生,驚心動魄的講故事的方法,有美國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話氣質,有史詩片式的大格局,有歐洲電影的人文關懷,有丹尼·保爾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鋒銳和透徹。

從這一點來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也是丹尼保爾與編劇賽門·波弗伊的一次完美合作,後者填補了前者一貫在故事性,人物塑造方面的不足。賽門·波弗伊是《光豬六壯士》的編劇,對弱勢人羣的關懷在他的作品中一脈相承。

以《猜火車》成名的丹尼·保爾,在本片中完成了他在電影事業上的一個飛躍,在我看來不亞於拍《羣屍玩過界》起家的彼得·傑克遜,忽然拍出了《指環王》。猶如印度宗教中的比擬,這是丹尼·保爾的涅盤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