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大國崛起觀後感(實用49篇)

觀後感1.21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9篇《大國崛起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大國崛起觀後感》相關的範文。

大國崛起觀後感(實用49篇)

篇1:大國崛起觀後感

好像一種自然規律,世界上每一個大國崛起的背後,都有一條隱藏的線索,包容着它崛起並且最終鑄就輝煌的種種偶然與必然。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分析英國的崛起之初始,當分別從科學、技術、管理三個方面着眼。這也是現代花前進的三輪。

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講: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會崇尚科學的,他們的思想時麻木不仁的。而英國是一個較早受到文藝復興思潮影響並在這場偉大而輝煌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學巨匠的國家,莎士比亞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那時的英國人民,眼界是很開闊的,他們反對專制與愚昧,積極追求個人民主與自由,執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規律,到處是充滿生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誕生出了像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引導着人們以更加科學和理性的眼光來認識這個神祕的世界。經典力學的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大大增強了人們探索自然的信心。當牛頓發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後,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當瓦特最終以萬能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後,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當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常

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我覺得英國的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女皇的英明,管理的得當。1。女皇能抓住機會。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承王位的時候,從英吉利海峽的那一邊,不斷地傳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成功發財的消息。這些消息,是一個即將全面來臨的時代,對懵懂的人們發出的清晰信號。它意味着:在一個剛剛被重新發現的世界面前,誰能搶到先機,接受新的思想,誰更快地打破舊有的價值觀念,誰就會更快地變得富有和強大。在新世界的遊戲規則裏,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爲重要。2女皇的狠。女王鼓勵私掠船、海盜,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擴大英國貿易,開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亞,甚至襲擊西班牙的貿易。3女皇的開明。在對待藝術上,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麗莎白女王呢,當然知道這一點,她並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她明白:權力的基礎是全體英國人組成的民族,沒有民衆的支持做後盾,王朝就沒有立身的可能。國王與貴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應該擁有什麼,不應該擁有什麼。雖然沒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長日久,國王和貴族遵照彼此間的承諾,各自履行義務、享受權利,成爲英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規則。4女皇的聰明。隨着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爲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頒佈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了全民熱衷於發明、生產和貿易的景象。

相反,女皇以後的幾位君王的管理智慧就有些差強人意,甚至差點將英國置之死地。1約翰王又被稱爲“失地王”。爲了維持戰事,約翰王加緊了對市民和貴族的盤剝。這樣呢,就破壞了貴族和國王之間那個不成文的卻流傳已久的慣例,到了1215年春天,憤怒的貴族們集結起來,武裝討伐國王。2查理一世繼任後,很快就遭遇了財政危機。那些由他個人主導的,英國與西班牙、與法國之間錯綜複雜的宗教戰爭,使得國庫空虛,財政緊張,爲了維持戰事,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稅收。這樣一來,議會和國王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對立也就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在1642年爆發了戰爭,而這個呢,就是近代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叫“英國內戰”。3詹姆士二世沒有覺悟,他一意孤行,脫離議會統治,威脅到倫敦城和許多其他城鎮的利益。表現的像一個專制獨裁君主。他讓英國多數有產精英覺得他們必須推翻他。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蘭,詹姆士逃跑。沒有發生戰爭。

這幾位國王真有些任性所爲,都自以爲是,想要超越女皇,卻不去念一下女皇成功的經,一心要走自己的路,可不知前人已經給你鋪了路,這條路必然有它獨到之處,你卻偏偏要把它繼續往另外的方向鋪,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篇2:大國崛起觀後感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大國崛起的觀後感。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爲例: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羣衆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着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範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啓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10歲時,父親因受人陷害逃離瑞士。盧梭13歲即開始自謀生計。他當過學徒、雜役,爲人抄寫過樂譜,做過家庭教師。寄人籬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長期漂泊不定的貧困生活,培育了盧梭對於“殘暴和不正義”的反抗意識。

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理小說《愛彌兒》問世。盧梭在這部構思20年,撰寫3年,精思熟慮的傑作中,對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別是教育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提出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構想,描繪了一幅培養新人的藍圖,這部長篇檄文剛一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焚燬《愛彌兒》。盧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國。1767年,盧梭返回法國,避居於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評傳性的最後一部著作--《懺悔錄》。

1778年與世長辭。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齊所繼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齡分組來發展兒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實行教育。後德、法、英、意、俄、美等國政府,也紛紛派遣專家和官員前來學習。裴斯塔洛齊所創建的伊佛東學校成了蜚聲歐美的“國際學園”。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想》的運動。前者成爲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後者成爲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國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後的一次更徹底、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教育方面,資產階級執政的各派力量都擬訂過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爾提和拉瓦錫等人所擬的教育方案。這些方案雖然在當時都未來得及付諸實行,但對法國教育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會提出的方案,不僅給法國而且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討論19世紀教育發展的基礎。

由此可見,法國曾在19世紀初有拿破崙這樣的人物併產生過巨大的能量決非偶然,是整個民族素質急速提高後的能量的一次爆發式發泄。但法國的教育在拿破崙期間和之後屈服於宗教勢力變得越來越保守,宗教勢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權。直到進入20世紀後,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有所削弱,50多個從事教育等方面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封閉,1905年法國政府明確宣佈廢止“法盧法案”。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喪失了在國民素質上的優勢,尤其是與宗教衝突較大的科學被毀於一旦,終於沒有能再次平地而起。功虧一簣,令人惋惜!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

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週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牀,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製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纔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篇3:大國崛起觀後感

通過觀看《大國崛起》它講述了德國的分裂與統一,衰落與崛起。一個曾經多次遭受分裂的國家,一個曾經給全世界帶來最大的災難的國家,一個擺脫了全部歷史的不幸重新進入歐洲,融入世界,併成爲第三大經濟強國的國家,很讓人敬佩和尊敬。

經歷了多次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德國,以其無限的魅力影響着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全世界。相信許多看過大國崛起的人都會對德國這個充滿傳奇的國家印象深刻,不僅僅是感嘆它的強大,更是因爲它對待以前過錯的態度。聯繫到當前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刻,更是發人深省!

在12集的大國崛起中,德國的主題是“帝國春秋”,作爲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它飽受古典音樂的滋潤,散發着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輝。統一和強大一直是德意志發展的最大動力,跌宕坎坷的命運不斷考驗着德意志人。勃蘭登堡國門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聖的象徵,200年前,當法國席捲整個歐洲大陸時,和平女神被當作戰利品運到了法國,屈辱降臨。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稱爲歐洲走廊的主戰場,飽受周圍列國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1648年,最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分裂狀態。席勒曾感嘆道:德意志,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塊土地了;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嘆道: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土地使我們相信地指出,

這就是德意志。在19世紀,統一和自由這一主題一直貫穿着整個德國,1814年,隨着拿破崙的戰敗,法國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卻要再次面對着一個分裂的德意志。可值得慶幸的是,法國大革命統一、自由的思想使人們從禁錮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來,光明的曙光迎面撲來。從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先進行經濟上的聯盟再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到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建立,19世紀中期,德意志的工業總產量已經位居歐洲第三。經濟實力的增長,給德意志帶來了飛速的發展。1871年,稱爲“鐵血宰相”的俾斯麥上臺,不斷增加的軍隊力量使德意志成爲“和平時期的兵營”,俾斯麥以其獨特的外交政策,爲德國爭取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他認爲:沒有任何國家不結盟,也沒有任何國家不會成爲本國的敵人,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德意志在法國的王宮中宣佈了它的誕生,一個全新的德國正在走來。俾斯麥當政期間,還重視國民教育的培養,建立教育和科研並存的現代大學,大學教授中就有29位獲得過諾貝爾獎,智力成爲了德國發展的重要資源。也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國展開,1913年,德國經濟躍居世紀第二,經濟的發展刺激它要在世界上謀求更大的利益,於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成爲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戰爭摧毀了世界,同時也摧毀了德國,德國再次一分爲二,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 前,紀念爲二戰付出慘痛代價的猶太人。那天,勃蘭特做出了一個讓世界震驚不已的動作,他面對死者墓碑,跪倒在地,誠心懺悔。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德國面對二戰的態度與日本大不相同,他們不僅沒有迴避,而是勇敢的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這讓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國,甚者對德國更加尊敬。經過多年的努力,1990年10月3日,德國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國重新統一了。德國憑藉自身不斷的發展,成爲了繼美國、日本之後的第三大強國,作爲歐盟主要的成員國,它更是找到了通過振興歐洲來壯大自己的強國之路。

作爲後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過去很久,戰爭恍惚離我們很遠,可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傷痛,更多的是我們對世界和平的態度,我們不能去糾結歷史的對錯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現在和未來。一段歷史的大悲大喜總是發人深省,面對過往,我們不斷感慨。在振興祖國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的我未來還很長,中國要強大,要自強,要靠我們不斷奮鬥。歷史給我們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的硬道理不是空談,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將在不斷的發展中屹立於世界強國。

篇4: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中所謂大國是指葡、西、荷、法、英、俄、美、德、日九個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它們都是“以血腥積累資本”的資本主義國家,也無一不帶有侵略性,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是值得中國借鑑的。

葡萄牙與西班牙是最早開闢新航路的兩個國家,它們也最早從事黑奴貿易,從中獲得了暴利,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們掠奪了無數的資源,將美洲廣袤的大地變爲他們的殖民地,使得至到今日拉美文化仍然折射出葡西文化的影子,但是葡、西着實是輸了,輸在了落後的封建制度上,掠得的大量資源被皇室揮霍,資本主義並未獲得充分發展。從這一點上來說,葡、西也不能算是大國。

商業文明的代表荷蘭,在不知不覺中崛起了,17世紀上半葉是荷蘭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荷蘭取代西、葡成爲頭號貿易強國,有“海上馬車伕”之稱,其貿易範圍包括西北歐的海域貿易,以及對亞洲的遠洋貿易和對西方新大陸的貿易。

荷蘭人通過組建大型商業公司來進行國際競爭,這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商業頭腦。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過貿易壟斷的方式,累積了大量財富,簡直稱得上富可敵國。荷蘭還佔領了很多殖民地,連我國的臺灣也曾落入他們的魔爪,直到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出現才扭轉局面。

然而法蘭西的崛起打破了荷蘭人的美夢。在路易十四的權杖下,法蘭西迅速成爲一個封建強國,但是此時在海的另一邊,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掌握了絕對的優勢,1688年光榮革命產生的《權利法案》,使英王淪爲資產階級的工具,在英國,議會至上。法蘭西在路易十四“朕即國家”的專制統治下,看似強大,其實早已軟弱無力。於是英法七年戰爭充分顯示了工業文明的優勢,法軍潰敗,英國成爲“老大”。經過百餘年的經營,英國已成爲日不落帝國。

此時的世界,葡、西、荷早已顯得微不足道了,世界舞臺主要是英法兩國之間的爭鬥。

當法王路易十六熱心幫助北美殖民地獨立於英國之後,法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1789年7月14日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歐洲封建勢力遭受了致命打擊,路易十六無奈地悲嘆:“是盧梭毀了法國”,只能走上斷頭臺,得到查理一世的下場。西歐各國封建勢力(包括資本主義的英國)紛紛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法國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從丹東到羅伯斯比爾都接二連三地被推上斷頭臺,直到一位偉大將星——拿破崙的出現,法國大革命的果實才得以維護,拿破崙憑藉出色的才能,以及資產階級的支持,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拿破崙帝國不僅打退了封建勢力的入侵,還四處擴張,使之盛極一時。

其實法國大革命如同英國光榮革命一樣,都是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它是歷史潮流,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英國和法國,作爲世界上兩個最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儘管它們的發家建立在侵略之上,但它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做出了貢獻的,它們給我們的啓示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歸根結蒂是人類的生產力的進步,而思想文化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至於繼英法之後,主要是美、德、日、俄等強國,它們也無一不是繼承了英法的變革精神。

德、日、俄是三個封建殘餘比較多的國家,它們在以後發家的過程中無一不吃過“封建”的虧,只有美國與封建界限劃分得清,這可能是美國至今仍是一個超級大國的原因之一吧?

作爲一個強國,其經濟實力強自然不必說,可是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是它們的文化競爭力也很強,它們之政府對科技及教育的重視也是它們能成爲大國的原因。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德國的洪堡大學,那麼多震古爍今的偉(名)人,例如馬克思和愛因斯坦,均出自該校。德國人對教育的重視使得德意志民族成爲一個“盛產詩人與哲學家”的民族,但是普魯士的封建殘餘及軍國主義傳統卻使德國兩次挑起世界大戰並“兩敗塗地”。日本也有相似的經歷。

大國的發家史看似很曲折,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國家只有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重才,有機會成爲所謂大國。

篇5:大國崛起觀後感

近段時間,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電視紀錄片,名字叫做《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歷史,原來是這麼充滿趣味!這麼深奧奇妙!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日本、俄羅斯(前蘇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雲大國的興衰故事。它們的強盛都離不開那些改變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和領導人。從哥倫布、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瓦特、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盧梭到伊沙貝爾女王、拿破崙、戴高樂、郫斯麥、彼得大帝、華盛頓。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真正的治國之道從是這裏產生的。

每一個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國,都可以當作我們的老師。西班牙與葡萄牙告訴我們:要有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蹟;英格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需要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持;法蘭西告訴我們: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長時間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則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更加深刻地證實了法蘭西的教訓;德意志還告訴我們只有統一完整的國家才能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蘇聯的興衰告訴我們: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美利堅合衆國告訴我們: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國》,這裏面談到了中國唐宋的強盛時期,它是這樣描述的:“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國城市就已經有很多的福利設施;一千多年前歐洲很亂很窮很落後,美洲未開發、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正朝着成爲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一千多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一百二十五萬噸,而公元1788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鋼鐵業年年產纔有七萬六千噸。一千年前的中國農業、商業、製造業、手工業、娛樂業都是世界最發達的……一千年前世界與中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幾倍而是十幾倍。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令中國人無比自豪,但晚清時,清朝政府的腐敗卻讓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得捱打,人民就會陷入痛苦與憤怒之中。現在的中國終於像巨人一樣從世界舞臺的底端再次站了起來,但我們卻沒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因爲,我們還沒有站在最頂端。

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再現雄風?

看完《大國崛起》以後,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點,全國的人民要萬衆一心地爲國家努力,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爲國家出力,要記住:“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大家團結協作,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走向勝利。第二點,國家領導人應該注重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該多多建設免費的國小與中學,要讓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實現成爲強國的夢想。第三點,英明的領導人與有智慧的百姓一樣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優秀的領導人才能制定正確的制度和戰略。第五點,即使擁有了以上四點,沒有歷史機遇,那麼崛起的道路還是非常漫長的,重要的歷史機遇可以使一個國家迅速崛起,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另外,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影響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歷史,它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從前人做過的事情中獲得經驗與教訓,它的缺點是容易在向別的國家學習並改善自己的時候與自己本身的傳統發生一些矛盾與衝突。

“國家興亡,我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努力成爲優秀的人才,將來爲祖國創造光明的未來,讓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二十一世紀騰飛,再次遙遙領先於世界!

篇6:大國崛起觀後感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近日推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起強烈反響。對於衆多國人來說,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

用電視畫面展現曾經的大國興衰,顯然沒有浩瀚的歷史典籍來得深刻。但是,電視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轉變形象地將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榮譽、血戰前行和繁華散盡形象地在大衆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將歷史反思從精英的書齋挪移到草根大衆思考的有益嘗試。央視將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濃縮,絕非大衆娛樂的電視劇快餐,而是品讀歷史的鏡鑑和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

在過去的500年間,中國所謂的盛世已經持續至清康乾時代,期間還包括明初鄭和浩大船隊的遠洋。但這只不過是古老的“中華龍”慣性繁華的迴光返照。而從14世紀開始的300年間,歐洲文興復興擊碎了中世紀宗教的神學桎梏,將人們從矇昧主義、禁慾主義和神祕主義解放出來,在精神方面爲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引領了歐洲作爲全球翹楚的新時代。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爲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於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佔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並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半個世紀前毛澤東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對新中國如何擺脫歷代王朝“興勃亡忽”的質疑時,給出的藥方是“人民民主”。今天,這句話對中國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當綜合實力成爲衡量大國地位的標準時,作爲硬實力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作爲軟實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響力一個都不能少。美國的強國之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列。

必須釐清的是,和上述9個大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強國之路有着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絕少侵掠他國的文化傳統的貪婪品格。也正因爲如此,在學習9大國優點的同時,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強國最終“亡乎”的歷史宿命。

不過,僅有和平的理性,經濟的勢力和開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實現強國之夢。如中國兩宋,經濟文化發展俱佳,政治也相當開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終被異族所滅。去年5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雖是對美國提出的警醒,但也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須要保持軟硬力量的綜合平衡,綜合國力的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頗。

篇7:《大國崛起》觀後感

位於歐洲西北段的英國是一個頗具獨特的國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將不累顛羣島與歐洲其他地區分隔開,這使英國比較容易防守――只要具備適當的防守手段和堅定的防守意志。

常久以來,英國一直居於文明世界的邊緣,文明的進程也多次被外來侵略者打敗。正是這樣一個在北海驚濤駭浪漂浮的小小島國,人口不過數千萬。卻率先敲開了通向現代世界的大門,並且最終成爲殖民地遍佈全球的日不落帝國。此時的世界地圖,似乎爲他悄悄重新畫過,英國從地理邊緣變成了世界中心,這樣一個小島國成爲了世界現代化的`領頭羊。

英國從一個島國變成歐洲強國,最終成爲世界霸主,憑藉的是他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制度文明,而這種文明一直引領人類進步的潮流,使世界各國爭先效仿。1870年以後的英國開始衰落,也是因爲它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礙其繼續發展,從而慢慢落伍,成爲了二流國家。

篇8:《大國崛起》觀後感

觀看完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之後讓我們深刻的覺得身爲當代大學生,應清楚的認識到中國不會自己崛起,而是需要國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從現在開始,我要從自身做起,用新的態度,新的行動肩負起時代賦予我的使命。我爲生長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它值得我們一生去奮鬥和努力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進步,它要求我們每一個人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愛好和平。當代大學生代表着青春、活力、希望和力量,我們更應該繼承前人的拼搏精神和優秀品質,提升自我,爲中國崛起之夢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9: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爲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於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崙爲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後,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註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裏,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纔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爲,最終纔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纔不會重演,成功纔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爲,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回顧500年來各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掂量12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顯然不約而同值得關注: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國只有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善於借鑑別國經驗,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篇10:大國崛起觀後感

央視二臺播出的大型電視記錄片《大國崛起》,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是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強國曆史爲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它以歷史爲主題,通過全球的視野,講述了500年來9個世界性大國興衰歷史變遷。通過電視展現大國引領世界文明的輝煌過程,以及世界大國風雲激盪的歷史畫卷,整部紀錄片揭示了大國崛起之路上在於改革和發展這一基本規律。讓我在領略了世界經濟史和文明發展史魅力的同時,也讓我對建鄴之崛起有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一、珍惜歷史機遇

觀看《大國崛起》,讓我揪心。在我們讀過的書本中,常說偉大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地大物……,多少年來,我們爲此陶醉。看過此片,對照十五世紀以來中國所走過的道路,我們如夢初醒,不無遺憾!說有遺憾,因爲在人類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過領先世界的輝煌,有過崛起的機遇。早在1405年鄭和的船隊就已經乘風破浪,遠航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比葡萄牙人早了近一個世紀。只是當年的鄭和帶領着大船隊,只是去宣揚我泱泱大國的實力的,宣揚過後,就回來了,啥事都沒幹。而西班牙和葡萄牙這些小國卻是帶領着堅船利炮,掠奪着各地的財富回去把他們的國家建設成“大國”。人類進步的機遇是有限的,誰能抓住,誰就會搶得先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英國、這些彈丸小國之所以稱之爲大,正是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抓住了機遇。

歷史像一面鏡子照映這我們的今天。時至今日,國家在崛起,地區在發展。如何在南京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又快又好發展中使建鄴進入前列,關鍵是抓住新的區域調整這個關鍵機遇期。

二、解放思想

要解放思想,首先我們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種認識,一種客觀事物在我們頭腦中認知的反映,並通過語言、文字、動作表達出來,是一種“思”與“想”的結合。作爲一種思想的常態,解放思想最根本的要解決思維方式問題,即從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要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隨不斷髮展的客觀實際變化而變化,敢於實踐、勇於探索,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要解放思想,我認爲一是不能害怕解放。不能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錯誤,怕上級責怪。在工作中有時會有很好的建議、措施,但由於“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說,不敢說。二是不能亂解放。就是不知道什麼叫解放思想,不知道從哪裏着手,更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主要是平時學習不夠,思想不夠敏銳,思路不夠開闊,思考不夠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號,我想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轉變,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

腳步達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達到;眼光達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達到。只要我們勤學習、善思考、勇實踐、敢轉變,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將所學所思在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昇華,我們的建鄴一定能夠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一定會更穩定、更和諧。

三、和諧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曆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的成就。但是隨着改革的深入,深層次的矛盾也暴露出來。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種種原因,社會成員之間在地位和財富分配等方面趨向兩極,導致社會出現不和諧現象。現在,我國的改革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同時也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以及佔有資源不同的人羣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會拉大,而隨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種利益關係日益複雜,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而新的制度體系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新舊體制、機制的銜接又不及時、不到位,就有可能產生社會無序、行爲失範等問題。鑑於此,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這是黨中央克服單純市場機制侷限性的一種新觀點,是一種經濟活力與社會和諧兼得的新思路,是“以人爲本”與“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相統一的發展觀,這一發展觀旨在改善參差不齊、自相矛盾的發展現狀,其主旨是不求最佳,但求和諧,營造一個社會各個階層都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社會各階層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滿足,各階層間的利益關係能夠不斷得到協調的社會。

新的區域劃分調整後,建鄴新城區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在新城建設中,必然會牽扯的各個階層的利益,各種經濟社會問題就會逐漸產生和凸顯出來,不僅影響許多社會成員個人的生存狀況、引發比較激烈的衝突、破壞社會秩序,而且也會阻礙經濟本身的進一步發展。

爲此,我們不但要抓經濟建設,各種社會問題也不能忽視。不能只講效率而忽視了公平,這樣只會使社會問題有積壓、增多的趨勢,甚至以犧牲一個階層(羣體)的利益去滿足另一個階層(羣體)的利益,形成了諸多社會不穩定因素,使社會運行不順暢,社會各階層不和諧。這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一是人際關係和諧。不能爲了出政績,打着爲人民謀利益的旗號,幹着勞民傷財的事;不能爭於求成,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不能爲了個人的既得利益,用自己的“政治優勢”極力維護少數羣體的利益,以便從中得到些“好處”,而不惜放棄羣衆利益;遇到羣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對的事情時,不能總是叫委屈,說羣衆素質低,不識大局,更不能稱羣衆是“刁民”,把羣衆推向黨和政府的對立面。而應該站在羣衆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切實爲羣衆着想,不斷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羣衆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二是“當前”和“長遠”和諧。不能只爲了當前的、具體的眼前利益忽視以後的發展。比如,有些地方政府爲了增加GDP,而承接了發達國家排污嚴重的產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政府和企業都得到了眼前的利益,但污染了環境,也就是損害了長遠的發展。也不能片面強調長遠利益而不注意關心解決當前人民羣衆切身利益問題,對人民的疾苦不聞不問,對嚴重侵害人民利益的腐敗現象和其他醜惡現象視而不見,甚至包庇縱容。

四、善於學習

通過學習,可以開闊視野,發現不足。所以要學習,學習歷史,學習先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別的不說,就從《大國崛起》中的幾個細節我們就可以學到很多:1、哥倫布在遠航探尋新大陸過程中,數月未找到陸地的影子,船員譁變要求返航,哥倫布說再堅持三天,結果在第三天他們發現了美洲大陸。這一細節告訴我們:在勇於創新實踐的同時,還需要必要的堅持,甚至要有容忍失敗、承擔失敗的勇氣與魄力。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充滿了艱險與挑戰,成功的前夕往往是最艱難的時刻,這就需要我們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即使努力了,可能也不會獲得成功,但是我們爲了理想付出了努力,我們不會有愧疚。2、一艘荷蘭商船被困北冰洋,8人死亡,但他們未取船上裝載的一份貨物,脫險後把貨物如數送交客戶,儘管在貨物中有他們急需的食物與藥品,荷蘭人就是靠着這種誠信擴大了市場。這一細節雖然有些極端,但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爲人處事要將誠信,要有自己的底線,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同樣,一個政府也要誠信,只要我們政府真正爲老百姓的利益着想,老百姓纔會擁護政府。通過學習,提高人員素質,增長才能和水平,不斷激發創新精神,探索建鄴發展的新機制、新方法、新路子,建鄴的崛起和騰飛指日可待。

讀書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啓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以史爲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解放思想、創新理念、不斷學習,實實在在做好每一項工作,建鄴騰飛之路必將穩步向。

篇11:大國崛起觀後感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的禮貌古國,而這部記錄片恰恰又說明了禮貌的重要性,正如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一句話:“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統一信仰,信仰決定了禮貌的統一。這樣才能使國家透過輸出自我的禮貌,從而決他奇特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葡萄牙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南部,面積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時人口約1010萬。這個國家的面積和資源還不如中國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圖上還不如一粒葡萄乾大,15世紀時不到100萬的人口,打破人類傳統的亞歐非三塊大陸的傳統。當初僅僅是爲了獲取香料(即胡椒粒,用於保存食物),爲了這個簡單的願望,葡糖牙開始了真正好處上的大航海時代,在恩裏克王子的率領下開闢了南美洲,而恩裏克王子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卻從沒有一次遠洋的經歷。

德國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個實行了義務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在國民素質整體提高,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國家,使得鐵血宰相俾斯麥發動三次王朝戰爭,在攻陷法國首都巴黎後,德軍總參謀長毛奇自豪的說道:“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國小生的講臺上決定了!”

蘇聯爲了儘快成爲世界強國,把重工業列爲國家的首要發展目標,直到這天我們對俄羅斯的航母、潛艇、驅逐艦和先進的導彈都耳聞目染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透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透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爲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於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佔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並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好處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這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經過以上敘述應當說,21世紀中國將崛起於世界的東方,這已不再是空談而只是一個時光的問題。而以何種方式來完成這一進程,不僅僅爲海外所矚目,同樣值得中國人深思。

篇12:大國崛起觀後感

古代的篝火還在燃燒着,照亮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天空,三國紛爭的刀馬繼續演繹着大漢的壁畫裏的故事,明清時的繁華承繼着唐宋的詩詞裏的輝煌,還有那些數不清的星火無一不在顯示着他與衆不同[注:跟大家不一樣的身份——這是一個大國,一個名副其實[注: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的大國。

當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鬱鬱蔥蔥[注: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時,他屹立着;當古埃及春分日的第一縷晨光照到獅身人面像時,他微笑着;當古印度的婆羅溼怒張着妙目站在蓮臺上時,他安詳着。是的,從沒有人能質疑他,也從沒有人懷疑過他,因爲誰也沒有料到那一聲汽笛會使這個幾千年古國堡壘的崩塌,就如同被歲月風化了的雕像,瘋狂的被蠶食着。所謂的金身、羅緞在此時幾乎成爲了一種罪惡,一種任人宰割的理由。緊接着就是烽火、鮮血。然後,不屈的人民開始了漫長的抗爭。但是,災難、戰爭、貧窮、落後、欺辱如同無法癒合的創傷狠狠的烙印在每一個國人的心底。

可是,當天安門上那火紅的旗幟不可阻擋地冉冉升起,迎着十月的金風舒展,一個偉人用他那濃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中國人沸騰了。他們吶喊着,彷彿要把心底積壓的鬱氣全噴發出來。當一個明媚的春天裏,一個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後,圈出了中國人一個嶄新的時代,圈出了無數機遇和財富,又圈出了多少國人的萬丈豪情。而那位老人銅鑄的雕以他慣有的慈祥,笑看國人解放思想,邁着大步走向輝煌,參觀的人彷彿還能聽見他那四川口音: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其實,自21世紀來,中國已由原來的不習慣關注、評論到坦然接受。因爲我們崛起了,強大了,就像一頭已經覺醒並開始施展雄心的雄獅。我們不是那個藍灰的海洋,憑票吃飯的國家了,現在的我們有自己的色彩——多麼熱情莊重的中國紅;我們不是那和處處受排擠沒有發言權的國家了,現在的我們可以在國際上投出自己神聖的一票;我們也不再是那個孤零零的站在起跑線上一個人的奧運了,現在的我們可以在頒獎臺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相擁而泣——爲有這麼一個強大的祖國而驕傲、哭泣!

長城在烽火裏毅然挺立,現在的他以全新的姿態笑迎着四海賓朋。

黃河在炮聲中洶涌咆哮,現在的她以母愛的慈祥哺育着兩岸衆生。

大國正在崛起,大國已然崛起。就讓我們舉杯高呼,共同祝福這片土地:

美哉,我東方巨龍與天不老!

壯哉,我亞洲雄獅與國無疆!

篇13: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給人的感覺就很宏大,簡單介紹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歷程。在這種氣勢恢宏的講述和磅礴的配樂中,我覺得個人實在是太渺小了。而且每個國家都有它成功的智慧,可以給人以啓迪;每個國家都有它衰落的根源,可以給人以教訓。

葡萄牙依靠其勇敢冒險的性格引領着15,16世紀的航海大發現,成爲了世界上第一個殖民第遍佈世界的大國,但是豐富的航海知識卻使他們拒絕了哥倫布,也拒絕了美洲大陸;

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對於哥倫布的贊助使她戴上了世界霸主的桂冠,但是這個國家卻因爲沒有投資發展而是沉醉於奢侈而逐漸衰落;

荷蘭因爲發明了一刀清理鯡魚的方法使得自己一躍而出,並且發明了運貨量大的商船得到海上馬車伕的名號從而逐漸強盛,威廉巴倫支的三文雅之行確立了荷蘭商人的信譽從而在世界上穩穩立足,但是荷蘭對於世界的貢獻在於發明了類似於今天銀行的機構,確立了一種新的金融機構;

英國在伊麗莎白一世的帶領下逐漸強大,查理一世被殺後的光榮革命,牛頓的科學體系的建立,瓦特的蒸汽機的發明,共同孕育了這個新的世界霸主;

法國作爲社會實驗最多的國家,在經歷了動盪與迷茫之後,在拿破崙和戴高樂等傑出領袖的帶領下走上了國家強盛之路;

戰亂的德國則是在俾斯麥的鐵血政治下才開始走向統一和強大;

日本明治維新是轉折點,這種對新知識的強烈的學習願望使他們擺脫了成爲了殖民地的命運;

俄國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羅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農奴制建立了社會主義,之後的發展使蘇聯足以和美國抗衡;

美國的發展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爲美國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兩次世界大戰則使美國遠遠甩脫了對手,從而成爲唯一一個超級大國。

在讀完《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一書後再看這部紀錄片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覺得可以聯繫起來很多東西,但終究差一點東西,我想應該就是欠缺經濟學的知識。歸根結底,世界發展史就是經濟發展史,而經濟的發展歸結於教育,體制。對於資本主義和社會 主義的本質差別我不是很懂,有時間可以看看國富論。

篇14:大國崛起觀後感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國,而這部記錄片恰恰又說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一句話:“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統一信仰,信仰決定了文明的統一。這樣才能使國家通過輸出自己的文明,從而決他奇特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葡萄牙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南部,面積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時人口約1010萬。這個國家的面積和資源還不如中國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圖上還不如一粒葡萄乾大,15世紀時不到100萬的人口,打破人類傳統的亞歐非三塊大陸的傳統。當初僅僅是爲了獲取香料(即胡椒粒,用於保存食物),爲了這個簡單的願望,葡糖牙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在恩裏克王子的率領下開闢了南美洲,而恩裏克王子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卻從沒有一次遠洋的經歷。

德國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個實行了義務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在國民素質整體提高,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國家,使得鐵血宰相俾斯麥發動三次王朝戰爭,在攻陷法國首都巴黎後,德軍總參謀長毛奇自豪的說道:“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國小生的講臺上決定了!”

蘇聯爲了儘快成爲世界強國,把重工業列爲國家的首要發展目標,直到今天我們對俄羅斯的航母、潛艇、驅逐艦和先進的導彈都耳聞目染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爲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於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佔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並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經過以上敘述應當說,21世紀中國將崛起於世界的東方,這已不再是空談而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而以何種方式來完成這一進程,不僅爲海外所矚目,同樣值得中國人深思。

篇15:大國崛起觀後感

因爲不常看電視,《大國崛起》系列紀錄片在央視2套播出結束當日,我才知道有這麼個系列片。在網絡幾個褒義詞的鼓勵下,我到央視網站上去看這個片子。當天就看了兩集——西班牙葡萄牙強國史、荷蘭強國史。而後幾天,陸續在央視重播中看了德國、日本強國史。

對這一系列片子:感觸頗深。作爲一個曾經強大過的封建帝國,在150年前還輕視西方列強並將其稱爲“蠻夷”的“大國”,作爲一個常常將5000年曆史、地大物博掛在嘴邊的“自戀者”,這次終於沒有將自己放在一個“世界大國”的地位。而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稱爲“九個世界性大國”,擯棄了自大的心理,實在難能可貴,值得稱道。

傾3年之力、集百餘位專家智慧的這部紀錄片,將大國崛起之路,在這個時候展現在我們所有中國人面前,不能不引起這個國家的公民的思考。我們國家的這個時刻,正是中國走在崛起之路初級階段的關鍵時刻,正是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的時刻,正是中國在其越來越強大的路上出現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刻,正是中國在其強大之路上尋找屬於自己方向而又找不到座標的時刻——————我想,凡是看過這個系列片子的人大抵都會地頭思索:中國的強國路在何方,中國的強國夢是否能實現。思索中,滿懷激情,然而,不能懷疑的是,我們仍然需要解決更多的問題。

顯然,這個片子的最大意義不在於展示9個強國的歷史,而在於反思這9世界大國如何崛起並且衰敗,在於指導中國將如何走向持續的強大而立於不敗之地,在於引導更多的人思考面對機遇中國該如何探索尋求自己的發展之路。現在,傳統媒體、網絡、各種公衆場合都不約而同地在談論這件事情,這個片子引起這樣的關注,說明它已經成功。它的眼光、氣魄、密集而又精華的知識、即使而又尖銳的問題的確給了我們很多思考的空間。

然而,除了討論國家,討論崛起之外,我也會想到一個嚴肅而又現實的問題,就是說,一個世界國家的崛起和它的國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麼?答案顯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說,當一個國家成爲世界級的大國時,它的國民並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內心存在強國的自豪,但是他必須爲自己的生存而着眼於實事。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國家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社會也同樣出現了混亂,大久保利通政府將很多國家財產幾乎零價送給財閥,導致了社會的巨大的不公平,並造成國家裂痕的產生,大久保利通最終死於非命。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德國,當德意志帝國不斷強大的時候,他們將更多的財產使用在軍事上;二戰之時,希特勒可以說是爲了德國的更加強大,但是他帶給德國的災難同樣是令人驚心動魄的。

而當一個國家並不是世界級大國的時候,也許也並不追求世界大國的時候,它的國民也許是最爲幸福的。英格蘭萊斯特大學心理學家懷特根據178個國家的數據和100項研究成果,撰寫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報告說,丹麥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強的國家,排在丹麥之後的是瑞士、奧地利和冰島。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發達國家幸福指數排在其後面。報告還說,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醫療衛生條件、財富和受教育程度;而在這幾個方面,小國比大國更有幸福感。

在目前的中國,毫無疑問,大家都在爲中國的崛起而歡呼,爲自己作爲一箇中國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自豪,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更加強大,更加富有。但是,我們看到,中國在富強的道路上,並不是完全按照國民的幸福來衡量財富的,而是僅僅以GDP的增速來衡量的,這不僅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也導致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急劇下降。與此同時,腐敗、尋租、制度性的偏頗、收入差距的擴大等等都在使國民的幸福指數在下降。如房價一事,幾乎讓所有中低收入者爲之哀嘆,而因爲收入差距擴大而不斷出現的仇富現象,並由此衍生出來的更多的社會問題,更讓國民讓一體會到幸福。

在《大國崛起》中,我們看到科學、技術、探索精神在其中的偉大作用,但是我們卻在大國的方向上沒有看清楚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爲了世界性的大國而大國,還是爲了國民的幸福而大國?

篇16:大國崛起觀後感

崛起的大國,首先是開放的大國。是與其它國家積極交流的國家,是用於向外進行發展的國家,它不是封閉的,不是故步自封、自滿自足的。只有不斷開放的國家,纔有交流的節奏和生活,只有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乃至科技等諸多方面差異,纔會在更先進的國家面前時,認識差距,不斷追趕,直至超越,是開放促進了各方面的共同提高與進步。

崛起的大國,首先是善於思考的國家。只有不斷的反省,在思考中尋找出路,在思考中尋找答案,在思考中繼續行動,在行動中不斷完善思想,前進、崛起、發展是世界各國的主流聲音,發展也是國家前進的主要趨勢,任何不符合主流的聲音、行動必將被滾滾的歷史洪流所淹沒,這是歷史的必然。

崛起的大國,首先是積極向上的國家。只有發自內心中最強烈的慾望,纔會有最積極向上行動。只要思想的火花一旦燃燒起來,行動的巨大力量必然會不斷做出嘗試。科技的力量、教育的力量,推動經濟的不斷強大,國家實力不斷增強,再反饋到科技、教育領域,不斷壯大和進步。一旦進入正相關通道,那麼前進的步伐和節奏必定勢不可當,發展也越來越快。

崛起的大國,是善於學習的國家。首先是自身的學習,在優化內部結構和素質的同時,不斷髮展向上和向外的力量,汲取其他更先進國家各個方面有用的營養,不斷優化,向更先進的對手學習,而更高、更強、更快的對手,永遠是被模仿、學習追趕的對象,學習是發展崛起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動力,學習又是強國的前提和基礎,但學習什麼,怎麼樣去學,卻是各個國家在各個時期不同的課題。

崛起的國家,必須是包容的國家。只有具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度,只有包羅萬象的胸懷和格局,在求同存異的現實中和平崛起,在攜手共進中共同發展,在交流合作中共同繁榮,在適應變化中學會生存,在抵禦風浪中推進友誼,在互通有無中取長補短,和平是世界各國前進的基礎,發展是世界各國共同的心聲,包容是世界各國合作的前提,共進是世界各國的願望,交流是世界各國繁榮的手段,合作是世界各國崛起的方法。

浩浩蕩蕩的人類歷史,是人類經濟與政治發展的深厚土壤,戰爭與掠奪是這部歷史教科書中最沉重的頁面,屠殺與血腥是這部歷史教科書中最慘痛的章節。渴望和平,渴望繁榮與穩定,是人類歷史也是人性中做美好的願望,願人類在發展的歷史洪流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生活。

篇17:大國崛起觀後感

關於中國的漫長曆史和朝代,不記得哪裏看來的一句話,說中國“走的是竹節運”,一個朝代__另一個朝代,全盤打翻全盤否定,接着成爲又一個輪迴。從大的走向看,唐宋元明清,除了“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以外,並沒有本質的變化。

因此,當歐洲在醞釀翻天覆地的變革時,中國仍然在農耕文明的千年輪迴中醉夢沉酣,等待着“竹節運”的平穩週期。

數百年前,荷蘭讓整個“國家”成爲一家超級賺錢機器,馳騁歐洲的海上馬車伕、歷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凌駕戰爭之上的銀行借貸自由、橫跨全球的(也是在中國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固然是一個個天才的創舉,但荷蘭最驚人的舉動尚不在此:

在經濟效用的考量下,荷蘭可以是西班牙領土的一部分,也可以趕走西班牙,主動尋求英女王的護佑。在以上手段宣告“不夠經濟”之後,荷蘭纔開始建設“國家”這一存在,顯然,“國家”並非必需,除非它是安全護衛,是信用背書,是更高效的資源組織者;同樣是爲了更高效的組織管理,商人和市民向貴族買下城市的自治權,讓貴族從“經理人”變成了“股東”。如果說解放思想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在數百年前,荷蘭可能已經在國家體制層面上,做出了尺度的探索,這種自由機變與無處無在的“經營智慧”,大概只有猶太人可以較量一二了。

輕裝簡行的荷蘭,傾全民力量與熱情塑造了經濟的空前繁榮,英國則拾起了“偉大國家”不可或缺的另一部分。這個篇章裏,牛頓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名字。但我也同時想起了,當年學習牛頓三定律時,感覺何其枯燥乏味,絲毫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人類撕開混沌、號令物質世界的第一柄利器啊!今時今日的教科書,裝滿了一切人類智慧的結晶,但以照本宣科的形式來傳遞知識,是用看似捷徑的辦法,走了的彎路。

1215年,英國《大憲章》面世,英國貴族開始用契約約束國王的權利,法國人掀起啓蒙運動,宣揚“自由,平等,博愛”,爲今天的普世價值奠定了最底層的基石。所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固然有經濟和軍事的強盛做支撐,也在於精神資產、文化輸出。當英國頒佈專利法,爲牛頓去世舉行國葬,當法國建起先賢祠,爲科學和人文的先驅者們報以無上榮光,同一時期的中國,卻仍然是一個追求審美、道德、禮制的國度,對一切科技的探索被視爲“奇技__巧”予以貶低。

此後,“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共產主義,學習蘇聯老大哥“計劃經濟”,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在模仿、學習、複製中,囫圇吞棗地踐行着拿來主義。因爲落後,所以每一步都有先例可循,現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巨無霸公司,幾乎都有一個外國的原版。

今天,講“大國崛起”,實際上人人都知道,真正要說的是“中國崛起”,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式審美迴歸,傳統技藝復興,大國心態與自信建立,中國人在嘗試着接起某些斷裂的傳統,但真正具有普世意義的輸出,可以爲下一個時代、下下個時代奠基的精神與文化資產,在目光可見的視野裏,仍然是缺席的。

莊子有一個故事,混沌鑿七竅而死,這對中國重道而輕術的傳統,幾乎是一種預言。但是,周而復始的朝代更迭中,並沒有爲“混沌”智慧找到發展之道,這種極爲宏觀卻缺乏細節的認知框架,幾千年來都難以寸進,而西方從實用着手的途徑,卻在一點一滴中拓出新天地。站在這個歷史節點上,東西方文明的衝突和融合,但願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高房價的一片狂歡和一地雞毛。

篇18:《大國崛起》觀後感

讀史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啓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人類五百年的歷史是漫長而又極其複雜的,這裏僅僅從另一個角度,稍作窺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獨立的強大國家力量和海洋優勢,通過香料貿易和殖民掠奪,而成爲世界性的大國;荷蘭,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貿易和商業制度上的創新而奪得世界霸權。它們的大國之路,對中國的參考價值已經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爲代表的資本主義大國發展之路,以及蘇俄的強大之路,對正處在綜合國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國,有着巨大的借鑑意義。

首先比較它們的經濟制度。

由荷蘭首先開創的一些現代商業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銀行,在英國的手裏發揚光大。英國通過海戰奪取了海上霸權,但真正使其獲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卻是由首先在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及其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而美國,則在二十世紀早期,代替英國,成爲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國開創的自由經濟模式,在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帶來了重重矛盾,而美國,受蘇聯模式的啓發,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新確保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法國則大多是借鑑英美的經濟體制,沒什麼特別可言。

蘇俄的大國之路,則充滿了跌宕起伏。沙皇時期的農莊經濟模式,決定了它決不可能在與已經實現工業化了的歐洲大國之間的較量中勝出。但伴隨着十月革命而來的蘇聯,採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計劃經濟,而且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強大的理論支持,使其經過一個五年計劃即邁入了工業化大門,工業生產能力巨增。儘管計劃經濟使蘇聯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但是,卻使其擁有了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蘇俄的大國之位。

與上面兩種情況有所不同的是德國和日本,它們都採用的是英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但是,卻是由國家來推動、引導經濟的發展,從而克服了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業化的末班車,成爲世界性的大國。

考慮到蘇聯經濟體制的最終垮臺,總的來說,在國家指導下的自由發展的經濟制度,是相對較好的經濟體制。而美國在大蕭條期採取的經濟恢復措施,包括增加國家支出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對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都依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其次,比較這些大國的政治制度。

儘管這些國家的政治制度在成爲大國的過程中,都是向着更公平、民主的方向發展。但是,它們的政治體制依然差別巨大。如最後一集《大道行思》中,被採訪者,法國戴高樂基金會主席伊夫·蓋納所言:“一個國家的體制應該適合那個國家和人民的情況。英國人的民主和法國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國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國的政治道路,只能從自己的歷史中去反思。從漢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備一個共同點——國家統一,中央集權,軍事強大。一個散亂的國家是不可能強大起來的;而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複雜的地域、民族關係,註定了唯有中央集權,統治階層具有強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夠保證國家的統一;更進一步的,纔可以有能力去幹預經濟的運行。這也正是當今的中國,要確保臺灣不獨立,堅決打擊東突等分裂勢力的原因。

軍事力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自從近幾年中國海軍的新型核潛艇成功試射8000公里射程的潛射洲際導彈之後,美國的航母艦隊已經不敢輕易到臺海遊蕩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強大的軍事威懾,特別是核威懾,不僅可以保證我們自己不受侵犯,還讓我們具有了在國際政治上發言的話語權。

同樣,西方執意推銷的多黨制,對於中國來說,也看不到任何的好處。專*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較起來,“亂”則是更讓國家內耗的情形。而且,一黨的內部,也可以形成多種力量制衡,同樣可以保證黨的健康發展。況且,七千多萬黨員中,畢竟大部分還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只有具備這麼強大羣衆基礎的共*產*黨,纔有能力領導中國的大國之路。

最後,比較這些大國的文化。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發展進步的保證。無論是英美法德還是蘇俄,在它們國力崛起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後推動這種上升的力量——文化。無論是科技上的發明創造,經濟上的探索發展,還是管理上的開拓創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蘊。

中國擁有偉大的文化傳統和智慧,中國人具有發展所需的聰明才智和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很高興地看到,僅僅通過三十年的發展(真正全速發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術引進和創新,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大大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國留學生,也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而最近幾年,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表現,則更體現了高超的智慧。不僅僅是美國,中國也已經可以輕鬆駕馭大國之間的微妙關係,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術之高超,甚至更勝美國一籌。比如最近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由局外人到作爲重要利益方而參與斡旋,就體現了高明的國際政治策略。

而代表着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隨着衆多孔子學院在海內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這不僅讓更多的人聽到了中國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國正統文化的強盛。這是世界公認的,僅有古希臘先哲的思想可與之比擬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給我們指點迷津。

“以史爲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着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

篇19:大國崛起觀後感

這是一部挺有深度的記錄片,詳細記錄了500年來,9個超級大國的崛起歷史!我想,這是因爲我們中國人從骨子裏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夠迅速崛起,成爲那第10個超級大國!在看到別國歷史的時,免不得,我們會看看自己!我們離崛起還差了什麼東西?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崛起!

每個人看完後,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就把它記錄了下來。。。(隨便寫兩句^_^)

這兩個以牙齒命名的國家,無疑是開啓了西方國家重新認識這個地球的大門。他們的國土面積雖然小,但是憑藉海洋迅速成爲了當時世界的超級大國!中國曾經也有這樣的際遇,只是當年的鄭和帶領着大船隊,只是去宣揚我泱泱大國的實力的!宣揚過後,就回來了,啥事都沒幹!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卻是帶領着堅船利炮,掠奪着各地的財富回去建造他們的帝國!

比較不能理解的是,中國人從來都是對領土擴張不遺餘力的!當年我們的祖宗就打到了歐洲!但是我們的祖先怎麼就沒想過用海軍去侵略別國呢?如果那樣的話,世界的歷史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可以說,我們失去了讓我們延續世界中心的機會!要知道,那個時候,那些所謂的西方強國,可是還胎毛未盡,連淨化都還沒有完全呢!

篇20: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是由周豔執導的12集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於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首播 。該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

《大國崛起》講述了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該片解讀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分別詮釋了各大國500年的興起史,爲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尋找鏡鑑,意在“讓歷史照亮行程” 。

每一集的介紹都能讓我們瞭解西方列強崛起的歷史,他們成功進步能夠引起我們的深思與學習,大國崛起便是這樣,一方面讓我們瞭解其他國家的強大,使我們警覺,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知道了與他們的差距,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夠進步,超越他們。同時,我們還要吸收他們的經驗和教訓,使我們更加精準的前進在我們的道路上。21世紀我們要加快中國成爲世界大國的步伐,同時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也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篇21:大國崛起觀後感

此刻的世界是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不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殘酷的競爭。一個人若想在各種比拼中脫穎而出,就要總結、吸取自我和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一個國家若想在在如今這強國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鑑他國崛起中的經驗和教訓。《大國崛起》一書介紹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反應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9個大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進步,因爲國家是由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愛好和平不僅僅僅是對國家的要求,它們同樣也是個人應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應有一顆愛國、進取、和平、創新之心。只有我們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提高,我們祖國的實力才能逐漸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纔會不斷提高。當然,我所謂之人人進取等並非是說每個人都要按同一種方式去做事,而是期望我們人人都懷着強大祖國的理想去爲祖國的發展而拼搏,並在此基礎上發揚自我的個性。我認爲,發揚每個人的個性十分重要,因爲人的個性得到較爲充分的發揚,是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創新潛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國崛起》既爲我們國家的發展有所啓示,也對我們個人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忙。

篇22: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發展史,它以歷史和全球的視野解讀了15世紀以來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大國適時出發、各領風騷,演繹出大國風采的歷程。深入文脈,縱觀列強的發展史。我們不免會發現,看似偶然的崛起,似乎都是必然的歷史結局。歷史的長河仍在緩緩的流動,認真學習總書記所提出的:把握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是每一個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願望的國人所需要的。

上世紀,應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毛主席曾精煉而深刻的總結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我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潛力。八年艱苦抗戰,向世人證明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氣概,3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現了我們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巨大成就。隨着“中國崛起”“當中國統治世界”等言論不斷涌現世界舞臺時,我們亦感到: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亦將來臨。能否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經受住世界體系對我們的考驗,是當代中華兒女必然要應對的挑戰。

篇23: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是一部宏大的歷史紀錄片,採用了非教科書的方式,注重以理性的思維方法和哲學態度,精細梳理從15世紀以來領導世界發展前進的九大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沙俄和蘇聯,日本和美國的崛起歷史,分析和探討這國家崛起的原因,分析這些國家蓬勃發展的背後深層原因,我們可以從這部紀錄片當中吸收、借鑑到先進經驗和教訓。

看完了《大國崛起》以後,我對於這些國家的歷史有了一些瞭解,可以總結出一些大國崛起的重要原因,如: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健全的國家制度,具備一定程度的軍事實力,人民內部的凝聚力,良好的人文精神,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自由,國家創新體系完善,人民積極先進,渴望融入世界的主流,並且具備相當的海洋優勢,懂得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的趨勢等。然而,在這其中,成功崛起的大國的發展模式是不一樣的,基本都是要根據本國國情和歷史背景才能給選擇正確的道路。

今天的中國,正在走着和平崛起的偉大復興之路,但是這條道路顯然是坎坷與長期的。雖然中國擁有五千年的輝煌歷史,但是中華民族忍受了百年的屈辱,近代我們又錯過了前兩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剛剛搭上末班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認真和審慎的對待發展問題,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強國之路。

國家的未來發展重責就寄託在新一代青少年的身上,《大國崛起》真的很值得我們去看看。

篇24:《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觀後感 推薦度: 《大國崛起》觀後感600字 推薦度: 大國崛起觀後感500字 推薦度: 大國崛起觀後感中國篇 推薦度: 大國崛起觀後感800字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大國崛起》觀後感

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紀錄片,記錄了500年來幾個國家的崛起的歷史。

第一個是西班牙,第二個是葡萄牙,這兩個國家的名字都已牙齒命名(這是音譯)。這兩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不大,都是沿海國家,這兩個國家卻開啓了西方國家重新認識這個地球的大門。哥倫布想到打印度,卻到達了緊美洲的古巴和海地,就誤認爲到達了印度,稱那裏的人爲“印第安人”。麥哲倫率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第一次讓人類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第一次讓人類發現地球是一個球體,並不是天圓地方的。

荷蘭:荷蘭的國土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在三百年前,緊緊只有150萬人口,卻將自己的經濟勢力幾乎延伸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荷蘭沒有遼闊的國土面積,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荷蘭的成功是一個注重商業的結果,一切都以商業利潤爲重,其他的一切都好像無關緊要,不能和商業利潤相提並論。

英國:有着大本鐘的英國,是一個島國,卻成爲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綜合能力最強大的國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反覆和曲折的。這個國家雖然遠離大陸,卻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宏圖偉業,完成了工業革命!是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

法國:法國的文化曾經影響全歐洲,讓整個歐洲都以說法語爲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法國促進了社會進程。拿破崙掃平了許多封建城邦國家,使思想進入到了現代社會。法國是一個極其注重思想的國家,敬重藝術家、思想家。追求自由的國家。

德國:對於德國,也許對於我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成爲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德國強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視,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使德國站在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

日本:就目前來看,日本是唯一一個亞洲的經濟強國,當年的軍事大國。在美國打開了日本大門之後的二十年裏,日本迅速崛起,打開了鄰國朝鮮的大門(這個說法不對)。

向日本、葡萄牙等都比中國小的多,而中國卻沒有成爲這9個強國之一。我希望中國能成爲第10個強國,走在時代的前端。

篇25:《大國崛起》觀後感

前幾日聽了先生《中國社經大勢與商業大未來》的課程,並進行了課後梳理、總結、反思。然後這兩日又回頭去看了央視曾經熱播的紀錄大片《大國崛起》,本片也是和君知識結構中推薦的影視劇。整個影視劇看完之後,頗受啓發!

本片對15世紀以來,人類開始全球化貿易一直到今天,可以說是人類從封閉的區域、矇昧的中世紀、專制的封建時代,走向新生的文明、相互依賴的商業貿易、整體的聯結以來,相繼在世界範圍內崛起的九個大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的興盛衰落進行了展示,從歷史地理的、商業貿易的、經濟文明的、制度變遷的、思想文化的、戰爭和平思考的等多個層次給予觀衆一個脈絡清晰的認知,使觀衆對於世界整體形勢的認知與格局變遷有很好的幫助,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本片基於歷史事實進行展示,片中採訪了諸多名人,有《大國的興衰》一書的作者保羅?甘乃迪,還有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學家、世界知名大學教授、國家政要,不僅清晰展示歷史事實,而且以一種歷史、民族、國家、文化、思想的深度,肩負人類發展使命的高度、關注並思考未來的眼光進行展示。

篇26:《大國崛起》觀後感

這個被法蒂瑪所庇護的國家――葡萄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在世界各處還充滿着戰火與硝煙之時,葡萄牙把目光轉向大海,開始了它的崛起之路。

人是貪婪的,貪婪可以讓他們忘掉對未知大海的恐懼,爲了財富,駛向哪個東方的神祕國度。甚至作爲國家領袖,致力於航海事業的恩裏克王子,一生未曾婚娶,而最終的遺憾的是,他沒有等到那支到達印度榮耀歸來的船隊,便與世長訣了。

接手恩裏克王子任務的若昂二世,雖發現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但卻將本屬於自己的兩個人才,拱手讓給了剛剛結束了光復的國家――西班牙。這兩個人才:哥倫布、達・伽馬,先後發現美洲,到達印度,將西班牙送上巔峯。

葡萄牙與西班牙,憑藉航海的巨大領先,殖民地遍佈世界,稱霸世界舞臺近一個世紀之久。陸地在這裏結束,海洋從這裏開始,這是屬於伊比利亞半島的傳說。

篇27:《大國崛起》觀後感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直至於個人,只有不斷去完善自身的不足,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不敗的地位。通過閱讀《大國崛起》這部歷史名著,讓我充分地瞭解到造成國家興衰的主要原因爲:一、孤立於國際體系之外不可能跟上世界的發展潮流,難免會陷入更加落後被動的境地;二、完全做體系的追隨者以求躋身於強國之列,或超越現階段國際體系的現實而追求世界範圍的政治經濟利益;三、國民滿足於當前現狀,不思進取,以致於造成國家整體水平下降。

爲了實現民族與自身的永恆崛起,從現在開始,我們應當堅持有效的政策體制、提高自主的創新思想、修德強技……

同胞們!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讓我們一起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去實現民族與自身的永恆崛起吧!

作爲一名學生能做的就是學好本領,作爲老師我們能做的就是教好書,做好人。這樣才能爲祖國的軟實力貢獻一份力量。今天我們的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了,建國後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對教育方面給予了較多的支持,相信不遠的將來會更加重視教育,我們的國家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篇28:《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講述九國曆史,字裏行間流露出對霸權的欣賞。例如,第1集談到葡西遠航探險時講道:“不可思議的是,開啓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並不是當時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們相繼成爲稱雄全球的霸主,勢力範圍遍及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紀錄片稱頌: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爲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甚至賣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寶。但是,她由此贏回了更加輝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第12集)第7集不無讚賞地強調:日本“成爲唯一一個擠入帝國列強行列,靠侵略擴張在自己的國土外建立過殖民地的亞洲國家”。畢竟亞洲出了一個有能力建立殖民地的國家!第12集講道:“有歷史學家認爲,近五百年來,真正意義上擁有過世界霸權的只有三個國家:荷蘭、英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了接力棒式的創新和發展。”請看,霸權國家的功勞多麼大!

《大國崛起》不厭其煩地向觀衆展示:大國“擁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榮耀”和“豐富多彩”的稱霸故事。

篇29:《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不僅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紀錄片,同時也爲觀衆獻上了一席豪華的視覺盛宴,7個攝製組分赴歐、亞、美洲9個國家深入採訪、實地拍攝,哥倫布航海日記的手稿、荷蘭東印度公司當年的賬冊、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人權於公民權宣言》的最早印刷和《拿破崙法典》等許多重要文獻和歷史實物原件第一次出現在中國人拍攝的紀錄片中。

另外,《大國崛起還拍攝到了許多國家的歷史遺蹟,法國國家檔案館、巴黎先賢祠地宮、德國國會大廈、二戰教堂遺址等等,這些遺蹟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對歷史的最好紀錄。當然,這些歷史文獻和歷史遺蹟並不只是爲了滿足觀衆的視覺需求而拍攝的,片中所選的一些歷史文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說講到二站,解說詞中有這樣一句:“在今天柏林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保留着一座被戰火轟炸得遍體鱗傷的老教堂。”畫面隨之出現了老教堂的全景,殘破不堪,搖搖欲墜。隨着解說的進一步進行,畫面由全景轉向小景別或特寫,畫面隨着解說詞的深入而深入。

片中很多歷史文獻或歷史遺蹟的選取都是符合紀錄片本身的需要的,都能符合解說詞所講述的內容,而不是任何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東西都能拿來入畫。

篇30:《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的最後一集是試圖破壞“大國之謎”的“大道行思”作爲結語,我們聽到這樣的聲音:“必須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很明顯,經濟脆弱的國家,不可能成爲大國。”“國家強大必須經濟發達,經濟穩定,特別是民衆與領導者之間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一定的軍事實力,一定的內部凝聚力。”“一個國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創新。”“我們可以說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說國民教育水平很好,這非常重要。”這些都是中外學者的看法,當然,編者自己也有看法,那就是“體制創新”。

紀錄片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運用電腦特技復原了大量重要的歷史畫面,這些畫面並不只是爲了運用一種新技術到紀錄片中而使用的,而是因爲運用3D技術復原的重要歷史畫面可以相當於一種解說詞,這些畫面本身可以代表一種語言,這樣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繁瑣的敘述,讓觀衆一看就能明瞭。

以上那一句話不對呢?從經濟到政治到教育到文化體制,方方面面都包括了,句句可以是經典,句句也可以是廢話,誰不知道樹立一個國家要從這些方面做起?花那麼多的錢,跑那麼遠的路,就是要讓各位專家說這些開水般的白話麼?

篇31:《大國崛起》觀後感

巨浪拍打着岸邊嶙峋的怪石,海風呼嘯在這片荒涼的土地,唯有一座燈塔寂寞地立在薩格里什的海岸上,守望者廣闊無限的大西洋與伊比利亞半島上一座座奢華的教堂。

15世紀的葡萄牙,一個風雨飄搖的'小國,土地貧瘠,卻又戰火不斷。內憂外患,危機四伏,而利潤巨大的香料貿易之路被阿拉伯人設卡重重阻攔。這個弱小的國家被逼到了絕境,唯一的選擇便開闢未知的海域。在恩裏克王子的竭力支持下,葡萄牙人突破了已知世界的盡頭,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收穫了難以計量的財富。而鄰國西班牙剛剛收復失地,完成統一。爲了民族生存,西班牙毅然走上了航海之路。在這種清形中,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種種壯舉,爲兩個國家帶來了無數財富。

然而財富卻矇蔽了雙眼,兩個國家自持航海發達,財富衆多,便不願去發展新興的工商業。一座座奢華建築拔地而起,王公大臣們紙醉金迷,不思進取,全然不知隨着工業崛起,歷史已將他們淘汰。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西歐兩個小國的崛起與沒落猶如警鐘長鳴,讓人在歷史的進程中永不停歇前進的步伐。

篇32:大國崛起觀後感

關於大國崛起觀後感

引導:《大國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2006年在中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電視紀錄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該電視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黃金時間21:30首播,每集大約50分鐘。

第一篇:

是一部挺有深度的記錄片,詳細記錄了500年來,9個超級大國的崛起歷史!我想,這是因爲我們中國人從骨子裏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夠迅速崛起,成爲那第10個超級大國!在看到別國歷史的時,免不得,我們會看看自己!我們離崛起還差了什麼東西?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崛起!

每個人看完後,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就把它記錄了下來。

1、西班牙

2、葡萄牙

這兩個以牙齒命名的國家,無疑是開啓了西方國家重新認識這個地球的大門。他們的國土面積雖然小,但是憑藉海洋迅速成爲了當時世界的超級大國!中國曾經也有這樣的際遇,只是當年的鄭和帶領着大船隊,只是去宣揚我泱泱大國的實力的!宣揚過後,就回來了,啥事都沒幹!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卻是帶領着堅船利炮,掠奪着各地的財富回去建造他們的帝國!

比較不能理解的是,中國人從來都是對領土擴張不遺餘力的!當年我們的祖宗就打到了歐洲!但是我們的祖先怎麼就沒想過用海軍去侵略別國呢?如果那樣的話,世界的歷史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可以說,我們失去了讓我們延續世界中心的機會!要知道,那個時候,那些所謂的西方強國,可是還胎毛未盡,連淨化都還沒有完全呢!

3、荷蘭

荷蘭的成功是一個注重商業貿易的結果!一切都已商業利潤爲重,其他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似乎都無所謂!他們對政治似乎毫無興趣,而只關心自己的生意能不能做得成,需要交多少的稅收!

當年,西班牙佔領荷蘭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遇到半點抵抗,荷蘭人就俯首稱臣了!後來西班牙人宣稱,荷蘭是西班牙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他們也毫無異議!當西班牙人派來總督,當他們的國王的時候,他們就馬上頂禮膜拜了。

但是,當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稅的要求的時候,荷蘭人就不幹了!他們馬上揭竿而起,奮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趕出了自己的國土!

然而,當他們奪回自己國家主權的時候,卻沒有人有想過要成立自己的政府和國家。他們做了讓現在人匪夷所思的決定,去英國請求英國的女王來代理管理他們的國家。但是,當後來他們發現英國人比當年的西班牙人更加的剝削自己的時候,他們又起來反抗了。

荷蘭人注重資本,注重商業,已經超過了其他的一切了。當年他們駕馭船隊來到中國,爲了可以和中國人做生意,三叩九拜地去晉見中國的皇帝!而同樣的事情,諸如英國,葡萄牙之類的其他國家,卻不肯低下自己高昂的頭顱!

荷蘭人說: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那一點微不足道的尊嚴,又何足掛齒!

荷蘭,同時還是第一個發行股票,和成立銀行的國家呢!(以前,還真不知道呢!)

當然,我們的國人也有如此“深明大義”的重商之人。但是我們似乎做得有點過了,或者偏離了主線。

4、英國

英國,無疑在世界現代史上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雖然,這個國家遠離大陸,卻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宏圖偉業,完成了工業革命!英國,從某種意義上,與歐洲大陸的國家顯得格格不入,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就如當今,歐洲都在如火如荼地歐共體,實行統一貨幣的時候,英國的英鎊依舊我行我素。

英國的政治體質無疑也是非常特殊的!這其中都有很多可以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讓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那個光榮革命了!她通過了非流血的方式,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更替。這個應該是可以值得我們借鑑的。

5、法國

法國,是一個非常有獨特魅力的國家!其文化曾經影響全歐洲,讓整個歐洲的人都以說法語爲榮;其鐵蹄也踏遍過整個歐洲,亦將其政治思想傳遍所有所到之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法國促進了許多國家的社會進程!當很多國家處於封建,城邦國家的時候,拿破崙的鐵蹄一把掃平,迅速介紹到了現代的思想風潮!這其中就包括促使了德國的統一。

法國是一個革命不斷的國家,曾經出現過n個帝國,n個王朝和n個共和國!連近代第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人民公社都是出現在法國,雖然,很快就破滅了!

法國是一個極其注重思想的國家,敬重思想家,藝術家!相比,看看我們的國家,似乎在這方面欠缺得太多了!至少,我沒有看到我們有什麼可以值得我們永遠稱頌德思想家!我們沒有哲學的存在,因爲目前根本不存在這片土壤!

6、德國

對於德國,也許對於我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成爲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無庸置疑,德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國家!但是,這是有理由的!

曾經的四分五裂,多達300多個小城邦國家,到最後的最終統一,成就了成爲軍事和經濟大國的基礎!統一對於一個國家是如此的重要,猶如現今的中國!誠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促成國家的統一,但是步子似乎稍顯得慢了點!

當年德意志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說過,在通過和平的方式統一國家的途徑失敗之後,通過戰爭和流血的方式,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我們在處理國家統一的`問題方面,有時候是否有點顯得太懦弱了?後世應該會給一個公平的評價!

德國強大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對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視!和現今中國,還不能真正貫徹義務教育相比,在德國實行的是終身免費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反而會處以懲罰!如此重視國民教育的結果,就註定了德國領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爲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大經濟強國!

德意志亦是一個非常懂得自我反省的民族!承認自己所有戰爭是犯的錯誤,賠償所有應付的補償!對於日本一直在修改教科書磨滅自己的侵略歷史不同,無疑德國將自己在世界大戰的歷史真相大書特書,更能得到世界民族的認同!在這一方面,臺灣就做得不夠地道了!最近似乎也在向日本人學習,幹起修改教科書不得人心的那套了!

篇33:大國崛起觀後感

它曾經經歷了多次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它也曾給世界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個讓世人又愛又恨的民族編織着屬於它自己的神話。德國,作爲歐洲大陸的後起新星,以其無限的魅力影響着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全世界。相信許多看過大國崛起的人都會對德國這個充滿傳奇的國家印象深刻,不僅僅是感嘆它的強大,更是因爲它對待以前過錯的態度。在當前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刻,更是發人深省!

在12集的大國崛起中,德國的主題是“帝國春秋”,作爲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它飽受古典音樂的滋潤,散發着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輝。統一和強大一直是德意志發展的最大動力,跌宕坎坷的命運不斷考驗着德意志人。勃蘭登堡國門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聖的象徵,200年前,當法國席捲整個歐洲大陸時,和平女神被當作戰利品運到了法國,屈辱降臨。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稱爲歐洲走廊的主戰場,飽受周圍列國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1648年,最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分裂狀態。席勒曾感嘆道:德意志,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塊土地了;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嘆道: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土地使我們相信地指出,這就是德意志。在19世紀,統一和自由這一主題一直貫穿着整個德國,1814年,隨着拿破崙的戰敗,法國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卻要再次面對着一個分裂的德意志。可值得慶幸的是,法國大革命統一、自由的思想使人們從禁錮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來,光明的.曙光迎面撲來。從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先進行經濟上的聯盟再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到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建立,19世紀中期,德意志的工業總產量已經位居歐洲第三。經濟實力的增長,給德意志帶來了飛速的發展。1871年,稱爲“鐵血宰相”的俾斯麥上臺,不斷增加的軍隊力量使德意志成爲“和平時期的兵營”,俾斯麥以其獨特的外交政策,爲德國爭取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他認爲:沒有任何國家不結盟,也沒有任何國家不會成爲本國的敵人,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德意志在法國的王宮中宣佈了它的誕生,一個全新的德國正在走來。俾斯麥當政期間,還重視國民教育的培養,建立教育和科研並存的現代大學,大學教授中就有29位獲得過諾貝爾獎,智力成爲了德國發展的重要資源。也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國展開,1913年,德國經濟躍居世紀第二,經濟的發展刺激它要在世界上謀求更大的利益,於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成爲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戰爭摧毀了世界,同時也摧毀了德國,德國再次一分爲二,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紀念爲二戰付出慘痛代價的猶太人。那天,勃蘭特做出了一個讓世界震驚不已的動作,他面對死者墓碑,跪倒在地,誠心懺悔。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德國面對二戰的態度與日本大不相同,他們不僅沒有迴避,而是勇敢的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這讓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國,甚者對德國更加尊敬。經過多年的努力,1990年10月3日,德國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國重新統一了。德國憑藉自身不斷的發展,成爲了繼美國、日本之後的第三大強國,作爲歐盟主要的成員國,它更是找到了通過振興歐洲來壯大自己的強國之路。

歷史的大悲大喜總是發人深省,面對過往,我們不斷感慨。在振興祖國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要強大,要自強,要靠我們不斷奮鬥。落後就要捱打的硬道理不是空談,要想屹立於世界之林只有發展!

篇34:大國崛起觀後感

看了CCTV2套21點30播出的12集《大國崛起》連續報道,感慨萬分。英、法、德、日、蘇、美等大國的崛起,展示了人類社會由爬、走、跑、飛的發展和進步歷程,從1494年哥倫布通過航海發現新大陸開始,到今天500年的時間,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能不說這與大國的崛起有着密切的關係。

那麼以經濟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爲標誌的大國崛起之謎底是什麼呢?

思想文化的進步,吹響大國崛起的號角。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我們情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亞。”英國正是有了莎士比亞的文學、牛頓的力學和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等思想文化的進步,纔有了大國的崛起。縱觀各大國之所以能夠崛起,都有其理論觀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進步,這是吹響大國崛起的進軍號角。

社會革命的興起,推動大國崛起的步伐。

各大國的崛起都經歷了種種陣痛,爲了政治民主而進行的國內社會的變革和戰爭及兩次世界大戰造就了大國的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蘇聯是在“一戰”和國內推翻沙皇的戰爭後崛起;美國是在國內南北戰爭和“二戰”後崛起。可見社會革命是帶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人們要求實現民主政治是大國崛起的推動力,而戰爭便成爲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

經濟體制的創新,開闢大國崛起的途徑。

英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美國反托拉斯的政策出臺,蘇聯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經濟體制創新,市場經濟不是不要計劃,計劃經濟更不能離開市場機制,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變革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這是開闢大國崛起的重要途徑。

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大國崛起的基礎。

500年間,從航海技術開始,全球經歷了以蒸汽化、電氣化、信息化爲代表的三次工業大革命,這些科技的發明創造及推廣運用,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事實完全可以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大國的崛起,因此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已經成爲世界各國的共識。美國有4000所大學就足以說明教育和科學技術在大國崛起中的顯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的宏揚,掀開大國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國的崛起都想謀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從本國和本民族的利益出發來調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國崛起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份量。自強不息和秀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爲大國的崛起譜寫了一幕幕新篇章。當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間是密切聯繫的,其距離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如德國的考問世界是偉大的,而拷打世界則以失敗告終。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離開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沒有出路的。

500年前因爲人類在海洋上的航行,開啓了大國崛起之門;500年後因爲人類在天空飛行和太空行走,將開闢大國崛起的新進程。500前通過戰爭使大國崛起,人類付出了昂貴的代價;500年後通過和平促進大國崛起,人類將得到和諧與幸福。500年前以殘酷的競爭爲主要手段,推進大國崛起;500年後將以公平正義友好爲宗旨的區域結盟爲主要途徑,加強國內精神文明、政治民主和社會和諧的建設來推進經濟富強,實現大國的崛起。500年前的大國崛起以稱霸世界爲奮鬥目標,500年後的大國崛起將以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人類世界爲努力的方向。

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中國應當也有可能成爲21世紀新崛起的大國。

篇35:大國崛起觀後感

當歐洲各國紛紛建立民族國家之際,歐洲大陸中部的一片國土始終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對分裂有着痛苦記憶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喚着一個統一的國家。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過經濟統一實現政治統一的方式得以實施,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

鐵血宰相俾斯麥則在歐洲列強環伺的夾縫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準備後,最終以三場對外的戰爭,在1871年完成了德國統一。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對丹麥的戰爭。把屬丹麥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兩公國(居民多數爲德意志人)併入德國。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對奧地利的普奧戰爭。1866年7月3日在薩多瓦戰役中,普魯士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根據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普魯士兼併了荷爾施泰因以及戰爭中站在奧方的幾個德意志聯邦諸侯國,統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魯士領導下的北德意志聯邦。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1870年7月19日,在俾斯麥的挑動下,法國向德國宣戰。拿破崙三世吹噓說,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軍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魯士,而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堅決反對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軍在色當戰役取得對法國的決定性勝利,生俘了拿破崙三世。至此,統一南德的障礙已除,德國的民族戰爭的任務已經完成。俾斯麥驅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宣告了德國的統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也同時出任德意志帝國的宰相。他遵循歐洲大國的均衡原則,爲德國帶了寶貴的和平發展空間。

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時間超過英國,成爲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是,隨後德國卻很快成爲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二戰後,德國再次分裂。通過對戰爭的深刻反省,德國最終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國家的再次統一(1990年10月3日0時)。

篇36:大國崛起觀後感

1620年,五月花號載着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清教徒開始了在新大陸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後,由於英帝國強行增收印花稅,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佈成立美利堅合衆國,並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時,大量移民帶來了歐洲最先進的技術成果,拿過歐洲接力棒的美國,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美國快速發展,但制憲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奴隸制問題,最終在1860年導致了一場內戰。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這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漸壯大。在政府推動下,歷時一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成果斐然。

此後,愛迪生將美國率先帶入電氣時代,對發明和創新的制度性保障成爲這個國家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1894年,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這個年輕的國度已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潮頭。

自由競爭,使得美國迎來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黃金年代。一大批壟斷性的大公司、大財團相繼出現,第一家托拉斯集團―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問題很快顯露:壟斷導致中小企業倒閉,機會平等喪失;社會嚴重兩極分化,勞資矛盾激化。美國人開始反思這種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

1901年上任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順應進步主義的思想和社會的要求,通過反壟斷和立法保障工人權益等方式,開始了美國曆史上第一次政府幹預經濟的行動。

隨後,福特生產線的誕生、電氣時代一批新技術和發明的出現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訂單,進一步壯大了美國經濟。

1929年,波及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來臨,美國損失慘重。煤礦經常發生爆炸事故,工人超時加班現象嚴重,政府職能部門,自然環境爲工業污染所破壞,食品攙假影響人民健康,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加大了政府管理經濟的力度,通過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國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開創了看得見的手(政府)和看不見的手(市場)共同作用於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爲美國曆史新的轉折點,美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都成爲世界第一強國,並由此開始主導世界。

這可以說是美國全部的歷史。

篇37:大國崛起觀後感

縱觀《崛起》,其重點介紹了歷史上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葡萄牙的強盛源於它是歐洲大陸上出現的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王權使葡萄牙人有了強烈的民族歸屬感,而資源十分匱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開發世界,走向強盛。隨後完成統一的西班牙境況相似,而二者的競爭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蘭人憑藉其經濟頭腦和對財富的嚮往打開國門,經營海運,他們關心如何儘可能多地增加財富,並憑藉東印度公司展開了全球的貿易。英國通過文藝復興將其文化的精華提升,成爲一個思想高度發達的民族,而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之徹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歐洲國家。法國經歷了太多的興衰交替但最終走向了富強。德國統一後大力發展教育,並兩次走上了侵略外國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維新使其文明徹底脫離亞洲不如列強行列。俄羅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國血統充分吸收歐洲工業革命的精華,而戰爭波及的延遲也使俄國有充分的時間完成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型,最終成爲世界大國,並以此能夠在冷戰中和經過118年成爲世界經濟頭號強國的美國抗衡。

片中有幾處出現了中國的身影,而正是穿插在各國崛起時段中的中國的情形,更發人深省。第一處是在開篇,公元1500年前後,中國正處在明朝統治之下。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但不是爲了開拓貿易,而是爲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當時,世界處於航海時代的頂峯。西班牙,葡萄牙爲了爭奪世界的霸權而競爭,而引領霸權的`正是航海技術和經濟實力。中國在宣揚國威,而別國在開創貿易之窗,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第二處是在介紹日本時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受到英國軍艦攻擊的鄰國大清帝國的遭遇,從另一個角度給了日本統治者一個新的信號。幾千年來,日本幾乎都在向中國學習,連中國都敗給了對手,那麼這樣的對手,應該是非常強大的,這樣的對手的出現,對日本來說也是一個衝擊。由此,日本決定打開國門,吸收西方的先進技術,爲後來的躋身列強做了鋪墊。第三處也就是中日甲午戰爭,從1890年以後,日本就變成了通過戰爭來促發展日本侵佔了朝鮮和中國的臺灣,大量的資源和賠款流入日本國內。僅甲午戰爭後日本從中國掠去的賠款數額,就相當於它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4倍多,賠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於擴充海陸軍軍備。這是中國近鄰日本的崛起實錄,當時的中國依然沒有意識到閉守國門的劣根。

需要借鑑之處還遠不止這些。西班牙,葡萄牙讓我們看到了對外貿易對國家崛起的支柱作用。荷蘭的商人讓我們明白商業中誠信的重要性,以及集資的手段。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或許不適用於中國,但是其革命產生的人權與自由的思想卻影響了全世界。

日本和蘇聯都是後來才崛起的國家,和中國的處境及其相似。同樣認同自己的民族優越性,然而當蘇聯吸收歐洲先進工業技術的時候,中國還在享受康乾盛世帶來的表面的繁榮。當然,地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外。蘇聯和歐洲畢竟毗鄰,思想交流方便,突出體現在彼得大帝時期攻奪地中海、黑海港口和建都聖彼得堡後。然而,彼得對於西方的先進科技幾乎是謙卑學習並頂着叛亂親自到歐洲各國考察學習,這是當時的康熙所不能及的。而被西方工業化影響的程度直接影響了後來國家的命運。日本在看到中國不敵西方列強入侵時也自動打開國門,往來通商,並積極和西方先進國家溝通,派出了大批留學生和使團,其中大量出國人員爲自願,這與隨後中國的洋務運動中****入洋學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說地理的隔閡是中國當時閉塞的原因,那比中國更東的日本的崛起將給予這種藉口一些打擊。當然,西化過程的代價也是不可估量的,蘇聯的西化導致了彼得大帝時期普通百姓,射擊軍軍團,乃至彼得兒子的造反;日本的西化也使名相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但是這些都絲毫沒有削弱其對先進,強盛等狀態的無限渴望。

中國歷史上走過彎路,受過屈辱,但是有的時候走些彎路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走過彎路能夠使中國在更大的決策上不走彎路,屈辱能夠使中國在今後的交鋒中不受屈辱。

篇38:大國崛起觀後感

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了九個世界性大國,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

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啓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

葡萄牙開啓了航海時;西班牙光復了國土;荷蘭創造了現代商品經濟制度;英國建立了強有力的君主制度,率先進行了工業革命;法國開闢了一場摧毀絕對君主制的大革命,傳播了啓蒙思想;德國在法國的王宮裏宣告了自己的誕生,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迎頭趕上,最終實現了現代化;俄國廢除了近五個世紀的農奴制,締造了蘇維埃政府;美國爆發了獨立戰爭,制定並實施了憲法,逐漸成爲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從它們的崛起道路來看,我們不難得出大國崛起的必需因素:國家的統一,工業的發展,制度的明確,積極求索的態度,思想領域的開拓。不管它們的方式是文明,還是野蠻,他們終於站在了歷史的潮頭,引領了世界的前進。雖然人之於歷史只是滄海之一粟,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卻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從迪亞士到伊莎貝爾女王,從哥倫布到達伽馬,從梵高到莎士比亞,從瓦特到牛頓,從拿破崙到伏爾泰,從李斯特到俾斯麥,從佩裏將軍到沙皇,又從列寧到華盛頓,再到愛迪生。他們,總是在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站出來推一把,或是檔一把,纔有瞭如今的世界。國家的崛起不僅體現在工業文明上,更體現在人文精神上。所以,一提到盛產藝術家的地方我們就會想到荷蘭,一提到莎翁的戲劇便會想到英國,一提到浪漫便會想到法國,一提到音樂家就會想起德國。

五百年很長嗎?似乎不是。九個大國的崛起彷彿只是一個長長的夢,一個有帆船,有蒸汽機,有電燈,有號角,有鮮血,有勳章的記憶。然而,中國呢?悠悠華夏何時才能崛起?十九世紀,國門洞開,中國開始了近一個世紀的艱難求索。在近代的殷殷血火中,在無數革命先烈的脊樑中,在令人惶恐的動盪中,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誠然,我國現在的發展面臨着諸多問題,釣魚島,黃巖島,南海,美國重返亞太。這同時也帶給了我們新的挑戰。隨着十八大的勝利召開,我們也迎來了嶄新的2013年。航母style,讓我們看到了活力,看到了激情。2013,中國,準備好了!

大國崛起,中國崛起!

篇39:大國崛起觀後感

在不同的時期,只有那些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確戰略判斷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題記

看過《大國崛起》使我對世界歷史有了一個真正的瞭解。這部片子是根據歷史事實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在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9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成爲超級強國的歷程。

但不免讓我想起了中國可悲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從此落後。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場,引領了歐洲作爲全球頂尖的新時代。五百年前航海技術的提高人類終於有了一種真正的世界觀。先後出現了殖民大國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都有着早期大國的相同的特點,靠掠奪別的國家的資源,充實國力兵力,然而資源是有限的,國家和人民的消費消耗是無限的,沒辦法發展本國經濟的特色,終於在無限的消費中保持不住強國的地位。這讓我們明白了靠掠奪只能是暫時的強大,最關鍵的是要能發展自己國家特色的經濟,才能站穩世界強國。

在這部紀錄片中,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還是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爲海洋霸主,或是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爲大國崛起的基本條件。而面積只有兩個北京大的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證券交易所,建立銀行信用體系的國家。正是這種經濟體制的創新,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經濟,也使面積這麼小的國家脫穎成爲當時世界性強國。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使其成爲當年的“日不落帝國”。這無疑告訴了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強佔先機,才能立於強國之列。但是,當世界上的國家一個接一個的崛起時,當時的清政府卻依舊落後。明朝時期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不是爲了開拓貿易,而是爲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這些,我想我不說同學們也知道爲什麼中國現在比別的國家落後。而英國、荷蘭等國家是那樣的強大。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發展比較遲。不過中國發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點幾的速度增長,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都給其他大國造成了恐懼。

這部紀錄片是品讀歷史的見證,更喚醒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它啓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

篇40:大國崛起觀後感

“在美洲大陸北部,有一個飄揚着星條旗的國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堅合衆國,也被稱作美國。這個國家的出現雖然只有230年的歷史,但卻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蹟,它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獨創性的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將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佔據了一個多世紀······”這是《大國崛起》中關於美國的開場白。爲什麼美國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呢?我認爲最重要的是美國開國時制定的《獨立宣言》。

1776年,爲了反抗英國殖民者的壓迫,英屬北美的十三個殖民地聯合起來成立美利堅合衆國,他們簽署了《獨立宣言》,並進行了長達8年的獨立戰爭,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獨立宣言》規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自由權、生命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獨立宣言》的簽署無疑開啓了美國崛起的新篇章。1787年,美國製定了憲法,形成了總統議會制、三權分立等政體,從此美國走上了法制的軌道,雖然這些法律經過了無數次的修正,但他們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天賦人權、人人平等”,這是美國崛起的精髓所在。

這些法律保證了美國在每一次面臨決策的關鍵時刻,總能有正確的領袖人物出現,並帶領美國走向正確的發展之路。建立美國的華盛頓總統是一位不世初的偉大人物,具有相當的人格魅力。起草了《獨立宣言》的托馬斯·傑克遜、解放了黑奴的亞伯拉罕·林肯、打破壟斷帶給美國穩定的西奧多·羅斯福,以及幫助美國渡過經濟大蕭條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等,都是近現代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偉人,這些人的出現不能不說是得益於美國的民主選舉制度。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命運既是掌握在最高決策者手中,也是通過健全的法律體系從而最終掌握在平民百姓手中,這就是法制的力量。

當然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國情,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我們中國,不管是戊戌變法時追求的君主立憲,還是辛亥革命成功後的臨時約法,我們也是想向當時的美國學習,以爲共和了就可以走上富國強民之路。但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封建制度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中國人沒有人人平等的觀念,更不知人權爲何物,雖然孫中山先生是可以同華盛頓一比的人物,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領袖。可是在經過了革命和戰爭後,我國人民犧牲了千千萬萬,國家還是處於軍閥割據的狀態下,真正的民主富強離我們還很遙遠。民主與法制的欠缺是中國發展艱難的主因。

當然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中國的發展之路在哪裏呢?我們現在是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路途還很漫長,希望能在健全的法制體系的保護下,使我們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樣中國就能夠發展壯大,並最終崛起。

篇41:大國崛起觀後感

在第七週的毛概課上,助教給我們放映了一部紀錄片--《大國崛起之美國》,影片描述了美國從一個殖民地到一個獨立的國家,再到現在的世界超級大國的過程,影片平淡而真實,沒有多大的跌宕起伏,個人觀點也不多,可以說是原生態地向我們展示了美國崛起的全過程。看完影片,再對比中國,我有很深的感觸。

影片大概是以時間爲主線,先記錄了英國對當時屬於殖民地的美洲大陸增加稅負,從而使矛盾激化,引發了人民的反抗,最終爆發美國獨立戰爭,13個州簽署《獨立宣言》,標誌着美國的成立,這裏主要介紹了華盛頓。之後又記錄了美國曆史上的又一大戰爭--南北戰爭,記錄了奴隸制在美國的湮滅,簡單地介紹了林肯。之後又介紹了美國自西向東擴展領土,照搬歐洲技術,鼓勵創造發明。還介紹了奧蘭多〃羅斯福反壟斷,富蘭克林〃羅斯福新政,還有兩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發展的影響等。

以上是影片的主要內容,下面我談談我自己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美國精神”,所謂“美國精神”,可以用“通過奮鬥,實現個人理想”簡單概括。在我看來,美國精神對美國人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衆所周知,今天的美國是強調個性化的,這也是美國精神的一種體現。這樣一種精神對於一個國家的崛起是相當重要的,我認爲,國家的崛起可以分解爲人民的自立自強,美國精神是一種及其獨立自強的精神,這對其前期發展尤爲重要。再加之其獨立的地理位置,使得這種精神一直實用於今日。這一點對於中國,我認爲可以宣傳,但要適可而止,因爲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美國是相差極大的,我們不能因爲學習別人的東西而丟掉了自己的內涵。中國人講“和”,這看起來似乎是與美國精神水火不容,但我覺得也不盡然,因爲人是一個矛盾體,在一個人的骨子裏可能存在多種特質,只是它們對一個人的影響在不同時候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可以批判地接受美國文化,借鑑美國精神,而用之來提升和充實自己。

其次,我對美國的“創新”也挺有感觸的。美國由照搬歐洲技術到後來的自主創造發明,確實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這裏不是簡單的量變而引起的質變,而是美國的政策所向。美國抓住了工業革命的時機,鼓勵自主創造發明,它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能把專利權寫入憲法,這點燃了全體人民的創造熱情,很喜

歡影片中的那句話“專利制就是將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這一點之於中國也是有些許借鑑作用。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中國沒能趕上工業革命的黃金期,但美國那種鼓勵自主創造發明的做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鼓勵自主創造發明不是紙上談兵,要讓人民看見政府是在動真格,才能激發起人民的熱情與激情,要知道,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

最後,美國抓住了發展機遇。美國的機遇就是戰爭,戰爭之於其他國家或許有一些利益可圖,但它們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而美國憑藉其進退自如的地理優勢,頻頻參戰,從中撈取利益,而其損失,無疑是小之又小的。兩次世界大戰,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是一次劫難,而對於美國來說,卻成了一次天賜的發展良機,之後的美國,躋身於世界大國之列。這一點對於中國貌似沒有多大的借鑑意義,其實不然。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誠然。但美國的這種毫不畏縮,善於抓住機遇的思維方式還是值得我們一學的。

今年正好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其實中國的崛起也挺值得人們深思的。各個國家的崛起都受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國際環境、社會因素等的影響,各個國家的崛起都有自身獨有的模式,也難評孰優孰劣。在這裏我不是崇洋媚外,而僅僅是對這部紀錄片的真實感觸。中國做得挺好的,但師夷長技,也許我們以後能夠做得更好!

篇42: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對15世紀以來的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作了介紹,準確深入地分析了大國成功的經驗與教訓。掩卷沉思,幾點陋見請大家指正。

1、實力說話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單是叢林準則,亦是政權更迭和歷史發展過程的不二法則。大家都瞭解中國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爲閉關鎖國,因而閉塞視聽,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稱我泱泱大國,豈懼蠻夷倭盜未開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們口中的蠻夷倭盜未開化的不屑之流,用堅船利炮,輕易就敲開了自詡的所謂泱泱大國的國門,慘遭蹂躪,備受屈辱。因爲實力說話,於國而言,實力就是綜合國力,乃政治、地域、科學、技術、軍事、經濟、人口等的概括和整體評價,井底之蛙看到的永遠是自我頭上的一洞之天。

壟斷、獨裁、甚至法西斯,其實也是實力的一種表現,雖然這是一種出離理性的極致。但壟斷利潤、獨裁政治、法西斯政權的追逐都有賴鐵血的堅強基礎。

同樣於企業而言,實力也就是核心競爭力。說起房地產,人們總是想到萬科;講到IT,大家自然會想到比爾·蓋茨;就連小孩吃快餐,首先想到的還是肯德基。爲什麼?因爲身居業內翹楚,成就了唯其馬首是瞻的江湖地位,實力也是種話語權。所以,你不必驚訝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嗓門最大的那個傢伙,肯定是美國人。

2、學習與創新

無論哪個大國的崛起,沒有一個不曾歷經過學習與創新這個積澱的過程。大國的崛起,也同時證明了學習與創新是事物發展的永動力。“他山之石,能夠攻玉”的道理,一向講了幾千年,從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到近代嚴復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再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不是純粹的模仿,務必要與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否則,難免會墜入邯鄲學步的誤區。“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這是老夫子早已給出的理論指導和總結。近期的《南方週末》刊登了有關吳錦濤出訪瑞典的深度報道,文中大意是:瑞典是資本主義旗號下,最具有社會主義特徵的國度,在人文道德、價值觀念、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等諸多方面,這個北歐小國甚至比社會主義更社會主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再來探討資本主義的草與社會主義的苗的話題,是幼稚更是弱智的。

普京在就任俄羅斯總統時曾說過一句話,這句話也深深打動了俄羅斯民衆的心:蘇聯的解體是令人痛心的,但重回蘇聯時代的想法則是愚蠢的。蘇聯的解體不僅僅給他帶給了苦痛的教訓,也使他看到了期望顯然,這位強勢總統是要建立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成功也許偶然,但失敗必須有它的必然。只有從失敗的必然中汲取教訓,才能防患於未然。

企業發展同樣是學習與創新。不斷探索,從一業爲主到多元化,或迴歸主業,或多元化,不停地做着加法與減法,我們在爲失去而感到陣痛的同時,也在爲得到而歡欣,但取捨的目的卻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夯實企業實力,讓我們活得更長久。

篇43:大國崛起觀後感

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紀錄片,記錄了500年來幾個國家的崛起的歷史。

第一個是西班牙,第二個是葡萄牙,這兩個國家的名字都已牙齒命名(這是音譯)。這兩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不大,都是沿海國家,這兩個國家卻開啓了西方國家重新認識這個地球的大門。哥倫布想到打印度,卻到達了緊美洲的古巴和海地,就誤認爲到達了印度,稱那裏的人爲“印第安人”。麥哲倫率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第一次讓人類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第一次讓人類發現地球是一個球體,並不是天圓地方的。

荷蘭:荷蘭的國土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在三百年前,緊緊只有150萬人口,卻將自己的經濟勢力幾乎延伸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荷蘭沒有遼闊的國土面積,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荷蘭的成功是一個注重商業的結果,一切都以商業利潤爲重,其他的一切都好像無關緊要,不能和商業利潤相提並論。

英國:有着大本鐘的英國,是一個島國,卻成爲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綜合能力最強大的國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反覆和曲折的。這個國家雖然遠離大陸,卻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宏圖偉業,完成了工業革命!是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

法國:法國的文化曾經影響全歐洲,讓整個歐洲都以說法語爲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法國促進了社會進程。拿破崙掃平了許多封建城邦國家,使思想進入到了現代社會。法國是一個極其注重思想的國家,敬重藝術家、思想家。追求自由的國家。

德國:對於德國,也許對於我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成爲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德國強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視,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使德國站在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

日本:就目前來看,日本是唯一一個亞洲的經濟強國,當年的軍事大國。在美國打開了日本大門之後的二十年裏,日本迅速崛起,打開了鄰國朝鮮的大門(這個說法不對)。

向日本、葡萄牙等都比中國小的多,而中國卻沒有成爲這9個強國之一。我希望中國能成爲第10個強國,走在時代的前端。

篇44:《大國崛起》觀後感

不知道爲什麼,我總是對那個處在中歐的強大國家――德國有一種莫名的喜愛,那裏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着我。爲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國崛起》一書,能讓我在字裏行間探尋有關德國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個在20世紀的世界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國家,曾經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姍姍來遲者。”這段話真切地表明瞭19世紀德國的現狀――四分五裂。偉大的德意志詩人席勒就發出過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塊地方。”由於各列強不願看到一個強大的德意志的存在,希望能維持一種“歐洲均勢”。在反法戰爭勝利之後,在“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站起來的是鬆散的“德意志邦聯”,分裂爲38個小邦國,主要的兩個是普魯士與奧地利。分裂的德國仍看不到最終統一的希望。

還好,一位巨人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經濟學家李斯特堅定的站了出來,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關稅同盟”推動了德意志統一的開始。他還竭力推動建設了德意志鐵路系統,讓德國在1872年,鐵路總里程達到22426公里,超過了英國,成爲歐洲第一。但這位忠貞的愛國者,卻飽受那些諸侯的壓力與逼迫,不得不放棄職業,清貧一生。但李斯特對德意志的統一與未來發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德國在20世紀成爲了一戰與二戰的發源地,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二戰後德國總理在紀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國民衆對過去歷史的懺悔。來到21世紀,德國在取得冷戰後的統一以後,更是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先是與法國和解,驅散了瀰漫在兩國之間的仇恨陰霾。又倡導成立了歐洲煤鋼聯營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歐盟。它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懷着對德國深深的喜愛,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篇45:《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是由周豔執導的12集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於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首播。

該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

-------------------------------------------------------------------------------------------------

篇46:《大國崛起》觀後感

該片的歷史事實把握得比較準,在基礎上抓住了大國興衰的主題。該片從中國人的特殊視角探尋了九個大國崛起的經驗和教訓,爲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借鑑和參考。該片的立意是高遠的、敘述是說理的,是一部難得的用影像資料、用電視人的語言說明了中國是世界中的中國,中國人應該具備世界和國際的眼光。該片的教育意義較爲豐富,也引發了中國世界史學者們的思考。(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牛大勇評)

該片以濃縮的方式闡述了有關國家發展具體的過程當中所發生最重要的事件,是富於教育意義的,也有助於促進觀衆或者是讀者,能夠進一步地研究歷史。該片有非常寬廣的視野,有很縱深的歷史感,給觀衆很多啓迪。該片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讓國民能夠了解外部的情況。該片對於世界史,中國世界史學科的發展,對於中國世界史學科的建設做了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同時能夠使人民更好地認識現實,更清醒地展望未來。(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中國前駐法國大使蔡方柏、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於沛評)

-------------------------------------------------------------------------------------------------

篇47:《大國崛起》觀後感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該片解讀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分別詮釋了各大國500年的興起史,爲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尋找鏡鑑,意在“讓歷史照亮行程”。

-------------------------------------------------------------------------------------------------

篇48:《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引起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我個人也認爲這是很具有震撼力的電視片。這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曆史爲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衆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覆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鑑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麼,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鑑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這是電視片對我的啓迪之一,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爲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爲他擡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說中國。

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爲什麼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爲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纔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裏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也是以經濟發展爲先導的,比如1840年代英國的工業革命,蒸汽機特別是蒸汽火車的出現,美國西進運動和工業化、特別是愛迪生、FORD等發明家和企業家的發達,帶動了社會經濟,使得崛起具備了基本的物質條件。

但是,有了物質條件,就真的能崛起爲真正的大國嗎?歷史上,從蒙古到西班牙,這些依靠外部掠奪爲主的國家,崛起和衰落同樣迅速。不是說,英國沒有對外掠奪,而是人家的主力和優勢建立在國內。於是,我們看到當英國的海外貿易和資本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約在1830年左右,資產階級憲政出現了,而後來,隨着社會矛盾的發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階級開始得到選舉權。

也就是說,大國的發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競爭的現代,不僅是經濟發展,也是政治進步――民主化。

這中間的道理很簡單: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規則下的平等,而要讓規則活起來,不成爲橡皮圖章,就必須讓參與競爭的主體制定和維護規則。比如說,英國早期,貴族爲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國王剝奪,就搞了大憲章,用議會高於王權來保護自己,而資產階級爲了保護自己不被貴族剝奪,而要求選舉權;後來,出於同樣的原因,工人階級也有同樣的要求。

憲政民主的經典演化路徑就是這樣。

可以說,人們追求更好生活推動了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人們爲了維護自身利益必然選擇參與到政治中去,而以普選爲特徵的民主就成了必然形式。

篇49:《大國崛起》觀後感

坐落於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英國,一個小小的島國,是什麼讓她擁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甦醒,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管理。

在英國經濟不穩的年代,伊麗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潛力,明智的向海上擴充勢力,以充盈國庫。而面對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聲討時,沉着的打退他們的艦隊,並趕走了海上的馬車伕——荷蘭,從此譜寫英國的海上歷史。在面對和貴族們的關係時,看清了國家的局勢,嚴格遵守大章的條例,和貴族們處在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伊麗莎白去世之後,英國陷入了內戰,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裏,英國人民在不斷的摸索着新的,適合自己國家的管理體制,終於在光榮革命之後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走上了強大的道路。

在看了這個之後,我初步的瞭解了管理的重要性。從國家到企業、工廠、學校再到家家戶戶,管理都扮演這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真確的管理方針,可以使家庭和美,事業有成,國家昌盛,而管理上的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成爲堤壩上的蟻穴。拉丁美洲有這樣一種說法:所謂發展中國家,並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後,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後。在英國崛起之時,中國人仍在實行着封建君主制度,落後的制度,落後的'管理方針,直接導致了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影響了現在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須學的一門科學,它將帶領我們走進更加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