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23W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精品多篇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一

今天是6月20日,我們老師在多媒體教室組織我們觀看了王亞平老師主講的神十太空授課。此次神舟十號飛船還有另外兩名航天員——聶海勝與張曉光。他們都穿着藍色的服裝,王老師扎着一個髮髻,精神看起來十分飽滿。

開始沒多久,聶叔叔就做了一個打坐的姿勢,王老師輕輕一推,體重明顯不輕的聶叔叔卻從飛船的這邊一直慢悠悠地飄到了另外一頭,姿勢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有不少同學進行了現場的太空連線,應同學們要求,王老師爲大家演示了不少實驗。第一個就是測量聶叔叔的體重。他牢牢地握住了一個儀器,並重重的撞了一下,然後顯示出了他的體重——74公斤。這其實主要是利用了兩個東西——太空專用質量測量儀和一個能測出物體加速度的系統。然後根據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這個原理從而算出聶叔叔的體重來。

接下來聶叔叔遞給了王老師一個小支架,王老師將支架上用線連接柱的一個小球拿在手裏,並且轉動軸,慢慢鬆手,結果小球不僅沒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靜止不動。若挪動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鬆手,小黃球就會左右擺動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終的結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靜止。可是,王老師突然推了一下小球,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襬動了起來,而且不會像在地面上實驗的那樣轉幾圈就落下來。真是不可思議啊。

第三個實驗進行之初我就發現道具是陀螺,黃紅相間,很是漂亮。之間王老師輕輕鬆手,轉了下陀螺,陀螺就一直慢悠悠地翻滾着。但若是在鬆手前就給陀螺一個速度,它就會向前或其他方向推進。兩者有明顯的對比。

我發現王老師非常可愛。她從水袋裏擠出來一滴水,說必須用特殊方式收集它。我還以爲會是什麼神祕道具呢。結果王老師張開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真是好玩哪!

這個有趣的插曲過後,王老師又將一個金屬圈從水袋中取出來,這時我們發現本來空空的圓圈內居然有了一層水潤潤的薄膜,使得整個金屬圈好像一個不穩定的放大鏡或古代女人梳妝的鏡子一樣。如果放大鏡或梳妝鏡真是這樣做出來的該多有意思!

王老師還把一枚帶有中國結的小徽章注入到水鏡當中,它就在水膜中慢慢遊動,也不會掉出來;而且就算水珠大到要突出金屬圈了,卻依然沒破算,而且也並沒有真正脫離金屬圈,真是神奇啊。

後來,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珠子裏面,結果整個半透明的水珠都成了一個紅色的圓球,好像這個季節熟透的李子或桃子,讓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咬一口。

這次太空展示的實驗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處,而且也瞭解到了有關太空的一些知識,見識到了這些神祕的知識,加強了我對“太空夢”的興趣。

希望今後我國還能再進行這樣的實驗,讓我們進一步瞭解神奇的太空!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二

20__年6月20日,這是一個令許多熱愛科學、嚮往太空的人們激動的時刻,神舟十號上的航天員們將在太空中爲大家進行授課。我們也沒有忘記,美國的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爲學生們展開人生中精彩的一課,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光榮的女教師卻隨着“挑戰者號”隕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國的三位英雄航天員實現了她的夢想。

授課航天員分別是女航天員王亞平,男航天員聶海勝,由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們在浩瀚的太空上爲我們講授了精彩的一課。這節課共40多分鐘,王亞平共做了五個實驗,分別是在太空中的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球和水膜的實驗。這五個實驗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許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物理知識,這一課也可以說是物理學家們研究的結晶。

首先,王亞平老師講授了質量測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用幽默、親和的語言爲我們講了一些太空中的基礎知識,又讓聶海勝老師在太空艙裏表演雜技——半空打坐,我驚奇地發現,聶海勝老師用手在地上一撐令自己浮起來,然後竟然在半空中盤起來雙腿,穩穩當當的坐了起來。然後,王亞平老師又說她有“大力神功”。她用手指在聶海勝老師身上輕輕一推,聶海勝老師就向後飛了過去。王亞平老師說,在太空失重環境中,人的體重會輕很多。那麼,怎樣才能測量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體重呢?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速度,根據這個原理,就能測出物體在太空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支架固定後,在擺軸的。前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着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後鬆手。這時我想:這小球一定會左右大幅度擺動的。但在太空中你猜怎麼着?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慢悠悠地懸浮着!想要它動該怎麼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着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很好玩,材料是我們熟悉的玩具——陀螺。王老師把干擾力用各種方式施加給陀螺,它就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飛行着,多有趣啊。

第四個實驗的材料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放大鏡的架子和一袋水。王老師首先擠了擠水袋裏的水,我不禁有些擔心:水灑出來不會帶來麻煩嗎?但是王老師擠了半天才擠出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珠!這個水珠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毫不猶豫的落下來,而是像航天員們一樣在空中飄浮着,格外有趣。然後,王老師張開嘴,一口將小球吞了下去——我還真沒聽說過“吞水喝”的呢。然後用到金屬圈了!王老師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又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抽出後的金屬圈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爲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於失重這個神奇的現象。

第五個實驗還是需要水膜,王老師將水膜體積變大,又用針管將紅色液體打入其中——只見紅墨水的顏色在水球中慢慢漫延開來,逐漸“佔領了”水球,圓圓的水球好像巫婆的水晶球,充滿了妖嬈的紅色。

神州十號空間交會對接,說明我國爲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徵着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和逐漸昌盛的國運。我看到,中國這個巨人又站起來了!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三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其中令我覺得最神奇的就是:宇航員王亞平阿姨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後,乒乓球沒有浮在水面上,而是固定在了水中,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我非常好奇這是什麼原理。當我聽了王亞平阿姨的講解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爲在太空中是沒有浮力的,所以乒乓球不會上升。

我記憶猶新的環節還有王亞平老師用水袋做水球。只見水晶球裏一點一點注入水,水球卻沒有破。接着,王老師又將一袋顏料擠進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變成了藍色的,特別漂亮。她又將一個泡騰片放進水晶球中,只見無數的小氣泡從泡騰片裏涌出,這些氣泡在水晶球裏打轉。看完這一番操作後,我是目瞪口呆。

看完這次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和祖國的強大,所以我也要好好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探究現在不能解釋的祕密,爲祖國科研做貢獻。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四

今天上午10點04分,伴隨着一片熱烈的掌聲,兩位物理老師走上了講臺,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對航天員有了更深的瞭解,一會兒,我們盼望來了最美好的時刻同宇航員面對面。今天由他們爲我們上一堂生動的課,他們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們嚮往。

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將要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爲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然後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打他並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穩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後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接着,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小球單擺的實驗、陀螺的實驗、太空承重的實驗,這些紛紛讓人震撼、讓人羨慕、讓人感嘆。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是,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裏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裏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並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裏面灌進紅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紅色水球。

很快,55分鐘過去了,這堂課敞開了我無限的回憶,也打開了我的夢想之門他們爲祖國爭得了榮譽,實現了中國的飛天夢,我們是祖國的希望,長大以後也要向他們一樣爲祖國爭光!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五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其中令我覺得最神奇的就是:宇航員王亞平阿姨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後,乒乓球沒有浮在水面上,而是固定在了水中,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我非常好奇這是什麼原理。當我聽了王亞平阿姨的講解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爲在太空中是沒有浮力的,所以乒乓球不會上升。還有在太空中時,人們可以在宇宙飛船裏飄來飄去,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呀,人在太空中會處於失重狀態,當人進入太空之後,與地球的距離就會變大,與其他天體的距離就會更加接近,各個天體對人體的作用力大體相等,在加上沒外力的情況下,人就會漂浮起來,以原來的速度繼續運行……

通過這堂課,讓我懂得了許多科學原理,讓我進一步瞭解了太空的奧祕和有趣而神奇的宇宙飛船。讓我明白了科學無處不在和祖國的強大。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我們祖國科技越來越發達。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六

在宇宙某處,在月球上,有我們中國的一份土地。2021年10月16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載着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三名宇航員成功飛上太空。而在12月9日下午,我們上了一堂來自太空的課。

八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就爲全國6000多萬學生授課,只是當年我還小,遺憾錯過課堂,現在她又踏上了太空之旅,成爲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

我們觀看了航天員的在軌生活場景展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企鵝”服,它有效對抗了肌肉萎縮和心腦血管功能下降,僅此一件衣服,就體現出人們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在觀看睡眠倉時,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小窗口,像飛機上的小窗子一樣,光透過玻璃照進來,好像對宇航員們加油鼓氣說:“別怕,有光”,雖然在茫茫月球上只有他們三個人,但我們全國人民的心和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衷心祝願他們平安歸來!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神話變成現實,中國人民的航天夢從嫦娥奔月到,“兩彈一星”,“嫦娥”奔月,再到“天宮”攬月,“天問”探火,到現在的“神舟”系列,遨遊蒼穹,一次次的突破,一步步的前進。讓我們的航天夢,不再是神話,成爲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現在我們中國的科技水平,讓那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不再是虛寫!

少年強則國強,中國未來的航天之旅,還需要讓我們這一代來續寫,我們的航天步伐將更大更遠更加堅定,彰顯出中國少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