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2.95W

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多篇由本站會員“sbpdx”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多篇

2020《時代楷模》“7.1”特別節目。志合者,不以山海爲遠。歷史不會忘記發生在閩寧兩省區跨越時空的攜手相伴。每個傾盡全力付出的身影,都在時空中清晰定格。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

中宣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的先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漳州部分援寧幹部,聆聽他們動人的在寧故事,瞭解他們紮實的幫扶舉措,感受他們與寧夏兒女共同建立的深情厚誼。

產業扶貧拔“窮根”

“今年閩寧鎮雙孢菇長勢好、產量大,一茬接一茬,成爲菇農增收的‘致富傘’。”雖然已經結束掛職,角美鎮副鎮長曾培煌仍心繫閩寧鎮雙孢菇項目,時不時微信電話聯繫正在閩寧鎮掛職的同事,及時瞭解產業發展情況。

時光回溯至2016年11月,曾培煌作爲福建省第十批援寧幹部之一,獨自一人進駐有着“東西扶貧協作樣板鎮”之稱的閩寧鎮,掛職任副鎮長,分管招商工作。

初到閩寧鎮,曾培煌便馬不停蹄開展調研工作,用腳步丈量產業的寬度。細細斟酌,他發現,閩寧鎮竟有些“熟悉”——和角美鎮一樣,當地也種植雙孢菇。據曾培煌介紹,閩寧鎮有雙孢菇的種植歷史,但因技術、氣候、市場等原因,發展較爲滯後。“而在角美鎮,雙孢菇是傳統產業,近些年探索出的‘雙孢菇工廠化’模式,在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種植效益的同時,還不會污染環境。”

然而,將好模式、好做法落地到閩寧,絕非易事。曾培煌拿着閩寧鎮的宣傳材料,不斷奔波於閩寧兩地。“從2016年11月到2017年1月,整整3個月時間一直在路上,總是剛下飛機,又上汽車,組織參展招商、拜訪企業家連軸轉。”曾培煌說。

經多方溝通協調,角美鎮蘑菇產業園的成功經驗終於“移植”到閩寧扶貧產業園,一個由政府推動、國企投資、民企運營的雙孢菇工廠化栽培項目在閩寧鎮落地生根,目前已建成佔地92畝、總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的雙孢菇工廠化標準廠房和展示廳,項目可實現年工廠化養殖銷售雙孢菇1300噸,銷售收入1300餘萬元,銷售市場面向寧夏、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省份。同時,項目已吸納當地勞動力65人,其中包括6戶建檔立卡戶,人均月收入近3000元。

從產業移植到保障民生,曾培煌一直在扶貧的路上。回到角美鎮後,曾培煌分管衛健、民政等工作,同樣面對不少貧困羣衆。“掛職的那段經歷,使我增強了克服困難、戰勝苦難的勇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人生態度。”曾培煌如是說。

教育扶貧除“盲根”

去年9月1日,雲霄和平中學的教師朱順飛踏上了閩寧扶貧支教路,他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第二中學,開啓了爲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來到寧夏的第一感受就是乾燥,這裏的氣候比想象中的還要惡劣,早晨睡醒經常發現自己在流鼻血。”從九龍江畔來到六盤山下,朱順飛和同事們的身體一下子還未能適應當地的乾燥氣候。

由於氣候、環境原因,缺水成爲限制寧夏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爲了節約水資源,海原二中每層教學樓的衛生間都沒有開放,學生只能去旱廁方便,條件十分艱苦。“但孩子們不怕苦不怕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要靠學習走出大山。”朱順飛深受感動。

看着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目光,朱順飛更是悉心備課、用心教學。班裏有些學生家庭較爲貧困,他時常把自己的餐卡給學生使用,還會將老家郵寄來的特產、食物分享給學生們。不僅如此,朱順飛也時常自費買些小禮物,用來獎勵學習成績好或表現好的學生。“孩子們和我說,一定要考上廈門大學,來漳州找我。到時我要請他們吃漳州海鮮。”朱順飛的言語中滿是喜悅。

除了吃飯問題,與孩子們有關的一切,朱順飛都爲之牽動。“8班的馬梅同學是單親家庭,父親對她的學習關心不夠,我便多關注些,也常利用週末時間對孩子進行家訪,疏解困難;7班的王娟同學因爲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入學,這哪行啊,學習是大事,我們和校領導一同努力,最終幫助她順利入學……”

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朱順飛就要離開海原二中了,但他認爲用一年的時間做這件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很值得。“我相信教育定能改變命運。”朱順飛表示,很快就要回到家鄉了,希望孩子們繼續好好學習,用知識和努力鋪起出山之路。

醫療扶貧治“病根”

醫療扶貧,是福建對口幫扶寧夏的重要內容,2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福建醫務工作者前往寧夏支援,漳州市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黃慶生便是其中一位。去年8月,黃慶生隨援寧醫療對口幫扶隊來到海原縣中醫院,開始了爲期一年的幫扶工作。

在海原縣樹臺鄉大嘴村的一次義診,黃慶生印象深刻。“年輕人,你或許無法想象,當地有些羣衆受經濟和醫療條件的限制,積累了一身病無法治癒。”接受採訪的過程中,黃慶生唏噓不已。而在當地,像大嘴村一樣,位置偏遠、經濟相對落後、醫療條件較差的鄉村還有不少。如何提高當地醫療水平,培養專業能力強的醫療隊伍?身爲支援海原縣醫療隊隊長的黃慶生想了很多。

隨後的義診中,黃慶生經常指導隊員利用火罐、鍼灸等方法診療,深受當地羣衆的歡迎。醫療隊在爲前來就診的羣衆做專業的檢查、診斷、治療的同時,也對當地羣衆易患的疾病進行相應資料整理,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因病施策。

黃慶生在隊內主要負責溝通協調工作,他多次組織開展講座和培訓,指導當地醫療機構學習新理念,掌握新技術,讓被動“輸血”變主動“造血”,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隊伍。不僅如此,醫療隊伍先後在海原縣中醫院引進了皮瓣轉移術、微創治療兒童各類骨折、兒童先天馬蹄足治療等新技術,提高了當地醫療水平。

得知中央對援寧工作的肯定,黃慶生心裏滿是溫暖:“作爲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參與者、親歷者和踐行者,我驕傲,我自豪。”

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2

11批180餘名福建掛職幹部,2000餘名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專家院士、西部計劃志願者,自1996年起扛起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將單向扶貧拓展到兩省(區)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與寧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

7月3日,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的先進事蹟,授予其“時代楷模”稱號。在福建,在寧夏,廣大幹部羣衆爲他們的故事所感動,紛紛點贊,反響熱烈。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不僅帶來了項目、資金和技術,也帶來了東部開放發展的理念和經驗,成爲連接閩寧兩省區的橋樑和紐帶,爲寧夏的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寧夏人民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和深情厚誼。”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樑積裕表示。

福建掛職幹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委常委賴有維說,“‘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辛勤付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打贏一場場硬仗,爲紅寺堡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不僅能吃苦,更“敢拼會贏”,“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概,創新脫貧攻堅的方式方法,令廣大幹部羣衆歎服。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是閩寧協作重點幫扶的鄉鎮。近兩年來,援寧工作組摸索菌草種植“利民村”新模式,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攜手打造扶貧搬遷“福馬村”新模式,助力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蹚出一條符合頭營鎮實際的脫貧致富之路。“他們用實踐探索真知,爲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爲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標杆、榜樣。”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黨委書記張世林說。

福建福州市琅岐經濟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袁雲福,長期負責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對口支援工作,探索出了“總館+分館、線下+線上、自營渠道+政策支持”的“寧貨閩賣”消費扶貧模式。“行百里者半九十。對口協作需要兩地幹部持續發力、久久爲功。我們要持續推進兩地的勞務協作、消費扶貧,讓扶貧效果得到深化並加固。”

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滴滴辛勞的汗水,記錄着“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的無私奉獻。對廣大幹部羣衆而言,這裏邊不僅有感動,更有鼓舞人心的強大動力。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曾先後與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石獅市、惠安縣、南安市、安溪縣、永春縣等縣(市)結成幫扶對子,累計落實幫扶資金2.32億元,實施基礎設施、產業合作等八大類項目91個。縣長丁煒表示,“要學習‘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敢拼、敢闖、銳意進取的精神,一手抓已脫貧人口鞏固提升,一手抓未脫貧人口穩定脫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決翻越‘脫貧路上六盤山’。”

“在深入學習瞭解‘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的事蹟後,我被深深震撼了。我會把這份感動和力量注入今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並傳遞給身邊的人,把我們的扶貧車間辦好,帶動更多的鄉親們致富奔小康。”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弘德村扶貧車間負責人侯剛說。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作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窗口,閩寧鎮將繼續深化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有效投資,藉助東部優質資源,鞏固和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做好社會兜底保障和民生改善,做好剩餘22戶111人的脫貧工作,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幹部趙超說。

“從東南沿海的福建到西北內陸的寧夏,儘管相隔千里,但扶貧工作的重要性不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爲民情懷不變。”福建省莆田市扶貧辦幹部胡嘉鉞說,當前閩寧協作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也要進一步加強互幫互補互學,奮力推動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

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3

一直以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件積德行善的事。也就是說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其實也許就是佛家所說的“度人”。當然,從佛家的角度看,度化別人,其實也是自身的一種修行與超越。想必,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之時,也就是所有人得到度化實現超越之日。

其間的道理,請容我試着以木桶原理來舉例說明吧。假設全社會的幸福指數可以用一隻木桶內水面的高度來衡量。那麼水面的高度往往不是取決於圍成木桶的那些高一些的木板,而相反,往往是由最低的那塊木板所決定的。

那塊短板,對於一個教學班級來講,就是班裏的那些相對後進的學生。要提高班級平均成績,思路一般有三條:培優、推中、補差。其中的補差相對來說提升空間最大,而且,補差成功,對推中和培優都有相當的激勵和促進作用。因而,無論從堅持面向全體的教育學原則來講,還是從經濟效率方面出發,任何有經驗的班主任,往往都會把補差的思路放在首位。

在全社會來看,那塊短板代表的就是我們身邊的那些幸福指數相對較低的貧困戶。因此,習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就是想辦法補齊這些短板,實現全面小康,達到提升整個社會幸福指數的目的。無疑,這對每一個社會成員來說,都是一件莫大的善事、好事。這就好像過去人們說的,擁有三個富親戚的話,你想窮,窮不了;擁有三個窮親戚的話,你想富,富不了。畢竟,一衣帶水的社會關係,誰也逃不掉、繞不開、扯不斷、走不出。

也許還有朋友不理解,這其中到底對自己有什麼具體的好處。還是回到佛家的那句話上來吧。度化別人,其實從根本上講是,就是讓人破迷開悟、斷惡修善、改過自新、離苦得樂。也就是精準扶貧工作的根本,扶志扶智扶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精準扶貧就是要達到讓貧困羣衆明白了道理能真幹肯幹愛幹、掌握了技術能脫貧致富小康,從而實現全面小康的目的。當然,點化別人的時候,其實我們早已得到點化,等他人得度轉凡成聖,我們其實早就自然而然地邁入“浴乎沂,風乎舞雩”的境界了。常言道,“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說的,意思大概也如此。

然而,或許有人說,精準扶貧脫貧是國家是黨委是政府是工作隊的事,於體制外何干?於其他人何干?話說回來,即使作爲個體積極去做認真去做努力去做,力量終不過是九牛一毛,效果也終不過是滄海一粟。其中意義和價值,究竟又能有幾何?

記得《爲學》中的蜀鄙之僧,僧富者不能至(南海)而貧者至焉。想起有幾句古語,一句叫做:“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另兩句叫做:“上善若水”“從善如流”。有貧僧之激勵,有古語之啓示,有習總書記之號召,有五級書記抓扶貧之體制,有親們從善如流之榜樣,於扶貧行善動搖如彼者,夫何患之有?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新時代的開闢,新矛盾的轉化,新思想的確立,新徵程的開啓,爲全體中華兒女臂畫了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實現中國夢,指日可待;現代化強國,振奮人心!自然,任何一點一滴正能量的匯聚,都會凝聚成團結奮鬥、蓬勃向上的洪荒之力。任何一絲一毫的共鳴,都會奏響音韻鏗鏘、震天動地時代強音。

所以,筆者呼籲,所有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在做好常規扶貧工作之外,要敞開心扉、廣結善緣,主動聯繫對接各級各類愛心組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團結到精準扶貧這條統一戰線上來,廣泛宣傳身邊扶貧濟困方面的仁心善舉和先進榜樣,積極動員更多關注更多力量匯入扶志扶智扶技的滾滾洪流。在這個充滿愛的社會裏,綻放出善良的人性光輝,演繹出一幕幕新時代的從善如流。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奉獻應有的綿帛之力,點燃燎原的星星之火。

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前,__縣正處在扶貧攻堅、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確保到2020年與全區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始終堅持把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貫穿黨建工作全過程,把黨建與扶貧同部署、齊推進,以黨建扶貧促精準脫貧。

一、搞好頂層設計是打贏扶貧攻堅戰役的關鍵

抓扶貧必須抓黨建,抓黨建就是抓扶貧。實踐證明,只有緊緊圍繞扶貧開發謀劃和推動黨的建設工作,把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爲黨建工作的根本,才能更好地推動扶貧攻堅工程。__縣地處__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__革命老區,也是全國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扶貧攻堅是全縣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縣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們艱鉅而光榮的歷史使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定信心、共同發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爲此,6月29日,我們召開縣委全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12346”的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制定了《關於堅決打贏十萬貧困人口精準扶貧攻堅戰役的實施意見》,堅持把精準扶貧作爲統領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強化社會合力、加強基層組織,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扶貧攻堅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和保障網,確保以過硬的黨建工作引領精準扶貧,以精準扶貧的成效體現黨建工作實績,爲堅決打贏十萬貧困人口精準扶貧攻堅戰役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同時,在全縣深入開展“縣情再認識、思想再解放、經濟快發展”大討論活動,通過深入調研,重新認識縣情,轉變思想觀念,開闊視野思維,推動全縣上下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背水一戰、決戰決勝的堅定決心,以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頑強鬥志,擔當擔責、主動作爲,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打贏這場攻堅戰,奮力奪取脫貧奔小康的全面勝利。

二、狠抓隊伍建設是打贏扶貧攻堅戰役的保證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是我們最大的政治任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在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中,只有充分凝聚各方力量、發揮各類資源,以“弱鳥先飛”的意識、“滴水穿石”的精神狠抓扶貧,才能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脫貧之路,才能儘快讓羣衆脫貧致富。充分發揮各級幹部的作用。基層幹部是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關鍵。爲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我們按照“一幫到底,不脫貧、不脫鉤”的要求,把“真蹲實駐、真幫實扶”作爲包扶幹部的基本準則,嚴格落實機關幹部“下基層”制度、縣級領導幹部包扶重點貧困村制度、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級幹部的積極性,切實做到點面結合、合力攻堅,實現羣衆“點菜”、幹部“下廚”式全方位幫扶。充分發揮幫扶單位的作用。按照“統一組織、整體籌劃,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健全機制、全面覆蓋”的原則,我們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幫扶單位和社會力量作用,在落實任務、明確職責、完善制度、規範程序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全力解決貧困羣衆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確保幫扶對象準、幫扶任務明、幫扶責任清、幫扶措施實、幫扶效果好的全員幫扶模式。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的作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一個好的村黨支部書記,就能帶出一支隊伍,幹好一番事業,惠及一方羣衆。我們立足農村黨員幹部熟悉基層情況、瞭解羣衆現狀的特長優勢,通過深入實施農村黨員幹部“一幫一”小康工程,引導農村黨員幹部積極協助“識真貧”,主動配合“真扶貧”,全力助推“扶真貧”,切實提升精準扶貧工作質量。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的作用。選派扶貧工作隊、配強第一書記是加強基層扶貧工作的有效組織措施。我們把扶貧開發與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全縣154個行政村實現了第一書記全覆蓋,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同時,還提出了建立培訓、管理、考覈制度,定期對駐村第一書記進行政策培訓、法律培訓、工作方法培訓、農村實用技能培訓,解決好他們“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使他們能夠做到工作抓得準,引領作用發揮好,幫扶工作做得實。

三、夯實基層組織是打贏扶貧攻堅戰役的基礎

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做好扶貧開發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強調:“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爲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鬆。”全面抓好基層組織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基層黨建工作搞得好不好、抓得實不實,關鍵在各級黨組織書記。今年以來,我們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規範基層組織建設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認真落實基層黨建“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和黨組織書記“雙述雙評”等制度,進一步明確“第一責任人”黨委書記抓什麼、“直接責任人”黨委副書記做什麼、“具體責任人”黨支部書記幹什麼,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同時,充分發揮政績考覈的指揮棒、風向標作用,定期就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組織建設進行專項述職,保證經常性工作的進度和實效。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按照“定任務、定目標、定責任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幹好有發展前途、退崗有一定保障”的“三定三有”要求,全面加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同時,我們把扶貧開發與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千方百計抓好以村黨組織爲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鼓勵和選派了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願意爲羣衆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真正把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明白人”,領着農民乾的“帶頭人”,甘於奉獻的“熱心人”選拔到了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中。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注重選“奉獻型”幹部,搭“發展型”班子,通過全員輪訓、教育培訓、實踐鍛鍊等途徑,進一步增強了基層幹部的羣衆立場、羣衆感情,提高了帶領羣衆奔小康的能力、做好羣衆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依法管理基層事務的能力。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是滿足黨員羣衆多樣化需求的保證。我們積極探索建立以強帶弱、分類管理、村居聯建、縣鄉直管等有效模式,堅持把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保障水平與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扶貧開發和保障民生相結合,注重在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產業基地上建立黨組織,增強黨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真正把農民組織起來,把分散經營聯結起來,把農戶與市場對接起來。通過縣級領導聯繫、鄉鎮領導包抓、後備幹部掛職、技術幹部指導、“1+1”結對單位幫扶、重點項目支持等措施,進一步細化量化星級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考覈標準,以實施後進黨組織整頓轉化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示範創建“雙百工程”爲抓手,着力提高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衆、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能力。

四、抓好責任落實是打贏扶貧攻堅戰役的底線

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涉及項目更多、投入資金更密集。管好、用好各類扶貧項目資金,最大限度地使其發揮集聚效應和放大效應,切實把有限的扶貧項目資金轉化爲貧困羣衆無限的“造血”功能。抓制度建設。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爲確保扶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我們研究修訂了《__縣進一步貫徹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實施意見》,進一步釐清了黨委(黨組)班子主體責任清單、黨委(黨組)主要領導第一責任人清單、黨委(黨組)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清單,明確了責任追究情形和方式,完善了責任清單制度、報告制度、簽字背書制度、述職述廉制度、接受評議制度、廉政談話制度、紀委約談制度等8個方面的保障措施,進一步強化了各級黨委(黨組)抓黨風廉政建設和扶貧攻堅工作責任意識。抓資金管理。扶貧資金是貧困羣衆的“保命錢”和減貧脫貧的“助推劑”。爲保證扶貧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把精準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制度建起來、規矩立起來、紀律挺起來,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行,我們建立健全了嚴格的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制度,採取七部門聯席會審、縣委政府研究決定,實行層層把關、審批、使用、績效評估流程,不斷加強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項目的監督。同時,建立了常態化、多樣化監督檢查機制,強化執紀監督問責,嚴肅查處損害羣衆切實利益的問題,嚴肅處理貪污、挪用、擠佔扶貧資金的違紀違法行爲,確保資金安全、項目安全、幹部安全。審計部門充分發揮監督、保障、服務作用,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背靠背”審計新模式,築牢了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使用“高壓線”。抓苗頭正風肅紀。幹部作風代表着黨和政府的形象,是羣衆密切關注的焦點問題,必須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我們始終堅持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認真貫徹落實《__縣關於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的實施意見》,嚴厲整治履職盡責不到位,重大事項、突發事件處置不力,工作態度粗暴冷漠及不文明執法,公車私駕、公車私用等八個方面的38條突出問題。緊盯清明、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節點,加大對中央八項規定和區市縣若干規定的監督檢查力度,採取與兄弟縣區交流互查、明察暗訪等多種方式,狠剎公款吃喝、送節禮,公車私用,鋪張浪費等不正之風。廣泛開展“嚴肅紀律、嚴明規矩、嚴守廉潔自律”專項整治教育,教育引導全縣各級黨組織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着力在全縣營造守紀律、講規矩、廉潔從政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爲堅決打贏扶貧攻堅硬仗提供良好的組織保障。

2020《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羣體觀後感5

參加扶貧攻堅“掛包幫”和“轉走訪”工作,每到一處,總能看到再窮的地方也有富裕的人家。在走訪調查的具體工作中,要登記人口和聯繫電話,總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拿出一個很舊的戶口本或身份證和一張用煙殼紙記錄下的電話號碼,字總是寫得歪歪扭扭的。這種家庭大多家裏擺放凌亂,衛生狀況不好,有的人家是髒亂差,家境貧寒。另一種情況是:拿出來的戶口本或身份證保管得好,比較乾淨,至於電話號碼隨口就說得出來。遇到這種情況,村幹部有時會說一句,這家問題不大。這種人家的家裏東西擺放有序,乾淨整潔,家庭條件就好得多。詳細瞭解,這種人家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要麼有人在單位上、要麼有人在打工、要麼有人在做生意。同一個村民小組,有的甚至房舍相連,土地、水源、林地、用電、交通都一樣,爲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呢?仔細分析,才發現貧困人家的根本原因是沒文化。

沒有文化知識,導致思維有限,點子不多,方法單一,不懂經營。長年累月只會守着那點包產地,種點包穀、麥子、蕎子、豆子以及一些瓜瓜菜菜之類的東西,養幾隻雞鴨鵝,喂幾頭豬。一家人的年收入不過萬,一年的人親往來和看病都成困難。

缺乏文化知識,接受新事物困難,不懂技術,缺乏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本領。普遍不會水泥工,鋼筋工,更不會駕駛技術或開挖掘機。出外打工只有乾重活、髒活、又苦又累還拿錢不多的活,而且在社會還多遭人冷眼。安全不保,報酬不高,有時還被坑或被騙,打工成了畏途。

這些地方文化落後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教育。現在教育普及了,但是這些地方的學校可以修得像城裏的一樣漂亮,然而這些地方的教師卻是最差的。有的學校無法有公辦教師,就請代課教師,知識不具備,專業不熟,課程開不齊,上課隨意,教育質量自然不好,讀書自然不熱。教育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能力最差的教師到最邊遠的地方去教,讓這些地方的教育雪上加霜,長年無望。

一個三十多歲年輕力壯的男人成了那個村民小組的最貧困戶。房屋低矮而破破爛爛,鍋碗瓢盆一地,滿地狼藉。政府給他解決的一小間地震安居房,無法蓋頂,只好用石棉瓦隨便蓋上,也沒有搬進去住。爲啥如此?就是懶惰不想動,隨時還喝點小酒,僅靠低保維持生活。這樣的人家,能脫貧嗎?

精準扶貧如果不注重教育和人的思想扶貧,要整體脫貧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