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多篇

觀後感2.28W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多篇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範文一

看完電影《一點就到家》,第一感覺就是真實,既有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時代主題;又不乏時下流行的抖音帶貨、電商購物等潮流元素。電影講述三個現代的年輕人,經歷失敗與挫折,從城市打拼到鄉村創業,最終帶領“黃路村”的鄉親們致富的故事。

三個主人公三個創業夢:彭秀兵懷揣着在北京送快遞積攢下的19萬,滿懷激情,回到雲南農村創建物流服務站,但村民根本不會電商購物,沒有物流需求。魏晉北是一個潮流創業者,經歷了摩拜單車、電子商務,搞過生鮮、賣過家電,但運氣欠佳,在最後一次創業失敗後,陰差陽錯的跟彭秀兵一同返回雲南家鄉。李紹羣家裏是種植茶葉的,但是他卻喜歡研究咖啡,爲了種出自己喜歡的咖啡,他獨自奮鬥,種出的咖啡,卻只能孤芳自賞。但最終三人走到一起,經歷衝突、瞭解、信任,最終帶領鄉親們,在雲南的土地上,種出了獨特的普洱咖啡,衝出了鄉村、走出了雲南、“擁有遠山樹林味道的普洱咖啡”最終走出了中國、獲得了世界的認可。

電影內容搞笑、過程心酸,但主人公披荊斬棘、鬥志昂揚的創業精神,一直是振奮人心的主題。三個主人公正是代表了三種優秀品質:彭秀兵代表激情,一往無前,無所畏懼;魏晉北代表着經驗和技術,熟悉現代商業的運行規則;而李紹羣代表着方向,普洱咖啡,擁有獨特“遠山樹林的味道”,帶給現代都市一種返璞歸真的韻味。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的夢想:電商夢、快遞夢、咖啡夢,最終融入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偉大中國夢之中,三人攜手帶領鄉親們一起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當村民們大量種植咖啡的時候,正是運用了扶貧貸款,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每個人都有夢想,我們金融工作者,也要充滿鬥志,用激情和汗水踐行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的職業使命!

同樣通過電影我也對我所學的的專業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售前服務,可以使顧客在購買到有形商品的同時,還能得到額外的無形知識。售前服務,幫助顧客瞭解商品,增加商品知識,達到擴大促銷的目的。售中服務,就是商品銷售過程中爲客戶提供的服務。最基本的要求服務人員做到:尊重客戶,主動服務。主要內容包括爲市場銷售人員和用戶提供商品技術諮詢;確認用戶需求,爲用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等。相比較而言,工業品的銷售比民用消費品的銷售更爲注重售中服務。售後服務,是指企業在客戶購買其商品以後,爲客戶提供各種各樣旨在使商品發揮其應有作用、方便顧客的服務。如代客送貨到家、代客安裝調試、上門維修、供應零配件、諮詢解答、實行退換制度等等。通常,工業產品和高檔耐用消費品的購買者,其購買決策不再僅僅取決於產品質量的優劣,而越來越多地把售後服務當作一個重要參數。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範文二

電影《一點就到家》講述了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雲南千年古寨,機緣巧合下合夥乾電商,開啓一段純真且荒誕的創業旅程的故事。

電影由陳可辛御用團隊打造,初看影片簡介會讓人不自覺聯想到《中國合夥人》,同樣是三個人物創業的故事,影片中也的確有致敬《中國合夥人》的部分,但看完影片就會發現這是兩部完全不同的電影,一部是陳可辛的,而另一部是許宏宇的。

導演許宏宇因《喜歡你》而嶄露頭角,這次《一點就到家》讓人們看到了他豐富的影像風格、獨特的影像語言和敘事手法。《一點就到家》影像風格十分多元,喜劇、荒誕、現實相互交織,導演用剪輯節奏充分調動觀衆的感官,或笑或哭或激情或感動,而節奏轉換與不同類型的風格之間實現了恰到好處的銜接,讓觀衆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觀影感受。

這種巧妙的觀影體驗得益於劇本的創作。電影劇本由張冀擔任劇本監製,在張冀和陳可辛完成了劇本大方向“靈”的定基後,導演許宏宇與主演在拍攝時不斷地探討與嘗試,一起豐富了劇本的“肉”,最終將人物、故事、主題通過起承轉合後細緻精巧地建構起來。

影片用三人創業失敗與成功的經歷對“電商與市集”“茶與咖啡”“進城與返鄉”進行了探討,在現實主義的根基上嫁接勵志與夢想,由人的故事透視社會的變化,時代的發展。而整個探討的過程鑲嵌在以喜劇爲主的表達方式中,輕鬆不失重量,讓觀衆笑着哭,笑着思考,笑着感動。

電影中的三個人物,魏晉北(劉昊然飾)、鄭秀兵(彭昱暢飾)、李紹羣(尹昉飾)是全片的靈魂。三個人物性格鮮明,具有現實感的同時也帶有各自的高光。魏晉北睿智務實卻在創業風口屢屢受挫,鄭秀兵憨厚簡單但樂觀有激情,李紹羣自帶文藝氣質又堅持自己的信仰,三人之間產生的化學反應賦予了影片十足的張力。

表演的真誠度和故事的真實度同樣重要,它們一起決定着觀衆能否“入戲”。三位演員的表演讓人驚喜,劉昊然將創業青年的睿智與不得志拿捏得十分到位,尹昉將人物“卓爾不羣”的文藝範表達的遊刃有餘,而最讓人驚喜的是彭昱暢的表演,彭昱暢突破了以往“呆萌”“傻憨”的表演形式,將標誌的笑容變成樂觀向上的外化,表演不再過分用力,塑造出內心善良、簡單可愛又很有力量的人物形象,掌握住了人物的分寸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與突破。

除了主演的驚喜外,羣演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影片展現了雲南古寨裏質樸可愛的人民羣像,純素人出演,雖然表演稍顯拘謹但自然不做作,在方言魅力的加持下成爲片中的一大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不少段落是演員和導演的即興創作,比如“彭昱暢和尹昉拍攝咖啡淘寶廣告片”“劉昊然、彭昱暢、尹昉三人吃燒烤跳舞”“返鄉快遞員自報姓名”等,甚至片尾音樂都是彭昱暢在片場聽的歌曲,許宏宇覺得與片子十分契合便成爲了片尾曲。張冀說許宏宇是一個民主開放的導演,但也有自己的藝術堅持,張冀曾對片中李紹羣“恐怖片式”出場段落表示不理解,陳可辛曾要求刪掉“劉昊然、彭昱暢、尹昉三人在牀上拉手睡覺”的段落,但都被許宏宇拒絕了,就像片中所說“選擇自己相信的就是對的”,這也是許宏宇希望通過電影傳達的觀點。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農村的故事卻沒有“土味”,影像語言賦予了故事高級的質感,唯一“土嗨”的部分是片中的特效,影片的特效效果確實一般,但“劣質感”的特效與影片形成了十分和諧的關係,成爲了影像風格的一部分。

《一點就到家》中的影像、故事和表演都值得細細品味,電影雖體量不大但能量十足,影像與故事的融合可圈可點,成爲國慶檔的一抹亮色。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範文三

爲助力雲南本土電影發展,雲南省電影家協會於10月16日在昆明市新建設電影世界舉行首屆雲南本土電影放映推介活動,推介影片爲陳可辛監製、徐宏宇執導的熱血青春勵志電影《一點就到家》。該片以符合當前大形勢下從“走出去”創業到“回家鄉”發展的主題理念,借年輕人回鄉創業的故事,從內容到形式都爲扶貧脫貧題材電影提供了新的思考。

該片講述了3個性格迥異的青年因不同的緣由從大城市跑回了雲南古寨,機緣巧合下共同創業,最終闖出了一片天地的故事。影片節奏輕快,劇情詼諧幽默,整片構架以小見大,藉助電商、直播、風口、農村物流等時下熱點,展現了年輕人的創業故事,藉此引申出了城市與鄉土、年輕與年長、當代與傳統之間的激烈碰撞。同時,影片取景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枯族自治縣,從千年古寨到千年榕樹,濃墨重彩地展現了雲南鄉間自然風光,遠離城市的喧囂,帶領觀衆一同體驗了超脫寧靜的“雲南味道”。

影片會選擇在雲南拍攝也並非偶然,作爲《中國合夥人》的第二部作品,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廠長趙春明表示,除了之前的合作基礎,從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到國際地域文化,雲南可以被稱爲“電影天堂”,是一個出好片子的好地方。取景於雲南景邁山,取材於雲南咖啡的《一點就到家》,讓全國觀衆看到了雲南美景的同時,也讓大家知道了原來雲南不僅有茶,還有咖啡,並且中國百分之九十五的咖啡豆都產自雲南,成功“帶火”了雲南咖啡。

據瞭解,《一點就到家》的主創團隊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多歲,是今年國慶檔影片中最年輕的團隊。導演許宏宇在電影裏保持了當代青年的特質,又在其治癒的底色上,以青年導演的活力,爲它提供了獨特的觀影快感。影片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將故事講得輕鬆浪漫,同時又不乏熱血。不管身處於哪個階段的觀衆,都能被許宏宇和3位主演的光影魅力所打動。

“這部影片帶給了我們太多的啓迪。”雲南省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彭涌表示,該片以精準扶貧這一背景爲出發點,圍繞“扶貧”與“家鄉”的主題,不同於以往創業題材的“走出去”而是號召年輕人“走回來”,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經濟發展。《一點就到家》爲扶貧脫貧題材電影從內容到形式的升級換代提供了耐人尋味的思考。

據悉,凡雲南影視機構參與拍攝獲得國家電影局頒發“公映許可證”(龍標)的雲南本土電影可通過“雲南文藝網—電影專欄”向省電影家協會提出申請,審覈通過之後由雲南影協對影片進行宣傳推廣。活動主要包括:影片推介、主創人員交流、影片觀摩、媒體採訪報道等內容。

自10月起啓動的雲南本土電影放映推介活動,爲雲南本土電影宣傳發布搭建了平臺,爲雲南電影的推廣和發展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創建雲南面向全國以及南亞東南亞國家間的電影產業聚合、輻射、交流、互助、創新、發展的合作平臺,進一步宣傳推廣雲南電影,在電影發展道路上,一步步留下雲南電影的“腳印”。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範文四

雙節同慶,光影贊中國。國慶假期,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推出“光影贊中國”特別策劃,聚焦國慶檔影片中的祖國驕傲瞬間,由專家影評人與明星主創帶領觀衆深度通覽光影中的祖國與家鄉。

10月6日,電影《一點就到家》導演許宏宇做客《今日影評》節目,以“產品經理”視角暢談影片創作點滴,笑“懟”劇本監製張冀之餘,更爲廣大觀衆朋友揭祕劉昊然、彭昱暢及尹昉角色的現實特質。

超強代入感令觀衆放下手機

《一點就到家》不止“一點”

表現電商主題的《一點就到家》,“送貨”到觀衆眼前後取得不俗口碑。作爲影片的“產品經理”,看到廣大觀衆“有笑有淚”“已經很久沒有看過讓我中途沒有拿起手機慾望的電影了”“也想知道遠山樹林的味道”等評價,做客《今日影評》現場的許宏宇坦言“非常非常地開心”,能讓觀衆在90多分鐘的電影裏不拿起手機就證明影片代入感很強,演職人員在拍的時候也沒有拿起手機,大家都全情投入到拍攝中。

提及影片“刺激”的拍攝過程,許宏宇向《今日影評》表示,他與劉昊然、彭昱暢、尹昉三位主演此前都沒怎麼在大自然環境或農村裏生活過,週期緊張的拍攝過程中比較辛苦,聽咖啡樹的段落爲搶天光而尤其緊張,但演員們卻以在“玩”的方式進行着自己的拍攝創意,而最終正片選擇的也正是按他們所想拍攝的場面。

“咖啡還是茶”,這是影片主線及其中反映兩代人衝突的重要標誌。對於年輕觀衆更多對於咖啡的選擇,許宏宇對《今日影評》坦言影片並不能簡單被視作“青年向”,《一點就到家》的“一點”不止鼠標的一點擊,而其實是要將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與自己的老家、與“家”的概念拉得很近。“我覺得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這樣的,他們會覺得我只能出去才能賺到錢、才能找到成功,但是這個故事我覺得並不一定是。”而緊急接拍影片,也令許宏宇體會到了自己的性格及做導演的基礎,都是自己的家鄉給予的,“因爲這個動機,我覺得很想去拍一個跟自己的家鄉有情感的故事。”

青春版《中國合夥人》?導演不認可

劉昊然像你我,尹昉角色最令人羨慕

在此前做客《今日影評》時,《一點就到家》劇本監製張冀曾表示,這部影片有意打造一個“少年版、青春版的《中國合夥人》”,並將三位主演一一與《中國合夥人》中的黃曉明、鄧超、佟大爲角色對標。對此,許宏宇向《今日影評》直言“認可又不認可”。據他介紹,在拿到劇本開拍時,面對張冀給出的完善框架,他選擇了“全放下來”。“因爲《中國合夥人》發生在90年代,我覺得一定要講今天的故事。”許宏宇繼續向《今日影評》指出,追尋成功方法的《中國合夥人》講的是“往外走”,而《一點就到家》是要離開城市。

片中三個主要角色,許宏宇也向《今日影評》一一進行評點。對於劉昊然飾演的魏晉北,許宏宇表示“他其實跟我們大部分人很像”,都伴着尋找成功時的不安與焦慮,尹昉飾演的李紹羣則是他“最羨慕的”,因爲他很早就找到了自己所愛,受到強大阻力也始終堅持,“就是像我們純粹想拍一個好的電影一樣,我夢想成爲的人是尹昉飾演的李紹羣。”而對於彭昱暢飾演的彭秀兵,許宏宇則表示最希望身邊有一個這樣的朋友,除了不能背叛家鄉外做什麼都會得到他的支持。

對於《今日影評》十一特別策劃“光影贊中國”,許宏宇用“海納百川”來表達《一點就到家》對國家的禮讚,“就有一種包容、一種堅持。”回想拍攝情景,許宏宇坦言村子全景就是一個山谷,“像我們張開手接受能量、接受信息、接受一切進來的那種包容力量。”在他看來,瞬間站到山頂可能很高卻可能是隻有自己的俯視狀態,而回到山谷裏頭,才能“跟所有人一起海納百川地去做一種很包容的融合、去繼續創作。”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範文五

首次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爲在某次報道中,偶然看到了彭昱暢參演了一部聚焦雲南農村、助力扶貧的電影項目。

由於這部電影的監製是曾經執導出《中國合夥人》的陳可辛,基本劇情設置同樣也是三個人創業,再加上電影對於青年人創業和鄉村脫貧致富主題的關注,使得這部電影在開拍之初便吸引住了不少媒體的目光。

平心而論,這部在主角設置和劇情架構上延續《中國合夥人》基本配置,以輕喜劇類型電影形式呈現主旋律題材故事的電影從整體來看,水平是在及格線以上的,但是除此之外,整部電影幾乎毫無建樹。

要知道,這部電影的監製可是曾經拍攝《投名狀》、《中國合夥人》等商業大片的名導,導演則是處女作便起步較高的許宏宇。

可《一點就到家》無論是從現實折射、情節起伏、人物形象、喜劇元素運用等方面來看,都很難說是一部成熟且有深意的佳作。

毫不留情的說,在這部電影中,導演極力地想要通過喜劇元素、賣梗賣乖和情感積累來討好觀衆,但是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敘事節奏和獨立的電影風格,且電影在主題探討上也顯得十分的牽強。

茶?還是咖啡?對於顧客來講只是一種選擇,但是對於電影中以李爸爲首的村民們來說,這卻是象徵着價值理念和生活觀念的抉擇,對以彭昱暢劉昊然爲首的創業羣體來講,這又是飽含對未來生活嚮往的期許。

從電影開頭對兩派人物形象的勾勒和分歧表現來看,可以看出導演還是用了心的,但是隨着劇情的逐漸發展,我們可以感受到電影沒有充分利用開頭建立起的人物關係和矛盾分歧。

在沒有呈現出矛盾核心,沒有呈現出不破不立的境況下,便迅速進入了大肆抒情的階段,這就使得電影對矛盾和紛爭的描摹流於形式,人物形象的多面立體塑造也在濫俗的煽情橋段中化爲烏有,與其說電影是建構在現實基礎之上的昇華,倒不如說是童話世界中的烏托邦。

時至今日,種茶在普洱當地已然有數百年的歷史,對於當地民衆,特別是老一輩茶農們來講,茶葉是帶給他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是人生的信仰。

換言之,即便種茶再不賺錢,但是這個充滿歷史回憶的事業在許多老人眼中依舊是值得堅守的。

電影中的李邵羣,因爲砍茶樹來種咖啡樹,被父親逐出家門,甚至視其已經死了。

僅僅只是一個年輕人爲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改變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便遭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那麼換作讓整個村的村民都放棄種茶改種咖啡,三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又會迎來怎樣的挑戰和困境呢?

電影不僅沒有凸顯出這樣的挑戰和矛盾,反而用一場廣播站演講將整個事件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而李爸的固執也被三言兩語所打動和遲疑,這與實際現實顯然相差甚遠。

即便敘事空間再過狹小,但如果將電影中的幾處超尬的煽情戲份進行刪減,增添守舊與創新之間的矛盾爭端,那麼電影的整體觀感和主題探討也不會如今的成片一樣被人詬病。

爲什麼村子裏的茶葉銷售就日落西山,憑什麼換種咖啡就能變好呢?村子裏的茶葉爲什麼價格越來越低,甚至走向虧損的尷尬境地?從電影所反映的情節來看,一方面是由於村子身處大山、交通不便;另一方面是由於受到收購商的持續壓榨;同時更有傳統種植模式難以適應市場需要,無法和有先進種植技術、經驗的對手相提並論。

那麼換作是咖啡同樣也會面臨相似的困境,電影僅僅流於表面地大書特書種茶的虧損,卻沒有爲觀衆講明白爲什麼會虧損,怎樣改變這種處境,使得整個事件的發展始終與現實有一層隔閡。

爲什麼村民最終選擇相信彭昱暢?最終選擇改種咖啡樹?即便農村人再過樸實,但是我相信僅憑人格魅力顯然是難以打動他們內心的,所以電影中那一句“我們不相信咖啡樹,我們只相信你”顯得十分的空洞無力。

電影在這一點上顯然偏離了方向,村民之所以選擇跟着彭秀兵改種咖啡,並僅僅只是因爲彭秀兵的人格魅力,同時更是由於茶葉收入不斷減少導致他們的生活處境日益艱難。

許多村裏年輕人爲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有家不能回,常年背井離鄉,在外漂泊,使得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村子裏如今剩下的大多都是些老弱病殘、留守兒童。

種茶的付出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才是村民們選擇跟着彭秀兵種咖啡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當堅持傳統已經無法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嚮往,唯有開拓進取才能走得更遠!

回到現實中,咖啡作爲雲南農民耕種的一種重要經濟作物,其在雲南的耕種並不僅僅只是近幾年纔有的事情,而耕種的方式也遠不像電影中所展現的那樣。

在雲南普洱、保山等多個城市,都有咖啡的耕種和採摘,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探索之後,農民們逐漸尋找到了一條符合現實的耕種和發展路線,那就是在茶葉行情較好的時候選擇耕種茶葉,反之則選擇咖啡,而不是種咖啡就一直種咖啡,種茶葉就一直種茶葉,同時爲了錯開成熟期,同一片咖啡園,同一個池子內的咖啡果往往是各種顏色雜糅交錯,而不是像電影中那樣爲了追求視覺刺激,滿滿一池子的都是紅果。

幾個人之所以能夠在一起創業,很大原因是由於他們志同道合,但是如果有一天,幾個人因爲企業的未來發展問題出現不可調和的分歧時,往往會出現曲終人散的故事結局。當然,在國人們看來,作爲勵志喜劇類型的電影自然不能出現類似毒雞湯的故事結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合夥人》的電影結尾,幾位創業者兜兜轉轉最終還是繼續一起奮鬥的征程。

而作爲《中國合夥人》的鄉村版,《一點就到家》自然也不能以三位主角的分道揚鑣作爲故事的結局,所以我們看到了故事的最後,三位夥伴最終還是團結一致在雲南的大山深處將咖啡事業逐步發展壯大。

故事是美好的,但是如果我們回想整部電影中,三位主角在整個創業過程中經歷的挫折與磨難,幾乎與他們的成功不成正比。

簡而言之,整部電影就像是童話世界中的烏托邦,一點兒都不真實。或許是因爲運氣使然,又或許是電影敘事空間有限,幾位主角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將網購和快遞迅速推廣。

而咖啡的種植和推廣更是不可想象的一帆風順,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阻力就成功吸引到了品牌商的注意力。

在經歷了分歧之後,幾個人再度聚首之後的力量更是無窮盡,幾乎將手下的咖啡園迅速擴展變成了一個有高新技術和成熟宣發作爲支撐的大公司。和《中國合夥人》描摹的艱辛和苦難相比,《一點就到家》簡直不要太美好!

就拿種咖啡來說,雖然李邵羣在此前的數年間已經做出過衆多嘗試,並且有了一定的開發基礎,但是要將咖啡推廣到全村種植,依舊面臨着許多問題。按照電影中的設定,村子裏面的老人此前從未接觸過咖啡種植,如何防治病蟲害,如何巧妙地把控好整體品質,如何使常年種植茶樹的茶農們轉變思路······

這些都是值得電影去描摹和展開探討的細節,但是從成片來看,這些從現實出發的情節點幾乎完全沒有觸及到,整個後半段的電影劇情完全是一個接着一個的煽情。

整體來看,《一點就到家》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商業電影,卻稱不上成功。無論是電影導演,還是監製,都沒有主旋律題材的框架內走出來,沒有讓這部電影在現實主義的天空下展翅高飛,也沒有在濃郁的地方風情中表現出人文情懷,更沒有恰到好處地將主題思想進行深化。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範文六

今晚,和兒子一起去看了電影——《一點就到家》。故事講述了魏晉北、彭秀兵、李紹羣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原來都是在大城市打拼,後來由於各自不同的原因,回到了雲南一個千年古寨。

之後,又機緣巧合地一起合夥做電商,三個人在矛盾與衝突中不斷地探索,不僅僅探索如何實現夢想,也在探索如何找到他們自己。最後,他們不僅用他們的真心與努力,實現了夢想,也找到了他們自己。

整個影片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勵志的,很有看點,有淚點有笑點。雖然淚點很多,但戳中我淚點的場景卻是李紹羣和父親一起喝咖啡的場景。

李紹羣的父親一直不認可他,而他也一直在和父親對着幹。父親喜歡種茶,那他就偏偏不種茶,而去種咖啡,想通過種咖啡來證明自己。他砍了家裏的茶葉樹,全部種上了咖啡,也與父親決裂了,自己隱居在後山生活。

後來,他種的咖啡得了世界級的銀獎,那一瞬間,他像個孩子一樣坐在屋頂上嚎啕大哭。不過,父親還是一直堅守着茶葉,堅守着自己的理念。爲了求穩定,父親不敢改變,也不肯改變,就像他對彭秀兵說的:“你們年輕人,失敗了可以再來,鄉里的父老鄉親失敗不起。”

所以,他不敢去支持李紹羣的咖啡夢。最後,彭秀兵的一句話:“李叔,你只是李紹羣的父親,但你不是所有人的父親,你不可以替所有人做決定,他們有自己的選擇。”讓他動搖了,他沒有再阻止村民們種咖啡的事情。

在他們三人種植咖啡成功後,李父買了一包咖啡,李紹羣親自送了過去。父子倆坐在一起,父親喝着他種的咖啡,說:“這也太難喝了!”李紹羣說:“你以前讓我喝茶,我也說難喝,但是心裏卻覺得很好喝。”父親說:“你也喝。”李紹羣說:“我想喝茶……”

然後,父子倆相視而笑,父親又嚐了一口咖啡說:“味道還是可以的!”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就忍不住嘩嘩嘩的往下流了,我覺得一個孩子一直得不到父親的認可,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父親的認可,真的太讓人感動了。

心理學的理論告訴我,我們在看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如果觸碰到了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人想起了自己過往的人生經歷和某些情結,便會情不自禁地淚目,這應該就是閱歷帶來的感同身受,也可以說是投射吧。

的確,曾經的我,也和李紹羣一樣,特別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小時候的我,乖巧懂事,很少讓父母操心。學習成績特別好,經常拿第一名。雖然,我們家的條件很不好,沒有多少經濟收入,過得非常拮据。但是父親對我十分關愛,因而我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

父親那時候,爲了供我和弟弟讀書,每天在外面風吹日曬,過得十分艱辛。但他給我呈現的是,他很樂意這麼辛苦地去工作,因爲我的表現,讓他的工作非常有動力。

所以,我在學習上確實特別刻苦,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因爲我希望看到父親那欣慰的表情,希望聽到他和別人聊天時那種驕傲的語氣。那時候,他特別願意去參加我的家長會,因爲所有的老師都會表揚我,他感覺十分自豪。

我一直沒有發現,我以前努力的動力,大部分其實是來自父親的認可。直到後來我結婚生孩子之後,沒有工作,當起了全職媽媽,在聽到父親對我的否定之後,便自卑了很久。

碩士畢業後,我就和我的初戀——現在的老公結婚了,結婚後,由於老公的收入還不錯,可以解決家庭的經濟問題,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照顧孩子上。總體上來說,生活幸福,過得也是自由自在的。但是,父親卻不認可我的“幸福”,他說:“你讀了那麼多的書,有什麼用呢?到現在還賺不到一分錢!”

這句話,對我的打擊特別深。讓我一度陷入了否定和自卑的情結。後來,爲了得到父親的認可,也努力試着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去賺錢。再後來,我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找到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點,對自己也越來越自信了。

有一次,我和父親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我明白,他一直對我期望很高,希望我不僅家庭幸福,還能事業有成。因爲,我一直以來都是他的驕傲。這是他們那代人的觀念:自己在家帶孩子,就沒有價值,一定要自己賺到的錢纔算是自己的本事。

然而,時代不同了,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也都不一樣。我達不到他想象中的那種完美,不可能既能賺錢養家,又能好好帶娃。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我在家帶娃,並不代表我沒有價值。我不出去工作,並不是說我沒有工作的能力,而是我不需要出去工作。

通過這次交談,父親似乎更加理解我了。之後,我也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不斷地提升自己,不僅考到了心理諮詢師的二級證書,還考到了教師資格證,也考到了駕照,現在正在積極準備健康管理師和執業中藥師的考試。平常也會在線上做一些心理諮詢,在線下開展講座,做一些心理科普的工作……

我在照顧好家庭的同時,找到了我熱愛的事情,找到了我想一直做下去的工作,同時,也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這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伴隨着內心的衝突和痛苦,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蛻變和成長。

其實,父親與孩子之間的衝突,也就是兩代人觀念的衝突,就像茶和咖啡,就像人們對於成功的定義。

觀念是可以共存的,而父親對孩子的認可,其實一直都在。

願每一個孩子的父親,都能看到孩子的閃光點;願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得到父親的認可,內心安全而幸福!

電影《一點就到家》觀後感個人見解和思考範文七

國慶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做《一點就到家》,講了一個很好笑的故事。

這部電影有三個主角。一個是失眠的魏晉北,他很憂鬱,所以他眼裏的世界是灰色的,看到一匹馬都覺得那匹馬快要死了。一個是彭秀兵,他積極肯幹,攢下了十九萬的積蓄。成爲“快遞之星”,卻毅然辭職,把魏晉北從天台上拽回了雲南。還有一個是李紹羣,他出於對父親的反抗心理和對咖啡的熱愛,在後山一個人呆了三年,種出了雲南特有的咖啡。

魏晉北到雲南是去療養的,醫生建議他不要工作,好好休息。他一直認爲自己是個失敗者,一個徹底失敗的人,一個聰明又悲觀的人。他和彭秀兵正好是相反的兩類人。

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像魏晉北和彭秀兵。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意思,這是環境和性格導致的。聽話,正面說是積極服從,很乖巧;從反面來說就叫沒主見。漂亮,說得好聽叫做天生麗質,十分美麗;說得難聽,就叫做妖嬈,狐狸精。就連蘑菇,也要分有毒的和無毒的。彭秀兵說:“嚮往遠方,那就去遠方,不要回頭。”魏晉北說:“你會發現遠方除了遠,啥也沒有。”這些都說明了看問題要多方面地去看,還要運用辯證法去學習和思考。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四個字“懷疑一切”。質疑已經知道的東西,去發現同一件事情的另一面,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一點就到家》的另一個主角李紹羣,是一個非常執着的人,面對三百萬的金錢,仍舊能堅持種好自己咖啡的本心。也是一個非常堅定的人,面對散夥、離別、打擊,都沒有半分動搖。但每個人的心裏其實都有最在乎的東西,李紹羣心裏最大的隱痛,就在於他和父親的矛盾以及新舊兩種觀念之間的衝突。

看完《一點就到家》,我學會了一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創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